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承建“尼泊尔三峡”开始出口电力,缺电的印度陷入纠结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周远方】
缺电曾是一件让尼泊尔人民十分头疼的事情,10年前当地每天停电达14小时。随着“基建狂魔”中国企业的到来,有“尼泊尔三峡”之称的上塔马克西水电站被成功建成。不仅成功解决当地缺电问题,更让尼泊尔暂时成为一个电力“过剩”的国家。
2021年11月,尼泊尔一举改变长期依赖印度进口电力的 历史 ,开始向印度兜售水电。但莫迪政府为了限制中国企业在尼泊尔的投资,要求尼泊尔只能出口两个印度投资的水电站的电力,凡是中国和巴基斯坦投资的水电项目一律不能向印度出售。
印度目前面临电力短缺。这个南亚国家超过70%的电力依赖火电,随着全球煤炭价格暴涨,印度煤炭进口量跌至两年来的最低点,全国135座燃煤火力发电厂,超过一半运行陷于挣扎。
鉴于莫迪政府只是限制从中国投资的发电项目买电,并未限制从中国企业承建的水电站项目买电,尼泊尔已经提议向印度出售总量超过620兆瓦的水电,来源就包括中企承建的上塔玛柯西水电站。
印度还在犹豫是否接受这一提议,但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尼泊尔学者指出,尼泊尔周边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程度低,能源匮乏,该国正被不断扩大的能源市场所包围,除印度之外,潜在买家还有中国西藏地区和孟加拉国。
BBC报道截图
中企建成尼泊尔最大水电工程
2021年11月初,印度中央电力局宣布允许尼泊尔向印度出口电力。这对尼泊尔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这是这个喜马拉雅山区国家首次向外出口水电。按照计划,尼泊尔将通过印度能源交易所(IEX)向印度出口39兆瓦电力。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面与中国青藏高原接壤,东南西三面被印度环绕,是南亚次大陆最北端的山区内陆国。尼泊尔背靠雪山,境内河流较多,水位落差大,水电资源丰富,据统计蕴藏量达83吉瓦,其中43吉瓦可用于水力发电。
尼泊尔地理位置示意
虽然尼泊尔水力资源丰富,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薄弱,导致该国水电资源开发量较小。过去数十年,尼泊尔均以缺电形象示人。
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曾将尼泊尔电力供应质量排在144个国家中的第143位,相当于倒数第二。斯里兰卡能源论坛也曾在比较南亚国家电力供应时指出,尼泊尔电力容量和负荷削减问题最为严重。
2014年,在印度总理莫迪访问尼泊尔期间,两国正式签署跨境电力贸易协议,尼泊尔也成为首个利用IEX跨境平台进行贸易的印度邻国。但由于缺电,长期以来都是尼泊尔从印度买电。在2019年需求高峰期间,尼泊尔一半以上的电力需要从印度进口。
因此,这次尼泊尔向印度出口电力,对尼泊尔能源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转折,标志着尼泊尔通过出口水电来促进国家繁荣的长期梦想得以实现。
尼泊尔能实现这个梦想,“基建狂魔”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就开始依托援助工程进入尼泊尔市场,80年代开始涉足承包工程市场,至今已经成为尼泊尔承包工程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尼泊尔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2020版)
尤其是在工程量大、难度高的水电建设领域。2010年8月,中国电建前身中国水电集团与尼泊尔电力局签定上塔马克西水电站(Upper Tamakoshi Hydropower Project)土建标施工合同。该水电站位于海拔2000余米的中尼边界,是尼泊尔迄今为止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被称为尼泊尔的“三峡工程”。
2021年7月5日,经过长期艰难施工后,总装机456兆瓦、总投资840亿尼泊尔卢比(约合人民币44.86亿元)的上塔马克西水电站开始并入尼泊尔国家电网发电;8月初,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十一局将这个尼泊尔最大的水电工程正式移交;8月17日,上塔马克西水电站6个机组中的4个开始满负荷发电,发电量为304兆瓦。
上塔马克西水电站 图源:中国电建
作为尼泊尔史上政府投资最大的水电站,上塔马克西水电站被誉为“国之荣耀”。2018年4月,时任尼泊尔国家总理的奥利在视察水电站时表示:“上塔马克西水电站早一天发电,尼泊尔人民就能早一天受惠,我们等待着中国电建给我们带来的光明,我们盼望着更好的日子。”
中企承建的上塔马克西水电站正式投运,不仅将为尼泊尔GDP贡献约1%的产值,更标志着尼泊尔正式进入“电力过剩”时代。在此之前,尼泊尔电力局可以供电440兆瓦,其下属的国营电力公司可以供电457兆瓦,私营电力公司可以供电508兆瓦,无法满足尼泊尔高峰时段1500兆瓦的需求。
现在上塔马克西水电站并网发电后,尼泊尔总的水力发电量已经接近1900兆瓦(雨季时期),大幅超出高峰时段的需求量。更重要的是,尼泊尔还有多个水电站正在建设中,总装机容量高达4642兆瓦。怎么把多余的电力转化成价值,已经成为尼泊尔政府“幸福的烦恼”。
时任尼泊尔国家总理的奥利在视察上塔马克西水电站 图源:中国电建
严重缺电的印度陷入纠结
在中国企业帮助下,尼泊尔顺利完成从贫电国家到富电国家的转型,它的邻国印度却陷入电力危机。
