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绿电和绿证真的合一了吗

淡定的美女
心灵美的黑裤
2023-02-07 08:43:51

绿电和绿证真的合一了吗?还差关键一步

最佳答案
爱撒娇的乌龟
舒适的画笔
2025-08-27 19:49:05

中国碳中和的进程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9月7日,国家发改委披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复函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 推动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 。如果说,此前的几个位于广东、浙江、云南等地的绿电交易中心试点是“地方小集市”,此次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就是“全国大卖场”。在这里,入口统一,规则透明。只要满足交易门槛,买卖自由。

随即启动的首次绿色电力交易上,共17个省份259家市场主体参与,达成交易电量79.35亿千瓦时。

#“绿电”和“绿证”是怎么来的?

回望过往,这79.3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的成交,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改革开放之初,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技术还躺在实验室里,“绿电”这个名词都无从考察。等到我们已具备基础技术条件,想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时,时间已来到2000年左右,和国际 社会 相比,我们的相关技术水平落后了15年。 为了快速赶上,主管部门想了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发放补贴!

补贴一发就是快二十年,硬生生地把一批企业托举到了生存线上。渐渐地,日积月累的“直接输血”模式带来了财政问题。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曾在2017年透露:“如果中国现行的可再生能源固定电价政策不变,那么到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补贴缺口将从2016年的500亿元增至2000亿元。” 于是乎,近几年各地陆续出台了新能源补贴退坡政策,似乎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

这下,轮到新能源企业焦虑了:“没有补贴,成本很难收回来,无法继续开发绿色电力。”因此,主管部门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清洁能源发电企业的发电额度抽象成绿电证明,清洁能源企业可以像分蛋糕一样,将其分割后对外售卖。这相当于把补贴的成本压力转移、分摊给“需要绿电”的用电企业。 那些可以售卖绿证的新能源企业,就不能继续拿财政补贴了。

#分离还是统一?“证”与“电”的选择题

对于上文所诉的“绿电交易”,大家仿佛几年前就听说过,但似乎那个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为啥?一言以蔽之,与实际脱钩!事实上, 用电企业所需的电,还是得和电网购买,一分钱也少不了,与此同时,又要花很多额外的钱去购买当时的绿证,而且实际用电与绿证上的用电量又很难匹配。 再说,不经过市场的交易门槛非常高,只有拥有强大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才能参与,没有门路的小公司又何苦来呢?

把“证”与“电”统一,即把绿电和绿证统一交付给用电企业,是更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一条路。 它的具体执行方案是:首先,买卖双方在电力交易市场上磋商交易,然后,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根据交易需要核发绿证,划转至电力交易中心,最后,交易中心根据绿电交易结果将绿证分配至电力用户。

读到这儿,大家不妨想想:绿电证明上明确写着,新能源发电企业发了那么多电,用户也用了那么多电,但是, “电”上了电网以后,可不像快递那样有唯一标识,电的潮流怎么走谁也不清楚。 当前模式下,宝马、巴斯夫、腾讯等参与了首批交易的公司“一买就给绿证”,不考虑实际调度执行情况,真的能算作“证电合一”吗?。

是的,“证电合一”后,“把电变绿”还差关键一步——

#把电真正“变绿”,压力位在电网

压力位在电网。

现在,绿点交易的市场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技术体制还未完善。 举个例子,一家广东的企业想买西北的绿色电力,在电力运输能力还不具备的时候,再怎么说也是纸上谈兵呀。被问到“开展绿色电力交易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在技术上是否做好准备工作?”时,发改委是这么回答的:

如果把同样的问题抛给电网,它一定如同被架在火上烤。因为,目前的绿电交易,国家都是鼓励在中长协,希望在3-5年,甚至更长时间,要给予电网在现有的刚性电力架构下,用时间来换取弹性。

当新能源并网比例上升,电网弹性不足,这些合同只能成为昙花一现,无法有效增长。

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证电合一”,电网必须做到功率级别的消纳和调度,这无异于使其运营成本翻倍。 有人可能会问,欧洲的电网不是有很多经验可以学习吗?技术上不存在瓶颈吧。别忘了,欧洲电网规模小,其电网架构中储能多、新能源多、天然气多,电网弹性比我们现在的强。

如果电网化身为一个人,它一定在振臂高呼“急需一个庞大的生态支持我们超大规模、超高弹性、超远距离新能源消纳,急急急!”

