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哪些努力

伶俐的宝贝
完美的绿草
2023-02-08 02:13:31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哪些努力?

最佳答案
孤独的毛衣
包容的柚子
2025-08-22 09:30:29

第一是率先促进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努力。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占世界总量比重不断提高,而且中国又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这就从两方面使得中国对全球新增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越来越大。一旦中国经济复苏,2010年—201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可保持在8%—9%,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会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第一火车头。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由于保持高增长,总体经济实力显著上升,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第二是办好自己的事情,成为应对和处理世界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中最大的“稳定器”。我们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计算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2001年-2008年期间,中国在20国集团国家中不仅经济增长率最高,而且经济波动系数最低。在2009年只有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率下降幅度最小。

第三是促进世界经济合作,理性地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负责任地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稳定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中国第一次与世界大国合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较快复苏,同时理性地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了全球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

第四是带头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2009年新增投资的14.6%用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推进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预计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2.1%和2.7%;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7.7%上升至2008年的8.9%,中国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四位。

最新回答
飘逸的泥猴桃
称心的薯片
2025-08-22 09:30:29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从英国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到石油对煤炭大规模替代,其后都跟随着经济大发展的 *** 。新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涉及多个产业部门,并将极大地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一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产业有可能创造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金融危机推动美国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上个世纪后半期,新能源技术与电子、信息等新兴技术同时开始萌芽,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应用成本较高,因此,新能源技术在上个世纪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必须寻找一个新的产业作为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然而,美国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经济中已无竞争优势,大部分实体经济已通过外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它不可能把已经转移出去的实体经济重新收回。重振实体经济,必然扶持那些生产技术制高点由美国掌握的产业,因此,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首选。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将引起产业的重大变革和深度裂变,并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尽管一些新能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从目前来看,新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成本仍然过高,发展新能源产业需要 *** 大力扶持。2009年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新能源为重点发展产业,主要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捕获和碳储存、可再生能源等。

欧盟加大发展“绿色能源”的力度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欧盟就开始积极倡导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时间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并以此作为欧盟产业调整及 *** 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点,以便实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两大目标,为欧盟在环保经济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基础。

欧盟将低碳经济看作“新的工业革命”,力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和低碳产业中发挥领导者的角色。例如,欧盟计划,到2012年12月31日,淘汰所有的白炽灯,用绿色环保的节能灯取而代之。欧盟要求成员国救助汽车业的资金必须用于节能型汽车的研制和生产,必须用于小排量、洁净型或混合燃料汽车或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制和产品生产。

美国:对外积极参与减排,对内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产业虽然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与其他新兴产业不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的市场空间。美国奥巴马上台后,一改过去布什 *** 的能源政策,在新能源、环保政策方面较为高调,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由消极转为积极,表示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以减少5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美国等发达国家一个主要目标是要求把中国和印度等大国加进去,因为只有世界各国尤其是能源消费大国参与,新能源产业才能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才能凸显美国新能源技术优势,否则有可能由于能源成本的上升使美国的制造业竞争能力进一步下降。

发达国家能源变局的启示及我国的策略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分工的格局形成,使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场新的技术变革,这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我国有可能通过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变革,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差距,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面临的挑战是,我国虽然在数量规模上,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并不落后,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相关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环保能力低。因此,在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我国可能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当前,我国经济已率先回暖,从总体上看有利于应对发达国家的能源变局。我国应抓住机遇,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对现有产业节能的改造。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是治理经济衰退的有效途径。由于经济低迷,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不强,我国 *** 应通过制订一系列税收和信贷政策引导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节能消费品补贴,促进节能产品的市场开发和生产。

二是新能源发展要坚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发展模式。新能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其对经济的带动主要表现在技术收益上,在大规模产业化方面还不具备市场条件,需要 *** 政策的扶持。因此,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应立足于技术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方面,避免我国搭台唱戏、发达国家卖票收钱的问题。要把我国拥有巨大的能源市场的优势用于促进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能源产业发展上面。

三是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我国新能源产业和节能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较大的体制障碍。随着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我国在电价形成机制,电力运用与电网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进一步暴露出来,并有可能阻碍我国新能源产业和节能技术的应用。为此,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以体制变革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参考: big5.xinhua/gate/big5/news.xinhua/theory/2010-03/01/content_13073848,

辛勤的万宝路
稳重的期待
2025-08-22 09:30:2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按照目前的GDP规模,未来几年中国只需保持平均7.2%的增速,可以实现这两个“翻一番”的目标。概括起来,支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仍然存在五大动力。

