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清洁能源及其利用技术有哪些
1、太阳能。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的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 无需运输, 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但太阳能也有两个主要缺点: 一是能流密度低; 二是其强度受各种因素(季节、地点、气候等)的影响不能维持常量。这两大缺 点大大限制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 利用技术: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 ,光电转换-太阳能光伏电池, 光化学转 换-光合作用。
2、地热能。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 它起源於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 质的衰变, 其利用可分成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如果热量提取的速度不超 过补充的速度,那麼地热能便是可再生的。不过,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分 散,开发难度较大。 利用技术:直接燃烧、热化学转化、生物化学转化。
3、风能。风能是一种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对沿海岛屿,交通 不便的边远山区, 地广人稀的草原牧场,以及远离电网和近期内电网还难以达到 的农村、 边疆, 作为解决生产和生活能源的一种可靠途径, 有著十分重要的意义。 即使在已开发国家,高效洁净的风能也日益受到重视。 利用技术:提水、风力发电、风帆助航、利用风能加热。
4、海洋能。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 散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於海洋之 中。 利用技术:潮汐能发电、波浪发电、海水温差能发电、盐差能发电、海流发电 。
5、生物能。生物质是指由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 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 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 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 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利用形式:直接燃烧、热化学转化、生物化学转化。
6、氢能。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 因为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的,而不 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可以直接从地下开采,这种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而氢能 若能从中生产,则可望能抒解能源危机的警戒。
清洁能源有哪些?
氢能源,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最终能源,氡气对比于别的然料其点燃物质最干净,基本只造成零污染的水,并且点燃形成的水又可以再次电解水制氢,不断运用。氢气燃烧的能量密度高,除燃料之外氡气的发烫值是所有能源中最多的,是车用汽油发烫值的3倍。它“轻于鸿毛”,作为我们掌握到的较轻的物质,即便是冲压汽化后的液态氢,密度也不如钢材的1/10,这类密度低的特性促使它可以缓解然料重量,扩大运载工具的重力梯度量,进而有效地减少物流成本。
核能
核能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清洁能源,早已被认可为是一种唯一可以规模性替代基本能源的取代能源。核能被纳入在我国能源现行政策当中,在我国的核电厂工作有广泛的发展前途,核能是清洁能源,核电厂运作不容易排出来CO2.SO2及烟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法国因能源供应主要借助核能,其CO2消耗量仅有周边周边国家的15%。它将是在我国完成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所需能源的关键支撑之一。
太阳能
与其他能源对比,太阳能具备许多优势,比如:(1)地球上一年接纳的太阳能总产量远超过人们对能源的需要量。(2)遍布普遍,不用采掘和运送。(3)不会有匮乏问题,可以继续应用。(4)健康安全,对环境零污染等。因而太阳能终将在未来的能源构造中具有关键的影响力,现阶段其综合利用早已遭受大家十分重视,并获得很大的进度。
风能
风能是气体流动性所造成的机械能。太阳能的一种转换方式。因为太阳辐射源导致地球表层各一部分遇热不匀称,造成地球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准标准气压的效果下,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产生风。风能资源的储藏量十分极大,一年中技术可开发设计的动能约5.3X10^13千瓦时。风能是能再生的清洁能源,储藏量大、遍布广,但它的比能量低(仅有水可的1/800),而且不稳定。在一定的技术性标准下,风能可当作一种主要的能源获得综合利用。风能运用是综合型的设计,根据风电发电机将风的机械能转换成机械动能、电磁能和热量等。
从长久看来,在我国的能源局势特别不容乐观,从可持续发展观的战略思维看来,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刻不容缓。同时能源生产与条件的纠纷也越来越大。因而科学研究和开发设计用以环保节能、贮能、发电量、太阳能运用有关材料,对能源的有效运用,对新能源和清洁、零污染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都将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清洁采暖是至关重要的惠民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政府部门工作总结报告再度谈及清洁。“华北地区清洁供暖率做到70%”被纳入重点工作之一。推广应用电取代煤采暖,可以降低污染物质的排出。电供暖技术性已在欧洲,北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覆盖率较高。推广清洁能源与智能化电供暖是一个全新的核心理念与当代工艺的融合。伴随着中国大唐改革的逐步推进及节能建筑技术性的应用推广,智能化电供暖系统已渐渐进到中国市场的采暖行业,并产生除团体供暖,天然气供暖以外的又一新的取暖方式。
清洁电力,简单来讲就是非化石能源生产的电能。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优点是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毒物质,缺点就是供能受季节及连贯性影响。
温室效应以及其他化石能源的污染问题,对于我们的生存家园以及生活情况都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作用。为了保证人类以及地球的环境情况,清洁能源的使用自然成为了许多国家的推广目标和政策方向。
清洁能源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毒物质。
现有的许多清洁能源在空气污染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遏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加重温室效应的污染气体。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相关危害便是有毒污染物质的产生。清洁能源的推广可以保护当前国家以及地区周围的相关环境,更能够使整个地球的气候系统不会因过度变暖而产生紊乱,从而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正向发展。
