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被遗忘的储能巨头,比亚迪百战归来

热情的手链
重要的八宝粥
2023-02-09 01:37:18

被遗忘的储能巨头,比亚迪百战归来

最佳答案
现代的电源
舒服的跳跳糖
2025-08-15 14:05:33

文|储能100人 郑宗斌

2020年这个夏天,比亚迪回来了。

在8月底举行的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比亚迪储能业务总经理尹韶文做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演讲的核心内容是比亚迪将携全新的产品积极参与国内市场开发,同时将储能业务平台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进行开放和共享。

比亚迪储能业务总经理尹韶文

这表明,在国内储能业务经历数年沉寂后,比亚迪再次将国内市场放在了与国际市场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位昔日的储能产业拓荒者,正打算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

与此同时,在比亚迪内部,一场围绕体制机制的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比亚迪计划分拆电池业务单独上市,和动力电池密切相关的储能业务亦被整合,将原本属于第十四事业部的储能板块划转至电池事业群。整合之后,动力电池和储能板块之间有望产生更强的协同效应。

众所周知,在过去十二年里,主打铁锂电池的比亚迪不仅在电动 汽车 领域成功登顶,也是国内首先将铁锂应用于储能,并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推广的企业。截至2019年年底,比亚迪全球锂电储能装机量超过 750MWh ,如此规模,在国内无出其右者。

但与辉煌的国外战绩相比,近几年来,比亚迪在国内的储能业务确实没有什么存在感,众多的储能项目招投标中也鲜见比亚迪的身影。此番归来,再度引发了业界诸多猜测。

如今,中国储能产业正处于剧变前夜,“十四五”时期储能即将进入大规模应用的新阶段。作为国内储能产业的奠基人,在遭遇国内储能市场的冰与火之后,比亚迪该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在接下来的商业化征途中,比亚迪能否如愿将储能板块打造成继动力电池、新能源 汽车 之后的又一增长极?

1

在深圳坪山厂区内,有两栋其貌不扬的别墅,被比亚迪人称为“未来村”。2009年比亚迪在这里打造了一个由 风电 、 光伏 、 电池储能 组成的能源试验田。

之所以叫“未来村”,是因为它超前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理念。这两栋别墅的24小时用电需求,是经储能电站进行能量储存和转化,全部来自绿色能源,从而实现零碳排放。

“未来村”里,最值得关注的是 1MW/4MWh 的储能电站,这是国内首套兆瓦级锂电储能电站,它开启了铁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的尝试。

比亚迪“未来村”里的两栋零碳别墅

把铁锂电池应用到储能,比亚迪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2010年到2013年,比亚迪完成了所有储能核心技术的开发和积累,并且通过一系列示范工程验证了锂电储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在国内储能产业的莽荒时代,比亚迪作为行业的急先锋在国内创造了多个第一。2010年,比亚迪参与的南网宝清电站是国内首个电网侧项目,签约仪式上邀请了股神巴菲特前来助阵;2011年,国网张北风光储战役打响,在这个总投资100亿的项目中,比亚迪揽获储能最大标包 6MW/36MWh 。

这也是比亚迪在国内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在此后的多年时间里,比亚迪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海外市场,其国内储能业务长期陷入停滞状态。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其实是一个被动的选择,与繁花似锦的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的储能一直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尤其是2017年底五部委联合发布的首个储能行业指导意见以来,储能赛道日益拥挤,在下游应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无休止的低价竞争让所有企业都疲于应对。

次年8月的储能西部论坛上,比亚迪干脆放出了一条震惊储能圈的消息:不再参加国内招标项目,专注做储能设备供应商。

比亚迪时任储能负责人张子峰直言,在国内去独立竞标项目,比亚迪需要和政府、各省电网公司,上上下下去打交道,会在产品和技术以外的东西上牵扯太多的精力。

与其在国内和苦哈哈的同行们血拼,不如集中资源去搞利润更高的国际市场。早在2011年便接了美国雪佛龙4MWh的储能业务,向海外出口了第一个集装箱,由此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近年来美国、英国的储能调频市场相继爆发,比亚迪在海外市场进入收割季。仅2015年这一年,比亚迪总共向美国储能市场出口了100个集装箱,共132MW的储能电池产品。价格也十分诱人,比亚迪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相当于4.7元/Wh(2015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23),这个价格几乎是当时国内价格的2倍(国内2.5元/Wh)。

