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助力北京冬奥会的各个场馆的工程叫什么?
应该是“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
“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理念之一,全部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更将会是奥运史上的创举。
为保障北京冬奥会绿电供应,我国在多个环节进行了技术创新。凭借多年实践和探索,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全部实现绿色供电,这些绿电主要由河北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不仅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也实现了人类能源史上一次重要突破。
为此,我国创新研发建设了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将张北地区原本分散四处的风电场、光伏电站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该工程采用我国原创的柔性直流电网新技术,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具有可控能力强、功率调节速度快、运行方式灵活等特点,能够有效抑制交流电压波动,减少功率波动对受端电网影响,成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难题的“金钥匙”。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继续发展,以及现有电网技术升级等方面的需求,柔性直流输电未来的发展将会继续集中在风电场的组网和集中送出、区域电网的互联、城市中心负荷的电力输送等方面。这些应用场合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实现多电源输入和多落点的供电,这就需要采用多端直流甚至直流电网技术。多端直流输电(multi-terminal HVDC)是直流电网发展的初级阶段,是由3个以上换流站通过串联、并联或混联方式连接起来的输电系统,能够实现多电源供电和多落点受电。由于 VSC-HVDC 技术具有潮流翻转时不改变电压极性的特点,因此更适合于构成多端直流系统。随着可关断器件、直流电缆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VSC-HVDC 将在高压大容量电能输送方面成为多端直流输电及直流电网中最主要的输电方式。直流电网需要攻克的技术主要包括高压直流断路器、大容量 DC/DC 变压器和高压直流电缆等。
ABB 和西门子等联合欧洲的相关科研单位共同提出建设网络化的直流输电,即欧洲超级电网(Super Grid)的宏大构想。通过对广域内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流联网,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互补性,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集中接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
多端直流输电是直流电网发展的一个阶段,能够实现多电源供电和多落点受电。将直流传输线在直流侧互相连接起来,即可组成真正的直流电网。其具有换流站数量大大减少、换流站可以单独传输功率、可灵活切换传输状态和高可靠性的优势。
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张北柔性直流工程2月28日开工建设。该工程连接河北北部与北京,总投资125亿元。工程建成后,将有效促进河北新能源外送消纳,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清洁电力。
据介绍,该工程额定电压±500千伏,总换流容量900万千瓦,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项目。工程将建设666千米直流输电线路,新建张北、康保、丰宁和北京4座换流站,确保2020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运。
所谓柔性,主要指运行控制灵活、智能化程度高。相对于传统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更能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支撑“弱送端”条件下新能源的接入与规模送出,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灵活性。就像个太极高手,具有“以柔克刚”的本领,是当今电网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
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综合示范区,河北张家口风能、太阳能十分丰富,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规划2020年超2000万千瓦,但本地消纳能力明显不足。
“张北柔性直流工程的建设,将实现张北新能源基地、丰宁储能电源与北京负荷中心相连。届时北京市外受电比例将达到70%,冬奥场馆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有力服务低碳奥运专区建设。”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说。
舒印彪表示,张北柔性直流工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国际首创,将实现12项世界第一。工程将推动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更高电压等级、更大输送容量上创新发展。其形成一整套的中国解决方案,为提高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和扩大我国在全球电力领域的领先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
风力发电,可以由公司,也可以由个人建设安装,并由超高压直流电网互连,送往城市。也可以本地自用。
生物质能源,如沼气。各家各户的沼气可以做饭、烧水,还可以用于发电。多余的沼气可以出售,净化的沼气还可以用于化工原料。
上面所说三种形式都是分布是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即《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所述的新能源模式。
到时候,由于光缆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人们将不在城市中享受各种城市病带来的好处。可以由网络进行便捷的通信,也可以采用新能源汽车进行往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