#从北交所建立,看建立碳中和生态的金融解决思路

北交所的凭空出世,让好多人大吃一惊。

官方称, 北交所是对深沪交易所的一个补充 :“深化新三板(全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资本市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

当金融体制改革驶入深水区,创业的方法论应该发生一些变化。 过去,我们习惯先做实业再做金融,好似只有业务强大到无法忽视了才能安排企业上市,而“上市公司”也成为了“大公司”的代名词。在3060的目标下,势必有很多服务碳中和目标的中小企业冒出来,现在,我们必须加快步伐,让这些中小企业也能用“实业+金融”双腿走路,早日实现1到+ 。

北交所的建立,正好可以狠狠地扶一把为碳中和目标奋斗的中小企业,让那些初出茅庐但已有声有色的中小企业更容易成为上市公司。 以电网消纳新能源不可或缺的“储能”行业为例,它是一个典型的,拥有科创属性,符合全球发展方向,又具备重资产的行业,当储能产业里的中小企业插上金融的翅膀,不再对业务拓展望而却步,一定会撸起袖子加油干!

#总结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多少资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表示,“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元人民币。”热钱从哪里来?别忘了主管部门正从房地产、教育、 游戏 中挤出水分,毫不手软。

嗯,百万亿元,100,0000,0000,0000,真是一个有想象力的数字。

相信有了资金池,配齐更容易使用的金融工具,能帮助电网真正解决“证电合一”问题的企业生态,一定会慢慢成长起来,“把电变绿”一定只是时间问题。

最新回答
羞涩的柜子
怕孤单的钥匙
2025-08-27 19:49:05

广东省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备优势,省内主要研发机构承担的新能源领域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占全国同类项目总数的25%左右,大型生物质气化发电产业化关键技术、大型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地热能高温热泵技术等都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有些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了技术以外,广东省还拥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

①、风力资源:陆地可开发风能约600万千瓦,加上近海的风电场,风电可开发容量达2000万千瓦,相当于2020年预计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0%左右。我国正在积极开发第三代风力发电机组。特点是重量轻,单位面积获能大、可靠性高、装机费用低,发电成本将大幅下降。

②、生物质资源:生物质能作为一项低碳能源技术受到广泛的重视。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美国及原苏联等国家早在50年代就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城市和工厂污水,既治理了污染,又获得了能源。广东每年产生稻草、甘蔗渣在1000万~1500万吨之间,还有大量的城市和工业可燃废弃物及稻壳、蔗渣、木薯、速生林等能源作物,直接发电或通过热解气化供热发电,估计目前广东省的生物质能资源达到1000万吨标准煤。利用液化技术将生物质转换成液体燃烧替代石油是科学家的长期愿望,80年代在巴西、美国等国家已经实现。我国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提高利用效率,还开展了把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转换为优质气体、液化燃料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上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有机垃圾,均可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转换为电力,还可以直接、间接地转换为液体燃料,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③、太阳能资源:广东属于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而且濒临南海,广东省年均日照在2000小时左右,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节能、环保的太阳能,每年日照时间超过2000小时的广东地区,广东日照时间长、辐射总量大,而且每年阴天只有60到80天;即使在阴天,太阳能热水器也能吸热,如果阴天的时间长了,还可以配合电能及煤气使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也非常省钱。以三口之家为例,初装费两三千元,但装好后每天至少省电八九度,一年就可省电费1000多元,两三年即可收回成本。国产太阳能热水器平均每平方米每年可节约100—150公斤标准煤,被动式太阳房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在暖期可节约20—40公斤标煤,太阳灶每台每年可节约柴草500—700公斤,节能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当前广东太阳能利用有了一定数量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在缓解当前常规能源短缺和减轻生态和环境恶化等方面收到实效。

