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发现千亿方大气田这件事,你有何看法?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自然资源是非常稀缺的,同时自然资源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众所周知,山西地理位置结构特殊,是一个盛产自然资源的丰富产地,不仅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且还可以缓解我国资源欠缺问题,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众所周知,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要尽可能节约自然资源,多开发一些可再生新能源,为华夏子孙美好的明天留下多一份曙光。
中国海油2月28日宣布,中国海油成功发现千亿方大气田。经国家自然资源部审定,山西临兴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010亿立方米,目前气田正进一步加快勘探开发,建成后将大大增强华北地区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为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提供绿色清洁的能源保障。
发现千亿方大气田,无论作为当地还是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好的发展项目,天然大气是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合理的开发,有利于贯彻我国青山绿水的发展方针,再一次为我国皮上一层绿衣。
发现千亿方般大气田,这无非是一个好的消息,毫无质疑肯定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造福当地的居民,同时也能缓解资源匮乏地区,加速当地运转。虽然发现千亿方大气田,并不意味着我国自然资源就很充沛,无止境的开发与大幅度利用,我们还是要节约自然资源,的探索开发二次性能源,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为我们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份保障
一次性自然能源来之不易,我们还是要节省自然资源,造福明天的华夏子孙,多探索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为我国大好山河披上一层绿衣。
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打开电器,电能大多来自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而非传统的火电走出家门, 马路上再难见到石化汽油车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更多是新能源 、清洁燃料 汽车 等……
自从2020年中国“双碳”目标后,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 财经 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等均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 社会 热议的话题。
为实现2030年之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目标,各地陆续推出详细的进程规划,而像石化、煤炭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将面临新的能源结构调整压力。近期,全国17省市(自治区)已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均涉及新能源利好消息。规划文件均在绿色低碳发展、清洁能源转型方面进行了着重强调,其中,广东、江苏、河北等部分省市出台的文件中制定的目标水平整体较高。
河北省:
建设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以及构建综合能源体系,加快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
上海市: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优先将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加快培育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新增长点,延展绿色经济产业链。在公共领域全面推广新能源 汽车 ,加快构建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绿色交通体系。
贵州省:
2021年,贵州省将抓好四个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利用现有水电站送出通道,大力发展光电、风电、氢能等非化石能源,加快清洁能源推广,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新增600万千瓦。
西藏:
十四五期间,西藏将加快推进“光伏+储能”研究和试点,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电气化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底,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水电建成和在建装机容量突破1500万千瓦。
甘肃省:
甘肃酒泉将加快建设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源网氢储为一体的绿色能源体系,主攻千万千瓦级风电、光伏光热、电网升级、调峰电源、储能装置等八类工程,致力于建成千亿级规模的清洁能源产业链。
陕西省:
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有序开发建设水电和生物质能,扩大地热能综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占比。
山西省:
全力培育生物基新材料、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 汽车 等潜力型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全国重要的新兴产业制造基地。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促进可再生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有序发展,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
青海省:
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支持建立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系统,发展光伏、风电、光热、地热等新能源。建设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促进更多实现就地就近消纳转化。发展储能产业,贯通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打造海南、海西清洁能源基地,推进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保护性开发,开展水风光储等多能互补示范。
江苏省:
江苏将继续发展光伏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和“光伏+”产业。到2025年底,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26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与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2GW、14GW,江苏省在“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增光伏装机9.16GW。
浙江省:
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到2025年为止,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800万千瓦和630万千瓦的目标,新增光伏发电1300万千瓦,积极发展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
四川省:
四川的“三州一市”光伏基地,即甘孜、阿坝、凉山州及攀枝花市,在“十四五”期间的总装机容量预计达到2000万千瓦。
基于在资源和政策方面的优势,成都将氢能产业的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为了完善氢能产业的基础设施,成都将在2022年之前建设加氢站15座以上1条氢能源新型轨道1个氢燃料发动机研究中心等。
山东省:
在“十四五”期间,新增光伏发电1300万千瓦,2021年山东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409万千瓦以上。积极发展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高质量推广生态友好型“光伏+农渔业”开发模式。近日,山东利津县刁口乡4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并网。项目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提升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
云南省:
“十四五”期间,云南将优先布局绿色能源开发,以绿色电源建设为重点,加快金沙江、澜沧江等国家水电基地建设。统筹协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以金沙江下游、澜沧江中下游大型水电站基地以及送出线路为依托,建设“风光水储一体化”国家示范基地。
广东省:
十四五期间,要推进能源革命,积极发展风电、核电、氢能等清洁能源,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碳排放率先达峰。
江西省:
积极有序推进新能源发展,到2025年力争装机达到190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光伏、生物质装机分别达到700、1100、100万千瓦以上。
内蒙古:
大力发展新能源,推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壮大绿色经济,推进大规模储能示范应用。“十四五”期间,新能源项目新增并网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到“十四五”末,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超过1亿千瓦。
辽宁省:
培育壮大氢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建议”指出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洁净能源等产业部署一批创新链。
中国海油对外宣布,在山西成功发现千亿方大气田。经国家自然资源部审定,山西临兴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010亿立方米。 中国海油临兴气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该区域构造活动复杂,此前普遍认为难以形成大型气田。
通过技术攻关,中国海油在2013年底获得第一口高产气井之后,又陆续发现了一批高产井,拉开了临兴气田勘探的序幕。
中国海油科研和勘探开发生产人员创新提出了致密气“构造、微相、物性、裂缝”四控成藏规律认识,通过多专业联合攻关,解决了储层薄、横向变化大、储层电阻率低、识别难度大等诸多技术难题。在建设过程中,临兴气田成功探索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通过边勘探边滚动,高产探井提前转开发井等一体化思路,产能建设周期由6—8年缩短为3—4年。 经国家自然资源部审定,山西临兴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010亿立方米。按照规划,中国海油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将临兴气田建成年产能33亿立方米、年产量27亿立方米的大气田。临兴气田的天然气预计在今年7月份可输送到雄安新区。
25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十年间我国主要矿产资源量普遍增长,发现17个亿吨级大油田和21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
按照规划,中国海油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将临兴气田建成年产能33亿立方米、年产量27亿立方米的大气田。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临兴气田的天然气预计今年7月份即可直接输送到雄安新区,为雄安新区建设“绿色低碳之城”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形成于2一3亿年前,所以要想再次形成,除了合适的环境条件外,仍需上亿年。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9年是我国氢燃料电池 汽车 发展元年,但其发展并没有符合业界预期。2020年氢燃料电池 汽车 市场将怎样?
