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可再生能源有什么好处?
3月30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低风速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了超70%的组件……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国一直以来是亚洲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能够提炼出汽油、柴油等燃料,这也是目前主流汽车燃料。石油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会让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就是这些二氧化碳仿佛一个温室的玻璃一样,将地球包裹起来,在接收来自太阳光的温度之后,本来应该散发到太空的温度,却被二氧化碳这层“墙壁”挡住了,导致生存环境逐渐变热。温室效应从提出以来,很难得到民众的认可,但是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成为现实,很多国家已经在逐步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中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因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火力发电逐渐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核电、风电、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增加。虽然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中国的煤电每年的使用量与往年相仿,但是比例确实在逐年降低。其中发展最快的就是核电,中国核电从无到有,现在已经有18座核电站投入使用,每年产生了1.2亿千瓦时电量。
相比于不可再生能源开采完就没有的储量,可再生能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使用,能够降低温室气体的产生,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将促进更多新生代科技的产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干净与健康。
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宣布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规划10个数据中心集群。
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之后,又一个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拉开了序幕。
毕竟,在碳中和目标确定的背景下,数据中心减碳压力明显。国家发改委人士公开表示,加大数据中心在西部布局,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以大换小、低碳发展等措施,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
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所谓“东数西算”,“数”指数据,“算”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至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分析人士认为,“东数西算”工程的本质,在于解决目前各类数字经济业态蓬勃发展所需要的算力需求与我国算力增长速度之间不匹配的矛盾。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130EFLOPS(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 社会 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 社会 对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同时,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数据中心上架率仍处在较低水平。《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整体上架率为50.1%,华东、华北、华南约在65% 68%,华中为39%,而西部地区的西北和西南分别为 34%和41%,低于平均水平。
然而,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需要通过技术和空间的重新配置来缓解这种矛盾。
从工程推进节奏来看,数据中心的布局调整呈梯次推进。一方面,对于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可率先向西转移,由西部数据(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中心承接。另一方面,对于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比如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可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枢纽布局,确保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
西部地区的能源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中心的布局之所以向西部转移,首先在于数据中心迫切的减碳需求。
作为能耗和碳排放贯穿其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巨兽”,近年来,数据中心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迅速。
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专家测算,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能源消耗达到2166亿千瓦时,较2020年增加44%,占全 社会 用电量的2.6%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5亿吨,较2020年增加3915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14%左右。
同时,上述专家预测,“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在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等行业逐步实现碳达峰并进入平台期时,数据中心成为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增长的少数行业。
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能源消耗总量将达到3500亿千瓦时,约占全 社会 用电量的4%,电能利用率(PUE)1.30;二氧化碳排放2.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接近2%,碳排放强度(CUE)为0.76。到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能源消耗总量5915亿千瓦时,占全 社会 用电量5%以上,电能利用率(PUE)降到1.30以下;二氧化碳排放约3.4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接近3%。
