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我国将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这可能对能源产业产生哪些影响呢

高挑的睫毛膏
柔弱的白开水
2023-02-10 15:14:57

我国将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这可能对能源产业产生哪些影响呢?

最佳答案
冷傲的芹菜
从容的鼠标
2025-07-28 17:36:12

众所周知,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新一轮能源革命和科技产业革命的主战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排不减生产力的重要支柱。

如此说来,我国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这可能对能源产业产生哪些影响呢?

目前,国内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近年以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发电量稳步提升。但还是可能伴随能源危机。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今年全国性的高温,我国四川重庆地区分别出现了限电拉闸等情况。主要是因为天气干旱,四川本来就是以水力发电为主的一个城市,在全面高温的情况下,他们的电量也明显供应不足。

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电源端、储能端与需求端依市场规律高效匹配,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

总的来说,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动态平衡的良性产业生态,避免产能过剩 。

最新回答
奋斗的秀发
落后的西牛
2025-07-28 17:36:12

我国碳中和目标将分为三个阶段,2021-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31-2045年,快速降低碳排放;2046-2060年,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年达到了最大值,之后进入下降阶段;碳中和则指一段时间内,特定组织或整个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自然、人为手段被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人类活动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虽然发展可再生能源取得一定成绩,但要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还需要时间。目前,可再生能源存在能量密度低、时空分布不均衡、不稳定、成本较高等特点,成为其规模化应用的瓶颈。未来一段时间内,化石能源仍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

漂亮的羊
坚定的羽毛
2025-07-28 17:36:12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把碳达峰、碳中和放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框架里头,它是相符合的,因为绿色增长、可持续增长,其实跟碳中和的理念是一致的。整体而言,应该说实现碳中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除了在供给侧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以外,更要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实现综合的提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责任,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领导干部要加强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碳达峰简介: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

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坚持全国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压实各方责任,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

健忘的白云
爱笑的画板
2025-07-28 17:36:12

发展到今天,“碳中和”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不言而喻的 社会 共识。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碳中和”?毫无疑问的是,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参与者。

其中, 科技 公司的角色尤为关键。

从目前已有的情况来看,Google、Apple、Facebook等世界级 科技 巨头引领了100%可再生能源的潮流——同时,中国 科技 企业也已经在纷纷致力于“碳中和”。

它们当中,有的以绿色材料取代传统材料,有的通过智能家电实现智能遥控,有的研发节能的空调制冷系统,有的则打造绿色供应链——不约而同的是,这些 科技 企业正在通过创新,融入到“碳中和”的蓝图中去。

基于此,雷锋网采访和梳理了部分在碳中和方面走在前列的中国 科技 企业的打法和亮点。

联想:左手绿色材料,右手技术创新

作为中国的高 科技 制造企业,联想不仅通过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推动循环经济、推进节能环保、绿色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具有联想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更通过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体系,引导和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实现低碳转型。

在绿色材料方面,从2007年开始,联想开始在联想台式机、笔记本、显示器、服务器等产品上全线应用废旧塑料再生技术,总计减少碳排放约6万吨,相当于种300多万棵树。

在绿色包装方面,自2008年以来,联想在行业内率先引入可降解竹及甘蔗纤维包装等技术,减少包装材料用量3,100吨。仅在2019/20财年,包装消耗量就减少560吨。

在绿色能源方面,联想还在合肥工厂建造了太阳能光伏项目,通过光伏一期和二期建设、空压机能效提升和热回收、水蓄冷改造和锅炉低碳改造等绿色工程项目累计减少碳排放量6284吨,相当于种35万棵树。

针对生产环节上的技术创新,联想在个人电脑生产制造基地联宝工厂推广使用的新型低温锡膏技术(LTS)改变了电子产品制造业十几年来的高热量、高能量、高排放的难题。

目前低温锡膏已经实现在PC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可节省高达35%的碳排放,实现年度节约碳排放1087吨。

同时,联想先进生产调度系统(LAPS)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线闲置等方式,每年节省超过2696兆瓦时的电力,可减少2000多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当于每年种11万棵树。

另外,这些举措也带动了联想供应链企业的整体转型。

多年来,联想将自身减排实践推广至一级供应商及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促使供应商承诺减排、加大新能源使用力度。