年内销量有望同比接近翻番
《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将以上海为产业先行城市打造氢走廊的核心点。到2021年,长三角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建成超过40座,到2025年建成超过200座,2030年超过500座。保有量方面,到2021年长三角燃料电池车将超过5000台,到2025年将达到5万台,2030年达到20万台。
上海和武汉是目前氢燃料 汽车 保有量目标最多的两个城市。到2020年,武汉市计划建设5至20座加氢站,燃料电池车示范运行规模达到2000至3000台;2025年计划建成加氢站30至100座,实现1万至3万台氢能 汽车 运行体量。上海则计划2025年氢能源 汽车 的运营规模达到2万台,并在2025年前建设50座加氢站。
2020年底,若武汉、苏州(800台)、山西(700台)等地的规划能够兑现目标,我国氢能源 汽车 运营数量将在2019年底接近5000辆的基础上翻番,实现《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技术路线图》制定的2020年我国实现氢能源车保有量1万辆的目标。
来自中汽协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氢燃料电池 汽车 销售2737台,2018年销售1527台,2017年销售1275台,2016年629台,销量总数为6168台。
从业者技术壁垒优势渐显
氢能源 汽车 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受到区位因素的影响。如今领域内几家领先企业取得的成绩,与企业所在城市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以及当地的开放态度密切相关。
以目前正在申报科创板IPO的亿华通为例,尽管亿华通立足北京,但真正见证公司成长的却是河北张家口市。张家口市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城市之一,是国务院批复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风电制氢工程、我国首个风电制氢工业应用项目,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具有成本优势。
同样是北方城市,大同的优势在于当地政府对推动清洁能源的决心。致力于将“煤都”转型为“氢都”的大同市政府,与雄韬股份展开了密切合作。2018年至今,雄韬股份通过子公司大同氢雄向山西省交付的燃料电池公交车已累计运行120万公里,日载客量60000人以上。同时,总投资27亿元的雄韬氢雄大同氢能产业园项目也在建设中,规划产能电堆5万套/年,发动机系统5万套/年,发动机辅助系统5万套/年。
将视线转至南方。佛山目前是国内运营氢能源车最多的城市。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截至2019年10月,佛山拥有317辆氢能公交车。据了解,佛山是美锦能源控股子公司飞驰 汽车 的“主场”。2019年,飞驰 汽车 曾向佛山市交付190辆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前不久,包括飞驰 汽车 在内的四家企业又中标了佛山市南海区386辆燃料电池公交车采购项目,单价最高限价均为199万元/辆。
需指出的是,飞驰 汽车 与亿华通及雄韬股份不同,飞驰 汽车 系整车企业,而非动力系统配套企业。公开信息显示,飞驰 汽车 主要应用的是国鸿氢能的动力系统。美锦能源曾在2019年7月向国鸿氢能增资1.8亿元。
展望2020年,由于较高的技术壁垒和成本投入,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仍将由目前市场中的亿华通、国鸿氢能、上海重塑等企业主导,与纯电动车产业链中的电池生产商格局类似。客车整车方面,市场将以宇通客车、中通客车、中植 汽车 、申龙客车、北汽福田等具备氢能源客车销售经验的厂商为主。
政策助力高成本瓶颈突破
事实上,制约氢燃料 汽车 发展的主要原因,依旧是高企的运维成本。目前,氢燃料整车的购置成本仍然较高,包括制氢、储运、加氢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同时,市场对其认知尚不全面,这些都有待于全产业链的发展和相关政策、标准、法规的不断完善。
加氢站的匮乏也是现阶段制约我国氢燃料电池 汽车 推广的重要瓶颈之一。目前加氢站存在建设成本高、补贴支持政策滞后以及审批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我国加氢站建设推广进度较慢且现阶段多数加氢站处于亏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