另一方面,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据了解,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占全国资源总量的70%以上。其中,风力资源占85%以上,太阳能资源占90%左右。
更重要的是,数据中心的算力及负荷需求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缓解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与用电负荷的时空矛盾。
尽管目前我国弃风、弃光率不断下降,风光消纳不断向好,但从区域分布来看,西部尤其是西北部地区仍是消纳“洼地”。
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光伏利用率达98%,风电利用率达96.9%,但其中青海地区的风电利用率为89.3%,光伏利用率为86.2%;新疆和蒙西的风电利用率分别为92.7%及91.10%。
国家发改委人士表示,下一步,还将强化能源布局联动,加强数据中心和电力网一体化设计,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向数据中心供电。支持数据中心集群配套可再生能源电站。
西部证券研报显示,通过“东数西算”能够将高耗电的数据中心放置在西部具有丰富风、光、水电资源的地区,不仅能够实现减碳目标,也能够拉动新能源及配套设施的建设需求。
2018中国储能西部论坛8月2日在青海省海东科技园开幕。业界专家称,中国可再生能源储能市场前景光明,应用价值较大,但一些瓶颈问题仍需突破。
中国国家能源局今年1月发布数据称,201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7万亿千瓦时,同时,全年弃水、弃风、弃光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
“(弃水、弃风、弃光)造成可再生能源巨大浪费。”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储能研究所所长刘明义说。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认为,在储能技术诸多应用领域中,储能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能解决可再生能源稳定输出和提升系统发电效益难题,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与就地消纳,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和光明市场前景。
蓄水储能、光伏储能、风电储能及大基地外送储能研究……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魏显贵在论坛介绍了该公司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储能项目,“储能技术能解决新能源出力不平衡及波动性问题”。
史玉波说,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8.9GW,同比增长近两成,“储能正日益成为投资热点和行业焦点。”
原国务院参事吴宗鑫说,目前,各种储能技术正处在探索和研发阶段,对于未来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具有重要影响。
史玉波认为,目前,储能与可再生能源配套应用的局限性还比较突出,系统收益的多样性和投资价值还难以充分实现,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储能系统收益单一,除存储弃电外,储能其余功能价值难以全面体现,集成储能资源难以发挥规模效应,电力市场开放程度有限。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发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太阳能
·地热能
·水能
·风能
·生物质能
·潮汐能
所有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都来自太阳,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被吸收。
木材
柴是最早使用的能源,透过燃烧成为加热的能源。烧柴在煮食和提供热力很重要,它让人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仍可生存。
动物牵动
传统的农家动物如牛、马和骡除了会运输货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动一些机械以产生能源。
生物质燃料
此种燃料原为可再生能源,如能产出与消耗平衡则不会增加二氧化碳。但如消耗过量而毁林与耗竭可返还土壤的有机物,就会破坏产耗平衡。用生物质在沼气池中产生沼气供炊事照明用,残渣还是良好的有机肥。用生物质制造乙醇甲醇可用作汽车燃料。
水力
磨坊就是采用水力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这样满是河流的国家。此外,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也很适合用来作潮汐发电。
风力
人类已经使用了风力几百年了。
太阳能
太阳直接提供了能源给人类已经很久了,但使用机械来将太阳能转成其他能量形式还是近代的事。
潮汐能
潮汐发电利用潮水涨落,世界已有电站容量16GW。
从地球蕴藏的能源数量来看,自然界存在有无限的能源资源。仅就太阳能而言,太阳每秒钟通过电磁波传至地球的能量达到相当于500多吨煤燃烧放出的热量。这相当于一年中仅太阳能就有130万亿吨煤的热量,大约为全世界目前一年耗能的一万多倍。不过,由于人类开发与利用地球能源尚受到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地理原因及世界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在内的巨大数量的能源,可以利用的仅占微乎其微的比例,因而,继续发展的潜力巨大。人类能源消费的剧增、化石燃料的匮乏至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逼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人类社会的能源问题。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仗能源的可持续供给,这就必须研究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太阳每年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能高达1.05×1018千瓦时(3.78×1024J),相当于1.3×106亿吨标准煤。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1010年。所以可以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能,降低开发和转化的成本,是新能源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风能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发电、提水、助航、制冷和致热等。风力发电是主要的风能开发利用方式。中国的风能总储量估计为1.6×109千瓦,列世界第三位,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风能是一种自然能源,由于风的方向及大小都变幻不定,因此其经济性和实用性由风车的安装地点、方向、风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
