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南极洲有超过各大洲的可再生能源是什么

沉静的石头
土豪的飞机
2023-02-08 08:36:21

南极洲有超过各大洲的可再生能源是什么?

最佳答案
迷路的招牌
香蕉秀发
2025-08-21 03:57:39

南极洲的风能充沛,因地而异。一般而言,海岸附近的风势最强,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东南极洲的恩德比地沿海到阿黛利地沿岸一带的风力最强,风速可达40~50米/秒。据澳大利亚莫森站20年的统计资料,每年八级以上大风日就有300天,1972年,莫森站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82米/秒。法国的迪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其风力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

最新回答
孤独的樱桃
称心的面包
2025-08-21 03:57:39

南极的地区环境很恶劣,但是即使是这样的环境,仍然有很多的煤炭资源,这个煤炭资源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显然是与历史上所发生的大的地壳活动便签有关系的,因为南极洲大陆曾经他是一个生物繁茂的地方,并不是现在这样冰天雪地。

煤炭资源,石油资源都是远古时期动物的遗体,经过自然的变迁埋入了地下的深层,在高压以及特殊的环境之下形成了煤炭,这是缓慢形成的,我们之所以说煤炭天然气石油这些类的东西是不可再生资源,就是因为它的重生周期非常久,但是这也应征着这个地方它有煤炭和石油,就证明曾经这个地方是很多动物的栖息地,不是说荒无人烟很少有动物的这种情况,现在的南极洲大陆基本就是这种情况。

人类很多的文明记载资料,无论是西方的圣经还是中国古代的山海经,这些人们认为是神话传说,话本也好还是认为一些远古时期大致的猜测的精力也好,都无一不印证着历史上的地球发生过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青藏高原可能是海洋的底部,曾经的南极洲,可能是一个向亚洲,非洲这样繁茂的大陆有很多的生物,因为在青藏高原的永久冻土层里面已经发现了一些海洋远古生物的化石,就证明这个地方他曾经是海洋,真的是沧海变桑田的。

尽管南极洲大陆有着这么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他的画风却成了一个问题,开展的技术难度我们先不提,就是说南极洲大陆上的资源应该归谁?原来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地领海,在你领地范围内的资源呢,当然就是你的在你领海范围内的资源也是你的,这都好解决,但是南极洲大陆没有国家隶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说南极洲大陆是我们的,你们不能去,它是一个公共的科考的地方,所以这些资源怎么分配是很多大国之间相互博弈的过程。

这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储量是有限的,哪怕说现在随着人类的资源开采技术勘探能力的不断提高,发现的储量供人的延长,使用的时间越来越久了,但仍然会有一天的耗尽,所以这些不可再生资源不能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支柱,我们未来必然要进行能源转型的。

淡淡的冥王星
酷炫的美女
2025-08-21 03:57:39
是不可在生的一、全球淡水资源现状——人类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淡水资源的应然状态 地球上总的水体积大约为14亿立方千米,其中只有2.5%是淡水,或者说只有0.35亿立方千米的淡水。大部分的淡水以永久性冰或雪的形式封存于南极洲和格陵兰岛,或成为埋藏很深的地下水。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湿气和埋藏相对较浅的地下水盆地。这些水资源中可用的部分仅有20万立方千米――不足淡水总量的1%,仅为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0.01%。这些能够利用的水很多都位于远离人类的地方,进而为水利用带来了复杂的问题。 淡水补给依赖于海洋表面的蒸发。每年海洋要蒸发掉50.5万立方千米的海水,即1.4米厚的水层。此外,陆地表面还要蒸发7.2万立方千米。所有降水中有80%降落到海洋中,即45.8万立方千米/a,其余11.9万立方千米降落于陆地。地表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每年约11.9万立方千米减去7.2万立方千米的差额)就形成了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补给——大约4.7万立方千米/a。所有径流中,半数以上发生在亚洲和南美洲,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同一条河中,即亚马孙河,这条河每年要带走6000立方千米的水。 (二)淡水资源实际现状 1、水量缺乏 全世界约有1/3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淡水消费量超过可更新水资源总量的10%。大约有80个国家,40%的世界人口在1990年代中期严重缺水(CSD 1997b)。根据1997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关于淡水综合估计的报告,人类现在直接或间接利用着世界水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全球人均淡水可用量从1950年的17000立方米下降到1995年的7000立方米。到2020年,水的使用量将会提高40%,其中17%以上的水将要用于满足人口增长说引起的食品生长。(世界水联合会2000a)。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灌溉农业的扩张是引起水需求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不视为水资源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过去的20年中,农业消耗了经济发展中的大部分淡水。规划者一直认为通过增加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控制水文循环,这样就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水量。 从传统上,修筑河坝是保障灌溉用水、水力发电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手段。世界上最大的227条河流中,已经有大约60%被堤坝、引流、运河等强烈地或者中等程度地切割,同时对淡水生态系统也造成了影响(WCD 2000)。从增加粮食产量和水力发电等方面来看,这些基础设施的确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同时,这些基础设施的造价也非常之大。在过去的50年里,堤坝改变了世界河流的形状,使得不同地区约4000万-8000万人口迁移(WCD 2000),导致临近的生态系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寂寞的草丛
过时的紫菜
2025-08-21 03:57:39

一般情况下,每个考察站都会有自己的发电站,发电站是考察站的心脏。有了电才能保障科考人员正常的生活以及科学研究。柴油发电,目前大多数考察站的发电站采用耐用、发电容量适宜的柴油发电机组。每个考察站都配备多台发电机,轮流发电和检修,保障考察站全年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电力供应。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长城站和中山站每年至少需要补给高标柴油350吨,还需要少量的汽油、液化气等。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南极号称地球“风极”,为了尽可能多地利用风能,部分科考站采用了风力发电为科考站提供电能,如比利时建造的新伊丽莎白公主站。她是世界上第一座仅靠风能和太阳能就可以维持运行的南极科考站。新伊丽莎白公主站具有一套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利用52kW太阳能发电机组和54kW风力发电机组发出的电能。即使在极夜,虽然太阳能发电机组停止发电,但是9座9米高的风车仍能产生54kW的电力,并全部用作科考站内的电力应用。强风成为新伊丽莎白公主站主要的稳定能源来源。此外,澳大利亚的Mawson站也已建有了300kW的风力发电机,每年可节约常规燃料消耗量的40%;我国科考队也对南极的风电及太阳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中山站建立起可再生能源微网系统。目前,我国的南极考察站中,中山站以柴油发电为主,同时也有风力发电机组,至于排名第一答案的太阳能发电,则仅仅为科研设备供电;昆仑站目前刚刚安装柴油发电机组;泰山站目前安装有风力发电机组。长城站没有实地到过,不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