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为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
核燃料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所以核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为来自大自然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力、潮汐能、地热能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月球核能。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时,6次带回368.194千克的月球岩石和尘埃。科学家将月球尘埃加热到3000华氏度时,发现有氦等物质。经进一步分析鉴定,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氦-3。科学家在进行了大量研究后认为,采用氦-3的聚变来发电,会更加安全。
有关专家认为,氦-3在地球上特别少,但是月球上很多,光是氦-3就可以为地球开发1万-5万年用的核电。地球上的氦-3总量仅有10-15吨,可谓奇缺。但是,科学家在分析了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样品后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月球保存着大约5亿吨氦-3,如果供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足以使用上千年。
氦3是核能源
核聚变的能源,原理和氢弹一样,但如果缓慢释放这种能量就可以用来发很多电。
核聚变条件:高温
质量轻的元素,比如说氢,铀(氢是最好的材料)
核聚变:通过原子的原子核融合释放巨大能量。
欢迎采纳!七夕快乐!
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氦-3原本大量存在于太阳喷射出来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中。在几乎没有大气的月球上,太阳风直接落到月球表面,日积月累,在月面的沙粒、岩石中,氦-3的含量越积越多,成了月壤重要的组成部分。
氦-3最吸引人类的就是它作为能源材料的优秀“潜质”。氘和氦-3可以进行核聚变,这种聚变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可算是既无污染又安全。氦-3不仅可用于地面核电站,而且特别适合作为火箭和飞船的燃料,用于宇宙航行。从月球土壤中每提取一吨氦-3,可得到6300吨氢、70吨氮和1600吨碳。
据专家计算,如果采用氦-3核聚变发电,美国年发电总量仅需消耗25吨氦-3;中国1992年的年发电总量只需8吨氦-3,全世界一年有100吨氦-3就够了。以目前全球电价和空间运输成本算,1吨氦-3的价值约40亿美元,而且随着空间技术发展,空间运输成本肯定将大大下降。最近法国科学家宣布,2030年,利用氦-3进行核聚变发电将实现商业化。据估算,月球上有300万到500万吨的氦-3储量,能够支持地球7000年的电量!
另外氦-3在军事、医学等方面也有广大的神通,难怪1克氦-3要比1克黄金贵重三十几倍呢!
那么氦-3在发电方面的优势有多大呢?对照比较一下就能发现,我国每年的发电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能源,其中消耗的能源相当于近50亿吨标准煤,然而如果用氦-3聚变能的话,只需要20吨就够了,即便是全世界每年的发电量,使用100吨氦-3也足够了,所以氦-3发电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也被科学家们称为"完美能源"。
然而氦-3在地球上含量非常少,已探明容易获取的这种资源只有500公斤左右,也就是只有半吨,但是在月球表层的土壤中这东西含量却高达100万吨,是地球的200万倍,足够全世界发电使用1万年。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都有点蠢蠢欲动了,心想那就赶紧去月球上把这种东西弄回来啊!是啊,科学家们也这么想,很多国家的领导层也这么想,而且也早有人预言,因为氦-3具有的能源优势,将来的月球或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能源“波斯湾”。
那么为啥还不见人类在这方面有所行动呢?主要的原因实际上是对现阶段的人类来说开采月球能源还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事情,首先人类必须先在月球上建立人类能居住的基地,再把很多开采设备弄到月球上,而且还必须保障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人与货物的来回运输,这需要很多大推力火箭把各种东西发射到月球,也需要从月球把东西发射回来,其他各方面的技术也需要很成熟才行。
不仅如此,在月球上提取氦-3也并不容易,首先需要将月球土壤加热到700摄氏度以上,而由于月球上没有氧气,不容易用燃烧的方式进行,因此把氦-3提取出来也很麻烦。
