代替煤炭的新型燃料是什么?
代替煤炭的新型燃料是:秸秆压块燃料。
秸秆压块燃料属于环保可再生能源,和煤相比无污染,零排放,环保是其突出的特点。众所周知煤炭虽然热值高,单污染大,产生的煤渣多,剩余热量损失多,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我国已进入禁煤时代,逐步转向清洁能源领域,环保是这个时代的主题,煤是不可再生资源,用完就没有,另外污染大,所以环保,可再生能源燃料才是未来的方向!
在有燃煤锅炉上的应用
秸秆压块燃料燃烧排放物完全符合环保标准,是国家部门认可的现代化清洁燃料,通过不同形式的锅炉使用试验表明,现有的燃煤锅炉完全适应秸秆压块,无需更换锅炉。
秸秆压块燃料燃烧后的灰分处理
秸秆压块燃尽率可达96%,剩余4%的灰分可以回收做钾肥,实现了“秸秆→燃料→肥料”的有效循环。
发展前景
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价格显著上涨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发展生物制能源和再生能源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2007年9月,国家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总体目标。可见,秸秆压块燃料前景光明。
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100) 注,随着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就当前的国情而言,煤炭的生存空间还远没到清零的地步,“去煤化”虽风起成势却不能操之过急。
回首去年冬季,华北一场大规模的“煤改气”计划,就因为天然气的短缺而遇上瓶颈,这充分提醒人们,缺油少气的国情依然会是我国一个长期难以缓解的矛盾。“风、水、光、核”等新能源各有各的不足,并不能立即取代煤的“能源一哥”地位,国土下埋藏丰富的资源禀赋,也足以让煤炭继续挺直腰杆。
11月29日,2018能源年会暨第十届中国能源企业高层论坛在京召开,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濮洪九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还将是以煤炭能源为主,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成为中国的主体能源仍然是任重道远。
他强调,通过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煤炭从高碳能源向低碳化发展大有可为。但煤炭减量不可操之过急,要精准规划,否则很可能重蹈去年华北“气荒”的覆辙。
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100) 将濮洪九先生的发言编辑整理(内容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以供读者阅读:
资源禀赋决定煤炭是中国主体能源
中国是 历史 上用煤最早的国家,在汉朝甚至更远的时候就有记载。
追忆往昔,1949年,全国煤炭的产量是3424万吨,到了2017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了35亿吨,产量翻了100倍以上,已然成为世界第一煤炭生产大国。
1957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是煤炭占92.3%,石油占4.6%,天然气为0.1%,其他为3.0%。长期看,煤炭产量占了中国一次能源的75%,消费占了65%,
在过去的峥嵘岁月里,煤炭职工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艰苦奋斗、勇于担当,做出了巨大贡献。周恩来总理曾高度赞扬煤矿工人“为国家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
如今,根据我国国情,煤炭在我国化石能源储量中占比94%,天然气和石油合计占6%。煤炭在我国能源产业的高占比一直延续到现在,依然占主体能源的地位。
能源革命促使煤炭向清洁能源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提出能源革命,作为能源的主体,煤炭也必须革命。然而对这个“革命”如何理解呢?就是革掉煤炭过去粗放式的开发和粗放式的使用造成污染的命,就是革它落后的命,就是促使它向清洁能源的发展,这也是大势所趋。
自我国宣布进入新时代开始,国家经济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常规的时期,并且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重工业的比例在逐渐减少,新兴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断涌现,国家能源的结构需求发生变化,再加上环境的压力,能源转型已变得迫在眉睫。
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代表,它具有双面性。优点就是给人类带来了光和热,满足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需;缺点就是如果不科学的开发和使用,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在这种情况下,煤炭必须克服它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能源革命不是取消煤炭,而是让它发展的更好,转变为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
煤炭减量应科学、可控
值得注意的是, 社会 上有一种叫“去煤化”的说法,认为煤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只要不用它,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不可否认,其动机是好的,但这种想法过于简单。
实际上,煤炭的转型在国际层面来讲,都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的绝对量是逐渐在增加的,这就需要有新能源替代煤炭。同时也要求替代能源要具备煤炭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如果达不到,就替代不了它。目前情况下,我们能做到的是科学的、可控的、可持续的来减少煤炭的用量,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煤炭减量必须要精准规划,否则可能会再次出现去年华北地区的“气荒”现象。其实,类似的情况也曾出现过,比如,当年大庆油田开发后油多了,就搞起了“以油代煤”结果不到两年,油不够了,又让煤代油。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还专门成立了煤代油办公室,组织一大批力量让煤炭增产来代替油不足。所以,不顾国情,不考虑实际情况,不科学的进行计划,盲目的搞这些东西,都容易出问题。
能源涉及到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所需,其影响力是立竿见影的。过去煤炭一直背着煤炭供应不足需要增产的压力,如今煤炭在量上是足够用了,甚至产能过剩,但是整个能源的资源是不足的,石油和天然气还需要大量进口。
无论是去煤化还是保留煤炭,关键还是看煤炭如何利用,煤炭不仅可以燃烧,还可以作为原料,可以用煤制油、用煤制其他的化工品。
发展洁净煤技术让煤碳低碳化
大力发展煤炭的洁净煤技术,使煤高碳变成一个低碳的产品,煤炭的开发更加友好,就是绿色开采,搞好生态保护。
如今的煤炭开采,现代化程度非常高。在地面控制室按几次按纽,井下运输机就启动,割煤机就开始割煤,液压支架也开始移动,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化的,只需一个巡视员在下面巡视即可,实现了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现在全国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达到70多个。
煤炭产业是既复杂也简单的,过去提起煤矿就让人想到安全事故,现在我国的安全指标已经能够跟国际接轨,一些落后产能也被逐步淘汰,由过去的8万个煤矿,到现在的7000个以下,所以要重视煤炭本身的变化,更要重视煤炭的清洁利用。
讲到清洁利用,煤炭现在可以经过低排放等措施使其污染值跟烧天然气差不多。2014年6月,浙江嘉兴嘉华发电公司进行的煤炭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效果非常好,获得了国家 科技 奖。神华集团的电力公司也同样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到2017年底全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已完成6.4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厂装机的65.3%。此外,煤炭还能清洁转化,不但能清洁燃烧,煤还可以变成油,变成烯烃,变成乙二醇等化工产品,实现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到2017年底煤制油产能达到800万吨/年,烯烃800万吨/年,煤制气51亿/立方米,乙二醇270万吨/年。
