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吗

搞怪的仙人掌
腼腆的小白菜
2023-02-09 09:01:55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吗?

最佳答案
仁爱的枕头
平常的滑板
2025-08-14 19:27:06

石油不是可再生能源。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石油与原油区别

石油是工业名词,是相对矿产资源而言,通常所说的石油工业,是一种矿产资源工业。在石油勘探过程中,根据勘探程度和探明情况,计算并确定石油储量。石油储量是地质勘探成果,是一种待开发的原始矿产资源量。

原油是埋藏在岩石地层里被开采出来的石油,保持着其原有的物理化学形态,是石油工业的初级产品,实现了其使用价值,是油田开发的成果,原油产量是一种已经开发的矿产资源产量。

石油一词多用于说明油层渗透率、孔隙度及油藏品味。而原油一词多用于国家统计的原油产量统计数字、评价原油理化性质及用于说明采收率、采出程度及采油速度。

石油作为矿产资源是指含水、含气的油,而原油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其中的水、气已从油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合格的工业产品。

最新回答
激情的月光
无辜的大碗
2025-08-14 19:27:06

是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

我们已经在地球上发现3000种以上的碳氢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种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轻的碳氢化合物则成为天然气。煤矿与石油的成因很类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态。

大量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岩石即称为“石油源岩”。埋没于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热和压力的影响,再加上其他多种化学反应之后就产生石油,而石油积存于岩石间隙之间便形成油田。

地壳变动而石油生成

我们最近逐渐了解地球内部的变化与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描述此种关系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内部的状况。

地球的半径大约是6400公里,覆盖地球表面的地壳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达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则是由金属形成的“地核”,并以大约5100公里深处分界,分为“外核”与“内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态金属铁组成,内核则主要是固态铁。 地球表面铺满坚硬的“板 块”,厚度约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喷出的“洋脊”产生的,’在 缓缓移动到“海沟”后就沉降于 另一板块下方。 80年代后期,人们学会捕捉地震波传递到地球内部时的立体图,于是发现令人惊讶的地慢活动状况。高温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级卷流”由地底涌上后,以蘑菇形态分别存在于夏威夷和非洲大陆正下方。此外,低温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则以水滴形态占据亚洲大陆及南美洲大陆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们现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内部落热对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级卷注移动的形态而形成的。此种运动不仅影响板块运动,似乎也对整个地球的地质和环境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超级卷流是石油制造者?

现在全球生产的石没之中,有60%是产生了恐龙称霸地球时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页岩”则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页岩主要是由未经氧化的藻类等浮游植物遗骸堆积而成。由此可知当时必须有可让浮游植物繁殖又不会产生氧化的缺氧环境条件,大量的黑色页岩才会形成。

最近发现,石油源岩在此时代的形成似乎与超级卷流运动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涌出的地幔物质所形成的洋脊体积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较低的陆地变成浅海,而浅海则具有可当石油原料的藻类等浮游植物极易繁殖的环境。

浅海地区的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现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现象,周围的细菌为分解其残骸而消耗氧气,于是出现了缺氧环境。

地球温暖化也会改变深层海水的流动状况,由于高纬度地区与低纬度地区海水的温度高低不同,较低温但含有丰富氧气的高纬度地区深层海水会流向低纬度地区海洋。但地球温暖化的现象减少。氧气较少的海域因而扩大,无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渐堆积,所留下的大量有机物则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变了石油的性质

由于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遗骸,因此调查石油的性质便可以得知古老时期的生物演化过程和地球环境历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过程。生命是于38亿年前诞生,并逐渐地进行演化,到了距今5亿5000万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时期,爆发性的演化才开始,大约4亿4500万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陆地。

4亿4000万年至4亿年前时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当时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氢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齿类植物在此时期繁琐盛于海岸近处,因此以陆上植物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现了。

2亿9000万年前,广大的陆地普遍出现由裸子植物组成的森林,并到处形成被沼泽地包围的湖沼,藻类便在湖沼中开始繁殖。由此也产生了以藻类为原料的新种石油源岩,这也是陆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质石油源岩诞生的一例。