不过这些技术问题以后终究会被解决的,如今世界各大国都有科学家围绕月球上氦-3的储量、采掘、提纯、运输等问题悄然进行着相关研究。我国在这方面也没有闲着,我国探月工程里面就包含一项重要计划——对月球氦-3含量和分布进行一次由空间到实地的详细勘察,为人类未来利用月球核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2015年是我国嫦娥3号卫星以及其所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就曾经测量过月球的土壤层到底有多厚,实际上这对于我们计算月球氦-3含量意义重大,这是别的国家还没有做过的事情,而我们也从中得到了较为可靠的月球土壤的厚度数据,报道说有专家认为前人的估计方法很可能普遍低估了月壤厚度和氦-3总储量。
不仅如此,下一步我国的探月工程嫦娥4号将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那里的月球表面环境和月壤情况,嫦娥5号还将从月球上进行月壤取样并返回地球研究,另外还将研究地月空间环境,为进一步的月球能源 探索 和开发提供依据,期待我们能在氦-3的 探索 开发和利用上引领世界,更好的造福人类吧。
答案:因为利用氦-3来发电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目前所有的核电站都是通过重核裂变的形式发电的,在裂变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核废料处理起来相当麻烦。 而通过氦元素的同位素氦3作为核聚变发电的原材料,能够产生比铀235裂变高几倍的能量,同时氦3作为聚变原材料不会产生中子,也就是不会产生核辐射,并且嫦娥二号已经探测到月球的氦3储备有上百万吨,100吨相当于全球一年的能源总和,那么月球上的氦3可以供人类使用1万年的时间。 无污染、储量大、能源效率高,理论上来说这简直是完美的原材料, 但实际上 氦3想要发电是完全不可能的。
氦3+氘核反应产生氦4+质子,这是氦3聚变的基本原理,而实际上在核聚变中如果将原材料氦3和氘核混合在一起,首先进行的是氘-氘核聚变反应,因为原子核如果带电荷越多,那么原子核之间产生的库伦斥力就越大,所以一定是原子核所带电荷越小的原子核越容易发生反应,氘质子数是1,而氦3的质子数是2。在受控核聚变中,一定是氘-氘核聚变反应需要的温度更低,反应条件更宽松;氘-氦核聚变反应需要的温度更高。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托卡马克装置升温的过程中氘核会自己先发生聚变反应将原材料耗尽,最后只剩下氦3,而氦-氦核聚变反应原子核之间的斥力非常大,没有足够的反应截面积,达不到反应速率,无法进行核聚变反应。
所以想要通过氦-3和氘核进行核聚变反应在理论上也是做不到的。
这个问题就像,当人们没有炼铁技术的时候,在山里发现大量铁矿石,为什么不会运回来?
因为那时的人还不会炼铁,运回来干嘛呢。月球土壤里虽然有大量的氦-3,姑且不考虑采集运输的费用,主要是人类还没有掌握可控核聚变,氦-3原料再多,目前人类还用不到啊。
可控核聚变目前还是人类最需攻克的世界难题,保守来看需要几十甚至百年来进行攻克。目前人类能够利用的人工核聚变,是不可控的热核反应 - 氢弹。它是通过裂变点火,靠惯性力把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进行约束。
人们当然也在尝试各种人工可控的惯性约束,例如使用激光打靶的方式实现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采用少量热核物质的爆发来实现能量利用,但目前都还在试验摸索阶段。
通过磁约束建造可控聚变反应堆,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人工核聚变的一种方法。通过强磁场来约束等离子体,并对其加热,实现聚变点火。世界上已经有多个托卡马克实验堆,美国,欧盟,中国,日本都在展开相关研究。
但可控聚变目前都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离商业应用还有至少几十年的路要走。一旦人工可控核聚变实现,人类的能源利用突飞猛进,核聚变的燃料不会成为问题。
欢迎评论,关注量子实验室。
氦-3是氦的一种没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它被用于核聚变反应不会造成辐射,所以这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虽然月球上的氦-3储量非常丰富,多达上百万吨,但问题是人类至今还没有掌握可控核聚变,所以现在就去把氦-3运回来干啥?
虽然人类已经掌握了核聚变反应——氢弹,但这是不可控的,无法用于生产生活。现在,各国正在努力研究可控的核聚变反应——氘和氚、氘和氦-3或者氦-3和氦-3,但至今还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只有当可控核聚变可以成功商业化了,人类才会想着去月球把氦-3运回来。但这还要面临很多难题。首先,要把氦-3大量运回来,需要大型的火箭以及月球基地。其次,从月球运回的氦-3不是纯净物,而是需要从月球表皮土中提取,这又是一道技术难关。因此,利用月球氦-3可能面临很大的成本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解决,那时才会真正开启月球大开采时代。
这个问题并不怎么严谨,不是没有人把月球的氦三运回地球,而正是人类把月球土壤带回来才发现其蕴藏着大量的氦三资源!
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就成功登陆月球6次,每次可都是往地球带回月球土壤的,这里面就包含着氦三。我们对月球氦三的初步认识就源于人类带回来的月球土壤!
其实我认为大肆渲染月球氦三资源有种哗众取宠的感觉!
目前各个有能力的国家都争先恐后地进行登月比赛,比如发射各种探测器什么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攀比就盲目登月,各国的纳税人怕是不同意!
