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上市公司有哪些?
光伏发电概念股和光伏发电上市公司一览:\x0d\x0a\x0d\x0a代码 证券名称 所属领域\x0d\x0a\x0d\x0a600550\x0d\x0a天威保变\x0d\x0a太阳能电池\x0d\x0a晶硅电池/薄膜电池,产业链全:从硅料到组件,硅料到组件生产及在建能力最大\x0d\x0a\x0d\x0a002218\x0d\x0a拓日新能\x0d\x0a太阳能(薄膜电池)\x0d\x0a主要是薄膜电池兼少量晶硅电池组件\x0d\x0a\x0d\x0a600674\x0d\x0a川投能源\x0d\x0a太阳能(硅料)\x0d\x0a国内唯一已投产的千吨级硅料厂,在建规模大\x0d\x0a\x0d\x0a600131\x0d\x0a岷江水电\x0d\x0a太阳能(硅料)\x0d\x0a参股西藏华冠科技涉足太阳能产业\x0d\x0a\x0d\x0a600644\x0d\x0a乐山电力\x0d\x0a太阳能(硅料)\x0d\x0a参股四川新光硅业主要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硅片\x0d\x0a\x0d\x0a002006\x0d\x0a精工科技\x0d\x0a太阳能(设备)\x0d\x0a单晶铸锭炉\x0d\x0a\x0d\x0a600586\x0d\x0a金晶科技\x0d\x0a太阳能(零部件)\x0d\x0a薄膜电池用超白玻璃\x0d\x0a\x0d\x0a600089\x0d\x0a特变电工\x0d\x0a太阳能组件、硅料\x0d\x0a控股的新疆新能源从事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x0d\x0a\x0d\x0a600151\x0d\x0a航天机电\x0d\x0a太阳能组件、硅料\x0d\x0a控股的上海太阳能科技电池组件产能迅速提升\x0d\x0a\x0d\x0a000012\x0d\x0a南玻A\x0d\x0a太阳能组件、硅料\x0d\x0a硅料尚未投产\x0d\x0a\x0d\x0a000969\x0d\x0a安泰科技\x0d\x0a太阳能(薄膜电池)\x0d\x0a与德国ODERSUN公司合作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x0d\x0a\x0d\x0a600482\x0d\x0a风帆股份\x0d\x0a太阳能(薄膜电池)\x0d\x0a投巨资参与太阳池、锂电、太阳能电池等项\x0d\x0a\x0d\x0a600629\x0d\x0a棱光实业\x0d\x0a太阳能(薄膜电池)\x0d\x0a\x0d\x0a002083\x0d\x0a孚日股份\x0d\x0a太阳能(薄膜电池)\x0d\x0a\x0d\x0a600184\x0d\x0a新华光\x0d\x0a太阳能电池基板,电池组件\x0d\x0a太阳能特种光玻基板\x0d\x0a\x0d\x0a600438\x0d\x0a通威股份\x0d\x0a太阳能(硅料)\x0d\x0a\x0d\x0a600885\x0d\x0a力诺太阳\x0d\x0a太阳能电池\x0d\x0a太阳能热水器的原材料供应商\x0d\x0a\x0d\x0a600220\x0d\x0a江苏阳光\x0d\x0a太阳能组件、硅料\x0d\x0a\x0d\x0a000786\x0d\x0a北新建材\x0d\x0a光伏发电系统\x0d\x0a\x0d\x0a600884\x0d\x0a杉杉股份\x0d\x0a太阳能电池\x0d\x0a参股尤利卡太阳能,掌握单晶硅太阳能硅片核心技术\x0d\x0a\x0d\x0a600293\x0d\x0a三峡新材\x0d\x0a太阳能玻硅矿\x0d\x0a\x0d\x0a600295\x0d\x0a鄂尔多斯\x0d\x0a太阳能(硅料)\x0d\x0a\x0d\x0a000635\x0d\x0a英力特\x0d\x0a太阳能(硅料)\x0d\x0a\x0d\x0a000962\x0d\x0a东方钽业\x0d\x0a太阳能(硅料)\x0d\x0a\x0d\x0a600183\x0d\x0a生益科技\x0d\x0a太阳能(硅微粉)\x0d\x0a控股的东海硅微粉公司是国内最大硅微粉生产企业\x0d\x0a\x0d\x0a600152\x0d\x0a维科精华\x0d\x0a太阳能组件\x0d\x0a成立的宁波维科能源公司专业生产各种动力、太阳能电池\x0d\x0a\x0d\x0a600661\x0d\x0a交大南洋\x0d\x0a太阳能组件\x0d\x0a控股的交大泰阳从事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x0d\x0a\x0d\x0a600642\x0d\x0a申能股份\x0d\x0a太阳能组件\x0d\x0a参股的申能新能源涉足太阳能领域\x0d\x0a\x0d\x0a000899\x0d\x0a赣能股份\x0d\x0a太阳能(薄膜电池)\x0d\x0a\x0d\x0a600596\x0d\x0a新安股份\x0d\x0a硅料原料(三氯氢硅)\x0d\x0a\x0d\x0a600299\x0d\x0a蓝星新材\x0d\x0a硅料原料(三氯氢硅)\x0d\x0a\x0d\x0a000698\x0d\x0a沈阳化工\x0d\x0a硅料原料(三氯氢硅)\x0d\x0a\x0d\x0a000418\x0d\x0a小天鹅\x0d\x0a\x0d\x0a大股东参股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x0d\x0a\x0d\x0a600803\x0d\x0a威远生化\x0d\x0a\x0d\x0a实际控股股东新奥集团从事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生产\x0d\x0a\x0d\x0a600211\x0d\x0a西藏药业\x0d\x0a\x0d\x0a发起股东之一为西藏科光太阳能工程技术公司\x0d\x0a\x0d\x0a000727\x0d\x0a华东科技\x0d\x0a\x0d\x0a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生产商\x0d\x0a\x0d\x0a600192\x0d\x0a长城电工\x0d\x0a\x0d\x0a参股长城绿阳太阳能公司涉足太阳能领域
