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塑料瓶做领奖台,废旧电器做奖牌,东京奥运有多环保?
如果不是东京奥运村为选手们配备了纸板床,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床竟然能用纸来造。虽然听着很不靠谱,但奥组委这样做其实有更深刻的原因。
东京奥组委把“ 为地球及人类,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为了地球和人类,一起做得更好”原则下,奥组委在筹备奥运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和可循环原材料,这届可能是 历史 上最环保、最绿色的一届奥运盛会。
其实除了纸板床,更令人惊奇的还有奖牌和领奖台,它们竟然也能用废料制作! 在奥运村,氢能源 汽车 已投入使用,氢动力社区初具规模。为了贯彻环保概念,日本究竟可以做到多么“夸张”?
敬请观看本期凤凰大视野《迟来的聚会——疫情下的东京奥运观察》!
把氢能源玩出新花样
东京奥运的环保策略中,氢能源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低碳化能源变革的重要载体。在利用氢能源这个领域,日本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这次东京奥运也就成为了一次日本向国际 社会 展示能源发展技术成果的“氢能秀”!
东京奥运村内还配置了氢能源自动驾驶 汽车 。工作人员介绍,氢能公交车在高峰期每5分钟会有一班,最长间隔20分钟一班,这些公交可以 自动运行24小时 。
东京奥组委创新促进办公室部长新井浩治说:“可持续性是东京奥运会的主要支柱之一。我们的目标是不排放二氧化碳,所以我们将使用在福岛浪江町生产的氢气来驱动氢能 汽车 ,我想这是可持续发展举措之一。”
这些公交车所穿行的奥运村,其实也已经采用氢能设备。
东京奥组委可持续发展部部长荒田有纪说:“我们在奥运村也使用氢能发电,并为一些住宿楼提供氢能。在奥运会结束后,奥运村将变成普通住宅,我们为了那时也可以使用,氢能发电已经嵌入了管道。为了未来的城市发展,通过本次奥运会开始系统化的运行,我想这是奥运会的特点之一。”
奥运村的氢能源来自位于日本福岛的工厂,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氢能源制造工厂。 奥运会结束后,奥运村将被改造成世界上最大的氢动力社区。 4100套公寓还将配备氢燃料电池。这将是日本第一个全面投入实际使用氢站、氢管道和氢燃料电池的社区。
“废料”领奖台与“废料”奖牌
东京奥组委宣称日本将采用100%可再生能源,零碳排放。奥组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发动日本民众,一同为环保助力。
东京奥组委可持续发展部部长荒田有纪说:“对于领奖台,我们向市民征集洗涤剂瓶子,废弃的瓶子等,在宝洁公司的帮助下从市民那里收集起来,把它们融化了来制作领奖台。我相信帮助我们的孩子们会非常高兴。”
奥组委努力号召民众收集废旧塑料制品。 一百多个领奖台,共需要4.5万公斤、150万件塑料物品。以每回收一件塑料物品可以减少75克二氧化碳排放来计算,目标实现后,节省的能源将足够为一个家庭提供长达112年的照明。
除了领奖台,这届的奖牌也贯彻了环保的精神。奖牌的制作原料取自“都市矿山”,即收集来的废弃电子器械。 奥组委向日本全民回收旧手机和废旧电器,提炼再生金属,这项环保工程涉及30.3公斤黄金,4100公斤银和2700公斤铜。一般来说,奖牌的重量约为150到200克,但东京奥运会的奖牌重量将会超过500克。
荒田有纪说:“地球的再利用和循环正是因为每一位公民的力量,才会和未来的地球紧密相连,所以我们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已经超过了100分,我想给大家120分。“
纸板的“魔法”
纸板床赞助企业负责人高冈社长非常热爱奥运,2008年还到现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那时他的事业刚刚起步。北京奥运会之后,高冈本州还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为中国国家队提供了床被用品。如今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他赞助的床品一直堆放在仓库。
高冈社长说:“对奥运选手来说,在赛程当中假如第二天就是决赛,决战前夜的睡眠对他们来说也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能让全世界的人用上我们的寝具,是最开心的事。在当今的情况下,选手虽然可能外出受限制,但至少可以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我认为要准备所有奥运会中最棒的东西。”
奥运村配备的纸板床由五十多张瓦楞纸板拼接而成,不使用任何螺丝或胶水,而承重能力却很强。奥运村使用完后,这些纸板床还可以被回收再利用。
不止是纸板床, 奥运村废弃的纸杯纸盘都会被回收,制作成卫生纸。
在富士市的回收工厂,李淼见到了再利用制品的生产流程。选手村运来的纸废品首先要经过去除杂质和墨水的环节,再由机器加工出成品卫生纸。造纸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也会经过处理,符合环境标准之后再排放进城市的河流中。
