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浪费周边资源的资料
矿产资源
地球是人类栖身之所,衣食之源。地球上的矿物已知有3300多种,并构成多样的矿产资源。人类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一般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
地球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对矿产资源的过度掘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必将带来资源的枯竭和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矿产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脉。矿产资源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全球经济的产业基础。
不仅在经济领域,矿产资源同样在政治领域显示着其重要的价值。纵观上个世纪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抑或是海湾战争,除了对领土的争夺外,各种矿产资源的占有权更是常常成为引发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而为了保证国家在非常时期的安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很早就着手进行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
人口资源环境
环境问题的三种主要类型是资源利用、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
资源利用:人们所利用的环境中的任何东西都是自然资源。一些自然资源能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自然地恢复或再生,称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阳光、风和树木等。一些自然资源是不能被恢复或再生的,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和其它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当不可再生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时,最终必将会枯竭。
人口增长:随着医学、农业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得到延长,死亡率开始下降,全球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资源均需求也同步增长。因此,人口与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矛盾。
环境污染:环境对生物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变化称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经常是伴随着有益于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例如煤来发电带来了大气污染,用杀虫剂杀死农作物的害虫带来了土壤环境污染等。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的侵害。
能源
能源是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煤炭:煤是由远古的植物因埋在地下而形成的一种固态化石燃料。
虽然煤炭的燃烧造成环境污染,但在未来的100年里,煤炭仍然是一种主要的能源。洁净煤燃烧技术成为当前能源领域开发的热点,许多国家都在开发保持空气清洁的煤炭燃烧技术。
石油:石油又叫原油,它是一种浓稠的黑色液体,由几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和较浅的内海中的小动物、海藻、原生生物形成的。大多数的石油储藏在地下砂岩层或石灰岩层的小孔中。石油的形成需要几亿年的时间,从这一点上讲,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把地下石油开采出来后,通过加热蒸馏,从原油中可以分离出燃料和其他产品。石油占全世界能源消费的1/3以上,它是大多数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许多家庭也用石油取暖。塑料、油漆、药品和化妆品等都是从原油中提取的。
天然气:天然气是储存于地下多孔岩石或石油中的可燃气体,它的成因与石油的成因相似。由于它比石油轻,所以常位于石油上部。我国西部也有单独成矿的天然气矿藏。
天然气具有清洁、价格低廉和供应安全等特点,它的缺点是极易燃烧,气体泄露会引起爆炸,并发生火灾。
开发清洁能源:像其他活动一样,自然资源的生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大规模的用水、土地的恢复、地貌的改造等都离不开大量的能源消耗。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造成的环境恶化危害着地球。人类惟一的出路就是寻求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能、风能、波动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等。
燃油:私车过多,每辆车的乘客数量比起燃油耗费量来说显得过于奢侈。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社会普遍没有侧重公交事业的建设,结果导致燃油耗费严重,造成燃油稀缺。低技术含量及高浪费的消费方式,是当前我国石油消费存在的最根本问题。我国西部地区产油丰富,但石油行业炼油技术含量低,且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供油管道,不但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力,还不能自供己需,加大了对进口的依赖。因此,要解决能源的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提高石油加工业的技术含量。
煤:很多用煤企业生产方式粗放,浪费严重。目前全国煤矿资源回收率仅在40%左右,特别是小煤矿的回收率只有15%,从1980年至2000年,全国煤矿资源浪费280亿吨。照此下去,到2020年,全国将有560亿吨煤矿资源被浪费。
电力:室内能见度很好的上午,几盏大吊灯毫无顾忌地开着;商场里冷气大开,但门也大开,冷气都可以跑到几十米的远处;形象工程的亮灯工程彻夜不熄;电视机、VCD、空调等家用电器关机后仍处于待机状态,多数家庭从不把白天不用的家用电器插头拔掉;日常工作中,下班关闭电脑主机后不关显示器、不关打印机电源开关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全国所有的办公电脑下班后都如此“关闭”,每年浪费的电将在12亿度以上……这种浪费,让来自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的人士感到异常不解,责备我们在“奢侈地使用能源”。
从中国发电量增长率来看,中国电力供应短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供应不足,而是由于电力利用的粗放和浪费。中国绝大多数钢铁公司每吨钢的耗电量远高于美国、日本同行。即使是水电厂、火电厂等电力供应单位,其自身浪费的电能也很多,其中水力发电厂有10%的电力是被电厂内部消耗掉的。
土地:各地胡乱圈地规划开发区、工业园、住宅用地,而大量规划出来的土地却又闲置不用。楼层普遍太低,对本来就稀缺的土地资源没有加以合理利用,可耕地和自然景观地急速减少,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
建筑: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高标准,楼层和室内设计不合理,每户的居住面积过于宽大奢侈,建筑材料的节能性不好等等,每多一处建筑就多一份土地、水、电等方面的资源浪费。一些城市建设贪大求洋,尤其是中国各地许多形象工程的利用率低下,闲置期过长,造成土地、建筑成本等方面的浪费。
生态资源:一棵树成长成材要花50年时间,但把它砍下来只需几分钟。据统计,中国一次性筷子每年浪费的木材数量惊人,达到166万立方米。
一些活动讲究排场,大吃大喝。酒店、食堂吃剩的粮食、鱼肉类、蔬菜、瓜果、酒、饮料等方面的浪费不计其数。
水资源:每家每户大手大脚用水,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目前,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为8800多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全国约有7000多万人仍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标准的地下水。20年来,全国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14.0%增长到2000年的19 .8%。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地下水占30%。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水质下降,还呈现出由点向面、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已诱发46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全国还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
废物利用:由于没有形成废物利用的资源回收机制,造成了大量浪费。据统计,全国每年有500万吨废钢铁、 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废纸及大量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据专家介绍,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 吨好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如果全国每年1400万吨废纸能够回收利用,就可以生产1120万吨好纸,少砍2.38亿棵大树,节省4200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如果全国每年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都能够回收利用,那又将可以节省多少资源,减少多少污染!
