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读博费用最低的国家
想不想在读博士期间少花一点钱?你可以选择在德国、法国、芬兰、瑞典或挪威的世界级学府以很低的成本来攻读博士学位。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在这几个国家读博士的优势。
1.在德国读博士
德国以其高水平的学术水平、高生活水平和免学费而闻名。事实上,多达43所德国大学在2019年QS 世界大学排名中跻身全球前750名,其中包括慕尼黑理工大学(第61名)、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兰大学(第62名)和海德堡大学(第64名)。QS最佳学生城市排行榜上的德国城市包括柏林和慕尼黑,柏林是咖喱香肠博物馆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超酷算法初创企业的大本营。慕尼黑以每年举办的啤酒节而闻名。
2.在法国读博士
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有11所大学进入全球前300名,其中包括巴黎文理研究大学(世界排名第50位)和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世界排名第65位)。法国公立大学的博士学费较低。尽管高等院校的学费可能更高,但法国的公立大学每年将收取约380欧元的学费。法国最受欢迎的学生城市包括里昂、图卢兹,当然还有巴黎。由于学费低廉、国际知名大学高度集中,巴黎一直在QS最佳学生城市指数的前五名之列。
3.在芬兰读博士
芬兰所有的博士生,不论国籍,学费都是完全免费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在QS全球最佳学生城市中排名第75位,是全球前150所大学中的两所,赫尔辛基大学和阿尔托大学的所在地。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芬兰广阔、开放的空间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现象,比如怪异的午夜太阳和绚丽的北极光,每年约有10至20个夜晚,芬兰的夜空被北极光照亮。
4.在瑞典读博士
瑞典是欧盟国家中可再生能源比例最高的国家,拥有不少于29个华丽的国家公园和4000个自然保护区。其著名的进步政治也反映在其高等教育体系中。在瑞典,所有博士学位的学生都是免费的,而且有相当多的奖学金可以用来支付生活费,例如通过瑞典学院或个别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有8所瑞典大学跻身全球前350名,其中隆德大学排名第92位,而皇家理工学院排名第104位。
5.在挪威读博士
挪威公立大学的学费对所有学生都是免费的,不分国籍。你将需要支付一个小学期的学生会费用,包括考试和体育设施,这通常不超过300-600挪威克朗。当然,和所有北欧国家一样,生活成本仍然很高,这意味着你可能想要找一份奖学金来帮助他们。在大学方面,QS世界大学排名中有四所挪威大学,其中奥斯陆大学排名第135位。
太阳能和其他能源相比有很多优势。由于广袤的沙漠,阿拉伯世界最丰富的清洁能源是太阳能,该地区的非石油国家已经首先利用了这一优势。摩洛哥已经从可再生能源中获得了超过33%的能源(欧盟的平均水平是18%)。石油生产国也在迎头赶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卡塔尔和其他国家正在建设大型清洁发电厂。在过去的十年里,中东地区的太阳能发电量已经从91兆瓦增加到9000兆瓦,而投资则增加了12倍。分析家们说,可再生能源正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与传统能源相比,太阳能发电厂在建造和维护方面更便宜、更快捷、更安全。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的太阳能发电厂的成本大约是天然气的三分之二,是石油的三分之一。
该地区的许多政府政策是不一致的。例如,沙特阿拉伯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其经济改革的支柱,并宣布计划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站,但六个月后却看到该项目搁浅了。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让投资者感到担忧。此外,廉价的石油最近抑制了中东地区对太阳能发电的热情--低原油价格使得用石油发电变得极其便宜,而油价下跌带来的收入减少则迫使各国搁置新的太阳能项目。
随着世界对更多能源的渴求,以及对能源造成的损害越来越警惕,太阳能可能是答案:一种廉价和无尽的清洁能源。通过对拥有最多太阳能容量的10个国家进行排名,你可以看到哪些国家目前做得最好,哪些可以做得更好。
来自国际能源署的光伏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虽然他们的调查只到2014年,但这是最新的数据。(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的是谁生产的原始太阳能最多,而不是谁生产的太阳能容量占其国家的比例最高)。而且它显示了哪些国家拥有最多的太阳能装机容量,而不是实际产生了多少太阳能)。名单中令人惊讶的部分是包括领土相对较小的国家。德国、日本、意大利 -- 他们都在美国之前,尽管我们有更多的土地。
近些年来,随着新西兰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量逐步增长。从1974年的393PJ增加到2003年的748. 3PJ。其中,煤的产量虽然2003年达到了历史最高位的69. 3PJ,但总体而言比较稳定;国内石油供应20世纪80年代末产量相对较大,超过60PJ,近年又逐年下降。进口石油数量越来越大,2003年占新西兰能源总供应量的35%,由于油价高涨,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增加给新西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水能和地热资源是新西兰能源供应的稳定来源,而近些年其他新能源(包括风能、沼气、工业废料和木材)的供应量稳步增长,成为新西兰能源供应的有效补充。
新西兰十分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新西兰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是世界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占能源生产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新西兰80%的地热资源集中在Waikato地区,北岛的Rotorura地区也有丰富的地热能。新西兰建立了7个地热能站,5个在Waikato地区,其中最大的Wairakei地热能站建于1950年,年生产能力140兆瓦。目前,新西兰地热能的利
用率仍然较低,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空间很大。风力发电是新两兰新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新西兰有8个大的风场,主要集中在北岛的南部地区。近儿年,新西兰开始重视太阳能的利用。新西兰能源部长PeteHodgson先生近期表示,政府将通过立法的形式,要求新建房屋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装置,这一指令为这个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新西兰承担着减排温室气体的责任。但是发达的牛羊畜牧业所带来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使得新西兰政府不得不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由于目前新西兰的电力价格极为便宜,而目前可再生能源价格较高,加之是纯粹的市场运作体制,政府对新技术应用的干预能力非常薄弱,因此,如何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同时,又要达到"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是摆在新西兰政府与研发机构面前的主要问题。其次,如何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力度以降低应用成本以及制定有效的可再生能源投资政策,也是新西兰政府和研究机构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中国已经成为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我国清洁能源取得快速发展,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底,预计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2亿千瓦、1.2亿千瓦、4300万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4.8亿千瓦左右。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瓶颈
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瓶颈制约。“三北”地区弃风弃光、西南地区弃水问题进一步加剧,部分地区弃风率超过30%,西北地区弃光问题开始显现。“十三五”期间,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面临更大压力。
