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石油会不会被人类用完?还能开采多少年?
地球上的石油其实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也就是说石油早晚有一天会被人类用完的,毕竟石油用一桶就少一桶。而石油的生成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来看,石油的生成至少也需要200万年,可人类消耗石油的速度却比较的快。随着科技的进步,石油的消耗速度还会进一步的加快,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早晚有一天会枯竭的。根据美国石油协会给出的官方数据来看,现在地球上剩余的石油总量大概还能开采95年。
地球上的石油总量并没有办法精确的进行计算,如果是粗略的进行估算的话,那么目前地球上的石油总储量大概是9,950亿桶。很多人会觉得这个数字比较的庞大,可实际上每年全世界消耗掉的总石油量就达到了240亿桶,所以根据这个数据进行计算的话,地球上石油剩余的使用年限不会超过100年的。
虽然说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并且总有一天会被用完,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总体来看,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储量还算是比较高的,只不过由于有些石油矿的开采难度比较的大而已,所以这也就导致了一些石油公司只能开采其中一部分的油田。但随着未来开采技术的提升,可开采的油田数量将会慢慢的增加。
除了这些以外,不能排除现在还有一些油田是没有被发现的,随着未来科技能力的提高,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油田被发现。而且就算未来有一天石油会枯竭,但到时候肯定也会有其他的东西来代替石油。比如就拿汽车行业来说,以前的汽车只能够依靠油,但是现在已经出现了新能源汽车,这就代表汽车将不会只依靠油了。
(能源)
石油: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0年.
天然气: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64年.
煤炭: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6年.
铀: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10年.
(金属资源)
铁: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50年.
锰: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97年.
铬: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57年.
镍: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6年.
钴: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66年.
钨: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64年.
钼: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2年.
钒: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33年.
铜: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6年.
铅: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0年.
锌: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年.
铝: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92年.
钛: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使用95年.
锡: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4年.
锑: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4年.
金: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8年.
银: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6年.
铂族: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06年.
稀土: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265年.
锂: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42年.
(非金属资源)
硫: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4年.
磷: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79年.
钾盐: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316年.
硼: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38年.
天然碱: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189年.
重晶石: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6年.
石墨: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年.
石膏: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1年.
石棉: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26年.
滑石: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08年.
(在中国该资源只能开采19年)
硅灰石: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95年.
高岭土: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519年.
膨润土: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16年.
硅藻土: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396年.
金刚石: 全世界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6年.
这样的表,还是看不太清楚.如果我们按照矿物消耗殆尽的时间列表,则会更清楚些.同时也更会使人们更感到“危机感”在心头冲撞.于是,我们列表如下:
金刚石: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 6年.
铅: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0年.
银: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6年.
金: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8年.
(以上为20年之内)
石膏: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1年.
锌: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年.
石墨: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年.
锑: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4年.
硫: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4年.
铜: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6年.
重晶石: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6年.
(以上为30年之内)
硼: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38年.
石油: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0年.
钼: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2年.
锡: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4年.
镍: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6年.
(以上为50年之内)
天然气: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64年.
钨: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64年.
磷: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79年.
钛: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使用95年.
锰: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97年.
(以上为100年之内)
铀: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10年.
石棉: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26年.
铁: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50年.
钴: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66年.
铝: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92年.
(以上为200年之内)
铂族金属: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06年.
滑石: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08年.
(中国还可开采19年)
膨润土: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16年.
煤炭: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6年.
钒: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33年.
锂: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42年.
铬: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57年.
(以下为300年以上)
钾盐: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316年.
硅藻土: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396年.
硅灰石: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95年.
高岭土: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519年.
稀土金属: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265年.
天然碱: 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189年.
这样一列表,真是令人进一步吃惊了.从20世纪末算起,这39种重要的矿产资源静态储量的耗竭,竟是这样“近在眼前”!从上表可以看出:
50年内走向耗竭的就有16种.
100年内走向耗竭的有16+5=21种.
200年内走向耗竭的有21+5=26种.