东京奥组委可持续发展部部长荒田有纪说:“我们的目标是对于购买或借用的99%的物品进行重复使用或回收。当然,容器之类的物品是应该被尽可能回收的,所以纸质容器在用于用餐后会被回收,再次作为纸被使用。此外,对于运动会期间产生的垃圾,如喝完的饮料瓶,以及吃剩的食物,也会被落实到回收之中,我们对此设定的目标是65%。“
日本对于垃圾分类的规定非常严格,此次东京奥运会更是加大力度,发扬环保精神。这次奥运的环保理念得到新能源的加持,氢能源利用为这届奥运打上了“100%可再生能源”的标签,而配套的成熟的废物加工再利用系统,也将全速运转,为奥运助力。
7月19日至23日晚八点,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迟来的聚会——疫情下的东京奥运观察》 ,揭秘东京奥运的环保诀窍。为了地球和人类,东京奥运是否做的够好?
兼顾美学与实用的平衡中,绿色环保的概念也逐渐渗透在火炬之中。
文 智造前研
1934 年,在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上决定,恢复部分古代奥运会旧制。规定运动会期间,从开幕日期至闭幕式止,在主体场燃烧奥林匹克圣火。火种必须来自奥林匹亚,采取火炬接力方式从奥林匹亚传到主办国。
自此之后,从 1936 年柏林奥运会起,点燃奥林匹克火焰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之一,延续至今已经经过了 39 届。而在这 39 届奥运会中,奥运火炬从设计、材质以及燃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兼顾美学与实用的平衡中,绿色环保的概念也逐渐渗透在火炬之中,见微知著,奥运火炬变迁的背后是一场能源变革。
柏林奥林匹克 体育 场的主火炬呈三脚架形状,灵感来自古希腊的图案,大约有 2.20 米高。柏林奥运圣火传递为第一次成功举办的圣火传递,媒体、电台和拍摄奥运会官方电影的团队都对此进行了记录和报道。
在第一次奥运火炬传递之前,1928 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和 1932 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都有标志性的主火炬点燃仪式。然而,点燃主火炬的火种并非采集自奥林匹亚,也没有通过传递的方式被运送到开幕式现场。
使用火炬传递圣火的想法并不是突发奇想。受到古代方法启发组委会最初的想法是将圣火保存在树茎上,这种树茎取自地中海的一种树,这种树以燃烧缓慢而闻名。但是,从实际出发,最终采用了火炬传递的方式。由于市场上没有符合要求的火炬,组委会决定制作特定火炬。
(图为 1936 年柏林奥运会火炬,银色钢制材质,整个火炬 70 厘米,其中支架 28 厘米,燃料采用镁管、易燃膏。燃烧时间至少为 10 分钟)
现代奥运会火炬传递仪式,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1896 至 1932 年的酝酿萌芽期、1936 至 1980 年的仪式形成期和 1984 年至今的创新发展期。经过 80 余年的发展完善,火炬传递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仪式。智造前研对过去的 39 届奥运会的火炬细节做了详细的统计。
奥运火炬的传递需路经各种自然环境,冬奥会火炬尤其要注意应对冬季地温、多风、多雨雪的气候条件。历届奥运火炬设计都必须通过极为严苛的环境技术测试,在风雨交加、大雪纷飞的各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均需保证火炬熊熊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且需要考虑手持奔跑的传递姿态下,确保火炬火焰燃烧时火炬手的安全。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环境,也需针对性的做出技术调整和突破,以使用极端传递环境的严苛挑战。而燃料作为火炬燃烧的核心成分,一直是火炬设计者精心考虑的重要方面,除了受到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外,节能、环保、燃烧安全及火焰颜色等均是影响火炬燃料选择的因素。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奥运会火炬主要是以金属镁作为燃料。镁的熔点为 65.1 摄氏度。在空气中就能点燃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但镁十分活泼,同时由于成本较高,燃烧颜色不够美观,后不再采用。
天然树脂松香也曾短暂的出现在奥运会火炬燃料中,但是树脂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雾,而且有刺鼻的气味。燃烧中途易熄灭,火焰的焰色也并不美观,因此天然树脂松香也只是昙花一现。
液化石油气出现在了 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但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物质,空气中含量超标后遇明火即爆炸。同时在燃烧的过程中对附近的观众的身体 健康 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低的危害和污染,之后也淡出了奥运会的火炬之中。
