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可再生能源的优点

飘逸的盼望
失眠的毛豆
2023-02-08 16:16:26

可再生能源的优点

最佳答案
爱撒娇的口红
欣喜的帆布鞋
2025-08-17 07:12:41

来自百度百科:

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 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 能源需求增长压力大,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从根本 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 本要求。

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脆弱,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 能源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偏高,二 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 开发利用过程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农 村是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全 国还有约 1150 万人没有电力供应,许多农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 秆、薪柴等生物质低效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提供。农村地区可再 生能源资源丰富,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资 源,因地制宜解决偏远地区电力供应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另一 方面可以将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资源转换为商品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成 为农村特色产业,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 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 型、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区都具有 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 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可再生能源也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 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有效拉动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就业,推进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一再飙升,能源消费大国苦不堪言,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许多国家关切的问题。

到如今为止,可再生能源在全世界的研究热潮方兴未艾,其原因之一,是能源危机日益临近,照2003年的煤炭开采速度,中国的煤炭还可以开采80多年,而中国,是世界上煤炭储藏量最多的国家。海湾地区的石油,在不足四十年之内,也将枯竭。我们设想,如果这一天到来,我们人类会怎么办呢?

所以,无论那个国家,都在瞄准这一方向努力,希望获得技术突破,从而在真正的危机来临之前,摆脱被动的局面。获得世界的主导权。这是一个国家的战略的问题。有一个西方的政治元老说的好,“二十一世纪的能源科技,将会极大的改变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地缘政治。”

可再生能源的意义远不止此,它还将改变人们的观念。可再生能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慷慨的礼物,它能极大的摆脱资源的限制,从而减少资源争夺的争斗,给世界带来和平。天凤海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能从此摆脱人类发展工业带来的环境困扰。它的意义,无论怎样形容,都是毫不过分的。将会给人类带来不仅是生活方式并且还有观念上的新的革命。

再生能源目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风力发电。我国起步较早,但现在落后了。可以看我的《我国风力发电落后的原因》。目前我国的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不大,而国外正在开发的已经达到了7500千瓦,投入运行的德国的风力发电机组已经达到单机容量5000千瓦。落后了不只一代。这两年我国一窝蜂的上风力发电机组,其主机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目前发电的成本还高于火电,要靠国家的财政补贴才能度日,就算这样,完全收回成本,也需要十年时间。也就是说,十年之中,我们是给洋鬼子扛活。做洋奴。

除了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也方兴未艾,主要是直接燃烧生物质,例如秸秆发电,目前国电集团有很多小热电机组投产,效益不错。它的发电方式和常规火电差不多,使用的是链条炉。没有多少技术创新之处。另外的主要是沼气发电,利用细菌发酵产生沼气,燃烧后推动燃气轮机,发电效率较高。但是造价不菲,光一个发酵容器就需要很大的投资。并且发酵效率就不是那么高了,最好用半发酵的原料,比如用牛粪。国内有一些养殖场建有小型的发电厂,但是技术也主要是引进的,光菌种的使用专利,就是不小的费用。太能能发电,在我国近年也有较快的发展,单晶硅、多晶硅的发电效率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发电效率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以上。但目前来说,尽管太阳能电池板价格下降比较快,它发电的成本竟然是火电的五倍多,投入商业运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上面说的几种发电方式,其最大的缺点是在电力系统中无法做主力机组,不能满足电力的大量使用,并且稳定性差。比如风力发电,尽管我国的风力资源很丰富,但是由于风力发电的不稳定性,它的电量经过潮流计算,大约只能占到总发电量的百分之十,如果机组过多,就会影响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因为风力是不可控的。而另外形式的发电机组,发电量又比较小,难以满足需求。

另外,还有潮汐发电,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装机容量达到了20多万千瓦,已经十分可观了。以中国的海岸条件来说,能量密度不大。潮头最高的是浙江、广东沿海。最高的地区潮头达到了8.5米左右。另外还有必须建拦海大坝,施工相当复杂、困难。坝体的维护、机器的防海水腐蚀都需要不菲的费用。费用不说,坝址的选择多有困难。目前我国的海洋局作了海水的能源考察报告,认为我国目前可以开发的潮汐电站大约有一千万千瓦。那么这么一点电量,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

我国的能源政策,以前写入教科书的是:“大力开发水电,适当发展核电,控制发展火电。”主要是关停小的火电机组。热电例外。我国的电网实际状况是:火电发电量占百分之八十,水电占百分之二十。其余是核电,还占不上个零头。别的发电方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最近的政策我尽管不了解,但是大力发展核电肯定是提上了日程。因为我国的小水电开发的还不错,能够被利用开发的水电资源也不会很多了。火电日益向大机组、大容量发展。目前已经投产运行的最大的火电机组是100万千瓦。