从全球累计装机来看,比亚迪是名副其实的巨头。截至2019年年底,比亚迪全球累计出货量已经达到750MWh,和LG、三星、特斯拉、KOKAM处在同一阵营。产品从小的家庭储能系统,到中间级别的工商业储能产品,再到大的公用级别的集装箱系统,全方位地覆盖了目前的市场需求。

2

现阶段的储能产业,像极了几年前的光伏产业,国外市场先行起步,而后逐渐转向国内。

2020年被业界誉为拐点之年,经历数次跌宕和风吹雨打的中国储能产业,再次有了复苏的迹象。

这背后,是新能源与储能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国家层面关于储能的政策接二连三地发布,尤其近期两部委出台的“两个一体化”征求意见稿,将储能提到了一个更加显著的位置。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的政策导向下,电源侧风光储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下一步电网可能会加强电能质量和新能源接入考核,储能将会成为新能源侧的标配。

今年7月16日,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杰翔在西宁与比亚迪集团公司副总裁何龙进行了座谈,就投资发展储能发电项目进行对接交流。比亚迪表达了在青海进行储能方面的投资意愿。

半个月后,一则 比亚迪 与风电巨头 金风 科技 战略合作的新闻刷遍了朋友圈,双方将在电源侧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储能”方面共同打造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

“窥一斑而知全貌”,最终的答案在SNEC展会上揭晓。比亚迪在展会推出了面向全球的 “伙伴计划” ,向国内外企业抛出橄榄枝,拟与 EMS 、 PCS 、 高校 、 设计院 、 电网 等上下游企业一起合作,共同打造储能生态平台。

今年8月比亚迪在SNEC展会上公布了面向未来的“伙伴计划”

文字里表达的意思不言自明,曾经号称不参与国内竞标退出中国市场的比亚迪,正积极重返国内市场。

一直以来,比亚迪在储能领域都是以 全产业链的“系统集成商” 的面目示人,从电芯到PCS、BMS等核心部件均为自主研发生产,除了向电网等个别客户提供电池外,比亚迪并不对外销售其电芯和模组,只提供集成化的储能系统。

“伙伴计划”的推出是否预示着比亚迪战略的调整?对此,比亚迪内部人士则表示,比亚迪的储能战略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安排。“早期的市场环境不成熟,没有产业链配套,亦没有相关标准。为保证产品的及时交付和安全运行,早期由自身来做全产业链的系统集成是更负责任的做法。”

现在,比亚迪不仅提供储能集成系统,也在酝酿一盘更大的棋,将其积累数年的储能技术和业务变得 “共享” 和 “开放” 。

2019年以来,比亚迪先后成立5家以“弗迪”命名的全新独立子品牌,标志着其进一步加快新能源 汽车 核心零部件的对外销售。储能亦不例外,将原属于比亚迪第十四事业部的储能板块,被正式划转至比亚迪集团第二事业部,被外界看作是比亚迪加强内部统筹的信号。

从垂直一体化到对外开放,这昭示着比亚迪的大转身。在业内人士看来,比亚迪的储能业务在集团层面将会被重新梳理, “比亚迪”品牌 将来可能会专注于 新能源 汽车 制造 和 储能系统集成 , “弗迪”品牌 将对外销售 动力及储能电池 。

3

随着储能行业门槛提高,产品定位和细分市场分析变得更加重要。因为整个储能产品开发过程是一次非常高昂的投资,后期做出的产品如果对不上市场需求,前期投资很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情况。

当产业真正发生变革时,产业的领导者,一定是技术的整合者。在国内储能市场需求日渐增长的背景下,比亚迪发起了新一轮的产品攻势。

2020年8月8日,比亚迪首次将的电网级储能产品 BYD Cube 公布于众,BYD Cube从立项到下线历时一年,经过数次的研发打磨,对整机和重要的部件进行了288项产品验证。产品形态一改过去的集装箱式,更加模块化和标准化;温控系统首次采用液冷系统代替风冷;单侧开门无过道设计,体积能量比大幅提升......

