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建辉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安徽省建辉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2011-10-28在安徽省安庆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经济开发区天柱山路80号科技创业园3号楼四层303室。
安徽省建辉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800584587609Y,企业法人倪建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安徽省建辉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物质物料制备天然气的技术推广以及相关的机械设备(不含特种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在安徽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50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4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安徽省建辉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扩展资料:
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
淮北市是安徽省的省辖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海经济区腹心,市辖一县三区。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纺织、酿酒、建材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年产原煤3000多万吨,电力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是中国能源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塌陷土地复垦示范区。淮北矿产颇丰、品种繁多,其中以煤为最,远景储量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是国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粮、棉、畜禽、蚕桑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中文名称: 淮北
外文名称: Huaibei
别名: 相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
政府驻地: 淮北市相山区人民路208号
电话区号: 0561
邮政区码: 235000
地理位置: 华东地区腹地
面积: 2741平方公里
人口: 213.7万人(2007年)
方言: 中原官话(洛徐片)
气候条件: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火车站: 淮北站
车牌代号: 皖F
目录[隐藏]
一、城市概况
二、行政区划
三、交通区位
四、气候特征
五、自然资源
六、淮北历史
七、农业生产
八、工业生产
九、历史文化
十、旅游景点
十一、戏曲文化
十二、教育事业
十三、友好城市
十四、备注
十五.文明城市与枯竭资源 一、城市概况
二、行政区划
三、交通区位
四、气候特征
五、自然资源
六、淮北历史
七、农业生产
八、工业生产
九、历史文化十、旅游景点十一、戏曲文化十二、教育事业十三、友好城市十四、备注十五.文明城市与枯竭资源
[编辑本段]一、城市概况
城区夜景汉语拼音
huaibeishi
地理坐标
市中心位于东经116度23分——117度02分,北纬33度16分——34度14分之间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
安徽省(Anhui Province)
辖区
四个(3个市辖区和1个县)
政府
淮北市政府位于相山区。市委书记毕美家,市长许崇信
面积
全市土地面积274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773平方公里。
人口
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3.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10万人。
体育馆
市花
梅花、月季
市树
银杏、国槐
淮北市,山水相依、风光迷人,相山森林公园、老龙脊森林公园以及奇石、古树、繁花、古刹和塌陷湖泊,让人们在碧水青山新城之间领略着一份诗情画意的和谐。淮北市以原煤为动力的坑口发电,是华东电网的主力军之一,总装机容量已达95万KW。总装机容量120万KW的淮北第二发电厂已经建成发电。
淮北市现有24对大型现代化矿井,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年洗原煤能力1100万吨,出口15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的五大煤炭基地之一。
[编辑本段]二、行政区划
市辖区、县:
相山区 面积 145平方千米,人口 396725。邮政编码235000。区人民政府驻相阳路57号。
杜集区 面积 240平方千米,人口 334292。邮政编码235047。区人民政府驻杜集镇。
烈山区 面积 388平方千米,人口 344261。邮政编码235025。区人民政府驻烈山镇。
濉溪县 面积1968平方千米,人口1061310。邮政编码235100。县人民政府驻濉溪镇。
淮北市行政区划图
[编辑本段]三、交通区位
淮北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比邻,西连涡阳淮北交通区位和河南永城。南北长108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京沪、陇海、符夹等铁路纵横东西南北,6条国道、省道以及京福、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离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至连云港港口280公里,是安徽省距深水港口最近的城市。城市规划区面积42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已达80平方公里,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安徽省首届文明城市称号。
[编辑本段]四、气候特征
淮北市地处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性气候与湿润性气候之间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202天。
[编辑本段]五、自然资源
① 土地资源
淮北市土地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988公顷,林地面积23266.67公顷,水域面积10000公顷,养殖水面8333公顷,荒沙、荒漠1466.67公顷。再生土地资源优势独特,综合复垦治理后的采煤塌陷区土地已成为该市独特的资源优势。多年来,淮北不断加强采煤塌陷地复垦工作,土地复垦率达到54%以上,位于全国前列。
② 矿产资源
淮北矿产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目前,已发现矿产56种,矿产地488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0处,中型矿产地13处,小型矿点455处。在查明储量的16种矿产中,煤、铁、铜、金、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储量分别居全省第2、4、6、2、6、1、位。其中,煤炭资源最具优势,远景储量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淮北矿区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分布广泛、矿床规模较大、综合效益凸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和精煤生产基地。
③ 生物资源
林业资源:现有树种300多个,分属66个科,147个属,其中乔木118种,灌木177种,藤木14种,竹类8种。古稀珍贵树木有古柏、古槐、银杏等。果树主要有杏、桃、核桃、石榴、蜜枣等。
