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问题在于
1.市场成熟度低,保障能力不足
尽管我国在建立可再生能源市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建立完善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战略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不足;由于成本相对过高以及产品自身特点原因,目前可再生能源还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完善的市场环境。
2.政策体系不完善,措施不配套
虽然我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其制度建设要求也比较全面,但是政策措施和制度建设不配套,尚未完全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要求。
主要是:
(1)各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专项规划或发展路线图未能及时出台,尚未形成明确的规划目标引导机制;
(2)缺乏市场监管机制,对于能源垄断企业的责任、权力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也缺乏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
(3)可再生能源的规划、项目审批、专项资金安排、价格机制等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4)规划、政策制定和项目决策缺乏公开透明度;
(5)缺乏法律实施的报告、监督和自我完善体系。
(6)缺乏可再生能源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保障机制和政策,特别是水电、生物质能还需要完善移民安置、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配套政策。
3.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为了尽快降低成本、克服电网等外部支撑条件的限制,必须依赖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虽然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但总体上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明显落后,主要表现在:
(1)基础研究薄弱,创新性、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较少、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如光伏发电技术、纤维素制乙醇等技术,缺乏大规模发展所需的技术基础;
(2)缺乏强有力的技术研究支撑平台,难以支持科技基础研究和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3)缺乏清晰系统的技术发展路线和长期的发展思路,没有制定连续、滚动的研发投入计划;
(4)用于研发的资金支持明显不足。
4.产业体系薄弱,配套能力不强
我国近年来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国内外资金快速投入的基础之上。在技术上,我国仍落后于世界最先进水平,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关键工艺、设备和原材料供应方面,仍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技术的垄断,如大型风电机组的轴承、太阳能电池的核心生产装备、纤维素乙醇所需的高效生物酶等。尽管近来经过努力,这些情况有了改观,但从产业长远发展考虑,产业体系薄弱仍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核能供暖技术现在已经非常成熟。在提供核能供暖的同时,还将提供供热站在线监控,为居民提供自动隔离装置。现阶段,核能供热已达到相当程度的保障。
什么是核能供暖?
核能供暖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热量,将热能通过供热管道输送到供暖房间,通过供暖系统向房间的每个角落供应热量,其所产生的热量是直接通过空气流动向各个房间扩散的,从而实现供暖,因此在运行中无需产生污染。因此核能供暖是一种绿色的能源供暖方式。相比于燃煤供热,核能供暖能使房间内温度恒定在25℃左右,同时无煤烟产生,极大地降低了温室效应。
核能供暖有什么优势?
传统供暖方式相比,核能供热不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无热污染,能有效减少对大气环境和土壤颗粒的破坏,对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外采用核电站供热设备的技术都在不断改进中,能够实现热能传递的方式更加灵活和高效。核能供暖温度和运行状态下均不会发生变化。采用核能供热可大大降低供热成本,特别是燃煤供暖产生烟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供暖方式。核能供热安全性高、运行可靠、设计合理、能耗低、建造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
我国的核能供暖发展如何?
目前,我国核能供暖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本问题:目前我国核电机组供热成本平均为每千瓦每天10元左右。如采用核能供暖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供暖技术时,能源价格一般高于同等规模燃煤机组运行费用。此外,由于核电厂供热能力不足,核电机组停堆后所需燃料将全部用于储存铀矿床中产生的废料。资源约束问题:目前燃煤发电所提供的能量无法满足核能供暖需求,需新增煤炭、天然气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供给;另外由于核电厂要从空气中获取能量并进行转换,燃料组件产生的污染较重。因此核能供暖所需能量来源于核电,而不是大气中排放到环境中的能量。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南方试点清洁能源供暖,“清洁能源”供暖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化能源适宜通过多能互补和冷热联供,发展低能耗、清洁低碳的供暖模式。
