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明明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还要节约?
水是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的原因:
因为水一旦被污染,就不能被重复利用。或者污染后需要经过净化,才能被重复利用,成本比较高。
而且现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存在严重的缺水现象。中国就有四百多个城市处于缺水状态。
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还要保护水资源,防止被污染。
1水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在现代化生活中, 水的提供需要电力,管道等设施能源的支持, 电力的来源一般只火力发电,而煤炭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2.水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们如果需要从新利用就必须对其净化,而这又必须用其他不可生资源来进行净化,而这样的话,其成本必然增高,3城市大规模发展,谁资源面临着各种短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建筑用水,农业用水量加大,水资源在一定时间内面临短缺,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所以节约用水成为必然,。其实我们需要节约的东西好很多,不止是水、电、、、、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用水的原因是从地球水环境及水资源总量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但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于自然气候、河流改道等原因,或人为污染浪费,造成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因此,我们需要科学理性地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物质,同时,水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用水,要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从现在就开始做起。
生活节约用水方法:
1、控制水龙头出水量:在厨房或浴室的水龙头加装省水垫片或压力补偿装置,从而让出水量变小,减缓出水量。
2、节水洗碗法:先用一张卫生纸把餐具上的油污擦去,然后再用一小滴洗洁精加一点热水洗一遍,最后再用适量的温水或冷水冲洗干净即可。另外,多数人喜爱开着水喉洗碗,可改用水盆装水清洗。
3、洗蔬果一集中洗:把所有蔬果集中在一个盆子里,以小水流的方式慢慢洗。
4、关紧水龙头:随手关紧水龙头,并且在每次出门前和临睡前仔细检查水龙头是否关好,有无漏水。
5、洗涤水再利用:用淘米水洗碗筷,可降低洗洁精的污染和用水量。收集洗衣机排出的水来冲马桶。把洗蔬菜的用水留着用来浇花、洗车或洗厕所等。
6、缩短洗澡时间:尽量缩短每天洗澡的时间,据说减少洗澡时间一分钟,就能节省九公升的水。在抹肥皂、洗头发时也应先把水龙头关掉。洗澡时,在等待冷水转热以前的水可以用水桶装起来,以便用来冲洗厕所。
7、洗脸以盆代替水流:许多人在洗脸时会将水龙头大开,水花四溅,这时只需先盛出需要的水量或是控制水龙头开关至小水量即可。
好处:
1、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 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 能源需求增长压力大,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从根本 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 本要求。
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脆弱,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 能源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偏高,二 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 开发利用过程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农 村是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全 国还有约 1150 万人没有电力供应,许多农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 秆、薪柴等生物质低效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提供。农村地区可再 生能源资源丰富,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资 源,因地制宜解决偏远地区电力供应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另一 方面可以将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资源转换为商品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成 为农村特色产业,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 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 型、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区都具有 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 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可再生能源也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 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有效拉动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就业,推进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3.、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4.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 型、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 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 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1180~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3.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 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152900兆立方米。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内枯竭。 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 铀的年开采量目前为每年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 核聚变到2050年还没有实现的希望。 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葬送现代市场经济。 事实上,近10年来,中东及海湾地区与非洲的战争都是由化石能源的重新配置与分配而引发。这种军事冲突,今后还将更猛烈、更频繁;在国内,也可能出现由于能源基地工人下岗而引发的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 总之,能源危机迟早会爆发;它的爆发将具有爆炸性!
如何保护能源?
