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有什么丰富的能源资源
在山脉纵横、盆地宽谷相间的大高原上,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有号称“万宝山”的祁连山、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这样一些矿藏集中的地区。
屹立在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拥有黄铁矿、铬铁矿,还有铜、铅、锌、镍、磷以及稀土元素铈、镧、钇等矿藏。镜铁山的铁矿是酒泉钢铁企业的原料基地。祁连县郭米寺等铅锌矿还伴生有金、银、锑、镓、硒等有用元素。大通河流域煤的储量很大,素有“青海的黑腰带”之称。西宁附近的石膏、芒硝等储量大、质量好。祁连玉石更是闻名中外,唐代诗人王翰写的《凉山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夜光杯”就是用祁连山的“玉石”经精工雕琢成为世界名贵酒器的。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占我国高温地热资源量的80%。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2004年我国启动了对青藏铁路沿线高温地热资源考察工作,为青藏铁路建成后沿线经济建设所需的能源提供资源保障。
多吉院士指出,地热资源是目前全球倡导的绿色可再生的安全资源,具有技术成熟、利用方便等优势,它不受昼夜和季节变化的限制,不仅可供电、供热,还可以用于旅游、温泉保健、养殖热带鱼等,西藏地热资源开发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高原腹地藏北广大内 陆湖泊中除食盐、芒硝外,硼砂和石膏的储量也名列我国前茅。唐古拉山的铁矿床具有工业价值。西藏境内的铬铁矿矿床,储量居全国之冠,规模可观、品位较富,亦具有较大的工业价值。
南北纵列的横断山区也拥有许多矿产资源,如昌都有一中型铁矿,江达有我国最大的斑岩铜矿床。丹巴云母储量丰富,是我国最大产地之一。康定一带有铅锌矿。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及岷江等沿河地区则以产沙金著称,淘沙金是当地群众的一种副业。
地处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有着储量巨大的多种矿藏。现已探明的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锂、碘、溴和石棉等矿的储量均占全国第一;天然碱、钙、芒硝及硼矿等的储量在全国也都名列前茅。
柴达木盆地是高原内陆沉积盆地,生油、储油条件好,目前已发现几十处油气田,并探明了大量油气贮藏构造。如尕斯库勒油田是一个压力大、产量高的油田。油田面积37平方公里,储量近5,000万吨,计划建设规模为年产90万吨。整个柴达木盆地累计石油地质储量3—5亿吨,天然气贮量89亿立方米。现已建成原油开采能力年产3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为年产20万吨。
盆地中的察尔汗盐湖是已发现的最大钾镁盐矿床,其中汇集了大约500多亿吨以氯化物为主的近代盐类沉积矿物质。已探明的储量是:氯化钾2亿吨、氯化镁19亿吨、氯化钠533亿吨。丰富的钾镁盐资源为建立大型盐化工基地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铁山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北边缘,是我国著名的三大铅锌矿床之一。现已探明铅锌储量270万吨,伴生有金、银、锡、锑、钼等多种贵重金属。铅锌矿石含铅品位高,氧化矿达9%以上,比一般矿高二倍多。锡铁山铅锌矿年产量为3万吨铅、4万吨锌,还有相当数量的黄金、白银及其它稀有金属。
茶卡盐湖(茶卡为蒙语,即盐海的意思),位于柴达木盆地东缘,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以盛产“青盐”而闻名。茶卡盐湖已有200多年的开采历史,1949年产盐仅1200吨,现在已实现了生产和运输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年产原盐已达30万吨。
在西宁市大通县境内正在筹建我国规模最大的铝厂,建设规模为年产普通铝锭20万吨,将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能耗、控制污染,提高经济效益。青海铝厂的建设将有利于把高能耗生产从东北、华北地区向我国西部地区转移,它将充分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电资源,促进我国铝工业的发展,加速高原地区经济建设的步伐。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冰雪覆盖的面积大,水向低流,丰富的冰雪融水自然能孕育出众多的大江大河。太阳能主要受二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年日照时数,二是空气稀薄度,空气越稀薄,对太阳光的削弱程度就越小。青藏高原空气稀薄这一点不言而喻,至于年日照时数,由于青藏高原纬度不高,降水量少而晴天数目占了一年里绝大部分时间,年日照时数自然多。另外太阳能资源与气温没有太必然的联系,比如海南,雨天多,太阳能资源远不及青藏高原
海拔较高,1000米左右;
地势相对平坦,没有障碍物;
地面多为草原,地势起伏小;
昼夜温差大,使得空气流动更加强烈。
以上原因使得青藏地区风力资源特别丰富。
青藏高原地域广阔,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有形成于各种环境下的丰富物质。已发现的100多种矿产资源中,已探明部分储量的有近70种,其中铬、铜、铅、锌、水晶、石棉、盐湖、水热矿产储量较大;银、金、锡、铂族元素、稀土元素矿产储量也比较可观。
青藏高原的铜矿分布广泛,规模和储量都较大,矿床类型多,伴生矿种多,常常是与铅、锌、钻、银等矿共生的复合型多金属矿床。最典型的铜矿是藏东的玉龙铜矿,初步探明铜金属资源储量达650万吨。
青藏高原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1、太阳能
太阳能(solar energy),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参见热能传播的三种方式:辐射),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
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能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也包括地球上的风能、化学能、水能等。
2、风能
风能(wind energy) 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平气压梯度的作用下,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成风。风能资源的总储量非常巨大,一年中技术可开发的能量约5.3X10^13千瓦时。