一方面,印度70%的发电量均来自于煤炭火力发电,随着全球煤炭价格上涨,印度煤炭火力发电厂出现严重的煤炭紧缺;另一方面,印度承诺到2070年实现碳中和,如果不找到替代能源,这一目标就无法实现。
从尼泊尔购买便宜的水电资源,对印度来说无疑是相当具有性价比的选择。印度也确实在这么做。在环保人士看来,这对尼泊尔和印度来说都是积极的一步,因为这不仅有助于印度缓解电力短缺、减少碳排放,还可以帮助尼泊尔实现出口水电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梦想,缓解对印度严重的贸易逆差。
但印度的想法有点复杂。尼泊尔媒体报道,印度虽然同意购买尼泊尔两个水电站39兆瓦的电力,但这两个水电站都是新德里投资的。而中国和巴基斯坦投资的水电站发出的电,印度将不会购买,理由是这两个国家与印度接壤且没有与印度签署电力贸易协定。
《外交学人》援引尼泊尔专家的分析指出,印度这种做法是荒谬且适得其反的,因为尼泊尔任何一家公司生产的电力都是先并入国家电网,然后再进行分配和输送的。
印度这项限制政策出台于2021年初。在印度2021年2月公布的《关于特定实体批准和促进电力进出口(跨境)的规范》中,莫迪政府设置一项条款:若尼泊尔出售的电力来自“与印度陆路接壤邻国投资的发电项目”,向印度出口就会受到某种限制。在尼泊尔官员看来,鉴于中印两个地缘政治对手之间的紧张关系,该政策意在限制中国对尼泊尔电力部门的投资。
《加德满都邮报》报道截图
尼泊尔媒体分析称,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莫迪不仅在境内限制中国投资,还强势运用国内法规,企图在其他南亚国家限制中资;另一方面,莫迪政府此举将为其他第三方国家开启非黑即白、选边站队的恶劣先例。若印度此类政策继续推广,势必会对第三方国家保持对华正常经贸往来、共建“一带一路”的进度造成阻力。
但莫迪政府的企图未必能得逞。目前,印度国内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正愈演愈烈。在经历致命的第二波新冠疫情后,随着印度经济复苏,该国对电力的需求急剧上升,而全球煤炭价格暴涨严重打击了印度企业进口煤炭的积极性。在印度专家们看来,印度进口更多的煤炭以弥补其国内的电力短缺不是解决问题的选项。
两个月前,印度电力部长库马尔辛格曾表示,印度应该为未来5到6个月的电力短缺做好准备。负责印度80%煤炭供应的国企印度煤炭有限公司(Coal India Limited)前总裁佐赫拉·查特吉则警告称,如果缺电情况持续下去,印度这个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将难以重回正轨,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和更积极地推行可再生能源战略十分紧要。
在此背景下,印度肯定希望从尼泊尔进口更多水电。莫迪政府限制从中国投资的发电项目买电,但未限制从中国企业建设的水电站项目买电的态度十分暧昧。目前,尼泊尔已经提议向印度出售总量超过620兆瓦的水电,来源就包括装机容量为456兆瓦的上塔玛柯西水电站,印度正在考虑这一提议。
有尼泊尔专家认为,向印度出口的电力价格过于便宜。他在《外交学人》杂志撰文指出,尼泊尔目前向印度出售电力的平均价格是每千瓦时4.33尼泊尔卢比(约合人民币0.23元),而尼泊尔电力局在雨季(河流水位高时)以4.80卢比的价格从生产者那里购买同样的电力,在冬季(水位下降时)更以8.40卢比购买。从长远来看,向印度低价出售将限制尼泊尔工业的竞争力,并引发国内不满。
《外交学人》杂志报道截图
而在南亚地区,存在电力进口需求的也不只印度一国。上述学者指出,尼泊尔周边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程度低,能源匮乏,该国正被不断扩大的能源市场所包围,印度之外还有中国西藏和孟加拉国。尼泊尔政治分析家也担心,如果单纯依靠印度市场的话,尼泊尔有可能被卡脖子,电力或将成为印度控制尼泊尔的新工具。
与此同时,考虑到向印度出口电力存在不确定性,尼泊尔也在鼓励国内对电力的消耗:一方面下调国内家电的进口关税,另一方面降低家庭用电价格。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便印度对中国投资的水电项目有限制,但尼泊尔可以把中国投资的电力用于国内销售,而把尼泊尔和其他国家投资的电力出售给印度。
不过,即便尼泊尔未来可以向印度大规模出口电力,该国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最重要的就是电力供应的稳定性。2021年7月,尼泊尔多地爆发洪水,多个水电站为保证安全被迫关闭。这导致该国电力短缺,只能从印度进口电力。除此之外,尼泊尔雨季期间许多输电线路的地基也受到很大挑战,同时该国向境外输送电力的国际输电线路也有待完善。
因为俄罗斯是一个资源大国,几乎是可以控制着整个欧洲的资源,俄罗斯的油气也是很多欧洲国家的供应地。俄国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很多国家的国土面积比较小,所以都要依靠俄罗斯的资源出口。因为整个欧洲的能源都是比较匮乏的,但是俄罗斯的资源又非常的丰富,因为俄罗斯的国土资源面积非常的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俄罗斯的地理环境非常的好,也一直都是欧洲很多国家的主要能源的供应地。
特别是像法国,德国这些欧洲国家和俄罗斯也有着长期的合作,俄罗斯也一直通过在海上建立的管道为德国输送能源,而且非常巧妙的避开了波兰和乌克兰。所以欧洲这些国家想要得到发展,他们肯定是没有办法离开俄罗斯所提供的能源的。虽然美国并不缺能人,但是他们肯定不会用这么低的价格把这些能源给卖出去,所以欧洲这些国家肯定不会去向美国购买能源的。