核电的问题大家尽管不太了解,我个人了解的也不是很深入,但是我想谁也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原子弹旁边。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举措。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电站的泄露事件依然让世人心有余悸。

既然那么多发电方式都有问题,难道能源问题就没有出路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能源的短缺其实是相对的。一方面是燃料价格的不断上扬,一方面随着科学的进步,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在不停的下降。当二者持平的时候,投资必然向后者倾斜。一个新时代就到来了。但是完全满足电力的需要,除核电外,别的只能作为补充。而不能担任主力机组。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说,不发展核电,我们是不是另有出路,这是个问题。

目前显现曙光的是海水的波浪能发电和海流发电。这是比较好的发电方式。不仅国家的研究机构,民间的研究机构和个人也都在一直不停的探索。这种探索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一位福建的农民用波浪发电船发出了7千瓦功率的电。它的大规模实验还是较近的事。英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搞这方面的研究,这个国家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但是四面环海,海洋能十分丰富。另外研究波浪能走在前面的是日本鬼子。

全世界波浪利用的机械设计数以千计,获得专利证书的也达数百件。波浪能利用被称为“发明家的乐园”。

最早的波浪能利用机械发明专利是1799年法国人吉拉德父子获得的。1854-1973年的119年间,英国登记了波浪能发明专利340项,美国为61项。在法国,则可查到有关波浪能利用技术的600种说明书。

60年代,日本研制成功用于航标灯浮体上的气动式波力发电装置。此种装置已经投入批量生产,产品额定功率从60瓦到500瓦不等。产品除日本自用外,还出口,成为仅有的少数商品化波能装备之一。

该产品发电的原理就像一个倒置的打气筒,靠波浪上下往复运动的力量吸、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

日本“海明”波浪发电试验船取得年发电19万度的良好成绩,实现了海上浮体波浪电站向陆地小规模送电。日本已将“海明”波浪发电船列为“离岛电源”的首选方案,继续研究改进。

但是我国政府的重视程度明显是不够的,在三十年的时间里,投入的研究经费才一千万多,够几个干部买几辆轿车的钱。而英国在五年的时间里,就投入了数十亿英镑。

波浪能发电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规律性强,能量周期性变化短,如果有大规模的蓄能装置,(比如水库)是可以大规模发电并且作为主力机组的。如果获得突破,取代火电的地位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要想使波浪能发电取代火电的话,蓄能环节必不可少,最便宜的蓄能方式就是水库,所以,我个人认为,岸上蓄水库加常规水轮发电机组的模式应该是研究方向。也就是说,利用海水的波浪能提水,送到岸边建立的蓄水库里。理由无他,主要是蓄水库蓄能最经济,并且不象常规拦河坝蓄水库一样需要建立很大的大坝。因为河水随着季节变化很大,有丰水期和枯水期。而大海水面几乎是不变化的。另外的理由是在岸上建立蓄水库施工极为方便,没有工程难度,并且维护费用比拦河坝节省多了。对海水腐蚀的影响也比较小。

最新回答
孤独的黑米
害怕的帽子
2025-08-17 07:12:41

太阳能

转化成其它能速度快.利用价值高,用之不竭,污染极小.缺点

费用昂贵.

风能

用之不竭,成本低,污染极小

缺点

涡轮噪音大受地域限制

水能

对水和空气污染小

缺点

受地域限制水坝会影响生态环境

地热能

用之不竭,没有污染

缺点

受地域限制

友好的冬日
微笑的棒棒糖
2025-08-17 07:12:41

可再生能源的五种有:

1、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五千多年来,一直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能的用途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取暖到为太空中的卫星供电。

但是,目前家庭房屋和各类建筑中,仍然缺乏能效高且价格低廉的太阳能发电设备。

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方式非常简单,它是由数百万个太阳能电池组成的面板。当太阳照射到这些电池板时,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

这些电能可以为家庭供电,并且价格十分低廉。

2、风力发电

人们看向大海时,会发现海平面上有很多风力涡轮机。虽然它们可能不是最吸引人的,但它们效率非常高。因为欧洲和一些地区有绵延不绝的海岸线,所以风力发电在这些地方比较普遍。

风力涡轮机就像喷气发动机的进气口。当空气进入时,首先会遇到一套固定的叶片,它能把空气引导进一套可转动的叶片。

空气推动叶片并出现在另一边,此时空气流动的速度比在涡轮机外流动的速度更慢。遮蔽物做成合适的形状,以便其引导在外面相对流动较快的空气进入转子后面的区域。

快速流动的空气加速缓慢移动的空气,使涡轮机叶片后的区域变成低气压,以吸纳更多的空气通过它们。

3、水力发电

水力发电系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之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水的高度,水的重量,甚至水的流动速度都可以用来发电。