300年内走向耗竭的有26+7=33种
但现在人类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全世界石油还能用多久?尽管地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不可能十分准确地估算出来,但据石油专家们的粗略估计:人类自1973年至1997年间向地球索取了大约5000-8000亿桶石油,占当时探明储量的85%。自那时以后,新发现的油田几乎使储量翻了一番。地下总共还有2万亿桶石油可供开采利用,可供人类消费近80年。
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认为,就目前探明的储量来看,即使再开采70年也不会到达底线。随着新油田的发现和勘探及开采技术的提高,人类使用石油的时间可能还会延长。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能开采多久,取决于以下因素:
1、已经探明的储量: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截止2013年,世界已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天然气119万亿立方米。以目前的石油消耗速度,预计还可开采40~60年;但是,石油勘探每年都会有新的发现,例如,我国目前每年新增地质储量保持在大约15亿吨。
还需要澄清的一个概念,就是可采储量。并不是所有储量都可以开采,可采储量一般最多占地质储量的30%。当然,还有科技水平的提高,带来开采工艺的进步,原有的一些暂时不可开发的石油区块,会逐步被利用。
目前探明储量最高的是沙特,占世界总储量的18%;然后依次是委内瑞拉15%;加拿大12%;伊朗10%;伊拉克8%;科威特7%;阿联酋6.6%;俄罗斯4%;利比亚3%;尼日利亚2.5%;哈萨克斯坦2%;美国排在第13位占1.5%,我国排在第14位占1%。
2、日益增长的石油能源消耗:
以我国为例,2013年石油总消耗量为5亿吨,其中2.8亿吨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57%,天然气对外依存度38%;随着私家车总量的不断攀升,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高。而且我国还有近1000万吨的高硫原油,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无法提炼,需要出口。
同时期,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0%,而到2015年,美国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00万台;同时大力发展地热、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美国本土的石油仅在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中部有开采,大部分油井封闭,仅做地质勘探。主要进口国是沙特和加拿大、委内瑞拉。
3、地球经过几十亿年孕育的液体能源储备,终会被人类耗尽。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特别是发展核聚变发电,是未来能源的主要方向,所以也不必担忧,科技在不断进步,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也必将越来越高,化学能源也终将被淘汰!
石油还可以开采多少年
全球原油还能开采多少年?
全球石油分布图
说到石油大家都不陌生,不可再生资源,石油还能用多久?
从中东地区不断发生的战争,我们就可以看出石油在全球的紧张情况。世界上每一天的期货情况、股市行情都与当日的世界原油价格密切相关。中东石油开采的联盟组织欧佩克的任何一次会议都将吸引全球人民的注目。那里的每一次大小武装冲突都能导致美国的参与。这都是因为石油稀少且控制在少数国家手里的原因啊。
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上原油的分布吧。总体上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但是,现在真正发达国家,即使有着大量的石油蕴藏,也不会大量开采。能从国外买就尽量买已经是发达国家的基本政策,毕竟,钱可以无限地拥有,石油却是用一点少一点。所以,他们用在全世界赚的钱购买全世界的石油,而自己的石油则放置不动,留待别人的石油都用玩了才开采。
那么,这些看似很多的石油,到底还能够我们全球人们使用多长时间呢: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地球上的石油仅够3、40年,有专家则认为可使用1、200年,也有最新数据明确指出还有70-80年。1998年6月7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题为《即将来临的石油危机——真正的危机》的文章认为,今后10年左右,世界石油供应似乎是充足的。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全球石油产量可能开始持续下降。虽然市场力量和石油生产技术的改进可能使石油供应继续保持到21世纪,但是石油危机的到来可能比一般人的设想早得多。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达7100万桶,几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这个增加数字计算,到2010年,全世界将消耗掉从经济到技术上都容易开采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尽管地质勘探技术有了惊人的进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储量明显减少,因为现有石油消费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到2003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终都会面临石油危机。在20世纪,世界主要靠丰富的低价石油推动了经济车轮的前进,如果石油枯竭,那么世界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中东报》认为,到1997年底,开采石油已达8070亿桶,其中一半是在石油动荡的70年代开采的。根据一些保守的估计,石油储量不会超过8300亿桶。还有一些报告指出,世界石油总储量约达9950亿桶。目前,世界每年消费石油240亿桶,而新勘探出的石油越来越少,每年只有50亿桶。中东地区以外的石油储量正在下降。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据美国石油业协会最新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
全世界的石油和煤还能开采多少年?