农作物资源:农作物有粮、棉、油、果、菜、药、麻、丝等,品种有400多个,其中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稻谷、薯类、玉米、高梁、谷子、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麻类、烟叶等,油料作物有花生、油菜、芝麻。
水产资源:鱼类资源以草鱼、鲫鱼、鲤鱼、鲢鱼为优势种群,水生经济动物有虾、鳖、牛蛙、泥鳅等,经济植物有池藕、芦苇、蒲草等。
畜禽品种资源:畜禽品种丰富,有牛、马、驴、骡、猪、羊、兔、鸡、鸭、鹅等。畜禽生产以资源开发和资源利用为中心,各品种畜禽的饲养都已形成规模生产。
野生动物资源:野生动物主要有鸟类、兽类两大类。现有鸟类29科50多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食用或羽用狩猎类18种,具有观赏价值的4种,保护农林作物的食虫益鸟25种,主要有鸭雁类、鹰类、雕类、燕类、啄木鸟、黄鼬、狐狸、刺猬、野猫、野兔、蝙蝠、蛇、蝎、蜥蜴等。
中药材资源:中药材资源共213科,672种,总蕴藏量约28万担。其中植物类药材140科,571种,蕴藏量26万担,矿物类药材有6种。
[编辑本段]六、淮北历史
淮北市有着悠久的文明史。
·春秋(公元前699年)冬11月,鲁庄公与宋公、卫候、陈候会盟于袤(今渠沟镇),共商攻打郑国,未克而返。这是该市历史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春秋(公元前588-576年)宋国共公为避水患,经睢阳迁都于相。
·战国(公元前268年)宋国被齐、楚、魏所灭,相属楚地。
长山路斜拉桥·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统一中国,置相县,属泗水郡,郡治相县。同时,置轾县(今濉溪临涣),亦属泗水郡。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辖37县,治所在相县。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沛郡改称沛国。宣帝地节九年(公元前69年) 曾改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复称沛郡。并置竹县,
·三国(220-265年)曹操分沛国置谯郡,铚县属谯郡。曹丕分沛国置汝阴郡。相县初属沛国,后属汝阴郡。
·西晋(265-316年)复置沛国,国都在相县。
·东晋(317-420年)晋室南渡后,相县先后入后赵、前燕,相县一带屡有战事发生,为戎马兵革之地,所属屡有更易。
·南北朝(421-528年) 相县归刘宋,属徐州沛郡(郡治在萧县),不久相县、铚县相继入北魏。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相县为相城乡 ,并入符离县。此后,相城无县以上建置。
·隋开皇九年(589年)相城随符离县属彭城郡。
·唐元和三年(808年)在相地筑城,发现“投火可燃”的石墨(即煤炭,时未开采)。
·唐元和四年(809年)割徐州所属的符离县、蕲县,亳州所属的临涣县,泗州之虹县建宿州。
·宋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派员在萧县白土镇北孤山一带“访获”煤炭,因作《石炭歌》咏之。 ·元至元二年(1265年)撤符离、蕲县、临涣3县并入宿州。
“煤海之子”雕塑·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烈山一带农民发现露头煤,并开始凿挖。
·清顺治七年 (1650年)清朝廷封闭徐(濉)溪、宋瞳、烈山等地煤窑,遣散数千名工人。
·乾隆十年(1745年)两江总督尹继善、安徽巡抚魏定国奏请清廷重开徐溪(烈山)煤矿,11月经工部审议得到批准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高宗皇帝御赐“惠我南黎”匾额,悬于相山庙.
·咸丰五年(1855年)秋,濉溪任集人夏白在南坪集,为捻军蓝旗首领,屡败清军。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山东、亳州、宿城等地富商集股成立烈山煤矿合股公司,试用新法采煤。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宿城秀才周绍棠领得清廷的开矿权,开采烈山煤矿,改矿名为烈山煤矿合众公司。
·宣统二年(1910年)烈山矿工江思运因作歌谣抨击矿主、工头,被毒打致死,引发矿工群起反抗。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市境分属安徽省宿县和萧县。
·1948年11月,市境解放
·1949年6月,市境分属华东局皖北行政公署宿县专区之宿县和萧县
·1953年2月,市境分属濉溪县和萧县
·1958年5月,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
·1960年4月,建立濉溪市
·1971年4月,更为淮北市
·1977年2月,宿县地区所辖濉溪县划归淮北市管辖。
[编辑本段]七、农业生产
淮北市地处北温带台属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生长期约7个半月。农作物为两年三熟。作物以旱粮为主,盛产冬小麦、棉花、大豆、玉米、高粱、谷子、芝麻、花生、油菜籽、红黄麻等。在有水源或灌溉条件的地方,可种水稻。雨量较适中,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由于降水量的相对集中,且各月分配不均,易发生春旱、秋涝,春未夏初有西南干热风,气温高、蒸发旺盛,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该市水的问题十分突出。节约用水,保护地下水资源,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正加强排灌基本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不断扩大灌溉面积,从而确保农业的发展。
淮北市现有耕地213万多亩。山林57万亩,大多为人工林,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阔叶、针叶混交林,树种繁多,珍贵树种有“银杏刃等。有果园3.5万亩。盛产桃、梨、杏、苹果、葡萄、李、石榴和柿子等温带水果,大平原上四季飘香。其中,大庄的葡萄,黄里的石榴和笆斗杏久负盛名。牧草地凡7万亩,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主要牲畜有马、牛、羊、猪等。该市优越的地表环境,不仅为农牧副渔等业的发展开创了美好的前景,更可喜的是,这里还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3种,其中,煤的储量最大。据科学测定,在二迭纪时期,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花草繁茂,古木林立。到了石灰纪,地壳下陷,这里变成了汪洋大海。
[编辑本段]八、工业生产
淮北煤炭具有煤层厚度大、含煤系数高、储量丰富、煤种齐全、质量优良和距地表浅易于开采的特点,可供炼焦、冶金、化工和动力之用。此外,铁、铜、金、银、钻、镍等金属矿藏储量也很丰富。铁矿,且伴有金、银、钾、钻等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石灰石、大理石和耐火粘土的储量亦相当可观。石灰岩遍布低山丘陵,其理化指标较好,不仅为生活用瓷、工业用瓷和釉面砖提供上乘的原料,还可用作塑料、橡胶填料和造纸涂料。大量的煤歼石,可用来发电。煤歼石和发电过后的粉煤灰,可供开发氢氧化铝、氧化铝、玻璃微珠等化工产品。淮北市地处三省要害,交通十分便利,现已成为安徽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符夹、青阜两条铁路贯通境内。符夹线北连陇海,南接津浦,有直快列车直达上海。青阜线则经阜阳、淮南直通省府合肥,远达皖南重镇芜湖。通过这两条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公路四通八达,现有六条国道、省道穿过市内。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又开通了淮北至曲阜、泰安、连云港、南京等几十个城市的远程班车。青龙山河港已通航,并正在扩建小不久的将来,从青龙山发出的船只将经新沛河、洪泽湖直通淮河、长江。这将大大便利淮北与江淮、江南地区的物资交流,有力地促进淮北市经济的腾飞
淮北市矿产资源丰富,以煤为最,地质储量百亿吨,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是中国十大煤炭出口基地之一,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淮北市的印染、纺织产品远销欧美非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安徽省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基地。
