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添迎读策略之“十四五”新能源产业“风光”前瞻

洁净的篮球
复杂的棒棒糖
2023-02-08 02:25:32

添迎读策略之“十四五”新能源产业“风光”前瞻

最佳答案
现实的汉堡
粗暴的奇迹
2025-08-22 09:28:29

我国作为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第一大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也为应对气候变化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履行 社会 责任。我国的能源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领导人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讲话提出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那么从政策面来说,对新能源产业大力推进的预期无疑将进一步强化 。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年,亦是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元年。前瞻“十四五”规划对于能源消费的总量和消费结构占比的量化指标可能为:

1)总量方面,对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指标可能在56亿吨标准煤左右;

2)能源消费结构方面,非化石能源在总能源当中的比例可能在18.5%以上。

如果按照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的比例计算,那么预计新能源 汽车 销量需要达到600万辆以上。 未来5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速将高达40%以上 。

由于水电资源与核电开发进度受到客观条件的约束,从开发潜力和成本的角度来看,我国电力供给的主要增量只能依靠光伏与风电新增装机量来弥补缺口,因此,我国“风光”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预计“十四五”期间光伏和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87GW和38GW,合计年均建设规模达125GW。

十四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我国光伏与风电新增装机进入加速上行拐点。 光伏能源是过去十年间成本降幅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当前时点海外已实现平价,国内明年全面进入平价时代,行业或将迎来快速增长,估值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1)硅片、硅料、电池片、组件: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其中硅片盈利相对稳定,利润留存能力最好;

2)一体化龙头,缓解产业链供需关系、价格波动引起的盈利性波动:晶澳 科技 ;

3)玻璃、胶膜细分行业景气度较好:信义光能、福莱特、福斯特;

4)风机龙头金风 科技 、风塔制造商天顺风能、叶片制造商中材 科技 。

最新回答
落寞的乌龟
默默的小蜜蜂
2025-08-22 09:28:29

在这个不同往年的2021年,以华电、华能、三峡为代表的央企发电集团,分别先后宣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来彰显自己在可再生能源布局上的信心与决心。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表示:2025年中国华电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将力争达到50%,努力实现“碳达峰”。

国家电投更是早在2020年底提出“碳达峰”时间表。2020年12月8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表示,国家电投将在2023年实现国内碳达峰,到2035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至75%。

3月11日,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三峡集团力争于2023年率先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成为首家宣布“碳中和”时间表的央企集团。

01

超10GW风机招标 “抢装”继续

回顾2020年,国家电投2020年底总装机规模1.51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5%;华电集团2020年底总装机容量为1.53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40.4%。以两组数字的对比来看,“碳达峰”的实现需要以上企业落实的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量均在1500万千瓦以上。

也因此,行业有预测指出,在“30·60”大背景下,2021-2022年间风电或将持续“抢装”势头。

3月12日,国家电投发布二〇二一年度第十二批集中招标(第一批风力发电机组设备规模化采购),涉及18个风电项目,总规模达2422MW(2.422GW)。 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开年至今,各大发电集团已经开展了超过1000万千瓦风电机组招标 ,其中华电集团以超过400万千瓦的招标量位居榜首,国家电投近300万千瓦紧随其后,华能113万千瓦招标量、华润电力接近100万千瓦也毫不逊色于国家能源集团与大唐集团。

02

“跑马圈地:再现

2021一季度接近尾声,各大发电集团在风电项目招标上落子如飞,其迅速与果断一方面可以看出走好“十四五”开年第一步的谋略,另一方面也预示着行业建设热潮的延续。另外,2021年开年以来,内蒙古、河南、山西、青海等地的各大综合能源基地的频繁签约,也佐证了各大发电集团抢占风光资源的紧迫程度,“碳中和”下,可再生能源的飞速发展伴随着资源“跑马圈地”轰轰烈烈地开启。

根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总结,各大发电集团“十四五”规划如下:

2020年底,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刘国跃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集团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到7000-8000万千瓦。确保实现年均开工、投产“两个1500万+”目标。

2021年1月29日,在国家电投2021年工作会议上,该集团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力争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不低于1500万千瓦”;

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也指出,未来五年华能计划投产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初步合算的话,华能将以1500万千瓦/年的速度推荐新能源建设;