四是终端能源消费清洁替代任务艰巨。实施天然气、电力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天然气替代受价格、输气管网等体制机制因素制约,市场出现低水平供应能力富裕现象,开拓市场压力较大;电力替代也面临着成本、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等因素制约。
“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能源是从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只要太阳不熄灭,生物能源就取之不尽。生物能源的转化过程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生物质,生物能源的使用过程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形成一个物质的循环,理论上二氧化碳的净排放为零。生物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利用高技术手段开发生物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世纪,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面对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曙光。生物能源作为可再生、污染极小的能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必将为21世纪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当前,生物能源的主要形式有四种:沼气、生物制氢、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
(1)生物能源——沼气
沼气是一种可燃气体,由于这种气体最早是在沼泽、池塘中发现的,所以人们称它“沼气”。我们通常所说的沼气,并不是天然产生的,而是人工制取的,所以它属于二次能源。沼气对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家庭燃料。它可以用来煮饭、照明,既方便,又干净,还可节约大量柴草。
沼气多为就地制取、就地使用的能源,不需要远距离运输和传送,减轻了运输负担,也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沼气不仅是一种干净的能源,而且在工业生产上可作为化工原料使用。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这种气体在高温下能分解成碳和氢,因此,沼气可用来制造氢气和炭黑,并能进一步制造乙炔、合成汽油、酒精、塑料、人造纤维和人造皮革等各种化工产品,用途日益广泛。
沼气的发现与沼气发酵的发展
沼气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A.沃尔塔于1776年在沼泽地发现的。1916年,俄国人B.Ⅱ.奥梅良斯基分离出第一株甲烷茵,但不是纯种。1980年,中国首次分离甲烷八叠球菌成功。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的甲烷菌种近20株。
世界上第一个沼气发生器(又称自动净化器)是由法国L.穆拉于1860年将简易沉淀池改进而成的。1925年在德国、1926年在美国,分别建造了备有加热设施及集气装置的消化池,这是现代大、中型沼气发生装置的原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沼气发酵技术曾在西欧一些国家得到发展,但由于廉价的石油大量涌入市场而受到影响。后随着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出现,沼气又重新引起人们重视。1955年新的沼气发酵工艺流程——高速率厌氧消化工艺产生。它突破了传统的工艺流程,使单位池容积产气量(即产气率)在中温下由每天1立方米容积产生0.7~1.5立方米沼气,提高到4~8立方米沼气,滞留时间由15天或更长的时间缩短到几天甚至几个小时。
20世纪20年代初期,罗国瑞在广东省潮梅地区建成第一个沼气池,随之成立了中华国瑞瓦斯总行,以推广沼气技术。目前中国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数量达1300万座。而高速率厌氧消化工艺生产性试验装置已在糖厂和酒厂正常运行。
(2)绿色能源——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是生物质能的一种,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
生物柴油是一种优质清洁柴油,可从各种生物质提炼,因此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有望取代石油成为替代燃料。生物柴油是典型“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巴西打造生物能源大国——生物燃料
现今全世界都在进行生物能源的开发,但是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巴西。巴西可再生能源占全国能源的比例高达44.7%,而全球平均仅为13.3%。巴西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乙醇和水力发电,其中乙醇的比重日益提高。
巴西利用甘蔗发酵生产酒精,因为甘蔗的含糖量高,所以酒精的产量也很高。巴西的法律规定,汽车的燃料中必须加入10%~25%的酒精作为燃料。而且在上个世纪,巴西就发明了乙醇汽车,是以纯酒精作为燃烧动力,这样不仅使他们国家的石油进口量减少,而且环境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不仅如此,酒精的大面积生产带给巴西的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巴西成功的例子是世界上发展生物能源学习的模范。
(4)世纪的理想能源——氢能
氢气是高效、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全球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中将起到显著作用,并将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采用氢能源是当前世界公认的可代替石油能源的主要出路之一。氢本身是可再生的,在燃烧时只生成水,不产生任何污染物,甚至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可以实现真正的“零排放”。此外,氢与其他含能物质相比,还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首先是氢的能量密度高,是普通汽油的2.68倍:用于贮电时,其技术经济性能目前已有可能超过其他各类贮电技术;将氢转换为动力,热效率比常规化石燃料高30%~60%。如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效率可高出1倍,氢适于管道运输,可以和天然气输送系统共用。在各种能源中,氢的输送成本最低,损失最小,优于输电:氢与燃料电池相结合可提供一种高效、清洁、无传动部件、无噪声的发电技术。小型的低温固体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用在汽车和火车机车上:氢也能直接作为发动机的燃料,因此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汽车公司已经开始大力开发电动汽车产品。
早在1965年,外国的科学家们就已设计出了能在马路上行驶的氢能汽车。中国也在1980年成功地造出了第一辆氢能汽车。氢能汽车行车路远,使用的寿命长,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近年来,国际上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而“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推动“氢经济”的发动机。因此氢能汽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199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26.5万亿美元(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达到34.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7%。根据《2004年BP能源统计》,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2003年已达到97.4亿吨油当量。过去30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2. 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节能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3.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
