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保研率
27.2%。
哈尔滨本部的保研率最高。据不完全统计,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的16个学院的综合保研率为27.2%。如果考虑到部分学院数据异常,以及特长生专项、支教团、补偿计划等专项,哈工大本部的真实保研率应该在30%左右。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的保研率难以推算,目前可观察到的保研率有如下几个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员41.7%,经管学院21.3%,自动化学院27.1%。据此推断,哈工大深圳校区保研率应该在20%至30%之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的保研率则相对较低,比如新能源学院保研率约为11.9%。从哈工大威海校区的官方介绍中可以了解到,哈工大威海校区的总体保研率在12%-15%之间。
哈工大对本校学生保研的吸引力没有特别强,接近半数的哈工大保研都想要保去外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哈尔滨工业大学
保研率百分之八。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的,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成为“211工程”建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
l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本专业学生按照教学计划修满所规定的学分后,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生物质能方向
生物质能方向培养具备宽厚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能够从事生物质发电与生物燃料等新能源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制造以及新工艺的应用技术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研发人员。
本方向主要学习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工业微生物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工程制图、生物质生物转化技术、生物质热转化技术、反应工程、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等课程。
本方向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6.36%,学生的职业目标是新能源工程师。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在大型现代化电力及能源企业、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能源与环保企业从事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从事新能源电力、节能等方面的规划、建设、运营、咨询和监管等工作,又可以在与新能源相关的科研、教学等企事业单位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平均深造率为35.45%,保研率为8.0%,出国率为3.5%。
(2)风力发电方向
风力发电方向源于我校创办的国内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掌握机械、电气、控制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具备与风能开发利用相关的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试验能力和风电场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项目投资与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学习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电路、电子学、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风力发电原理、风力机空气动力学、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力发电机组监测与控制、风电场电气工程等专业课程。继续深造可攻读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等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本方向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9.15%,毕业生就业面广,可在发电公司、电网公司、新能源公司、研究所、设计院、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风电场等单位从事风电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与维护和风电机组设计、制造、运行与维护、实验等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平均深造率为33.78%,保研率为8.0%,出国率为2.0%。
(3)太阳能光伏发电方向
太阳能光伏发电方向是国内第一个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设置面向太阳能电池设计、制造,光伏电站设计、运行与控制。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太阳电池设计与制造,光伏系统设计与集成,光伏电站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以及太阳能发电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
本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光电能量转换、存储以及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光伏材料与器件的制备技术和表征方法,光伏系统的设计、运行与控制,光伏企业管理及市场运营等专业知识,在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本方向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7.66%,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有研究所、设计院、大型电力企业、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及太阳能电站等单位,从事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规划、制造、施工及运行管理,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产业的技术与管理,太阳能发电技术项目开发等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平均深造率为48.09%,保研率为7.9%,出国率为5.0%。
l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本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大学2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正在联系与国外名校合作办学;本专业包括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锂离子电池材料与器件和燃料电池材料与器件专业方向;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新能源战略需求,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造与应用能力,并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新能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掌握相关器件的基本原理、组装技术和评价方法。在重点学习光电转换及器件、纳米材料、电池结构及设计等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本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6.23%,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及燃料电池等相关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以及新能源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适宜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能源、材料、电力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相关的研发、教学、生产及营销管理等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平均深造率为39.68%,保研率为8.4%,出国率为4.9%。
云南大学保研率12.18人%。
云南大学公示的2022届推免名单,加上支教团24人,一共推免536人,比2021届(472+18)增加了46人,保研率12.18人%。但未除去定向、免费师范生、预科等,实际保研率高于12.18%。保研本校82人。其中支教团24人全部保研本校。
云南大学2022届云南大学各学院推免情况:
生命科学院45人、法学院36人、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35人、信息学院35人、地球科学学院33人、数学与统计学院32人、物理与天文学院32人。
历史与档案学院31人、软件学院27人、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4人、政府管理学院24人、外国语学院23人、生态与环境学院20人、经济学院19人、艺术与设计学院18人、文学院12人。
新闻学院12人、材料与能源学院11人、建筑与规划学院14人、民族学与社会学院9人、昌新国际艺术学院9人、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5人、体育学院5人、资源植物研究院1人,研究生支教团名额24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云南大学
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得推免生资格的19个学院中,人数超过100人的有4个,分别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170人,较上一年增加18人;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115人,较上一年增17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11人,较上年增6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01人,与上一年持平。仅上述4个学院的保研人数就占了全校保研人数的51%。
推免人数超过40人的有格拉斯哥学院78人,较往年增28人;自动化工程学院60人,较往年增8人;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53人,较往年减少2人;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50人,较往年减少7人;物理学院47人,较往年增1人。此5大学院合计保研人数为288人,占总人数的29.45%。一半的学院占总人数的80%以上了。
其它学院的保研人数为数学科学学院37人、公共管理学院30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6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9人、经济与管理学院18人、航空航天学院15人、资源与环境学院14人、材料与能源学院13人,而电子科技大学的医学院保研人数仅为3人。
电子科技大学978人获得保研资格中,有479人为保研本校,499人为保研到外校的学生,大约各占一半。其中保研本校的学生中,各学院人数排序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116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76人、计算机学科与工程学院51人、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39人、格拉斯哥学院38人、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25人、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3人、物理学院20人、数学科学学院19人,其它学院除医学院之外,保研到本校的人数均处于4-9人之间。
部分国内高校拟录取的保研学生名单已经公布,电子科技大学2021届保研学生被录取的学生中,清华大学28人、北京大学达40人。
而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保研学生去向中,401人保研外校,占总保研人数880人的46%,其中北京大学40人、清华大学21人、中国科学院大学37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0人、南京大学21人、国防科技大学22人、复旦大学17人、上海交通大学57人、浙江大学11人等,其它还有少数去向了中山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法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