德国:能源转型评价及启示
能源评论
2022年8月4日17:01
关注
前不久,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能源监管机构)发出警告:没有俄罗斯天然气,德国熬不过冬天。如果北溪一号天然气管道不能恢复正常供气或继续限制流量,德国能源形势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这意味着因天然气紧缺带来的价格猛涨必然传导到终端用户。作为主要调节电源的燃气发电受阻,难以配合新能源发电项目运行,电力的稳定供应将面临很大风险。更为悲观的预测是,能源短缺的状况会持续3~5年,成本继续上升,德国正面临由能源危机而引发的国家危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将走向衰退。不难发现,这与德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目标背道而驰,令人扼腕叹息。
多年来,德国的能源转型被津津乐道,似乎已成为国际上的样板,我国新能源补贴政策的研究制定也不难看到德国的影子。但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经历了能源供给短缺、价格飙升的困局,也暴露了能源转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纵观德国的能源转型历史,并对其实践成果进行分析评估,能为我国的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镜鉴。
能源转型的先行者
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从2005年的4.8亿吨标煤降至2019年的4.3亿吨标准煤(国际能源署数据),目前能源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与可用总能源的比率)约为64%,尤其在原油和矿物油产品方面,德国的进口依存度高达97%,天然气则为89%,煤炭为44%。自20世纪90年代起,德国推行能源转型政策,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46%,在大国中位居前列。
德国能源转型的动因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德国不堪重负,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就近供应,减轻经济负担;二是应对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三是降低化石能源的进口依存度。
经过30多年的转型实践,德国的能源转型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先行示例。
德国的电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例已由2000年的6%上升到2020年的46%,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占2020年总发电量比重大于31%。德国还制定了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升至65%的目标。
在需求侧,德国一直推进能效提升行动,特别是在建筑领域,采取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等综合手段持续改进能效。有数据表明,德国在过去30年将能效提升了近30%。
风电和光伏发电迅猛增长
德国能源转型成功的标志是风电和光伏发电得到了迅猛增长,占比持续上升,这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首先,此成果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德国于2000年首次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后根据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了8次修订,内容涉及新能源上网电价调整、补贴分摊、并网技术管理要求以及如何参与电力市场竞争等。2022年7月8日,德国政府审议通过了包括《可再生能源法》在内的能源政策一揽子法案修订,旨在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强化联邦政府应对天然气发电不足紧急调用备用电力(比如煤电)的政策选择等。持续的修订是由于法律在实施的不同阶段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过度补贴造成资金入不敷出和消费者负担上升过快的问题、新能源发电新增规模与电网发展不匹配问题、全额保障收购带来的效率损失问题等。政府通过制定出台《可再生能源法》和滚动修订来从法律上激励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开发,在相当长时期内以固定价格收购其上网电量并实行全额收购,有力促进了新能源发展。