稀土元素资源:地质专家提出,在地质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稀土元素在全国都属短缺资源。近海砂矿资源是海洋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部分海砂含有稀土元素如氡、锡、金等,含有富集金属元素的海砂可用在航天航空工业上。在广东阳江、电白等沿海岸线的海砂就含有这种珍贵的富集金属元素。但这种在广东乃至全国都紧缺的矿产资源却被当地居民用来盖房、修路,造成水体污染,破坏了养殖业。
此外,中国对太阳能、风能的利用率也很低,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被白白浪费。
其他资源:由于管理上的漏洞,许多不良放贷造成了死帐、呆帐、坏帐的结果,许多贪官的贪污挪用造成
能源危机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有很多,比如做饭需要煤气,洗衣服需要水,取暖需要煤炭等等都是影响,所以能源危机不止影响国家,还影响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什么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是指由于能源供应短缺或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发展。这通常涉及石油、电力工程或其他生态资源的短缺。能源困难通常会导致经济衰退。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车辆或其他交通工具使用的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客户的热情,增加了他们的成本。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能源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供求关系中的供求关系可能导致能源价格的突然变化。虽然一些能源困难主要是由于销售市场的价格调整,但在一些前提下,困难可能是由于市场商品流通不良和缺乏市场交易造成的。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全面替代生物化学网络资源,进行新的科技革命,不仅仅是因为生存,这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有关。在这样的全球经济中,高科技和生态能够承受的区域经济形式将得到发展趋势。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太阳平衡为主体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天文科学家的计算,太阳系仍然可以存活45亿光年,太阳每年给予的能量是世界上人口和产品消费的1.5千倍。
人们使用的三大关键能源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但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能源。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分析,这三种能源的开发利用期限仅为40年、50年和240年。能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发展中的一项紧迫研究,核技术也将有一定的发展趋势。未来将优先综合利用五种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和氢能。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能源是可再生动物能源。
自然的力量有许多,例如风能、海洋能、太阳能等,这些自然的力量将解决未来能源紧缺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当合理地利用这些自然的力量,使他们为人类造福。
风能的利用
风是由于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引起大气运动形成的。尽管达到地球的太阳能仅有2%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十分可观。全球可实际利用风能为2X1O’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目前,风能的利用主要是发电,风力发电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增长最快,年增达35%,
美国、意大利和德国年增长更是高达50%以上。德国风电已占总发电量的3%,丹麦风电己超过总发电量的 10%。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已达25000MW以上,能满足1500万个家庭,即3800万人的用电需求。虽然欧洲占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但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开辟市场,己有50多个国家正积极促进风能事业的发展。由于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许多国家投入较大、发展较快,使风电价格不断下降,目前风力发电成本0.4-0.7/KWH,若考虑环保和地理因素,加上政府税收优惠和相关支持,在有些地区已可与火电等能源展开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风力发电已形成年产值超过50亿美元的产
业。 建设风力发电场的主要投资是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占总投资的80%以上。风力发电机从100w-1MW,有许多种规格。中小型风机多离网独立运行,中大型机组多组成风电场或风力田并网发电。目前,并网发电以500KW-750KW为主导机组,也有少量12MW机组在投入使用。最大的试运行机组单机容量已达2.5.3MW,当然,也有人在研制SMW风力发电机。现在,不仅把风电场建在内陆、岛屿和海岸,英国、荷兰等一些欧洲国家经验表明,将风电场建在海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明显。
根据世界能源组织1999年制订的《风能100》报告,2002年修订成《风能12则报告,经过科学测