尽管地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不可能十分精确地估算出来,但石油专家们还是对石油藏量进行了粗略的估计: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了5000亿桶(约合800亿吨)石油,占当时探明储量的85%;自那时以后,新发现的油田几乎使储量翻了一番。一般估计,目前地球上大约还有1370亿吨石油藏量,按照现有的生产水平,全世界每年开采30亿吨石油,这样,地球上的石油还可供人类开采40年———50年。煤炭储存10316吨,将开采230年。200年后,石油和煤将会被开采完。 随着开采的进步,石油和煤的储量将有所上升。根据现在的消费水平来看,石油和煤可供人类使用年限将在200--250年间波动。但现今的能源使用趋势走向节能高效性,那么使用的年限将会增长,人类也会找到可以代替煤和石油的能源。
全球的石油储量还可以用多少年
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1.6万亿桶石油大约60年就会消耗光。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速度并未停滞,而是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达7100万桶,几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这个增加数字计算,到2010年,全世界将消耗掉从经济到技术上都容易开采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尽管地质勘探技术有了惊人的进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储量明显减少,因为现有石油消费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在不久的将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终都会面临石油危机。 在本世纪内,世界主要靠丰富的低价石油推动了经济车轮的前进,如果石油枯竭那么世界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中东报》认为,到1997年底,开采石油已达8070亿桶,其中一半是在石油动荡的70年代开采的。根据一些保守的估计,石油储量不会超过8300亿桶。还有一些报告指出,世界石油总储量约达9950亿桶。目前,世界每年消费石油240亿桶,而新勘探出的石油越来越少,每年只有50亿桶。中东地区以外的石油储量正在下降。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不超过95年的时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
现在世界石油还能用多少年?
全世界石油还能用多久?
多年来,专家们对此有不同的结论。多数专家认为,石油时代至少将持续两三个世纪。持悲观态度的专家则认为,石油匮乏之势迫在眉睫,如果不努力开发替代能源,将会出现悲剧性后果。
尽管地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不可能十分准确地估算出来,但据石油专家们粗略估计:人类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00年间向地球索取了大约5000亿~8000亿桶石油(一吨约等于7桶),占当时探明储蓄量的85%。自那时以后,新发现的油田几乎使储蓄量翻了一番。法国专家贾内西尼认为,就目前已积压的石油储蓄量,这个数字约为1万亿桶,够人类消费40~50年(按目前的石油消费速度计算)。除了这1万亿桶以外,有待发现的石油大约也有1万亿桶。这就是说,地下总共有2万亿桶石油可供开采利用,可供人类消费近80年。
世界的石油还可以开采多少年?
英国石油(BP)发表的一份关于本年度全球能源统计报告显示,已探明的全球能源储量仍然可以满足近期的总体需求。按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40多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7和164年。
报告称,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最多不超过11900亿桶,有超过60%的石油储量分布在中东。其中,沙特 *** 的石油储量全球最高,总量超过2627亿桶,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22%;全球石油储量排名第二的是伊朗,拥有石油储量约1325亿桶;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10%;紧跟其后的是科威特,拥有已全球探明石油储量的8%的资源。但是专家指出,根据沙特 *** 2004年的石油增产速度的情况看,沙特 *** 很可能会比伊朗提前耗尽现有的资源储备。
除了中东地区国家拥有庞大的石油储量外,南美的委内瑞拉、欧洲的俄罗斯各自拥有已探明全球石油储量的6%的份额。
报告还指出,2004年是全球能源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的第二个年头,所有燃料消费的增长都超过了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率,强劲的能源消费推动了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的价格上涨。
石油产量究竟能开采多少年
石油产量排名前 5位的国家是:沙特 *** 、俄罗斯、美国、伊朗和中国。 5大石油消费国:美国、日本、中国、德国和俄罗斯。 油气储量截至 2004年 1月 1日,全球石油估算探明储量约 1734亿吨,较上年增长 4.36%,非洲地区储量增长最快,达到 12.42%,中东地区增长 6.01%,西半球、西欧、亚太地区和东欧及前苏联地区的储量基本与上年持平。 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为 172.07万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 10.45%。沙特 *** 和俄罗斯仍分列世界石油、天然气储量之首。 储量增长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增幅达 27.20%。储量减少最多的地区是西欧,下降了 3.22%。欧佩克天然气储量比上年大幅增长了近 23%,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 50.39%。 储采比分析《油气杂志》以 2003年平均估算石油产量和 2004年 1月 1日估算储量为基础,对一部分国家的开发年限进行了分析:伊拉克 247.1年、科威特 142.9年、阿布扎比 136.5年、委内瑞拉 105.8年、伊朗 91.8年、美国 11年、加拿大 55.5年、英国 6年。
