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原因
降水量大,河流水能丰富。落差大。
与所有其他自然资源一样,埃塞俄比亚的水力资源在其陆地上的分布不均匀。一般来说,适合水力发电的降雨量和地形条件,即随着人们从西向东移动直至完全干旱,奥加登低地的平坦沙漠类型减少。虽然该国西部和南部地区降雨量相对丰富,但在北部高地和中部高原地区降雨量较为温和(见图6)。因此,可以说埃塞俄比亚水力资源的分布与其风能资源的分布形成对比,因为前者减少而后者随着我们下降到东部低地而增加。在西部,中部和西南部的高地也是如此。
埃塞俄比亚的水电潜力对其邻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苏丹,肯尼亚,吉布提,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因为它们构成了该地区现有的水力发电市场。其中一些国家已经面临电力短缺,因此急需电力为其经济提供动力。截至2007年,EEPCo正在开展小型项目,旨在向邻国苏丹和吉布提出口水力发电。
(1)
位于非洲东部,为内陆国家
气候:热带沙漠、高山高原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水文:中部高原为30多条河流发源地,有“东北非水塔之称”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非洲屋脊”之称
资源:黄金、铂、镍、等非可再生资源和地热、水力、森林等可再生资源丰富.
(2)地形,山地多,平原少,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业;有大面积的高山高原气候适合畜牧业;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
(3)地热、水利 、森林资源;能促进经济发展,利于发展农业,促进民族繁荣,发展外汇旅游等
非洲可再生能源现状
非洲的能源紧缺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但用电量仅占3%,非洲农村居民中仅有10%可以用到电。在撒哈拉南部非洲国家,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很低。
水利
非洲可开发水利资源占全世界的10%(1100太瓦时),但是开发率却只有8%,约为93太瓦时,目前世界上前20大水坝中没有非洲水坝的身影。
太阳能
非洲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可用度高。但在全世界15千兆瓦的太阳能光伏装机总容量中,非洲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15兆瓦)。南非有一些太阳能模组制造工厂,但它们的生产能力仅局限在几十兆瓦。
生物能
非洲各国对生物能依赖度很高,主要归因于他们非持续性的森林资源开发模式。生物能在某些国家占国家总能量的70-80%,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能高达90%-100%。
大多数非洲国家制定了地区或国家性质的“生物能计划”,并且大部分项目在最近几年中已得到实现。主要投资方是外国投资者、国际非政府组织或非洲地方团体。投资模式可分为三大类型:
- 国际化模式:由私人企业领导,依靠国际化背景,大批生产和销售,主要用于出口。莫桑比亚是此类模式的典型。
- 小规模模式:家庭承担的农业生产,主要销售于当地市场。马里、布基纳法索、贝宁是典型代表。
- 合同模式:通过建立合同关系由小农业生产者承担的生产,成一定产业规模,产品主要内销或出口。马达加斯加为代表。
风能
风能在非洲发展范围有限,仅有部分地区大量使用:
- 南非:2008年建立了9兆瓦的风能发电站;
- 佛得角、肯尼亚:政府预计将在2012年前建立300兆瓦的风能发电站;
- 埃塞尔比亚:政府预计在2012年前建立120兆瓦的风能发电站。
主要的风力发电区域集中在沿海。
地热能
非洲地热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大约有1万兆瓦。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仅有的利用地热发电的国家,大约占东非大约4%的发电总量。
气候变暖和可再生能源对非洲的影响
尽管非洲是释放温室气体最少的地区,却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大受害者,并且由于经济落后,相关防范措施缺乏,导致饮用水缺乏、干旱、农业产出减少等问题更显突出。
因此使用可再生能源对于非洲大陆来说也是其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办法之一。
非洲可再生能源的未来
“非洲并不缺乏能源,只是能源没有被合理利用。”非洲史学家、政治家Cheikh Anta Diop于1985年在金沙萨讲过的话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意义。法国生态部长娜塔莉?科修斯柯?莫里塞如此评价,“非洲急需现代的、可靠的、清洁的能源,这是非洲发展的关键。”
非洲南部许多国家人民不能保证稳定用电,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或许能帮助解决用电这个阻碍非洲国家发展的大难题。不少专家预测,假如电力问题得到解决,非洲的经济发展将增长两到三个百分点。
如今整个非洲大陆都在可再生能源上下了大赌注。南非在非洲国家中一马当先,预计在未来20年内在可再生能源上投资900亿美元,以求达到绿色可再生能源总量增长40%,国家总发电量翻番的目标。南非经济发展部长引用了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这项宏伟的计划。目前,南非已经开展了为12.8万居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项目,并计划建立5000兆瓦的太阳能农场。此外,风能、生物能都在南非政府考虑之列。
