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世界第一,可再生资源是如何实现再利用的

潇洒的大山
动人的滑板
2023-02-06 09:54:10

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世界第一,可再生资源是如何实现再利用的?

最佳答案
无聊的小猫咪
寂寞的季节
2025-09-11 20:57:26

可再生能源实际上存在于阳光,空气,地下深处和海洋中。它们是地球物理结构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它们不断通过自然方式进行更新,周而复始,无法用完。

国家能源局3月30日发布,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强大支撑。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连续16年、11年、6年和3年稳居全球首位。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的核心要求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和利用有什么区别?

简单说,再生资源回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等。简单的都是回收。不同的是角度。就是铺设的回收环节不同而已。有些是上门回收,有些是中转回收。而再利用则是回收加工。在再生资源行业里算是后端。一般指钢厂,纸浆厂。和一些特殊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园。含厨余垃圾的堆肥,有色金属回收冶炼,废旧塑料的再生加工。

互联网+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的决心和努力,也需要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废品回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废旧物品的处理,废旧物品的回收就是目前非常富有市场前景的行业。在这个万众互联、万物互联的时代,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和改变。如今,废品回收融入互联网基因,为居民百姓、商家店铺解决卖废品难的问题。总而言之,互联网+废品回收的时代已经来临,不再是以虚打实,而是以实打实,四两拨千斤。受限于回收渠道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加速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蜕变无疑会为再生资源回收新添强劲驱动力。废品之所以成为垃圾其根本在于“回收”,随意抛弃的是“垃圾”,回收成功的是“资源”。那么究竟该如何提高废品回收率呢?废品回收者给您答案:借势,借互联网之势趟出一条“互联网+资源回收”的新道路。 

最新回答
清爽的项链
热情的花卷
2025-09-11 20:57:26

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原则如下: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要坚持按规划建设的原则。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资源特点、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要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和规模效益。项目建设要符合省级以上发展规划和建设布局的总体要求,做到合理有序开发。

坚强的鲜花
喜悦的钢铁侠
2025-09-11 20:57:26
浅谈可再生资源摘要: 本文在深入分析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我国可再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成因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出我国可再生资源综合发利用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资源;回收;利用引言众所周知,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必要保证。人类为了满足目益高涨的生活需求,不断地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甚至采用了掠夺式的开发手段。资源的枯竭已经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已经是人类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目前正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向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但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现状,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更加合理、健康、节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用尽量少的资源消耗去获得更为丰富多样的社会需求满足,并且从体制建设上保障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可再生资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弃物资源,其基本定义是: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并以各种形态存在,但可以通过某些回收加工途径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的总称(包括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等,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如农作物秸秆等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如废钢铁、废纸、废塑料等)。这里的再生,实际上是指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在物质性能上的可再生性,是其可再生利用的根本。利用循环再生原料是人类社会工业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持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手段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理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指导下,为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组织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时,就把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其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超过其自身的再生和更新能力,保障资源总量的稳定;对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循环利用,以实现降低资利用成本、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由于非再生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这就必然产生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与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和不足的矛盾,解决的办法一是通过技术开发和研究,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或者开发新的替代资源,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的需求。二是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即: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农牧业生产的副产品以及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城市垃圾。通过开发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减少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压力,还可以产生相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l 我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建立了遍及城乡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但我国目前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比较混乱,废物收购环节多、价格低,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收集并出卖废旧物品的积极性不如从前,导致大量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废旧物资作为垃圾被抛弃了,这又反过来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因而也增加了国家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人。1.1 已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加工体系多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再生资源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初步形成遍布全国的网络纵横的再生资源循环加工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2 再生资源处理能力高,回收量成倍增长近些年我国很多城市开始采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收集不同类型的垃圾,并分别把生活垃圾转换成家畜饲料、有机肥料或燃料电池用燃料,先进的“垃圾发电”也已经被采用,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循环和提纯能力也大大提高,再生资源处理能力日益科学化。同时,我国每年废旧物资的回收量也大幅增长,方便了人民生活,减少了环境污染,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再生材料,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