[编辑本段]九、历史文化
淮北源远流长,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早期,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约4000年前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在现淮北市市府所在地相山建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商汤十一世祖相土曾迁都于此。2500多年前,宋共公瑕将宋国国都由河南睢阳迁此,历90年。在此后的1000多年间,历代王朝先后在此设郡或县,为古相城繁荣时期。
据初步考察,计有200余处文物点,重要的文化遗址有石山孜等14处。 始建于约公元前200年的临涣土城为全国唯一现存的镇级土城墙。在出土文物中,汉画像石的品位之高,数量之多,为中国少有的几个城市之一。
淮北自古人杰地灵,著名的历史人物有:春秋时期的政治家蹇叔(约公元前628-前560年);两汉之交的大哲学家、经学家桓谭(公元前24-公元56年);三国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史称“竹林七贤”之一稽康(公元223-262年);中国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公元1904-1993年)。
[编辑本段]十、旅游景点
1.相山公园:大型综合性公园,有相山庙、奏鸣曲、万丈碑、钓鱼台等“相山十景”,有动物园、儿童乐园、相山湖等游乐场所。有水牛墓、藏经洞、显通寺(习称相山庙)、刘开渠纪念馆等人文景观。
位置:淮北市相山城区。
2.淮北市博物馆:占地四十余亩,以西汉文化和隋唐运河文化为主题精心组合而成。
相山公园人工湖位置:淮北市相山区。
3.南湖公园:是采煤塌陷地形成的湖泊,南岸湖滨有寺庙,游乐设施初具规模。
位置:淮北市相山区南郊 5 千米处。
4.龙脊山风景区:龙脊山为淮北海拔最高点。景区内有千年古檀掩隐下的大方寺遗址,还有龙吟湖、扁泉、观日台、仙人洞、张果老升仙处等景。
位置:淮北市烈山区新蔡镇。
5.乾隆湖风景区:集旅游、休假、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观光园。历史遗迹丰富。
市博物馆夜景位置:濉溪县滩溪镇东南侧。
6.临涣古城:是安徽仅有的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先秦古遗址。有古城墙、文昌宫、城隍庙、蹇叔墓、嵇康旧居、传统老街、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景。
位置:濉溪县临涣镇。
7.濉溪老城石板街:东起老城文昌阁,西至武胜街,中心地段长650米,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古朴风貌。
位置:濉溪县滩溪镇。
8.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发掘出完整的宋代通济渠码头,还有唐船8艘和大批文物。
位置:濉溪县百善镇柳孜集。
9.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由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8个展室)和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墓组成。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位置:濉溪县双堆集镇南面。
[编辑本段]十一、戏曲文化
淮北市是一个新建的矿区城市,因为人员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所以各种艺术形式的演出均有他们的观众。但这一地区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戏曲当推淮北梆子戏、泗洲戏和花戏。
① 淮北梆子戏:
淮北绑子戏源于河南豫剧豫东沙河调。由于豫东与淮北毗邻,长期的艺术交流,使豫东沙河调逐渐吸收了淮北民歌和民间小调的有益成份而演变成今天的淮北梆子戏。淮北梆子戏的唱腔具有高昂、粗犷、奔放、感染力强的特点,有二百多种曲牌。演唱分大本腔与二本腔(二本腔即假嗓),在伴奏乐器上除弦乐和鼓板之外,另加枣木梆相击作声,藉以增强声调之节奏。在艺术表演程式上受京剧的影响较大,但仍具有地区特色。淮北市梆剧团,淮北市的厂矿、郊区、农村剧团在演出剧目时绝大多数是演唱淮北梆子戏。
② 泗洲戏:
泗洲戏原称“拉魂腔”,源于苏北鲁南地区,传入淮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建国前基本上是由民间小班社在农村演出。这种班社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建国后才逐步进入城市登上舞台。泗洲戏的唱腔具有加快、爽朗、委婉的特色。在农村中流传有这样的歌谣:“拉魂腔,拉魂腔,不怕你不来,就怕我不唱。”由于它的唱腔优美动人,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深受淮北地区人民的喜爱。又因为泗洲戏的老一辈艺人多数生长在泗县一带,所以这一剧种在语言运用上又具有泗县一带语言粗犷、幽默的特色。
泗洲戏的剧目:传统大戏约有80多出;传统小戏和折子戏约有60个左右。除此,还有二百个“篇子”。优秀的生活小戏如《拾棉花》、《走娘家》、《借水瓢》、《钓水鸡》、《野姑娘》等,都是根据这些“篇子”整理改编出来的。建国以来,除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现代剧目,如《结婚之前》、《两面红旗》、《摔猪盆》等外,还整理改编了一批受到群众欢迎的传统剧目,如《三蜷寒桥》、《杨八姐救兄》、《拾棉花》、《走娘家》、《打千棒》等;这也是有代表性的剧目。
建国以来,泗洲戏在党的重视和培养下,无论在声腔艺术、表演艺术和剧目的创作、整理工作上,都取得了较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它拥有李宝琴、霍桂霞等著名演员,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演员,受到群众的赞赏。十年洗劫几乎使这个剧种濒于灭绝,但在打倒“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光辉照耀下,泗洲戏又恢复了青春,目前,地、市、县级专业剧团已恢复了七个,正在欣欣向荣地发展着。
③ 淮北花鼓戏:
淮北市郊农村的集镇一直有花鼓戏小班社演出。这种班社五至十人,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他们农忙种田,农闲演出。一般不搭台子,围个地摊就可演出。淮北花鼓戏音调委婉,带有拖腔。不用弦乐,只用鼓板。生角穿件大褂,带上髯口,也简易化妆。旦角头上扎个彩球,腰间系上彩裙,自我表白角色。唱腔虽然曲调比较单调,但因吸收了淮北的民间小调,劳动号子、农谚、歇后语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而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淮北花鼓戏的剧目分大戏小戏两种,传统剧目有《王小赶脚》、《四宝珠》、 《花园会》等一百七十多个。内容多反应当时人民的生活、劳动、习惯、性格,运 用当地群众的纯朴语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编辑本段]十二、教育事业
(1)淮北市公立学校
★淮北市第一中学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原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局中)】
★淮北市第十二中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附属实验中学【煤师院附中】
★濉溪中学【濉溪县第一中学】
★濉溪二中【濉溪县第二中学】
★临涣中学【濉溪县临涣中学】
以上为【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其中淮北市第一中学为全国百强中学。
孙疃中学
淮北市第四中学【原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第二中学】
淮北市第五中学
淮北市第六中学【原刘桥一矿中学】
淮北市第七中学【烈山区实验高级中学、原杨庄矿中学和七中合并】
淮北市第八中学【原岱河矿高中】
淮北市第九中学【原张庄矿中学】
淮北市第十中学【原临涣矿中学】