9000万年前时期,被子植物和针叶树林开始逐渐扩张到高纬度地区和高地,因而出现以陆地木材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树木的树脂成为轻质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针叶树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类,成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质的分析技术有长足的进步,我们已逐渐可以取得有关石油原料性质,以及由热能引起的变化过程等的详细资料。由此种资料即能进一步了解原料生物遗骸逐渐堆积时的环境状况。

大约1亿7000万年到200万年前所发生的全球性规模“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时期,分布于广大范围的1亿年前前后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没入地中。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有大约3分之2就是此时期形成的。

淡然的冰棍
俊逸的白猫
2025-08-14 19:27:06

石油不是可再生能源。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扩展资料:

性质

具有代表性的大庆石油属低硫石蜡基石油,已开采酌石油以低硫石蜡基居多。这种石油,硫含量低,含蜡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的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及商品石蜡,直馏汽油的感铅性好。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胶质含量高,属含硫石蜡基。其直馏汽油馏分产率高,感铅性也好。柴油馏分的十六烷值高,闪点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经精制后可生产轻柴油与专用柴油。润滑油馏分中,有一部分组分的粘度指数在90以上,是生产内燃机油的良好的原料。

留胡子的天空
清爽的睫毛膏
2025-08-14 19:27:06

人们也无法解释这么大量的石油需要多少动植物尸体来演化。所以近些年无机生油理论又占了上风,即地壳内的无机碳以某种形式循环,一部分会与氢等元素组合生成碳氢化合物,也就是原油。而且在一些采过的油井里又发现了石油,也间接证明了石油是可再生能源。只是这种碳循环转换规律还未被人类发现和证实

但是近些年,“无机成因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认石油在特定条件下可由直接由碳氢氧元素形成,而存储的地质条件也不那么严苛(如页岩气勘探成功)。因此另一种声音认为:石油是可再生且储量巨大的能源。

所以,估计石油真有可能是可再生的,只是没有明确公布它再生的原理。或者,目前看上去,石油是用不完的,先不用操心它能不能再生哈

地壳中碳的总量十分巨大,因此石油是一直被制造和产生的,产生速度大于人类现有的开采速度,但是比较麻烦的是人类只能开采浅表石油!因此,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人类可以开采的浅表石油在总量上是相对有限的,但石油本身是可再生资源,但是再生之后,人类未必能很方便地利用到!所以还是省着点用吧!

地表中层集中着的大量的石油还开采不到,所以不过度使用石油指的是不能过度使用已发现的石油,再有一个就是控制供方与需方的关系,假如对现有石油的价格进行大幅度降低,那么控制不了各个国家对石油的囤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各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肯定会加强,那么新的一系列问题又来了……

美国在沙特、科威特、伊朗等国大肆抢占石油资源的同时,苏联人却在埋头苦干,在号称石油荒原的西伯利亚勘探出11个大油田和1个超级油田,使苏联在198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和谐的灰狼
坚定的红牛
2025-08-14 19:27:06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矿物资哗供糕佳蕹簧革伪宫镰源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

俏皮的热狗
包容的篮球
2025-08-14 19:27:06
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等。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亿万年前动植物由于地壳运动而被埋在地下长期受到微生物和地表巨大压力.地热等条件慢慢而形成的化合物,需要时间长,原料多,条件高,所以是不可在再生资源。

欢呼的大地
大力的枫叶
2025-08-14 19:27:06
空气是可再生能源,因为空气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氧气和其他的气体,人类所呼吸的氧气主要是由树木吸收二氧化碳进行的光合作用后,进行转化而产生的,所以空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空气

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混合气体,因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组合而成。

空气包裹在地球的外面,厚度达到数千千米,这一层厚厚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层,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兴奋的板凳
爱听歌的口红
2025-08-14 19:27:06

