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国家“两个联营”政策的要求

过时的缘分
欢呼的钥匙
2023-02-08 03:57:18

国家“两个联营”政策的要求

最佳答案
无语的鸵鸟
霸气的御姐
2025-08-22 05:51:07

中央企业要带头落实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两个联营”要求。

积极推进“十四五”确定的重大煤电项目落地,确保已开工的煤电项目按期投产,推动煤电项目加快核准、已核准项目加快开工建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56.0%,煤炭仍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

最新回答
稳重的书包
寒冷的诺言
2025-08-22 05:51:07

发电企业的电厂多数为火电厂,依靠燃煤来进行发电,但是由于近年来煤价大涨,导致发电厂的成本大增,同时国家为了稳定物价,限制电价上升,从而导致发电厂亏损。煤电联营的意思是,让企业同时经营发电和煤炭采掘。好处是挖出的煤可以直接卖到发电厂,从而减少中间环节,同时也能够稳定煤炭企业的销路,减轻发电企业的成本。

活力的蓝天
心灵美的巨人
2025-08-22 05:51:07

火力发电,成本的70%是燃料成本,主要是煤。

煤矿,其大客户,主要是电厂、钢铁厂等等。

煤电联营,就是将煤矿、发电都考虑进来,统一安排、计划、经营。以期降低成本,获取利润最大化。

无聊的舞蹈
迅速的大叔
2025-08-22 05:51:07
煤电一体化是产业纵向一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经济学上,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叫做纵向一体化,具体来说就是为了资源综合利用、组织产品销售、保证原材料供应等目的在产业链前后环节所进行的布局。

对于煤电一体化而言,就是指煤炭企业沿产业链进行煤炭产品的采掘、洗选加工,供给下游的发电企业;而发电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维持资源供给等目的,在实质上与煤炭生产企业形成的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相互依托的纵向一体化关系。对于煤炭企业而言是前向一体化战略,对于发电企业而言是后向一体化战略。

煤电一体化广义上是指煤与电的一般性联系,如:煤、电企业的各种采购合同、相互参股、战略合作、资产一体化等;狭义上是指煤、电企业资产一体化,将煤电企业的资产纳入统一的管理和运营中,使之成为实质性上的一体化企业。

粗暴的微笑
迷路的枫叶
2025-08-22 05:51:07

毕业论文,多少人心中的痛,过来人都体会过那种滋味。为了表示我对毕业生们的无限同情,在这里直接送上经济管理论文一篇!

【论文摘要】 每年时至夏冬用电高峰季节,我国多数省市都会出现“电荒”,严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的日常生活。从去年开始,通过提高电价,限制煤价,“电荒”现象有所缓解,但煤电矛盾依然存,并未因此得到根本解决,且有可能出现反复。本文从我国发电企业运营中的煤电问题及其现状出发,分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 煤电问题原因解决对策

1.前言

电力供应是人们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每年反季节常态化的“电荒”暴露出我国持续多年的煤电矛盾趋于恶化。除了“天灾”原因导致水电欠发外,火电厂不能开足马力、跨区输电不能调剂余缺这些现象也表明:“制度性缺电”已成为威胁我国电力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制度性缺电”背景下,相关行业和地区乱象丛生电力及相关行业、部门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利益纠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指责、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埋怨作为市场主体的发电企业没有发电积极性,行使管理职能的地方政府却冲在一线调煤保电,

2.当前发电企业运营中的煤电问题及其原因探析

当前,煤炭仍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其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到70%左右,而煤炭发电提供了全社会80%的电量。工业企业用电需求旺盛,火电亏损。而以往每年夏季和冬季用电高峰,各省为保障电煤供应,大多数都通过实施阶段性电煤供应指令性计划、约谈、控制电煤外流出省等措施,以暂时维系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但是,煤电问题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公共和行政资源,多重矛盾叠加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如下一些“煤电死结”:

第一,市场电煤和计划电煤价差继续扩大,导致电厂的.燃料成本不断攀升。对于电厂的到厂电煤而言,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到厂重点计划电煤,另一部分是到厂市场电煤。重点计划电煤价格比市场电煤价格要低,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两者价格差的不断扩大,重点煤炭的合同签订量不断减少,加之重点煤矿的兑现率也在减少,因而开口量就需要去市场购买,这就导致了电厂的到厂电煤价格飞涨。而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电厂的燃料成本必然不断攀升。近几年,山东、山西、内蒙古一些百万千瓦的电厂,其燃料成本已经占到千瓦时电生产成本的90%以上,最高的甚至达到95%,引起整个电力行业的关注和担忧。