自19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初期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超过煤炭,跃居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虽然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但世界石油消费量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趋势。此后,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约为12.3%。由于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开采成本极低,故中东能源消费的97%左右为石油和天然气,该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等国家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68%左右,故在亚太地区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偏低(约为47%),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亚太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均高于60%。4. 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
根据《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3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
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5%,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仅分别为5%~7%。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二、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趋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EI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2003年初英国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气将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将维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时,过去被认为是“脏”能源的煤炭和传统能源薪柴、秸杆、粪便的利用将向清洁化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脱硫脱尘技术)、沼气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等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经关闭其国内的所有煤矿而发展核电,它们认为核电就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能够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变价计,1990年世界的能源强度为0.3541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吨油当量/千美元,预计2010年为0.2759吨油当量/千美元,2025年为0.2375吨油当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例如,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为0.2109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预计是发达国家的2.3~3.2倍,可见世界的节能潜力巨大。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资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资源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石油贸易为例,世界石油贸易量由1985年的12.2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21.2亿吨和2002年的21.8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46%,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1.82%的年均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石油净进口量将逐渐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96%。预计2010年将达到2930万桶/日,2020年将达到4080万桶/日,2025年达到4850万桶/。世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将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将积极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政府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三、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可再生资源是指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可以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地热能,氢能等。中国是国际清洁能源的巨头,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风力与环境科技公司的发源地。
二、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及作用
可再生能源有哪些?可再生能源的作用是什么?
1、太阳能: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主要是提供热量和电能。
2、生物能: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掉。通过燃烧和厌氧发酵获得沼气来取得能量。
3、风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因冷热不均产生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壮志凌云"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4、水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产生水循环,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太阳能转化为势能,当在高山上形成降水后,水往低处流,势能转化为动能,就是水能。主要是通过水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5、海洋能:包括潮汐、波浪、洋流等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潮汐能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波浪、洋流的能量主要是受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潮汐的动能来发电。
6、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可以用于地热发电和供暖。
7、氢能:通过燃烧或者是燃料电池来获得能量。
8、核能:通过核能发电站来取得能量。
上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而且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一次能源。
三、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
非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一天的能源称之为非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
四、非可再生能源的种类介绍
1、煤:煤是近代工业最重要燃料之一。煤是由有机物一生长在沼泽或河流三角洲之植物残骸分解而成现今世界各主要地区之煤炭蕴藏量,以非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及北美洲等三个地区所占之比例最高,整体而言,现时煤炭之蕴藏量,估计可供我们使用二百年。
2、石油:石油一般认为是由地层中的有机物质“油母质”,经地温长时间的熬炼,一点一滴地生成而浮游于地层中。由于浮力的关系,石油在水中每年缓慢地沿着地层或断层向上移动,直到受不透油的封闭地层阻挡而停留下来。当此封闭内的石油越聚越多。
3、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多是在矿区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过去因无法越洋运送,所以只能供当地使用,如果有剩馀只好燃烧报废,十分可惜。若以人工建筑设施存放天然气,在遭到外力破坏如地震、火灾等,极易产生危险。若以人工建筑设施存放天然气,在遭到外力破坏如地震、火灾等,极易产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