清洁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前景方向巨大。
清洁能源诸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由于依托本身的自然环境进行的电力发电,虽然初期的建造成本相比普通的发电站和其他发电类型更加高昂。但如果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对于国家的清洁政策发展以及清洁能源的使用,依旧会有重大的改革和影响。可再生能源的优点也减少了后续的相关花费和维护成本。
清洁能源目前的问题在于供能受季节及连贯性影响。
但清洁能源本身有一定缺点,这类能源发电效率并没有化石能源的整体发电高,在供电方面存在的劣势情况。同时受季节的连贯性影响导致其发电在不同时间需要其他方面的电量供应补充。对于国家地区的整体供电网络和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国家能源局10月12日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3亿千瓦,已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常规发电和核电两大电源的国家,电力总装机达到14.3亿千瓦,是十年前的两倍以上。据了解,《报告》中,电力能源成为一大亮点。
清洁燃料发电是指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清洁的技术和管理为主要手段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将各种可再生资源利用于发电设备中:风、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国际清洁燃料联盟(ICEC)预计,到2050年,全球清洁燃料发电将增加到240亿千瓦,占电力生产总电量超过10%.所以,根据 ICEC最新报告所示:到2050年,清洁燃料将占全球总发电电量比重达到18%以上。
我国的水电、核电和常规水电等电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装机的比例分别为47.2%、41.8%和46.5%。目前,在世界上范围内,水电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最大,超过40%其次是核电,占比为23.8%而火电在我国占比达到22.5%水平,全球占比仅为4.4%。2021年《报告》显示,全国火电厂发电量约为14000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占比约为63.8%,核电发电占比约为23.4%。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未来电网在保障电力安全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大量的新能源已成为我国未来稳定运行的主要电源,但大部分新能源是间歇性、波动性运行的,需要持续投入很长时间才能达到负荷低谷。
一、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概况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需求和争夺态势的加强,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综合考虑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能源储备、能耗效率、未来能源需求预测、环境条件制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力求缓和能源问题。如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避免单一化,积极开发新能源,建立新的海上石油基地以及开展节能研究和采取节能措施等。
(一)世界发达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随着国际能源市场的风云变幻,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应策略,以保证本国能源供应的稳定。综观这些国家的能源战略和政策,可以概括出以下基本特点:
1.积极开拓海外能源市场
发达国家一直都在全球范围不断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加紧对世界油气资源的争夺和控制。对任何国家来说,多渠道的能源都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本条件。如美国出兵伊拉克,扶植成立新的亲美政权,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力图控制其石油资源,以确立在世界石油资源争夺中的主导地位。
2.建立和加强能源战略储备
有国际舆论认为,争夺最后的丰富油气资源很可能成为21世纪地缘政治的主题,未来战争的根源即在于石油争夺。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消费国应付石油危机的最重要手段,所以,西方国家都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首要战略。美、日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最早、储备量最多的国家。
3.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日本政府于1993年就提出了旨在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新阳光计划”,大力开发新能源,采用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氢能、超导能等。同时,日本还在积极开展潮汐、波浪、地热、垃圾等发电的研究和实验。美国《国家综合能源战略》确定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目标是,发展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非常规甲烷资源,发展氢能的储存、分配和转化技术。
4.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厉行节能政策
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已经把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约能源作为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如美国在1998年推出的《国家综合能源战略》中,就要求电力系统到2010年燃煤发电效率由目前的35%提高到60%以上,燃气发电效率由目前的50%上升到70%;到2010年,主要能源密集型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总量将比现在减少25%,交通领域将推出燃料利用率3倍于常规交通工具的新型私人交通工具等。
5.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自1997年京都环境会议以来,世界各国都以保障居民健康、改善区域及全球环境质量为目标,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丹麦大力发展风能、美国政府对国内天然气生产实行扶持政策、挪威水力发电的高效能源系统、德国实行地下煤气化和煤的液化等。
(二)发展中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能源竞争,发展中国家在能源问题上,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力求缓和能源问题。概括起来,发展中国家采取的能源发展战略主要如下:大力开展节能活动,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促进节能降耗和能效的提高;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尽快完成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进程;加大对能源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强能源利用研究;吸收先进的经验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教育方面的投资,加强环境与能源的宣传教育,促进节能与新能源开发,等等。