受全球疫情的影响,美股几天之内连发多次熔断,连“股神”巴菲特都说,他活了89岁,这种现象也是第一次见。不仅是美股,石油市场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直处于高昂价格的原油也开始下跌,一些石油公司甚至面临破产威胁。之所以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源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未来将会面临枯竭的说法。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马里恩·金·哈伯特就曾用他绘制的钟形曲线描绘了石油的产量和未来的状况。按照他的说法,石油的产量会在1966年到1972年达到高峰,之后就会开始下滑,并在2140年左右逐渐枯竭。这一理论神奇之处在于,他的前半程预测非常符合实际。1970年全球石油产量确实达到了峰值,因此石油枯竭带来的恐慌更加深入人心。

不过,虽然人类活动对于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石油的开采却如日中天,各国不断发现大吨级油田,人们开始觉得石油枯竭可能是一个骗局。但石油真的是不可再生能源,终有枯竭的一天吗?越来越多的油田被发现,是不是意味着多年流传的说法被打破? 想要知道真相,还得从石油的来源说起。

现在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石油是由远古动植物遗骸被埋在地底,经过地底高温高压的条件逐渐转化而来。当这些动植物死亡之后,自身的有机物不断被分解。由于地壳运动。分解后的有机物与淤泥、碳酸质等混合,被埋在地底渐渐形成了地壳沉积物。沉积物的不断堆积,使得沉积层的压力和温度不断上升,沉积岩逐渐开始形成蜡状的油页岩。这就是石油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累积,油页岩开始退化,变成液态或气态的碳氢化合物,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石油和天然气。由于碳氢化合物要比石头的质量轻,因此会随着周围的岩石缝隙逐渐渗透到周围的岩层中,慢慢聚集形成了油田。

另一种被称为矿物变油理论。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石油的形成与生物没有任何联系,真正的来源是地球内部的碳元素。在亿万年的地球进化中,地球上的碳大多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储存在了地球内部。随着岩层之间的不断挤压,形成的高温高压条件,让这些化合物变成了石油,之后随着岩石缝隙向上渗透。只要地球的碳源不飘散,石油也会源源不断地供应。

近年来,随着各种油田的发现,人们开始逐渐支持无机成因理论。有分析人士甚至称,这场石油来源之争更像是一场骗局。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现在的两种理论基本被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美国为首的有机成因派,一派是以俄罗斯为首的无机成因派。

作为各国发展的重要工业原料,制造石油来源的紧张感,以获得高昂的价格也不是没有可能。石油来源到底是科学还是骗局,还需要我们日后继续研究。但是,不管石油能否再生,珍惜地球资源永远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即使这些资源用不完,过度的开采也会产生其他的自然灾害。

还单身的灰狼
糟糕的可乐
2025-08-14 19:27:06
可再生资源:汽车,水,石油,森林,耕地,鱼,煤,衣服,风,雷,空气,风,太阳能,核能,闪电、热能,声能,动物,植物.

非可再生资源:煤炭,天然气,石油,铜矿,铁矿,银矿,金矿,天然气,钾盐,钠盐,金属盐,锌,铂,钙,镁,钡,硫,碳,碘,铝,硫,磷,云母,金刚石,水晶.

有魅力的狗
拉长的招牌
2025-08-14 19:27:06

关于石油的形成目前准确的来说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很多人已经开始传石油枯竭是天大的谎言,是利益集团在操纵,我觉得这样的说法还为时过早。如果目前真有那么确定石油可再生的话,不管哪个国家都会偷偷加大生产力度好好捞一把,省的以后掉价了。

你可能会认为,说不定是各个国家已经都知道了石油可再生,但都达成了统一并且缓慢的生产,以防止石油掉价?但是纵观当今的世界,在各种利益冲突面前,很难保持这样的一致性。难免会有一些国家出来搅局的。所以石油可再生并没有达成共识。

下面就说下石油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现在的争议在哪?

石油是当今工业 社会 的血液,很多的化学燃料都是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并且人类目前还依旧处在使用化学能源的阶段,因此石油就成为了保障人类工业持续运转的必要原料,而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现在都离不开石油,如果真的发现石油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也没啥可藏着掖着的,这对人类是件好事。

人类使用石油的 历史 十分久远,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以前,根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公元前的3世纪已经有使用石油和天然气来烧饭、取暖和照明的 历史 了,而当时的时候并不是说向地下打了钻孔主动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而是这些流体燃料常常会因为地下压力被喷到或流出地表。

人们当时对这种地下流出了的燃料知之甚少,直到19世纪人类才大规模的开采石油并用于工业生产。自从美国打出世界上第一个采油钻孔至今,已经生产了将近数千亿吨的石油。我们知道了石油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用途的广泛性,那么人们就像知道这种黑色的粘稠液体燃料是怎么来的?

