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中国劝退出RCEP:这步“错棋”将让印度光伏失去什么?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
RCEP在2012年由东盟10国发起,当时,东盟邀请了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6个国家共同参加。但是,本应该由16国组成的RCEP,最终只有15个国家。
缺席的正是主动退出的印度。
当时中国曾表示,愿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与各方一道,继续协商解决与印度谈判中面临的问题,欢迎印度尽早加入到协定中来。
但是此后,印度并未回头。
当下,印度主动退出RCEP的举动,已经是多方确认的“错棋”。
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指出 ,印度市场虽然看起来广阔,但实际消费水平远远不足。从印度在国际组织中的一贯表现来看,凡是印度参与并获得重大话语权的国际组织,其效率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功能。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詹姆斯•克拉布特里表示 ,印度决定不加入RCEP,不仅是对协议的一个挫折,对印度自己来说,也是一个“ 历史 性的错误”。因为印度将被两个决定亚洲未来的经济集团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排除在外。
有外媒表示 ,印度的离开将会促使该国的贸易规模与其他国家形成差距,进而在这场经济复苏竞赛中落于人后。
“错棋”将波及印度哪些行业?产生影响几何?目前尚未可知,但可以确认的是,其对印度光伏行业的影响难以避免。
印度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推动已持续5年。2015年,印度曾定下2020年100GW光伏装机的目标。但在诸多不利条件下,直到2020年9月30日,印度全国光伏装机仅达到36.05吉瓦,不及之前目标的1/2。
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齐((Wood Mackenzie)) 指出,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印度新增光伏装机量或仅为4.9吉瓦,比2019年下降42%,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要完成尽快达成目标,印度光伏亟需助力,而退出RCEP,恰恰让印度光伏失去了两大助力。
从近期看,印度无法获得产业链稳定的红利。
一直以来,印度光伏市场青睐低价产品,特别是其在2018年实行“杀伤性”关税政策后,这种对低价产品的倾向更加明显。
众所周知,RCEP协定签署的最大意义,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持区域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而供应链稳定的终极目标之一,则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印度退出RCEP,加上原有的税收政策,双重作用下,其获得高质低价的产品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质量安全是光伏电站的关键,放弃了高质产品,也或将给印度光伏电站的后期运维增加压力和额外成本。
从远期看,印度可能错过技术升级的良机。
印度光伏发展障碍之一,是在于政策和监管环境,冗余的流程、认证和批准增加了企业总体成本,这减缓了技术创新的速度,使印度在技术接受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
比如,已经被多国使用的双面光伏组件,最近才在印度市场缓慢扩散。印度本地官员也认为,引进先进的技术才是提升太阳能产业最重要的部分。
RCEP的签署,将为参与国提供原料、人工、资本等便利条件,技术必然在其中。印度的退出,等于是放弃了一个快速获得技术、提升光伏产业升级的良机。
该指数根据全球各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和发展机会的吸引力来排名,每年发布2次,今年已经是第16年,第52次发布了。
本次排名前10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印度、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荷兰、阿根廷。除阿根廷首次进入外,与此前排名并无明显的变化,主要是相互之间名次略有差异。
关于中国市场
就中国而言,它之所以能稳坐第一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长期支持和追求。
电目标和降低上网电价——但安永分析师预计,这些举措将提高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效率。
此外,中国政府已经采取行动,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平价上网,这样它们就可以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变得更成熟和更具有竞争性。
总之,安永认为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财务状况相对良好”。
中国正致力于提高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这表明中国政府有意让这个市场成为一个长期的重要的能源来源。
尽管增长速度放缓,但中国市场的绝对规模是一个主要因素。
此外,与其他许多国家不同,空气污染是支持中国可再生能源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关于新兴市场
排名前40位的国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这证明了这些市场的重要性。
阿根廷首次进入前10名就是这种趋势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发展中国家不一定只是在复制发达国家的能源模式。
例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离网太阳能和分布式发电的兴起是一项重要的发展,它符合该地区的能源环境,但发达国家在迈向今天的发电模式中就不一定经历了此阶段。
