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专业的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已经连续四年,每年开设一个新能源专业。学校结合国家能源政策和现今社会能源形式的需要,2004年开设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2005年开设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06年开设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为全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开设此本科专业的高校,2007年又新增了水文与水资源以及工程造价等新专业。近期,学校还将以水电和风电等专业为基础组建全国第一家可再生能源学院,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承担起责任。
面对世界能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对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环保科技的战略需求,华北电力大学积极构建和完善能够支撑国家能源电力和谐发展的新的电力学科群体系,形成“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构建大电力学科群的学科发展战略。
据学校相关部门介绍,在人才培养上,学校侧重国际一流工程师的培养,有特色地培养学生的“重实践和强能力”,同时还在培养方式上进行积极尝试。在大学三年级就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通过“双向选择”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等企业签订“就业意向书”,学生四年级的课程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开设。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在前列。
2007年,华北电力大学计划招生5050人。其中,北京校部招生2700人,保定校区招生2350人。学校还在新生入学一年后提供一次转专业的机会,有30%的优秀学生可以申请转专业学习。
学校负责招生部门提醒考生,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考生在报考时应该把学校的综合排名与专业结合起来考虑。同时一定要将学习兴趣与国家发展需要、专业发展前景以及将来就业形势等客观情况结合起来,选择专业应该谋求长远发展。有不少考生所认识到的自己的兴趣是表面的、经不起考验的,一定要通过多种渠道科学、客观地评价自身兴趣,再结合所选专业的基本要求认真定夺。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保护环境的重要出路。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和电力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0年至2020年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领域的人才需求将呈现上升的势头,建议考生给予关注。(记者 朱振国 通讯员 吴素华)
新能源专业:前景向好 大有可为
选择新能源专业,将来就业前景好、工资高这是新开的专业,相较于传统专业目前国内开设的院校少,将来毕业竞争压力小,好就业。之所以要新开设这样的专业,就是国家急需这方面的人才选择新能源,是为了祖国的水更清,天更蓝。
那么什么是新能源
新能源又叫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目前开发和利用及正在研究有待推广的有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等。新能源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干净,除核裂变燃料外,几乎是永远用不完的。由于煤、油、气等常规能源具有污染环境和不可再生的缺点,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推广。
以核电举例,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另外核电站也大大减少了燃料的运输。比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另外核电运行稳定,不像风电水电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许多国家都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2012年将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改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就业前景
新能源基本用来发电。分别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热等。但现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还是前两者。不过其中风能的缺点就是在国内并网比较困难,风能应用最好的是欧盟。太阳能的话,其制造过程污染很大。总的来说新能源前景绝对光明,只是道路可能有些曲折,还要看国家政策的侧倾力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学习课程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等专业平台课、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选修课群等。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必备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
2.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3.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4.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校前二十: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拓展资料
2012年将'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和“能源与资源工程”(部分),合并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包括两部分:一是能源,- 是动力。能源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性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动力则是研究如何将各种能源转化成我们需要的力量。
动力技术包括很多,如锅炉、内燃机、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技术等。简单来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研究的就是如何安全、清洁、高效地转换能源,并且应用它们来产生动力供人们使用。
能源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所以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居于高位。在专业名称未调整之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连续多年就业率处于90%-95%区间(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新能源的种类、特点、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等,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燃烧供热、农村农林废物发电等。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科就业前景
新能源类企业:电力工程、热能工程、火力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优化运行、生产管理、新能源管理。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科学习课程
《流体力学》、《流体机械》、《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风力发电原理与技术》、《储能原理与技术》、《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生物质转化与利用》、《流体机械转化原理与技术》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科培养目标与要求
专业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技能,受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训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科必备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
2.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3.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知识和基理论;
4.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能力;
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专业的外文资料;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扩展资料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设备制造、检修与维护、集控运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工程设计等工作。
参考资料:新能源科学与工程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