算,今后风力发电年增长均在30%以上,并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风电装机总容量将达1260GW,年发电量将达到世界电能总需求量的12%。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储量32亿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约253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与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3.8亿千瓦为同一量级,具有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潜力。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风力发电产业,1996年就制订的《乘风计划》,旨在鼓励提高中大型风力发电机制造技术和国产化率,“十五”期间原计划在风力发电产业投资15亿元。由于具有一定的商业机会和市场前景,一些地方政府和民间也积极投入风电事业。目前,全国累计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近20万台,用作解决西部无电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发挥了重要用用。在广东、福建、浙江、辽宁、内蒙、新疆等地已建成26个风电场,单机容量从200千瓦到1300千瓦多种规格,总装机容量近40万千瓦。在装备方面,我国已具备了研制从100瓦l 千瓦的10多种小型风力发电机的能力,自主开发的200-300千瓦级风电机组国产化率已超过90%,600千瓦机组样机国产化程度已达80%。我国近期目标是到2005年,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 120万千瓦。尽管我国近几年风力发电增长很快,年增长都在50%左右,但无论是装备制造水平,还是总装机容量与欧美一些发达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邻国印度也存在明显差距。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全国电力装机的0.11%,可见我国风力发电潜力何等巨大!广东风力资源极为丰富,已建起了汕头南澳岛等风电场。深圳有条件也应该在风力发电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
地热能的利用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于20世纪中叶。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而对于不同温度的地热流体可能利用的范围如下:
1、2O0~400℃直接发电及综合利用;
2、150~200℃双循环发电,制冷,工业干燥,工业热加工;
3、10O~15O℃双循环发电,供暖,制冷,工业干燥,脱水加工,回收盐类,罐头食品;
4、50~100℃供暖,温室,家庭用热水,工业干燥;
5、20~50℃沐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土壤加温,脱水加工;
现在许多国家为了提高地热利用率,而采用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办法,如热电联产联供,热电冷三联产,先供暖后养殖等。
近年来,国外对地热能的非电力利用,也就是直接利用,十分重视。因为进行地热发电,热效率低,温度要求高。所谓热效率低。就是说,由于地热类型的不同,所采用的汽轮机类型的不同,热效率一般只有6.4~18.6%,大部分的热量白白地消耗掉。所谓温度要求高,就是说,利用地热能发电,对地下热水或蒸汽的温度要求,一般都要在150℃以上;否则,将严重地影响其经济性。而地热能的直接利用,不但能量的损耗要小得多,并且对地下热水的温度要求也低得多,从 15~180℃这样宽的温度范围均可利用。在全部地热资源中,这类中、低温地热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远比高温地热资源大得多。但是,地热能的直接利用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受载热介质—热水输送距离的制约,一般来说,热源不宜离用热的城镇或居民点过远;不然,投资多,损耗大,经济性差,是划不来的。
目前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十分迅速,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加工、民用采暖和空调、洗浴、医疗、农业温室、农田灌溉、土壤加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等各个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节约了能源。地热能的直接利用,技术要求较低,所需设备也较为简易。在直接利用地热的系统中,尽管有时因地热流中的盐和泥沙的含量很低而可以对地热加以直接利用,但通常都是用泵将地热流抽上来,通过热交换器变成热气和热液后再使用。这些系统都是最简单的,使用的是常规的现成部件。
地热能直接利用中所用的热源温度大部分都在40℃以上。如果利用热泵技术,温度为20℃或低于20℃的热液源也可以被当作一种热源来使用(例如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及其他国家的做法)。热泵的工作原理与家用电冰箱相同,只不过电冰箱实际上是单向输热泵,而地热热泵则可双向输热。冬季,它从地球提取热量,然后提供给住宅或大楼(供热模式);夏季,它从住宅或大楼提取热量,然后又提供给地球蓄存起来(空调模式)。不管是哪一种循环,水都是加热并蓄存起来,发挥了一个独立热水加热器的全部的或部分的功能。由于电流只能用来传热,不能用来产生热,因此地热泵将可以提供比自身消耗的能量高3~4倍的能量。它可以在很宽的地球温度范围内使用。在美国,地热泵系统每年以 20%的增长速度发展,而且未来还将以两位数的良好增长势头继续发展。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预测,到2030年地热泵将为供暖、散热和水加热提供高达68Mt油当量的能量。
对于地热发电来说,如果地热资源的温度足够高,利用它的好方式就是发电。发出的电既可供给公共电网,也可为当地的工业加工提供动力。正常情况下,它被用于基本负荷发电,只在特殊情况下,才用于峰值负荷发电。其理由,一是对峰值负荷的控制比较困难,再就是容器的结垢和腐蚀问题,一旦容器和涡轮机内的液体不满和让空气进入,就会出现结垢和腐蚀问题。
总结上述,地热能利用在以下四方面起重要作用。