第二,煤电价格传导机制不畅,电厂持续亏损,导致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在煤炭等上游燃料价格无法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煤电联动”是最符合市场经济逻辑的政策选择。2004年12月,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即在不少于6个月的一个联动周期内,若平均电煤价格比前一联动周期的变化幅度≥5%,则相应调整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但在实际执行中,有关部门一再拖延煤电联动的时间,反而扰乱了发电企业的正常运营。一些地方尽管上调了发电上网电价,暂时缓解了煤电矛盾,但电价仍未疏导到位。而全国火电企业亏损面继续扩大,部分企业负债率超过100%,目前很多地方的火电厂,已经到了没钱买煤的地步。

第三,煤矿“守着煤、买不到煤”的局面成常态。一方面是电厂频频陷入紧急“煤荒”,另一方面却是煤炭企业普遍没有生产积极性。摆在煤矿企业面前的窘境是,电煤与市场煤、省内价与省外价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保障电煤、民用煤、重点企业用煤都是“政治任务”,企业只能暂时丢掉市场而保电煤。事实证明,电煤越是按市场规律办事,越是有保障。如果允许煤矿销售一部分煤炭给电厂以外的其他客户,这样拉高扯低在总体上还能有所盈利。可是所有煤炭都要给电厂,很多被下达了电煤任务的煤矿,不得不从其他煤矿高价买来完成任务,在这种局面下,很多煤矿企业失去生产积极性,电煤供应更加紧张。

第四,行业内部之间的多重积怨不断加深。电力、煤炭、运输等行业之间总在相互指责,各自都有诉求表达,有些矛盾还十分尖锐。由于近年煤炭成本快速上涨,而电价上调不大,火电发电企业利润被挤压,造成全行业大面积亏损。而一些煤炭企业认为发,电企业强迫政府压低煤炭价格而攫取煤企的利润,对电厂十分抵触。还有一些煤炭企业反映,这几年虽然煤炭效益看好,但各种各样的收费却随之而来。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正常的运费和各级政府部门征收的税费和基金等电煤收费项目约30多种。此外,电煤在运输环节尚要交纳的点装费、请车费、过磅费等13项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亦都反映在价格上。

3.煤电问题的解决路径

发电企业运营中的煤电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资源产品定价机制尚未完全理顺,上网和销售电价始终被人为地压低。据统计,我国工业电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0%,居民电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1%。如果不对电价形成机制进行改革,那么之前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和输配分开也是徒劳,反而增加成本。

合理的定价机制应是尽快启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的发电侧竞价上网的方案,鼓励发电企业积极竞争,不断节约成本,让市场来决定上网电价。对于中间输配环节,应当明确输配电价,以保持公共事业的透明性。同样,销售端也要引进竞争机制,将销售权下放到多家具有资质的电力销售公司,通过竞争来决定销售电价。

首先,尽快执行输配分离改革。输配环节虽然形成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但由于输配没有分开,实际上也还是寡头垄断,配电环节竞争并没有形成,这使得电网公司成为一个绝对的垄断实体。长期以来,电网输配电成本核算和支出一直是电网企业最“神秘”的领地之一,而这也被认为是打破电网垄断的核心突破口。只有将电网输配成本理清后,决策部门才可根据成本构成科学核定独立的输配电价,依据市场原则理顺“煤-电-网”价格联动机制,这对于长期以来的煤电矛盾问题将起到实际疏导作用。

其次,加强电煤市场监管,严格控制各种不合理收费。据国家电监会调查,目前煤炭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电厂,运输、收费等中间环节的费用占煤价的30%-60%。煤炭流通环节一片乱象,层层转手加码,中间环节获取了合同煤与市场煤之间巨大差价利润,这几乎成为行业潜规则。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煤炭运输和收费监管,认真清理各地实行的煤炭限产保价、提价、停供等措施,坚决取缔煤炭生产、铁路及港口运输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和部门擅自出台的各种不合理加价和收费。同时,规范煤炭流通环节,取消铁路部门收取的点装费以及各地随电煤销售、运输环节征收的13项不合理费用,清理地方政府成立的、具有垄断性质的煤炭运销公司。