对于核电站,人们有许多误解,其实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获取方式。对于核裂变,核燃料是铀、钚等元素,核聚变的燃料则是氘、氚等物质。有些物质,例如钍,本身并非核燃料,但经过核反应可以转化为核燃料。我们把核燃料和可以转化为核燃料的物质总称为核资源。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都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民企投资小水电的政策。由于小水电站投资小、风险低、效益稳、运营成本比较低,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全国掀起了一股投资建设小水电站的热潮,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全国性缺电严重,民企投资小水电如雨后春笋,悄然兴起。国家鼓励合理开发和利用小水电资源的总方针是确定的,2003年开始,特大水电投资项目也开始向民资开放。2005年,根据国务院和水利部的“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中国将对民资投资小水电以及小水电发展给予更多优惠政策。
氢是一种二次能源,一种理想的新的含能体能源,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虽然氢是最丰富的元素,但自然氢的存在极少。因此必需将含氢物质加工后方能得到氢气。最丰富的含氢物质是水,其次就是各种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生物质等。氢不但是一种优质燃料,还是石油、化工、化肥和冶金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和物料。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的精炼需要氢,如烃的增氢、煤的气化、重油的精炼等;化工中制氨、制甲醇也需要氢。氢还用来还原铁矿石。用氢制成燃料电池可直接发电。采用燃料电池和氢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其能量转换效率将远高于现有的火电厂。随着制氢技术的进步和贮氢手段的完善,氢能将在21世纪的能源舞台上大展风采。
地热是指来自地下的热能资源。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地热库,仅地下10千米厚的一层,储热量就达1.05×1026焦耳,相当于9.95×1015标准煤所释放的热量。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老的技术现在依然富有生命力,新技术业已成熟,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在能源的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未来的发展潜力相当大。地热能是天生就储存在地下的,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使用,也可根据需要提供使用。
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海洋能蕴藏丰富,分布广,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强,因而开发困难并有一定的局限。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发电,其中潮汐发电和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波浪能发电利用的是海面波浪上下运动的动能。1910年,法国的普莱西克发明了利用海水波浪的垂直运动压缩空气,推动风力发动机组发电的装置,把1千瓦的电力送到岸上,开创了人类把海洋能转变为电能的先河。目前已开发出60-450千瓦的多种类型波浪发动装置。
此外,还有生物质能,是指植物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目前发展中的开发利用技术主要是,通过热化学转换技术将固体生物质转换成可燃气体、焦油等,通过生物化学转换技术将生物质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转换成沼气、酒精等,通过压块细蜜成型技术将生物质压缩成高密度固体燃料等。
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通知,同意在北京、天津、河北、长江三角洲、,广东、香港、澳门、大湾区、成都和重庆、内蒙古、贵州、甘肃和宁夏,并规划J数据中心群,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系统总体布局设计已经完成,东数西算项目正式启动。
通过计算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增加就业,支持西部计算枢纽发展数据处理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数据中心周围的数据清理和数据内容服务。中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有潜力发展数据中心,并承担东部地区的计算能力需求。
中国的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和其他资源日益短缺,难以维持东部地区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发展。中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有潜力发展数据中心,并承担东部地区的计算能力需求。有潜力发展数据中心,并承担东部地区的计算能力需求。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统筹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东向西计数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实施,这对一些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有着明确的规划,对它们构成了直接的积极影响。相关股票的上涨是可以理解的。东数西算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尽管许多上市公司从中受益,但它们的收益真正显现出来需要时间。短期内对这些股票的快速投机实际上是对未来的透支。认为投资者在这方面对相关投资公司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但同时,也应该考虑公司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不能盲目追赶高投机。 ::
“东西计算”项目已全面启动。不同的企业会有什么机会?下面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东西计算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对于IT基础机械设备制造商、云计算全产业链、大数据行业都将有很多投资机会。东西计算项目已经全面启动,IT基础设施厂商、云计算产业链、大数据行业将会有很多投资机会。在信息社会,计算能力代表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计算能力的概念。