美的:“智慧楼宇”为切口,智能家电来加持

美的助力碳中和选择“智慧楼宇”作为切入点。

智慧楼宇被誉为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器,是“新基建”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今年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成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碳中和背景下,对楼宇系统产品提出两大要求:一是大幅度提升能效;二是灵活响应电网调节需求,美的在2020年推出的第六代热回收产品——超宽范围三管制热回收系统,可以在零下15至零上48摄氏度的超宽范围内作业,具有高舒适性、高能效、超低温小容量启动等特点。

同时,美的发布《美控三大神经系统构建下一代智慧建筑》,重点布局智慧建筑全产业链,聚焦打造智慧建筑三大神经系统。

美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上海美控公司总经理孙靖表示,如把建筑比作人,美的暖通与楼宇的目的是构造出建筑的头脑、心脏、皮肤、骨骼、呼吸系统以及代谢系统,将建筑打造成一个有温度、可感知、会思考的生命体。而美的旗下专注于智慧建筑的“美控”(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便是连接各器官的“神经系统”。

其中,美控的全系列楼宇自控产品,如DDC控制器、M-BMS楼宇自控系统等空调及弱电相关软硬件核心产品,可以被理解为建筑的“自主神经”;其次基于行业场景,整合业务专项系统的集成,例如医院中的智慧门诊、智慧病房,轨道交通中的智慧站台、高效机房等行业应用则是第二大神经系统——“周围神经”;而第三大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则代表着针对智慧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美控基于美的集团基础科研、先行研究、创新中心、高端制造、工程实施、合作网络等优势,实现从顶层设计、施工、调试到数字化运维平台的整合,以安心、舒心、低碳、增效为愿景,最终构建属于使用者的“智慧建筑”。

另外,美的积极发展对外合作,携手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同打造白电领域的首批“碳中和”智能家电,首批合作家电覆盖多个智能家电品类,并将于今年推向市场,促进“碳中和”在家电行业的落地。

格力:打造绿色制冷技术,建设智能家居系统

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格力电器在节能创新技术领域的新突破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导向性,也成为制造业企业以 科技 创新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生动实践。

早在2011年12月,格力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经中科院、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专家一致鉴定为“全球首台高速大功率的直流变频离心机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今年的制冷展上,格力官宣了新品10kV高压直驱永磁同步变频离心机组,该机组在稳定性、节能性相较于同类型机组又有了新的突破。

近几年,格力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以“碾压性”的高效制冷、省电节能等优势屡屡中标国内外超级工程——人民大会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尊”、国核压水堆示范工程及一些地区的国核核电站、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交通枢纽等等。

格力核心 科技 遍布国内外地标建筑,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2015年格力电器代表民族品牌中标北京人民大会堂离心机采购项目,这也是中国民族品牌空调产品首次入驻北京人民大会堂。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格力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自2015年安装以来,人民大会堂年平均耗电量降低31万度,节电率近32%;同时机房环境明显改善,最高噪声仅80分贝,全方位展现了民族企业的 社会 责任。

除了绿色高效制冷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和成功应用之外,格力打造的智能家居系统也围绕“碳中和”目标而进行优化。

例如,格力“零碳 健康 家”以格力光伏G-IEMS局域能源互联网系统为基础,让家居自主实现“发电”“储电”“用电”“管电”一站式能源管控,为全屋家电用电供能打造环保型智能家居系统。

海尔:深耕园区,前端后端齐发力

海尔的中德工业园位于青岛市黄岛区,是国际先进的工业4.0示范基地,承担中央空调、滚筒洗衣机、特种冰箱等产品的生产。

为了助力碳中和,海尔在其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赋能之下,将该园区打造成为了全球首个实现碳中和的“灯塔基地”。

卡奥斯智慧能源总控平台,实现“三流合一”。该平台结合了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及海尔多年的能源运营管理经验,实现了能源流、数据流、碳追溯流的“三流合一”。

系统可以对园区电、水、气、热、压缩空气、污水处理、喷泉、光伏、照明、电梯等能源动力的产输配用全环节进行集中、直观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对园区能源系统管控和调度,提升整体效率。