长期以来,关于石油的形成原因一直是分为两大派别:生物成油说(有机起源说)和地球碳循环成油说(无机起源说)。

无机起源说认为石油是地球内部元素混合以后自发形成的,这中间肯定有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机制。这种说法就意味着地球一直在不断的制造着石油。

但无机起源说无法解释石油复杂的化学成分以及油田的地质分布情况。虽然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83% ~ 87%)和氢元素(11% ~ 14%)还有硫和氧元素,但是石油并不是由简单的原子组成的,而是由碳和氢构成的大分子烃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混合而成的。地球内部确实存在很多的碳和氢,但他们在地球深处混合成复杂的烃类分子并通过岩石缝隙向上渗透并形成石油的具体机制并不是很清楚。而且,这种理论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各个地区石油含量分布的不同。

所以很少由科学家支持这一观点,但石油的往上渗透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油田已经采空了,但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石油混入。有些人也以此为依据说石油是可再生的,但这个现象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毕竟石油是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地区石油过度开采,导致压力下降,其他高压地方的石油渗入是可以解释这个现象的。拿出来说石油可再生并不不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只能说是一个疑点吧。

下面就是目前依旧是主流的有机生成说,虽然是主流说法,但也存在一些疑点。有机说认为,在地球的远古时代,海洋中生活着一些比较简单的原始生物,我们知道生物都是有机分子构成,等这些生物死后,大量的遗体就被掩埋,并于空气隔绝,在细菌的作用下经过了复杂的化学过程,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地质过程就形成了石油。其实跟煤的形成很类似。

随着油田地质和石油化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石油中存在的“卟啉”和植物中的叶绿素和动物身体内的血红素相似,当然石油也就有有机物的旋光性,而石油中碳-12含量高于碳13可以用植物的光合左右来解释。最有力的证据是石油都产自于和生物关系十分密切的沉积岩中,所以有机起源说也就成为了科学界公认的一种说法,当然这个说法也是石油会快速枯竭的来源。

但是在有机形成说中,也存在一些疑点,包括上文中说的一个疑点,随着开采深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了在地球深处貌似存在石油和天然气的补给源,但是并不是很清楚石油的渗入是来自地球深处还是周围的含油层。所以这个疑点也被经常用来支持石油可再生的说法。还有就是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确实还在无生命的其他星球上发现类似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物质,但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确实。不然早就推翻有机说了。

总结:现在说可再生还是为时过早

所以两个学说都不完整,都存在能被人挑出来的瑕疵。但是现在就急着说石油可再生简直就是在胡扯,就算最后证明的石油可以在地球的深处通过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形成,并缓慢的往上渗透,但是这个碳循环也是相当缓慢的,不是说我们人类抽多少就能往上立马往上渗多少,毕竟这是一个自发的碳循环过程,并不是机器在地球内部合成。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科学家也还没真正弄清楚。

目前两个结论,一是生物死后经过长久的堆积加上地壳运动形成的。二是地壳自己生成的,就好比地球自己出现砖石或者碳酸钙一样,可能就是地壳运动产生。

会枯竭不是谎言,因为石油和煤碳等矿产都是不可再生资源,石油是在几千万至几亿年地壳运动中形成的,如果过度开采就会面临枯竭。不过人们不必担心能会枯竭,现在人们已经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现在还有可燃冰、干热岩等可开发利用,总之人类在不断在更新和 探索 新能源,在未来会出现石油、煤碳等能源枯竭,但不会出现能源枯竭,会有新的能源来替代。

世界上有两大骗局,一是石油,二是钻石。钻石只是由普通的碳元素构成,却被包装成“稀世珍宝”,天价销售;石油也是主要由地壳内的碳元素形成,推翻了以前不可再生的“生物成油说”,其实是可再生资源,不会枯竭。

