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中国什么可再生能源最丰富

细腻的帽子
糟糕的花卷
2023-02-09 20:53:11

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世界第一,你知道可再生能源包括哪些吗?

最佳答案
霸气的帽子
顺心的泥猴桃
2025-08-08 22:22:35

近日,国家能源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会上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2万亿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14.6个百分点。据了解,可再生能源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由于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多,像石油、煤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终有一日会枯竭,不可再生资源不仅资源量有限,对大气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现如今已经造成了全球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要寻求可持续性发展不能只看眼下,更要着眼未来。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可再生新能源刻不容缓。近日,国家能源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这和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视分不开。

可再生能源指的是来自大自然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力、潮汐能、地热能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并且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同时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一、太阳能。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可直接转换为能源。 二、地热能。地热能独立于太阳能,指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三、水能。指的是运用水的势能和动能转换成机械能或电能。四、风能。风力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热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五、生物质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物质内部。六、潮汐能。海水在潮涨和潮落时形成的水能。

能源是我们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源的供给能力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一。因此,开发和利用好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紧迫的课题。

最新回答
典雅的钢笔
开放的小刺猬
2025-08-08 22:22:35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可再生能源(英语RenewableEnergy)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其中水电技术开发量为6.6亿千瓦,到“十二五”末只开发了30%,风电技术开发量102亿千瓦,已开发量为1.5亿千瓦,截至2016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662亿千瓦时,仅占到储量的万分之0.16。当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量与煤炭、石油不可直接对比,但通过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虚幻的保温杯
合适的咖啡
2025-08-08 22:22:35

最近国家能源局局长表示,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了2.2万亿千瓦,而这样的数量更是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29.5%,比起曾经几年来大概增长了9.5个百分点,这样的数字也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惊奇,同时,对于我们国家利用这种可再生能源发电,也让我们感到保护环境这个理念真的在切切实实的发生。

我国现在主要提倡的理念就是绿色环保,持续可发展再生能源,而对于过去的一年利用可再生能源帮助我们的正常生活,也让我们感到非常的高兴,能够合理的利用可再生资源证明,对于我们之后的生活以及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走过了很多不平凡的历程,而现在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应该获得大家的瞩目。

很多人在看到这里,也会比较想要发问,可再生能源到底有哪些呢?

首先像我们熟知的太阳能,风能,水能,这些都是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这部分的能量可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提供很大的热量以及电量,而且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几乎都会出现太阳,所以对于太阳能转化为我们需要的能量,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其次,生物能也是一个可再生资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这些能量在经过层层的传递就能到达我们人类的身体里,为我们人类提供动力,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掉,而这样的可再生资源也是我们比较喜欢的。

凡是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基本上都是可再生能源,而利用可再生能源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

香蕉小熊猫
能干的红酒
2025-08-08 22:22:35
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中国除了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之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也都非常丰富。中国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年辐射量超过6000MJ/㎡,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tce的能量;风能资源量约为32亿kW,初步估算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10亿kW,按德国、西班牙,丹麦等风电发展迅速的国家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中国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量可能超过30亿kW;海洋能资源技术上可利用的资源量估计约为4亿-5亿kW;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亿tce,探明储量为31.6亿tce;现有生物质能源包括:秸秆、薪柴、有机垃圾和工业有机废物等,资源总量达7亿tce,通过品种改良和扩大种植,生物能的资源量可以在此水平再翻一番。总之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为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性能源10%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措施,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200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了24万兆瓦,比2004年增加了50%。2007年至少有60多个国家制订了促进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欧盟已建立了到2020年实现可持续能源占所有能源20%的目标,而中国也确立了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达到15%的目标。2007年,全球并网太阳能发电能力增加了52%,风能发电能力增加了28%。全球大约有5000万个家庭使用安放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获取热水,250万个家庭使用太阳能照明,2500万个家庭利用沼气做饭和照明。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升传递着绿色经济正在兴起的信息,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国中长期能源规划,2020年之前,中国基本上可以依赖常规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能源需要,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将日益突出,届时需要可再生能源提供数亿吨乃至十多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因此,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目的将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样化,切实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可再生能源是可以重复生产的,而现在我们市场上占大部分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核能等。既然是不可同生的,那就会越用越少,最后用完,除了会价格越来越贵外,能源问题还会引发人类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如阻碍经济发展、战争、环境污染等等诸多问题。为了突破这个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许多国家都将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战略层面上来,其必要性可想而知。可再生能源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潮海浪能、水力发电、动植物油及其产生的沼气、水电解氢、氢燃料电池、超长寿命的固体电池等等很多种类。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可再生,可持续,有些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能等大部分还是很环保的能源。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在我们在使用的电源、燃气、煤、电池的用途一样。

