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推近8000亿欧元可再生能源战略,欧盟这盘棋怎么下
尽管欧盟2021 2027年财务预算谈判正陷入僵局,但是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仍表示将全力投资新能源领域。
欧委会日前公布一份“近海可再生能源战略”,旨在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预计到2050年欧盟整体海上风电产能将增加至300千兆瓦。欧盟将向该领域投资7890亿欧元,约三分之二用于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另三分之一用于发电设施建设。
欧委会副主席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称,欧盟海上可再生能源投资项目已是全球性成功案例。目前欧盟正面临更大的机会,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可持续发展。
欧盟缘何推广海上风电投资?
欧盟在全球海上风力发电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全球42%的海上发电能力分布在欧洲沿海,北海是世界海上风电的最佳位置。
自本届欧委会上台以来,绿色经济成为了其产业政策重要抓手。欧委会相继出台加强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扶持新能源 汽车 等细分产业政策,并通过调整能源税、推动碳排放交易机制改革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
此次欧委会再推海上风力发电政策,首要原因在于,海上风电是欧盟实现中长期减排目标的主导因素。
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罗尔(Fatih Birol)认为,如果顺利实施海上风力发电的大规模部署,欧盟有望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2025年后,核电、光伏等发电方式将保持相对稳定发展态势,欧盟希望到2050年全面消除煤炭市场,剩余的能源转型重担将由海上风电完成。
陈晓径也认为,欧盟于3月首次将“绿色协议”写入气候法案,要求重工业部门实现“零排放”,能源系统实现“去碳”与“绿色电力”的要求迫在眉睫,海上风电将在新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次,欧盟具有海上风电领域的先发优势。1991年,丹麦设立全球首个海上风力发电场。过去十年,欧盟海上风能技术日益成熟、实现规模化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陈晓径表示,欧盟在海上浮动风力发电、波浪能与潮汐能利用、漂浮式光伏系统等方面优势明显,也享有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大西洋、黑海等丰富的海洋资源。欧盟推出该计划,预计仅需占用3%的海上空间即可达到大幅生产可再生能源的效果。
再次,欧盟正在海上风电领域受到其他国家的挑战。拜登曾宣布,将带领美国重回《巴黎协定》,并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英国上月提出“全民风电”目标,计划2030年利用海上风电为全英所有家庭供电。2018年,全球近一半的海上风电投资都发生在印度等亚洲国家。
欧洲能源专员西姆森(Kadri Simson)称,欧盟要保持海上可再生能源的领导者地位,必须激发在海上风能领域的所有潜力,并通过发展波浪、潮汐和浮动太阳能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欧委会:希望私有部门加大投资
欧委会称,该计划不仅可以推动欧盟在新能源领域更进一步,还可以推动经济复苏,预计该计划可以为欧盟创造6.2万个就业机会。但是,正如欧盟在其他领域的投资一样,如何筹措资金成为目前投资的首要难题。
国际能源机构(IEA)称,海上风电行业的效益正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未来两年至少需要吸引8400亿美元的投资。未来达到2050年气候目标,各方必须加速投资。过去十年,欧盟每年对电网基础设施的投资约为300亿欧元。
欧洲风能协会(Wind Europe)称,欧盟首先要加强在海上风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还要兼顾陆上电网方面。未来十年,欧盟的港口也需要65亿欧元的投资。
欧委会称,将从“恢复基金”中拿出1500亿欧元投资该领域,并将重点放在碳密集中度和化石燃料使用率最高的地区。此外,各成员国政府也将为此提供支持。
但是,目前因匈牙利和波兰两国反对,“恢复基金”迟迟未获批。即使未来最终获批,该计划也将面临6500亿欧元的资金缺口。
欧委会寄希望于欧盟的私有部门,希望公共事业和能源领域的巨头能向其提供支持。
欧委会称,预计私有部门将提供投资中的大部分资金,公有部门将发挥战略催化剂的作用。那么,私有部门是否愿意响应欧盟机构的号召,该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对此,陈晓径认为,私人资本占大多数符合欧盟惯例与“绿色协议”要求,公私合作解决资金需求是当前形势下的可行做法。