可靠的大雁
大意的柠檬
2025-09-11 20:57:26

一是可再生能源优先、气体能源支持,因地制宜的多元能源结构。在能源的增量上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的气体能源对其作为补充和调节。因地制宜是指,不同地区资源条件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或建立适用于当地的能源结构。

二是分布式为主、集中式为辅,相互协同的可靠供应模式。可再生能源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是就近利用,就近分配。而气体能源可以根据需要分布式或集中式利用,既可以作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调峰支持,也可以是分布式供应不足时的补充。

三是供需互动,有序配置、节约高效的平衡用能方式。首先,消费者在用能的同时,也可能产能,既是能源需求者,也是能源供应者。而供需双方的地位将趋于平等。其次,为了提高系统可再生能源接受程度,需求侧应响应供应侧,优先配置可再生能源。最后,还应充分发掘供需两侧的可调控资源,实现平衡用能、节约用能。

伶俐的小白菜
高兴的台灯
2025-09-11 20:57:26
1.孟加拉国国土年增20平方公里 沉积物形成新土地 2008年07月31日

孟加拉国专家说,他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孟加拉国国土每年在以20平方公里的速度变大。

孟加拉国环境和地理信息服务中心研究人员说,他们研究了32年来的卫星照片,得出了这一结论。

领导这一研究的马米努尔·哈克·萨卡尔说,这一情况的成因是在孟加拉国入海的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每年带来大量沉积物,在入海口堆积,形成了新的土地。

2.中国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是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各地均有震感。8.7万人罹难或失踪,1000多万人失去家园,经济损失8450亿元,举世震惊。对生命的珍视,引发了地震、建筑等相关领域的深刻反思。我们或许不能预测地震,但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燃,但愿汶川的悲剧不会重演。

3.中国南方雪灾 2008年年初

年初,中国南方普降大雪和冻雨,波及十几个省份,交通、电力瘫痪,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50年未遇的罕见雪灾,让我们更加关注环境。在今年几次国际高端会议上,中国政府均郑重承诺尽最大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4.黑瞎子岛2008年10月14日

10月14日,中俄双方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的黑瞎子岛举行界碑揭牌仪式,80年后,该岛屿的一半终于回归中国,这是中国第一块依法要回来的领土。

5.2009地球日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其继续发生的严峻现实显示了采取遏制温室气体行动的紧迫性。为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2009年地球日将“绿色世纪”(Green Generation)确定为活动主题,其核心原则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零排放碳的未来,结束地球村民对于包括煤在内的化石燃料的共同依赖;地球村民对于负责任的可持续消费行为的承诺。

6.2009日食

2009年7月22日,在中国大陆长江流域发生了一次壮观的日全食。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可达约6分钟,更为重要的是日食带覆盖的地区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直接观看到日全食的人数有可能创造历史之最。

途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7.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 2009年02月02日

中山站时间2日9时25分(北京时间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冰盖队队长李院生被任命为首任站长。

8.中国北方遇严重干旱 部分地区已达重度干旱2009年02月04日

由于入冬以来,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少,中国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

二00八年十一月以来,中国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九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九成以上。

9.澳大利亚东南部酷热引发严重野火 2009年2月份

澳大利亚北部洪水灾情6日持续加剧,但东部却是酷热难当,并引发严重野火,超过10万名消防员待命。

分析:我国现在处于春季,澳大利亚现在应该处于秋季,秋季干旱高温少雨,是引发大火的原因。我过现在也在干旱中,更应防范大火的产生。

10.台风莫拉克 2009年8月

2009年8月2日,日本气象厅报告今年第十一热带低气压形成于菲律宾东边约1000公里处。8月5日,中央气象局开始发布台风警报,并将莫拉克升格为中度台风。 8月6日14时00分,已经形成台风眼,持续增强。 8月7日于23时50分由台湾花莲县登陆,8月8日14时由桃园县出海。 8月9日迫近中国的台风莫拉克,18时30分由霞浦进入福建,移动速度稍为加快。随着莫拉克迫近,浙江同福建两省共疏散接近100万人,7万多艘船回港避风。浙江苍南县的降雨量超过 250毫米。在8月10日05时30分,中央气象局解除台风警报并在10分钟后发布豪雨特报。 在8月11日凌晨减弱为热带低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