1.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温地热流体应首先应用于发电。 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所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象火力发电那样要备有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热能。地热发电的过程,就是把地下热能首先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要利用地下热能,首先需要有“载热体”把地下的热能带到地面上来。目前能够被地热电站利用的载热体,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热水。按照载热体类型、温度、压力和其它特性的不同,可把地热发电的方式划分为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两大类。
(1)蒸汽型地热发电
蒸汽型地热发电是把蒸汽田中的干蒸汽直接引人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但在引人发电机组前应把蒸汽中所含的岩屑和水滴分离出去。这种发电方式最为简单,但干蒸汽地热资源十分有限,且多存于较深的地层,开采技术难度大,故发展受到限制(参考《资源》栏目有关文章)。主要有背压式和凝汽式两种发电系统。
(2)热水型地热发电
热水型地热发电是地热发电的主要方式。目前热水型地热电站有两种循环系统:a、闪蒸系统。当高压热水从热水井中抽至地面,于压力降低部分热水会沸腾并“闪蒸”成蒸汽,蒸汽送至汽轮机做功;而分离后的热水可继续利用后排出,当然最好是再回注人地层。 b、双循环系统。地热水首先流经热交换 器,将地热能传给另一种低沸点的工作流体,使之沸腾而产生蒸汽。蒸汽进人汽轮机做功后进人凝汽器,再通过热交换器而完成发电循环。地热水则从热交换器回注人地层。这种系统特别适合于含盐量大、腐蚀性强和不凝结气体含量高的地热资源。发展双循环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开发高效 的热交换器。
地热发电的前景是取决于如何开发利用地热储量大的干热岩资源。其关键技术是能否将深井打人热岩层中。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科学试验室正在对这一系统进行远景试验。
2.地热供暖
将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是仅次于地热发电的地热利用方式。因为这种利用方式简单、经济性好,倍受各国重视,特别是位于高寒地区的西方国家,其中冰岛开发利用得最好。该国早在1928年就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热系统,现今这一供热系统已发展得非常完善,每小时可从地下抽取7740t80℃的热水,供全市11万居民使用。由于没有高耸的烟囱,冰岛首都已被誉为“世界上最清洁无烟的城市”。此外利用地热给工厂供热,如用作干燥谷物和食品的热源, 用作硅藻土生产、木材、造纸、制革、纺织、酿酒、制糖等生产过程的热源也是大有前途的。目前世界上最大两家地热应用工厂就是冰岛的硅藻土厂和新西兰的纸桨加工厂。我国利用地热供暖和供热水发展也非常迅速,在京津地区已成为地热利用中最普遍的方式。
3.地热务农
地热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如利用温度适宜的地热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早熟增产;利用地热水养鱼,在28℃水温下可加速鱼的育肥,提高鱼的出产率;利用地热建造温室,育秧、种菜和养花;利用地热给沼气池加温,提高沼气的产量 等。 将地热能直接用于农业在我国日益广泛,北京、天津、西藏和云南等地都建有面积大小不等的地热温室。各地还利用地热大 力发展养殖业,如培养菌种、养殖非洲鲫鱼、鳗鱼、罗非鱼、罗氏沼虾等。
4.地热行医
地热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诱人的前景,目前热矿水就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世界各国都很珍惜。由于地热水从很深的地下提取到地面,除温度较高外,常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元素,从而使它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如合碳酸的矿泉水供饮用,可调节胃酸、平衡人体酸碱度;含铁矿泉水饮用后,可治疗缺铁贫血症; 氢泉、硫水氢泉洗浴可治疗神经衰弱和关节炎、皮肤病等。 由于温泉的医疗作用及伴随温泉出现的特殊的地质、地貌条 件,使温泉常常成为旅游胜地,吸弓怕批疗养者和旅游者。在日本就有1500多个温泉疗养院,每年吸引1亿人到这些疗养院休养。我国利用地热治疗疾病历史悠久,含有各种矿物元素的温泉众多,因此充分发挥地热的行医作用,发展温泉疗养行业是大有可为的。
海水盐差发电
科学研究证明,两种含盐量不同的海水在同一容器中,会由于盐类离子的扩散而产生化学电位差能。同时,利用一定的转换方式,可以使这种化学电位差能转换成为电能。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海洋盐差发电技术,就是利用这种原理采工作的。
当两种不同盐度的海水被一层只能通过水分而不能通过盐分的半透膜相分割的时候,两边的海水就会产生一种渗透压,促使水从浓度低的一侧通过这层膜向浓度高的一则渗透,使浓度高的一侧水位升高,直到履两侧的含盐浓度相等。
有人通过理论计算,江河入海处的海水渗透压可以相当于240米高的水位落差。位干亚洲西部的死海,盐度要高出一般海水的7-8倍,渗透压可以达到500个大气压,相当于5000米高的大坝水头。为了探索海水盐差发电的效果,以色列一位名叫洛布的科学家在死海与约旦河交汇的地方进行实验,利用渗透压原理设计而成的压力延滞渗透能转换装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美国俄勒冈大学的科学家利用渗透原理,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渗透压式盐差能发电系统。
这种系统把发电机组安装在水深为228米以上的海床上,河流的淡水从管道输送到发电机组。安装在排出口前端的半透股只能通过淡水,不能通过海水。若将发电机组安装在海面228米以下的地方,海水的静压力就会超过渗透压。这时就会发生相反的过程,淡水向反向输送。由于排出的淡水密度比周围海水小,因而上浮混合,而在底部保持稳定的盐度差。这种发电系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渗透压式盐差能发电系统。
现在,人们正在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蒸气压式盐差能发电系统。在同样的温度下,淡水比海水蒸发得快。因此,海水一边的蒸气压力要比淡水一边低得多,于是,在空室内,水蒸气会很快从淡水上方流向海水上方。只要装上涡轮,就可以利用盐差能进行工作。利用蒸气压式盐差能发电不需要处理海水,也不用担心生物附着和污染。除此之外,人们还采用机械一化学式盐差能发电系统和渗析式盐差能发电系统等方式来获得电能。经过实验,也都有着诱人的发展前景。
据科学家分析,全世界海洋内储藏的盐差能总输出功率可以达到35亿千瓦之多。而且,大部分海水在循环中会得到不断的更新和补充,因此,它的能量是多么巨大!
