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物业公司在小区内部建设大型垃圾站,合法吗?
不合法。小区规划为绿地,如果改为垃圾站属于违反国家规划法的行为。
垃圾站建设要求
根据市政府《关于研究解决垃圾转运和处理等问题会议纪要》精神,借鉴香港、广州等城市 经验,结合垃圾压缩转运设备选型情况,垃圾转运站规划建设基本要求如下:
一、规划选址原则
1、垃圾转运站建设宜独立占地;新开发区、工业区、新建大型住宅区、高层楼宇、旧城(村) 改造等区域可考虑附建式;确买无法选地,可考虑选在绿地、山边等区域或建地下式、半地 下式。
2、垃圾转运站建设应按规划人口、人均垃圾产生量、垃圾站转运能力等条件设置。
3、垃圾转运站选址应充分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各项污染指标应达到相应环保要求。
4、垃圾转运站应方便接电、通水、交通;应设置三相动力线路,每个厢体用电功率25 千瓦; 每个站需配1.5 寸水表;进站路宽≥8m,入厕人行通道应与入站小型机动车或手推车通道分 开。
5、应尽可能远离民居,与居民区住宅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m;
6、应便于连接市政污水管网,排污管直径应≥300mm;站内应采用暗管排放渗漏液,站内排 放管直径应≥200mm。
扩展资料
一般处理方法
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可概括为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三种方法。
物质利用,又称物质回收利用,指通过物理转换、化学转换(包括化学改性及热解、气化等热转换)和生物转换(包括微生物转换、昆虫转换和动物转换等),实现垃圾的物质属性的重复利用、再造利用和再生利用,包括传统的物质资源回收利用和易腐有机垃圾转换成高品质物质资源。
能量利用,又称能量回收利用,指将垃圾的内能转换成热能、电能,包括焚烧发电、供热和热电联产。
填埋处置,指对不能进行资源化处理(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的无用垃圾进行填埋处置。
如果从垃圾生命全周期来看,垃圾处理还应包括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环节,严格意义上的减量化系指源头减量,通过改变产品设计习惯、改变原料采购习惯、改变消费者购买与消费习惯、改变商业模式等方法,减少生产生活过程的资源浪费与废弃物产量。
一般而言,垃圾处理应坚持先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再物质利用、后能量利用和最后填埋处置的分级处理与逐级利用理念,均衡发展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各种垃圾处理方式的作用,尤其要加强分类垃圾的物质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并减少每级处理后的垃圾排放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垃圾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垃圾处理
可以先行与物业公司协商,物业公司拒绝的可以串联全体小区业主找当地环保部门投诉。 小区建垃圾房需要业主同意。小区建垃圾房的主要目的是集中处理小区生活垃圾,由于垃圾房会散发异味,因此小区建垃圾房需要先经过业主同意,并经过规划设计后才能建设。
法律分析
建议业主先到当地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的官网查询一下,小区规划方案是否有规划垃圾回收站。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合法的,业主就注意查看建设的垃圾回收站规模是否超出规划要求,否则可以到规划部门投诉,要求执法部门拆除;如果规划方案没有规划垃圾回收站,那就是违法建筑,必须要拆除的,也可以到规划部门投诉,并申请拆除。小区垃圾房的建设是,需要经过业主的同意才可以进行建筑。垃圾房的建设,可能会对业主产生一些影响,所以是需要业主的同意的,在选择垃圾房的施工位置时,要尽量选择一个不会影响业主生活的地方,同时不要影响小区河道的施工环境。按照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假如说的绿化带属于本小区的建筑红线范围内,则在小区建设垃圾房,应该由业主大会决定,或者业主委员会决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七十四条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第二百七十八条 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一)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二)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三)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四)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五)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六)筹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七)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八)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从事经营活动;(九)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决定前款第六项至第八项规定的事项,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前款其他事项,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第四条 市、县(区)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
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研究提出促进再生资源发展的政策,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纳入城乡规划,并实施监督管理。
公安机关负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治安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的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过程中违反市政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行为进行查处和整顿。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具有专业物业服务的居民小区内回收站(点)的设置。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 (村)委会应当积极配合有关管理部门,做好本辖区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的相关工作。第五条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坚持统筹规划、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原则,鼓励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建立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第六条 提倡和鼓励利用高新技术对不同种类和品质的再生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开发与利用,逐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产业化。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积攒、交售再生资源,有权举报破坏或滥用再生资源的违法行为。第二章 网点规划第七条 市、县(区)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乡规划等部门编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第八条 设立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包括临时回收站、收运中转站和集散中心),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规划和网点建设规划,持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的网点规划认定建议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并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回收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除应当按照前款规定向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十五日内,向公安机关备案。第九条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包括社区回收、中转、集散、加工处理等回收过程中再生资源停留的各类场所。
再生资源回收应当建立以回收站(点)、流动回收为基础,以分拣中转站(中心)为平台,以集散市场为载体的回收网络体系,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第十条 新建住宅区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规划社区回收站(点)所需场地:
(一)小区建筑总面积不足四万平方米的,规划二十平方米;
(二)小区建筑总面积四万以上不足八万平方米的,规划三十平方米;
(三)小区建筑总面积八万以上不足十二万平方米的,规划四十平方米;
(四)小区建筑总面积十二万以上不足十五万平方米的,规划五十平方米;
(五)小区建筑总面积十五万平方米以上的,规划五十至七十平方米。
已经建成的住宅区,可以通过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设置社区回收站(点)或流动回收站(点)。第十一条 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与环境卫生设施统一规划布局,不影响社区容貌;
(二)占地面积与回收业务相适应,地面硬化,便于运输;
(三)有围墙、顶棚等必要的防扩散、防渗漏设施,不影响社区环境;
(四)加强火源、电源安全管理,符合消防规定。
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站(点)内只能对再生资源进行简单分类,应当做到日收日清,不得超时堆放,不得从事再生资源拆解、清洗等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的加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