全球的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
这个问题较难回答,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以前难以开采的一些储层也变得可以开采了,一些非常规油气资源也在逐步的进行开发(如页岩油气);而且现在世界范围内都讲究“低碳环保”,对新能源的利用也不断在增加投资去开发。一边是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新的储层进行油气田开发,一边又在减少对油气资源的依赖,所以很难说能开采多少年。
如果维持现在的消费水平与开采技术不变的话,油气资源至少还能开采利用200年以上....希望能帮助你(望采纳)
数百年来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的煤和石油都是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生成的,那么能否种植能源作物,直接从能源作物生产燃料?这是21世纪普遍关注的一个新问题。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应具有高效光合能力,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发现了40多种能够生产“石油”的植物。正在进行品种的选择和质量的优化,并准备尽快实行商业化生产。下面介绍几种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
芒——原产于中国华北和日本。其优点:1.生长迅速:一季可长3米高,人称“象草”。 2.生长泼辣:可在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阔地区生长,在强日照和高温条件下生长茂盛,肥水利用率高。生长期间不施化肥和农药,凭它根状茎上的强大根系能有效地吸取养料。 3.燃烧完全:“芒”在收割时植株只含20%-30%水分,它在生长过程中从大气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燃烧时就释放多少二氧化碳,不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4.成本低:其投入小于种植油菜的1/3。5.产量高:每公顷产量高达44吨。公顷平均年收获12吨石油,比其他现有任何能源植物都高,而且可连续收获多年。
海带和巨藻——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从这种巨型海带中,可提取大量合成天然气,还可提取氯化钾和化妆品中的乳化剂。其特点:生长迅速,每天可长2英尺(l英尺= 0. 3048米),在不到 5个月的时间内,它可以长到200英尺(即60.96米)。美国政府在加州外海开辟了一片面积400平方公里的海底农场,专门种植巨型海带,以特殊的采收船采收,经自然发酵或人工加速发酵,一年可产生合成天然气达220多亿立方英尺,可供5万人口的城市一年之用。我国台湾科学家的试验结果,投资和操作成本都较低:每立方米的“海带天然气”价格为台币1.5元,而工业天然气是每立方米台币9元。仅此就可说:巨型海带够资格成为能源救星。巨型海带生长温度在15一20℃之间,且需要海流不大。我国澎湖及马祖附近的海湾适合巨型海带的生长。但因为巨型海带需要在海水深度为150-300米处才能得到足够的养分,矛盾是采收不易,阳光无法穿透而使光合作用难以进行。只有突破这个难题巨型海带的前途才能胜过其他各种生物能源。
巨型海带还可用来年产氯化钾、肥料,提炼出化妆品用乳化剂,并使鱼类和蚝类养殖增产。
美国西海岸附近海域盛产的一种巨型海藻,可提炼汽油和柴油作为石油的代用品。美国能源科学家正在试验,如试验成功,这海生植物的汽油的售价将低于一般汽油。巨藻一般有70-80米长,最长的可达到500米。巨藻还可提炼藻胶,制造塑料、纤维板,也是制药工业的原料。它含有丰富的甲烷成分,可以用来制造煤气。这一新的绿色能源具有诱人的前景。巨藻可以在大陆架海域大规模养殖。叶片较集中于海水表面,便于机械化收割。其生长速度惊人,每昼夜可长30厘米,一年可收割3次。
日本出光兴产中央研究所的生物化学研究所等成功地从一种淡水藻类中提取出了石油。这种藻类在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体内蓄集了石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种藻类不仅二氧化碳的吸收率高,而且其石油生成能力远远超过预想的程度。这种淡水藻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湖泊沼泽中。2克重的藻块在10天内就可增生到10克,其中约含5克的石油。与特殊的溶剂搅拌混合然后除去溶剂剩下石油。其发热量可与重油相当,其氮的含量只是重油的1/2,硫的含量仅为重油的1/190。燃烧后的灰中含有丰富的钾,可用来作肥料。但其对杂菌敏感,提取较为困难。科研负责人打算用湖泊进行大量培养等方法进一步探索实用化的途径。
生物燃料作物作为未来的一种新能源,与其他能源比有许多优点:l)它是一种绿色洁净能源,在当今全世界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应用它对保护环境十分有利。2)分布面积广,能因地制宜地进行种植,不需勘探、钻井、采矿,也减少了长途运输,成本低廉,易于普及推广。3)可以迅速生长,能通过规模化种植,保证产量,而且是一种可再生的种植能源,而非一次能源。4)使用起来要比核电等能源安全得多,不会发生爆炸,泄漏等安全事故。5)开发生物燃料作物,将逐步加强世界各国在能源方面的独立性,减少对石油市场的依赖,可以在保障能源供应、稳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欧洲一些国家已在大规模种植芒属植物,英国拟种植150万英亩的芒属植物;德国已兴建了一座发电能力为12万千瓦的发电厂,其燃料就是芒属植物、白杨、柳的混合物和秸秆。
发达国家推广种植能源作物,不仅是国际环保的大势所趋,使能源可再生和综合利用,而且也为农业经济的复苏和改善土壤的要求所致。现代农业的高度生产、单一作物的种植以及过度机械化的结果,导致严重的土壤流失,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不当的耕种方式、种植对土壤有害的作物,造成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种植能源作物,不仅可阻止土壤的流失,还可帮助土壤建立新土壤层。科学家们认为:普通植物对于阳光的利用效率不到4%,如果通过研究使新型能源作物的阳光利用率提高到5%,那么只要世界农田面积的1/10,就可提供相当于目前人类使用的全部化石燃料的能源。到10-20年后,农民很有可能转而生产能源作物并在农场里建立发电站,广泛利用“生物燃料”。生物燃料作物的开发,是解决未来能源的有效新途径之一。