长期看中国能源格局还是以煤为主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一定要注意节奏,不合国情的去煤化是不合理的。现在煤炭至少还起到下列作用:
(1)资源丰富产能大,可以保证供应,当在其他能源供应不足时,或者北方地区冬季供暖需求量大时,可以迅速用煤来补充,能救急。
(2)用煤制油、煤制气和煤层气来补充我国油气资源的不足,增加自我保障能力,减少对国外能源的依赖。
(3)在发展新能源时以煤为燃料的火电可以起调峰作用,能协调和保障新能源的运行。
(4)可以延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给其一个充足的延后期,以便促进新能源更好的发展。
减煤的难度不在于煤炭本身,而在于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发展的速度。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的 健康 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强调虽然我国正在压缩煤炭比例,但国情还是以煤为主,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以煤为主。
(编辑/冯优 转载须华夏能源网授权)
大力推行可替代能源,也就是说传统的资源将逐渐被替代,能源的结构将逐渐被改变,这是未来发展的最理想的状态,只是说现在是作为一个未来的趋势去推行,不代表现在立马就会推行,前景肯定是有,但难度肯定也不低。
有前景是说传统的资源就是被誉为现代工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石油,天然气,煤炭,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按照现在地球的储量,你现在人类工业发展的速度以及生活的使用强度上来看,再用个两三百年应该是不成太大的问题,但是人们不能真的等到那时候才考虑去更改能源结构啊,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所以现在世界上主要的大国以及发达国家肯定会考虑去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逐渐更新自己的能源结构,大的趋势在这肯定有前景。
有困难并且难度相当不小,是因为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成为工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并不是说别的能源就不能用。比如说氢气人们电解水就可以制造氢气,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燃料,那为什么没有把它作为主要燃料呢?因为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种能源是保存最为实用环境,几乎没有什么限制的。就不说什么其他的新能源,现有的能源体系里面也存在一些可以作为燃料的能源,只不过它在制备保存安全性,使用条件要求等方面存在着较高的要求,不利于低成本的大范围的推广,自然就没有把它作为主要的燃料了。
那人们想真正实现能源结构的更替,去推行更多可替代的可再生能源,这是必然要涉及到一个能源使用模式的问题。现有的能源里面也存在一些可以作为燃料的东西,要让他们的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好,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这个需要技术上的突破,不计代价的去推这个东西,结果肯定是失败的。因为要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是低成本的可控性比较高的能源。
节能:与同类石油产品0#柴油相比,燃烧更充分,可节能10%以上;
经济:与同类石油产品0#柴油相比,折合产生每吨蒸汽消耗燃料费,便宜
10%以上;
环保:醇类原料与柴油、重油、煤炭、生物质燃料等相比、更环保,因为工业醇基燃料油在燃烧后无烟无味,烟气格林曼黑度为0级,硫、氮排放物远低于低于国家规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安全:无压力,不自燃,不易爆炸,储存和运输安全,泄露易发现,着火可用水直接泼灭;
近日,华润电力(00836.HK)正式发布的《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8年,华润电力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进一步降低能耗与排放。截至2018年底,整个公司的清洁能源运营权益装机占比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至20.4%。其中,火电和风电利用小时均大幅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此之前,笔者注意到,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明确表示,当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取代传统能源的变革趋势越来越明显。此后,华润电力进一步把业务重心向可再生能源倾斜。
华润电力能源结构的变化是中国能源结构变化的缩影。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比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可再生能源国家,打破国际间固有的中国严重依赖煤炭的负面形象。
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发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下称《战略》),到2030年,中国新增能源需求将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满足。《战略》提出,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清洁能源成为增量主体,非化石能源占比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
数量重要,质量更重要。过去一年,华润电力坚持创新驱动增长,全年科研投入约1.97亿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促进公司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通过继续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华润电力附属燃煤电厂98%的权益装机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主要能耗和排放指标进一步改善,平均供电煤耗同比下降3.62g/kWh。
过去一年,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华润电力大幅减持和处置煤炭资产,减持和处置了部分火电资产和其他低效资产,提质增效成绩显著,果断处置和出售了位于山西的煤炭资产,收回高达95亿元人民币现金。
与此同时,华润电力积极 探索 火电厂固废处置掺烧发电技术,旗下广东海丰、江苏常熟等13家电厂参与市政污泥垃圾处置,2018年全年累计掺烧污泥40.3万吨,为城市解决污泥围城难题,也拓展了自身发展空间。此外,该公司高度重视水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2018年全年环保总投入超过15亿元。
华润电力还创新地将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精准扶贫攻坚相结合,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授人以渔”,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18年,华润电力向 社会 捐款捐物合计606.69万元。
笔者从华润电力获悉,今年是华润电力连续第九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系统披露华润电力2018年在环境、 社会 、治理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和绩效。华润电力董事局主席李汝革表示:“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布,进一步促进公司提升在环境、 社会 、治理等方面的责任落实和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