总起来看,新技术成果在能源工业迅速推广应用,使整个能源工业由低技术向高技术过渡;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进展;能源产品正在向洁净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能源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能源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能源总产量翻了一番,在煤炭生产、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大水电站建设、核电发展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我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同时,我国在开发和利用能源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能源的生产量不能满足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
据测算,到2050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可达到35.4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33.5亿吨,占67.7%;原油2.3亿吨,占9.3%;天然气1500亿立方米,占5.6%,水电11540亿千瓦小时,占4.5%。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形势,能源生产的增长并不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增长。据预测,我国国内能源供应的缺口量,在21世纪初期将超过1亿吨标准煤,2030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规模约占年能源需求量的1/10。
(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当中,煤炭占到了67%以上,而新能源,包括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核电等,比例都很低。现在,我国的石油产量已不能满足交通的发展,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对能源提出新的需求。我国已成为石油纯进口国家,而且进口量还在逐渐增加。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对国家经济安全也构成了威胁。此外,长期消耗化石燃料,带来大量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也给我国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总体来看,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国民经济的一些主要部门,如工业部门、交通部门、建筑部门及居民,对能源利用的效率普遍都很低。
(四)对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同时,由于我国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但是,当前在我国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广泛的认识,对积极地、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针落实还不够。
三、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没有能源的发展,没有能源作为强大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稳定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应该以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前提来制定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一)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综合分析我国能源发展现状,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应注意以下几点:
1.长期坚持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战略
随着经济的增长,各个国家都已经把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作为能源发展的目标。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比较低,能源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在我国实行节能降耗和提高能效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可能。中国要以较少能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能潜力的挖掘。因此,应将节能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持之以恒地坚持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战略。
2.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能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洁净能源的发展,以加速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自2005年2月1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实施后,二氧化碳减排额将成为一种商品在世界流通。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如不加以控制,在将来受到具体减排指标约束时,很多行业会大受冲击,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向排放量较小的国家购买排放权。《京都议定书》在更深层次上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变革,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能源结构调整将是我国新世纪能源战略的主题。
3.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战略
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达到30%。面对即将到来的可再生能源时代,各国正在迅速前进。丹麦的风电已达到总发电量 的18%,而德国2002年风力发电已经占世界风力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法国计划在2025年风电达到发电总量的25%。我国具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在中长期战略上应做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部署。
(二)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1.培养节能意识
当前,我国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地方对能源浪费现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倡导全社会节能降耗,培养全民的节能意识,对我国能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加强对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认识