石油号称“工业的血液”,用途广泛。而它的成因与可否再生的说法已逐渐接近真实。

石油的成分

石油的主要成分就是油质、胶质、沥青质及碳质。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的化学元素主要有83% 87%的碳、11% 14%的氢、0.06% 0.8%的硫、0.02% 1.7%的氮、0.08% 1.82%的氧等,其它就是镍、钒、铁、锑等微量元素。它主要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外文名是:oil或petroleum,国内石油的名称和使用 历史 悠久,名称是由北宋时期的沈括就第一次提出。它在世界上的使用时间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450年的古埃及。

石油的形成与枯竭论

石油的形成,传统的说法是“生物沉积变油说”,最近几年的说法是“地壳内的碳形成说”。后者的说法日益占了主流,推翻了不可再生的传统理论,油价也随之下跌,车主们暗暗庆幸。

“生物沉积变油说”,是1956年由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公布的一篇《石油峰值论》里提出的。论文认为:石油是一种古老的化学燃料,而且不可再生,是埋藏在5亿多年以前的海洋藻类及古老恐龙等生物在地壳中经过高温高压等漫长的生化反应形成,这样漫长的生化反应不可能再发生了,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他的依据大约有两个:1.石油具有油腻腻的旋光性,这是有机生物独有的特征;2.现代与古代沉积物中都有石油的烃类化合物。

不过哈伯特在1989年离世前曾说,在发表《石油峰论值》以前曾得到英美石油巨头的意示:让他预算世界石油总量。于是他在论文中估算出全世界石油总量只有1.25万亿桶,美国只1500亿桶,1970年会达到开采峰值。这个数字比当时美国威克斯预估的美国有4000亿桶低了三成。当然这分明是那些石油巨佬有意为之,他们就是为了让石油售高价,而且让教科书也这样记载,来增加权威性。

他们除了两个不像理由的理由,没有其它任何科学依据。

他们的第一个理由“石油呈现生物的旋光性,”其实只要在石油形成过程中落入一些动物就能形成这样的“生物特性”;第二个理由“沉积物中都有石油的烃类化合物”并不严谨,因为“沉积物”包含了任何地底流体底层的固体微粒,它们可以在江河湖海、冰川、沙漠等大部分地下形成,但内含的生物化石或生物旋光性并不多,没有石油那些明显,还是这样的动物含油量低还是没有含油量呢?另外要形成上万亿吨的石油需要的生物恐怕古今的动物全部加起来也难以形成!

最重要的,由石油成分可以知道,主要构成是碳,如果是生物的生化反应就会是钙、磷等元素。

另外,一些石油矿井在开采完的几年后,石油又会出现。比如俄罗斯伏尔加-乌拉尔罗马什金油田在1948年发现时只有20亿吨储量,2002年却还有30亿吨。这样的例子在世界各地都有。足以说明石油不是“生物成油说”的那样会有枯竭的一天,真相是:石油可以用“用之不竭”来形容了!高昂的油价背后是复杂的利益链!

“石油会枯竭”是伪命题吗?

一直以来都盛传着一种说法:石油将在未来XX年用完,或者XX年后石油即将枯竭。

这个说法其实很早就有,最早是在上世纪50年代,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马里恩·金·哈伯特(Marion King Hubbert)提出来的,他绘制了一个钟形曲线,用来描述和预测石油的产量。并且预言,石油的产量会在1966年到1972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滑。

这听起来还是挺奇葩的,但还真的被他说中了一部分,1970年真的就达到了石油产量的高峰。于是,很多人开始相信他的这套理论。

可是好景不长,如果照这个理论推演下来,石油应该慢慢开始枯竭,事实上并没有。于是,很多人就提出,石油枯竭是一个伪命题。那真的就是如此吗?