其次,公众对能源转型的认同度高,也能够承受较高的电价。德国社会对于生态环境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大多数人对于摆脱化石能源持支持态度,并愿意为此付出经济代价。
最后一个因素是用好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自2017年起,德国政府不再以指定价格收购绿色电能,而是采用拍卖竞价机制来确定每年能享受补贴的新能源开发规模和投资者。这不仅推动了新能源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也减轻了消费者的负担。
由于风电和光伏发电固有的间歇性,很多专家担心用户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指标会有所下滑。但实际上,德国多年来全国负荷趋于稳定,2020年最高负荷为7600万千瓦,仅常规电源装机总量就达到1.1亿千瓦,加上跨国联络线2000万~3000万千瓦的交换能力,合计远超过最高负荷,确保德国即使不计新能源发电量,也能支撑起全社会用电需求。在调度管理上,长期以来德国实行“自下而上”的“自平衡”运行模式,全国有2700个平衡单元,实时运行中各平衡单元偏差由四大输电网运营商统筹负责,从而显著降低整个系统的平衡压力。
根据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的公开资料,2020年电网终端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创造2006年以来的最短纪录,为10.73分钟。由此可见,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持续增加,在分布式新能源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其供电可靠性并未受到影响。
转型之路突遇“寒冬”
2021年,国际上包括一次能源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运行带来较大冲击。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国家饱受能源短缺和价格飙升之苦,德国也是深受其害,预计今年冬天天然气大量短缺,届时大量工厂将很可能暂停运转。近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德国企业将不得不停止生产、解雇工人,供应链将崩溃,人们不得不贷款支付取暖费。
此轮能源危机深受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其结果是欧洲蒙受的损失不可估量,德国首当其冲,危机何时结束,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回顾德国的转型之路,从能源转型的“样板”到如今深陷能源危机的局面,有三点教训值得正在经历能源转型的大国汲取。
一是德国的能源战略不够成功。德国早在2013年就宣布将于2022年关闭所有核电站,2019年宣布2038年前淘汰煤电,腾出的空间由新能源发电和气电弥补。但目前核电和煤电发电量总计超过三分之一,这样的激进战略致使德国在当前的能源危机面前举步维艰。一方面,失去俄罗斯气源使德国气电出力大打折扣,冬季取暖能源缺口很大;另一方面,增加的新能源发电弥补不了核电和煤电激进退出所造成的缺口。
据最新报道,德国和欧洲其他多国计划重启煤电度过这场危机。可以说,德国的能源战略忽略了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外部抗风险能力,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脱节,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能说是成功的战略。
二是新能源补贴政策难以为继。德国的补贴政策虽然刺激了光伏发电和风电的快速发展,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高额补贴同样带来高电价问题。2015年,德国居民用电量占比为26%左右,其平均价格为2~2.4元/千瓦时,在西欧国家中是最高的,其中新能源补贴附加在居民电价中占比达到20%以上,家庭用电负担沉重,后来的补贴退坡政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三是电网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德国的新能源早期主要采用分散开发的模式,考验的是配电网的适应水平和接纳能力。近年来,随着北海及波罗的海风电的规模化开发,北电南送问题逐步显现。新建南北直流输电通道的方案进展缓慢,主要是由建设输电走廊涉及征地难度大、环保政策制约、周期长、干扰多等因素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电网基础设施滞后是影响德国新能源继续大规模增长的主要瓶颈。
激进转型必有代价
通观德国能源转型,我国也能从中得到三点启示。
