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有区别吗
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vs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
可以按同一个意思理解的,都是指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
但侧重点不同,因为分布式发电不一定是可再生能源的,前者重在强调分布式电源的形式是可再生能源的;相应地,可再生能源不一定都是分布式的,有很多大型集中式的,所以后者是强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形式是分布式的。
我国分布式能源尚处于起步阶段,分布式能源有投资大、运行维护技术复杂等自身缺点,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其运营模式至关重要。此外,在分布式能源向其他用户供电方面,还存在一些法律障碍,也是分布式能源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分布式能源的运营模式分析
我国的分布式能源项目的运营主要有三种模式:
模式一:业主自行投资,并负责日常维护。分布式能源项目由其所属业主投资兴建,并由业主负责组织专业人员负责日常设备运行与维护。
模式二:采用能源服务公司模式。在这种方式中,分布式能源项目由业主投资,项目建成后聘请或采用能源服务的方式,由专业机构如能源服务公司负责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模式三: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可以通过使用分布式能源设备来提供客户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用户的能耗。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合同能源管理包括: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节能服务,并通过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
对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其初始投资相对较小,日常维护相对简单,并且富余电量一般采用直接上网方式,可以采用模式一或模式二方式。
对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特别是热电联产和三联供系统,由于涉及到发动机机械、并网和三相负荷管理、水路循环的热力技术和计算机化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负责运行维护。对于这一类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引入专业的能源服务公司,采用由能源服务公司负责日常维护或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
2、向其他用户供电的问题
分布式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首先立足于满足用户自身的能源需求,减少能源传输损耗,提高用户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在满足自身的电力需求的基础上,在用户用电低谷期,可能会出现电力富余的情况。
根据我国《电力法》的规定,“供电企业在批准的供电营业区内向用户供电”,“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供电营业机构持《供电营业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方可营业”。分布式能源业主将多余电力出售给其他用户,并不符合电力法的相关规定。
此外,由于我国尚未开展电力零售侧竞争,独立的输配电价尚未形成,政策条件还不具备分布式能源的余电向其他用户出售的条件。建议在现阶段,分布式能源的余电只向电网企业进行出售,上网电价按照政府批准的分布式能源上网电价来执行。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开展,输配电价机制的建立,在政策和法律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再开展分布式能源与其他用户的售电交易。
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日前对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部分地方和单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到位的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根据通报,北京市密云区发改委在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时,擅自要求申请企业、个人提交备案材料目录清单之外的危险化学品行业主管部门意见等材料。
安装光伏项目缘何要经过危险化学品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核?在分布式光伏的备案过程中,到底还存在哪些堵点呢?
成功备案数量较少
根据2017年2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实行备案管理的项目,企业在开工建设前需通过在线平台,向备案机关告知“企业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项目投资总额”“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的声明”四项信息。备案机关在收到上述全部信息后即为备案。选址意见书、环评批文、土地预审意见、节能审查意见等都不构成项目备案的前置条件。
不仅如此,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发电系统推广应用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所在区发改部门对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备案管理,不得自行增加前置条件。
此次北京市密云区发改委将危险化学品行业主管部门意见作为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的前提,实属违规设置行政许可事项前置条件。据悉,自2020年1月到2021年8月,北京市密云区共有8家企业、111个自然人申请备案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但在20个月的时间里,仅有1家企业、1个自然人完成备案工作。
据记者了解,为避免类似情况,日前,国家能源局已下发函件,要求各省(区、市)相关主管部门对光伏发电项目备案情况进行检查,其中,是否擅自设定前置条件被列为重点检查内容。
已成行业发展障碍
既然是国家明令禁止,为何北京市密云区仍然要私自加高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备案门槛呢?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李丹坦言,“不了解、不理解”或许才是分布式光伏项目难备案的根源所在。“对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而言,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其实都是与危险化学品无关的。即便是带有电化学储能设备的项目,装置本身也不是以原材料形式出现的,不应该被列入危化品管理的行列。”
李丹指出,伴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推广,的确有个别安全事故发生。“不久前,北京曾经发生过储能电站爆炸事故,也有部分屋顶光伏项目出现过着火的情况。相关主管部门为此想要加强管理,提升防范意识本是好事,但如果是个别地区、部门甚至是个人为了自身免责或存在偏见误解,擅自设置备案前置条件,就会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障碍。”
李丹直言,在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中要求危化品管理部门出具同意意见等行为,属于典型的“没有做过科学调查研究的想当然”之举。
多地存在类似问题
“把光伏列为危化品管理,在业内人士听起来可能觉得很荒唐,但这却真实反映出了分布式光伏在落地过程中的现实处境。今天是北京密云要求出具危化品管理部门的意见,明天可能换了一个地方要求其他的手续。”一家从事分布式光伏开发的企业相关负责人陈某表示,由于各地对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态度和支持力度不同,具体到不同项
希望我们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它疑问,请致电24小时供电服务热线95598咨询。
1月12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报告称,互联网企业具有极强的低碳转型潜力,应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作用,力争在2030年实现100%采用可再生能源目标。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低碳转型也将成为企业控制电力成本的重要手段。