紧随其后的是北非国家,特别是摩洛哥。摩洛哥东部城市得士安(Tétouan)于10年前就建立了第一批风力发电场。后来在大西洋海岸陆续建立的另外两个风力发电场逐步完善了摩洛哥整个风力发电系统。摩洛哥还在东部城市乌季达(Oujda)建立了太阳能-天燃气发电站,并准备在瓦尔扎扎特(Ouarzazate)等五大城市建立五个太阳能发电站,总面积将达1万公顷,预计在2020年之前发电量达2000兆瓦,占目前摩洛哥全国发电总量的18%。阿尔及利亚也推出了可持续能源发展计划,目前已投资3亿欧元与德国Centrotherm共同建立太阳能面板工厂。
西非国家拥有丰富的水利、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如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将为该区域提供10%-20%的电力。
东非情况略好,但是卢旺达和肯尼亚两国电力供应也还远远不够。所以这两个国家急需求助于清洁能源来弥补火力发电的不足。目前,肯尼亚是世界上第五大风力发电国,此外,在内罗毕和姆米亚斯两个城市建有许多生物发电站,均使用如甘蔗渣等生物原料发电,一兆瓦电需消耗一吨甘蔗渣。
在塔桑尼亚和莫桑比克,众多风能和太阳能项目被提上日程。卢旺达的一个水利工程将为该国电力供应增加一倍,建筑工程和食品加工企业将是第一受益者。
但是,目前非洲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许多工程都找不到融资渠道。能源经济专家Pierre Radanne说,“国际大企业并不为这些项目所动,鲜有投资者问津。”
个人觉得理论上是可以,但是如果要实现它的话,需要很强的技术。
球上存储着很多热能,火山熔岩就是其中的一大表现。地表之下存有大量的熔岩,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为什么不利用火山释放的能量来发电?
目前一部分火山直到今天仍然活跃,可以看到冒泡的泥塘、地热温泉和许多蒸汽喷口。当地人使用火山蒸汽洗衣服和洗澡,但这些资源有更大的开发价值。地表活动表面地底有热流涌动,温度可能高达300至400摄氏度。通过向下钻孔,人们有可能使用这些高温蒸汽来驱动大型涡轮机进而产生大量的电能。
物理学者的调查显示,一座火山足可以产生十亿瓦的电力,这让开发地热能逐渐受人们重视。千兆瓦相当于数百万块太阳能电池板或500个风力发电机的发电能力。一座火山可供开发的总能量估计在10GW左右。
早在几年前,埃塞俄比亚人就在阿鲁托火山区开始了地热发电试点,如今对发电厂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预计发电功率将提高十倍,从7兆瓦提高到70兆瓦。总的来看,开发地热似乎会成为埃塞俄比亚绝佳的低碳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让地热发电带动整个电力行业,帮助当地人摆脱贫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在熔岩旁边工作谈何容易,各种工具都需要经受极端条件的考验。埃塞俄比亚大学联合组建的调查组织来研究这些问题。研究者重点研究危害防范以及开发和检测火山的方法,以便火山能源能被安全可持续地开发利用。
中国高度重视对非清洁能源合作,已成为非洲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也是推动非洲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非洲的大部分能源来自生物质能和化石燃料。中国正在利用其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技术优势,帮助非洲国家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应,促进疫情下非洲的经济复苏和发展。在埃塞俄比亚,从丘陵地区的阿达玛风电场到沙漠地区的艾沙风力发电站,中国企业在当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南非,由中国龙源电力集团南非公司运营的德阿尔风电项目拥有两个风电场和163台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24.45万千瓦。项目年发电量超过7.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万吨。
在乌干达中西部基里扬省东格,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的工人们正忙着完成尼罗河沿岸卡鲁马水电站的最后阶段。这座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乌干达最大的发电设施。
在肯尼亚,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建设的加里萨光伏电站装机容量50兆瓦,是东非最大的光伏电站。肯尼亚总统肯雅塔表示,加里萨的光伏电站使肯尼亚走上了绿色能源自给自足的道路,提升了肯尼亚作为非洲绿色能源生产中心的形象。
非洲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发展清洁能源是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非洲来说,与中国合作不仅可以开发非洲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还可以通过成功的经验分享,让非洲国家学习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经验。
埃塞俄比亚尔是位于非洲东北部的一个独立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东北部内陆国,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南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埃塞俄比亚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高原四周地势逐渐下降。