据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国际能源展望2004》基准状态预测,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从2001年的102.4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25年162亿吨油当量,世界能源消费在2001-2025年将增加54%。日本、欧盟等能源机构预计,全球能源消费峰值将出现在2020-2030年。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将在本世纪内基本开采殆尽。《BP世界能源统计2006》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可供生产40多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55年。国际能源署2005年分析认为,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长60%,届时仍将有“足够”的资源可满足需求。预测未来石油需求增长的大多数将来自运输部门,运输部门占全球石油需求的份额将从现在的47%增加到2030年的54%。同时指出,C02排放也将增多,减排温室气体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国际能源署认为,中东将增加投资以扩增常规石油资源产能,非常规石油资源如油砂等将得到加快开发利用,氢能将有少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将有更大发展潜力。到2030年,替代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不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而且将成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作为全球能源市场日趋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已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3.6%,世界能源消费将越来越向中国和亚太地区聚集。
据预测,目前中国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分别为约80、15和近50,大致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0%、40%和70%左右,均早于全球化石能源枯竭速度。未来5-10年,中国煤炭国内生产量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量,原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则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原油的缺口最大。注重能源资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中国来说既重要又迫切。
二、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世界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足,各国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都对发展能源的战略决策给予极大的重视,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引人注目。化石能源的利用会产生温室效应,污染环境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使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升温。
从目前世界各国既定能源战略来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政策的基础。从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趋势看,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最快,产业前景最好,其开发利用增长率远高于常规能源。
风力发电技术成本最接近于常规能源,因而也成为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技术,风电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年增长率达27%。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进入能源市场的条件下,到2020年新的可再生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和大水电)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总的比例将达30%,无论从能源安全还是环境要求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战略选择。
三、世界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2004年,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分别为1%、8%、4.3%和6.8%;到2010年将分别达到7.5%、20.5%、10%和22%;到2020年将都提高到20%以上;到2050年,德国和法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将达到50%。韩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04年的2.1%提高到2010年的5%。日本和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04年的3%和7.5%提高到2010年的10%左右,2020年分别达到20%和15%。
四、世界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利用进展
美国正在加大可再生能源研发和利用力度,2005年美国能源部能源研发总投资7.66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研发投资占了42%。美国制定了庞大的太阳能发电计划,克林顿政府出台的“百万屋顶计划”将在1997年到2010年里,安装总容量达4.6亿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