淮北市第十一中学【原特凿公司中学】
淮北市第二中学
淮北市天一中学
淮北市西园中学
淮北市海宫学校
淮北市梅苑学校
淮北市龙华中学
淮北师范大学【大学】(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2010年更名)
淮北市工业学校【原淮北市第三中学】国家重点中专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淮北卫生学校
淮北市职业技术学校
淮北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2)民办中学
国泰中学
同仁中学
惠民中学
淮海中学
银安中学
树人中学
华龙中学
艺术类及小学略去
可再生资源是指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可以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地热能,氢能等。中国是国际清洁能源的巨头,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风力与环境科技公司的发源地。
二、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及作用
可再生能源有哪些?可再生能源的作用是什么?
1、太阳能: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主要是提供热量和电能。
2、生物能: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掉。通过燃烧和厌氧发酵获得沼气来取得能量。
3、风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因冷热不均产生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壮志凌云"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4、水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产生水循环,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太阳能转化为势能,当在高山上形成降水后,水往低处流,势能转化为动能,就是水能。主要是通过水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5、海洋能:包括潮汐、波浪、洋流等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潮汐能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波浪、洋流的能量主要是受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潮汐的动能来发电。
6、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可以用于地热发电和供暖。
7、氢能:通过燃烧或者是燃料电池来获得能量。
8、核能:通过核能发电站来取得能量。
上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而且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一次能源。
三、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
非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一天的能源称之为非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
四、非可再生能源的种类介绍
1、煤:煤是近代工业最重要燃料之一。煤是由有机物一生长在沼泽或河流三角洲之植物残骸分解而成现今世界各主要地区之煤炭蕴藏量,以非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及北美洲等三个地区所占之比例最高,整体而言,现时煤炭之蕴藏量,估计可供我们使用二百年。
2、石油:石油一般认为是由地层中的有机物质“油母质”,经地温长时间的熬炼,一点一滴地生成而浮游于地层中。由于浮力的关系,石油在水中每年缓慢地沿着地层或断层向上移动,直到受不透油的封闭地层阻挡而停留下来。当此封闭内的石油越聚越多。
3、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多是在矿区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过去因无法越洋运送,所以只能供当地使用,如果有剩馀只好燃烧报废,十分可惜。若以人工建筑设施存放天然气,在遭到外力破坏如地震、火灾等,极易产生危险。若以人工建筑设施存放天然气,在遭到外力破坏如地震、火灾等,极易产生危险。
除了核能、潮汐能、地热能之外,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主要来自太阳光。像生物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气,主要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储存起来。其它像风力,水力,海洋潮流等等,也都是由于太阳光加热地球上的空气和水的结果。
木材
柴是最早使用的典型的生物质能源,烧柴在煮食和提供热力很重要,它可让人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仍可生存。
役用动物
传统的农家动物如牛、马和骡除了会运输货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动一些机械以产生能源。
水能
磨坊就是采用水能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加拿大等满是河流的国家。
风能
人类已经使用了风力几百年了。如风车,帆船等。
太阳能
自古人类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地热能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
海洋能
海洋能即是利用海洋运动过程来生产的能源,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等,一些沿海国家的海岸线,就很适合用来作潮汐发电。
生物能
生物质能是指能够当做燃料或者工业原料,活着或刚死去的有机物。生物质能最常见于种植植物所制造的生质燃料,或者用来生产纤维、化学制品和热能的动物或植物。许多的植物都被用来生产生物质能,包括了芒草、柳枝稷、麻、玉米、杨属、柳树、甘蔗和沼气(甲烷)牛粪等。
截至1995年底,全国已发现矿产168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1种,矿产地2万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达154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7种,其它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3种。
中国已成为世界重的矿产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
据初步评估,矿产资源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三位,20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总量大、配套程度较高的资源大国之一。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12%, 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一)优势矿产
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稀土、钨、锡、钼、锑、菱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矿产,不仅已探明储量可观,居世界第1、2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资源质量高,开发利用条件好,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竞争能力。