她进一步解释称,一方面,公共资金相对充足,但受疫情影响并不宽裕。预计2020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下降7.4%,欧盟的理念是公共资金要发挥引导、杠杆、“战略催化剂”作用,而非融资为主。其功能是帮助成熟技术尽快进入市场、实现规模化并降低成本,帮助起步技术创造市场并引导私人融资、降低不确定性等。
另一方面,对于私人资本而言,欧盟已建立《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为代表的成熟框架,对如何引领私人融资有着详细规定,这可以协助其达成长期减排与发展目标。
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能源计划,此举背后的原因如下。
一、欧洲能源危机自从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的能源危机不断升级,矿物燃料供应短缺,价格飙升,电力市场几乎失去控制。
英国能源管理部门称,从十月份开始,英国消费者的能源账单上限将上涨80%。这就意味着,在这个冬季,几百万的英国人将无法负担燃气和电力。与此同时,德国也将征收天然气附加费。
在传统能源“失控”的时代,欧洲国家虽然加速了能源结构的变革,但在短期内,新能源的作用并不大。今年冬季,欧洲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问题。
二、欧洲各国能源负担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27个欧盟国家已经为减少能源危机给消费者和商业带来的冲击拨出了3140亿美元。德国以1002亿欧元排在首位,法国和意大利紧随其后,分别为536亿欧元和592亿欧元。另外,英国政府也已经提供了1780亿欧元的援助。
这些支出反应了欧洲各国政府为保护家庭和企业免受天价能源价格影响的努力。自从俄罗斯切断了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以来,欧洲的能源价格一直在飙升。但是,即便有这么多的政府救助,欧洲的经济前景仍然很黯淡。
贝莱德的分析师先前曾发出警告,欧洲将于2023年早期进入深度衰退,并预期到年底会萎缩0.9%。同时,在欧洲国家为应对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欧盟的财政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欧洲,可再生能源以氢、海上风力发电为主,相比于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受到了气候的严重影响,安全性相对较差。所以,可再生能源能否成为欧盟的“救星”,还是一个问题。
欧洲即将停电,因为挪威和法国已经直接限制电力出口。要知道,欧洲这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一直都是依赖出口的,一旦其他国家不愿意继续向欧洲出口,就会陷入巨大的能源危机。为了调节能源危机,欧洲国家在21世纪后开始提高天然气和石油的利用率,并逐步淘汰煤炭。
一、欧洲国家70%以上的天然气能源来自进口。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冲突,欧洲多国实施制裁,使得俄罗斯直接缩短了在欧洲的天然气出口数量。欧洲用的能源主要来自俄罗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得陷入缺油缺电的境地。欧洲的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或供热。现在天然气供应不稳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天气升温的时候,但欧洲这个时候就要停电了,当地市民没电活不起,极其困难。
二、欧洲各国都在大力倡导人们节约生活能源,减少用电用水的频率,希望以此来缓解一些国家的压力。当今世界能源短缺,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全世界都在使用绿色能源。希望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地球的能量不会这么快耗尽,地球能尽快恢复生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是最重的。
三、欧洲能源危机并非偶然,其深层次原因是欧洲的能源大厦漏洞百出。能源结构严重失衡。合理的能源结构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均衡多元的电源结构是建设韧性电源的前提之一。煤炭等传统能源在欧洲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迅速下降,而天然气、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不断上升。欧洲已有15个国家宣布退出煤炭计划,煤炭在欧洲能源结构中仅占14%。以能源危机的震中英国为例,在其20年的发电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占36%,风电占24%左右,煤电仅占2%。
德国人受到二战的影响,所以德国一直反对核能,德国对二战的反思比邻国日本要深刻得多。核能虽然是和平利用核能,但也有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此外,上世纪美苏冷战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了核危机。所以德国的作为核大国之一,就将核能视为威胁。
德国如何解决国内的发电问题?