针对前端,海尔在13万平方米的园区屋顶上,年内将完成总装机量13.5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年发电量超1500万度,折合约减少1.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利用当地优质的风力条件,计划建设3台3兆瓦的低风速风机,年发电量预计为4080万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万吨。园区降低化石能源使用,约合植树造林4.8万亩。

针对后端,海尔中德工业园区为制造、生产型园区,针对能源使用特点,在后端降低单台能源消耗。

卡奥斯不仅赋能海尔中德工业园区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碳中和的“灯塔基地”,还以该园区为模板,打造提升能效、清洁能源、净零排放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标准化模式,并迅速复制到全国15个工业园区,55个互联工厂实现全面覆盖,预计在2050年实现全国范围内海尔集团工业园区达到碳中和。

TCL:独具一格,开辟半导体新赛道

作为“中国电视的全球领跑者”,TCL在终端产品上一直努力将环保理念融入产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从产品设计起即考虑节能降耗的需求,研发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并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能效,减少产品在生产与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更低功耗、更具环保优势的Mini LED技术路线上,TCL是最早研发,最早布局,并最早实现Mini LED TV量产的厂商。

2018年,TCL便展出全球首台Mini LED背光TV,2019年实现量产。之后TCL陆续推出了多款Mini LED TV产品,2020年其Mini LED TV全球销量占比高达90%。2021年春发,又推出TCL X12 8K Mini LED星曜智屏,搭载第三代Mini LED技术OD Zero。

在显示屏幕方面,TCL华星2019年推出首款玻璃基Mini LED产品——星曜屏,其能耗相比普通产品降低60%,以75吋产品一天开启12小时核算,星曜屏的耗电将比同类普通产品每年减少1515度。此外,TCL华星23.8吋FHD显示器,在目前市场普遍认证的能源之星(EnergyStar)ES7.0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优化实现Es8.0认证领先,耗能对比同类产品降低45%。

同时,TCL全面推行产业链绿色制造,强化技术创新,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通过绿色工厂建设、节能改造项目落实、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废弃物减量管理等方法,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绿色制造水平。

另外,TCL更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建设低碳环保的绿色生产园区。截至2019年末,TCL已在3个生产基地建成总装机容量31.312兆瓦,年发电量超过3200万度的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2020年7月,TCL 科技 参与中环集团混改,开辟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新赛道,收购了中环半导体子公司。

中环半导体作为半导体光伏产业的领先者,"双碳"目标下无疑被赋予了全新的 历史 使命。中环半导体于2019年发布12英寸超大硅片"夸父"G12系列,不仅突破了行业传统尺寸,带来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更高的生产制造效率、更将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降低6.8%。同时,中环半导体与产业链合作,推出高效、高可靠性、高发电量的G12叠瓦组件,为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贡献智慧,也将助力"碳中和"目标加速实现。

特斯联:AIoT平台+智慧方案,两条腿走路

为了助力“30·60碳目标”实现,特斯联从场景积累出发,通过数据平台打通和AIoT技术赋能实现对整个碳排放行为的全周期监测,并正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 探索 有中国特色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

其中,“AI碳中和云”的构建正是特斯联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

特斯联AI碳中和云作为一个统一的平台,动态融合AIoT全域物联感知数据、环境与资源大数据,将重点聚焦能源消费环节。

特斯联AI碳中和云针对新型建筑的综合能耗管理,节能和供热制冷管理,能源消费数字化的管理以及环境数字监测,数字中心提效、生产生活方式互联互通这六大核心能源消费场景,依托特斯联智能操作系统TACOS和智能算法打造了六个与之对应的核心产品,它们分别是:楼宇自控,智慧灯光、超级能源管控AI能源云、智慧家居、高效机房以及AIDC云。

凭借上述产品,特斯联将服务社区、园区、商业、文旅、工业、建设和IDC场景的碳中和需求。

同时,特斯联开发了“AI CITY解决方案”,该方案是从城市的顶层设计出发,依托AIoT技术构建的城市整体数智化解决方案。

其早在规划之初就全面融入了碳中和理念,并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场景数据可视化、能源排放可追溯。通过AI CITY的建设与运营,将为目标城市打造一个集自然与 科技 于一体的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空间。