从地球世界去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都知道,石油实际上是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也就是有机物,其中含碳量极其高,这也是化学能源的主要特点。当然,关于石油的形成目前来看还是有争议的,但并不是我们这次要说的重点,这里就不过讲述。

有一点可以确定,从地球整体的视角出发来看,石油其实是地球碳循环的一部分。因此,只要地球碳循环还在持续,石油就不应该枯竭。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可能都灭绝了,石油都还不会枯竭。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并不是存在石油,我们就可以直接开采来用的。实际上,从石油的开采到销售是一套极其复杂的体系。那具体是咋回事呢?

人类开采的石油会枯竭吗?

大家首先从做买卖的角度来思考时空开采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的是,开采石油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不同的地方开采石油的难度是不同的。有些地方开采起来就很容易,比如:中东,恨不得插根管子就要冒油。有些地方开采其实就极其费劲,我们举一个例子, 大港油田 。一开始技术条件比较差,就需要工人们在没有完全融化的水塘当中穿行,并进行开采。

因此,同样是开采一桶油,实际上付出的人力成本,装备设施的成本,物流成本以及时间成本是不同的。

但是一桶油的价格是受到市场决定的。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石油开采的成本要大于油价,那开采还有意义吗?这不是典型的赔本买卖吗?

所以,实际上,许多还储藏着石油的地方,而我们没有去开采的原因就在于开采他们所需要消耗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因此就没开采。

而且许多油田只是开采了一小部分,然后石油公司就换到其他的油田。这是因为许多油田开采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开采难度加大,开采成本上升,导致开采成本大于油价,于是就会暂停开采。

所以,我们看沙特是石油大户,但究其本质其实是它们开采石油的成本要远低于其他国家,因此可以挣这笔钱。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会知道,石油其实还有很多,只是我们因为成本的原因,没有去开采,并不是说已经被开采完了。比如,中国油田的采收率只有可怜的28%~35%,这意味着一个油田的大部分石油其实没有被开采出来。这样的情况放眼全球是如此。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来想,花这么多钱,费老大劲开采这些石油,远不如再花钱买一块好开采来的划算。

我们还总会听到,多少年后石油就会被开采完,实际上也是有问题的。这里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只计算了已探明的石油的情况,但是实际上这些“已探明石油储量”逐年在增加。

基于这两点,实际上可被人类开采的石油还是很有潜力的,因此,一时半会,石油并不会枯竭,可以用很久很久,根本不是短期内人类需要操心的事情。

替代资源

尤其是在油价的驱使之下,但油价高到一定程度时。许多人就会开始思考新能源,比如:天然气,页岩油等等。美国如今就在大力发展页岩油。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 汽车 是消耗石油的大户,随着油价越来越高,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地加强,发展出了电动 汽车 。因此,各种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出现,也在减缓石油的消耗。

总结

“石油枯竭”实际上是个伪命题。虽然从客观的角度上看,石油总有一天会枯竭,但人类根本等不到那天。即便是可开采的石油,目前来看,人类也根本没有必要担心会发生枯竭。不过,石油燃烧产生温室气体这是客观事实,我们不能因为石油足够多,而肆无忌惮地消耗石油,这会加重温室效应。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看,发展新能源还是十分必要的。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出现,许多的动物还处于进化前的低级时代,地球在海洋的复盖下,温暖的阳光孕育了非常多种类的植物。

这些植物在海洋里,在陆地上疯狂的生长着,层层叠叠的生长在一起,许多植物寄生在某些植物的身体上,而使整个世界被植物复盖。

地壳运动,许多平原隆起,而成为高山,这给形成河流创造了条件。

因为水是由高向低流的,高处下雨的水,流向低处,把上游的泥沙带到低处。覆盖了低处层层叠叠茂密的植物。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把河流下游所有的植物都掩盖了。

时间荏苒,底部的泥沙长期被上面的泥沙压住,而变成了沉积岩。这些沉积岩,把这些腐烂的植物密封在一个巨大的空腔内,亿万年之后,这些植物变成了沼气,沼气凝聚液化而变成了石油。

我们的教科书上写过,石油是由古代生物的残骸形成的,当然一直以来任何的假说都存在争议,这个假说也不例外,在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一下石油的无机形成假说。