云计算中心资料图。新华社 图
中国互联网 科技 产业具有极强低碳转型潜力
1月12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迈向碳中和:中国互联网 科技 行业实现100%可再生能源路线图》研究报告,认为随着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 科技 行业转向100%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必然趋势。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已明确提出争取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报告指,在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的大背景下,预计“十四五”期间,碳达峰压力及目标将分解到具体产业。中国互联网 科技 行业规模仍在高速扩张、碳排放持续增长,如果不采用可再生能源,仅依靠提升节能技术将难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报告解释,互联网 科技 企业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使用,其中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大型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电力使用为主要能耗来源。企业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意味着其用电均来自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的能源。
据南都此前报道,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力波则提出,数据中心等大型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能耗很高,2018年我国数据中心的用电总量已经超过了整个上海市全 社会 的用电总量,达1500亿千瓦左右,占中国全 社会 用电量的2.35%。吴力波测算,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到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最高可以达到1.4万亿千瓦,占全 社会 能耗的20%。
报告称,全球约41家率先设立长期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的 科技 企业,其中约20%已经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目标,另外的约50%企业将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目标设置在2030年前,44%企业在2019年达到了60%或以上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而目前在中国,仅有秦淮数据集团一家互联网 科技 企业设立了在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绿色和平项目主任叶睿琪表示:“数据中心、云计算领域的脱碳发展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中国互联网 科技 产业具有极强的低碳转型潜力,应该成为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排头兵。”
参考国际情况及中国在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雄心,报告建议,互联网 科技 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将目标定为在2030年前达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最晚不应晚于2050年。
绿色电力成为企业减排、控制成本重要手段
要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目标,企业应当如何做?报告介绍,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企业采购可再生能源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市场化绿电交易、“绿色电力证书”认购、分布式和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电站投资等已成为主要方式。
市场化绿电交易指不依靠政策强制要求,用户自愿从供应商处购买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的电能,即绿色电力。例如,2019 年,某互联网企业位于河北张家口的数据中心通过采购当地的风电与太阳能发电,实现数据中心40%由可再生能源供电。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三部委发布了《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绿色电力证书市场在中国正式启动。每张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相当于1000度电。企业购买了证书后可视为采购了相应的绿色电力,资金将用于支持发电方相应的度电补贴。
此外,企业还可以在屋顶或园区内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如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直接获取和使用绿色电力。例如,2020年,某企业位于上海的数据中心在墙体外立面增设太阳能电板,每年可减少消纳传统火电9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63.3 吨。报告显示,投资建设分布式项目的收益率为8%,投资大型风电、光伏等集中式项目的收益率为9%-12%。
1、是否已经并网成功。
2、是否已纳入国家补贴项目。详情可登陆发改委网站查询相关补贴项目名单。
如果还没并网成功是不能获得国家补贴和上网电费的;如果已经并网成功,但没有纳入国家补贴项目,那只能获得上网电费;如果已经并网成功并且已纳入国家补贴项目,同时已完成备案,可以获得上网电费及国家补贴。
如您的光伏发电项目需获取国家补贴,依照程序申请,经相关政府部门审批通过后,供电部门会在该项目列入国家补助目录并收到国家下拨的补贴资金时通知您,并按要求转付补贴。
希望我们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它疑问,请致电24小时供电服务热线95598咨询。
西安联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是2017-12-11在陕西省西安市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8号陕鼓动力产业园区综合楼403室。
西安联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131MA6UPB087F,企业法人贾亚妮,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西安联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分布式能源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节能环保项目、新能源项目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设计;检测服务;商务信息咨询;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评估;企业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西安联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全国最挣钱的新能源项目包括锂电池项目和光伏项目。
1、锂电池项目
6GWh锂电池项目仍将致力于小动力细分市场的拓展,以提升市场占有率。另外,在原材料供应保障方面,会加强原材料供需关系及价格走势研判,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2、光伏项目
光伏——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属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且在转化过程中不产生其他有害的气体或固体废料,又属于环保、安全、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尽管我国近两年来,分布式光伏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德国80%,美国日本50%),我国分布式光伏比重严重偏低(2016年底数据为13.3%)。
发展光伏产业的原因
当前我国社会还处在高速发展之中,对能源的需求很大,我国的化石能源储备却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不得不向外寻求能源合作,包含光伏在内的新能源产业能有所突破的话,我们可以减小对外国的依赖,大大促进能源独立,保证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