④、沼气:顾名思义就是沼泽里的气体。人们经常看到,在沼泽地、污水沟或粪池里,有气泡冒出来,如果我们划着火柴,可把它点燃,这就是自然界天然发生的沼气。由于农村燃料短缺,造成森林过度樵采,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所以广东农村沼气的推广使用,可以直接引发农民的厨房革命,带动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大缓解了农村能源紧张问题,发展农村沼气对解决农民生活用能,促进农村地区脱贫致富,使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实现小康具有重大意义,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薪柴消耗,实现造林绿化,充分发挥山区和农村环境的生态屏障功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沼气综合利用与生态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密结合,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⑤、海洋能资源:广东的海洋能资源也较丰富。海水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主要作为制盐原料和海洋能资源。广东省沿海有27个县市产盐,盐田总面积1.6万多公顷。海洋能资源有潮汐能、潮流能和波浪能等。可开发的潮汐能资源坝址,在大陆沿岸有23处,理论总装机容量为16.29兆瓦,年总发电量为32.24×106千瓦小时;上述这些条件是广东具备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基础。

欣慰的大碗
粗犷的台灯
2025-08-27 19:49:05
广东佛山南海工业园区

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

广东韶关曲江经济开发区

东莞石龙(始兴)、中山火炬(阳西)、中山石岐(阳江)、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佛山顺德(云浮新兴新 成)、佛山禅城(云城都杨)、东莞石碣(兴宁)、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东莞东坑(乐昌)、中山三角(浈江)、东莞大朗(信宜)、中山(河源)、深圳盐田 (梅州)、东莞凤岗(惠东)、顺德龙江(德庆)等1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已经省政府批准认定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

广西玉林玉柴工业园区

广西玉林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试验区茂林核心区

钦州建设临港工业园

福州马洋飞地工业园区

福州金山飞地工业园区

福州永泰飞地工业园

九江开发区城西港区“飞地”工业园

江西安义工业园区

南昌东湖(桑海)工业园

南昌温州工业园

连云港东部工业园区

江阴·靖江物流园区

盐城环保产业远

江西赣州经济开发区

丽景民族工业园

苏州新加坡产业园

上海松江工业园区

启东产业园

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

莱芜市辛庄飞地经济工业园

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飞地产业园

广东汶川“飞地”工业园

成都-阿坝工业园

河北·平武工业园

武侯、崇州、金堂“一都二园”

山西·茂县工业园区

湖南·下孟工业园

江西省“飞地”小金工业园

安徽产业园

崇义、上犹两县飞地工业园

淄博石嘴山工业园(大武口园区)

海口市狮子岭“飞地工业”园区

陕西碑林·高陵工业园

襄樊余家湖保康工业园

道县“飞地”工业园试点

桂阳工业大园区

怀宁县开发区诸暨工业园

安徽宣城“飞地经济”

安徽凤阳飞地经济模式

普兰店渔业加工园区

重庆市沙坪坝区“飞地”

仁爱的裙子
顺利的电源
2025-08-27 19:49:05

一、财经新闻精选

央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支农、支小再贷款自2021年12月7日起下调0.25个百分点,下调后3个月、6个月、1年期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7%、1.9%、2%。这是时隔一年多人民银行再度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2020年7月,央行彼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不过,有观点认为,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的下调并不能看作是政策利率“降息”。

国家能源局官员:将继续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6日在2021(第三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十四五”期间国家能源局将继续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一是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优化生物质发电的开发布局。二是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合理发展以农林生物质、生物质成型燃料等为燃料的生物质锅炉供暖,鼓励采用大中型锅炉在农村、城镇等人口聚集区进行集中供暖。三是加快发展生物天然气。在粮食主产区、畜禽养殖集中区等种植养殖大县,统筹规划建设年产千万立方米级的生物天然气工程,形成并入天然气管网、城市燃气管网等多元化应用的模式,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

亚洲首例,我国自主设计建造300米级深水导管架主结构合龙

由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工程总包的亚洲首例300米级深水导管架,中国海油南海东部陆丰15-1油田在公司旗下中海福陆场地(珠海)顺利合龙,这也标志着我国超大型深水固定式海洋油气平台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再获新的突破。

 

政治局会议定调明年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力点逐渐清晰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明年货币政策将稳中趋松,不排除连续降准和降息,除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以外,明年央行或将继续引导结构性“宽信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也将成为常态。财政政策侧重点转向资金使用效率,财政支出总量加码的空间不大,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目标相对2021年可能会有所下调。

 