许多业内人士称其为一款革命性的产品。认为比亚迪把造动力电池的创新,应用在了储能系统上,把在车规级电池上为了空间死磕的精神,投射在了集装箱体积的储能产品上,这是高维打低维的思路,将引领储能产品向更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

比亚迪储能新产品BYD Cube T28

比亚迪内部人士介绍,在BYD Cube 产品推出后,目前在手订单超过 800MWh ,仅此一款产品的订单量超过了过去12年装机量的总和。

这可能只是小试牛刀,比亚迪的杀手锏还在后面。刀片电池除了应用于 汽车 ,不久之后也将用于储能。除了无可比拟的安全性,数据显示,“刀片电池”的重量比能量密度可达到 180Wh/kg ,在同等体积下能量密度比传统铁电池提升约 50% ,空间利用率可达 60% 以上。

按照计划,2021年,比亚迪将在后续的BYD Cube系列产品搭载刀片电池,等效 40尺集装箱 面积的电池容量可以超过 6MWh 。这意味着储能电站的占地面积是缩小到不到现有的一半,所有项目的土地、施工、线缆费用都会跟着显著下降,从而推动整个项目成本全周期的下降。

今年3月比亚迪发布的明星产品“刀片电池”

除了技术层面的创新,规模化是最可靠的降成本方式。比亚迪计划在今年年底建成8条刀片电池产线,实现 20GWh 以上的年产能目标,另外正在广东汕尾陆河工业园筹建年产 10GWh 自动化储能装配产线,建成后电池储能产能将增加10倍, 每个小时将下线一套产品 。

刀片电池的问世无疑让比亚迪的扩张更有底气,也会给比亚迪的储能业务带来巨大转机。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若比亚迪电池包平均成本为 0.85元/Wh ,替换成刀片电池后,成本还有望进一步下降,至 0.6元/Wh 。

4

比亚迪从电池起家,因电动 汽车 而闻名中外。实际上,比亚迪的雄心从来不止于此。

作为比亚迪的掌门人,王传福曾一次次在不同场合谈及他在新能源上的三大梦想。他想打造的是一个围绕 太阳能 、 储能 、 电动 汽车 的新能源帝国,多年来比亚迪一直致力于将这三大板块的串联整合。

新能源 汽车 只是比亚迪新能源战略的一环

这是一个围绕能源获取、储存、使用的全产业链,比亚迪曾于2003年-2008年间先后以高成本方式进入这三个陌生的行业,孤注一掷地构建新能源闭环。放眼望去,如今与比亚迪同处一个战场的,只有特斯拉。

之所以进军电池储能产业,王传福看得很通透:

站在21世纪初那个时间点上,王传福的新能源产业梦,更像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在当时光伏度电成本超过 2元 、电化学储能度电次成本超过 3元 的情况下,仅一套新能源电力设备造价,相当于一个普通中国家庭至少上百年的用电费用。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谁也没想到,伴随着光伏与动力电池成本的大幅下降,能源革命与交通革命走向深度融合,比亚迪当初的预料正逐渐成为现实。

在王传福的构想中,“光伏+电动车+储能”三个产业最终将构成一盘棋局。目前虽然储能业务在公司整个营收中贡献很少,但始终是比亚迪战略中的关键一环,这也是比亚迪为何在数年前,会在一个尚不清晰的产业砸下重注的原因所在。

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为 社会 解决问题而生。很多事情,都不是刻意去追求一个商业上的结果,但很多年后回首,枝繁叶茂,涓涓细流终将汇成大江奔流。

“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光伏组件企业出现在中国,最有竞争力的逆变器公司出现在中国,我们相信未来最有竞争力的储能公司一定也在中国。”尹韶文在8月初的储能大会上信誓旦旦地表示。言下之意,未来储能的主流玩家会少得了比亚迪吗?