Top
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多国财政吃紧,欧洲地区的能源危机,今年爆发的非常明显,欧洲居民在今年冬天疯狂的采购各种各样的取暖设备,这些信号都在向我们释放能源危机非常的严重,那么欧洲能源危机如此严重,会对能源转型有什么影响?
欧洲地区的能源转型一直举步维,因为欧洲在很早之前就放弃了煤炭等各种取暖方式,再加上今年全球天气比较极端,如果我们想要通过风能发电,也是很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所以目前欧洲国家能源危机如此严重的情况之下,对于能源转型所带来的影响更加严峻,欧洲有一些国家表示,可能在寒冷的冬天,居民可能通过燃烧任何一切可以燃烧的物品来取暖,可以看出这件事情所产生的后果是多么的可怕。可能由于居民不会正确的取暖因此将会产生更严重的能源危机。不停的对大自然进行索取,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么欧洲地区将会制造出更严重的灾难。想要进一步能源转型将会难上加难。
其实今年不仅仅是欧洲地区表现出了能源危机,在我们国家多个地区也出现了能源紧张的局面,今年夏季我国多个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缺水缺电的情况,尤其是在夏季特别高温的情况之下,给我们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些信号都在向我们提醒,我们应该引起重视了。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做好节约能源,从点滴小事。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做好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因为频繁的自然灾害也让我们的能源危机更加严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自然灾害发生呢?就是因为我们不断的索取,对大自然不断的破坏造成的。
综上所述,不管是欧洲地区还是我国想要解决能源危机,都必须从现在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争取做好能源转型。
二、也是来自中东的一个小国,被称为中东后花园的巴林,是最早一批转为伊斯兰教的地区,也是最早靠石油起家的一个波斯湾国家。由于后期石油开采过度,加上地理环境等因素,国家开始靠旅游和表演等行业赚钱。他们的货币巴林第纳尔目前和人民币的汇率是17.7。
三、中东是真的“值钱”,第三名也是来自这里,被称为中东“挪威”的阿曼苏丹国。显而易见,这个国家的石油等自然资源也是非常多的,这也是经济来源之一,由于海岸线很长,他们也擅长造船。占领着霍尔木兹海峡。他们的货币阿曼里亚尔目前和人民的汇率是17.3。
四、排在第四的也来自中东,它就是约旦,基本可以算一个内陆小国,本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由于国家沙漠化,环境非常干燥,国内完美的保留住了很多历史遗迹,所以主要靠旅游业赚钱。他们的货币约旦第纳尔目前和人民的汇率是9.45,相对来说就低前面几个太多了。
五、老五来自老牌强国英国,这可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之一,靠着强大的海军殖民地一度布满全球,这也间接让英镑成为了全球通用的货币。英国工业发达,赚钱方式还是挺多的。英镑目前和人民币的汇率是8.6。
六、最后一个是来自加勒比海的开曼群岛,在大航海时代被英国殖民,即便今天也没有摆脱英国的掌控,由三个主要岛屿组成。它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的是旅游和金融,水产资源也很丰富。它的货币开曼元目前和人民币的汇率是8.3。
以上就是世界上最“贵”的六种钱了,这么一比较,是不是我们眼里高大上的美元似乎就显得不那么值钱了。不过我们要清楚的一点是,这些钱贵倒是贵,但和美元在世界的地位相比,那就不是一个量级了,所以各有千秋吧。
走出能源困局的以色列,从地处中东的资源贫国,到能源暴发户
随着近代以来石油的大规模应用,马上就给世界各国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比如除了基础的动力燃料作用外,包括好多工业制成品也是经过石油深加工之后产成的。
下面就将以色列作为例子,为大家做出详解。
因为历史因素,以色列从巴勒斯坦建国,而其总共1.4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就有1.2万平方公里由沙漠组成。除了地理问题复杂,以色列周边的国际形势也并不有利,尤其在资源方面也是严重依靠从外进口。
可是在最近几十年来,以色列却突然从一个资源贫瘠国变成了一个资源大户,而且还将天然气资源出口到了周边的约旦和埃及等国家。
地处中东的无油国家
提起中东,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石油,可是以色列就是那个仅有的几个无油国家之一。
以色列国土狭长,领土最宽处的距离也只是135公里远,这也造就了领土面积不大的以色列却拥有了海岸平原、山地丘陵、裂谷、沙漠四种地形。
中东地区本来就是气候干燥,而且以色列国土又是将近80%的面积都被沙漠覆盖,这却也侧面的让以色列发展起更高效和科学的农业,比如滴灌、水源循环方面都是全球领先。
“侵略”而来的石油
以色列于1948年建国,同年就是开始了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独立战争。虽然双方之间的战争仅是持续数个月的时间,但是对于四处受敌的以色列来说,发展才是当务之急,而发展的前提也得是能源安全。
为此,以色列以“化石燃料供给稳定”作为核心,并于1952年颁布《石油法》,接着又陆续成立了地质研究方面的科研所。
功夫不有心人,以色列终于在1955年成功发现油田,随后又是气田也被发掘。1967年的“六日战争”后,以色列又从埃及手里夺回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的部分地区,而凭借西奈半岛地下丰富的石油资源,也使得以色列于1971年迎来了自己的石油生产量的巅峰。
但是西奈半岛终归还是以色列“侵略”得来的,从1978年后以色列也是逐步交还了这块区域。
能源贫瘠国到能源暴发户
70年代开始,以色列和伊朗之间有了不错的外交关系,以色列也是借此进口来了大量的石油。
从90年代后期开始,以色列又在海岸区域发现几块天然气田,终于实现了自己在能源方面的自给自足。
2008年,以色列又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发现了改变自身能源格局的两块气田,接下来的两年中,又是接连发现两块大气田,然后再加上附近的几块能源区,以色列的已探明天然气资源一下就超过了9000亿立方米。
目前的以色列共有850万人左右,全年天然气使用量大概为110亿立方米,所以如果不算出口的话,差不多可以让以色列用上一个世纪了。
摆脱了地缘政治影响的,自给自足的能源结构
根据一项1990年的数据,当时的以色列国内77%以上的能源消耗都是石油产品,而其中一半的原油又都是从俄罗斯和埃及两国而来。2000年后,里海沿岸国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又成了以色列的主要进口对象。
目前来看,以色列方面在天然气方面则是有了更大的利用率,而且其天然气的使用占比目前也是超过了石油,此外还有一部分的可再生能源。