一:南方试点供暖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书周洪宇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沿长江重新划定供暖分界线”“尽快启动南方供暖问题研究”“加快发展我国南方百城供暖市场”等相关建议,周洪宇教授表示现在北方有集中供暖,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收入增加,南方供暖也是非常必要的,南方城市供暖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方可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资源(如地热、江水源、太阳能、污水源等)和清洁化能源(天然气、电、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等),适宜通过多能互补和冷热联供,发展低能耗、清洁低碳的供暖模式。
二:清洁能源供暖我国北方的供暖方式主要还是以燃煤为主,北方的冬季长期处于零度或者是零下温度,北方家庭的集中供暖能让百姓避免受寒受冻,有益于社会稳定发展。然而南方的供暖量没有北方那么庞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供暖方式除了燃煤外,社会上已出现了许多利用可再生资源来进行供暖,南方地区常年的日照时间比较充足,这就有利于发展太阳能供暖;南方的河流地域分布宽广而且冬季不会结冰,就可以利用河流落差来产生电能,从而进行发电供暖;南方地区的工业体系发达,也可以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蒸气或热能进行供暖。
三:南方供暖的必要性与北方的气候不同,南方的气候温度常年都比北方高,只有当冬季受恶劣天气影响,南方才会出现短暂几天的低温天气,而且南方的低温天气不是长期固定的,但当遇到极端低温天气时,很多南方家庭也会购买供暖设备,这就会造成当地的集中用电过度现象,造成一些地区发生“拉闸限电”的现象。但如果能实现利用地热、太阳能、污水能、工业余热来供暖的话,这就能让南方的人民群众可以在低温天气里同样享受到暖气,这无疑是能造福百姓,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感的惠民工程。
南方没有暖气有以下原因:
1、南方冬季时间短
由于南北地区气候差异大,而北方入冬时间较早,冬季较长,气候较为寒冷,因此北方的供暖期一般在4个月以上,甚至长达半年。而南方入冬比较晚,夏季时间比较差,如果在南方集中供暖,供暖设备使用的时间就比较短,维护起来所需资金比较大,价值比较小。这就很难得以展现出它真正的技术,还会长期被打入冷宫。
2、资金不足,也没有必要
南方的天气较为潮湿,在梅雨季节时,为了更好的通风,在城市建设时我们就需要牺牲一部分保温性能,那室内是热量就容易流失,就算南方有提供暖气,室内也很难保持温暖的感觉。并且供热系统的建立,需要建造许多热电厂、锅炉房,还要挖开地面铺设输热官网,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3、太浪费
要知道供热系统的建立政府是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的,而南方的供热时间最多也就两个月,而北方供热时间一般3-4个月,因此花巨资得到的供暖设备是不划算的。而且北方所缴纳的采暖费,完全足够南方人民开空调保暖的费用。
此外南方的煤炭,天然气好多都是从北方输送过来,这样又需要增加成本,如此计算下来远不如使用空调保暖划算。
4、供暖效率不高
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江河海比较多,并且南方百姓在居住时有开窗通风的习性,如果开窗通风的话,那在供暖的同时室内的热量就会造成损失,难以达到好的供暖效率。
5、南方的房屋结构也不适合装暖气
北方的房子,墙体就像块夹心饼干,窗户和门修得严严实实的,都是为了保暖。而南方为了尽可能排除潮气,房子不能建得跟北方一样密不透风。所以,就算热量顺着暖气管到了你家,它们也呆不住,很难保持温暖的感觉。
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核能等。
1、太阳能: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主要内是提供热量和电能。
2、生物能:由绿色植物容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掉。通过燃烧和厌氧发酵获得沼气来取得能量。
3、风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因冷热不均产生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4、水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产生水循环,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太阳能转化为势能,当在高山上形成降水后,水往低处流,势能转化为动能,就是水能。主要是通过水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5、海洋能:包括潮汐、波浪、洋流等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潮汐能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波浪、洋流的能量主要是受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潮汐的动能来发电。
6、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可以用于地热发电和供暖。
7、氢能:通过燃烧或者是燃料电池来获得能量。
8、核能:通过核能发电站来取得能量。
扩展资料: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
一旦种源消失,该资源就不能再生,从而要求科学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物种种源,才可能再生,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土壤属可再生资源,是因为土壤肥力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再生能源
导语:到了冬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施展出各路本领来抵御严寒,暖气,地暖,电热器等层出不穷。地暖相对于传统的取暖方式来说,不仅受热更加均匀,而且对于热能的利用率更高所以地暖广受大家欢迎。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地暖的铺制,比较费时,所以就发明了电地暖,电地暖相比于地暖来说更加的方便快捷。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电地暖以及电地暖的优缺点。
什么叫电地暖
电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英文为Radiant Floor Heating,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电地暖因其不同的特性分为几类:发热电缆、电热膜地暖、碳纤维地暖、碳晶地暖、电热板、自发热地板等。
