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新能源发电和微电网技术发展前景
微电网是具有定义边界的小型电网,当连接到较大的电网时,微电网既可以运行,也可以在主电网中断时作为“孤岛”运行。 它利用分布式能源(如太阳能)为微电网足迹内的客户提供服务。 这些好处通过可靠的能源扩展到周围社区,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获取食物,供应品和公共服务。微电网技术有两种,分别是并网型微电网和离网型微电网。并网微电网在微电网中很重要。根据恒州博智研究预计未来市场可观,到2025年,微电网的年产能将从2018年的21459.55百万美元增加到超过45492.69百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33%。
简而言之,在未来几年中,微电网市场将呈上升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项目资本成本的减少(例如,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电池存储成本的下降),政府对全民电气化的承诺增加以及政策条件的改善。
微电网(Micro-Grid)也译为微网,是一种新型网络结构,是一组微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构成的系统单元。微电网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微电网是相对传统大电网的一个概念,是指多个分布式电源及其相关负载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组成的网络,并通过静态开关关联至常规电网。
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充分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
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变配电和控制系统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
微电网是相对传统大电网的一个概念,发展微电网能够充分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微电网与大电网是相辅相成的,尤其在大电网没有覆盖的地区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弥补大电网的不足。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芯片和电网设备集成时不影响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2、在和电网设备集成注塑时,注意注塑材料是否对超高频RFID射频信号产生干扰。
3、智能电网系统中设备较多,需要对智能电网高安全RFID技术的分类研究,提高智能电网设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智能电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智能电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微电网
分布式发电技术是充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理想发生,它具有投资小、清洁环保、供电可靠和发电方式灵活等优点,可以对未来大电网提供有力补充和有效支撑,是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微电网的提出旨在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 。 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充分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方式,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微电网的提出旨在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 。 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充分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方式,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
1 崔翔 男 教授/博导 电磁与超导 1、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3、光纤传感技术4、特高压输变电技术
2 李琳 男 教授/博导 电磁与超导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3、特高压输变电技术
3 王银顺 男 教授/博导 电磁与超导 1、超导电力技术及应用2、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
4 王泽忠 男 教授/博导 电磁与超导 1、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5 张卫东 男 教授 电磁与超导 1、现代电磁测量技术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6 卢铁兵 男 教授 电磁与超导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7 卢斌先 男 副教授 电磁与超导 1、现代电磁测量技术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8 齐磊 男 副教授 电磁与超导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9 赵志斌 男 副教授 电磁与超导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0 焦重庆 男 副教授 电磁与超导 1、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1 刘宏伟 女 讲师 电磁与超导 1、超导电力技术及应用
12 宗伟 女 教授 电工电子 1、电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信息分析与处理
13 张慧媛 女 副教授 电工电子 1、电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4 杨慧娜 女 讲师 电工电子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5 李和明 男 教授/博导 电机 1、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2、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3、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6 刘晓芳 女 教授 电机 1、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2、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7 尹忠东 男 教授 电机 1、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输配电技术2、分布式电源系统、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
18 崔学深 男 副教授 电机 1、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2、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9 刘明基 男 副教授 电机 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
20 王红宇 男 副教授 电机 电机与电器
21 秦立军 男 教授 电力科学研究院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电力系统输配电自动化技术
22 张粒子 女 教授/博导 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3、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23 曹昉 女 副教授 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
24 麻秀范 女 副教授 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25 舒隽 男 副教授 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26 王雁凌 女 副教授 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
27 郑华 男 副教授 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28 毛安家 男 副教授 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29 程瑜 女 讲师 电力市场 电力经济分析
30 葛炬 女 讲师 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
31 黄弦超 女 讲师 电力市场 电力市场,电力系统经济运行
32 艾欣 男 教授/博导 电力系统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33 鲍海 男 教授 电力系统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34 王鹏 男 教授 电力系统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35 董雷 女 副教授 电力系统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36 李岩松 男 副教授 电力系统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37 刘宝柱 男 副教授 电力系统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38 刘君 女 副教授 电力系统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39 马进 男 副教授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40 齐郑 男 副教授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41 孙英云 男 讲师 电力系统 1、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
42 徐衍会 男 讲师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43 李庚银 男 教授/博导 电网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现代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3、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微电网技术
44 刘文颖 女 教授/博导 电网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3、电力经济分析
45 周明 女 教授/博导 电网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46 姜彤 男 教授 电网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47 张东英 女 教授 电网 1、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