所以欧洲这些国家唯一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买到这些天然能源的国家就只有俄罗斯了,这也是很多国家都离不开俄能源的根本原因。因为现在基本上每一个国家想要得到发展,都必须要依靠天然能源,但是很多国家的国土面积都非常的小,基本上没有特别丰富的能源。虽然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国土面积一骑绝尘。所以肯定也是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天然资源的,他们把这些天然的资源也非常低廉的价格向外销售,所以很多国家也是依靠俄罗斯的这些资源才得到发展的。
而且英国和法国这种国家本身就没有办法离开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因为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停止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还很有可能会影响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
1. 中国——37亿吨
中国在全球煤炭生产中占主导地位,2019 年占世界总产量的近 47%。年内开采量近 37 亿吨,年增长率为 4%。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消耗了全球约 53% 的煤炭。中国 2020 年宣布将在 206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可能会促使中国采取措施减少国内能源供应对煤炭的过度依赖。
2. 印度 – 7.83 亿吨
印度在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名单中位居第二,2019 年的产量约为 7.83 亿吨,略低于全球份额的 10%。国有的印度煤炭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矿公司,占该国产量的 80% 左右,拥有 360 多个矿山在运营。2020 年,印度政府最终确定了向私营部门开发开放该国煤炭储备的计划,以促进国内生产并减少对外国进口的依赖。大约有 40 个煤矿将被拍卖用于开发,尽管据报道早期兴趣很低,这反映出在煤炭越来越不受欢迎且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竞争日益激烈之际,投资者缺乏兴趣。
3. 美国——6.4亿吨
美国的煤炭产量多年来一直在下降,2019 年达到6.4 亿吨,为 197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来自廉价天然气和日益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减少了国内电力部门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预计未来几年下降趋势将加大。国际能源署估计,该国 2020 年的产量低至 4.91 亿吨,同比下降 23%,然后在 2021 年小幅反弹至 5.39 亿吨。2019 年,美国五个州的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 71%。它们是:怀俄明州 (39%)、西弗吉尼亚州 (13%)、宾夕法尼亚州 (7%)、伊利诺伊州 (6.5%) 和肯塔基州 (5%)。
4. 印度尼西亚——6.16 亿吨
印度尼西亚 2019 年的煤炭产量达到创纪录的 6.16 亿吨,比上一年增长 12%。该国是世界主要的动力煤出口国之一,中国和印度是其两个最重要的贸易市场。高生产率,加上 2020 年冠状病毒大流行导致需求下降,给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压力,促使矿商降低生产目标。国际能源署预计印尼2020年煤炭总产量约为5.29亿吨,2021年增至5.45亿吨。 印尼政府设定的2021年产量目标为5.5亿吨。
5.澳大利亚——5.5亿吨
澳大利亚在 2019 年生产了 5.5 亿吨煤炭,其中超过一半是动力煤,超过三分之一是冶金煤。该数字同比增长 3.4%,尽管该国 2020 年的产量预计将下降约 9%,抵消了这些增长。澳大利亚在全球冶金煤生产和出口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其许多货物供应中国庞大的炼钢业。虽然全国六个州都在开采煤炭,但最多产的地区是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尤其是东海岸的鲍文盆地和悉尼盆地。煤炭产品是澳大利亚 2019 年第二大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仅次于铁矿石和精矿。
6.俄罗斯——4.3亿吨俄罗斯在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名单中排名第六,2019 年的开采量为 4.3 亿吨,仅占全球份额的 5% 以上。由于全年需求减少,国际能源署预计 2020 年俄罗斯煤炭产量将下降 8%,无论是国内还是欧洲和韩国等主要出口市场。该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煤炭储量,西伯利亚盆地在其估计的 1620 亿吨国家资源中占很大比例。政策制定者已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提高国内煤炭产量——目标是到 2035 年达到每年 6.7 亿吨。