第一,能源安全始终是首要目标。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大力开发风电及太阳能发电是加快能源转型的战略性举措,必须长期坚持。然而,能源转型必须建立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基础之上,先立后破,不能急于求成。德国能源战略的失误源于激进的弃核弃煤政策。其传统能源的供应主要来源于外部,由于俄乌冲突何时结束难以预料,德国的能源危机注定会持续几年,德国寻求俄罗斯能源替代方案的经济代价预计会更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和通胀冲击,若出现经济衰退就不足为奇了。相比之下,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反复强调立足国情推动煤炭清洁低碳高效开发利用,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截至目前成功地应对了此轮全球性能源危机。这充分证明了我国政府高水平的战略预判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
第二,长远来看,发展新能源能够明显降低能源供应风险。据英国石油公司统计,2021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仍达到82%左右,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跨国贸易主要依靠美国、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及地区,存在因政治、经济、军事干预而中断的风险,给世界能源安全带来持久的忧患。另外,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资源丰富,分布相对均衡,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开发潜力巨大,就地就近分散供应是减少化石能源集中配置风险的有效对策。经历本轮能源危机,国际上也得到了新能源发展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的启示。我国也应从中汲取教训,加大新能源的发展力度,提高抵抗能源风险的能力。
第三,应树立系统思维,推动新能源高比例融合发展。按照目前的趋势,我国新能源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将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出力具有间歇性的特点,而用户的可靠性指标又不能降低,这给电力系统保供带来的挑战不可低估。实际上,国内专业机构对新型电力系统发电的构建和运行规律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比如,构建一个区域级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电量占比为30%~60%)的仿真型电力系统,并进行电力电量平衡仿真研究、稳定特性解析的案例至今没有出现,在这方面德国的现有经验值得借鉴。
下一步,我国应抓紧研究论证,坚持以电力为中心推进能源转型,坚持电力系统源网荷储整体协同配置,坚持电源的多元化路径,坚持电源与电网协调发展。一边发展,一边探索,不断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为我国的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系国网能源研究院原院长)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腾讯新闻,阅读体验更好
广告
亏虚男士有福了,小心别补太过,睡前吃它,真实调理肾亏肾虚
全部评论
打开腾讯新闻参与讨论
用户ya1pyck
太阳能电池板
江苏网友
8月6日
回复
用户ya1pyck
每家每户安装独立的太阳能电池板,多余的电卖给国家电网
江苏网友
8月6日
回复
打开
腾讯新闻
参与讨论
2
1
1. 凯迪电力(000939.sz),公司以城市垃圾发电和生物质发电为重点,在国内垃圾发电领域处领先地位。
2. 华光股份(600475.sh),公司是国内垃圾焚烧炉制造龙头企业。
3. 哈投股份(600864.sh),公司参股公司黑龙江新世纪能源有限公司主营垃圾发电;哈尔滨最大的发电、供电企业,建设了哈尔滨垃圾焚烧发电厂--东北三省第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4. 东湖高新(600133.sh),公司具有生活垃圾发电、生物质能源等在内清洁再生能源业务。
5. 泰达股份(000652.sz),公司建设有双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6. 华电能源(600726.sh),公司控股的黑龙江新世纪能源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的开发,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循环流化床技术,组建哈尔滨垃圾焚烧发电厂。
7. 深圳能源(000027.sz),公司在深圳拥有三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4.2万千瓦,日处理生活垃圾2450吨,年处理能力约100万吨;公司正在积极争取龙岗5000吨级垃圾发电项目。
8. 桑德环境(000826.sz),公司拥有大量全国已建及在建生活垃圾焚烧电厂。
9. 南海发展(600323.sh),垃圾发电预计至2011年达产3000吨/日处理产能。
10. 宁波富达(600724.sh),参股宁波枫林垃圾发电厂。