最新回答
眼睛大的小鸽子
明亮的紫菜
2025-08-15 14:05:33

伴随2021年的到来,一个波澜壮阔的“二十年代”徐徐开启。 未来十年,我们将 见证的新能源的崛起,化石能源的衰落。

从去年开始,全球能源行业已经发生大逆转。 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供应商美国NextEra能源公司市值飙升至1500亿美元,一度超越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雪佛龙,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能源企业。 到了年底,随着油价有所回升,埃克森美孚才勉强挽回了些许尊严。

在与气候变化的对抗中,2020年是有史以来最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世界开始行动起来,努力修复几个世纪以来对气候的破坏。 全球最大的几个经济体都做出了净零排放、碳中和的承诺。

这一年,传统能源巨头在对新能源的态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01

传统能源巨头蜂拥进新能源领域

2020年,全球化石能源巨头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痛苦的一年。

油价暴跌,巨额亏损。以往,他们总能在低谷后再次攫取复苏后的暴利。与往年不同,这次不再是简单的周期性经营亏损。他们 必须面对一个新的残酷现实—— 承诺大幅甚至全部减 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这种要求下,未来石油需求和煤电需求都将大幅下降。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传统化石能源巨头转型最为清晰的发展路径。

我们看到,过去一年,全球化石能源巨头不约而同的疯狂涌入新能源领域,并斥以数以万亿的资金。这几乎颠覆了想象。

美国能源巨头杜克能源欲斥资4000亿砸向风电、光伏等领域。 杜克能源去年宣布,未来5年计划斥资560亿美元(折合392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投资计划, 希望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指标翻一番,设定的目标是自行投资或购买16000MW可再生能源装机量 。 并计划到 2050年,新增40000MW太阳能和风电装机量,这将占到杜克能源公司2050年夏季总装机 量的40%。

西班牙石油巨头雷普索尔计划将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大五倍。 去年底,雷普索尔宣布,在未来十年内将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大五倍,并从石油业务中筹集资金,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从目前的2.95吉瓦扩大到15吉瓦,包括风能和太阳能。

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计划未来十年内,每年在可再生能源上投入30亿美元。 道达尔未来10年能源产量将增长三分之一,其中大约一半将来自液化天然气,另一半来自电力——主要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

英国石油巨头BP将可再生能源产能从2019年的2.5GW拉升至50GW。 BP打算在2030年底前,将在低碳能源的投资总额拉升10倍达到50亿美元,并将可再生能源产能从2019年的2.5吉瓦拉高至50吉瓦。

葡萄牙石油巨头GalpEnergía计划到2030年,将其可再生能源的规模扩大到10吉瓦 ,计划将集团10%至15%的投资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

欧洲最大电力公司之一Enel拟投资700亿欧元扩大太阳能、风能业务。 去年底,Enel宣布2021-2030年的战略重点是加速能源转型。其中,约700亿欧元用于扩大其风能和太阳能业务,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将从目前的45GW增至120GW。

西班牙最大电力公司Endesa拟在未来三年将太阳能等发电总容量增加50%。 Endesa表示将在2021-2023年期间筹措79亿欧元投资用于脱碳,新可再生能源产能等。其中,可再生能源将获得33亿欧元,用于投资约3000MW的太阳能和900MW的风电。

西班牙电力巨头Iberdrola计划5年投入760亿欧元,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60GW。 去年底Iberdrola公 布了调整后的新5年投资计划,将在2021-2025年间,投资750亿欧元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从去年的32吉瓦增至60吉瓦。

以上只是我们列举的部分化石能源巨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计划,更多的案例不胜枚举。

颇具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吸引的不只是能源巨头。 越来越多非能源企业也开始蜂拥而入。

比如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FMG,去年底就宣布2022年或2023年开始生产风能、太阳能、氢气和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终目标是达到236吉瓦的清洁能源产能。又比如 日本电信巨头NTT宣布,到 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从现在的300兆瓦提高 到7.5吉瓦。

02

技术创新的力量

从目前公开资料统计,未来5年时间,全球至少有万亿美元以上资金将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

相对于未来更为庞大的体量,目前投入的资金还只是冰山一角。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计到2050年,为了实现碳中和,全球需要在清洁能源领域累计投资130万亿美元。

这些资金大部分将投向风电和光伏相关 领域 。

十年前,这简直无法想象。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宝押向新能源,除了情怀,更多的因素是源于以风电、光伏为首的新能源竞争力越来越强。

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推动下,风电和光伏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能源。

以风电为例,十几年前,陆上风电单位千瓦造价高达12000元,如今已经下降到7000多元。国内上网电价已经下降至0.29元/千瓦时(I类区域),部分地区成本已经下探至0.15元/千瓦时。