市场监管总局:将集中推出一批个体防护装备强制性国家标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陈洪俊在7日举行的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进一步加强口罩等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工作,市场监管总局和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了《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集中推出一批个体防护装备强制性国家标准和一批个体防护装备产品推荐性国家标准。

(投资顾问:林旭锐,执业证书号S0260615100004)

 

二、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 市场风格快速轮动切换,短线操作不激进追高

周二A股各大指数呈现分化走势,收盘涨跌不一,截止收盘,沪指收盘上涨0.16%,收报3595.09点;深证成指下跌0.38%,收报14697.17点;创业板指走势较弱,跌幅达到1.09%,收报3368.78点。市场成交达到1.2万亿元,当日北向资金净买入79.49亿元。行业板块跌多涨少,盘面观察:电力、地产、食品饮料等板块涨幅居前;而航空、有色、通讯设备跌幅居前。市场风格快速轮动切换,央行全面降准符合市场主体所需,2022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发力空间,无论是消费需求还是基建投资都有望反弹。A股跨年行情正在展开,高景气成长赛道仍是中期重要配置方向。操作上规避高位题材股,保持灵活仓位做好轮动操作,逢低布局大金融、军工、绿电、基建、必选消费等板块。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宏观视点:稀土矿业的“航母”要来了!业内人士称中国稀土集团或本月底挂牌

事件:12月6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已批准成立世界最大的稀土公司。此举旨在保持其作为稀土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该公司将被命名为中国稀土集团,最快将于本月在江西省成立。

来源:证券日报网

点评: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稀土行业面临低层次的竞争、无序开采、低价销售,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组建大规模的稀土集团有利于减少恶性循环,稀土行业整合有利相关龙头公司长期胜出,建议逢低合理关注配置。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保险行业:险资获准参与证券出借,资本市场供需结构进一步优化

事件:12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在正式放开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的同时,也规范了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的行为。

来源:东吴证券研报

点评:近年来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持续放款,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拓宽、投资比例上限提高及创新投资方式涌现,助推保险行业资产端高质量发展,行业长期发展逻辑不改,行业资产、负债两端在未来有望趋势性改善,看好长期配置价值。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三、新股申购提示

风光股份申购代码301100,申购价格27.81元

永安期货申购代码730927,申购价格17.97元

 

四、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付费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傻傻的电脑
合适的鲜花
2025-08-27 19:49:05

腾讯公布减碳计划

腾讯公布减碳计划,腾讯24日宣布开始“净零行动”,承诺在2030年之前,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实现100%绿色电力。腾讯公布减碳计划。

腾讯公布减碳计划1

2月24日,腾讯宣布开始“净零行动”,并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同时,不晚于2030年,实现100%绿色电力。

根据腾讯发布的《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2021年,腾讯自身运营和供应链的碳排放为511.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其中,由腾讯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所产生的直接排放量为1.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0.4%,主要包括自有车辆运行、柴油发电、制冷剂逃逸等;

由腾讯购买的电力或其他能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间接排放量为234.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45.9%,主要为自有及合建数据中心及办公楼用电;

腾讯供应链中所产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量为274.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53.7%,主要为资本货物(如基建耗材、数据中心设备)、租赁资产(如租赁的数据中心用电)及员工差旅等。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2021 年初,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一年来,腾讯细致摸查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努力探索公司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并不断思考如何为中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贡献力量。

此次发布的《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正是腾讯针对气候变化问题交出的第一份答卷。马化腾表示,为实现2030年腾讯全面碳中和的目标,腾讯将遵循“减排和绿色电力优先、抵消为辅”的原则,大力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效水平,积极参与绿电转型和相关市场建设,并不断探索碳汇领域的技术革新。

比如腾讯不断探索数据中心创新制冷与电气技术,探索“三联供”、液冷、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以及正在推进可再生能源采购,参与绿电市场化交易,2022年度已签订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采购合同。

此外,马化腾还提出,作为数字科技企业,腾讯实现碳中和战略的意义,不仅在于自身的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以碳中和为契机,带动科技研发和应用创新,助力中国低碳技术跨越式发展,并与消费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融合创新,不断普及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低碳、绿色、循环方向发展,最终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