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对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认识还不充分,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认识,促进我国能源发展。
3.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速能源结构调整
当前,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保护环境,应该积极吸收和推广国内外能源领域的先进技术,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4.修订和制定能源政策
为了促进能源的发展,应充分发挥政策对新世纪能源战略实施的服务功能和保障机制作用。要加强对新世纪能源政策的研究和资金的投入,吸收外国能源政策的经验和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和完善我国能源政策。
5.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
国家可以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来促进我国能源政策法规的落实,以此保障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如国家可以采用收能源税的方法,来控制能耗的增长,并引导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耗朝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能源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在开发和利用能源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能源的生产量不能满足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以及对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认识不足等。因此,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应该注意长期坚持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要采取各项措施,以促进战略的实施。
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这些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2019年9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表示,正在研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将继续壮大清洁能源发展。
2、清洁能源和含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可再生能源。
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地热能,氢能等。中国是国际洁净能源的巨头,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风力与环境科技公司的发源地。
(2)非再生能源。
在生产及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包括使用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等)和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过的化石能源,如洁净煤、洁净油等。
核能虽然属于清洁能源,但消耗铀燃料,不是可再生能源,投资较高,而且几乎所有的国家,包括技术和管理最先进的国家,都不能保证核电站的绝对安全,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故、美国的三里岛事故和日本的福岛核事故影响都非常大,核电站尤其是战争或恐怖主义袭击的主要目标,遭到袭击后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发达国家都在缓建核电站,德国准备逐渐关闭所有的核电站,以可再生能源代替,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比其他能源要高。
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可以不受能源短缺的影响,但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需要有水力、风力、太阳能资源,而且最主要的是投资和维护费用高,效率低,所以发出的电成本高,现在许多科学家在积极寻找提高利用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方法,相信随着地球资源的短缺,可再生能源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的方向和主要任务是长远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包含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节能环保综合管理服务4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其统计应由国家进行顶层设计,使全国的统计口径、周期等做到标准统一,并纳入企业统计工作之中。这有利于保证节能环保行业统计数据的质量,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真正起到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的作用。 在国家统一执行统计数据之前,有条件的地方可率先探索。
节能环保产业“三化”是未来发展趋势吗?节能环保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如何适应这个趋势?“三化”是指:节能技术(产品)与环保技术(产品)一体化,节能环保产品智能化,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业化。
我国节能环保新兴产业战略定位的核心
据报道,各国未来新兴产业发展侧重各有不同:美国和欧盟有关国家的新兴产业以低碳为主;英国强调高科技生物产业;日本侧重能源和环境产业;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龙头各国对新兴产业的不同取向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发展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根据本国、本地区经济和科技基础、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因素,作出恰当的产业方向选择。但
我国在节能环保新兴产业中的战略定位是存在的。在实际运营水平上,中国各个地区都有强制性趋势和类似行业。 差异很小,很难集中精力。越来越多的省,市,县对新兴产业的战略规划感到贪婪,不顾自身经济基础,将新兴产业的周期性发展规模提高到很高的水平。
不顾资源特点和技术条件,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等七大新兴产业作为各地共同的追求。
其实,国家对各地有差别地规划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指向是相当明确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战略定位各异,新兴产业布局要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形成新的过剩产能。细化到省市级层面,北京、上海、深圳等科技基础好的地区则应发挥优势,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东北老工业基地则要围绕制造业基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中部地区的山西等省就要立足资源大省的基础和条件,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等。