都说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如果不加以节约使用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枯竭。然而实际上呢,现如今的石油非但没有枯竭,反而越来越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石油会枯竭吗?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时,著名的地质学家马里恩·金·哈伯特日提出了 石油将会在未来枯竭, 并且他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预测,画了一个钟形曲线图,在这张图中,石油产量将会在1970年左右达到高峰,之后会越来越少,直到枯竭。
最开始,他的理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后来,地球上可供开采的石油真的变少了许多,于是人们将石油会枯竭开始大肆宣扬,深入民心。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石油开采量并没有真的减少, 又过了几年之后,石油的产量不断没有减少,反而一直在上升。
在随后几十年里,由于探测技术提高,以及矿井开采难度降低,越来越多的油田被发现,可供人们使用的石油也越来越多,人们每年开采的石油储量越来越多。
除此之外,美国还开发了页岩油,导致石油产量进一步提高,因此中东和俄罗斯才想要降低石油价格,抵制美国页岩油的开发。
也就是说,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石油产量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多。
而且,石油实际上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而这些物质含碳量极高, 是碳-氧循环中的一环。 也就是说,只要地球生物不灭绝,地球就能够持续不断地制造石油。由此可见,只要地球还有生物,石油就不会枯竭。
石油的储备量石油的储备量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人类探测技术的提高而增加。事实上也果真如此, 最近这些年来,已探明的石油储量逐年增加。
而且,很多油田被关闭并不是油田没油了,而是油层较深,或者是含油量不高,导致开采成本急剧上升。此时继续开采该油田需要较高的投资,但回报率较低。
而开采含油量丰富的、浅层的新油田不仅投资更少,而且回报率更高,因此很多石油公司宁愿关闭亏本的老油田,然后去开发新油田。
从这些来看,石油产量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低,而是不断地提高。
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既然石油不会枯竭,那为什么各国还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呢?关于这件事,其实有两点重要原因。
首先是石油分布不均匀,而且开采难度不一。 在一些开采难度较低,且量大的地方,当地可以用最少的投入,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石油;而在开采难度较高的地区,当地开采石油的成本就会显著上升。
虽然每个国家开采石油的成本不同,但是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开采石油成本低的更有市场,因为它即使以很低的价格出售仍能够盈利,但其他国家却只能赔本。
因此,很多国家虽然也在开采石油,但开采的越多,亏损越多。但如果自己不开采石油,那相当于把经济命脉交给了其他国家,原因是别国可以通过断供石油来威胁本国经济发展。所以在一些国家,开发石油也不是,不开发石油也不行。
另外,石油在燃烧时,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发生。而全球变暖又威胁着地球生物的生存,所以,联合国对各国的碳排放量有一定的要求。
正是因为如此,各国才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比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但是新能源技术想要完全取代石油,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原因很简单,一些设备无法连接新能源技术,比如:使用石油作为动力的车子,无法使用电能驱动。
另外,目前的新能源所提供的能量,还无法全部代替石油。人们还需要不断提高新能源的转换效率,提高能量使用率,才能够尽快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总结地球上目前的石油储备量,能够供人类用很长一段时间。但由于石油属于化石能源,在使用时会带来环境问题,所以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
石油能用50年左右,这是小油瓶在课本上学过的内容,小油瓶也曾经一度深信不疑,但是大学选择油气类专业学习之后,认识也随之改变。小油瓶想说随着石油工业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和地质认识的不断提升,石油资源再使用100-200年问题应该不大,理由如下
1、广义石油资源包括哪些?大家通常说的石油是油气类资源的统称,根据储藏形式和油品的不同,石油资源可划分为两种:常规石油和非常规石油(重质油、稠油、页岩油、致密油等)。天然气资源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划分,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包括近10年来最火的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可燃冰等等)。
这些石油资源仅仅是人类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种类,或许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人类在未知领域和未知区域发现新的石油资源种类也未可知。
2、现有认识程度下全球还有多少石油资源?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全球剩余的常规石油可采储量为4523亿吨,国内一般取1255立方米天然气=1吨原油,天然气已采出62.9万亿方约等于501亿吨,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为4381亿吨。