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煤、铌、铍、汞、硫、萤石、滑石、磷、石棉等9种,其探明储量居世界第2、3位。但有些矿产质量较差,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钒、珍珠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
(二)探明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镍、铅、铜、金、银、硼等。
(三)短缺的矿产有铬、铂、钾盐、天然碱和金刚石等。
二.找矿前景
中国除已探明的储量外,还有大量未发现的资源量。预测石油资源量940亿吨、天然气43万亿立方米,地下1000米以浅范围内煤资源达3.2万亿吨。上述三者已探明的储量仅为预测资源量的17%、2.2%、28%,金、铜、锰已探明储量仅为预测储量的1/4~1/5,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从地域上看,中西部地区新增储量潜力很大。中部内陆地区以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为主,铜、铝、金、银、煤的保有储量在东、中、西三个地区中居首位。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铬、钒、钛、镍、汞、铂、铅、锌、磷、芒硝、重晶石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磷矿、铅锌矿储量均大于东部和中部之和,煤、石油、天然气也拥有一定的储量。此外,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煤、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贵金属、盐等,资源潜力很大。
目前,西部铅、锌、铝土矿、金、煤、磷、硫铁矿保有储量增长速度超过东部或中部的两倍以上,可望发展成为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稀有贵金属、化工非金属矿业基地。
在深度上,印度、南非的金矿开采深度已达5000米,中国仅达600~700米水平。开发地下深部资源仍有很大潜力。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投资概况
(一)历史成就
中国从事地质勘查的人员约105万人,分属11个部门。【表ⅩⅪ】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类矿产储量不断增长。【第29页表6】
改革开放以来,矿产勘查又取得了新的进展。10多年来,累计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450多处,有117种矿产增加了储量;查明了中国地下水资源总量, 完成了2300多项城市供水勘察工作,累计探明大中型地下水源地214处,日供水量达6020万立方米,保证了一批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特区、开发区的供水要求,完成了黄淮海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汉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及宁夏、内蒙古、河套平原等13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供水勘查工作。勘查工作的这些巨大成果,绝大部分是通过国家投入取得的。
(二)勘查投资渠道多元化已初步形成
在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地质勘查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国家每年通过指令性计划逐级安排落实到各基层勘查单位。这种地质勘查投资方式,对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地勘投资渠道已由单一的重要财政拨款,逐步向多元化投资方向转变。
地方、企业和外商投资用于商业性的矿产普查、详查和勘探已逐渐增多。
据对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利用社会资金共安排了1705个项目,已完成1267项,吸收的地质勘查工作资金达8.3亿元。其中,陕西、上海、河北三省市吸收的社会资金均已超过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的17年间,除中央地勘费以外的地勘资金投入已近10亿元人民币,利用这笔资金提交了1万多份勘查报告,
尽管这种改革滞后于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但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四.矿产品概况
1995年,中国固体矿石总产量达51.20亿吨,原油1.50亿吨,天然气179亿立方米,矿业总产值4636亿元。矿产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三位。煤炭、水泥产量居世界首位,化肥居第2位,钢和有色金属居第3位,原油居第5位,黄金居第6位。【第282页表Ⅸ,表Ⅺ】
五.矿山企业生产概况
截至1995年底,中国已建成矿山企业28万多个,其中,国有矿山企业8377个,集体个体矿山企业27万多个,矿业从业人员达到1426万人。形成了300多个以矿业为依托的城镇。
1995年中国国有矿山企业甲类固体矿产(不含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矿石采掘总量达13.48亿吨,占全国固体矿产矿石产量的37.0%,实现产值1364.54亿元,占同期全国固体矿产产值的75.8%。国有矿山企业占据着主体地位。【第15页表3】
1995年,中国集体矿山总数已达27.43万个,开发利用矿种达154种,涉及除石油、放射性矿产之外的几乎所有矿种。1995年,集体矿山企业固体矿产矿石产量37.72亿吨,占全国固体矿产矿石总产量的73.7%。其中,甲类矿产(不含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矿石总产量23亿吨,占全部甲类矿产(不含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矿石总产量的63%,集体煤矿的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2.6%。同年,集体矿业产值达到750亿元,占中国矿业总产值(石油、天然气除外)的35.5%。按12.4%的平均产值利税率计算,1995年中国集体矿业创利税93亿元,并为约2900亿元的后续加工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初级产品。中国至少有520个县的集体矿业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力量。【第17页图3】
中国矿产资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中国约有40%的集体矿山开采的是零星分散的资源。中国集体煤矿生产的4.9亿吨煤炭产量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为国有矿山企业难以利用的薄层煤。
集体矿业解决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全国集体、个体矿业的从业人数已超过863.25万人,占同期全国集体、个体企业从业人数的8%。减轻了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还为后续加工业、服务业创造了约3500万个就业机会。集体矿业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乡、村两级和农民自身的积累,为国家弥补了3500亿元的基建投资,自1980年以来,在全国的新增矿石产量中,约有62%的煤炭,77.5%的铁矿石,75.2%的磷矿石,63%的硫铁矿,65%的有色金属矿产,80%的主要建材非金属矿产都是集体矿业提供的。【第18页表4】
矿产品价格的调整和放开,扭转了原材料价格过低的不合理状况, 使部分矿山企业由亏损走向盈利,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矿山企业的活力。但是,目前中国矿业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整个采掘业1993年以前普遍亏损,1994年国有矿山企业中,煤炭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仍然是全行业亏损,有色金属、非金属和其他矿采选业虽已扭亏,但仍处于微利状况,只有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由于政策环境的改善,才实现了盈利。