仁爱的西装
心灵美的荷花
2025-08-08 22:22:35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察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我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t,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kW·h,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kW·h,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我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大胆的墨镜
干净的心锁
2025-08-08 22:22:35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其中水力的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kW,居世界首位;可开发利用的陆地风能资源约2.53亿kW,近海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共计约10亿kW;地热资源的探明储量相当于31.6亿吨煤;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也都属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已制定出未来30~50年的能源战略规划,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冷静的小蝴蝶
文静的小蜜蜂
2025-08-08 22:22:35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主要有下面几种。水能

风能(

发电)太阳能(发电,直接利用它的热能)

地热能(发电,直接利用)

生物能

潮汐能(基本发电)

可再生能源有哪些还包括生物资源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等。

迅速的硬币
傲娇的含羞草
2025-08-08 22:22:35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非耗竭性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等。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

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后三者是可以循环再现和不断更新的资源,森林。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质能、热能。

苏州万峰再生资源回收

长期向所有厂商、证个人以高价现金上门回收各种废旧物资。废旧强镃回收仓库积压物品,闲置物品,废旧电信设备、旧电器产品、旧机器、旧机床、和工程废旧物资、废料、酒楼淘汰物品、闲置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电力物资、并且承包拆除工程、机械拆除楼房及大型厂房

傻傻的香菇
安静的未来
2025-08-08 22:22:35
煤,石油,天然气。

详细介绍:

中国自然资源总量排世界第七位,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24.9亿吨,但精查可采储量只有893亿吨,石油的资源量为930亿吨,天然气的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现己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只占资源量的约20%和约6%,仅够开采几十年;煤层气资源量为35万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排世界第三位,但尚未成规模开发利用。因此,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并不丰富,应建立正确的“资源意识”,并具有相应的“忧患意识”。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匮乏。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1998年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4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量为13.6亿吨标准煤(不包括农村非商品生活能源消费二亿吨标准煤),约为世界能源消费量的10%;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1.165吨标准煤,居世界第89位,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2.4吨标准煤的一半,是发达国家的1/5~1/10(欧洲及独联体人均能源消费量为5吨标准煤,北美人均能源消费量超过10吨标准煤)。目前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仅0.222KW,人均发电量为927kwh,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发达国家的1/6~1/1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年人均能源消费量将逐年增加,专家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2.38吨标准煤左右,相当于目前世界平均值,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人均常规能源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基本上是平衡的,但从1993年开始成为能源净进口国。据预测,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缺口将越来越大,在采用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加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依靠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的条件下,2010年约缺能8%,到2040年将短缺24%左右,其中石油缺额可能多达4.4亿吨标准煤。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与消费量之比)由1995年的6.6%上升为2000年的20%。预计2010年将上升为23%。天然气进口依存度2000年为6%,2010年为20%。能源安全性的问题也将提到议事日程

调皮的龙猫
虚幻的店员
2025-08-08 22:22:35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们就被不停地告诫说,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化石能源只能充足供应50年,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正在让地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地球正在凋零。过去的二十年里,这些话被媒体不厌其烦地提及和强调。但另一方面,似乎并没有人真的当回事儿。石油和依赖于石油的现代工业,依然是全球化天平上最重的砝码。高企的油价、遍及大海和陆地的对石油资源的角力追逐,依旧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上演。迪拜高耸入云的哈利法塔标志着这个星球石油文明的鼎盛和荣光。最为可怕的是,这种由石油文明奠定的金字塔形的能源垄断结构,让普通的人们或多或少地成了为石油打工的人——当然不光是在加油站花的钱,我们所使用的每种工业产品,甚至我们所吃下去的食物,都依赖于石油所支撑的机械与化工工业。石油无处不在地控制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前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现代社会。