十几年来,风电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已经进化到第四代风机——人工智能风机,这种风机为全球新能源加速开发创造了契机。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观看B站上一条爆红的 讲述风机进化史的科普视频,为了方便大家观看,我们将视频上传至此。

远景能源工程师告诉我们,他们推出的伽利略超感知风机就是人工智能风机。 在前三代增加偏航、变桨、独立变桨基础 上,工程师们在风机中创造性融入了人工智能元素。

这种风机能够利用传感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模型,实时还原所在机位的风信息,并对比实际运行情况与设计的差异,进行不断的精细调整。 这样一来,风机不再是按照预设好的场景程式化的变桨,而是依据实际的气流特性求真务实的变桨。 就和伽利略一样,能够用实例来验证固有理论。

当成千上万台伽利略超感知风机遍布群山、平原、海洋,大量的实例验证信息将在云端刻画出风机该有的样子,然后传回每一台风机,进而使风机不断进化,将潜力发挥到极致,再次提升发电能力。 而且,这种进化不仅可以体现在某一台风机上,也体现在整个风电场上。 依托边缘计算技术,风电场集群的人工智能,可以回顾和预测数十台风机已经和将要经历的风况,协调各个风机的运行,实现风场整体发电能力的最大化。

除此之外,伽利略超感知风机还有很多进步,比如可以借助先进的趋势感知能力,在线规划风机的寿命策略,找到最优的运行模式,从而降低运维成本。可以通过大量结构受力样本,知道风机哪一部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哪一个部位可以优化减少材料,再运用到新风机的制造上,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和度电成本。

风电如此,光伏创新更是层出不穷。

光伏转化率已经从十几年前的14%左右,上升到了目前的23%以上。晶硅组件价格从十几年前接近40元/瓦下降到目前1.4元/瓦左右。

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让光伏成为近十年内降本速度最快的能源之一。 根据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数据,全球光伏LCOE (平准化发电成本)由2010 年的0.378$/kWh快速下降至2020年的0.048$/kWh,降幅高达87%。

今年开始,不仅是风电, 国内大部分地区光伏项目都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在海外一些国家,由于非技术成本占比较低,一些光伏项目度电成本已经低至0.1元人民币以下。

虽然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但是新能源未来却是确定的。

在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驱动下,一个全新的时代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 END /

负责的乌冬面
无限的橘子
2025-08-15 14:05:33
光伏 氢能源 风电龙头企业有以下

1、隆基股份 隆基早在2018年就开始关注和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近三年来,与国内、海外知名科研机构、权威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发课题合作,在电解制氢装备、光伏制氢等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2021年3月末,隆基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隆基绿能创投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氢能产业化布局。

2、阳光电源 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是国内开展光伏制氢研究最早的光伏上市公司之一。公司表示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氢能事业部,并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先进PEM电解制氢技术、可再生能源与电解制氢融合、制氢系统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在具体光伏制氢项目方面:2019年7月,阳光电源在山西晋中榆社县签订了一个300MW光伏和50MW制氢综合示范项目;2019年9月,山西省屯留区200MW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开工暨二期500MW光伏制氢项目签约仪式。

3、宝丰能源 2019年起,高端煤基新材料领军企业宝丰能源开始启动制氢项目。2020年4月,该公司的“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储能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在宁夏宁东基地开工建设。该项目将涉及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运、加氢站、氢能交通示范应用、与现代煤化工耦合制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该项目总投资14亿元,合计年产氢气1.6亿标方/年,副产氧气0.8亿标方/年。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每年可减少煤炭资源消耗25.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4.5万吨。当前一期项目正在推进中,是宁夏首个氢能产业项目,也是国内最大的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项目。

4、晶科科技 2019年,晶科科技就表示:“到2025年,“光伏+储能”制氢系统技术的极大进步,将具备大规模应用的经济可行性”。为此,公司国内国外两手布局:在国外,2020年与空气产品公司(AirProducts)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光伏新能源领域展开合作,将“制氢”与“绿电”结合;在国内,公司努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落地实施。

5、大唐集团 2020年8月,为完善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发电就地制氢产业发展布局,由云冈热电公司作为项目具体承担单位开展的6MW光伏就地制氢科技示范项目落户山西省大同市。作为大唐集团重大科技创新的重要依托与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方面的重要研究平台,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6、亿利洁能 2021年2月份,亿利洁能母公司亿利资源集团与京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光伏制氢等新产业开展深度合作。