六.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中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1995年,县以上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190亿元,为1985年的6.7倍,10年累计创产值955亿元,实现利润也由1985年的几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47亿元,10年累计实现利润243亿元。
中国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中都有共生、伴生有用元素,这是中国矿产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中尤以有色金属矿产为多。据统计,有80多种矿产含有共、伴生元素。如铜矿床中含有铁、铅、锌、钼、镍、钴、金、银、铋、铂、钨、锡、硒、碲、硫等,伴生的金储量约占金总储量的28%,伴生铜储量约占铜总储量的25%,而银的伴生储量比重更高。
从伴生矿产中回收的铜占铜总产量的25%~30%,金占金总产量的25%,铂族金属和稀散元素几乎全靠从伴生矿中回收。【第23页图4】
中国甘肃金川铜镍矿中的镍、铜、铂、钯、金、银、钌、铑等15种主要元素,目前已能回收13种;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生产的矿石的17种元素已能回收14种,综合利用系数达82%。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回收的钒、钛产量占全国的80%。德兴铜矿因综合而扭亏为盈。
1995年,中国工业废渣综合利用量达2.86亿吨,为1985年的2.34倍,利用率也由1985年的25%上升到43%。目前,有色金属行业70%以上的共(伴)生有用元素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综合回收利用,综合回收的共(伴)生元素近40种;综合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如湖南全省的主要铅锌矿山中铅锌选矿回收率已达60%~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色金属冶炼烟气中硫的综合利用率已超过65%,废水复用率接近70%,综合利用工业体系初步形成,部分企业的综合利用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黑色金属矿产中共(伴)生的30余种矿产已有20多种得到综合利用,在尾矿、废石、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不小成绩。近年来煤炭行业在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建材、煤化工、石煤及煤系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可喜的进展。目前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达20%以上,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超过了30%。【第304页表ⅩⅩⅥ】
非金属矿产的综合利用也有了重要进展,开发出了一大批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新产品,部分产品已开始步入系列化。仅就地质矿产部门统计,近10年来,在非金属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超过400项。其中获部、省科技成果奖的就有近60项,专利成果14项,有100多项已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95年综合回收硫产量占总产量的47%。在化工矿山盐湖卤水多元素的利用、矿化结合、矿肥结合等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如多种复杂难选矿的分选与综合开发利用,无尾矿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出现了一批无尾矿矿山企业和一大批金川式依靠科技进步、综合利用好、经济效益高的企业。
中国铁、锰等黑色金属矿山采选平均回收率为65%;国有有色金属矿山采选综合回收率只有50%;煤矿矿井回采率也只有50%左右,如果加上集体、个体煤矿则只有32%;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不到30%,比发达国家要低20个百分点。一项研究表明,如果金属矿山开采回收率提高十个百分点,中国就将增加几千万吨的矿石量,相当于新建几十座矿山。煤矿如能提高采煤技术,仅由减少采高、落煤造成的损失,每年就可以增加4000万吨煤炭产量。
但是,从总体看中国综合利用水平还比较低。有关部门对60个矿种4072个国有矿山的调查结果表明,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企业不足300个,只占7%。在已开展综合利用的企业中只有2%的矿山企业有用组分综合利用率在70%以上。集体和个体矿山情况没有综合利用或仅部分综合利用。
七.降低资源消耗
中国以位居世界第3位的矿石产量支持排名世界第9位左右的GNP,单位GNP的资源消耗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据统计,中国单位GNP的钢材、铜、铝、铅、锌的消耗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3.7、2.4、2.7和2.2倍;能源对GNP产出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
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消耗系数一直在下降。1980~1990年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已由13.6万吨标准煤降至9.3万吨标准煤,年均下降3.8%,节约与少用能源总量折合2.85亿吨标准煤;钢材消耗系数,1991年与1980年比下降了36.94%;铜、铅、锌、铝的消耗系数1991年比1970年分别下降了58.17%、57.96%、76%、60.6%。但与国外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较, 仍然偏高,在降低矿耗和能耗方面仍有很大潜力
八.矿产资源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扩大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国际矿业投资者在全球寻找目标,中国正面临这种吸引外资进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机遇与挑战。扩大资源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合作是当务之急。
中国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矿产资源可供对外开放与合作的项目很多,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中国在石油天然气的对外合作领域已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其它矿产资源领域的对外合作却相对滞后。
1.在油气领域
中外合作勘查开发石油天然气是从海洋开始起步的。1982年至今,中国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10个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合同和协议。截至1995年底,已实际吸引外资51亿美元,其中勘探投资29.7亿美元,开发投资21.3亿美元;已发现并控制石油储量13亿吨,天然气储量2079亿立方米;已建成年产1000万吨的原油生产能力,有17个油气田已投入生产。1995年海上原油产量为870万吨,1996年预计将达到1500万吨。
目前,南海东部珠江口海域是中国主要的海上产油区,1996年原油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大关。南海西部海域是天然气主要产区,其中新建成的崖城13—1天然气田的储量为1070亿立方米,通过780公里和100公里的海底管线,1996年开始以每年29亿立方米和5亿立方米的供应量同时向香港供气发电和向海南岛供气。该气田可以稳定供气20年以上。