特斯联创始人兼CEO艾渝表示:“以重庆AI CITY首期项目AI PPARK为例,据测算,正式运营后,AI PARK每天的碳排放量远远小于碳吸收量。在建设运营16个月以后,AI PARK将有望中和建设阶段产生的少量碳排放。运营50年后,也即到2071年,AI PARK还将吸收周边约17万吨二氧化碳。”

截至目前,特斯联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推进AI CITY的落地,并已经与包括重庆、迪拜、武汉、德阳等多个中心城市达成AI CITY合作。

涂鸦智能:打造“最强大脑”,实现可感可视可控

涂鸦认为,家电是节电的重要场景。

涂鸦智能赋能硬件厂商研发“智能插座”,一旦为电器装上智能插座,就能通过手机、语音来设置定时或者远程开启/关闭,甚至通过传感器来控制电器开关,在待机时切断电源,节约能源消耗。

凭借涂鸦IoT PaaS及全品类终端生态,涂鸦智能可以帮助开发者搭建集家庭能源服务、家庭能效管理、节能用电服务、家电设备用电监测等在内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地产商和社区运营商可以精准掌握能耗情况,实现电器设备的智能调节,以及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的闭环管理。在保证用电安全可靠的同时,为居民营造舒适宜居的环境。

同样,涂鸦智慧能源行业解决方案的脚步也早已不止于家庭和社区,而是迈入了工业、商业、楼宇、园区等场景,赋能合作伙伴根据需求打造专属的行业SaaS解决方案。

以楼宇和园区管理为例,涂鸦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对能源设备的多维度能耗分析及精准诊断,综合管控能源消耗,最大化实现节能。即便是无人值守,也能结合楼宇自控、智能照明等系统,实现能源的可视化管理。

这一切的背后的秘密在于涂鸦智能打造的“最强大脑”。涂鸦通过AI+IoT技术将联网设备高度集成、做到线上管理,并将海量数据汇聚在一块大屏上,甚至能够实现进一步的管理。可感、可视、可控,这正是涂鸦智慧能源行业解决方案的突破。

绿米:智能控制,可视化数据管理模式

传统家庭设备都需要靠人力现场操作,如果出门忘记关空调,忘记关灯等等,一天下来就是好几度电。通过智能家居,你可以通过App等方式实现远程关闭设备。当然App控制还需要手动,还不够智能。

Aqara 拥有众多的传感器设备,包括了人体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门窗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等,搭配着使用就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你无需动手,设备就可根据环境,根据你的需要实现自动控制。

比如说,当Aqara 的高进度人体传感器判断家里里没有人的时候,可以实现自动关灯、关空调、关电视等等。当夜晚环境温度慢慢降低,我们已经再开空调的时候,空调可以实现自动关闭。

又比如搭配上Aqara的光照传感器,当室内亮度过暗的时候,可以自动开窗帘,室内过亮时有可以调暗灯光,实现节能减排。

如果将上述功能放置于公共空间,结果亦然,且空间越大,灯具、空调等就越多,管理和人工成本更高,智慧化的在期间的管理效率提升和节能就更明显。

Aqara在北京某 科技 园的智慧办公解决方案中,每天到了指定时间点,当指定区域没有人的时候,可以自动关闭区域的电源和设备。每天当会议室没人的时候,不仅会自动释放会议室给其他人预约,也会自动关闭会议室所有设备,当有人来开会时游自动开启。

Aqara的大部分设备都具有电量统计功能,可为企业用户提供数据可视化管理,让用户直观的了解每个空间的耗电量、环境温湿度以及每台设备的工作状态,便于了解最终能源的使用情况,从而进行精细化的优化管理。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悲凉的小猫咪
迅速的黑猫
2025-07-28 17:36:12

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

1、大力调整能源结构

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2、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3、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

4、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大力度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

5、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

6、努力增加生态碳汇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鳗鱼玉米
难过的大树
2025-07-28 17:36:12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名词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碳中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究竟是个什么?年轻人又应该如何参与进去?

什么是碳中和?

让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看见了自己身边的高楼大厦,公路上的车水马龙等。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所关注的话题,碳中和就是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提倡低碳出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通过人类的一些活动,例如: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等形式抵消掉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中和,最终就达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年轻人应该怎样参与进去这个活动?