此外按照每年油气勘探提交的储量增加比计算,未来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待发现资源量达3065亿吨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提升,除常规油气资源之外,非常规油气资源也是油气资源的重要补充,据统计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可采总量为5834亿吨
目前非常规油气中勘探成本最低,最有效益的就是页岩气了,在美国页岩气成本已经降到很低了,相当于桶油28.3-42.5美元,已经做到了比中国东部老油田桶油成本还低,近10年来中国也加大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已经先后建起了涪陵和威远两大页岩气生产基地,据报道在鄂西又发现了地质资源量达11.68万亿立方米的页岩气资源。
除了页岩气领域发现之外,目前中国在海域天然气水和物(可燃冰)成藏理论创新与开发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7年中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这种古老又年轻的资源开发能力了。为什么说可燃冰是既古老又年轻的资源呢,古老在于其形成的地质年代久远,年轻在于人类对其发现和研究时间较晚,因此他又被称作未来能源。
这种未来能源潜力巨大,就储量而言,可燃冰非常丰富,约是剩余天然气储量的128倍,其有机碳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天然气炭含量的两倍。仅海底探查的可燃冰分布量,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
3、石油资源可以用多少年?有了已知剩余资源量,再有每年全球资源消耗量,这就是个简单的计算题了
根据推算,全球剩余的石油可采资源量约为9000-10000亿吨,按照全球原油产量43.82亿吨推算,全球石油还可以开采200年时间;
按照全球5.3万亿方的天然气产量,全球天然气可采160年以上。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在当今能源 科技 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相信人类必定能发现更多的油气资源种类,有效提升目前老油田并不是很高的采收率,油气资源在近200年还能一直持久,像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很早以前就有所谓的石油枯竭论,或者是资源有限论。
其主要观点如下:
1)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2)人类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使用,用不了多久就会用完的;
由于石油对现代工业的极端重要性,所以很多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石油还能用多少年?有人估计,如果现在地球上人不再勘探新的油田,且消费保持不变,那么还能够用50年(BP石油公司在2017年6月份发布了《2017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2016年底全球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2707亿吨,比上一年增长0.9%,储采比为50.6年。)。实际上类似还有很多估计,大约是几十年到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实际上这种估计都是非常不靠谱的。
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
每年原油存储量增长比每年的原油消费增长要多的多 。
而且每年的原油消费都是变化的,比方说,近五十年来,原油的消费已经翻了很多倍,如果50年前估计的话,可能早就用完了。
比方说,1987年,全球原油已探明储存量930亿吨,全球原油产量为30.92亿吨,由此推出当时开采年限为“仅为”30年左右。而实际上,2017年最新的数据显示已探明的储存量为2707吨,接近三倍。
2017年,原油的日均消费接近1亿桶,约为1300多吨 。
另一方面世界能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新能源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替代。原油的重要性在下降。但 是中短期内,原油的地位不容动摇 。
虽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原油的边际采收成本正在提高,如页岩气;因为简单的油已经被采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很多都是采收成本更高的。不过技术也是在进步的,技术进步将会缓解这种情况。但是究竟能不能跟上速度呢?还不好说,但是不用太担心 ,能量是守恒的 ;
能源是一门学问,要想真的弄懂,还有很多要学习的部分。就个人来说就不用担心原油能不能用完了,反正这辈子是用不完的了。 发展中的问题自然会在发展中得以解决 。自有专家来解决这些事情。
正如著名的沙特阿拉伯前石油部长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在谈及能源转型的未来时所预言,“石器时代的终结并非因为石材的耗尽,而石油时代也将在原油枯竭之前终结”。
1、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1180~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3.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
2、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152900兆立方米。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内枯竭。
3、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
但在世界的能源还有许多,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这些新能源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可使用的时间难以估量。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生化资源,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不仅是出于生存的原因;与之相连的是世界经济可获得持续的发展。