不可再生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化学能、核燃料等。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叫“非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现状
大阳能
世界上支持利用太阳能最多的国家是日本。2004年日本大阳电池的产量已达610兆瓦(原为2000年数,编者改为2004年统计数)。在美国,预测到2020年电力需求总量的15%可能将由现代太阳能光电转换生产的电力来保证。
风能
2002年,欧盟国家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了33%,已达到23056兆瓦,占全世界风力发电总量的70%。德国风力发电满足全国4.7%的电力需求。2002年,丹麦依靠风力发电得到了13%的电力。他们还计划2030年前将使这一指标达到50%。按美国能源学会计算,风能将保证国家20%的电力需求。2010年前,美国1000万套房屋将由风力发电提供电能。
地热能
1999年,美国使用地热电站节省了近6000万桶石油。同一年,地热发电已达2200兆瓦。
生物能
2007年1月10日,生物能保证着美国大约3%的能源需求。2010年前,美国将用生物质生产4%的发动机燃料,2020年前将达到10%,2030年前将达到20%。再过25年,来自生物质的能源,将会保证美国总能源需求的15%以上。现在美国生产的生物质酒精已保证着国家2%的汽车燃料需求。欧洲是世界生物柴油最大的生产者。2003年,他们生产的生物柴油与2001年相比,增加了43%。2010年前,欧洲大约7%的燃料将是“绿色的”,即来自生物质能源。
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
具有自我恢复原有特性,并可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氢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地热能也可算作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叫“非可再生能源”。如煤和石油都是古生物的遗体被掩压在地下深层中,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形成的(故也称为“化石燃料”),一旦被燃烧耗用后,不可能在数百年乃至数万年内再生,因而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除此之外,不可再生能源还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油页岩。
开发“绿色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至少有14个工业化国家在开发“绿色能源”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其中有些国家通过实施“绿色能源”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缓解了本国能源不足的矛盾,而且显著改善了环境。
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国理论生物质能资源50亿吨左右。现阶段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等。然而,由于农业、林业、工业及生活方面的生物质资源状况非常复杂,缺乏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数据,以及各类生物质能资源间以各种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因此,生物质的消耗量是最难确定或估计的。
近年来,我国在生物质能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沼气技术,每年所生产能源己达115万吨油当量,占农村能源的0.24%;由节柴炕灶每年所节约的能量己达52.5万吨油当量。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利用也极为重视,己连续在四个国家五年计划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户用沼气池、节柴炕灶、薪炭林、大中型沼气工程、生物质压块成型、气化与气化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取得了多项优秀成果。政策方面,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起已经正式实施,并于2006年陆续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这表明我国政府已在法律上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在现代能源中的地位,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巨大优惠支持,因此,我国生物质能发展前景和投资前景极为广阔。
<生物能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第一章 生物质能概述
1.1 生物质能的概念与形态
1.1.1 生物质能的含义
1.1.2 生物质能的种类与形态
1.1.3 生物质能的优缺点
1.2 生物质能的性质与用途
1.2.1 生物质的重要性
1.2.2 与常规能源的相似性及可获得性
1.2.3 生物质能源的可再生性及洁净性
1.3 生物能源的开发范围
1.3.1 植物酒精成为绿色石油
1.3.2 利用甲醇的植物发电