1985年,石油勘探开发的对外合作开始扩大到陆上。这一年,《关于开发南方11省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海南)陆上石油的公告》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随即签订了海南福山凹陷石油合同。后中国陆上石油工业又增加了北方10省区的18个含油气盆地;合作领域扩大到提高老油气田采收率和开发开采难度大的油气田项目对外合作的方式也从单一的勘探合作方式扩大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综合合作方式。
到目前为止,先后有29家外国公司参与了19个合作区块的石油作业。
2.在非油气资源领域
目前外商集中于黄金、煤层气和金刚石资源的勘查与开发。迄今为止,金矿项目超过20项,进行合作勘查的有广东长坑金矿(与加拿大巴里克鲍尔公司合作)、广西百色金矿项目(与加拿大宝仑公司)、贵州灰家堡北斜金矿勘探项目(与加拿大丹斯通公司)、云南镇源金矿和莫江金矿之间区块勘查项目(与加拿大矿业公司)以及四川凉山茶铺子金矿勘查项目(与加拿大明科公司)等。
进行合资开采的有山东大尹格庄金矿。
已与外商签订勘查合同97项,主要勘查项目有:河北蔡家营铅锌矿项目(与澳大利亚团布尔公司合作)。辽宁金刚石合作项目(与南非德比尔斯公司合作)。湖南沅水金刚石项目(与比利时西贝克公司合作)及与德国安贝格高岭土公司合作的高岭土项目。山东平邑金刚石项目(与加拿大环亚矿业公司合作)等。
领取采矿证的合资合作项目主要是建材和矿泉水项目。
90年代以来, 外商来华投资勘查、开采油气以外矿产资源的项目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3个主要资源省份中中外合作的项目达116项,实施的有93项,固体矿产勘查项目23项(金1项、金刚石2项、铅锌5项、铜2项、建材矿产5项、稀有和稀土金属矿产8项),开发项目69项(矿泉水28项、建材矿产37项、岩盐矿产2项、铅锌1项、锰1项)。各项目外商投资金额大多在几十万到几百万美元之间。其中河北蔡家营铅锌矿项目是目前除煤以外的固体矿产项目中外资投入最多的一个,协议金额超过1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的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开始起步。中国与澳大利亚路伟尔公司、美国安然公司和阿莫科公司在陕西、山西合作勘查开发煤层气,协议金额2000万美元。
据对191个项目的不完全统计,共吸收资金28.93亿美元,其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27亿美元。外商投资勘查的重点主要在能源矿产(主要是油气),这些项目吸收外资的总数占95%以上。【第33页表12】
3.中国在海外进行矿产资源风险勘探与投资开发工作
90年代以来,中国在加纳、坦桑尼亚、玻利维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老挝开展了不同程度的金矿勘查工作。中国还通过购买股权,参与澳大利亚恰那铁矿开发,现已投产。中国在泰国、苏丹、加拿大、秘鲁进行了一些低风险小油田开发项目,获得年产原油75万吨份额。中国在印度尼西亚购买马六甲油田股份,获得成功。中国与澳大利亚合办的澳斯明泰克公司也于1993年获得批准,并已在澳大利亚申请到10片约500平方公里的找矿租地,开展了金、银、铜、铅、锌等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中国还在南美的秘鲁、智利,菲律宾、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开展了铜、金、铅、锌等矿产的风险勘查和开发尝试。
九.二次资源产业
二次资源产业是指对废弃的矿石或废旧金属、非金属工业制品、尾矿的回收开发利用产业,由此而形成的资源称二次资源或再生资源。
中国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于50年代,目前,中国回收再生资源达19大类,上百个品种,年回收总量达1.7亿吨,年总产值达250亿元。废钢铁的回收率为42%,废旧金属综合回收率为27.7%,综合回收的黄金占总产量的1/4~1/3,综合回收的银占银总产量的3/4以上,铝占11.2%,锌占6%,硫占1/3。【第25页表5】
在中国,二次资源开发尚未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矿床的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评价不够。二是对可供二次开发利用的资源缺乏有力的促进和保护政策,以致于大量可供二次开发利用的资源遭受不应有的损失。三是技术水平低。四是产业化程度不高,五是缺乏再生资源的产品价格的政策导向。六是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资源管理部门、矿业部门和环境治理部门基本上处于脱节运行状态。
中国废旧金属的回收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废旧金属回收仍有较大的潜力。研究表明,如果到2010年废旧金属再生利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则可增加1000万吨钢铁、60万吨有色金属可供量。
十.开发替代产品
在中国,矿产资源替代产品潜力极大。发展方向一是利用其他自然资源替代矿产资源,如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和水力资源等新能源,降低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二是以某种矿产(物)元素替代另一种矿产(物)中的元素,如中国钾盐资源短缺,但却有比较丰富的不溶性钾资源,如明矾石的保有储量达1.5亿吨,钾长石保有储量达1.5亿吨,而且分布广,有可能替代钾盐资源生产钾肥。又如以滑石替代高岭土作造纸填料等。三是用人工制造的矿物原料替代天然的矿物原料,如用人造压电石英替代天然压电石英,人造金刚石替代天然金刚石。四是用其他人造材料替代天然的矿物原料。
十一.开发新的资源
中国海域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除丰富的海上油气、滨海砂矿外,海水中含量丰富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大洋矿产资源也可加以利用。目前利用较多的是海水中的钠、钾、碘和大陆架中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未开发的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深海海底的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海底硫化物矿床最引人注目。80年代后期中国加强了对深海矿产资源的调查,并被列为国际海底矿产勘查开发先驱投资者。
十二.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矿产品(含相关能源原材料)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到1978年,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6个扩大到160个;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06.41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12.3倍。其中出口额为97.5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17.8倍。出口的矿产品主要以矿石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如钨、锑、锡矿砂,煤炭,日用瓷器;进口的矿产品主要是当时国内紧缺的石油、钢材、化肥及有色金属原材料。从1949~1978年的30年间,中国共进口钢材6400万吨、占国内产量的23%,铜209万吨、占国内产量的52%,铝195万吨、占国内产量的48%,化肥10.05亿吨,、占国内产量的37%。
1986年以来,中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又取得了长足进展。1986年,矿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62.78亿美元,到1994年已增长到394.79亿美元,增长了1.43倍,年均递增11.7%以上。其中,出口由50.49亿美元增加到152.57亿美元,增长2.02倍,年均递增14.8%;进口用汇由112.29亿美元猛增到1993年的273.39亿美元,增长1.43倍,年均递增13.55%。1995年进出口总额达461.5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6.72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逆差依然存在。