月球上的确蕴藏着大量的珍贵资源,包括氦三。而各国政府为了在太空竞争上不落后于他国,就不得不得画一个看起来切实可靠的大饼给民众。政府会说:你们都看,月球上有那么多氦三,这些都是核聚变的理想原料,而地球上的氦三却极为稀有,我们再不抓紧研究月球可就真落后了。
其实氦三的确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核聚变中不会产生较大辐射。因为 氘-氦3热核反应只会产生带电的粒子,只要这些粒子带电,就可以在磁场的作用下被束缚起来,不至于让这些粒子产生外部辐射!而其他类型的核聚变就会产生中子,这些高能的中子不带电,你无非通过磁场约束它们,目前人类还没有较好的办法应付这些高能中子的破坏!
地球上的氦三资源极其短缺,其储量大概不足500kg,而月球上富含着上百万吨的氦三。科学研究表明:1万吨氦3就足够人类使用一个世纪!整个月球氦三储量足以让人类安然享用1万年!
但是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逻辑问题
可控核聚变人类目前看来是掌握不了了,起码要等一个世纪。即便人类现在开采了月球的氦三,那也是一堆无法大规模实用的资源。因为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掌握还遥遥无期!
目前中国,印度,日本,欧盟和NASA以及Space-X都在寻求降低登月的成本。
我认为人类会恰巧同时掌握了低成本登月技术和可控核聚变的技术,那时候再开发月球的氦三为人类服务才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机 。 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愿景大概会在本世纪末才会实现!
这个问题我想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现在尚无法使用。另外月球上开采能力尚不具备,以及运费太高昂,是目前没有人运回地球的原因。
氦-3发电主要是通过核聚变方式。可控核聚变的攻克,将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解决人类能源危机问题,将 是人类 从石油文明走向核能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重大突破。
目前世界上可控核聚变正在公关,但进展并不快,还只能在实验中短时间内实现对超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还有太多的难题需要世界各国合作攻克。有科学家预测,可控核聚变有可能在2015年左右进入商业化运行,2050年广泛的造福于人类。
这个预测并不是很精确的,还有很多变数。因此在核聚变发电没有实现之前,过早的开采月球的氦-3实在没有必要。
况且可控核聚变的原材料并不一定非要使用月球上的氦-3。
核聚变能利用的燃料是氘核氚,海水中就大量存在,1升海水中就有1.03×10^22个氘原子, 可产生300公升汽油的能量, 每1立方公里海水中氘原子所具有的潜在能量相当于燃烧13600亿桶原油的能量,所以地球可聚变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所以即使开始了可控核聚变发电的商业运行,也不一定要采用月球上的氦-3,到了那个时代,就看那种原料的成本低了。
从现在看来,开采月亮氦-3资源的成本还是个天文数字,无法估量。
月壤中富含氦-3,但我没有查到氦-3在月壤中到底具有多少含量,只知道大约总量在100-500万吨,100吨就够人类一年发电使用,所以月球上的氦-3可供人类使用10000年以上。
根据某些资料介绍,每提取1吨氦-3,还能够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氮和1600吨碳,这说明提炼1吨氦-3至少需要月壤数万吨吧,我们总不能把成千上万吨的月壤运到地球上来吧。
这就必须在月球上把氦-3提炼出来,才能运回地球使用。提取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首先要将月壤加热到700摄氏度以上,才能从中提出到氦-3。
要提取氦-3,就必须在月球上建立基地,这谈何容易。
迄今为止, 人类还只有美国在上世纪实现了载人登月,其他几个航天国家,包括中国,上月球还只能派出无人探测器。
太空运输成本及其高昂,据说航天飞机运送1公斤物质到太空站需要花费2.2万美元。太空站距地表只是400公里,而月球距离我们38万公里。
而且登陆月球的难度完全不能用距离叠加来计算,即使要运回1公斤的月壤,也要花费天价。所以现在开采和运送氦-3回地球还完全是个不切实际的空想。
美国已经开始实施载人重返月球计划,2020年开始实施,计划中就含有建立月球永久基地的内容。开始用机器人建设,建成必要的生活设施后开始派人常驻,渐渐形成永久基地生态循环能力,再开始进行一些生产活动。
这个过程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
地球上极度稀缺的 氦-3 ,用来做 核聚变发电 的燃料不仅效率高,而且没有辐射。氦-3在月球约有上 百万吨 ,够全人类用上万年。
然而,人类已经有46年没有再登陆月球了,为什么不考虑把月球的资源运回地球呢?