7、长城汽车 2021年3月,长城汽车举办了一场氢能战略发布会,表示将采用光伏制氢,再投入30亿元用于氢能领域研发,以达到万套产能规模,并于2025年剑指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8、新疆库车光伏制氢项目 根据中国石化新闻网2021年3月初的报道,广州(洛阳)工程公司启动了新疆库车光伏制氢项目拿总统筹及可研编制工作。该制氢项目规划建设1000MW光伏发电,辅以当地弃风、弃光等绿电资源,配套建设2万吨/年绿电制氢厂,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氢生产项目。项目由广州(洛阳)工程公司作为项目总体院,负责项目拿总,开展输配电系统、电解水制氢、氢气输储及系统配套单元设计,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负责光伏发电单元设计,中网联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新疆当地绿电资源整合及交易事项办理。

拓展资料:

1.国际巨头强强联合,制氢项目不断刷新纪录 在国际市场上,光伏制氢已经开始得到落地,比较有名的如日本的福岛氢能源研究基地。该基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工厂,占地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其中,18万平方米为光伏发电区域,4万平方米为制氢车间,系统装置具备1万千瓦制氢能力。此外,全球最大的绿氢项目也在刷新纪录。2020年7月,空气产品公司(AirProducts)与ACWAPower(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和NEOM宣布签署协议,将共同投资50亿美元,在沙特阿拉伯建造一个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世界级绿色氢基氨工厂。该项目定于2025年投产,包括超过4GW太阳能和风能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创新集成;采用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技术通过电解法日产650吨氢气;利用空气产品公司的技术通过空气分离法生产氮气;采用托普索公司(HaldorTopsoe)的技_年产120万吨绿色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底,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发的13个最大的绿色制氢项目,规模均在吉瓦级别以上,总计达61GW。这些重大项目主要分布在西欧、南美洲、中东、澳大利亚等地。

2.光伏成本大幅降低,国内企业积极布局 目前,煤制氢是中国最成熟、最便宜的制氢方式,其成本约为天然气制氢的70%~80%。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解水制氢的成本主要依赖于发电效率及成本,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规模扩大和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还有大幅下降的空间。

落寞的店员
粗暴的鸡
2025-08-15 14:05:33
意大利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启示录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2011-9-7 9:41:38我要投稿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意大利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根据荷兰太阳能产业咨询公司SolarPlaza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2010年,由于采取了各种合适的激励政策,意大利全国的太阳能装机量仅次于欧洲太阳能第一大国德国;而今年上半年,意大利的太阳能光伏" title="光伏新闻专题">光伏装机总量已经超过了德国的3倍。意大利跻身全球最大太阳能光伏市场的行列似已成定局。

产业发展迅速

就是在这样一个一路上升的太阳能大国,几年前,发展太阳能几乎还只是个“浪漫的概念”。

根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和意大利国家电力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意大利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仅有711兆瓦。在欧洲几乎是人见人爱的太阳能产业,在意大利似乎并没有多少吸引力。然而,仅隔一年,到了2009年,意大利的太阳能产业高歌猛进,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超过了1142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量也随之从2008年的193吉瓦时猛增到673吉瓦时。另据SolarPlaza公司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意大利全国太阳能光伏装机总量达到约3.4吉瓦;而到了今年7月,这一数字又进一步上升到9吉瓦。这甚至已经完全打破了此前意大利制定的、到2020年实现光伏装机总量8吉瓦的太阳能发展目标。

相比周边邻国太阳能产业发展速度的减缓,意大利已经成为了欧洲最为炙手可热的太阳能市场,在饱受经济问题严重困扰的欧洲显得格外耀眼。但是,意大利政府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提出了太阳能发展的突破性目标,到2016年实现装机总量23吉瓦。上述成就使得远隔重洋的美国也对其刮目相看,派出了由电企主管组成的考察团,前来意大利“取经”。

“如今,可再生能源电力,特别是太阳能电力的数量正在增长。我们正在为发展寻找更为合理与系统的方法。”意大利公用事业巨头Enel公司可再生能源管理与能效部门负责人丹尼尔·阿戈斯蒂尼说。