1.3.3 生产石油的草木
1.3.4 藻类生物能源的利用
1.3.5 海中藻菌能源开发
1.3.6 薪柴与“能源林”推广
1.3.7 变垃圾为宝的沼气池
1.3.8 人体生物发电的开发利用
1.3.9 细菌采矿技术的研究
第二章 全球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
2.1 国际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综述
2.1.1 全球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回顾
2.1.2 欧洲各国生物能源研究机构简介
2.1.3 欧盟国家生物质能发展政策分析
2.2 美国
2.2.1 美国生物质能研发概况
2.2.2 美国生物质能的研究领域
2.2.3 美国将大力开发燃料乙醇和生物燃油
2.3 德国
2.3.1 德国生物质能的研发和应用状况
2.3.2 德国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替代石油
2.3.3 德国生物柴油生产和销售状况
2.4 日本
2.4.1 日本生物质能的研究计划
2.4.2 日本生物质能发电应用状况
2.4.3 日本生物质能源综合战略分析
2.5 其它国家
2.5.1 英国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
2.5.2 瑞典生物质能发展概述
2.5.3 巴西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
2.5.4 农业为法国发展生物燃料奠定基础
2.5.5 印度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概况
2.5.6 泰国积极拓展生物能源领域
第三章 中国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状况
3.1 中国生物质能发展概述
3.1.1 我国生物质能的资源概况
3.1.2 解析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动因
3.1.3 我国对生物质能的应用状况
3.1.4 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的示范工程
3.1.5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主要成就
3.2 全国各地生物质能利用情况
3.2.1 四川省生物质能资源及利用状况
3.2.2 内蒙古生物质能源发展状况及开发建议
3.2.3 湖北省生物质能集约化应用方向与途径
3.2.4 上海生物质能发展环境与建议
3.3 开发与利用生物质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3.1 生物质能利用尚存三大瓶颈
3.3.2 消极因素阻碍生物质能的发展
3.3.3 生物质能开发与国外相比存在的差距
3.3.4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主要策略
3.3.5 未来生物质能发展的基本方向
第四章 中国农村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
4.1 农村生物质能的资源状况
4.1.1 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
4.1.2 农村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状况
4.1.3 林业及其加工废弃物资源状况
4.2 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状况
4.2.1 我国农村生物质能利用状况回顾
4.2.2 发展农村生物质能对能源农业的意义
4.2.3 我国农村生物质能开发的主要策略
4.2.4 未来农村生物质能发展战略目标
4.3 主要地区农村生物能源利用状况
4.3.1 江苏农村的生物质能利用状况
4.3.2 北京加速农村生物质能源推广
4.3.3 吉林生物质能源项目的使用概况
第五章 生物质能开发与应用技术分析
5.1 生物质能技术的相关介绍
5.1.1 生物质液化技术
5.1.2 生物质气化技术
5.1.3 生物质发电技术
5.1.4 生物质热解综合技术
5.1.5 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
5.2 世界生物质能开发技术分析
5.2.1 国外生物质能技术的发展状况
5.2.2 世界种植“石油”作物技术概况
5.2.3 欧洲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技术分析
5.3 中国生物质能技术的发展
5.3.1 我国生物质能技术的主要类别
5.3.2 中国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概要
5.3.3 我国生物质能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5.3.4 发展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策略
5.3.5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开发建议
第六章 生物柴油
6.1 生物柴油简介
6.1.1 生物柴油的概念
6.1.2 生物柴油的特性
6.1.3 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
6.1.4 生物柴油的优势与效益
6.2 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来源