第一是新型城镇化,以及与此相关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未来六、七年,中国新型城镇化要解决“三个一亿人口”的问题。通过将农民变成市民,拉动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消费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可以提振消费。

哥伦比亚大学斯蒂格里茨教授曾经讲过,如果把中国城镇化的机遇和发达国家技术、资本相结合,就可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这个机遇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这一机会。

第二是改革创新的红利。过去市场机制不健全,存在政府错位、缺位。市场分割,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各地方出于本位主义考虑,都在搞各自的发展规划,导致重复建设,缺乏差异化竞争,没有找准自身产业定位和战略定位。

这种低层次重复竞争导致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束缚了生产力,尤其是微观主体的活力、创造性也受到了极大抑制,通过改革来释放红利,这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

第三是技术创新的红利。中国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制造业、传统农业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还相当大,通过学习、模仿,并通过自主创新,把先进技术应用于传统行业,就会有很大经济发展提升空间。

比如,在精细化工领域,中国从韩国、日本等国进口,有将近1000亿美元的逆差;在高端制造业和能源进口领域,每年也要花掉将近1000亿美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者发展可再生能源,通过进口替代,可以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四是人才红利。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人才红利及时跟进。中国是人口大国,高素质人才很多,人才浪费十分严重。应该创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国际化人才作用,吸引海外华人归国,参与国内经济建设。

第五是经济全球化的红利。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的比较优势,如低成本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未来中国将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市场”。伴随中产阶级崛起,中国将形成一个巨大消费市场。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将产生新的红利。

现在美元地位进一步加强,必须将人民币和美元绑定,这对双方都有好处。人民币国际化对美国是好事,有利于巩固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要让美国明白这个道理。在未来20年内,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要努力实现和中国经济、外贸、投资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相适应的地位,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美元、欧元、人民币,加上英镑、日元等货币共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格局,这一相对平衡格局就可以大大降低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外汇储备越多越好,顺差越高越好,这是错误的观点。同时,我们要盘活存量,通过10年或者更长时间消化,最终人民币国际化,不需要这么多美元外汇储备了。人民币走出去就是外汇,要适应这一新的人民币时代的来临。就是人民币既是本币,也是外汇,可以买世界上任何东西,这是中国人的梦想。

扩展资料:

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经济的贡献,体现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拉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传奇,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逐渐增加。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

2018年,中国经济实现了6.6%的较高增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今年前4个月,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超出预期,提升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国际社会公认,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之锚。

中国经济的贡献,体现于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让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近年来,中国扩大开放的努力令世界瞩目。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又推出5个方面的扩大开放举措,与会各国工商界人士签署了640多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合作共赢的“蛋糕”越做越大。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增长潜力巨大??今日之中国,既是品类齐全的“世界工厂”,也是规模超大的“世界市场”。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中国,释放着无尽的发展红利,对世界而言机遇无限,贡献更大。

中国经济的贡献,体现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的形势下,中国秉持“和”“合”理念,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

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致力于做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者,努力为解决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徐洪才:“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踏实的黑米
俊秀的吐司
2025-08-22 09:30:29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加速使得当前能源技术创新格局正在发生深度调整,本章将基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战略演进三个角度对全球能源技术创新的总体趋势进行分析。

创新投入趋势:投入演化呈现四个阶段,投向更加倾斜可再生能源

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科技创造未来的能源。能源技术创新在全球能源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各国科技创新的重点关注方向,从近40年全球能源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RD&D)的投入演化历程上看,总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长期缩减阶段。IEA成员国的政府RD&D投入在1980-2000年间的投入持续减少,2000年时总投入为111亿美元,仅为1980年的47%。

二是复苏阶段。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能源、环境问题的凸显,主要国家普遍增加了相关投入,IEA成员国的政府总投入预算在2001-2009年间迎来了快速增长,2009年时已大幅攀升至246亿美元。

三是经济危机阶段。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能源研发投入在政府支出中的优先级有所降低,以美国、日本、巴西为代表的主要投入大国纷纷削减了相关开支,使得2010-2016年间全球预算总额呈下降趋势。

四是零碳目标阶段。2016年底《巴黎协定》正式实施,协议提出的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使得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成为了世界各国的迫切需要,因此IEA成员国从2017年起普遍提高了能源技术的RD&D预算。

图1 1980-2020年IEA成员国能源研究、开发与示范(RD&D)政府预算总额(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IEA

全球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侧重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其中,更加关注清洁能源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发展更加倾向可再生能源领域是两大突出趋势。