德国可再生能源主要通过使用大型太阳能发电厂和生物质发电厂来解决,它们可以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然后输送到德国的主要发电厂和德国使用的常规电力。电网直接竞争因此使电能的使用更安全、更高效。此外,德国还鼓励和支持完善发电设施设备,在核电投资上更加谨慎。此外,德国也意识到,核电不仅可以减少德国的碳排放,对德国的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德国迫于压力才选择关闭核电。
自从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后,核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发展核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但目前对核裂变的控制技术并不完善,没有办法消除核辐射的影响。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许多国家开始拒绝使用核能。特别是在欧洲,出现了反核复兴,德国被迫选择停止发展核电。
德国放弃核电选择什么发电?
德国放弃核电后,转而选择使用火电。火电厂燃烧的煤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而核电厂相对清洁。德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之一,科技实力雄厚,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电力。德国在如何发电方面也存在问题。尽管有多种发电方式。但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燃煤电厂是一种高污染、高能耗的方式,正逐渐被发达国家所摒弃,而核电则被纳入清洁能源范畴。
我认为讲这种话非常不负责任,即便比尔盖茨的话对今后几十年有用,但我们需要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现在存在的问题。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即便欧洲国家已经开始主动关注再生能源的利用问题,同时也在逐渐实现相应的基础突破。但如果想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话,这个方式本身就需要一个实践过程,同时也需要持续至少几十年时间。当欧洲地区的能源危机进一步加重的时候,这个现象不仅会导致很多人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也会导致欧洲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得以解决,欧洲地区也需要积极应对能源危机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我认为比尔盖茨的话非常不负责任。
在比尔盖茨看来,如果欧洲出现能源危机的话,这个方式反而可以让欧洲地区能够接受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问题。如果把这个事情放到几十年后来看的话,这个事情毫无疑问会对欧洲产生一定的益处,所以这个事情是一件好事。我认为这种话非常不负责任,因为比尔盖茨没有考虑到现代社会的很多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即便几十年后的欧洲地区已经开始接收可再生能源,但这个事情也不会影响到现在的人因为能源危机而遭受到的各种伤害。
欧洲地区需要积极应对能源危机。
因为欧洲地区所出现的能源危机的原因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欧洲地区需要主动应对能源危机,并且尽可能降低能源的进口价格。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欧洲地区的能源危机所带来的伤害至少可以相应的减少。与此同时,欧洲地区也可以适当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通过这种方式来逐步替代传统能源,但这个事情本身也需要一个周期过程。
能源危机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有很多,比如做饭需要煤气,洗衣服需要水,取暖需要煤炭等等都是影响,所以能源危机不止影响国家,还影响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什么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是指由于能源供应短缺或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发展。这通常涉及石油、电力工程或其他生态资源的短缺。能源困难通常会导致经济衰退。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车辆或其他交通工具使用的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客户的热情,增加了他们的成本。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能源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供求关系中的供求关系可能导致能源价格的突然变化。虽然一些能源困难主要是由于销售市场的价格调整,但在一些前提下,困难可能是由于市场商品流通不良和缺乏市场交易造成的。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全面替代生物化学网络资源,进行新的科技革命,不仅仅是因为生存,这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有关。在这样的全球经济中,高科技和生态能够承受的区域经济形式将得到发展趋势。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太阳平衡为主体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天文科学家的计算,太阳系仍然可以存活45亿光年,太阳每年给予的能量是世界上人口和产品消费的1.5千倍。
人们使用的三大关键能源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但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能源。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分析,这三种能源的开发利用期限仅为40年、50年和240年。能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发展中的一项紧迫研究,核技术也将有一定的发展趋势。未来将优先综合利用五种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和氢能。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能源是可再生动物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