政策助力成长

意大利太阳能产业迅猛发展,一方面受到了欧洲、乃至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的影响和促进;另一方面,得益于其自身在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方面的先天优势;同时,也与其实施了一系列激励产业发展的政策密不可分。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阳光充沛的亚平宁山脉和地中海地区,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与欧洲中西部地区相比较,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另外,意大利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绝大部分能源依赖从国外进口。有数据显示,意大利本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只能分别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4.5%和22%;而核能发电早在21年前就被全民公决否定了。因此,约85%的能源进口使得意大利的发电成本居高不下。能源危机的压力和低碳经济的需求,令意大利将目光投向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领域。

2005年,意大利政府制定并公布了《能源鼓励基金》(ContoEnergia)计划,启动了全新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按照其设定的目标,到2006年底,意大利的光伏装机容量要达到50兆瓦。2007年,意大利政府对《能源鼓励基金》做了两次修订,不但调整了上网电价的补贴政策,取消了单个电站不能超过1兆瓦的规模上限,取消了每年85兆瓦的新增容量上限,还规定上网电价的补贴标准在2008年年底前不变。这次的修订使新版的《能源鼓励基金》比原来的更加完善,申请电价补贴的手续也更加简便。这一新的补贴政策带来了意大利光伏市场的真正起飞,使得意大利在2007年和2008年的光伏系统装机容量上出现了量的跨越,一举超过了300兆瓦。

今年6月,意大利又推出了《能源鼓励基金》的第四个修订版。其中增添了一些新的额外补贴,例如:位于堆填区和其他污染场所的光伏项目将给予5%的额外补贴;位于城镇人口在5000以下的小型电站将给予5%的额外补贴;用于替代石棉屋顶的安装项目将给予5欧分/千瓦时的补贴等。

在上述补贴政策强有力的拉动下,意大利不仅成为了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太阳能光伏市场,同时还成为了全球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吸引了全球许多大型太阳能企业的注意。据意大利社会研究与政策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意大利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总投资在2008年就已达到24亿欧元。

挑战不容忽视

不过,意大利太阳能产业短期内的大幅攀升,也并非一帆风顺,依然面临许多挑战。Enel公司可再生能源管理与能效部门负责人阿戈斯蒂尼就承认,如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是成几何级增长了,数量上如此巨大的变化,需要企业改变对运营管理模式。“一旦要开始鼓励装机达到23吉瓦,就意味着要有大量的成本投入,我们需要处理好这些费用问题。”他说。

除了企业,意大利政府也意识到,对一个增速过快的新兴产业也应实施严格的控制及管理。比如,在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亚地区,地方当局就正为大型太阳能项目批准许可证而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此前为了简化程序,当地政府允许1兆瓦以下的小型项目可以在未获得地方当局明确许可之前开工,开发商只需简单说明项目意图,且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反对意见就可开工。结果,许多相对大型的项目被人为拆分成了不到1兆瓦的小项目,纷纷开工。另外,产业快速膨胀还带来许多问题,如怎样确保质量、如何并网电力以及如何管理间歇性电力等。

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像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开放的地区较少,并且许多地区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开发起来格外引人担忧。“当《能源鼓励基金》第四版问世后,关于发展产业和保护环境的辩论久争不下。”阿戈斯蒂尼说。这场辩论的结果就是,意大利制定了更为宏伟的目标,但同时也规定了更为严格的审批程序。

另外,意大利的太阳能发电也面临着并网和配电的问题。参与美国南加州爱迪生太阳能光伏计划的罗素·哈丁是美国赴意大利考察团的成员,他指出,意大利在用太阳能为那些最为敏感的历史遗迹供电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他们甚至已经可以用小型屋顶太阳能装置为梵蒂冈城供电。但是,“他们仍需研究并网和配电的问题,”哈丁说,“电网究竟能接收多少电量,如何整合光伏技术、特别是变频技术到整体运行的系统中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没有确切的解决办法。”

Enel公司的阿戈斯蒂尼也承认,在太阳能电力并网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是一个关键性的挑战。”阿戈斯蒂尼说,“一个项目可以在6个月内完成安装。但大多数网络的建设则需要5到6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还需要提高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因为在意大利,大部分电力生产在南部,但需求却在北部。需要有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国际太阳能电力协会市场情报副总裁鲍勃·吉布森却表示,发展一个产业,除了技术,态度也很重要。他称赞意大利发展太阳能产业的态度:“像Enel公司这样的意大利电力企业,在太阳能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也很重要。”