作为一个小国来说,以色列能够摆脱周围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并实现资源的对外贸易,肯定是和油气田的发现离不开关系的,此外就是和邻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也都是决定性的作用。
从为了能源安全,到能源安全保障,在天然气和清洁能源方面的使用,也使得以色列几乎再无后顾之忧。
死海,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
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
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
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
量极高,表层的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
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
死海湖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有
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
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
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水分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而成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人类对大自然奇迹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依靠科学才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2、死海的成因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的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水分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而成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人类对大自然奇迹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依靠科学才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死海的形成,是由于流入死海的河水,不断蒸发、矿物质大量下沉的自然条件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原因主要有两条。其一,死海一带气温很高,夏季平均可达34C,最高达51C,冬季也有14—17C。气温越高,蒸发量就越大。其二,这里干燥少雨,年均降雨量只有50毫米,而蒸发量是140毫米左右。晴天多,日照强,雨水少,补充的水量,微乎其微,死海变得越来越“稠”——入不敷出,沉淀在湖底的矿物质越来越多,咸度越来越大。于是,经年累月,便形成了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概况】2002年12月3日,中国成功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现世博史上无发展中国家成为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举办国的历史性突破。中国政府曾就举办世博会向国际展览局作出郑重承诺,全力支持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国各地也以各种方式给予积极支持。2003年,上海正式启动世博会的筹备工作,由于“非典”,等客观原因筹备工作一度受到影响。经过调整,开展了组织构建、调研、举办或参与相关活动等工作。在办博组织机构尚未正式建立的情况下,由原来的申博机构组织召开各类国际性研讨会和论坛,参加与世博会相关的国际会议,举办大型纪念性活动,接待国内、国外访团的参观和学习。广大群众对世博会的认知和了解度不断提升。(朱航)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历程回顾展暨世博会150年历史回顾展开幕】2月22日,该回顾展和黄浦江沿岸开发周年规划成果展在上海城市规划馆揭幕,上海世博会的倒计时钟也同时启动。世博回顾展以翔实的文字资料、300多件实物和400多幅图片,回顾申博3年难忘的历程。世博会历史回顾展通过一系列动人的故事讲述世博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黄浦江两岸开发周年规划成果展向观众展示上海灿烂的前景。该展览展期3个月。(朱航)
【上海世博会代表团参加国际展览局第一三三、一三四次成员国代表大会】6月3日,上海世博会代表团参加国际展览局第一三三次成员国代表大会,这是中国上海在取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后,首次在国际展览局亮相。中国政府在大会上陈述,表示将履行申办时的承诺,做好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一切准备工作。上海2010年世博会场址较申办规划有所调整,鼓励参展者建造永久性展馆,作为世博会结束后各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科技的展示馆。世博会场址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中心。12月9~12日,国际展览局召开第一三四次代表大会。中国前任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在会上当选为国展局新任主席。吴建民是由中国政府推荐,经各国常驻国展局代表充分协商后推举的新一届主席唯一候选人,也是国展局成立75年来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席。他的当选是国际博览界对中国的选择,表明国际社会希望日益强大的中国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大会前一天,为庆祝国际展览局成立75周年,上海市政府向国际展览局赠送“世博会150年暨国际展览公约成立75周年展”。该展览占地约200平方米,以200多幅珍贵图片和20多个精致的模型,简要清晰地展示世界博览会在人类近现代历史中的作用,演绎了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12月11日,交接仪式在巴黎举行,巴黎市副市长布罗斯、中国驻法大使赵进军和国展局各成员国代表、法国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交接仪式并参观展览,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接受捐赠证书。(朱航)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挂牌】10月30日,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挂牌成立,标志着世博会筹备工作全面展开。该局是世博会筹备事务的日常执行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世博领导机构确定的办博战略和方针;协助中国政府总代表,联系国际展览局和各成员国、各参展国,并实施其与各参展国的交往;对上海世博会进行整体推介,促进招商、招展、招客;指导世博园区规划和建设以及世博会的经营运行。上海世博局成立后,上海申博办同时撤销,由世博局履行国家世博会组织机构所赋予的各项职责,并积极筹建上海世博土地储备中心和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土地、资金、场馆规划与建设,将在世博局的指导下由该两个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朱航)