我国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的战略定位展望
节能环保作为战略定新兴产业的一员,将在未来的推广过程中加快进程。我国将通过加速传统产业改组、整合,以及促进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两个主要途径来优化产业结构。其中,“十二五”七个新兴战略产业对GDP的贡献将从目前的低于2%上升到8%。
“十二五”将成为调结构促转变的攻坚期,机构对于新兴产业GDP贡献率不断提高的看好也在《决定》中找到了答案。因为,四大新兴产业已经有了一个颇为宏大的发展目标,那就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根据《决定》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形成健康发展,协调促进的基本格局,将大大促进产业结构的促进。增加值约占GDP的8%。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将占GDP的15%左右。对于这些产业的发展目标,《决定》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并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龙头优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再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龙头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觉得明白其所指就可以了啊,专家之间意见也不见得就一致。
氢气应该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考虑到制备过程,貌似就又不太清洁了。
清洁能源可以分为3类(不是绝对分类):以煤洁净技术为代表的传统一次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对于中国来说,想解决碳排放问题,最重要的是第一方面,即煤的清洁化利用。在这方面我国现有技术正在不断成熟,已经有相关样品和成果出炉,但提高其效率和批量化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水电、核电利用方面,水电最清洁,但社会目前关于水电对环境影响的争论较大,使其开发遇挫,但长期看,开发趋势不会变;核电当前正是大发展时期,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甚至海南都有项目,内陆核电站也在规划,这在未来10年内将风光无限。
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发面,风能现在在大发展,但并网仍是问题;太阳能也被鼓励,但光电转化效率太低,近期难成气候;生物质能本身也有污染,且技术不够成熟,估计短期也不会太大规模。
总之,清洁能源前景光明,但技术上仍要进一步发展。除煤的清洁利用外,其他清洁能源在短期内不会成为中国的主流能源。我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占15%,实现起来依旧相当困难。
至于资料,这些都是我从事的时候了解的,上网应该能搜一大堆。
可再生能源的优点
可再生能源的优点,大家都知道所谓可再生能源就是指可以二次利用的能源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上升到新的台阶中国新能源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可再生能源的优点。
可再生能源的优点11、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 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方向。
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脆弱,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 能源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偏高,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 开发利用过程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3、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农村是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薄弱的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全国还有约 1150 万人没有电力供应,许多农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秆、薪柴等生物质低效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提供。
4、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 型、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区都具有 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 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再生能源的优点21、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量大于常规能源, 常规能源一般指化石能源煤炭、石油、 天然气等)其储量是有限的。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它的资源对有限的人类发展阶 段可以说是无限的,地球上一年中接收到 的太阳能高达8*10↑18kWh,可见其量的 巨大。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其他可 再生能源都是太阳能的副产物,所以说“ 万物生长靠太阳”是非常好的比如。
2、清洁,非常低的污染,不能说无污染 的原因在于,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后 ,对环境的影响有些还未表现出来,如盐 城地区,大规模风电场的出现,对于候鸟 就可能产生影响。但是,总的来说目前没 有发现明显的污染加大的现实。
3、可循环使用,这是确定的,这是由于 可再生能源本身的定义所确定的
4、目前的开发成本仍然较高,这主要是 因为,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密度大多数比较 低,例如,太阳能每平方米的理论功率只 有1kW左右,生物质能的单位重量的发热 量只有煤的一半不到秸秆的发热值约为 3000大卡/公斤)等,对于低的能量密度 ,要形成规模化效应,只有规模化应用, 即遍地开花的应用才能达到。由于可再生 能源的能量密度低,它们的开发成本低
可再生能源的优点3可再生资源的优点
一、太阳能优点:
1、普遍:到处都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无须开采和运输;
2、无害: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能源之一;
3、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
4、长久: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二、风能优点:
风能为洁净的能量来源。风力发电机风能设施日趋进步,大量生产降低成本,在适当地点,风力发电成本已低于发电机。风能设施多为不立体化设施,可保护陆地和生态。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很环保。
三、生物质能优点:
1、提供低硫燃料;
2、提供连接能源;
3、讲有机物转化成燃料可减少环境公害;
4、与其他非传统性能源相比较,技术上的难题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