一方面,IEA成员国化石燃料技术的RD&D占比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呈上升趋势,随后开始降低,2020年时仅占7%,较1990年下降了13%,反映出全球能源研发体系中清洁能源技术的优先级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趋势由极度聚焦核能向核能、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从数据上看,1974年时IEA国家核能RD&D占比高达75%,可再生能源RD&D的占比仅为3%,而到了2020年核能所占比重大幅减少至21%,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则提升至20%(含氢能)。

图2 1974-2020年IEA成员国能源研究、开发与示范(RD&D)政府投向的演化趋势(单位:%),资料来源:IEA

虽然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在近年来呈现出上升趋势,但能源创新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仍然不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世界主要国家的总体研发结构上看,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占国家研发总投入的比重均较低,以2020年为例,美国为1.2%,中国为2.2%,法国为3.7%,德国为1.4%。风险投资的行业分布情况也同样印证了能源创新的受重视程度仍有待大幅提升,以中国与美国2020年的风险投资情况进行说明,可发现中美当年收到的能源行业风险投资分别为4.38亿美元、19.8亿美元,分别仅占两国当年收到风险投资总额的0.7%、1.6%,而同年IT行业的占比分别高达40%与41%。

图3 2020年主要国家能源技术RD&D情况,数据来源:IEA、NSF、国家统计局、法国国家经济研究和统计局、德国联邦统计局

图4 2020年中美收到的风险投资的行业分布(单位:百万美元),数据来源:NSF

创新产出趋势:可再生能源创新产出快速增长,光伏是其主要来源

能源技术创新投入的增长也使得新的能源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正在并将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糟糕的黑米
花痴的毛巾
2025-08-22 09:30:29
2014年世界经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及其溢出效应、发达经济体的债务问题、区域贸易谈判进展、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等诸多因素值得关注,预计全球经济增长仍将维持在中低速的水平上

2013年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

当前,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继续巩固,美国和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通道,欧元区结束衰退并呈复苏迹象。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步入结构调整进程中,伴随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外需下降以及发达经济体“退出”预期提升等因素,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随着复苏的巩固,全球就业市场不断改进,失业率有所回落,物价低稳运行,财政平衡状况继续改善,但贸易增长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亦明显乏力,部分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再攀新高。

回顾2013年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可以看出2013年世界经济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

一是美国货币政策调整蓄势待发。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推出了一系列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2013年1月起,美联储实施了新一轮的数量宽松政策QE4。除了数量宽松之外,美联储继续将利率保持在0至0.25%的极低水平。美国当前的这些货币政策在客观上为美国经济注入了动力。一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缓慢提速,失业稳步下降,资产价格不断上涨,家庭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得到修复,美联储已经开始把实施“削减数量宽松规模”政策列入议事日程,具体做法是逐步缩减每月8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直至停止购买。鉴于美国在全球中的地位,这一拟议中的政策对市场已经带来冲击。

二是欧洲一体化在曲折中继续前行。欧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说2013年负增长几成定局,但其经济收缩幅度在收窄,最后走出衰退也完全有可能。除了人口老龄化和不统一的社会经济政策外,掣肘欧洲经济增长的因素还包括银行金融系统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和各国间因国内政治矛盾而出现的政策协调问题。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应对债务危机过程中,欧盟和欧元区内部机制体制的一体化进展非常显著,尤其是财政和金融监管一体化进程得到了大力推进。

三是发达经济体央行合作日趋密切且职能发生变化。传统上,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包括维持物价稳定、维护金融稳定和危机时融资。然而,金融危机以后,传统货币政策的空间日趋缩小,财政政策的作用也十分有限,这使得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2013年10月,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六家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决定将其“临时双边流动性互换协议”转至长期协议,实现货币互换协议常态化,继续作为“审慎流动性支持”,以防止全球金融紧缩。除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间合作更加紧密外,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职能发生的另外两大变化亦常态化,即货币政策主要由确定利率转向通过管理资产负债表来提供流动性,以及货币政策尤其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财政和收入分配的政策含义。

四是技术突破使能源革命面临新的选择。页岩气革命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新亮点。近年来,一方面,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发展遇到瓶颈,成本下降的空间变得非常有限;而另一方面,页岩气开发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带来了天然气产量的迅速提升。美国借助页岩气改变了能源结构,降低了其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尽管法国禁止使用水力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气,但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潮流不可逆转,绿色、替代能源发展受到巨大挑战,全球能源发展模式重新回到依靠技术创新开发不可再生能源的轨道上来。

