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几个生态赤字的事例和原因
“生态赤字”,当这个词频繁地跳入我的眼帘,我的心情就很沉重,相信大家在看到这个词时的感受和我不会相差多少。未来,世界该怎样应对生态的赤字?
——写在挪威“未来能源解决方案”专题片拍摄组来我集团拍摄
前两天看了一则新闻报道,说英国新经济基金会通过计算发现,10月9日这一天人类已用尽了本年度地球能提供的资源份额,开始“透支”地球资源了。在过去20多年里,人类一直在透支着地球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透支正在加速。
1987年,人类是在12月19日用尽了当年的资源份额;1995年,这一天提前到了11月21日;进入21世纪后不久,这一天又提前到了10月份。萨里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专家杰克逊说,“生态赤字的不断积累将最终导致生态危机,我们不知道全球气候和鱼类资源中的某些系统什么时候会崩溃,但我们知道,这种崩溃将非常有可能发生。”。看完报道我突然想起,10月9日,也正是这天,挪威Tellus影视制作公司导演Eric、摄影师Hans、记者Mari一行三人到我集团,进行纪录片“1-1-1”中国部分的拍摄,该纪录片的主题是:在未来25年常规能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将怎样来应对?
这两件事不是简单的巧合,只能表明人类对资源的透支正加剧着各国对全球资源的掠夺,掠夺又反向作用资源的透支,我们这一代人进入了为资源“恐惶”却又“疯狂”的状况。地球现有资源特别是能源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世界也正在思考着对未来生态的应对,英国在警告,挪威在关注,中国在行动。
对资源的“奋斗”,人类从开始的掠夺到保护,再到“节流”和“开源”并举,新能源利用已经成为能源发展的趋势。挪威电视台本次拍摄记录片,主要就是展示目前新能源利用技术及替代常规能源的解决方案、发展方向等,预期未来世界的能源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与利用一直困扰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进入了“扶持-发展-萎缩-再扶持-再发展”的怪圈,直到中国在短短的10年时间悄然成为了世界太阳能热利用的大国,用10年时间完成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并建立了完全创新发展的模式,为全球能源环境危机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国和消费国,总保有量达到8000万平方米,总保有量占世界的76%,覆盖约4000万家庭的2亿人口。推广太阳能总量折合电力装机容量6000兆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75亿多吨,减排各类污染物总计达1.7亿吨。皇明10年推广量1000万多平方米,2005年推广量达到200万平方米,比欧盟的总和,比北美两倍还多,节约标准煤2300万吨,减排各类污染物净2300万吨……)。
拼资源换增长,牺牲生态环境来维持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已走到尽头,生态恶化、资源面临枯竭已经形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雷区。”“生态赤字”和“财政赤字”一样,应当引起政府重视,不能再以牺牲环境寻求单纯的经济发展。中科院可
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烈呼吁。
在每年出版发行的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牛文元用大量的调查数据阐述他的观点,“经过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而且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我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
就是说,2003年中国贡献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不到4%,对钢材、水泥等材料的消耗却占到全球总量的1/3左右。
“如果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中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发展。”
牛文元说,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生态经济,它是以极小资源环境成本,获取最大经济社会效益,全面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牛文元提出,要建立四大国家补偿制度,其中一条就是要求建立国家生态补偿制度。牛文元认为,在广大的国土范围内,一些地区是生态屏障区,一些地区是生态受益区,生态受益区应当在享受生态效益时拿出合理的收益部分,对于生态保护区实施补偿。比如大江大河的上、中、下游河段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为确保上游对中游、下游提供水质、水量都符合生态原则的水资源,这样在中游和下游的发展中,就应拿出一个合理的份额对中游和上游的保护实施补偿。
广东省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备优势,省内主要研发机构承担的新能源领域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占全国同类项目总数的25%左右,大型生物质气化发电产业化关键技术、大型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地热能高温热泵技术等都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有些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了技术以外,广东省还拥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
①、风力资源:陆地可开发风能约600万千瓦,加上近海的风电场,风电可开发容量达2000万千瓦,相当于2020年预计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0%左右。我国正在积极开发第三代风力发电机组。特点是重量轻,单位面积获能大、可靠性高、装机费用低,发电成本将大幅下降。
②、生物质资源:生物质能作为一项低碳能源技术受到广泛的重视。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美国及原苏联等国家早在50年代就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城市和工厂污水,既治理了污染,又获得了能源。广东每年产生稻草、甘蔗渣在1000万~1500万吨之间,还有大量的城市和工业可燃废弃物及稻壳、蔗渣、木薯、速生林等能源作物,直接发电或通过热解气化供热发电,估计目前广东省的生物质能资源达到1000万吨标准煤。利用液化技术将生物质转换成液体燃烧替代石油是科学家的长期愿望,80年代在巴西、美国等国家已经实现。我国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提高利用效率,还开展了把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转换为优质气体、液化燃料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上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有机垃圾,均可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转换为电力,还可以直接、间接地转换为液体燃料,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③、太阳能资源:广东属于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而且濒临南海,广东省年均日照在2000小时左右,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节能、环保的太阳能,每年日照时间超过2000小时的广东地区,广东日照时间长、辐射总量大,而且每年阴天只有60到80天;即使在阴天,太阳能热水器也能吸热,如果阴天的时间长了,还可以配合电能及煤气使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也非常省钱。以三口之家为例,初装费两三千元,但装好后每天至少省电八九度,一年就可省电费1000多元,两三年即可收回成本。国产太阳能热水器平均每平方米每年可节约100—150公斤标准煤,被动式太阳房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在暖期可节约20—40公斤标煤,太阳灶每台每年可节约柴草500—700公斤,节能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当前广东太阳能利用有了一定数量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在缓解当前常规能源短缺和减轻生态和环境恶化等方面收到实效。