矿产品结构有明显改善 在出口方面,矿产品已由原料或初级矿产品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深加工矿产品为主,由以燃料矿产为主逐步转变为燃料矿产、非金属矿产和金属矿产三足鼎立的局面。
初级产品出口换汇额在整个矿产品出口额中的比重,已由1986年的79.1%,逐步下降到1994年的24.38%。非金属矿产品出口稳步大幅增长,已成为中国矿产品出口的创汇大户。换汇额从1987年的8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2.3亿美元,增长3.04倍,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5.8%提高到21.2%。
主要出口品种有平板玻璃、日用陶瓷、滑石、鳞片石墨、萤石、菱镁矿及轻(重)烧镁、重晶石、耐火粘土、石材,近几年还有水泥与水泥熟料,9年中为国家创汇135亿美元以上。
燃料矿产品出口出现下降趋势,换汇额由1987年的45.42亿美元,下降为1994年的43.19亿美元,减少4.9%, 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59.3%下降到28.3%。其中,石油出口明显下降,1987年出口原油及成品油换汇40.03亿美元,到1994年减少到30.51亿美元,下降23.8%,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由52.2%下降到20%。石油出口中,成品油的比重有所提高,由1987年的21.4%增加到1994年的34.45%。
金属矿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出口额由1987年的12.54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43.01亿美元,增长2.43倍,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则由16.4%提高到28.2%。金属矿产品的进口变化较明显,由1987年的60.47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143.85亿美元,增长1.38倍。其中,钢材的进口起伏很大:1987年进口额47.87亿美元;1988~1989年间基本上维持这一水平;1990~1991年间降到20多亿美元;1992年恢复正常进口;1993年进口额猛增到13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倍;1994年进口额降为97.45亿美元,比上年递减25.8%。有色金属原材料进口稳步发展,由1987年的7.35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2.96亿美元,年均递增23.9%以上。
制成肥料的进口增长也很迅速,由1987年的13.99亿美元,增加到1991年的32.29亿美元,年均递增23.3%,特别是1988年,增长率高达67%。1993年,国家取消对进口化肥的财政补贴,化肥进口额由上年的30.04亿美元陡降到14.79亿美元,降幅高达50.8%。1994年化肥进口用汇19.38亿美元,回升31%。
铅、锌、水泥、纯碱、烧碱实现了从需要进口到大量出口的战略性转变,从1992年开始,中国大量出口铅、锌,已成为占世界贸易量近25%的铅锌出口大国。1990年,水泥贸易变进为出,出口量达到783万吨,换汇金额2.57亿美元,一举成为出口创汇大户。1991年,水泥出口达1074万吨,换汇4.43亿美元。近几年,尽管国内基建规模扩大,水泥需求量大增,但由于产量连年保持大幅递增,水泥净出口量仍维持在数百万吨的水平。纯碱和烧碱也已由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1994年出口量分别在28万吨和25万吨左右。
十四.中国区域矿产资源概况
中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特征,矿产分布的区带性,也必然形成各大行政区、各省矿产资源组合分布特征不同,以及不同的资源配套特点。
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属于以铁矿、煤矿、石油为主的矿产资源配套类型。其中,华北地区主要矿产有煤、铁、稀土、铌、耐火粘土、铸型用砂、芒硝、天然碱、建筑用大理石、石灰岩等26种矿产;东北地区主要有铁、石油、金、菱镁矿、滑石、硼、金刚石、铂、硅藻土等19种矿产。
华东地区矿产资源以有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矿产有铜、钨、金、银、钽、金刚石、菱镁矿、明矾石、萤石、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叶蜡石、石膏等22种矿产。
中南地区以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矿产及建材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锰、铅、锌、钨、锡、钼、锑、铋、铌、钽、钛铁砂矿、独居石、银、磷、硫铁矿、压电水晶、高岭土、油页岩、玻璃用砂等47种矿产。
西南地区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矿产为主,主要有铁、钒、钛、铜、铅、锌、锡、汞、锰、铬、煤、天然气、磷、岩盐、石棉、刚玉等32种矿产。
西北地区矿产以煤、石油、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矿产为主,主要有镍、钴、钼、铂族、煤、铅、锌、铜、石油、铍、铌、钽、钠盐、芒硝、钾盐、玻璃硅质原料、石棉等31种矿产。
上述分布特征,为中国矿产资源区域性综合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各具特色的资源基础。
煤不属于可再生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进一步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大类型。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非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在19世纪中叶煤炭发展之前,所有使用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除了核能、潮汐能、地热能之外,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主要来自太阳光。像生物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储存起来。
扩展资料:
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分类:
1、水能
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2、风能
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我国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岛屿,风能资源丰富。据国家气象部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陆地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3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岛屿、新疆、甘肃、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3、太阳能
太阳能是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它的计量一般以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辐射总量,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
4、地热能
地热能是贮存在地下岩石和流体中的热能,它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为建筑物供热和制冷。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