6.2.1 油菜成为生物柴油的首选原料
6.2.2 用廉价废旧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6.2.3 花生油下脚废料开发出生物柴油
6.2.4 潲水油可以成为生物柴油原料
6.3 国际生物柴油行业分析
6.3.1 世界生物柴油发展迅速的原因
6.3.2 欧盟生物柴油行业发展现状
6.3.3 美国生物柴油行业发展状况
6.3.4 巴西将提前实现生物柴油发展目标
6.3.5 2007年德国将是生物柴油净出口国
6.3.6 2007年马来西亚将提高生物柴油产量
6.4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概述
6.4.1 发展生物柴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4.2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尚在初级阶段
6.4.3 我国生物柴油技术发展的成就
6.5 2005-2007年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分析
6.5.1 2005年“生物柴油”植物栽培获突破
6.5.2 2006年生物柴油产业迎来投资高潮
6.5.3 2007年环保生物柴油试产成功
6.6 生物柴油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6.6.1 我国生物柴油商业化应用的障碍
6.6.2 突破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瓶颈的对策
6.6.3 价格和原料供应问题的解决途径
6.6.4 解析生物柴油发展中的法律欠缺
6.6.5 推动中国生物柴油发展的政策建议
6.7 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6.7.1 生物柴油在国内的商业化未来
6.7.2 我国生物柴油的市场前景广阔
第七章 燃料乙醇
7.1 燃料乙醇简介
7.1.1 燃料乙醇含义
7.1.2 燃料乙醇的重要作用
7.1.3 变性燃料乙醇简介
7.1.4 变性燃料乙醇国家标准
7.2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分析
7.2.1 甘蔗是理想的燃料酒精作物
7.2.2 玉米生产燃料乙醇潜力巨大
7.2.3 不同类型原料的综合比选
7.2.4 发展燃料乙醇原料产业的建议
7.3 国际燃料乙醇产业分析
7.3.1 世界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回顾
7.3.2 欧洲国家推广应用燃料乙醇概况
7.3.3 乙醇燃料在美国的应用推广过程
7.3.4 巴西政府大力发展燃料乙醇工业
7.3.5 全球燃料乙醇替代汽油展望
7.4 中国燃料乙醇产业分析
7.4.1 中国燃料乙醇的生产与应用回顾
7.4.2 中国燃料乙醇推广的实践经验
7.4.3 我国发展燃料乙醇工业的基本原则
7.4.4 燃料乙醇企业面临成本高的难题
7.4.5 发展国内燃料乙醇工业的若干建议
7.5 中国燃料乙醇市场分析
7.5.1 我国燃料乙醇市场简况
7.5.2 燃料乙醇定价与经济性分析
7.5.3 燃料乙醇需求增加使玉米供应出现缺口
7.5.4 推广应用燃料乙醇的经验策略
7.6 燃料乙醇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7.6.1 未来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前景展望
7.6.2 我国燃料乙醇工业市场前景广阔
7.6.3 木薯制造燃料乙醇的市场前景广阔
第八章 生物质能发电
8.1 国际生物质能发电情况
8.1.1 世界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日趋成熟
8.1.2 北美地区生物质能发电发展概况
8.1.3 欧盟地区生物质能发电发展分析
8.1.4 生物质能发电未来的前景预测
8.2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分析
8.2.1 加快生物质发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2.2 内地主要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情况
8.2.3 发展生物质发电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8.3 沼气发电
8.3.1 发展我国农村沼气发电的意义重大
8.3.2 我国农村沼气发电的应用技术分析
8.3.3 沼气综合利用发电的经济效益分析
8.3.4 沼气发电商业化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8.3.5 未来我国农村沼气发电的发展前景
8.4 2004-2006年沼气发电项目运行状况
8.4.1 2004年无锡市的沼气发电电量大增
8.4.2 2005年浙江省最大的沼气发电项目成功运行
8.4.3 2006年四川首个沼气发电站在双流建成
8.4.4 2006年徐州建成首家沼气发电工程
8.4.5 2006年兰州大型沼气发电机组试车成功
8.5 秸秆发电
8.5.1 中国秸秆发电发展概况
8.5.2 中国应着力推进秸秆发电事业
8.5.3 国内秸秆发电的技术分析
8.6 生物质气化发电
8.6.1 发展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意义
8.6.2 中国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现状