【上海与国际展览局合作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10月30日,为期两天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在上海召开。这是国际展览局首次与举办城市在世博会的筹备过程中合作举办研讨活动,目的在于通过举办论坛,吸收全球的智慧,为办好世博会出谋划策,同时向世界展示上海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信心和决心。参加论坛的代表200多人,分别为国际展览局主席、秘书长、副主席,来自各大洲的专家、2010年世博会申办竞争国代表、世博会举办城市代表和世界各大媒体的记者。其中,中国方面除上海的代表,还有来自江苏、浙江和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代表,以及昆明世博会的主办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负责人。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面向未来的世博会”,分为世博会与科技创新和人类生活、与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与可持续发展4个专题,共有25名专家、学者发言。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菲利普森和国际展览局执委会主席塞雯担任各专题组的主席。该论坛从2003年起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前,将每年举办一次。(朱航)
【召开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第十五次会议】该会议于11月2日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办好一届成功的世博会”。这充分显示出上海对举办世博会的重视,以及办博工作的国际视野和开阔思路。出席这次会议的外宾和上海市各副市长都参与专题讨论并作发言,涉及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内涵的深入阐述,吸引更多参展国家、参展机构和游客的推广策略,以及世博会场馆建设、投融资和特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特邀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就“成功的世博会”作阐释,里斯本世博会和汉诺威世博会负责人分别对世博会场馆设施后续利用的规划,以及如何吸纳更多国家参展等重要问题作经验介绍。(朱航)
【举办中国成功申博1周年纪念】12月3日,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1周年,距世博会开幕还有2341天。上海市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12月2日晚,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举行“庆祝中国申博成功一周年晚会”,众多市民在南京路步行街尽情狂欢庆祝。12月3日,世博局在虹桥迎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征集世博会会徽、会歌和口号,并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加入世博会的筹办工作。同日,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俐为申博成功1周年在上海开独唱音乐会。(朱航)
【安德烈·波切俐2003上海演唱会举行】“庆祝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一周年交大昂立之夜——世界著名男高音安德烈·波切俐2003上海演唱会”于12月3日在上海大舞台举行。安德烈·波切俐的演唱会持续时间约2个小时,共演唱21首曲目。为本次演出伴奏的是已有百年历史的上海交响乐团。指挥是意大利的指挥家马塞罗·卢塔。意大利女高音玛莉亚·鲁吉娅·波西、“上海女儿”黄英也在演唱会上串演。演唱会的主角波切俐的歌声优美舒展而富穿透力。演唱结束,波切俐真心祝贺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一周年。演出结束,波切俐接受了上海市政府馈赠的金钥匙。(严艺)
【世博会版权保护工作启动】在世博会申办、筹办和举办期间已经产生和将会产生大量版权归属世博会举办单位的作品,其中主要有:文字作品,如申博报告、世博主题词、海报、口号等;音乐作品,如会歌等;美术作品,如会徽、会旗,吉祥物、宣传画、纪念封上的图案等;影视作品,如申博宣传片等;模型作品,如世博建筑模型等。为了有效保护世博会知识产权,制止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属世博会享有版权的作品的侵权行为,6月,上海市版权局为第一批25件作品办理著作权登记。
世界博览会的历史与由来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二战后,世界人民在满目疮痪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并在恢复生产,复苏经济的基础上,于1958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战后第一个世界博览会,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为了体现科学的这个主题思想,布鲁塞尔世博会建造了一座原子能结构的球型展馆,代表看人类进入了科技进步的新世纪的象征,它独特新颖的造形,虽然时隔快半个世纪之久,但仍然历历在目。博览会的辉煌和丰富,几乎便以往的所有坞博会都默然失色。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举办了一次规模不大的专业性的博览会 “太空时代的人类”。博览会展出F新的先进科技,自动售货机和单钢轨铁路,使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4年为了纪念纽约建城300周年,纽约又一次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虽主题的格调高雅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然而这次世博会浓重的商业气氛,使观众驻足不前,失去了纪念活动的意义。1970年在日本大阪首次举办了世界博览会,日本人称之为万国博览会,体现“人类的进步与和谐”,向观众展示了继东京奥运会之后,日本日本在各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得益于这次博览会,日本在以后10年的经济发展中,一直保持强劲的势头。