这个假说是说石油与古代的生物无关,而是由地球在正常的自然环境下,通过内部的高温高压,无机条件下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原理是短练的烷烃类物质会在高温高压下自动合成长链吸听物质,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石油和天然气,通过这种说法可以认为地球是一个装满石油和天然气的海绵,不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石油和天然气还会不断的形成,这样人类使用传统油气就不会存在理论的天花板。

这个理论也有一些依据,比如说既然都是古代生物形成的石油,为什么石油大多户籍在中东领域不是应该按照古代生物的分布而划分吗?另一方面据一些油井开采者说,石油往往是在越深的地方提取的,油质越好,如果是古生物残骸形成的这一种说法就不太成立。

如果真是这样形成的话,那么就意味着人类的能源使用不再有极限,唯一的极限是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说不好,没研究过,也没看到过资料。但是,有很多资料和专家讲是古时有机生物沉积化学物理反应演变生成的,这我认为不正确,也不太符合常识。关于枯竭,我想是肯定的,也是早晚的事,因为地球就那么大,资源就那么多,用没了或者转变为其他物质了,那不是没了也不叫石油了,所以枯竭是早晚的事。

“石油枯竭”的说法是哪来的?

话说关于“石油枯竭”的问题都喊了好多年了,而且每次流传的版本都不太一样,有时候是40年,有时候是50年。但是每当我们到了那个时间节点时,却发现还有很多石油。那么问题来了,“石油枯竭”到底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得了解一下这个说法到底是咋来的?

如果详细地去追溯 历史 ,我们会发现,这个观点确实来自于一个学者,他的名字叫做Marion King Hubbert,翻译过来就是马里恩·金·哈伯特。这个学者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他基于自己的长年以来的研究,就提出了一套理论。具体来说就是用一个曲线来描绘全球石油的产量和时间的关系,这个曲线是非常常见的钟形曲线,根据他的理论,他预言在了石油的产量将会在1966年~1972年之间达到一个 历史 性的峰值,并且从那之后开始逐渐下滑,直到消耗完为止。照理说如果这套理论不准确的话,也不至于会流传得那么广。偏巧这个理论说对了一小半,到了1970年的时候,石油的产量真的达到了高峰,再加上马里恩·金·哈伯特原本就是很著名的学者,这两者一结合,这个理论和预言就可以被人所接受,并且开始流传开来。也就是在那时候开始,人们开始相信,石油在未来XX年后,就会被消耗完。

“石油枯竭”靠谱吗?

不过,这件事其实没多久就迎来了反转,因为按照他的理论,石油的日常量应该在1970年之后没多久就开始下滑,可是这非但没有下滑,相反还保持着十分稳健的趋势。那我们就能说“石油枯竭”这个说法不靠谱吗?

其实,客观地说,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我们还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看。

我们先从石油的本质来看。首先,石油其实就是一种 含碳的混合物 ,其中有各种烃,我们也管这叫做有机物。人类可以通过燃烧石油来获取能量。石油燃烧后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直接被排放到大气当中,如果持续这样下去,那地球就会越来越热。不过,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地球也有自己的调节机制,这就是 碳循环 。

无论是石油,还是二氧化碳本质上都是碳循环的一部分,被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有一部分还会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回到生物圈,甚至是经过几百万年,最终又成了石油。如果我们仅仅从地球演化的角度来看,“石油枯竭”就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

因为如果石油真的被耗尽了,说明地球上的生物食物链已经彻底不存在了。

以上仅仅是从地球演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其实还可以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基本点,那就是开采石油来卖不是做慈善的,而是只起码要挣点钱的。那我们就可以来考虑一下,卖石油的成本以及收益是什么?

其实这也很简单,开采石油首先需要人力、设备、物流和时间的。而石油的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的。

其中有些地方开采石油比较容易,还有一些开采石油比较难, 这就会造成不同地球石油的成本不同, 如今中东地区开采成本是最低的。

不仅如此,同一个地区,随着开采得越多,开采的难度也会提升,这时候成本也就越高。

基于这两点,我们思考一下,如果石油的开采成本低于市场价,那其实皆大欢喜,可以开采挣钱,如果石油的开采成本高于市场价,那应该如何操作呢?