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量大、分布广,但它的能量密度低(只有水能的1/800),并且不稳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风能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得到开发利用。风能利用是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通过风力机将风的动能转化成机械能、电能和热能等。
3、地热能
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
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扩展资料:
清洁能源的基本概念
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这个概念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们误以为是对能源的分类,认为能源有清洁与不清洁之分,从而误解清洁能源的本意。
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 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这些能源。
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洁能源
主要资源:
太阳能(光照时间长)
地热资源(拉萨北面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有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
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西藏正在建设中的羊卓雍湖水电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水电站.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大气中水汽、污染物、沙尘较少,阳光在大气中的耗损较少,年内太阳光照射日数较长,太阳能可有效用转化为热能和电能;另外青藏高原上区域空旷,部分开阔区遮挡较少,易于空气流动,形成大风,是我国主要的风电产区;青藏高原水资源丰富,是我国几大主要河流的发源地,且高原边缘高差较大,流水流动湍急,适合水电开发,建国初期较大的水电站均建设于此;地热能也属于青藏高原的重要能源之一,相对于太阳能、风能的不稳定性,地热可源源不断的稳定提供,转化为电能和热能等得以利用。
一、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
1、土地退化较为严重
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下,生态系统面临较大压力,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各类退化草地面积约有63.万平方千米,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包括三江源、祁连山北麓区、甘南高原、川西高原等地。
青藏高原沙化土地面积分布范围大,类型多,沙化程度差异大,沙化土地面积为36.3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土地面积约为18万平方干米,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西藏、青海共有盐渍化土地2.万平方千米。
2、湖泊湿地萎缩
青藏高原是我国“五大湖区”之一,面积大于0.5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770多个,总面积达30万平方千米。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面积较20世纪80年代萎缩了10%以上,西藏的羊卓雍措、纳木措水位近10年来以每年0.06米的速度下降,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若尔盖地区的湿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化和岛屿化程度显著加剧。
3、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由于受到森林、草场的减少与退化,以及湿地萎缩的影响,再加上过度采挖和捕猎,麝香、虫草、豹、藏野驴、野牦牛等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遣到了严重破坏,分布范围缩小、数量剧减、种类濒危。
青藏高原区域受到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种数的15%~20%同时,随着高寒生物物种资源的灭绝与濒危,高原生物所具有的强大抗逆基因和适应高寒生境的遗传基因也面临丧失的危险。
4、局部地区污染较为严重青海东部、川滇河谷等地区的主要城市水污染严重,特别是淳水流域西宁下游段,民和桥断面(青一甘)和小峡桥断面,水质均为劣V类。涅水流域和柴达木盆地等部分地区城镇大气污染较重,西宁市、大通县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年平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畜禽养殖、农药、化肥、地膜等农村污染在局部地区日益显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生活垃圾的产量和处理难度,对城市和部分景区的环境质量造成了明显影响。
5、全球气候变化增加区域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也存在明显的暖化趋势,同时青藏高原区域对全球变化更加敏感,各种尺度上的气候变化都早于我国其他地区,变化的幅度也更加剧烈。
随着气温升高,局部地区呈现暖干化趋势,冰川、冻土融化速度加快,冻融侵蚀、土地沙化、草地退化等土地退化现象有加刷趋势,气象灾害更加频繁,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削弱了青藏高原区域水源供给功能。
6、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加大生态环境的压力