1985年再次举办世界博览会,会址是在新城筑波市,一座距东京50多公里的全新科学文化城。博览会的主题是:“居住与环境 人类的家居科技”。时隔一年,加拿大为纪念温哥华建城100周年,又举办了一次以“交通运输”为主题的博览会。
1988年是英国人在澳洲建立居住点200周年,为铭记这一日子,澳大利亚在东部黄金海岸城市布里斯班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主题“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体现了人类在当今科学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中休闻和娱乐。各国都围绕这个主题大做文章,以体育、文娱、旅游、休闲、烹调、园艺等等各种内容来体现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
1990年日本大阪举办丁AI类专业性的国际花绿博览会,主题是:“人类与自然”。展出以世界园艺为内容,作为庆祝大阪“新的开端”100周年的纪念活动。这次展览会共有82个国家参加,55个国际组织与日本各省市和大企业都单独设了展馆或展台。百次在亚洲实现了大型国际园艺博览会,取得了臣大的成功。
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为此,西班牙政府在塞维利亚举办了世博会,把博览会的主题命名为“发现的时代”。世博会占地面积478万平方米,有100多个国家参加。观众达的6000多万人次。距今最近的一次博览会是1993年韩国大田博览会,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主题为:“新的起飞之路”。
筹备世界博览会是一个浩翰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个国家政府的重大行动,它不仅成为纪念某个重大历史性事件的国际活动,而且可以展示和传经济、文化、科技某一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因此,筹备时间,一般都需要5~6年的时间。在本世纪以末前已经拟定的世博会有:1998年在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览会。1998年是联合国批准的国际海洋年,博览会的主题为:“海洋——未来的财富”。博览会占地55公顷,特有12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接待观众预计2000万人次,这是一个专业性博览会。
1999年我国在昆明申办AI类专业性的世界园艺博览会。5月1日,中国1999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开幕。这是在我国首次举办的全球性园艺盛会,其主题是“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博览会展示了各国的园艺传统和园艺品种,每天吸引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参观者,历时184天,于1999年10月31日闭幕。
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21世纪第一个国际博览会,使汉诺威闻名世界。
200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简称为“爱知世博会”)于2005年3月24日下午在日本爱知县举行开幕式。
日本天皇夫妇、皇太子、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以及各国代表近2500人出席了当天下午的开幕式。
“爱知世博会”自本月25日起将进行历时半年的大型博览活动。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自然的睿智”。共有121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参加本次世博会,中国也是参展国之一。“爱知世博会”的中国馆以十二生肖、九龙壁等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景观进行装饰,其主题是“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
因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国存在的矛盾促使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人口激增。以色列人设立定居点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对于生活在这里的犹太人来说,只要占领了土地,就拥有了一切,他们已经习惯在巴勒斯坦建立定居点,但最近,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已经被占领的土地上设立非法定居点,这一行为引起人们注意。
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存在的历史性战争
以色列早就占领了大部分包括约旦河西岸的阿拉伯地区,并在这些被占领的土地上设立犹太人定居点,最开始,主要定居点设立在约旦河西岸,但随着定居点的不断扩大,同步扩大到其他阿拉伯地区,由此会受到巴勒斯坦部分组织的威胁,以色列大军为了保护犹太人的安全,多次进攻,搜查巴勒斯坦居民,使得两国战争急剧增加。
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现存矛盾冲突
巴勒斯坦居民认为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设立的定居点是非法定居点,应该使这些非法定居者离开,但他们不得不接受以色列大军所保护的犹太人定居区,对他们来说,犹太人就像是一个入侵者,已经侵占了自己的家园,国家领导对此更是感到头疼,一步步促使两国的矛盾急剧增加,使得犹太人更多地在约旦河西岸设立定居点。
三、犹太人渴望占领土地的胜利
在犹太人看来,占领了土地,就取得了胜利。他们认为,只要占领巴勒斯坦的土地,就能把这里变成犹太人的社区,这也激起巴勒斯坦居民的愤懑,他们面对着自己的家园却无能为力,只能采取暴力手段夺回自己的家园,一步步促使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激增。
大家认为为什么会出现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激增这种趋势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