三峡新能源副总经理吴启仁曾在2020年底召开的“2020能源转型论坛暨第十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强调,“十四五”期间,三峡新能源每年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

中广核新能源更是将原定的“十四五”再造一个中广核新能源目标变成一个半,加码到3000万千瓦,增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仅从以上几个开发商的规划来看,其“十四五”总量已达咋舌的34000万千万,近乎340GW的资源。一般来看,“十四五”总量目标不会平均到每一年中完成,其开发策略必定是“前紧后松”才能确保十四五末期有足量的冗余。这也就注定了2021-2022年将是资源抢夺剑拔弩张的阶段。

同时,仅仅依靠风光资源的抢夺是不够的。结合2020年8月27日,两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的来看,综合能源基地、源网荷协调互动必然成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主流模式。

2021年开年至今,短短不足3个月,国家电投、大唐、国家能源集团、华能等央企持续加大对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力度。其中,风光水火互补、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等综合能源基地项目的签约成为“十四五”开年的重头戏。

懦弱的飞机
犹豫的诺言
2025-08-22 09:28:29
津云新闻讯:记者从12月24日中新生态城新闻发布会获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中新天津生态城谋划了一批“十四五”新基建重点项目,项目投资额占比将达到“十四五”固定资产投资的20%。

据悉,生态城首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32个,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CIM平台、智慧学校、智慧医疗、光电芯片中心、普洛斯“AI+”智能物流产业园、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新项目将启动建设,与此同时,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智慧小区、智慧能源小镇、智慧图书馆、智能充电桩等一系列已落地项目也在不断完善中。

下一步, 生态城将通过持续增添应用模块,进一步强化城市大脑的云调度功能,实现突发事件快速响应,让城市高效运行。合理布局5G、窄带物联网等网络设施,累计建成约200个5G基站,实现住宅、公建及产业楼宇全域覆盖。布设覆盖市政、交通、环境、能源等领域的智能传感器,计划建成约30万个神经元感知节点,让全感知终端渗透生态城全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搭建生态城大数据管理平台,为数据开放、数据交换和数据增值,形成城市数据底座。建立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在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权属、建筑能耗、海绵城市监控、地下管线维护等数据,实现智慧城市规划管理的多规合一。

“十四五”期间,生态城还将打造百个新型应用场景。在智慧能源方面,将建设多场景应用联合调控虚拟电厂和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在智慧小区建设方面,以已有的吉宝季景峰阁智慧小区为示范,在50余个住宅小区逐步试点建设1—4个星级智慧小区,改造5个3星级以上的小区。在智慧教育方面,建设生态城教育云平台和大数据承载平台,实现智慧校园管理和教育教学。在智慧医疗方面,搭建统一的智慧医疗信息监管平台,对区内医疗资源、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防疫资源进行统筹,促进医联体成员单位相互协作。在智慧旅游方面,贯穿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站、智能服务点、智能服务终端,搭建四级智慧旅游体系,丰富游客智游体验。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建成北部气力输送系统、固废信息化平台、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工程,建成50个“无废细胞”,在固废管理、资源利用方面持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一方面,预留生态城“5G+AI”应用场景对外接口,创造开放环境,吸引智能科技企业。另一方面,围绕 5G上下游,培育引进教育培训、工业维护、零售展示等相关领域开发企业,延展新基建所衍生的产业链条。生态城还将借力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此外,为撬动市场化投资主体参与建设,为新基建提供资金支持,生态城将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资金支持,运用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

跳跃的花瓣
风趣的自行车
2025-08-22 09:28:29
十四五”时期,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利用院落空地、田间地头等地推进风电、光伏分布式发展,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何洋

为进一步提升电力保供能力,电力司2022年将进一步强化在新形势下的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本地各类支撑性保障电源建设,以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积极推进沙漠、戈壁、荒漠等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共同支撑负荷中心用电需求。加强煤电机组运行维护和电煤供应保障,确保高峰负荷时段稳发满发。鼓励因地因网制宜建设储能设施,应对尖峰负荷需求。进一步强化细化用电需求侧响应,推动加快形成保障电力系统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此外,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加快推进跨省区输电通道前期工作,结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开发,统筹推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相关工作。落实跨省跨区输电工程调度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输电通道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用电高峰时段,进一步做好电力优化调度,加大跨省跨区临时支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