因此,除了通过节能提效、使用可再生能源、碳抵消等方式实现自身碳中和外,腾讯也将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助力国家和社会低碳转型。

比如去年8月,腾讯联合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推出碳中和科普公益活动,依托“碳中和问答”小程序,帮助用户在轻松答题过程中学习了解碳中和知识、助力碳中和公益项目。

另外今年1月,腾讯上线了一款模拟城市碳中和过程的放置经营类公益小游戏“碳碳岛”,玩家可以通过城镇重建、建设生态区、建立碳中和示范区等方式,打造出碳中和的美丽小岛,从而助力提升公众对低碳绿色生活的认知和认同。

马化腾表示,要实现腾讯碳中和的目标,并非易事。因为碳中和不是个简单的成本问题,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社会价值和商业逻辑的双重属性。它不仅涉及腾讯各个业务板块的转型,还将要求腾讯深入能源电力、低碳技术等腾讯本来陌生的产业领域。

“但我们相信,这是正确的事情。它既是腾讯作为时代答题人和国家战略参与者的责任担当,更是公司自身发展与‘科技向善’使命愿景的内在要求。”马化腾说,“我们要秉持长期的耐心和坚定,为国家和社会碳中和进程承担部分探索的成本,见证并助力这一历史进程的发生。”

腾讯公布减碳计划2

腾讯24日宣布开始“净零行动”,并首次发布《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承诺在2030年之前,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同时,不晚于2030年,实现100%绿色电力。

2021年1月,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成为国内首批启动碳中和规划的互联网企业之一。目前,腾讯正在从数据中心、公司运营、产业助力、公益教育等维度,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整个价值链于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

2021年4月19日,腾讯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宣布首期投入500亿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推动战略落地。其中,针对碳中和方向专门设立了“碳中和实验室”,为社会长远的碳中和转型提供支持。

《报告》显示,2021年,腾讯温室气体排放量总计511.1万吨。加快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是腾讯碳中和行动的'首要目标。对此,腾讯提出“减排和绿色电力优先、抵消为辅”的原则,具体手段包括节能提效、可再生能源替代、碳抵消等。

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2021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我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的建议》。他认为,推进碳中和是科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体现,意义不仅在于科技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鼓励科技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创新,以碳中和为契机,倒逼我国低碳技术转型。

在探索和使用低碳技术中,腾讯一方面将自己作为技术试验田,在数据中心、楼宇、园区内尝试各种新技术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坚持“开放共享”,对外输出低碳技术和能力资源,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与此同时,腾讯也在持续关注现有技术的进一步迭代,并为新兴低碳技术提供资金、试点及落地场景支持。

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低碳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体系,也是工业和煤电等“难减排”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抓手之一。据了解,腾讯正在联合冰岛CarbFix公司,推广CO2矿化封存技术在中国的试点项目,这也是该技术在亚洲地区的首个试点。

腾讯公布减碳计划3

在 2021 年初启动碳中和规划后,腾讯通过官方公众号宣布今天开始“净零行动”,承诺不晚于 2030 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同时,不晚于 2030 年,实现 100% 绿色电力。

了解到,腾讯表示,经过一年多的细致摸查,统计得出,2021 年其自身运营和供应链的碳排放为 511.1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

腾讯自身运营所产生的直接排放比如班车、柴油发电等,排放量为 1.9 万吨,约占 0.4%;

腾讯自身运营的数据中心及办公楼购电、购热等产生的间接排放,约为 234.9 万吨,约占 45.9%;

供应链上的间接排放量约为 274.3 万吨,约占 53.7%,主要为资本货物(如基建建材、数据中心设备)、租赁资产(如租赁的数据中心用电)及员工差旅等。

▲ 腾讯基线年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 图源:腾讯

伴随全社会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数据中心用电需求也不断提升,构成了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主要排放来源。国网能源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将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升至3.7%。

《报告》显示,该公司楼宇及数据中心外购电力间接产生的碳排放占总体排放的65%以上。因此,建设绿色数据中心、使用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是如期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一步。

为此,该公司制定设计了整体绿色电力交易策略,在2022年度交易市场集中签订绿色电力交易合同,共计5.04亿千瓦时,锁定了6个风电光伏项目的年度部分发电量。

腾讯预计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