1、缓解我国能源短缺,保证能源安全
——————替代石油将使我国资源状况化短为长——————
人类使用的三大主要能源是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但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这三种能源还能供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开发新能源已成为人类发展中的紧迫课题,核能还将有所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和氢能这五种新能源,今后将会优先获得开发利用。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能源是可再生的生物能源。
我国虽已探明煤储量6000亿t,石油70亿t,水力发电6.8亿k但由于1978年以来我国总的能源利用率已超过30%,能源分布不均匀,能源产量低和农村能源供应短缺等因素,致使能源供应趋于紧张。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在这方面可以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特别是在农村年产稻壳3225万t,玉米芯1250万t,甘蔗渣400万t,棉籽壳200万t,糠醛渣30万t,人畜粪便1380万t的条件下,可用微生物作用年产沼气达14.28×108m3,相当于25.94×106t标准煤,从而彻底改变现在农村能源短缺的状况。
按目前国内外研究水平,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等仍有很多技术上不确定性,何时投入运营是未知数。混合动力汽车造价高,而且仍以成品油消耗为主。另一方面,石油的应用不仅仅是作为交通运输的动力,其衍生的乙烯等化工产品还是比钢铁应用更广泛的基础材料。因此,发展生物能源是必然之路,眼前解决车用燃油问题,中、长期解决后石油时代的能源、原材料问题。
目前,国际上生物能源技术相对成熟,替代石油的路线是:谷物、秸杆、其它植物等-发酵-乙醇-车用油、乙烯、无毒溶剂及上百种化工、原材料产品等;另一种是利用劣质食用油、麻疯树籽等直接加工生产高品质车用柴油。无论何种生物质转化,都是我国资源的“长腿”。发展生物能源是农业大国和“缺油多煤”资源现状化短为长的最佳契机。
————发展石油替代行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三农”问题、环境与资源问题,是13亿人口大国均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建立庞大的“石油替代”能源体系,不仅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农村地区城市化提供良好的机遇,是我国相当长时间发展重要驱动力,也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最佳切合点。我国最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曰前公开提出:让我国农民“种出绿色大庆”。
据科技部有关单位的调研,我国南方的甘蔗、木薯,中、东部地区的小麦、水稻,北部的土豆、玉米,西部地区的油桐。麻疯树,干旱地区的山芋,等等,都是加工转化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材料。其中麻疯树籽含油率达50%,是制造生物柴油的良好材料。我国西南地区现有10万亩,到2010年种植面积可达1000万亩。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富余的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确可“再造大庆”,即相当于5000万吨原油。如果把每年农民白白焚烧的秸杆收集处理后加工乙醇,替代车用油,总量可达6000万到1亿吨。已经开始用生物质能加工品全线替代石油产品的安徽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测算:只要石油不低于35美元每桶,用生物质能加工成燃料酒精、生物柴油、乙烯、聚酯等,都有利可图。
2、治理有机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治理有机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现在因利用能源而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烟尘和SO2年排放量为2857万t,燃烧后的垃圾排放为年均573000万t,因薪柴之用破坏森林植被导致每年土壤流失50亿t。利用生物生产能源和对其进行利用,不仅没有环境污染问题出现,而且还可使目前污染严重的环境状况得以缓解。
数百年来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的煤和石油都是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生成的,那么能否种植能源作物,直接从能源作物生产燃料?这是21世纪普遍关注的一个新问题。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应具有高效光合能力,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发现了40多种能够生产“石油”的植物。
生物质能是由植物与太阳能的光合作用而贮存于地球上植物中的太阳能,最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的新能源之一。据估计,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1%。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生产各种清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由此可见,发展生物质能源,对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专家分析,石油已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汽车燃料,过度依赖存在四大问题,包括:国内资源短缺和国际石油争夺剧烈的双重风险;汽柴油的性能已不能满足汽车高水平和高清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油价居高不下,用户负担增加;依靠进口,要花大量外汇,影响国内就业。巨大的国际采购会使我国原油陷入类似现在铁矿砂市场的“价格合围”。适应汽车消费需求,建设车用燃料替代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2010年将达到5000万辆至6000万辆。