48 赵冬梅 女 教授 电网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49 林俐 女 副教授 电网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50 刘崇茹 女 副教授 电网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51 张海波 男 副教授 电网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52 郝建红 女 教授/博导 电子科学 1、非线性系统及混沌应用技术2、高功率微波及强辐射技术3、电磁场理论及应用
53 梁光胜 男 副教授 电子科学 1、系统芯片设计及应用2、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54 孙建平 男 副教授 电子科学 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55 高雪莲 女 讲师 电子科学 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56 李守荣 女 讲师 电子科学 1、系统芯片设计及应用2、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57 许刚 男 教授/博导 电子信息 1、语音与图像处理2、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58 赵莲清 女 教授 电子信息 1、现代电子系统2、现代传感与测量技术
59 陆俊 男 副教授 电子信息 多媒体信号处理与网络组播
60 孙中伟 男 副教授 电子信息 1、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2、实时信号与信息处理
61 陈晓梅 女 讲师 电子信息 电子系统测试性设计与故障诊断
62 廖斌 男 讲师 电子信息 1、语音与图像处理2、实时信号与信息处理
63 李成榕 男 教授/博导 高压绝缘 1、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2、电气绝缘技术3、放电理论及应用新技术
64 李卫国 男 教授/博导 高压绝缘 1、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2、电气绝缘技术
65 程养春 男 教授 高压绝缘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在线监测
66 全玉生 男 教授 高压绝缘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在线监测
67 屠幼萍 女 教授 高压绝缘 1、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保护2、电气绝缘技术
68 王伟 男 教授 高压绝缘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在线监测
69 唐志国 男 副教授 高压绝缘 1、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70 詹花茂 女 副教授 高压绝缘 1、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保护2、放电理论及应用新技术
71 郑重 男 副教授 高压绝缘 1、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2、电气绝缘技术
72 韩民晓 男 教授/博导 柔性电力 1、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微电网技术 2、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73 文俊 女 教授 柔性电力 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输配电技术
74 张一工 男 教授 柔性电力 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输配电技术
75 谭伟璞 男 副教授 柔性电力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76 夏瑞华 男 副教授 柔性电力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77 姚蜀军 男 副教授 柔性电力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78 朱永强 男 副教授 柔性电力 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微电网技术
79 王志强 男 副教授 柔性电力 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80 刘连光 男 教授/博导 输配电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现代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
81 张建华 男 教授/博导 输配电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82 黄伟 男 教授 输配电 1、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2、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83 刘宗岐 男 教授 输配电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2、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84 杨京燕 女 教授 输配电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85 刘春明 男 高工 输配电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86 刘其辉 男 副教授 输配电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87 刘文霞 女 副教授 输配电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88 刘自发 男 副教授 输配电 1、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2、分布式电源技术
89 刘念 男 讲师 输配电 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
90 毕天姝 女 教授/博导 四方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91 黄少锋 男 教授/博导 四方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92 王增平 男 教授/博导 四方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93 杨奇逊 男 教授/博导 四方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94 徐振宇 男 教授 四方 1、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95 薛安成 男 副教授 四方 1、电力系统分析、控制与保护
96 郑涛 男 副教授 四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97 马静 男 副教授 四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98 肖仕武 男 副教授 四方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
99 孙毅 男 教授 通信 1、电力系统通信2、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
100 祁兵 男 教授 通信 1、电力系统通信2、无线通信
101 孙凤杰 男 教授 通信 1、电力系统通信2、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
102 唐良瑞 男 教授 通信 1、语音与图像处理2、电力系统通信
103 仇英辉 男 副教授 通信 1、电力系统通信2、传输网技术
104 卢文冰 男 副教授 通信 1、电力系统通信2、现代传感与测量技术
105 马永红 男 副教授 通信 1、电力系统通信2、传输网技术
106 翟明岳 男 副教授 通信 1、实时信号与信息处理2、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107 吴润泽 女 副教授 通信 1、通信网络管理2、传输网技术
108 杨春萍 女 讲师 通信 电力系统通信,纠错编码
109 肖湘宁 男 教授/博导 新能源电网 1、现代电能质量2、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3、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10 赵成勇 男 教授/博导 新能源电网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现代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3、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111 徐永海 男 教授 新能源电网 现代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
112 郭春林 男 副教授 新能源电网 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FACTS、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
113 陶顺 女 讲师 新能源电网 智能配电网和电能质量
114 李月乔 女 副教授 信息电工电子 1、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2、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115 刘向军 女 副教授 信息电工电子 1、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116 文亚凤 女 副教授 信息电工电子 1、功率电子学及应用2、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电站:传统电网分为发输变配用。电能是单相流动的,大型的电站发电,长距离电网送电,到用户这里用电。分布式能源:电网里中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方法,因为风能、太阳能的分布不会像煤矿、天然气那样集中,所以在西北之类风光资源充足的地方修建大型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同时,可以在用户侧接入小型的风机、光伏、储能、燃气轮机等电源设备,省去了在电网中传输的损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这里风机、官府、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成为分布式发电,带上储能设备称为分布式电源。分布式的问题:由于用户侧出现了电源,传统源-网-荷的单向能量流变成了双向,导致电网既定的调度、保护策略面临了新考验,加上风、光资源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发电难以控制,分布式电源直接并网最终会导致整个电网络不稳定。
微电网:微电网是把分布式电源和它所供能的负荷以及能量转换、保护、监控等装置作为一个系统,形成一个小型的完整电网,以储能设备或者微型燃气轮机这类可控的电源维持系统的稳定,使之可以消纳光伏、风电这些可再生能源,整个微电网与大电网有一个公共连接点(PCC),当微电网电源功能不足时可以通过大电网补充缺额,发电量大时可以将多余电网馈送回大电网。分布式电源以微电网方式并网和直接并网的却别主要是两点:微电网可以通过控制策略决定并网点的功率流向,比如发电多时用储能存储,负荷大时储能放电;标准意义上的微电网可以和大电网断开,从并网模式切换成孤岛运行模式,两种模式能否实现无缝切换是微电网成功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文献可知的微电网不到500个,大部分不能实现真正的无缝切换,当然有些是无电地区纯孤岛运行的微电网,对大电网没影响。所以有分布式电源和负荷通过PCC点并网,但做不到孤岛的,还应该认为是分布式电源直接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