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柴草 B.树木 C.石油 D.地热
AB、柴草和树木可通过植物的生长,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可循环利用,属可再生能源,不合题意;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 D、地热能是地壳内的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合题意. 故选C. |
树丛能源再生角度上,确实是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说。在自然条件下,树木的死亡和枯萎,会有新的树木发芽生长,在地球过去的几亿年的时间,一直都是这样。但是直到近代,社会的发展对树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比如说:纸张,钞票,家具......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的大量砍伐树木对其维持几亿年的平衡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所以说,出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来讲,不能滥伐树木。但是绝对的禁止是不可能,社会要发展,必须得用到自然资源。
这是属于广义的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是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的一种。
但是为什么中考物理题的答案要说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也觉得不好理解。可能出题者认为,木柴相对于太阳能风能波浪能这些来说,再生周期更长一些。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风能风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我国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岛屿,风能资源丰富。据国家气象部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陆地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3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岛屿、新疆、甘肃、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此外,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也很丰富,初步估计是陆地风能资源的3倍左右,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总量为7.5亿千瓦。
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它的计量一般以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辐射总量,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利用太阳的热能产生电能;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
小水电水的流动可产生能量,通过捕获水流动的能量发电,称为水电。小水电在我国是指总装机容量小于或等于5万千瓦的水电站。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包括自然界可用作能源用途的各种植物、人畜排泄物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如薪柴、沼气、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林业加工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城市有机垃圾、工农业有机废水和其他野生植物等。
地热能地热能是贮存在地下岩石和流体中的热能,它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为建筑物供热和制冷。根据测算,全球潜在地热资源总量相当于每年493亿吨标准煤。
海洋能海洋能是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和海流能的统称,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例如,潮汐的形式源于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涨潮和落潮之间所负载的能量称之为潮汐能;潮汐和风又形成了海洋波浪,从而产生波浪能;太阳照射在海洋的表面,使海洋的上部和底部形成温差,从而形成温差能。所有这些形式的海洋能都可以用来发电。
生物质燃料,(再生能源燃料)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生物质燃料.是由不同的农作物废弃物(玉米秸秆,花生壳,棉杆,稻壳,麦秆)以及树枝,树杆,木屑,锯末,树皮,下脚料等来做原料.经过压块机或颗粒机等设备.在轴带动的的挤压条件下.压制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燃料.该燃料燃点高.灰分少.燃烧时间长.二氧化硫含量低.污染少.达到国家的环保要求.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这也是为什么“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提出大力推行生物质燃料的原因。
不可再生资源一般指不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即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不可更新资源的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的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
俄国林业专家G·F·莫罗佐夫1903年提出森林是林木、伴生植物、动物及其与环境的综合体。森林群落学、地植物学、植被学称之为森林植物群落,生态学称之为森林生态系统。在林业建设上森林是保护、发展,并可再生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于人类来说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是很大的。
森林作为一个庞大的地表生物群落,其主体生物就是树木。森林里的物种及其丰富,结构也很复杂,其功能也是数之不尽的。森林与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地球上的基因库、碳贮库、蓄水库和能源库,森林所提供的这些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森林对地球上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中国境内的原生森林已经为数不多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占47.2%,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