电地暖由发热电缆、温控器,地面辅材等构成,该取暖方式广泛用于高档别墅,以电为能源,由电能直接转换成热能,热效率基本为100%,以辐射方式传递热量,具有舒适,节能,安全环保等特点。
电地暖采用的发热电缆是一种效果比较好的节能的末端。同时电能又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太阳能、风能、核能、水利等能源进行发电。一般白天是用电高峰,而多数家庭主要是用于夜间取暖 ,这样可以采用一种控制装置来平衡峰谷,达到更加节能的效果。第二,电能又是一种清洁能源,使用电能,可以减少空气当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现今国家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政策,都大力提倡电采暖方式。
电地暖的优点
1、电地暖建设不占地
从根本上解决了锅炉房的占地、燃煤堆灰及管网建设,而且可将建锅炉房的占地规划成商品房,又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
2、电地暖使用更环保
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小区内没有了煤灰,烟尘,燃烧废气,天更蓝,草更绿,更不会有分户燃气取暖造成的低空排放及回流污染。
3、电地暖缴费更方便
从根本上解决了物业部门最头痛的取暖费收缴难的问题,居民以购电的方式上缴费,管理更方便。
4、电地暖维修更省力
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水暖带来的跑、冒、滴、漏、暖气片冻裂,以及传统存在的水平垂直失调等问题,无须专门设立维修机构,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5、电地暖寿命更长久
从根本上解决了锅炉房大、中、孝维修保养以及第二次投入,而发热电缆的寿命与建筑物同寿。
6、电地暖施工更简单
发热电缆系统施工简单,与土建不交叉,该系统可与装修同步进行。
7、电地暖投入更灵活
可分期投入资金,不必像建锅炉房一样一次性投入过多,减少资金占压。
8、电地暖生活更现代
创造现代家居,体现现代生活,满足个性需求,多卖房,快卖房,收益多多。
电地暖的缺点
1、大户型存在用电增容的问题
电采暖是按照平方计算功率的,采暖面积越大,其使用功率越大,家庭用电负荷越大。对于一些大户型来说,尤其是采暖面积超过100平米的户型,在加上客户家中的其他电器,可能要考虑增容的问题,一般老的小区这一问题比较突出。这一问题是制约电采暖的主要的问题。
2、电地暖初次造价较高
目前的情况下,在采暖面积较大的情况下,电采暖的初次造价比水地暖和散热器的造价高,但整体算下还是发热电缆的投入较少,看你怎么看待了。
3、电地暖维修麻烦
电地暖同水地暖一样,是属于隐蔽的工程,一旦出现问题,维修比较麻烦。所以一般电地暖安装时在整个安装中多个环节需要测试验收。
4、电地暖市场混乱
目前发热电缆电地暖比较混乱,不利于用户的选择和市场的正常发展。
5、不提供生活用水
造价高,不能提供生活用水。
结束语:通过小编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什么是电地暖以及电地暖的优缺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电地暖是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一种电力取暖设备,不仅可以有效的起到取暖的作用,而且操作比较方便,移动也比较便捷。小编推荐大家选择一些大品牌的电地暖,因为大品牌的电地暖无论从质量还是售后服务来讲,都是比较可靠的。希望通过小编上面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了解到什么电地暖以及电地暖的优缺点!
中国暖气的供暖分界线是以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城市(陕西北部、河南北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新疆大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都建有全城规模的暖气管道网络,由政府或政府指定的公司运营,在冬季提供集中供暖服务,服务水平、收费标准和供暖起止日期,在各地各有不同。
秦岭-淮河以南的城市,没有全城规模的暖气网络,但存在较小规模(如一个住宅小区内、一个校园内、一个厂区内)的暖气网络。
南方不装暖气的原因:
1、潮湿气候不适合
南方地区的气候比较潮湿,尤其是冬季,经常下雨,这样的气候若是供暖设备修到了南方,没出多久便会在潮湿气候中腐坏,一来二去的修,花费大。四季南方的气候都是比较潮湿,这设备建在那,使用寿命不会长久。
2、使用效率低
北方地区最晚入冬到11月也就入冬了,而南方,起码要到12月中旬才入冬,南方冷得比北方要晚很多,到了春季,南方也升温回暖得比较快,所以寒冷的时长比较短,这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建好的供暖设备,才刚开没多久,就要关了,一年更多时间是闲置。
3、提倡因地制宜
根据夏热冬冷地区特点,提倡因地制宜地采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同时,提高建筑的冬季保温性能。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不提倡建设大规模集中供暖热源和市政热力管网设施为建筑集中供暖。
扩展资料:
我国供暖主要方式为集中供暖和分散供暖方式。集中供暖能源利用理论效率高,适于长寒冷期全空间连续供热,但也存在工程建设规模大、周期长、一次投资高、供热量调节难度大、空气污染严重、无法调动节能等问题。
分散供暖有建设规模小、周期短,运行、管理灵活方便,便于计量等特点。但如采用燃煤则热源效率低、污染物控制难度大,受地域、资源、环境、建筑类型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但如采用电热、可再生能源则完全不一样。
夏热冬冷地区涉及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居住建筑面积约34亿平方米、人口约1亿人,冬季潮湿阴冷,室外温度低于5℃时,人们的不舒适感要比同样室外温度的严寒、寒冷地区大,因此,这些地区有必要设置供暖设施进行冬季供暖。
如采取北方传统集中供暖方式,能耗每年将增加约2600万吨标准煤,约相当于目前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暖总能耗的17%;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约73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约5.2万吨,烟尘排放量增加约1.2万吨;将会增加这一地区能耗总量,加剧环境污染。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暖气-基本信息
人民网-住建部:南方有必要设供暖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