让资源最大利用化。

碳达峰和碳中和不止只是关于企业的事情,更是关于人民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投身于这场活动之中,更好的修复环境,更好的保护地球的臭氧层。

让资源的最大利用,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许多家庭也实现了汽车自由。拥堵的公路上,更多的是私家车。现在有着很多的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大巴,公交车,地铁,火车等等,在我们出行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疫情防控期间应该带好口罩,保持一定量的距离。乘坐公共交通汽车可以让资源最大利用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绿色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负担,更好的实现碳中和。

避免浪费食物,使用绿色能源。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世界几乎有1/3的粮食产量被浪费,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这样的一个数据非常的说明了浪费粮食,被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节约资源。

现在新能源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能够降低一定的成本。年轻人要尽可能的使用可再生能源!

开朗的大门
无语的方盒
2025-07-28 17:36:12

3月15日,中央 财经 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透露出了重大信号,展现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 社会 系统性变革,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们当前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把碳达峰和碳中和提高到民族发展的高度,这个战略定位是空前的。为什么碳中和这么重要?

关注@投行魔方

(一)能源结构转型的大势已来

国际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全球石油需求达峰基本已成定局,主要产油国未雨绸缪谋划转型,由于各方投资转向新能源领域,油气煤炭等化石燃料供应能力未来或将面临严重困难。

从中国的能源结构来看,2020年我们总计消费48亿吨标准煤;在能源结构上,85%是化石能源,其中60%是煤,绿色可再生能源只占15%左右,而要达到碳中和目标,就要把两者比例倒过来——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占85%,化石能源占15%以下。

目前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这个数字完全可以降下来,在源头上节省能耗,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减少碳的排放。在节能降耗上中国的潜力非常大,在未来5 10年,在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节能降耗上。这样既可以在过渡阶段将存量持续降下来,又可以避免运动式的、激进的关企业行为。

化石能源中的原油我国主要依靠进口,而原油主产区位于中东、西非等国际局势热点地区,原油运输回国要途径苏伊士运河、波斯湾、马六甲海峡,运输通道受制于人,能被轻易被掐断。

因此,不论是从降低对外能源依存度、还是对内倒逼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压降化石能源占比、鼓励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

(二)“碳达峰、碳中和”语境下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我们现在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8%,还没达峰,经济规模占比(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7%)远远小于碳排放量的占比,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质量不够高,单位GDP的能耗比欧美高很多。

在碳排放达峰之前就承诺实现碳中和的时点,这既是对国际 社会 积极履行大国责任,占领一个政治正确的高点,抢占制定碳中和、碳交易标准的话语权,也是对内倒逼改革,把落后的发展方式逼出局, 探索 出一条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实践道路。

未来,乡村振兴的方式,可能不局限于生态 旅游 和绿色农业,而是整个绿色资产的价值重估。

这里继续引入两个概念:“碳足迹”和“碳汇”。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欧盟已经出台标准,对生产过程中碳排放超标的产品加收“碳税”。

例如,中国和乌克兰的钢铁企业主要采用高炉和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碳排放强度很高,生产每吨钢材约排放2吨二氧化碳当量。加拿大和韩国的钢铁行业里小型电弧炉炼钢厂比例更高,总体碳效率更高。中国的 汽车 钢板生产企业向欧洲出口就可能被征收额外的“碳税”,如果要达标则要增加设备投资、提高成本。

碳汇(carbon sink),是指自然界和人类活动所能吸收固化的二氧化碳,就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碳汇,我认为未来是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最重要一环,没有其他。中央 财经 委会议提到: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进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光是列举这几条,想象空间就足够巨大了。

根据国家林业局数据,截至2021年6月,全国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3.04%,森林蓄积量175.6亿立方米。

按1公顷森林每天吸收1吨二氧化碳计算,全国森林每天吸收2.2亿吨二氧化碳,每年吸收800亿吨,目前全国碳排放配额的价格50 60元/吨,这就是4万亿价值的市场。

全国草原面积4亿公顷、湿地面积5300万公顷、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冻土面积占土地面积的25%......如果全部的国土和海洋资源全部用来发挥“碳汇”作用,产生的碳排放交易权价值将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我们贫困地区的群众真是坐在了“金山银山”上,真可谓是“要想富、多种树”。