计算能力是指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所谓东西计算,就是把东方需要计算的数据送到西方的数据中心,然后返回计算后的结果。从工业制造到浏览网页,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事情都需要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参与。中国西部拥有天然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和丰富的土地资源。这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数据中心的建设,数据中心产业链广,覆盖面广,带动效应特别强,带来很多投资机会。
先说“东西算计”带来的投资机会。在信息社会,计算能力象征着我们国家的整体水平。很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计算能力的概念。计算能力是指电子计算机解决数据信息的工作能力。说白了,东西计算就是把东部地区必须测量的数据信息传输到中西部数据中心,然后返回结果。现代社会,很多事情都要靠计算机计算能力来参与。从工业生产到网页浏览,都需要计算机来解决数据信息。
而中国中西部有天然的翡翠再生资源和丰富的土壤资源。这个自然前提有利于数据中心的建设,而数据中心产业链广,覆盖面广,推广效应强,投资机会多。下面说说“东西算”提供了哪些投资机会。建设数据中心最直接受益的是那些it基础设施设备厂商,因为数据中心的物理硬件需要机房、服务器等设备,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会给这些设备厂商带来大量的机会。
因为内蒙古的风能,四川的水电,西藏的地热能,山西的火能,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东,能源资源分布的重心在西。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能源资源占全国的53.7%,煤炭占33.5%,水电占77.7%,油气占15.8%。能源资源将是西部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西部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部地区经济虽然有了明显增长,但仍未摆脱旧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束缚。能源资源极大地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只供应低价一次能源的观念使得能源产区的人们收入微薄,长期无法摆脱贫困。在西部大开发中,迫切需要发挥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新的发展战略,使西部经济在短时间内腾飞。第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东部,能源资源分布的重心在西部。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发挥西部优势,是西部开发的重点。我国幅员辽阔,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较好,经济发展重心由东向南,能源资源分布重心由北向西,造成了长期的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局面。煤炭储量,晋陕蒙“三西”地区占全国64.1%,经济发达的华东仅占5.2%,中南仅占3.0%。70%的水电资源分布在西南地区,13.86%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新发现油气资源,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前景。新疆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突飞猛进。西部六大沉积盆地预测天然气资源量达22.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的75%。这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全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40.16%分布在西部地区。该地区还有丰富的地热、风能和其他新能源资源。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大发展的前提。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应有新的战略思维。计划经济时代,西部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供应一次能源产品,大量煤炭经过3000公里的运输到达东南沿海地区。大量直接燃煤,使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环境污染不堪。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不能再走老路,而应该有全新的发展模式。第二,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西部地区能源基地,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提供优质高效的能源产品。根据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建设“三西”煤电综合开发基地、西部油气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和新能源基地。(一)建设“三西”煤电综合开发基地,变单纯的煤炭输出为煤电能源载体输出的良性循环。“三西”地区是指陕西、陕西和孟茜地区,相对于东南沿海,也属于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该区煤炭地质储量占全国的64.1%,具有煤种齐全、煤质优良、采煤条件优越、产量高的优势。多年来,该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以上,预计未来20年这一份额将上升至2/5以上。在计划经济时代,“三西”地区承担了北煤南运的重任,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由于过度开采,产煤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原煤作为初级产品出口,产值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大,人均收入倒数第二第三,运输压力大,经济效益差。单纯供应原煤,不仅会让当地民众无法脱贫,还会让当地经济在环境、资源、交通等多重压力下,变得不可持续。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对使用原煤作为燃料不感兴趣,出现煤炭滞销现象,煤矿关闭导致产煤区经济效益下降。种种迹象表明,产煤区继续走单纯产煤供煤的道路是不可持续的。要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就要有新的发展战略。建设“三西”煤电综合开发基地的总体思路是:建设“三西”煤炭基地必须改变过去单纯建煤矿、靠增加煤炭产量供应全国的管理模式,而应着眼于全国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煤基坑口电站、煤气化和煤液化产业等。,将价格低廉的初级煤炭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电能等高耗能的能源载体,输送到其他省区。