再次,控制国有发电企业的火电建设规模。电力市场化改革之后,我国电力企业为了自己做大做强,电力装机规模的超常规发展,对电力消费增长也起到了极大的刺激作用。然而电力消费的市场打开的同时,对煤炭资源需求也快速上升了。所以,火电发电企业要回归理性,不要盲目追求扩大规模,通过缩小、兼并甚至低价转让严重亏损的火电厂,才能让恶性竞争规模的局面不再持续下去,从根本上解决火电企业管理成本过高和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过大的问题,对解决我国发电企业运营中的煤电问题起到实质性作用。

4.结语

煤电之争,已经不是行业之争或者企业之争。当前世界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途径,几乎都离不开政府主导和干预下的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在资源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当前电力体制改革难以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建立煤电联动机制,重组能源结构,是解决我国电力发展中的煤电矛的重要路径。

天真的芝麻
痴情的硬币
2025-08-22 05:51:07
国有大型煤矿上市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字[1997]469号文和证监发字[1997]470号文批准,1997年10月28日——30日采取“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即退”的网下发行方式,在郑州以每股5.5元的价格向社会公开发行8000万公众股,同年11月13日在河南省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公司成立初期的注册资金为3亿元,其中发起人持有国有法人股2.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3.33%,社会公众股8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67%,公司股票“郑州煤电”(600121)于1998年1月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公司主营煤炭生产及销售,发电及输变电。目前拥有生产矿井三对(米村矿、超化矿、告成矿),火力发电厂一座,年煤炭生产能力550万吨,发电量8亿千瓦时。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在册员工13119人,总资产22亿元人民币。公司除“三矿一厂”外,还投资成立有北京裕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郑州煤电物资供销有限公司、郑州煤电长城房产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郑州郑煤岚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郑新铁路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 公司成立初期公司总股本为3亿股,在经过上市几年来的利润分配和2005年公司实施综合股改后,目前公司的股本总数为629,140,000股,其中:郑煤集团公司持有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份299,603,000股,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31,457,000股,共计331,060,000股,占总股本的52.62%社会流通股股东持有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份298,080,000股,占总股本的47.38%。 上市十年来,由于公司的控股股东郑煤集团公司并没有对外转让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因此公司的主要股东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郑煤集团公司。 郑州煤电地处国家重点煤炭工业基地之一的郑州矿区,主导产品为中灰、低硫、高发热量、可磨性好的无烟煤,是优质的工业动力煤;电厂是资源综合利用的坑口电厂。完善、高效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和营销网络,一体化的业务结构,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公司以技术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内抓管理、外树形象,逐步形成了技术先进、机制灵活、管理完善的高效率上市公司。煤、电产量连续突破记录,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煤炭产量由1997年度的281万吨增长到2006年度的500万吨,发电量由1997年度的3.68亿千瓦时增长到2006年度的8.49亿千瓦时。 公司拥有强大的科技研发力量,目前有各级各类技术人员900余人,由我公司科技人员独立研发的豫西“三软”不稳定煤层一次采全高技术和“三软”不稳定煤层高产、高效矿井的研究成果,分别获河南省科技创新一等奖和二等奖,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其技术特点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以董事长牛森营、总经理王书伟为核心的企业领导班子带领公司全体员工,秉承“依法经营、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按章操作、打造品牌、开拓创新、提高效益、回报社会”的经营管理理念,本着“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精细化管理夯实根基,以执行力建设提升质量,以资本运作促进发展,以激励激机制激发创新,以扎实工作创一流业绩。”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求真务实,逐步形成了团结、奋进、高效、规范、诚信的企业文化,在证券市场树立了较好的企业形象,实现了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编辑本段公司简介:

公司主营煤炭生产及销售、发电及输变电。拥有煤炭地质储量24157万吨,可采储量13302万吨。煤炭产品主要是无烟煤、贫煤以及主要用于发电、冶金及民用的优质工业动力煤。公司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以煤为本,煤电联营,多业并举”的经营发展战略,力争建成技术先进、机制灵活、管理完善、高效运转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08年4月16日公司公布资产重组预案,拟以15.46元/股向大股东郑煤集团定向增发不超过4亿股,用于收购集团其他煤炭业务相关资产,郑煤集团煤炭业务将实现整体上市。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经国家原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发[1997]97号文和原国家体改委改生[1997]第89 号文批准,由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郑煤集团公司)独家发起,以其所属米村煤矿、超化煤矿、东风电厂剥离后的经营性资产作为发起人资产,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河南省第一家上市的原中央企业。 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字[1997]469 号文和证监发字[1997]470 号文批准,1997 年10 月28 日—30日采取“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即退”的网下发行方式,在郑州以每股5.5 元的价格向社会公开发行8000 万公众股,同年11 月13 日在河南省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公司成立初期的注册资金为3亿元,其中发起人持有国有法人股2.2 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3.33%,社会公众股8000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67%,公司股票“郑州煤电”(600121)于1998 年1 月7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1998 年7 月7 日,郑州煤电800 万股公司职工股上市流通。 1999 年6 月4 日,经公司1998 年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以总股本3 亿股为基数每10股送3 股,另用资本公积金转增2 股的利润分配方案实施后,公司总股本由上市时的30,000 万股增至45,000 万股,其中,国有法人股33,000 万股,占总股本的73.33%;社会公众股12,000 万股,占总股本的26.67%。 2000 年5 月23 日,经1999 年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以总股本4.5 亿股为基数每10股送4 股,另用资本公积金转增4 股的利润分配方案实施后,本公司总股本由45,000万股增至81000 万股,其中国有法人股59,400 万股,占总股本的73.33%;社会公众股21,600万股,占总股本的26.67%。 2005 年8 月22 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产权[2005]1382 号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公司字[2005]130 号文批准,公司成功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和定向回购,经公司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向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流通股股东每10 股支付3.8 股对价股份,支付对价股份合计为8,208 万股,公司总股本未变,社会流通股由21600 万股增加至29,808 万股。至2005 年12 月28 日,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定向回购工作,公司股份总数由当期初的81,000 万股减少至当期末的62,914 万股。公司唯一的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东郑煤集团持股数量由51,192 万股变更为33,106 万股,占总股本的52.62%;原21,600 万股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变更为29,808 万股,占总股本的47.38%。 2007 年8 月22 日,按照《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经公司董事会申请, 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保荐机构--华欧国际证券有限责任为公司出具了核查意见书,公司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东郑煤集团所持的3,145.7 万股份可上市流通。该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后,公司总股本不变,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由原来的33,106 万股减少至29,960.3 万股,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由29,808 万股增加至32,954 万股。截止2007年12 月31 日,郑煤集团所持可流通股部分未予减持。 目前公司的股本总数为62,914 万股,其中:郑煤集团公司持有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份29,960.3万股,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3,145.7 万股,共计33,106 万股,占总股本的52.62%社会流通股股东持有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份29,808 万股,占总股本的47.38%。 上市十年来,由于公司的控股股东郑煤集团公司没有对外转让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因此公司的主要股东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郑煤集团公司一家,共他股东皆为证券二级市场的流通股股东。

编辑本段概念内容:

(1)主营煤炭行业:公司是中央直属重点煤矿企业,主要产品为中灰、低硫、高发热量的无烟煤和贫煤,为优质的工业动力煤,拥有煤炭地质储量24157万吨,可采储量13302万吨。优质工业动力煤年生产能力在390万吨以上,将成为电煤价格上涨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2)发展火电行业:公司拥有的火力发电厂利用煤矿石发电,成本低廉,收益稳定,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坑口电厂,发电量部分上网,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未来在电力缺口暂时无法弥补的情况下,该项业务有望为公司带来稳定的利润收入。 (3)区位优势突出:公司地处国内产煤大省河南储煤中心地带,原煤储量丰富,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原煤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比例高达70%,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走高,市场对原煤及其相关衍生产品的替代性需求明显增强,有不错的市场前景。 (4)资产重估概念:公司所拥有的主要矿井采矿权多在上市发行时从集团公司无偿获得,或被集团公司以资金方式注入,其煤炭采矿权的评估值远低于山西省目前颁布的标准,煤炭采矿权市场化使公司价值面临重估。公司主要煤种为无烟煤和贫煤,可采储量约3.59亿吨,预计可采年限为63年,对应采矿权粗估价值约5.09亿元,每股对应采矿权价值0.81元。 (5)新能源概念:公司以300万元设立郑州郑煤岚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占60%,未来主要经营范围为煤层气(瓦斯)综合开发与利用,系国家目前政策重点扶持项目。一期工程建站规模500GF-3RW燃气发电机组2台,装机总容量1000kW,输出电压400伏,投产后,年发电能力1152万千瓦时,预计年销售收入600万元,利润150万元。

尊敬的乌龟
害怕的缘分
2025-08-22 05:51:07
中国13大能源基地:(括号内是主要能源)

山西(煤)

新疆(气)

东北(油)

宁夏(宁东能源基地)

深圳能源基地

蒙大新能源化工基地

四川(成都水电能源基地)

晋西能源基地

陇东能源基地

内蒙古能源基地

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基地

陕北能源基地

临沧全国生物能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