实际上,这时候就会选择停止开采。

因此,大多数如今不再继续开采的,并不代表没有油了,只是继续开采赔钱,所以不开采了。就拿中国来说,中国采收率只有28%~35%,这意味着大多数油还在地下没有开采。

所以,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石油是不可能耗尽的。因为如果人类真的要去耗尽石油,这就意味着要花巨大的功夫去开采,那这个油价肯定会是天价,谁能买得起,谁又舍得用?到那个时候,人类宁愿花一部分钱去研发使用新能源。

以上我们说到的还是已经探明的石油,事实上,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人类都会探明一些有石油的地方。因此,石油的储量不仅仅没有跌,相反还在增加。

除此之外,如今各国也都在研究新能源的使用,这其实是基于环境的考虑,碳排放始终是一个问题。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或许有可能因为碳排放的问题而放弃使用石油。

因此,基于以上四点的分析,我们知道,“石油枯竭”是可能出现的,但在人类灭绝之前是不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会枯竭是谎言吗?

石油“全身”是个宝

石油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从地底下钻出原油,脱去水和盐,再利用精炼技术,最大化的利用原油的价值,可以做出许多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包括沥青、润滑油、汽油、柴油等等。

作用之大被定义为液体黄金的美称,石油现已经成为了大国博弈的关键,沙特地区遍地石油,撑起整个国家的财政,在新能源未取得突破时,石油依然是市场的主流。

石油的起源之谜

关于石油的形成,目前有两个学说。

一是生物成油

生物成油,我们在教课书百年可以见到粗略的解释,在上亿年前,大量的动植物因地壳变迁埋藏地底,经过高温、高压反复打磨,成了现如今的石油资源。

详细点解释,就是在当时多数的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就像煤炭一样,是由动物的尸体和藻类的尸体腐化而成,煤炭和石油两者之间的形成区别是材料的来源不同。

形成石油的材料来自于大海,而煤炭的材料来源于陆地的动物尸体。

经过漫长的时间,有机物和细菌,经过高压和高温的考验,逐渐转化成“黑金”,开始向上渗透到中空的岩石层,汇聚成油田,在经过人工开采便可以问世属于不可在再生能源。

二是非生物成油

非生物成油是俄罗斯地质学家提出理论假设,他认为地壳中存在大量的碳,它们分层有序,有些碳会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逐渐沿着岩石缝隙上移至中空岩石层,然后冷却形成了石油矿藏,属于可再生能源。

两者本质上又很大的差异,生物成油注定了,石油是越用越少,非生物成油则表明石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所以在此争议中诞生出非生物石油理论,不过非生物石油理论只能解释了干枯的油井中又出现了原油的现象,但是它又无法解释石油中复杂的化合物。

总体来说,前者是多数人地质学家支持的观点,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后者虽然是满足了些特定条件,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存在无法解释的原因。

不管怎么样,未来的世界绝对以新能源为核心的能源竞争,石油的争议什么时候能结束,恐怕到等到石油无价值的时候才能够说明白吧!

话说小学时候就知道石油是化石燃料,是由生物遗骸形成的,那时候就说石油再有40年就开采完了,但目前的状态是发现一个又一个大油田???

石油源自地球生物遗骸是个天大的谎言?石油行将枯竭是个巨大的阴谋?地球石油蕴藏很可能取之不竭?为这一颠覆性的观点提供有力佐证的,是前苏联科学家花费40年时间,在传统理论上不可能找到石油的地方找到了石油。他们究竟用什么方法找到了巨量石油?他们又是如何用科学证据来证实传统石油生成有机论是伪科学的?推荐看一下下面这本书:《石油大棋局》,这本书是我我在大学时候看的。

石油目前来说太重要了,美英石油帝国为何要编织这个谎言,它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车臣战争、伊拉克战争、颜色革命,这些事件跟石油枯竭谎言有何关系?它们背后的黑手是谁?美英精英集团为达到控制石油、控制世界的目的,是如何从觊觎中东等国储量丰富的石油,到一步步通过外交、经济、军事等手段在这些国家驻军、将其据为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