11. 富春环保(002479.sz),公司是垃圾发电和热电联产的实践者,公司年处理垃圾20万吨以上。12.龙净环保(600388)
著名的欧洲北海油田是英国掌控全球原油期货市场的基石,也是缺油的西欧国家发展经济与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能源保障。通过对北海油田的开采,英国与挪威等国发展起的石油工业也曾走在世界前列。
海上油田开采的技术门槛线相当高
但这对于欧洲发达国家恰恰是强项
然而,在历经多年的油气开采后,北海油田这一昔日欧洲能源的心脏正面临逐渐枯竭的命运。
地处设得兰群岛、大不列颠岛、荷兰低地、日的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端之间的北海,是总面积约57.5万平方千米的超级油田所在地。如果不是1969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孤注一掷打完最后一口井,这一超级油田的命运也许永远都只能埋藏在不为人知的深海之下。
周边国家都是欧洲经济标杆
在他们之间有个大油田,真是太合适了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贫油国”的帽子一直是困扰西欧国家最大的能源问题。虽然离西欧最近的苏联是产油大国,但在冷战的背景下,意识形态对立与国家安全的担忧使得欧洲无法从苏联进口石油。
苏联近在咫尺,中东也离得不远
但在地缘政治上,始终有很大风险
工业社会的运转离不开石油,命脉却抓在别人手里▼
为了发展经济,“贫油”的西欧国家纷纷开始了石油争夺战。英国加强控制中东,荷兰努力维持在印尼的特殊地位,法国则在法属圭亚那(法国在南美洲的海外领地)挖井找油,并大力扩展石油进口渠道。
其中经营的重点还是产能巨大的中东
且英国也是中东国家的前宗主国
当地石油产业有英国人一份儿▼
然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下,西欧“宗主国”的影响力不复往日。中东的能源大户们不仅不再听从号召,反而联合起来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突然搞起石油禁运
逼得美国人都搞起汽油配给票
对于几乎不产油的西欧,那风险就太大了
为应对石油短缺的严峻问题,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未曾大规模开发的北海。
但是,由于周围陆地均为基岩出露,加上海洋条件恶劣,此时的北海长期无人问津。而且从石油开采的角度来看,海底地形复杂且海上气候恶劣的北海,实在不是一个进行勘探的好地方。
造这么个大家伙,可比在陆地上采油难多了
为了能够在短期内开采到石油,英国放开了北海油田的勘探权,并最先将本国在北海三分之一的海域划分为960个区块(每个区块约259平方千米),用招标的方式向全球的石油开发企业发放勘探许可证。
令英国政府苦恼的是,即使英国在石油勘探权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当时全球的主要石油企业却依旧对此不感兴趣。等到招标结束后,仍然有60%的海域无人问津。
在北海的油气资源开发上
荷兰德国沿岸的油气资源发现较早
英国人相信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上也有大油田
但能不能找到还不好说▼
不仅如此,在英国放开勘探权后,几十家参与投标的石油企业公司没能打出一口可以投产的油井,纷纷陷入了亏损的境地。由于连续几年都开采不到石油,“北海无油论”开始在欧洲扩散,挑动着各方敏感的神经。
直到1969 年 12 月,勘探了3年,花了3000多万美元的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再也承担不起北海油田的勘探亏损了。于是公司管理层决定,打完最后一口井就放弃北海“收兵回营”。
然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幸运的地方,也就是这里
恰恰就是这本不抱任何希望的一口井,给北海油田带来了一线生机,也从此改变了欧洲的能源格局。
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打的最后一口井恰好位于“埃科菲斯克油田”上方。经探明,埃科菲斯克油田南北长约13千米,东西宽7千米,可采储量石油2-3亿吨,天然气1072亿立方米。
埃科菲斯克油田的所在▼
这一喜讯给当时在北海勘探的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不久之后,多家石油公司纷纷向北海油田进军,并在靠近挪威海域的英国一侧摆开了阵势。
从1971年到1975年,北海油田进入了油气勘探的丰收期。在英国海域,先后发现了布伦特油田和奥克、奥瑞尔、派帕、科莫兰特和尼尼安等油田;在挪威海域,发现斯塔特福约德油田和埃斯彭等油气田;丹麦、荷兰等国海域也发现多处油气田。
这北海上的油田其实还挺多的▼
由此,集优越地理位置、高标准原油品质于一体的北海油田正式诞生,逐渐发展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巨型油气产区,并深刻影响着国际的石油交易市场。
要不怎么布伦特原油知名度如此之高呢
欧洲能源的心脏
北海油田烈火烹油的发展,其实也有欧洲历史进程的从旁协助。
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期,石油的消费量剧增,并逐步取代煤炭成为了世界第一能源,欧洲各国的工业设备也开始从煤炭驱动向石油驱动升级转换。
毕竟北海周边是欧洲的精华所在
又能当工业大亨,又能当石油土壕
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儿?