火药、汽油、酒精和特制橄榄油等等也在奥运会的 历史 上短暂的留下了一笔,1996 年亚特兰大夏奥会首次以丙烯作为燃料,丙烯燃烧虽然可以产生清晰显目的火焰,但却会产生污染严重的黑烟。2000 年悉尼夏奥会火炬采了用更为环保的混合燃气,丙烷和丁烷以 35:65 的比例混合燃烧产生的火焰无烟尘且清晰明亮。
此外,丁烷丙烷混合燃料沸点低,在常温常压下易气化的特点大大减轻了燃料罐的重量,且更为经济。在此之后举办的 2004 年雅典夏奥会、2006 年多哈亚运会等,均采用了相似的燃料方案。
近代奥运会的火炬燃料通常采用的是丙烷,价格低廉且温度范围比较宽,常温加压后更易液化,便于贮存在火炬中。丙烷燃烧只形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清洁燃料,符合“绿色奥运”的理念。同时丙烷气体燃烧的火焰颜色为亮黄色,这样的颜色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摄影的需要。这也使得丙烷成为了众多奥运会火炬燃料的首选。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和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燃料都采用了氢气,但两者之间也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当时日本计划借助东京奥运势头,大力发展氢能。不仅有丰田车企提供的氢能大巴、作为运动员往返场馆与奥运村之间的工具,同时日本政府还专门在奥运村附近建设了加氢站。但氢能利用涉及“制备、储存、运输、应用”多个环节,对氢能综合利用水平要求很高。最终由于受到氢燃料电池市场空间小,制氢、储氢、运氢等环节仍有技术瓶颈,同时成本层面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再加上疫情控制不力等因素影响,最终奥运氢能源秀只能搁浅。
而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却顺利实现了氢能利用的多个场景,开展制、储、运、加氢全供应链建设,氢能发动机已装配在公交、物流等不同车型;试制氢燃料电池发电车作为赛事场馆应急电源备用,配置输出功率为 400kW 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可实现无时差供电切换。北京冬奥会将在延庆和张家口赛区投入 789 辆氢燃料大巴车服务赛事,赛后将转换为城市公交。氢能在北京冬奥会的应用,推动了氢能在交通、发电、供能、工业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推广应用,带动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火炬设计灵感:北京将是第一个先后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之城”。2022 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是向中国首都的奥运遗产致敬,设计上和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造型相似,看起来像一个大卷轴。)
目前京张尤其是张家口已形成产业链齐全,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值得一提的是,2 月 4 日,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火炬台创新采用绿氢作为燃料,点亮冬奥史上首支“绿氢”火炬。氢气被认为是最为清洁环保的燃料,其燃烧产物只产生能量和水,是完全的零排放燃料。而根据氢气制备的来源,以煤炭为原料制取的氢气被称作“灰氢”,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备的氢气被称为“蓝氢”,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备的氢气被称为“绿氢”,是最为环保绿色的氢气。
百年奥运火炬的变迁是全球能源领域大调整、大变革的缩影,全球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呈现多点突破、加速应用、影响深远等特点。供给侧的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已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需求侧的电动 汽车 和转化环节的智能电网处在市场导入期,可燃冰开发、碳捕获封存等技术有望取得新突破。能源技术革命已经引发了产业革命,将对能源供应结构、生产和利用方式、产业组织、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并将引领全球进入新一轮工业革命。
在疫情一波又一波的席卷中,为何日本不顾民意一意孤行举办奥运会呢?赌上政府前途也要举办的奥运会,又展示了日本哪方面的狼子野心呢?