青藏高原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域,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观念的差异,广大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生产生活方式相对落后,产业发展资源依赖性强,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根据青藏高原区域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相关政策,未来青藏高原区域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行业、农牧业、旅游行业和水电行业将面临跨越式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7、生态环境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的范围广、难度大、任务重、成本高。但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基层生态环境能力不足,机构不健全、人员偏少、业务水平低、监测体系不完善、业务用房和监管手段缺,乏、科技支撑能力差、监管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依靠国家支持,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生态补偿政策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对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更为有力的支撑。减畜降牧、游牧民定居和后续产业发展等恢复草地生态功能、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的扶持机制仍在探索之中。
青藏高原行政区域内、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跨省域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缺乏协调。
8、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足青藏高原区域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截止到2007年,青藏高原179个县级行政区中,只有12座污水处理厂和5座垃圾处理厂。农牧区普遍存在村容不整洁、依赖传统能源(植被-畜类)等环境问题,部分地区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足的原因,一是由于投入不足,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没有能力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规划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仅考虑了部分行署(政府)所在地城镇(市)和口岸城镇,仍有多个县城和重点城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未安排建设。
二是气候因素,青藏高原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期短,建设进度较慢,往往造成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二、保护措施:
1、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到处扔垃圾,久了垃圾会堆成小山,其实这样很不卫生,既污染环境又影响生活。因此,我们应该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使用分类垃圾桶,既环保又便于以后的回收处理。
2、平时我们要坚持绿色出行。因为大量的汽车尾气也会污染环境,所以为了拥有更新鲜的空气和更健康的环境,我们一定要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无论是骑自行车、步行还是乘公共汽车,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我们需要保护水资源。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但在我们周围仍然有河水被污染的情况。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把生活垃圾扔进河里,而且那些工厂也应该加强管理,不要向河里释放化学物质。
4、人们需要水,地球也需要水,但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及时关掉水龙头,冲厕所来洗菜,洗米水来浇花,减少洗澡的次数,总之,我们要合理用水,不要浪费,因为浪费水就是浪费生命。
5、我们需要节约用电,因为随着用电量的增加,地球将会陷入困境。随手关灯,少看一会儿电视,少玩一会儿电脑,避免一些电器长时间开着,可以有效地省电,有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所以也是非常环保的。
6、平时我们也提倡光盘行动。我们一定不要浪费粮食,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弄出来的,我们一定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工作成果。此外,剩余粮还会增加后续回收加工的时间和工作量。因此,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7、我们应该避免使用一次性产品。一次性产品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有副作用,不仅会伤害人体,还会污染环境。一次性产品也会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一次性产品的卫生问题也令人担忧。
8、纸张的使用要合理。有些人会扔掉只有几个字的纸,他们认为纸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事实并非如此。浪费纸张会污染环境,浪费森林资源。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还能砍伐多少树。如果生态平衡被破坏,我们能活得更好吗?
9、环境保护应从植树开始。地球需要绿色,我们不能让地球变得光秃秃的,如果每个人都种一棵树,世界上到处都会有大片的森林。树木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使空气更清新,树木还能在危急时刻乘风遮荫。所以,我们必须种更多的树,这样我们的家才能更美丽。
还有太阳能青藏高原,这块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在当今世界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开发利用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