回忆大航海时代,哥伦布发现北美洲,这是一片全新的土地,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土著还能当苦力,从此,人类进入了新的纪元。
但是月球和北美洲不一样啊,载人航天火箭不是哥伦布的小破船啊, 花上千亿美元 ,去 月球搬砖 ?更悲催的是,就算把月球土搬回来了,地球上的科学家还 没办法 让氦-3乖乖的在 核电站工作 呢。
说到这应该明白为什么人类不登月了,性价比实在太低。各国都改用探测器, 探索 月球、火星等等天体。以前登月是一种炫耀国力的方式,如今在和平年代,一切随缘吧。也许等到 地球资源枯竭 , 科技 又足够发达的时候, 月球 才会变成人类的「北美洲」, 资源随用随取 ,甚至变成人类飞向太空的天然中间站,像大航海时代的深水不冻港。
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是可控核聚变,而氦3可以和氘一同进行可控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
可控核聚变一大特点就是清洁安全,可是氦3要比氢还要安全清洁容易控制,而且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微乎其微不会对人类产生任何危害,但是氦3在地球上的储量是非常稀少的,根据估算整个地球的氦3储量也不过100千克,这点储量用来搞科学研究都不够用,又谈何建设核电站用来发电呢?
但是随着美国阿波罗计划的成功,登月宇航员们带回了数量众多的月球岩石,经过科学家的分析后发现月球上的氦3储量巨大,初步计算有100万吨氦3存在于月球表层,只要人类加热到合适的温度,那么就能把氦3大规模的提取出来用来发电或者运回地球。
只需要20吨氦3就能满足美国一年的电力消耗需求,1500吨氦3就可以满足全人类一年的能源需求。
上个世纪以来美国登月为人类摸清了月球的底细,但是那时候的技术水平没有能力让美国对月球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事实上知道今天人类也没能实质性的利用月球资源,甚至连大规模进入太空都做不到。
没有把氦3运回地球的原因就是各个国家都没有对氦3的需求,尽管氦3是超级能源但也需要可控核聚变取得突破后才能利用氦3来发电,再可控核聚变突破之前氦3对人类来说没有任何用处,而且现在去月球很烧钱,花那么多的钱去月球带回来一堆用不上的氦3,这个结果是任何国家都不能接受的。
好在现在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月球计划,慢慢的月球总会成为人类的露天矿场和能源基地的
不可否认,月球上的氦3确实储量惊人,据估计仅仅月壤表层的氦3储量就达到了一百万吨,月球表层到地下五十米范围内的氦3储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三到五亿吨!而且氦3也确实有我们平时了解到的清洁、能量密度极高的特点。至于为什么没有人运回地球,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氦3是氦的同位素之一,它的原子核由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是一种稳定的同位素。
图:氦3的原子结构
氦3作为一种热核反应的材料是非常安全的,利用氦3与氘(氢的同位素)进行聚变的产物是没有放射性的质子,没有中子的产生(中子束进入人体后,能够破坏人体细胞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当人体吸收的中子束达到一定剂量时,会造成人体损伤甚至死亡)。
氦3来源于太阳,太阳风带着氦3向四周扩散。月球由于没有大气所以成为很好的氦3“收集器”,在月球诞生的45亿多年的时间里不停的收集着氦3。所以,月球表面存在着大量的氦3,估计储量有100万吨。按目前的世界能源需求,100吨氦3就能满足全球的能源所需。按这种算法,足够人类使用1万年。
按每年所需氦3的数量,只需要发射两三艘飞船去到月球运载回来就行了。而且在上世纪60年代就能完成的登月计划,在现在来说更加容易。那么为什么不去呢?
图:月球背面
第一,氦3的开采是困难的。首先要建立一个可以长期居住的、功能完善、可以基本自持的月球基地,然后还要派人上去长期值守,开采并提炼氦3。
第二,核聚变反应的技术尚未研发成功,目前还没有对这种安全的核燃料的需求。
第三,目前正在研发的核聚变反应堆利用的是氚氘作为聚变材料。而氘在地球上的含量非常丰富,足够人类用到地球毁灭,按现在的能源消耗量,能用上百亿年。用于生产氚的锂的储量也非常丰富。虽然这种核聚变反应堆会产生大量的核辐射,但防护措施做好也是安全的。
第四,需要的资金量太大。据估算,完成这个计划需要2500~3000亿美元,花费30~40年的时间。
故此,对于一个需大量资金持续数十年投入的、难度很大和现在还没有需求的项目来说,对资本没有一点吸引力。
什么时候去月球开采氦3才具备吸引力呢?