外运煤也必须是经过洗选的高热值、低硫含量的优质煤,以减轻运输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由于产出高附加值的二级或三级产品,煤炭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西”基地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在“三西”煤炭基地建设中,应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1 .提高煤改电的份额,变运煤为输电,减轻运输压力,减少运输过程中煤炭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发展耗电商品,提高经济效益。2.发展热电联产电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3.发展大容量、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向北京及全国负荷中心供电,开拓电力市场。4.解决水源问题,除了因地制宜寻找水源,统筹规划西南向西北调水,引黄河水进入“三西”基地外,还要发展空冷发电机组和废水利用技术。5.妥善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发展煤炭开发土地复垦技术,推广煤矸石利用技术,推广洁净煤技术。(二)加快西南西北水电综合开发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廉价水电开发高附加值的二级或三级产品,提高水电基地的经济效益。中国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3.78亿千瓦,每年可发电1.92万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水电资源70%集中在西南地区,12.5%集中在西北地区,80%以上集中在西部地区。这些丰富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藏的黄河中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沅水、红水河、南盘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除雅鲁藏布江和怒江外,上述河流均已完成不同深度的河流规划或河段规划;许多梯级水电站完成了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一批大中型水电站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西部地区建水电站比东部地区建水电站更有优势,因为那里地广人稀,耕地少。1.西部水电基地总体规划:南路,建设红水河、南盘江水电基地,澜沧江水电基地送电华南;建设乌江水电基地,向华中、湖南送电。中路是建设长江上游干流和金沙江水电基地,主要是向华东和华中送电。北路将建设黄河中上游水电基地,向西北、甘肃、陕西、华北送电联网。在大渡河、雅砻江、湘西建设水电基地,满足附近地区电力发展需要。2.西部水电基地建设应采取的措施是采用先进技术建设水电项目,以降低成本,提高水电竞争力。国家应出台优先发展西部水电的经济政策,并在贷款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采取合理的移民政策和措施,将水电站的移民费用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开拓东部电力市场,应采取鼓励采用清洁水电的政策。政府应该出台强制性措施,让中国东部地区采用一定份额的水电。改革电力体制,推进全国联网,遏制地方保护落后和排斥外省水电。(3)加快西部油气基地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油气勘探,尽快实现西部对东部的接替。以新疆西部三大盆地(塔里木、准噶尔、吐哈)为重点的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沙漠、戈壁腹地不断发现新的油气田。虽然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1.68亿吨,年产能1750万吨,但还不足以对全国石油产量的稳步上升起到战略作用,还需要发现和开发一批大型油田。西部地区六大沉积盆地(塔里木、四川、陕甘宁、准噶尔、柴达木、吐哈)预测天然气资源量22.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的75%。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天然气的勘探力度。截至1998年底,西部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达1.31万亿立方米,远期出口能力达150亿立方米。这为“西气东输”提供了有利条件。建设西部油气基地的战略设想是,到2010年,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战略接替区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并给予优惠政策。(4)因地制宜建设新能源基地,发挥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西藏有丰富的地热和太阳能资源,新疆有风能资源。这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过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部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西藏羊八井建成了2.5万千瓦的地热发电站,承担着拉萨50%的电力供应。云南腾冲高温地热田的发现是一种很好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发电资源。西部地区风能资源占全国50%以上。青海、甘肃、新疆和内蒙古可开发风能储量分别为1143万千瓦、2421万千瓦、3433万千瓦和6178万千瓦。云南和西藏也有风能资源。西部地区的风能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进入示范推广阶段,90年代逐渐形成规模。新疆达坂城风电场装机容量7.23万千瓦,占全国的30%。西部风能开发应作为重点。西部地区的特点是地势高,晴天多,日照长,太阳能资源丰富。拉萨被称为阳光之城。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未来太阳能热利用和光电利用将会有很好的前景。3.西部地区能源开发的几个问题国家已经发出了开发西部地区的号召,并作出了部署。西部大开发的战场已经打开,各省区的积极性都很高,这是好事。但是,在进行战略选择之前,要分析西部地区的优势和劣势,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决策失误。为此,我提出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 .正视西部地区的优势和劣势,这是做出明智选择的前提。西部地区的优势是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但其劣势是长期发展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严重不足,技术人才缺乏,文化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这些问题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应该引起重视。2.在制定发展方向时,要防止脱离实际,力求完美。要扬长避短,做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工作。3.凡事注意保护和改善已经脆弱的环境,在能源开发中特别注意环境治理。4.在解决贫困问题之前,我们应该重视西部地区教育的普及和提高。5.发挥东西部各自优势,协调东西部合作,通过经济纽带把东西部联系起来,走互利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