德国新的《可再生能源法》,为投资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德国制定了《未来投资计划》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迄今投入研发经费17.4亿欧元。200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年销售额达100亿欧元。风力发电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54%,太阳能供热器总面积突破600万平方米。法国。法国推出了生物能源发展计划,2007年之前将生物燃料的产量提高3倍,使起成为欧洲生物燃料生产第一大国。具体内容是建设4个生物能源工厂,年均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生物燃料的总产量将从目前的45万吨上升到125万吨,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作物面积也将达到100万公顷。由于生物燃料目前成本比汽油和柴油贵2倍,法国已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生物燃料的生产和消费。
英国把研究海洋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作为开发新能源的突破口,设立了5000万英镑的专项资金,重点开发海洋能源。不久前,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的世界首座海洋能量试验场正式启动。英国第一座大型风电场一直在不断发展,目前风电装机总量已达650兆瓦,可满足44万多个家庭的电力需求,近期还将建设10座类似规模的风电场。
日本官方报告,将从2010年正式启动生物能源计划,并与美国和欧盟共同开发可再生能源,建设500个示范区。预计将投资2600亿日元,而与之有关的产品和技术将成为日本新工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国家,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对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重要性。中国制定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编制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确定了明确目标。印度成立了可再生能源部,政府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印度在风电和太阳能利用规模方面已居于世界前列。东盟国家也开始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工作。10个成员国各自都有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包括地热、水电、风能、太阳能和来自棕榈或椰子油的植物燃料等。按东盟计划,到2010年各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将达到2.75万兆瓦,其中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将成为领先者。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周远方】
缺电曾是一件让尼泊尔人民十分头疼的事情,10年前当地每天停电达14小时。随着“基建狂魔”中国企业的到来,有“尼泊尔三峡”之称的上塔马克西水电站被成功建成。不仅成功解决当地缺电问题,更让尼泊尔暂时成为一个电力“过剩”的国家。
2021年11月,尼泊尔一举改变长期依赖印度进口电力的 历史 ,开始向印度兜售水电。但莫迪政府为了限制中国企业在尼泊尔的投资,要求尼泊尔只能出口两个印度投资的水电站的电力,凡是中国和巴基斯坦投资的水电项目一律不能向印度出售。
印度目前面临电力短缺。这个南亚国家超过70%的电力依赖火电,随着全球煤炭价格暴涨,印度煤炭进口量跌至两年来的最低点,全国135座燃煤火力发电厂,超过一半运行陷于挣扎。
鉴于莫迪政府只是限制从中国投资的发电项目买电,并未限制从中国企业承建的水电站项目买电,尼泊尔已经提议向印度出售总量超过620兆瓦的水电,来源就包括中企承建的上塔玛柯西水电站。
印度还在犹豫是否接受这一提议,但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尼泊尔学者指出,尼泊尔周边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程度低,能源匮乏,该国正被不断扩大的能源市场所包围,除印度之外,潜在买家还有中国西藏地区和孟加拉国。
BBC报道截图
中企建成尼泊尔最大水电工程
2021年11月初,印度中央电力局宣布允许尼泊尔向印度出口电力。这对尼泊尔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这是这个喜马拉雅山区国家首次向外出口水电。按照计划,尼泊尔将通过印度能源交易所(IEX)向印度出口39兆瓦电力。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面与中国青藏高原接壤,东南西三面被印度环绕,是南亚次大陆最北端的山区内陆国。尼泊尔背靠雪山,境内河流较多,水位落差大,水电资源丰富,据统计蕴藏量达83吉瓦,其中43吉瓦可用于水力发电。
尼泊尔地理位置示意
虽然尼泊尔水力资源丰富,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薄弱,导致该国水电资源开发量较小。过去数十年,尼泊尔均以缺电形象示人。
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曾将尼泊尔电力供应质量排在144个国家中的第143位,相当于倒数第二。斯里兰卡能源论坛也曾在比较南亚国家电力供应时指出,尼泊尔电力容量和负荷削减问题最为严重。
2014年,在印度总理莫迪访问尼泊尔期间,两国正式签署跨境电力贸易协议,尼泊尔也成为首个利用IEX跨境平台进行贸易的印度邻国。但由于缺电,长期以来都是尼泊尔从印度买电。在2019年需求高峰期间,尼泊尔一半以上的电力需要从印度进口。
因此,这次尼泊尔向印度出口电力,对尼泊尔能源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转折,标志着尼泊尔通过出口水电来促进国家繁荣的长期梦想得以实现。
尼泊尔能实现这个梦想,“基建狂魔”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就开始依托援助工程进入尼泊尔市场,80年代开始涉足承包工程市场,至今已经成为尼泊尔承包工程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尼泊尔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2020版)