在读到《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这已经是最坏的情况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杰里米•里夫金在书的开头便毫无遮掩地描述了一个更加急迫的现实——石油文明正加速滑向衰亡边缘,危机比任何时候都严重和迫切。越来越长的碳账单正在把人类逼向资源破产的边缘,以美国为代表的低油价所激发的过度消费型经济酝酿出了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与失业浪潮。在全球化的枷锁下,所有人都无法幸免,欧债危机持续蔓衍,甚至连一向稳定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都需要面对增长放缓和产业转型的压力。人类两次工业革命所积累的巨大财富,正在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消耗。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的先驱们——从政治领域到科技领域——都在不断尝试新的方式,试图摆脱石油对人类文明的挟持。他们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可再生能源和能量密度高得惊人的革命性燃料——核燃料。但似乎这些并没有彻底解决危机,甚至没有延缓危机的到来。

如同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一般,杰里米•里夫金一开始便成功地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就显得轻松而有希望得多,因为危机,往往孕育着变革。

先不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样的宏大概念,我们现如今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点子。这个点子要足够有效,要能彻底拯救被石油祝福同时也被石油诅咒的现代社会,同时也必须具有可行性。过去五十年来,核电站和风电技术以及光伏产业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没能拥有切实解决这场危机的能力。新的点子必须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以我们现在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可以在几十年内实现。毫无疑问,这必须是一个天才的点子。

杰里米带来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点子。并且在他告诉我们这些之前,这个点子已经在世界的某些角落进行实践,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第三次工业革命》系统地阐述了这个令人激动的天才点子,并且展示了它在现实中的力量。

这个点子,就是新能源与网络的结合。不是传递信息的互联网,而是传递能源的能源网络。

想象一下,在二十年以后,你驾驶着电动汽车出门,这种车毫无污染且马力强劲。当你回到家,只需要像给手机充电那样给它插上插头就可以充电。而最神奇的是,你几乎不用为这一切付钱——包括汽车本身和它所消耗的电能。因为你的住宅就是一座小型发电厂,吹过屋檐的风,照耀在房顶上的日光以及每天产生的有机生活垃圾,都在源源不断地被转化为电能,这电能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你的需求。作为智能电网的一个节点,你将多余的电能联网,输送到需要它的工厂、医院和政府机关。甚至这样也无法把电都花光,这时你可以把他们存储起来,转化成清洁的氢气,等待着智能电网的调配,这样你也不必担心没有风的天气和连续的阴霾。这个时候你已经不光是一个能源的消费者,还是一个能源的生产者,想象一下在21世纪初作为中石油的股东的感受吧。也许在那时,你的工作早已不是为了你所消耗的资源而打工,因为你自己就在生产资源,你只是在为了实现你的理想生活而辛勤劳动。所有石油时代建立起来的能源垄断和赎买关系都不复存在。

这个听起来有点异想天开的画面,就是杰里米给我们描绘的世界前景。当你翻开《第三次工业革命》,你几乎能感觉到作者那种急迫,感到作者奔走于世界各地与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一起讨论、推动这种伟大愿景的期待。这本书会告诉你,这种看似飘渺的愿景,其实并不遥远。

杰里米敏锐地发现,新的能源系统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即会催生出工业革命的浪潮,彻底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无一例外。而今天,正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方兴未艾的可再生新能源技术齐头并进的世界,这也是作者这个天才点子的灵感来源。高效的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型建筑、基于氢的能量存储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只能能源网络和基于电能或者氢能源的新型运输物流系统,这是杰里米所设想的新经济的五大支柱。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这个点子,已经不仅仅是存在于一个预言家口中的方案。由于世界各国对能源危机和新工业革命的预见,杰里米的这个点子正在被大胆的先行者们勇敢地实践着,杰里米和他的团队活跃在美国的圣安东尼奥、欧洲中心的奢华之国摩纳哥、欧洲第一座伟大城市罗马等等,这里的城市建设者们和杰里米的团队一起,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践日夜奋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能源消费仅次于美国的国家,直面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书中作者不止一次直言不讳地批评奥巴马政府缺乏对能源危机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敏感,即将错过这个伟大的机遇,在未来失去霸主的地位。

中国的领导者们很早就预见到能源危机和碳危机的到来,并对此做出了相应的准备。书中提到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最为关键的成员。同时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发展现状,也要求这个国家的领导者们积极地调整到新经济的道路上来,以获得更大的增长和效益。中国目前能源供给对工业产业的瓶颈效应、国际社会对碳排放权的垄断和挟持、依赖进口石油而造成的能源安全困局、单一发展新能源产业造成的效益低下和产能过剩等等。这些都要求一种崭新有效的整合解决方案,而即将汹涌而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