届时,国内汽车年生产量将达1000万辆以上,汽车用成品油市场就将有数千亿元。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逼迫中国采取石油替代技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较早对公共交通车辆实行天然气替代石油等措施,主要是出于环境因素。目前,天然气、煤炭、生物质能等技术路线替代石油,其燃烧排放都小于石油类40%左右。按我国城市进程,2020年前还将有4亿人口“进城”,汽车保有量将急剧增加,不采用洁净的替代能源将无法维持人类适宜的城市居住环境。有人这样计算:大城市里按每车每天用15KG汽、柴油计,100万台车即用1.5万吨汽、柴油,它将耗尽18338万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使之变成只含二氧化碳和和氮气等的无氧气体。又因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得多,所以,它们大都分布在地面附近,可在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堆积1.83米厚,比正常的中国人还高出一巴掌。如果没有大自然赐予的空气流动,这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呀
3、广泛应用生物技术,发展基因工程
能源生物技术就是用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生产各种能源产品。在这里面,农林生物技术提供能源作物,工业生物技术则将能源作物以最经济的方式加工成能源产品,这些能源产品包括以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为主的液体燃料,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沼气。另外,还有可再生的生物氢能。
沼气是由作物秸秆、树木落叶、人畜粪便、工业有机废物和废水等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经微生物发酵作用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每立方米沼气完全燃烧后的发热量约相当于3.3千克原煤产生的热量,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
燃料乙醇是国内外公认的生物能源产品,能够以一定的比例与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混配后供车辆直接使用。
生物柴油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并规模化使用的生物替代能源。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其他丰富的非食用油和动物油脂如猪油、牛油、鱼油等,以及废弃的食用油为原料生产出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柴油优良的代用品。
发展生物制氢技术,也是为发展新能源提供技术储备。目前,各国正在竞相开发氢燃料电池,尤其是氢燃料电池驱动的汽车。
我国起步虽晚优势明显
据介绍,我国的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已基本成熟,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甘蔗、甜菜、玉米、小麦、薯类、秸秆等都用于燃料乙醇的生产。国家已正式批准在吉林、河南、黑龙江和安徽四省建设总规模为年产132万吨的大型燃料乙醇装置。
我国已研制成功利用菜籽油、大豆油、米糠下脚料和野生植物小桐籽油等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小试或中试工艺,一些企业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主要指标达到美国生物柴油指标。
我国沼气生产技术已经使用多年,正在不断改进。到2003年底,全国农村沼气池年产沼气46亿立方米,相当于343万吨标准煤或28亿千瓦时发电量。
在发展能源生物技术方面,我国虽然起步晚,但有自身优势。”经常往返于中美之间的美国万力科技公司技术总监孙大庆说,“首先,生物技术领域是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国外差距最小的领域,我国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大学设有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第二,我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能源生物技术产品潜在市场巨大;第三,我国虽然起步比发达国家晚,但是跨越式发展,可一步到位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研发工作。”
生物能源最大的优势就是环保。利用的就是太阳能,真个使用过程是一个太阳能循环过程,清洁无污染。其中,沼气的推广使用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燃料乙醇不但能代替部分汽油;而且排放的尾气更清洁;生物制氢为的就是的到然绕产物只有水、世界上最清洁的能源——氢;而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的汽车尾气中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1/10,颗粒物仅为2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排放量仅为10%,不仅如此,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广泛并有可再生性,如大豆油、菜籽油,而使用“废油”提炼出生物柴油更是“变废为宝”
我国最先起步的是生物质转化替代石油,即乙醇汽油。生物柴油是利用植物油脂、动物油脂等提炼的车用燃料,可直接替代柴油,低排放,无需改造发动机,而且对车辆发动机还有保护作用。世界各国对此非常重视,发展迅速,美国、加拿大、巴西、曰本、印度等都有庞大的发展计划。欧盟国家用菜油加工生物柴油,2001年加工量已达100万吨。本世纪我国==也很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相继建成了许多年产量超万吨的生物柴油厂,预计到2010年,我国生物柴油需求量将达2000万吨。
权美网,您最贴心的美容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