当然,这条致富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拥有如此丰富的碳汇资源,能否为我所用,关键在于以我为主,制定国际公认的“碳汇”和“碳排放权交易”标准。

话语权之争已经是决定一国发展前途的关键之争,背后体现的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经济政治的角力。在这个领域,中美之争已有苗头。

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各国纷纷进入到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快车道,但国际 社会 对新兴绿色低碳产业的行业认定、标准制定、规则约定、市场准入门槛等都缺乏共识,有的分歧还相当大。

比如,中美在绿色项目与企业的信息披露机制上就难以统一;中国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只有约10%符合国际CBI标准,等等。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各类低碳标准,将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国际谈判。

我们也率先开展了草原碳汇、海洋碳汇的标准制定,以期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占领先机。谁能占据先机,谁就有可能掌握全球低碳发展领导权。

高兴的巨人
背后的奇迹
2025-07-28 17:36:12

说到“碳中和”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核心词,不过在上世纪末它已经诞生了,只是最开始的10年并没有引起重视,当然了真正成为国际焦点也是在《巴黎协定》以后。

一开始,人们只把它当做一个环境气候问题,并没有在经济领域中深入研究、探讨,也是在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的发生也被证实与此有关,并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冠大流行则加剧了两者的融合,自此“碳中和”成为了经济风向的灯塔。

现在世界主要国家都出台了各自的时间表,中国是在2060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都是2050年,印度时间最长2070年,你一定想不到目前有一个国家已经实现——不丹,当然这是有特殊原因的。

进入主题,为什么“碳中和”与美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预示着美元的“灭亡”。

这里从三个方面着手去说明这个论点:

1、货币层面

众所周知,美元奠定 历史 地位是二战以后的黄金本位制,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带来了美元地位的下降,但锚定石油则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度稳固且有不小提升,这与他当时没有对手(欧元)有关。

如果非要说能够带来威胁的就是英镑与日元,不过自从美国将英国从世界第一经济体宝座赶下去以后,英镑多次抬头,但始终不曾如愿,唯有日元在上世纪八十年有戏,且有取美元而代之时,被美国的“广场协议”拉下深渊,从此一蹶不振。

当时,欧洲这些“原始”资本主义国家一看不对劲,于是在1986年(广场协议后第二年)签了《单一欧洲文件》,提出最迟在1993年初建立统一大市场,然后就是1995年欧元的诞生。

至此,国际货币格局“一强(美)两弱(马克、日元)”或美元“单极格局”,欧元产生,出现了“两强(美元、欧元)一弱(日元)”或国际货币“二极格局”。

不过,面对看似强大的欧元,美元依然能够屹立桥头就与石油有着密切的关系,自 1997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走出了一波牛市。尽管期间也有 2001 年的互联网泡沫的波澜,但是其余时间全球 GDP同比增长率始终维持在 5%上下,为近几十年最为繁荣的时间段之一。与此同时,近 40 多年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需求同比与全球经济增长高度相关。

所以欧元再努力依然没有撼动美元的国际地位,但是现在风向出现一些变化,上世纪最后40年,石油带动了OECD(经合组织,一个发达国家联盟)的崛起,而进入新世纪以后,以中国为代表的非经合组织国家崛起,加大了原油的需求,并且对原油的影响力节节升高,中国成为全球原油第一大进口国就是最好的证明。

给一个数据,从增量角度,过去二十年里,经合组织国家石油消耗同比始终围绕 0 点徘徊,而全球原油需求增长主要由非经合组织国家拉动。因此,由中国为代表的非经合组织国家的发展推升了当时全球原油需求的边际增长。

这种影响力会在未来的几十年越来越深,也是经济百年变局最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碳中和会逐渐削弱化石能源的价值,首当其中就是石油,现在很多经济学家认为30年以后沙特如果依然是石油王国,有可能会成为“石油亡国”,所以现在不得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且也宣布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美元的基石被撼动,就等于伤了本源,那么它又会选择哪些可替代产品?世界还能允许美元一家独大么,时代改变意味着原始终结,或许届时美元依然是主要货币,但影响力大大不如从前,出现多种货币共存的全球货币体系。

2、经济假共存

虽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经济全球化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但向前的趋势不会改变,这可不是做啥学术研究,咱们举个例子。