众所周知,日本在各个方面一直都想和中国争一个高低,不论是基建还是核电又或者是高铁项目,而现在日本却是在怨声哀道之下开启了奥运项目,以至于有些国家选择了退赛。但他们举办的奥运会却与中国的奥运会有着十万八千里的不同,为什么要孤注一掷呢?这就要与日本在奥运会上展现的实力分不开关系。
这次日本举办奥运会的真正目的是展示科技实力,为此哪怕几十万张的门票报废都无所谓。现在可以说是正处于能源变革的缓冲时期,也就是由石油向清洁能源的发展,随着对节能减排的越来越看重,清洁能源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要。
相比于中国和美国来说,日本的选择范围非常的小,因为日本的国土面积小,而且它的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都十分匮乏,所以,在清洁能源选择方向也就只有氢能和核能了。现在举办奥运会,可以说是日本已经转向氢能,在此次东京奥运会的愿景中写着:体育,拥有改变世界和改变未来的力量。日本举办奥运会并不看重奥运会所带来的利益,而是将全世界聚集在一起,观看日本奉献的一场盛宴。
这一次日本为了推广氢能源,火炬采用氢为原料,主题是“希望之光”,在运输的过程中也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输。此次东京奥运会将全面启动氢能计划,可以说是日本向国际社会展现氢能成果的一场能源秀。
日本政府孤注一掷的原因,是在奥运会背后支撑的日本政府选择的氢燃料,谁掌握了发展方向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因此,哪怕本都捞不回,日本政府不顾民意也要坚持选择奥运会开办,因为它想要急切地在世界面前展示“氢能源”。
东京奥运会虽然不是最扣的,但是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很好。从东京奥运会的投资规模程度来看,我认为对比2008年和2012年这两届奥运会,东京奥运会投资规模是比较庞大的,光简单的一个国立竞技场就投资高达30亿美元,超出了北京鸟巢的投资范围。所以东京奥运会在投资方面非常舍得下钱。
但由于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导致东京奥运会严重受挫。之前的巨大投资,甚至现在连成本都无法保证,所以为了防止亏损进一步加大,才会表现得非常抠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基础环境不好。
东京奥运会为运动员准备了1.8万套用硬纸板制作的床具和寝具,并且房间内不提供热水壶,微波炉甚至连冰箱都没有,相对于东京炎热的天气,,这让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根本无法适应环境。
所以很多运动员自己自费去跑到外面的酒店进行居住,保证自己良好的运动状态,更有运动员通过把自己的看法发表在网络上,吐槽自己的居住环境让人很不满意。
第二方面:奥运会奖牌。
根据东京奥组委对外宣布消息,为秉承环保、绿色的奥运理念,东京奥运会利用了两年时间,收集了7万吨小家电和600多万部手机,一共提炼出32公斤黄金和几千斤纯铜纯银。把这些材料制作成了奥运会奖牌,可以说奥组委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
第三方面:场地设施建设。
由于东京天气温度高达30度以上,而且很多外国运动员对这样炎热的天气根本不适应,所以很多外国人选手在比赛时候叫苦连连,但是很多户外运动的场馆根本没有安装,空调也没有制冷设备,甚至一名俄罗斯选手在打网球的时候出现昏倒的情况。
由此可见,东京奥组委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压缩了不少开支,导致很多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时候。没有硬件设施作为依靠,只能自己花钱购买保障物品。
总结:东京奥运会能举办起来已经很不容易了,不仅日本国内承担着比较重的经济压力,而且进行防控疫情,所以面对这样的举办压力。东京奥组委能咬牙坚持,一直挺到最后,这种精神还是值得表扬的。,虽然这届奥运会举办不一定很完美,但是能举办起来就已经说明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