短期内,大量的能源替换让原本就没有多少石油的欧洲大伤脑筋。再加上那一时期的西欧正陷入经济滞胀,只有稳定、低价的石油供应,才能使西欧各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
在苦苦寻找石油之前,北海海域的划分首先成为了英国和挪威的棘手问题。
这问题就很复杂
比如平台在这边,但抽走了对面的油,算谁的呢
位于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北海海域,大部分是英国和挪威的专属经济区,东南部为丹麦、德国和荷兰专属经济区。英国与挪威在北海海域接壤部分最大,所以两国在这个问题上分歧也最大。
油田也集中在中间位置,颇为棘手▼
由于北纬62°以北的海域是挪威与苏联有直接关系的地区,且苏联海军潜艇基地就在摩尔曼斯克。因为害怕苏联疑心挪威是在利用在北海勘探的机会监测其海军的动向,挪威一直不敢贸然提出在北海进行海域划分与石油勘探。
因此,在划分北海油田的过程中,挪威政府总是以各种理由刁难,意欲拖延北海石油的开发。这种情况之下,缺油的英国政府坐不住了,在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妥协之后便匆匆接受了35%的北海控制权的划分方法。
解决完海域划分的棘手问题后,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大力开发下,北海油田就逐渐成为了欧洲主要的能源供应地,并使曾经石油需要99%进口的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油气出口国。
英国2018年出口结构
原油仍然占了5.7%,还不包括其他石油制品
(图片:OEC)▼
不仅如此,北海石油因其品质高,产量稳定,迅速获得了欧洲各国的青睐。北海油田的发掘,让正处于疲软时期的英国、荷兰与丹麦等工业国家的经济获得了帮助,更使得英国能以每桶(约159升)北海布伦特石油作为市场参考价格,从而一跃成为了全球石油期货交易的中心。
而且,相比中东石油壕国
欧洲国家拥有从海工装备到石油精炼的完整能力
又是自家的油田,可以吃到整个产业的利润
从1969年在中部的中央地堑区发现埃科菲斯克大油田,1971年在北部的维京地堑发现布伦特大油田,不到十年的时间,北海油气田群勘探开发的高潮就使其成为了世界大油气产区之一。
据英国石油公司197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时欧洲在北海已经探明石油储量达 57 亿吨;天然气储量已达 3.53 万亿立方米。如此众多的能源储量直接推动了苏格兰第三大城市阿伯丁的发展,使其发展成为了集存贮、精炼、输送于一身的石油工业中心,并拥有了“欧洲石油之都”的美誉。
北方大量油气田通向阿伯丁
成就了这里发达的能源产业
干涸的北海,前途何在
过去十年内,在英国、挪威、荷兰和丹麦北海四国不间断的开采下,北海油田的产量越来越低。即使采用了最新的开采技术,其原油日产量还是从高峰的600万桶跌至了200多万桶。
挪威主要油田石油产量
极盛之后,挡不住的滑坡
为了保持石油产量,石油公司不得不加大对北海的勘探力度以发现新的油田。然而,新发现的油田不仅无法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现的大油田相提并论,甚至连补上老油田下滑的产量缺口都做不到。
新的油田在产能登顶后逐渐滑坡无可避免
所以大公司都会持续投资新的油气田
才能在更长的时间内维持整体的稳定供给
以传奇油田——布伦特油田来说,曾经产量高达40万桶每天的布伦特油田,产量在90年代后就开始急剧下跌。到了2015年,布伦特油田3个在运行的平台中,就有两个平台停产,唯一剩余的一个平台日产量也不足1000桶每天。
不仅如此,英国油气新发现的数量也在锐减。按照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的标准,英国在2010年仅发现4个大型油气田,不仅比2009年的13个大幅减少,同时也跌至多年来的谷底。
一座废弃的天然气平台
