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务卿布林肯呼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追赶中国:「我们落后了」,意味着什么?
当地时间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马里兰州发表了关于气候问题的首次演讲。布林肯声称,应对气候变化的“乏力”将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他发出警告说,美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已经落后中国,美国必须在气候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并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多资源。
“如果美国不能领导世界解决气候危机,我们的世界将所剩无几。”布林肯说。
布林肯呼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追赶中国:我们已经落后
布林肯19日在马里兰州讲话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发表此番讲话正值美国主办全球气候峰会前夕,就在几天前,拜登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也刚刚结束对中国的访问。“今日美国”形容,拜登政府已将气候变化问题视作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最大机遇。美媒分析称,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碳排放国家,中美保持沟通非常重要,而双方的合作也不会削弱美国在其他关键事项上的立场。
“如果成功了,我们将为几代人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综合美媒报道,在19日的讲话中,布林肯先是描绘了一番世界气候面临的严峻态势,摆出一副美国要身先士卒引领世界解决气候问题的姿态。布林肯表示,美国人口只占世界的4%,但贡献了15%的全球碳排放量,美国可以在这场危机中作出“重大贡献”。
布林肯不断强调发展新能源为美国带来的机遇,“到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2.15万亿美元,太阳能和风能技术会成为美国工作岗位增长最快的领域。”布林肯称,地球上的每个国家都必须做两件事——减少排放和为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做好准备。到2040年,世界在这一领域将面临4.6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缺口。
经过长达两周的紧张谈判,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终于在12日晚迎来收获硕果的时刻。当晚,负责主持会议的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对与会国代表宣布:“我环顾四周,看到各方反应积极,没有反对意见……我宣布《巴黎协定》正式通过。”他举起一把小木槌,打趣似地说:“槌子虽小,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随着木槌落定,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难以抑制激动情绪的与会代表欢呼、拥抱,一些人甚至喜极而泣。热烈的场面持续了长达数分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历史将会铭记这一天……《巴黎协定》标志着里程碑式的巨大成功,无论是对地球、还是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
《巴黎协定》涵盖长期目标、减排目标、资金援助、透明度审查、损失评估等多项内容。根据协定,各缔约国要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在此基础上再做出升幅小于1.5摄氏度的努力。各缔约国同意“尽可能快地”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期在21世纪下半叶,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能自然地被森林和海洋所吸收。各缔约国所取得的相关进展,每5年要得到一次审查。此外,协定敦促缔约国中的发达国家继续为欠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到2020年,这些国家每年要提供总额为1000亿美元的援助款,协助后者减排或适应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的达成,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欢迎。《今日美国报》13日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盛赞该协定是“世界的转折点”,为削减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设定了“宏伟目标”。他说:“该协定代表我们拯救地球的最好机会。”美国媒体认为,《巴黎协定》的促成也是奥巴马在总统任期内所取得的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该协定“为全球的未来迈进了一大步”。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该协定是国际社会在历史上首次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3日表示,《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以国家自主贡献为主体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安排,重申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平衡反映了各方关切,是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定。
不过,欢腾的庆祝活动过后,一个疑问仍然留在人们脑海中——新协定对地球到底真正意味着什么?美国《纽约时报》称,密切关注巴黎气候会议的科学家不怎么乐观地表示:仅通过协定“根本无法拯救这颗星球”,极地的冰盖仍然面临融化的危险,海平面仍在不断升高,部分区域的人类生存环境也仍然面临危机。英国“现在就要全球正义”组织负责人尼克·迪尔登也表示,这样的协定被标榜为“巨大的成功”是相当离谱的事情。在该组织看来,该协定“几乎不具备任何约束力”,全球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弱势群体的权利,根本谈不上得到保障。
当然,令学界认同的是,巴黎会议是全球变暖问题被提出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政治体系首次对环境威胁做出了“合乎比例”的应对方式,让政界和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站在了同一个认知高度。美国知名环境科学家克里斯托弗·菲尔德说:“我认为会议成果将会改变世界。我们没有解决问题,但至少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媒体分析认为,《巴黎协定》虽然不是环境问题的“解药”,但它起码意味着“进入了疗程”。
此外,《纽约时报》还认为,《巴黎协定》将间接影响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可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比如,该协定将大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帮助节能企业或新兴能源企业扩大市场、促进能源技术革新为致力于该类技术的国家,如美国和日本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相对贫穷的国家虽然技术存在不足,但并不缺乏阳光和风力等再生能源资源,这些国家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明星国”能源技术更新缓慢的发展中国家,将陷入竞争劣势。世界一些主要石油输出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唐新华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根据《巴黎协定》,各方将努力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的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这意味着2050年全球将实现“碳中和”,即相对碳排放实现零增长。同时,这也意味着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将发生巨大改变,低碳、绿色的清洁能源消费模式将逐渐成形。
唐新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到2030年国内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60%至65%,这意味着中国势必将加速推进能源结构的转变,压缩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的使用,转而使用其他绿色能源,同时推进煤电清洁化和各类低碳技术的应用。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低碳”二字也将贯穿始终,绿色交通工具和用电模式将得到大力提倡,而这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减弱雾霾对社会和人体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