由于氦3核聚变没有辐射,所以无需防护层,可以将反应堆做得较小。这种小型化核聚变反应可以用在航天飞机、核动力航母、核潜艇等需要小型化核聚变反应堆的场所。
图:核动力潜艇
图:构想中的核动力飞船
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在核聚变反应堆研发成功并大规模商业化运营后,并且在一些需要小型化的核聚变反应堆需求量较大时,月球的氦3才有开采价值。
① 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 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黏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它的杯子中“爬”出去。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③ 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不到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氮和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要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如今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如今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似的费用将在2500亿到3000亿美元之间。
从月球采集的矿石样本显示,其中含有丰富的氦3。氦3与(氢的同位素)氘相结合所产生的核聚变反应能产生非常高的温度,并释放出巨大能量。25吨氦3,一艘航天飞机的运载量,就足以提供美国这样的高能源消费国发一年的电!
月球尘土中含有丰富的氦3
据科学家估计,大约每2亿吨月球土壤中可以提炼出1吨氦3,整个月球大约共有100万吨氦3。月球上以氦3形式蕴藏的能量比地球上所有矿物燃料(石油、煤、天然气)的总和还多10倍。全部开发,按人类目前对能源的消耗水平够用3000年。这对面临矿物燃料短缺的人类无疑是个福音。
科学家认为,月球上的氦3来源于太阳风,它混杂于土壤和岩石之中。要利用这一资源就必须进行提炼。例如,要从岩石中提炼氦3,就要把岩石加热到800摄氏度以上。不过,把氦3转换成能源的核聚变技术目前仍处在研发阶段的初期,按照现在的研究进度,还需要30年时间才能成熟。但开发中的核聚变反应堆实在诱人,它“安全”,甚至可以把它建在任何城市的闹市区,这点与现有的核裂变反应堆不同。看来它将成为明日的能源之星。
替代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潮汐发电等等很多能源都有可能替代煤和石油,氦-3是一种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核能将替代煤,让发电更环保,并没有能源消失的后患。
石油也不只是燃料,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们用的塑料大都来自石油。石油的问题不仅仅是能源问题。核聚变将替代核裂变,使核电成为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能源,个人飞行器将替代汽车,让人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
扩展资料
1、天然气:如天然气汽车,天然气化工,优点是可以基本替代石油的功能,且储量和使用年限比石油长,石油才50年,天然气要200年,是最佳的能源。
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密度小,要通过电采用转换,可用来替代燃油汽车。
3、煤:煤化工也可作为原油的化工替代,但污染严重,需要开发清洁煤技术。
4、核能:主要是发电,替代柴油发电和供热等。
因为氘与氦三(He3)的散射截面比氘氚要小很多,前者在300keV下的截面只有0.8b, 所以需要更多的能量输入,聚变的条件(比如温度和浓度以及约束能量)也更高些。
聚变需要的条件:等离子体浓度,等离子体温度和约束能量
不过也确实如题主所说,氘氚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是个问题,并不能像质子这样容易磁场约束,而且高能质子也可能可以实现直接电能的转化。但因为目前人类技术有限,还远达不到氘与氦三(He3)聚变的条件,更为容易的氘氚聚变因此成为现在的选择。
首先最后一句话从哪里得到的结论呢?氦3既然是从氚中生产的,为啥反而比用氚还便宜呢?怎么考虑也是更贵啊,多了一道生产过程啊。氚在目前的反应中是理论上自持的,就是自己能够循环的。而在氘氦3的反应中,氦3是实际消耗的。显而易见,氚获得氦3来进行反应是贵得多的。氦3聚变难度也要大得多,需要更高的能量引发聚变。目前最简单的做着都不是,的顺利,更别提这个了。
氦3核聚变需要的温度非常高,在近未来只适用于核脉冲爆震发动机,可以用做航天器燃料,对于地球电网之类无意义。无论人类取得怎样的技术突破,氦3不会成为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因为利用海水里的氘的条件比利用氦3低。
海水中的氘对现代人类来说多到不行,但氘-氘聚变需要的温度太高,点火要求约为氘-氚聚变的6倍,现有技术只有做成热核武器锅炉才能对外发电。氘-氦3聚变的中子辐射很小,能量输出比氘-氚、氘-氘更强,然而点火要求比氘-氚高10倍,现有技术用不起来。
开采月球氦3是很困难的,想要一克氦3至少要处理一百五十吨月球表土,再从月面运输回来代替化石燃料纯属多此一举,即使靠微波输电打回地球也是直接在轨道上输太阳能转换的电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