巨大的工业景观
与邻居英国的情况类似,挪威新探明的油气资源也是连年走低,近十年几乎没有大型油气田被发现。根据挪威石油理事会的统计,2010年挪威的石油新发现仅为16个,大大低于2009年的28个。
而且,海底油田的开发历时漫长,从粗略的地震波物理勘探到细致的钻井取岩芯样本勘探,再到安装设备、成本核算、申请开发许可等,往往耗时五至十年以上。
当然,正因为难度大,成本高
这种大型海工装备本身也是个门槛很高的大市场
中国也正在这方面加速追赶
除了日渐枯寂的石油储量,高税收与高环保要求也是打击北海油田的一大原因。
由于整体经济不景气,油气行业向英国政府上缴的大量税收愈发重要,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英国政府加大了对油气行业的征税力度。在越发严苛的环保条约规定下,北海的石油开发企业也不得不增加成本来满足环保规定。
如果风电的成本能再降低再降低
欧洲可能进一步压缩油气的能源占比
2011年,英国政府改变了英国大陆架石油生产活动的税收结构和税率,税收新政大幅增加了英国油气行业的税率,因而导致英国北海地区的油气产业越发缺乏竞争力。
再加上美国低成本页岩油和国际低油价的冲击,开采成本原本就高的北海油田更是陷入了开采一桶亏损一桶的无解境地。
作为同行的海湾国家有着更低的开采成本
但是油气在欧洲只是一个产业,而在中东是国家支柱
他们的压力更大,转型也更难
若不能加大石油勘探力度并发现新油田,步入暮年的北海油田将难逃枯竭的命运。届时,有着50年历史的北海石油工业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退出历史舞台,而西欧国家自身的能源保障,可能又要看俄罗斯和中东的脸色行事了。
楼盘名称:北海福缘阁
城市:北海
楼盘位置:西南大道316号(湖南路与西南大道交汇处往东走200米)
开发商:北海恒海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
产权年限:70年
建筑类型:塔楼,小高层,高层,
其他交通方式:公交:乘坐8路、12路、15路在板桥站下车即看到该项目。 驾车:5分钟可到金癸市场(北海最大农贸批发市场),10分钟可到两大城区的两个大润发超市,万达购物广场,北海高铁站、北海南珠客运站,15分钟可到银滩、北部湾广场或北海客运港,25分钟可到北海福成机场。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9000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30%,共2栋楼,停车位共200个,车位配比64%
周边配套:综合商场:东海百货、湖海路百货店、姐妹百货宾馆酒店:北海曼哈顿酒店、北海巴伐利亚酒店、北海止泊园精品酒店、泽霖宾馆(北海店)、北海嘉美假日酒店、北海印象假日酒店娱乐餐饮:北海北酒吧、茶中茶、故人休闲吧、北海金龙包点、闲茶馆、棒茶
医院:驿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菜场:鑫宏东海蔬菜批发市场、德正农贸市场、红路岭便民市场、悦发云祥市场、新安市场、隆昌蔬菜批发经营管理处
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海上海路支行)、中国工商银行(北海市湖海路支行)、中国建设银行(湖南路支行)、中国工商银行(南珠支行广东路分理处)、中国建设银行(北海深圳路支行)、兴业银行(上海路支行)
学校:北海市第九中学、海城区第十二小学、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北海市实验学校、驿马小学、北海市海南路小学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点击查看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的新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