当前最大的局面掣肘因素是供应链问题,有的国家没有商品可买,有的国家没有资源生产,有的国家运输遇阻等等,但这个问题应该辩证来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没有金刚钻,硬揽瓷器活就是在找死。

专业人士把全球化定义为资本、人口、技术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就是拿日本来说,可以利用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带动全球化发展,但是人口行么,肯定不会,你想想全球世界各国净流入日本人有多少,就知道不可能,所以他只能发挥两种优势。

范围放大来看,南美、非洲更多的优势在于人口,你让他强行去发挥资本优势?不可能,一个比一个穷;发挥技术优势,有也极少,所以在这种 历史 大潮下,全球化不可能出现逆转。

回到主题来看,虽然美国现任政府一直试图持续融入世界,尤其借气候问题(可再生能源发展)拉拢搞“小圈子”,但是殊不知早在2000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道出了真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美国一旦利益受阻,根本不会考虑这些国家,要是在生死存亡之际更是抬头也不会看见,想想今年疫苗诞生之初的辉瑞疫苗,美国明确说了除非美国人接种OK,否则其他国家免谈。

当然这些国家也不都是傻蛋,他们会向有利自己的方向迈步,所以“小圈子”注定灭亡,这种经济联系是假共存。

回到美元,所有与美国搞“小圈子”的国家,没有不依赖于美元的,包括欧洲,去年疫情爆发之处,赶紧求助美联储互换货币,美国向欧盟,日本,英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地区注了4500亿美元,但是反过来如果这些国家认为美元信用不够的时候或者对其弊大于利时,美元相当于被抛弃了。

自然而然就能想到,如果美国先被从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拉下马,美元危机第一层先爆发,并且若再推行所谓“经济怪圈(拉帮结伙‘发展绿色经济’)”,悖全球化而行,第二层隐患凸显,如果是这两种引爆点叠加,美元会真正灭亡的,咱们常说站的越高摔得越惨就是这个道理,唯一能打败美国的就是美国自己,说的就是这情况。

3、美元“自杀”

所谓美元“自杀”就是老生常谈的美国债务问题,虽然说现在美国国债已经烂大街,但买主依然“络绎不绝”,无外乎就是信任还在。但物极必反,国债总有尽头,即便借着华尔街那帮刽子手收割全球,也未必时时奏效。

来看美国财政赤字周期,美国财政预算内的赤字从本世纪开始就“一去不复返”,虽然都有回落,但一次比一次多,例如2007年第一次回落是3400亿美元,第二次回落在2015年,是4600亿美元,预计第三次回落在2024年,大约为8000亿美元。

这就意味着美国的国债发不停的时候,收入能力越来越低,未来某一天被逼着长期实行零利率,那么美国经济增长就陷入了瘫痪,国债吸引力就大大降低,美元也就无人问津了。

要知道与日本不同,日本的国债都是自己玩,而美国的国债超过四分之一是国外投资人在玩。去年美国政府一年收入3.7万亿美元,根据美国过去20多年收入测算,年增长平均水平为4.3%,但欠钱速度比这快多了,超过7%。

前几天有个著名公司做了一个测算,全球在2050实现碳中和,欧盟每年要投1万亿欧元,美国绝对不止这数了,相当于美国国债还要再翻一倍,达到60万亿美元水平,即便除去每年政府收入,国债预计也超过50万亿美元,对此,只能用于一句话来形容:美国国债无限扩张就等于美元慢性自杀

写在最后

当初川普为什么要退出《巴黎协定》,这与美元关系极大。要知道这位狂人可是美元爱好者,多次公开示爱。拜登则是极力在推可再生能源,并且和OPEC关系越来越差。

说明在美国国内,你让他投票说要不要发展可再生能源,至少七八成以上都赞同,但如果说到落地,和自身利益挂钩,就会出现分歧。

现在全球央行都在大力发展绿色贷款,唯有美联储不同,对此态度含糊其辞,显然是意识到了危机,在其购债体系中,只有国债和房地产债,虽然美国国债也部分服务了国内可再生能源,但寥寥无几,至于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则更不用说。

一个货币的兴衰往往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美国成就了美元,美元也成就美国,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未来美元走了下坡路,也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