地球上有大量的河流和不同类型的水流,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大量安装水力发电站。

4、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生物柴油可以为汽车、公共汽车和商业车辆提供动力;生物质发电机可以提供家庭用电,此外,人们每天都发现新的生物质能。

5、地热能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

因为放射性粒子会慢慢衰变,所以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并且只要地球还在旋转,地热能就会一直存在,完全不用担心它们会耗尽。

专一的书包
阳光的楼房
2025-08-17 07:12:41

新能源不一定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也不一定是新能源,那两者是有交叉的地方的,比如说太阳能在有些发达国家它就不算是新能源了。但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算新能源,然后它也是可再生能源,风能也是这样的道理,但有一些新能源,比如可燃冰,它就不是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是说这个能源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我们传统能源结构是煤炭石油天然气除了这个能源之外,其他的都算新能源,电能当然不算了。因为电能是二次能源领域里面最早出现的,最早的时候就有电话了,你以为电话他为什么叫电话,因为他有电啊,他必须得用电才可以,所以新能源它是包含。现在以及过去没有出现过的能源,风能,水能,潮汐能,包括核能在大多数国家都算做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本身就是突出一个特点,可以再生它不是一次性去消失的,我们平常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它就是一次性消失的。你使用了一点汽油,那油就会变少,而且这种东西短期内不可再生,地球上储存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是有限的不会一直有,虽然人们现在的勘探技术开采技术在不断提高,但未来终究有一天这些能源会枯竭,所以我们要找到一种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只要人类消耗这种能源的速度不是特别快,就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这样能算是可再生能源,但核能有的国家算新能源,它就不再是可再生能源自然地球上储存的核能并不少原料提取是并不少的,但它确实是一种消耗性的东西,用一点少一点,短期内不可再生,只不过他原来算是新能源的范畴。跟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比起来,燃烧的效率更高一些,本身蕴含的能量更多。

文静的老虎
贤惠的音响
2025-08-17 07:12:41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 确定有这个期刊吗,已在几大权威网站查询没有查询到该杂志,请核对!类似的有如下期刊:

1.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稿约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技术刊物,主要宣传国家有关再生...

主管主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

快捷分类:环境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工程科技I

出版发行:天津  月刊  A4

期刊刊号:1674-0912, 12-1397/N

创刊时间:1980  影响因子 0.308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2.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月刊)1999-2000年度辽宁省一级期刊,创刊于1983年,由辽宁省能源研究所、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辽宁省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

主管主办: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辽宁省能源研究所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辽宁省太阳能学会

快捷分类:科技新能源 工程科技II

出版发行:辽宁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1671-5292, 21-1469/TK

创刊时间:1983年  影响因子 0.425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3.有色金属加工

《有色金属加工》(双月刊)创刊于1972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主办。 《有色金属加工》本刊为有色金属加工行业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登铝、铜、稀有金属加工技术及发展方向、有色...

主管主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

快捷分类:工业金属学及金属工艺 工程科技I

出版发行:河南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1671-6795, 11-4742/TF

创刊时间:1972  影响因子 0.116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4.中国有色金属

《中国有色金属》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国家级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宣传国家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方针和政策,报道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科研成就、经验和问题,推进有色金属...

主管主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快捷分类:工业工业经济 经济与管理科学

出版发行:北京  半月刊  A4

期刊刊号:1673-3894, 11-5407/TG

创刊时间:1983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5.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以繁荣有色金属科学技术、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及时报道有色金属科技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来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主管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快捷分类:工业金属学及金属工艺 工程科技I

出版发行:湖南  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4-0609, 43-1238/TG

创刊时间:1991  影响因子 0.822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炙热的小懒虫
年轻的板凳
2025-08-17 07:12:41

1、一次能源: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2、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3、可再生能源: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是可再生能源。

4、不可再生能源:不能够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属于非再生能源。

扩展资料

能量转化

各种能源形式可以互相转化,在一次能源中,风、水、洋流和波浪等是以机械能(动能和位能)的形式提供的,可以利用各种风力机械(如风力机)和水力机械(如水轮机)转换为动力或电力。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一般是通过燃烧将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可以直接利用,但大量的是将热能通过各种类型的热力机械(如内燃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等)转换为动力,带动各类机械和交通运输工具工作;或是带动发电机送出电力,满足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发电和交通运输需要的能源占能量总消费量的很大比例。

