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碳中和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生动的棉花糖
俏皮的菠萝
2023-02-08 12:16:19

什么叫碳中和?

最佳答案
故意的手机
现代的玫瑰
2025-08-18 05:48:03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最新回答
稳重的豌豆
机灵的牛排
2025-08-18 05:48:03

1.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全球、国家、城市、企业等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碳排放进人下降通道。我国目前碳排放虽然比2000-2010年的快速增长期增速放缓,但仍呈增长态势,尚未达峰。(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源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到平衡。碳中和目标可以设定在全球、国家、城市、企业活动等不同层面,狭义指二氧化碳排放,广义也可指所有温室气体排放。

2.人类历史应对气候变化的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书

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

2015年的《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是在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为实现气候公约目标而缔结的针对2020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的法律文件,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协定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21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

3.我国“十四五”规划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新目标

2021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2030年应对气侯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森林覆盖率达到24.1%。2021年是“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下降3%左右,将制定国家及省级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达峰路径和相关政策,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打好基础。

4.能源转型的重要性

能源转型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的基础,目前我国化石能源消耗的年增长率在2%左右, 而水电、核电、风电生产总量增幅在10%左右,化石能源消耗的增量完全可以由低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 核能、天然气(相对低碳的化石能源)等能源的增长来满足。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们若能进一步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提前实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内容转型,将有可能推动实现提前达到排放峰值目标。

5.氢经济的含义

“氢经济”是指以氢作为工业原材料、能源为基础的一个经济体系,以实现温室气体的零排放,明显减少对地球资源的开采,做到尽少对地球环境的损害。“绿氢”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核电等零碳能源制备的氢气。

如果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工业和交通等一些难以减排的部门需要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来实现减排。氢是很好的还原剂,以及大部分化工和石化产品的组分,氢同时也可以作为不排放CO2的零碳能源使用,因此氢可以在未来工业等行业深度减排中扮演重要角色。

大方的冬日
务实的万宝路
2025-08-18 05:48:03

碳中和指的是: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排放情况:

1、汽车

一辆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公斤。

2、人体

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1140克的二氧化碳。但是,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那么生产食物消耗的二氧化碳与通过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保持平衡。

3、植物

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夜晚释放。因此植物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一棵中等大小的植物每年能吸收大约6公斤的二氧化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碳中和

心灵美的海燕
故意的美女
2025-08-18 05:48:03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大力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在不增加碳排放强度和总量的前提下,提高煤化工、石化、造纸、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的集聚度和技术先进性,避免给碳减排增加新的负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引进先进产业来增强经济发展的造血能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二氧化碳的不断排放,温室气体的急剧增加将对生命系统构成威胁。

因此,世界各国都通过了一项减少温室气体的全球协议。因此,中国提出了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需要能源消耗。这一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未来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下的系统工程,对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决策水平、工作作风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对全世界宣布碳中和目标,除了响应《巴黎协定》约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外,在加速我国经济和能源转型方面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实现碳中和具有以下意义:

摆脱能源依赖。碳中和将推动我国发展以从化石能源为主向以非化石能源过渡,对中国实现能源独立,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产业链重构。零碳经济意味着全部价值链的转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低碳生产竞争力。

国际标准重塑。技术侧创新将改变能源利用方式,推动新的产业链和新的国际标准形成,并产生新的利润创造方式。

创造就业机会。零碳经济将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电池、节能等领域创造大量稳定就业机会。

形成技术优势。增强中国在全球多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当前中国在新能源、电池技术、交通电气化、钢铁等领域具备发展优势,可形成技术优势。

加强国际合作。 未来世界主要经济体会参与到碳中和,在当前贸易摩擦反复的大背景下推动新能源发展和全球合作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