8.6.3 中小型气化发电技术的现状和问题
8.6.4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8.6.5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应用市场分析
8.6.6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发展策略
8.6.7 国家对生物质气化发电的政策支持
第九章 生物质能产业投资分析
9.1 投资生物质能产业的政策环境
9.1.1 我国开发生物质能的有利政策
9.1.2 发展生物质能的财政政策解读
9.1.3 农村能源发展的政策保障与战略思考
9.1.4 我国燃料乙醇工业的相关政策剖析
9.2 投资机会与投资成本分析
9.2.1 中国优先发展的生物能源项目
9.2.2 燃料乙醇行业已成投资热点
9.2.3 国内推广生物柴油的时机成熟
9.2.4 投资生物柴油的经济成本分析
9.3 投资生物质能产业的若干建议
9.3.1 生物质能利用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9.3.2 投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亟需谨慎
9.3.3 开发燃料乙醇应关注三大问题
第十章 生物质能利用的发展前景
10.1 全球生物质能的发展前景分析
10.1.1 未来全球将面临能源危机的挑战
10.1.2 全球生物能源利用潜力预测
10.1.3 全球生物质能的发展前景广阔
10.2 中国生物质能的利用前景
10.2.1 我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具有广阔前景
10.2.2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潜力巨大
10.2.3 中国林业发展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
10.3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未来展望
10.3.1 生物质能源技术市场前景广阔
10.3.2 未来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10.3.3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发展目标
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伊拉克、安哥拉。
1、俄罗斯
俄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其拥有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25%的淡水的湖泊。俄资源总储量的80%分布在亚洲部分。
2、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有金、银、铜、铁、铝土、磷等矿藏。东部波斯湾沿岸陆上与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藏量极丰。鲁卜哈利沙漠东部的布赖米绿洲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三国争议地区。
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其中,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储量35%。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氧化铝、钻石、铅、钽生产国,黄金、铁矿石、煤、锂、锰矿石、镍、银、铀、锌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
4、伊拉克
伊拉克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工业是经济主要支柱。2010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长称已探明储量1431亿桶,在欧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中分别占12.0%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已探明储量3.1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7%。
5、安哥拉
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丰富。截止至2014年,安哥拉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超过131亿桶,天然气储量达7万亿立方米。主要矿产有钻石、铁、磷酸盐、铜、锰、铀、铅、锡、锌、钨、黄金、石英、大理石和花岗岩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俄罗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特阿拉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澳大利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拉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