五是中国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2013年以来,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扮演了更具建设性的角色,尤其是在创建更加公平开放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加强国际货币金融合作、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等方面,中国更加积极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9月,中国提议同中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进一步促进双方的经贸合作。10月,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7月,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并确定开展双边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这是中国实施开放战略、加强与外部世界融合的又一重大举措。中国还积极推动金砖国家货币金融合作以及IMF、世界银行等国际货币金融机构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

影响2014年世界经济走势的因素

展望2014年的世界经济走势,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值得关注。

一是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时间、力度与速度。2014年启动的可能性很大。尽管美国减少资产购买将是一个渐进过程,但一旦实施就意味着全球风险资产的重新定价,加剧国际资本流动,引起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变动,进而为全球经济增添不确定性。

二是新一轮美国的债务上限问题。尽管去年10月份美国两党在给予联邦政府临时拨款和提高公共债务上限问题上达成妥协,但美国的债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民主党和共和党对立依旧。

三是尽管欧元区债务危机总体上得到了一定缓解,但不排除个别国家债务问题暴露或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如果某些、尤其是个别系统重要性国家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欧洲的复苏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并会拖累全球增长。

四是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过去10年,印度以及巴西经济相对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于全球流动性宽裕、政府支出扩张和新兴市场的整体繁荣。现今这些条件均在发生变化。严重倚重能源资源出口的俄罗斯、对外脆弱性高的土耳其、墨西哥及部分中东欧国家,其经济表现也特别值得关注。

五是区域贸易安排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很可能在2014年完成谈判并缔结协定的TPP将会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TTIP谈判和RCEP谈判等也会成为影响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的因素。这些区域贸易投资安排能否有效遏制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势头,仍是个不小的问号。

六是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企稳,但仍会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出现波动。美伊谈判取得进展以及叙利亚问题达成暂时妥协,使得中东地区石油出口的阻碍因素将会减少,同时美国天然气产量的继续提高将成为能源价格稳定的积极因素。但在一定范围内,全球石油供应受阻的风险仍将存在,并且由于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引起的流动性变动,不排除原油价格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七是中国仍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是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情况下的正常水平,也与中国当前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相符合。所谓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正常经济增长率。根据测算,未来十年中国的平均潜在增长率为7%至7.5%。这表明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有条件和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势头,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将持续扩大,对外投资也将大幅增加,并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

2013年10月IMF预测数据显示,2014年按PPP计算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6%。这其中,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长2.0%,美国2.6%,日本1.2%,欧元区1.0%;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长5.1%,中国7.3%,印度5.1%,巴西2.5%,俄罗斯3.0%,南非2.9%。按市场汇率计算,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3.0%。2013年6月,世界银行预测2014年按PPP和市场汇率计算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8%和3.0%。2013年5月,联合国预测2014年按PPP和市场汇率计算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8%和3.1%,分别较2013年1月预测数据下调0.2个和0.1个百分点。2013年5月,OECD预测2014年按PPP计算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0%。

鉴于目前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上所呈现的种种迹象,并基于2013年世界经济整体运行的描述与分析,本课题组认为,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道路仍将十分曲折,经济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但相比2013年,经济增速很可能会出现小幅上扬,即按PPP计算的增长率为3.2%,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增长率为2.6%。

精明的画笔
欢呼的花卷
2025-08-22 09:30:29

进出口总额突破90亿元

2017-2021年,中国风力发电机组进出口总额和贸易顺差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了93亿元人民币,贸易顺差为92.5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风力发电机进出口总额为8.89亿元,贸易顺差为8.82亿元。

注:上述统计的税则号为“85023100 风力发电机组”进出口数据,下不赘述。

出口量逐年上升

2017-2021年,中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17年全年出口风力发电机组19226台,金额为27.6亿元,到2021年出口量增长至44128台,金额为92.8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共出口风力发电机组9499台,金额为8.86亿元。中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彰显了我国风力发电制造行业实力的不断提升。

2017-2021年,中国风力发电机组进口量呈波动变化态势,2018年仅为60台,2020年增长至近几年最高的340台,2021年又骤降至90台,进口金额则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在1亿元以下。总体来看,由于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制造行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目前国内风力发电机组自给率较高,进口数量较少。

出口均价仍然较低

从价格上来看,2017-2021年中国进口风力发电机组均价变动幅度较大,2017年时高达597万元,到2021年下降至30万元左右而中国出口风力发电机组的均价则在10-25万元之间波动总体来看,目前进口风机价格仍然高于出口风机。

越南为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

从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国家来看,2021年中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前五的国家分别为越南、澳大利亚、瑞典、智利和乌克兰,其中出口到越南的风力发电机金额占到了2021年总出口金额的近50%,是中国最主要的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地。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风电机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