编后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计,未来50年内,太阳能将成为全球电力能源的主要来源,国际能源署分析师CedricPhilibert甚至表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将在2060年满足全球主要用电需求。由此可见太阳能发电未来对人类的重要性。

诚然,如今,诸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解决了全球很大一部分能源供给问题,同时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大有裨益。然而,大力发展这些清洁能源产业的同时,遇到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也是多种多样的。意大利太阳能产业快速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无疑是全球其他正在发展这一产业的国家很好的借鉴。

过时的小蜜蜂
复杂的跳跳糖
2025-08-15 14:05:33
一、可再生资源是什么

可再生资源是指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可以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地热能,氢能等。中国是国际清洁能源的巨头,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风力与环境科技公司的发源地。

二、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及作用

可再生能源有哪些?可再生能源的作用是什么?

1、太阳能: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主要是提供热量和电能。

2、生物能: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掉。通过燃烧和厌氧发酵获得沼气来取得能量。

3、风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因冷热不均产生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壮志凌云"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4、水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产生水循环,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太阳能转化为势能,当在高山上形成降水后,水往低处流,势能转化为动能,就是水能。主要是通过水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5、海洋能:包括潮汐、波浪、洋流等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潮汐能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波浪、洋流的能量主要是受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潮汐的动能来发电。

6、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可以用于地热发电和供暖。

7、氢能:通过燃烧或者是燃料电池来获得能量。

8、核能:通过核能发电站来取得能量。

上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而且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一次能源。

三、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

非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一天的能源称之为非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

四、非可再生能源的种类介绍

1、煤:煤是近代工业最重要燃料之一。煤是由有机物一生长在沼泽或河流三角洲之植物残骸分解而成现今世界各主要地区之煤炭蕴藏量,以非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及北美洲等三个地区所占之比例最高,整体而言,现时煤炭之蕴藏量,估计可供我们使用二百年。

2、石油:石油一般认为是由地层中的有机物质“油母质”,经地温长时间的熬炼,一点一滴地生成而浮游于地层中。由于浮力的关系,石油在水中每年缓慢地沿着地层或断层向上移动,直到受不透油的封闭地层阻挡而停留下来。当此封闭内的石油越聚越多。

3、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多是在矿区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过去因无法越洋运送,所以只能供当地使用,如果有剩馀只好燃烧报废,十分可惜。若以人工建筑设施存放天然气,在遭到外力破坏如地震、火灾等,极易产生危险。若以人工建筑设施存放天然气,在遭到外力破坏如地震、火灾等,极易产生危险。

生动的宝贝
听话的发带
2025-08-15 14:05:33

Facebook 、苹果、亚马逊、Google 这些科技互联网公司的业务重心都有所不同,但近几年都都不约而同在一个领域不断加大投入,那就是可再生能源。那么为什么互联网都盯上了可再生能源?

1、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早在 2014 年,亚马逊的第一个风力发电厂就已经在印第安纳州的本顿县启用,而新的三个风力发电厂,其中一个位于加利福尼亚南部特哈查比山脉,在这座山脉进行风力发电的科技公司不仅仅是亚马逊这一家。这些风力发电项目多建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同时也带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预测,从 2018 年到 2028 年,风力涡轮发电机技术人员的岗位将增加 57%。

2、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自家的数据中心供电。除了风力发电,太阳能也是互联网巨头青睐的可再生能源,美国新墨西哥州正在建设的建设两个 50 兆瓦的太阳能项目,在不久的将来将会为 Facebook 数据中心供电,以帮助 Facebook 实现在 2020 年 100% 使用可在生能源的目标。作为全球最大的几家科技互联网公司,Facebook、Google 、苹果、亚马逊的数据中心存放着支持几十亿用户数据量的服务器,耗电量十分惊人。

据统计,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总量已经占据了全球电力使用量的3%,按现在的电力价格估算,到 2025 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费将会超过百亿美元。

互联网巨头纷纷要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既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在边远农村投资的新能源项目,往往还能获得当地政府的补贴,此外还能通过环保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一举多得,也难怪大公司都盯上可再生能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