坚持能源可持续发展
1.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生化资源,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不仅是出于生存的原因;与之相连的是世界经济可获得持续的发展。在这种世界经济中,高科技术和生态可以承载的区域性经济形式将得以发展。 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如下方面: 以太阳能的利用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潜力极大,据天文物理学家的计算表明,太阳系还能存在45亿年,每年太阳提供的能量是世界人口商品消费量的1.5万倍。 光伏电力的应用 如在德国每平方米每年的平均日照量为1100千瓦时。电力的总需求量约为5000千瓦时,光伏技术的年平均功率约为太阳辐射量的10%。依*光伏设备生产5000亿千瓦时的电力,需要5000平方公里的光伏转化模板面积。明智的做法是用相关设备安装在建筑物的表面,在德国,这一做法意味着只需不到10%的建筑物顶部。 光热利用 在中欧和北欧等缺少阳光的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完全依赖阳光供暖的建筑物(应用比较理想的热与热交换系统)。 生物质燃料能源 目前全球农用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约有4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森林覆盖,荒漠地区的面积约为4900万平方公里。光合作用的年产量(包括自然生长的植物和粮食生产)目前大约是2200亿吨干坏料,这大约相当于每年80亿吨生化资料所提供的能量,只需不到1200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和林地面积(不计沼气的能力)。 氢能源 利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水,由电解水产生氢或由太阳能光催化水分解氢。 小水电与潮汐发电 也可提供可观的电力。 风力发电 丹麦是风力发电大国,现有6300座风力发电机,提供13%的电力需求。 总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潜力很大,完全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的需求。
全世界都在发展可再生资源的原因是:
首先,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目前依赖的很多能源,根据科学家的估算,只能再使用不到一百年,有些甚至几十年后即将耗尽!
其次,可再生能源采取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环境的破坏要比传统能源减少很多,有利于维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和谐发展。
最后,可再生能源要从研发到全面推广还需一段时间,当普罗大众都可以使用可再生资源时,价格也会下降很多,性价比高的能源会是大众的首选。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对可再生能源利用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
2、坚持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互相促进。
3、坚持近期开发利用与长期技术储备相结合。
4、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扩展资料:
根据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工作小组,可再生能源是指“从持续不断地补充的自然过程中得到的能量来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除了核能、潮汐能、地热能之外,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主要来自太阳光。像生物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气,主要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储存起来。其它像风力,水力,海洋潮流等等,也都是由于太阳光加热地球上的空气和水的结果。
随着能源危机和高油价的出现,对气候变化忧虑,还有不断增加的政府支持,都在推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立法,激励和商业化。新的政府支出,法规和政策,协助业界在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中优于其他许多行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再生能源
自从近些年来,全球似乎都在提倡环保,倡导节能减排,大肆鼓吹如今气候变化之异常而带来的危害等等。可是这些现象的背后真的只是国家间达成协议,一致应付全球变暖之状况吗?
在小编这名大学生看来,其实这不单单只是应付全球变暖这么简单,这背后一定蕴含着国家间的战略部署与政治博弈。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析一下,全球变暖背景下,节能减排背后的逻辑。
一、何谓全球变暖与节能减排
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类或自然排放的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等)过多,造成地球一定程度上的温室效应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而节能减排,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节能减排,通俗一点讲,就是指节约自然资源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
所以大家在大致了解二者基础之上,对于二者的联系应该有了初步的认识。即节能减排与全球变暖为正相关关系。故人类浪费能源,无节制排放,必然导致全球变暖,反之亦然。
二、国家战略部署
2009年底,世界在丹麦王国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一个重大的全球环境问题会议。会议基本只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就是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
何谓“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例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等方法),来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实现平衡,达到相对的“零排放”。
但此次会议上发达国家已经预谋好将未来50年的碳排放总量标准,可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绝对不公平的,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需要靠烧煤,烧石油来实现工业增值发展,而发达国家工业早就完成,所以这个碳排放指标是不合理的。
这就是发达国家的战略部署,将碳排放指标与发展权划上等号,让节能减排压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三、国家政治博弈
在那次大会之后,全球大大小小国家都在积极节能减排,实现以牺牲少量环境的基础上换取最大利益的发展。
大多数国家都投身入这场国家间的碳排放政治博弈中,很多国家败下阵来,只好放缓发展速度,而很多国家也在此次博弈中寻找到时机,成为了新一轮的环境主宰(例如咱们中国)。
我国在碳排放很多领域都超前完成指标,还将剩余的碳排放指标卖给其他国家,实现盈利。
所以节能减排在我国十分倡导也是合乎情理的,更是为了国家长期发展的结果。
综合上述,小编看来,我们之所以节能减排虽是不得以而为之,但同时也给我们创造挑战和契机,在面对全球变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国家的高明战略部署与政治博弈,让我国在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走上健康绿色的发展道路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