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能缓解能源危机的办法
(1)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益枯竭,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2)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是大量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3)要防止温室效应,可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开发新能源.
答案:(1)太阳能、风能;
(2)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
(3)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开发新能源.
第一:节约使用日益减少的化学能源
第二:发展新能源
第三:现在的环境越来越恶化,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的增多,还有工业废气的排放,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的增多,还有工业废气的排放,减排!
有人估计,石油和天然气将在70年后枯竭煤200年后枯竭。近年来,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我们正面临着能源危机。所以,从现在起,要大力开发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开始使用这些可再生能源了。
太阳能、风能和宏观生物能的利用,已经比较普遍,大家也很熟悉。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微生物能的开发和利用。
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都含有有机碳,地层里的化石燃料都是由它们生成的。如今,科学家利用它们来制取生物能源,制取柴油、乙醇等燃料,5千克藻类可产1升燃料。科学家还发现有的藻类产油率非常高,1公顷藻类1年能产生物燃油95000升而产油最高的同量油棕榈也只有5950升,只有藻类的1/16,它们可以用来制造大量的燃油。
太阳能发电站
太阳能飞机(2009年滑行试验成功、2012年将飞越大西洋)
太阳能飞机“太阳神”号(美国宇航局)
风力发电机
另外,藻类和所有的植物一样,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而且藻类的生命周期短、繁殖迅速、生物量大,所以它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海量的二氧化碳,因此藻类是最理想的碳汇。因此,我们可以将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聚集起来,输入可控的藻类人工培养“田”里,供藻类生长繁殖使用,科学家估算,人工养殖1平方千米藻田,一年需供养5万吨二氧化碳。这样,既生产了微生物能源,又消耗了排放的二氧化碳,达到了二氧化碳减排的目的。
封闭式平板状可控藻类培养田(光生物反应器)
未来,我们还可以利用微生物能源技术,将引发和赤潮等危害的藻类汇聚起来,作为天然的材料制造燃油,变害为利。
生物能源
(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气体燃料是天然气.
(3)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气体,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埋藏于海底岩石中,如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现开采的技术问题还没解决.
(2)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等能源.故填:太阳能;氢能;风能.
(3)氢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热能属于内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
(4)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故填:燃料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让人感觉到“能源即将枯竭”,是源自于对能源“储采比”数据的错误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储采比”分别是100年,20年,和50年。所以让人感觉石油只够用20年了,煤也不超过100年。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储采比”是“可采储量”和“年产量”的比,这里所说的“可采储量”不是资源总量,是目前已经探明资源量的可采部分,而随着地质部门的不断勘探,可采储量是逐年在增加的,不会枯竭。
3)说“石油等即将枯竭”并不是新的命题,30年前(1980年前后),美国广播公司(所谓的ABC)就说过石油只能采20年了,现在30年过去了,石油还是可以采20年,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全世界“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的速度”和“勘探、寻找和开发新的能源储藏资源的速度”是基本一致的。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1)电解水的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时氢气和氧气,用观察法配平即可,反应条件是电解写在等号上边,氢气和氧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所以方程式为2H 2 O
(2)①原煤含有硫等有害元素,燃烧产生SO 2 污染空气 燃烧产生大量粉尘污染空气热值低等, ②设都放出QkJ的热量,m(CH 4 ) 和m(C 4 H 10 )分别为: m(CH 4 )=
设这些质量的甲烷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m(CO 2 ) 甲烷 则: CH 4 +2O 2
16 44
设这些质量的液化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m(CO 2 ) 液化气 则: 2C 4 H 10 +13O 2
2×58 8×44
m(CO 2 ) 甲烷 <m(CO 2 ) 液化气 故答案为:(1)2H 2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