据预测,20世纪末仅发电一项的能源需要量将大于一次能源开发量的40%。一次能源中转化为电力部分的比例越大,表明电气化程度越高,生产力越先进,生活水平越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源 (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热心的眼神
魁梧的鞋子
2025-08-17 07:12:41
在19世纪中叶煤炭发展之前,所有使用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其主要来源是人力和畜力的形式利用牛,骡,马,水磨和风磨粮食,和柴火。在右边的美国能源使用的两幅曲线图中,直到1900年的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性,和风能和太阳能在2010年发挥一样的重要性。

除了核能、潮汐能、地热能之外,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主要来自太阳光。像生物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气,主要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储存起来。其它像风力,水力,海洋潮流等等,也都是由于太阳光加热地球上的空气和水的结果。

木材

柴是最早使用的典型的生物质能源,烧柴在煮食和提供热力很重要,它可让人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仍可生存。

役用动物

传统的农家动物如牛、马和骡除了会运输货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动一些机械以产生能源。

水能

磨坊就是采用水能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加拿大等满是河流的国家。

风能

人类已经使用了风力几百年了。如风车,帆船等。

太阳能

自古人类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地热能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

海洋能

海洋能即是利用海洋运动过程来生产的能源,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等,一些沿海国家的海岸线,就很适合用来作潮汐发电。

生物能

生物质能是指能够当做燃料或者工业原料,活着或刚死去的有机物。生物质能最常见于种植植物所制造的生质燃料,或者用来生产纤维、化学制品和热能的动物或植物。许多的植物都被用来生产生物质能,包括了芒草、柳枝稷、麻、玉米、杨属、柳树、甘蔗和沼气(甲烷)牛粪等。

寒冷的八宝粥
长情的鲜花
2025-08-17 07:12:41
高。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是国家级的比赛,是含金量很高的一个比赛。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含金量很高。可再生能源是绿色低碳能源,是中国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甜美的黑米
包容的帆布鞋
2025-08-17 07:12:41
关于适应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措施建议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成分改变等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我国的气候与环境也因此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气候模式预估,未来100年全球可能还将升温1.5.8℃,全球平均降水将有明显变化,北半球雪盖和海冰范围将进一步缩小;一些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如高温、强降水、热带气旋等)发生的频率会增加;许多地区的干旱将加剧,海平面将加速上升,全球平均海平面到2100年时有可能将比1990年上升0.09~0.88m.

二十一世纪我国气候可能将继续明显变暖,尤以冬半年、北方最为明显.我国近百年增暖的幅度为0.0.8℃,近5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以北方为主,其中东北北部、内蒙古及西部盆地已经上升了2℃以上.气候变暖后,我国的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趋多、趋强,夏季高温热浪增多.气候变化将对我国农业产生一些影响,如作物生长加快,生长期缩短,可能减少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从而对农业这一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部门产生重大影响,种植制度将发生改变,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也将发生变化.《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压力日益增加,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占世界第二,我国面临严峻的减排形势和快速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正确理解气候变化对各个方面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分析其利弊关系,提出相应的适应及减缓对策,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除了根据温度、水资源、生物等气候与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调整生产结构与生活方式外,还要认真采取水资源、海岸带、农业、森林、草原、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适应对策,特别要重视需在现有认识基础上,选择有利于对付气候和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和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无悔对策和措施",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把全球气候变暖将产生的影响考虑进去.例如,依据过去50年气候资料,目前计划到2020年耗资830.6亿元建设淤地坝16.3万座,在主要入黄支流建成较为完善的沟道坝系.但实际上由于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加剧,西北高原夏季降雨量将明显增加,非但淤地坝的作用会减小,而且可能造成区域性连锁塌、垮坝,从而造成重大灾害.所以,“十一五”规划一定要根据气候变化采取适应措施,趋利避害.

第二、采取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在充分考虑国家长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施,坚持把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先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步伐;实施节能优先的能源政策,对能源生产、输送、加工、转换到最终利用的全过程实施节能管理;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重点突破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以及生物质液化、气化技术,积极研发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坚持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结合国家重点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减缓气候变化战略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协调.当前以解决国内日益严重和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资源供应紧缺问题为驱动力和切入点,推进减缓气候变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减缓碳排放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目标.

第三、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科研与业务工作

由于未来人为排放方案的多样性、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气候自然变化的难以预测性以及气候系统各圈层和多种影响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反馈的复杂性等,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包含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人类对气候系统及其变化的认识,解决和减少不确定性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科学界的重要任务.要深入理解全球气候系统中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过程,了解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等的循环过程及其机理,掌握气候变化检测和预估的方法.应当尽快部署和实施中国气候系统观测、大气成分观测以及气候模式系统等一系列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以加深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使我们在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中国气候变化强信号区的影响方面获得新的观测事实,提高对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