埃塞俄比亚的经济情况
埃塞俄比亚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门格斯图执政时期因内乱不断、政策失当及天灾频繁,经济几近崩溃。埃革阵执政后,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恢复较快,1992-1997年经济年均增长7%。
1998年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经济发展受挫。2001年,以埃厄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为契机,埃塞政府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2002年,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计划,先后采取修改投资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税和银行利率、加强能力建设、推广职业技术培训等措施,获国际金融机构肯定。但2002年因旱灾严重,经济增长率放缓,翌年有所恢复。
2005年以来,政府实施“以农业为先导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出口创汇型产业、旅游业和航空业,吸引外资参与埃塞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经济保持8%以上高速增长。联合国视埃塞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典范。
2010年,埃革阵在多党议会选举中获胜后,着手制订并实施首个5年“经济增长与转型计划”,着力加强水电站、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造业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2015年,首个5年“经济增长与转型计划”顺利完成。2016年起实施第二个5年“经济增长与转型计划”。2020年6月,埃塞政府出台主题为“埃塞俄比亚:非洲繁荣的灯塔”未来十年发展规划。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外交部-埃塞俄比亚国家概况
综述:事实上,埃塞俄比亚经济不差,是过去十年非洲非能源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自称年增长10%以上,有人怀疑其数据真实性,但实地考察,每年都有增长是事实。
我断言埃塞这个国家非常有潜力,绝对会成为非洲的中国。
中国对埃塞的援助非常多,埃塞的发电站、大坝、医院、铁路、轻轨、道路和大楼,几乎都是中国建的。
并且,由于埃塞的政治稳定,安全,再加上埃塞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去当地投资。
埃塞属于农业型经济,出口创汇很少,本身工业基础又薄弱,所以大部分产品都依赖进口,非常需要外汇,夸张地说当地连纸都造不出来,吃的食用油也依赖进口。
所以,现在的埃塞政府,一方面继续鼓励农业产品出口创汇,如咖啡、芝麻、皮革、鲜花,以及依托于水电站优势产生的电力出口创汇。
同时积极建立保税区,吸引外资建厂,以来料加工或者进料加工的方式,创汇并且解决就业,相信用不了多久,当地的基建和基本工业体系就可以建立起来,外汇增加后会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另外,当地人民勤劳勇敢,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廉价,可以非常好的承接外来的产业转移,埃塞会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成为最亮眼的经济增长点。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就王某与贸易公司是否存在股权代持合意的问题,双方在书面合同中约定适用中国法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故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认定王某与贸易公司之间对钢铁公司的股权存在代持合意,其应当按照《投资合作协议》的约定返还股权。但是,贸易公司要求王某配合变更股权登记,涉及公司股东的进入与退出,系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法人及其分支机构的组织机构、股东权利义务等事项,所以应当适用钢材公司登记地法律,二审中委托苏州国际商事法庭专家委员会专家对本案所涉的埃塞俄比亚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查询并出具咨询意见,据此在查明并适用《埃塞俄比亚1960年商法典》的规定的基础上,认定判令王某限期作出股份变更登记手续的行为,不会因违反埃塞俄比亚当地的法律规定而无法履行。因此,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二审判决作出后,贸易公司即将生效判决进行公证和认证,并与股东会决议等申请文件一并提交埃塞俄比亚投资局。2021年8月,埃塞俄比亚投资局接受贸易公司的申请,将王某在钢铁公司的股份变更登记至贸易公司名下。
企业海外投资引发的纠纷,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争议,还必然涉及当地法律法规中对于外商投资的相关规定。本案正确查明外国法的内容,准确适用外国法,切实保障我国投资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不仅对于推动两国司法互信具有重大意义,更是国际司法协助实践领域的重大突破。
专家案评团认为:
王某与某贸易公司跨境股权转让纠纷案,
保障投资人海外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