④、沼气:顾名思义就是沼泽里的气体。人们经常看到,在沼泽地、污水沟或粪池里,有气泡冒出来,如果我们划着火柴,可把它点燃,这就是自然界天然发生的沼气。由于农村燃料短缺,造成森林过度樵采,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所以广东农村沼气的推广使用,可以直接引发农民的厨房革命,带动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大缓解了农村能源紧张问题,发展农村沼气对解决农民生活用能,促进农村地区脱贫致富,使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实现小康具有重大意义,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薪柴消耗,实现造林绿化,充分发挥山区和农村环境的生态屏障功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沼气综合利用与生态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密结合,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⑤、海洋能资源:广东的海洋能资源也较丰富。海水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主要作为制盐原料和海洋能资源。广东省沿海有27个县市产盐,盐田总面积1.6万多公顷。海洋能资源有潮汐能、潮流能和波浪能等。可开发的潮汐能资源坝址,在大陆沿岸有23处,理论总装机容量为16.29兆瓦,年总发电量为32.24×106千瓦小时;上述这些条件是广东具备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基础。
近日,华润电力(00836.HK)正式发布的《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8年,华润电力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进一步降低能耗与排放。截至2018年底,整个公司的清洁能源运营权益装机占比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至20.4%。其中,火电和风电利用小时均大幅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此之前,笔者注意到,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明确表示,当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取代传统能源的变革趋势越来越明显。此后,华润电力进一步把业务重心向可再生能源倾斜。
华润电力能源结构的变化是中国能源结构变化的缩影。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比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可再生能源国家,打破国际间固有的中国严重依赖煤炭的负面形象。
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发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下称《战略》),到2030年,中国新增能源需求将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满足。《战略》提出,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清洁能源成为增量主体,非化石能源占比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
数量重要,质量更重要。过去一年,华润电力坚持创新驱动增长,全年科研投入约1.97亿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促进公司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通过继续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华润电力附属燃煤电厂98%的权益装机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主要能耗和排放指标进一步改善,平均供电煤耗同比下降3.62g/kWh。
过去一年,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华润电力大幅减持和处置煤炭资产,减持和处置了部分火电资产和其他低效资产,提质增效成绩显著,果断处置和出售了位于山西的煤炭资产,收回高达95亿元人民币现金。
与此同时,华润电力积极 探索 火电厂固废处置掺烧发电技术,旗下广东海丰、江苏常熟等13家电厂参与市政污泥垃圾处置,2018年全年累计掺烧污泥40.3万吨,为城市解决污泥围城难题,也拓展了自身发展空间。此外,该公司高度重视水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2018年全年环保总投入超过15亿元。
华润电力还创新地将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精准扶贫攻坚相结合,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授人以渔”,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18年,华润电力向 社会 捐款捐物合计606.69万元。
笔者从华润电力获悉,今年是华润电力连续第九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系统披露华润电力2018年在环境、 社会 、治理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和绩效。华润电力董事局主席李汝革表示:“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布,进一步促进公司提升在环境、 社会 、治理等方面的责任落实和实践水平。”
可再生能源实际上存在于阳光,空气,地下深处和海洋中。它们是地球物理结构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它们不断通过自然方式进行更新,周而复始,无法用完。
国家能源局3月30日发布,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强大支撑。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连续16年、11年、6年和3年稳居全球首位。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的核心要求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和利用有什么区别?
简单说,再生资源回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等。简单的都是回收。不同的是角度。就是铺设的回收环节不同而已。有些是上门回收,有些是中转回收。而再利用则是回收加工。在再生资源行业里算是后端。一般指钢厂,纸浆厂。和一些特殊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园。含厨余垃圾的堆肥,有色金属回收冶炼,废旧塑料的再生加工。
互联网+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的决心和努力,也需要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废品回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废旧物品的处理,废旧物品的回收就是目前非常富有市场前景的行业。在这个万众互联、万物互联的时代,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和改变。如今,废品回收融入互联网基因,为居民百姓、商家店铺解决卖废品难的问题。总而言之,互联网+废品回收的时代已经来临,不再是以虚打实,而是以实打实,四两拨千斤。受限于回收渠道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加速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蜕变无疑会为再生资源回收新添强劲驱动力。废品之所以成为垃圾其根本在于“回收”,随意抛弃的是“垃圾”,回收成功的是“资源”。那么究竟该如何提高废品回收率呢?废品回收者给您答案:借势,借互联网之势趟出一条“互联网+资源回收”的新道路。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人们已经认识到,单凭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了。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科技的层出不穷,能源的储量、生产和使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寻找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可再生能源就成为21世纪中科学家的重要任务。
目前,太阳能、核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的能源问题指出了一条道路。它们的应用不但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还使得人类从有限的一次能源使用转向多样化的、再生的、取之不尽的洁净能源的使用。使用洁净的可再生能源是人类低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优美环境的保护无疑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