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稳居世界第几

端庄的大炮
务实的玫瑰
2023-02-07 01:26:56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稳居世界第几?

最佳答案
懦弱的奇异果
伶俐的太阳
2025-09-02 03:18:43

第一,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稳居世界第一

根据报道: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亮眼”,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分别达到了354.5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已超过900万辆。

最新回答
忧虑的学姐
开朗的月光
2025-09-02 03:18:43

第一。

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 一。数据显示,在201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2万辆,今年五月底则大幅攀升到了1108万辆。在电池技术方面同样进步明显,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相较于2012年提高了1.3倍,而价格则下降了80%。与此同时,电动车的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善,截至去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261.7万根充电桩、1298座换电站,形成了全球最大充换电网络。

激昂的口红
潇洒的铃铛
2025-09-02 03:18:43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并平稳运行。截至2020年底,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8.4%,超额完成下降40%-45%的目标。

糟糕的小兔子
外向的御姐
2025-09-02 03:18:43
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还是十分不错的,当前我国正在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重点扶持政策。目前国家财政扶持节能减排,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新一轮汽车促销的亮点。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会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然是未来的稀缺人才。所以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不错的。

心灵美的灯泡
虚幻的过客
2025-09-02 03:18:43
      在之前的文章 双碳投资机会梳理(一) 里提到过,中国双碳领域百万亿级别的投资里边,绿色能源是第一大投资板块,其次是绿色交通领域。

      对于投资人,尤其是一二级投资者来看,在绿色交通领域应该重点布局哪些机会,应该重点在哪些赛道上加大投入;一级投资人应该主攻的方向在哪里?结合欧阳明高院士最近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的演讲《推动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新能车的主要投资机会。

一、新能源车销售市场预期

      根据欧阳院士团队的预测:预计在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会在700万辆到900万辆之间。到2030年,大致是在1700万辆到1900万辆。保有量方面,2025年会超过3000万辆,2030年大概接近1亿辆,到2035年大概接近2亿辆,2040年接近3亿辆。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电动轿车将增长18倍,到2030年销量达到5500万。如果按照这个预测, 意味着到2030年,中国的新能源车销售占全球大约在30.9%-34.5%之间,应该是全球汽车销售的第一大国 。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1年,我国汽车销售量为2627.5万辆,同比增3.8%,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的表现成为全年汽车市场中的亮点:新能源汽车2021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 如果按照欧阳院士团队的预测去推算,到2030年之后,新能源车的销售会占中国汽车销售量的70%以上。

二、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格局预测

     根据欧阳院士的分析,未来新能源的几个大的发展方向:

对于发展方面,欧阳院士的几个大的分析,其中 他认为电动车领域,电池技术占到电动汽车技术含量的60%。 不可否认在电动车领域中电池的重要性,但个人理解,新能源未来的发展除了续航里程问题的解决之外,驾驶的智能化可能是主攻的另外一个方向,而在这个领域里中国仍然是相对的弱项,离美国应该仍有差距。而从目前一级市场的投资热度来分析,除了电池之外,智能驾驶系统是投资的重点和热点。

      电动车给了中国在汽车领域内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新进入者实现对老牌汽车企业的超越机会。新能源汽车兴起也将引发汽车产业的技术革命。新进入者,尤其是带着互联网思维的造车新势力没有老牌汽车品牌和传统车型的压力,更具创新性,品牌形象方面也更加大胆。根据欧阳院士的预测, 未来5-10年会有一次汽车行业的大洗牌 。

    三、新能源车发展瓶颈和挑战

      新能源车快速发展带来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瓶颈和挑战需要解决。

(一)电池材料资源限制

国外机构基于2030年全球5500万辆电动汽车年销量的激进预测给出的动力电池的年装车量结果是50亿千瓦时,而保守预测结果是30亿千瓦时。

基于电动汽车保有量可以预测 中国车载电池的总保有量,预计2025年会超过20亿千瓦时,2030年会超过70亿千瓦时,2035年会超过150亿千瓦时。

如此大量的销售量和保有量,意味着对电池原材料的大量需求。目前电池原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是锂和钴。由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导致锂与钴持续暴涨。碳酸锂的价格在过去的一年中其中有4个月单月涨幅超过30%的,4-7月价格小幅调整,单位最多回调的幅度也小于0.5%。

   对于未来锂和钴的资源是否能够承载电动车发展的需求。欧阳院士的分析是:锂从储量是看是足够的,钴未来可能会不足。

     从潜力看,全球锂资源经济可采储量为2100万吨,如果按三元811电池材料体系算,可以生产电池2000亿千瓦时。 按平均一辆车100千瓦时算,可以制造20亿辆电动汽车。而且,这还仅是经济可采储量,总勘探储量为8600万吨。 钴的资源经济可开采储量只有710万吨。 只能供应950亿千瓦时。锰的资源非常富余。