尤其是在工程量大、难度高的水电建设领域。2010年8月,中国电建前身中国水电集团与尼泊尔电力局签定上塔马克西水电站(Upper Tamakoshi Hydropower Project)土建标施工合同。该水电站位于海拔2000余米的中尼边界,是尼泊尔迄今为止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被称为尼泊尔的“三峡工程”。
2021年7月5日,经过长期艰难施工后,总装机456兆瓦、总投资840亿尼泊尔卢比(约合人民币44.86亿元)的上塔马克西水电站开始并入尼泊尔国家电网发电;8月初,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十一局将这个尼泊尔最大的水电工程正式移交;8月17日,上塔马克西水电站6个机组中的4个开始满负荷发电,发电量为304兆瓦。
上塔马克西水电站 图源:中国电建
作为尼泊尔史上政府投资最大的水电站,上塔马克西水电站被誉为“国之荣耀”。2018年4月,时任尼泊尔国家总理的奥利在视察水电站时表示:“上塔马克西水电站早一天发电,尼泊尔人民就能早一天受惠,我们等待着中国电建给我们带来的光明,我们盼望着更好的日子。”
中企承建的上塔马克西水电站正式投运,不仅将为尼泊尔GDP贡献约1%的产值,更标志着尼泊尔正式进入“电力过剩”时代。在此之前,尼泊尔电力局可以供电440兆瓦,其下属的国营电力公司可以供电457兆瓦,私营电力公司可以供电508兆瓦,无法满足尼泊尔高峰时段1500兆瓦的需求。
现在上塔马克西水电站并网发电后,尼泊尔总的水力发电量已经接近1900兆瓦(雨季时期),大幅超出高峰时段的需求量。更重要的是,尼泊尔还有多个水电站正在建设中,总装机容量高达4642兆瓦。怎么把多余的电力转化成价值,已经成为尼泊尔政府“幸福的烦恼”。
时任尼泊尔国家总理的奥利在视察上塔马克西水电站 图源:中国电建
严重缺电的印度陷入纠结
在中国企业帮助下,尼泊尔顺利完成从贫电国家到富电国家的转型,它的邻国印度却陷入电力危机。
一方面,印度70%的发电量均来自于煤炭火力发电,随着全球煤炭价格上涨,印度煤炭火力发电厂出现严重的煤炭紧缺;另一方面,印度承诺到2070年实现碳中和,如果不找到替代能源,这一目标就无法实现。
从尼泊尔购买便宜的水电资源,对印度来说无疑是相当具有性价比的选择。印度也确实在这么做。在环保人士看来,这对尼泊尔和印度来说都是积极的一步,因为这不仅有助于印度缓解电力短缺、减少碳排放,还可以帮助尼泊尔实现出口水电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梦想,缓解对印度严重的贸易逆差。
但印度的想法有点复杂。尼泊尔媒体报道,印度虽然同意购买尼泊尔两个水电站39兆瓦的电力,但这两个水电站都是新德里投资的。而中国和巴基斯坦投资的水电站发出的电,印度将不会购买,理由是这两个国家与印度接壤且没有与印度签署电力贸易协定。
《外交学人》援引尼泊尔专家的分析指出,印度这种做法是荒谬且适得其反的,因为尼泊尔任何一家公司生产的电力都是先并入国家电网,然后再进行分配和输送的。
印度这项限制政策出台于2021年初。在印度2021年2月公布的《关于特定实体批准和促进电力进出口(跨境)的规范》中,莫迪政府设置一项条款:若尼泊尔出售的电力来自“与印度陆路接壤邻国投资的发电项目”,向印度出口就会受到某种限制。在尼泊尔官员看来,鉴于中印两个地缘政治对手之间的紧张关系,该政策意在限制中国对尼泊尔电力部门的投资。
《加德满都邮报》报道截图
尼泊尔媒体分析称,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莫迪不仅在境内限制中国投资,还强势运用国内法规,企图在其他南亚国家限制中资;另一方面,莫迪政府此举将为其他第三方国家开启非黑即白、选边站队的恶劣先例。若印度此类政策继续推广,势必会对第三方国家保持对华正常经贸往来、共建“一带一路”的进度造成阻力。
但莫迪政府的企图未必能得逞。目前,印度国内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正愈演愈烈。在经历致命的第二波新冠疫情后,随着印度经济复苏,该国对电力的需求急剧上升,而全球煤炭价格暴涨严重打击了印度企业进口煤炭的积极性。在印度专家们看来,印度进口更多的煤炭以弥补其国内的电力短缺不是解决问题的选项。
两个月前,印度电力部长库马尔辛格曾表示,印度应该为未来5到6个月的电力短缺做好准备。负责印度80%煤炭供应的国企印度煤炭有限公司(Coal India Limited)前总裁佐赫拉·查特吉则警告称,如果缺电情况持续下去,印度这个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将难以重回正轨,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和更积极地推行可再生能源战略十分紧要。
在此背景下,印度肯定希望从尼泊尔进口更多水电。莫迪政府限制从中国投资的发电项目买电,但未限制从中国企业建设的水电站项目买电的态度十分暧昧。目前,尼泊尔已经提议向印度出售总量超过620兆瓦的水电,来源就包括装机容量为456兆瓦的上塔玛柯西水电站,印度正在考虑这一提议。
有尼泊尔专家认为,向印度出口的电力价格过于便宜。他在《外交学人》杂志撰文指出,尼泊尔目前向印度出售电力的平均价格是每千瓦时4.33尼泊尔卢比(约合人民币0.23元),而尼泊尔电力局在雨季(河流水位高时)以4.80卢比的价格从生产者那里购买同样的电力,在冬季(水位下降时)更以8.40卢比购买。从长远来看,向印度低价出售将限制尼泊尔工业的竞争力,并引发国内不满。
《外交学人》杂志报道截图
而在南亚地区,存在电力进口需求的也不只印度一国。上述学者指出,尼泊尔周边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程度低,能源匮乏,该国正被不断扩大的能源市场所包围,印度之外还有中国西藏和孟加拉国。尼泊尔政治分析家也担心,如果单纯依靠印度市场的话,尼泊尔有可能被卡脖子,电力或将成为印度控制尼泊尔的新工具。
与此同时,考虑到向印度出口电力存在不确定性,尼泊尔也在鼓励国内对电力的消耗:一方面下调国内家电的进口关税,另一方面降低家庭用电价格。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便印度对中国投资的水电项目有限制,但尼泊尔可以把中国投资的电力用于国内销售,而把尼泊尔和其他国家投资的电力出售给印度。
不过,即便尼泊尔未来可以向印度大规模出口电力,该国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最重要的就是电力供应的稳定性。2021年7月,尼泊尔多地爆发洪水,多个水电站为保证安全被迫关闭。这导致该国电力短缺,只能从印度进口电力。除此之外,尼泊尔雨季期间许多输电线路的地基也受到很大挑战,同时该国向境外输送电力的国际输电线路也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