     但是,资源分配非常不均衡:锂矿有3/4分布在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钴矿有2/3依赖于非洲的刚果金。镍矿的一半依赖于印尼和俄罗斯。资源分布是极不均匀。虽然产量的70%在我国,但是关键的原材料锂、钴和镍均需要大量进口。

   (二)电池材料的循环利用

电池是有使用寿命的,大量的电动车保有量,意味着未来有数量庞大的电池需要处理。目前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干法、湿法和物理回收。目前全国满足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仅有14家回收利用企业,其中最知名的应该是A股上市公司格林美。

     (三)电动车是否真的能够碳减排

 2021年纯电动车和燃油车单位里程碳排放数值大约分别是:电动汽车每公里70克二氧化碳排放,燃油车大约是每公里176克二氧化碳排放。 预计2035年纯电动汽车单位里程碳排放下降到每公里20克,相比2021年降低70%以上,主要是因为能源结构的变化,也就是绿电比例上升导致。

       从电池全生命周期减排的潜力看,现有电力结构下,物理回收减排超过50%;湿法回收减排32%;火法回收减排3.5%。随着绿电比例的提升,在2030年电力结构背景下碳排放再降低12%;2050电网深度脱碳背景下,碳排放再降低75%;100%绿电可以实现电池生产制造全生命周期近零排放。

    从速局对比来看,电动车减排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未来随着绿电比例的上升,动动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减排量会继续上升。

(四)锂电池会不会被取代

     关于这个问题,欧阳院士的结论是: 锂电池还会用很久 。对于电池发展方向的判断:

1) 2025年会出现与现有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大体相当的第一代全固态电池 ;

2) 预计到2035年,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性能会大幅提升,比能量会达到每公斤300瓦时左右。 与现在的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相当;

3) 2 035年之后,新一代固态电池,钾、镁、钠、锂-硫等各类电池会进入市场。 到2050年,液态锂离子电池有可能减少到约20%。

  那么对于一级投资者来说,方向已经非常明确。现在要投资布局的主线是固态电池技术以及非锂离子电池的研发。

四、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智慧能源系统

    关于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智慧能源系统是我在此前的研究里边没有考虑的投资方向。也是这次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

   (一)快慢充以及换电

超快充电主要用于高速公路的应急补电。现在限制快充的几个矛盾点:高功率型与高比能量型的矛盾;高功率型可实现快炒,但比能量低;高比能量型快充可能会引发关于车的安全、寿命短、发热等很多问题。超快充电应用主要用于高速公路的应急补电。目前可实现5分钟快充电量跑200公里,每分钟最高升温7-8℃。

      另外一个模式也是可以大面积推广的是,带储能的充电站,可实现换电池。这个模式的一个缺陷就是如果是私家车是否愿意用自家的电池与充电站的电池就行更换。所以换电池可能更多的是用在商用车,尤其是高出勤率、重型荷载和短途运输卡车的换电池。

未来可以探讨的一个运行模式是在加油站建设快充、快换的耦合站。这是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可以考虑的运营模式。

(二)基于电动车的智慧能源系统

    现在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不稳定,所以对储能的需求很高,而电动汽车由于其自带的电池是天然的储能装置,电动车的储能潜力极大,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因此,将电动车与电网连接,可以实现一个基于电动汽车的智慧能源系统。包括光伏、动力电池、充放电装置、家用电器连成网,一个小区、一个单位、一个社区可以形成一个个微电网,一个行政区有许多微电网联起来变成区域电网。最后形成整个城市的智慧能源,成为绿色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能够实现这个绿色智能系统的关键是,充电桩的普及,尤其是慢充电桩,实现电力的调峰。

    在这个系统里,机构投资者的机会在于充电桩概念,以及智能电表系统。

  五、氢燃料电池

      首先,氢燃料电池目前进入了关键技术突破的节点;现在氢燃料电池进入成本下降的快速通道,跟十年前动力电池成本开始快速下降差不多。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的规划是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发展到5万到10万辆;2030-2035年间保有量增加到80万到100万辆,这是以商用车为主体。

根据上述判断,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比起来,空间仍然小很多,在于氢燃料面临着制备、储存、运输等众多关键环节,目前仍待突破。

对于氢产业链的发展,欧阳院士的几个指导意见是:要主供绿氢,但是氢的关键是成本,关键是取决于绿电的成本。其次,目前在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上目前仍有很多技术处于落后,需要突破:一是很多卡脖子环节:比如基础材料,催化剂、质子膜、碳纸,高强度碳纤维、安全阀、加氢站离子压缩机;二是氢安全技术,三是中长期的氢能源前沿技术。

   对于一级投资者来说,未来在氢能的投资机会,实际是现在的卡脖子环节,尤其是其制备、储运、加氢设备等。关于氢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在笔者之前的几篇公文中实际也有涉及。 从《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寻找投资机会 以及 双碳投资机会梳理(四)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