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发电
绿色能源之风能
背景:鉴于美国“9·11”事件和当今混乱的中东形势造成原油市场价格不稳对整个世界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国际能源机构2002年初下调了对近两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测。这更进一步激发了全世界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步伐。其中风能作为一项大有潜力的能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十五”期间,我国也将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用能问题。计划到2005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含小水电和生物质能传统利用)年开发利用量将达到1300万t吨标准,减少近1000万t含碳的温室气体及60多万tSO2、烟尘的排放,为130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约500~600万人口)解决无电问题,提供近20万个就业岗位。我国是个多风的国家,如何利用风能、开发风能、减少污染是我国今后发展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风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能源之一,人类对风的感情是复杂的,因为它既可造福,又可成灾。早在一两千年前人们就已懂得建造风车利用风能。在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风力发电是人类利用风能的一个极好途径,风将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网型风力发电开始商业化,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的技术逐渐成熟。由于风力发电具有环境保护的独特优势,随着发达国家对CO2减排义务的承诺,风力发电受到了众多国家的重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风力发电的增长速度惊人,其中1997~2000年之间全球年装机量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8%。随着风力发电技术日趋成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风力发电的成本效益性能也逐渐改善。在过去的10年中,风电的成本下降了一半。以美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安装风力发电机,每发一度电的成本为8美分,而现在只需4美分。斯坦福大学环境工程教授马克·雅各布森与同事们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地对比了风力发电与煤炭发电所需的费用。从计算得出的结果来看,用风力发电,每度电大概需要花费3~4美分;煤炭发电,基础的花费与前一种不相上下,但是如果加上煤燃烧后对健康和环境产生的间接影响等因素,这个花费就变成了5.5~8.3美分。另外研究者还指出,美国每年有2000名煤矿工人死于煤炭带来的污染。而从1973年起,美国人纳税人每年要支付高达350亿美元,作为煤矿工人的生活和医疗费用。由此可以看出风力发电显然比煤炭发电便宜,仅此一点,就没有理由不对风能进行投资。
就风能的商业利用价值来说,风力越大价值越高。地点稍有变化对发电都有很大影响,因为电能和风速的立方成正比。这意味着即使是同一台蜗轮发电机,在风速为每小时12英里时,发电量比每小时11英里的发电量高30%。风力发电的前提条件是离地面10m的风速必须达到每秒4~5m。海滨地区的风速大多超过这个数值,但越往内地,随着风力不断减弱,可生产的电能也就越少。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近海地区开发风能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可以在近海区建造2.5~3MW的风力发电设施),近海风能发电俨然已经成了开发风力发电的新方向。
风力发电在发达国家的应用
欧洲是风能开发比较早的地区,据欧洲风能协会发表的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欧已投入运行的风力发电设备装机容量达到17310MW,比一年前剧增35%,占全球这类设备总装机容量的72%,年发电量为400亿kW·h,可满足1000万个家庭的用电。
欧洲风力资源丰富,如在法国濒临大西洋的诺曼底和布列塔尼等沿海地区,速度达每小时60km的大风司空见惯,时速逾100km者亦不足为奇。但是,资源丰富只是一个客观条件,如何利用这种资源才是关键。在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机以后,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痛感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性,制定了能源供应多样化的战略,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开发和利用包括风能在内的可现生能源。在欧洲国家中,德国的风力发电最为发达,到去年年底,装机容量已达到8754MW。德国在开发使用绿色能源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其中风力发电更是在近年来呈现出一片兴旺景象。在德国,风能是居水力发电之后最重要的再生能源来源,风力发电在德国电力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2.5%。目前,德国共拥有9400座风力蜗轮发电机,发电总量占欧洲大陆风能发电总量的50%,全球风能发电总量的1/3。其次是西班牙,为2417MW;丹麦虽然在欧盟中是一个小国,但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达2147MW,居第三位。相反,作为西欧第二大国的法国要落后得多,尽管其风力资源甚丰,但装机容量只有78MW。
美国在风能发电方面虽然落后于欧洲,但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据美国风能协会2002年1月15日发表报告说,去年美国风力发电业新增装机容量达到创纪录的1700MW,使该行业的装机总容量达到4258MW。
据这个协会公布的数据,去年新安装的风力发电设备可满足47.5万个家庭的用电需要,同时每年可减少300万tCO2和2.7万t有害气体的排放。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测算,美国风能每年可发电6000亿kW·h,可供应美国20%的电力。从理论上说,仅北达科他一个州的风力发电量就可满足美国1/3的电力供应。
国内发展方兴未艾
我国联网型风力发电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起步虽较晚,但发展很快,到2000年底已经安装了344MW。其中装机规模在1995~1997年之间增长较快。早在1989年广东省南澳岛就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着手建设风力发电场,先后从瑞典、丹麦、美国等国家引进风力发电机,使主岛风力发电机达135台,总装机容量达53.540MW,年可发电1.4亿kW·h,成为亚洲沿海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和世界开发风能资源的重点示范区域。风力发电场分期投产11年来,累计发电近3亿kW·h,创产值1.9亿元。
2008年北京要举办奥运会,以及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都需要彻底治理环境,在这一强烈需求下,风力发电显示出了巨大的技术价值、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为风能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001年5月,北京市延庆县与华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由华睿公司投资20亿元在康庄镇建一座风力发电厂,这是诞庆迄今为止引进的最大的投资项目。昔日令人头疼的康庄镇大风口将要变成输送电力的聚宝盆。发电厂将建在康西草原及其周围地区,计划占地30亩,总装机200MW,分三期完成,“十五”期间完成100MW。电厂建成后可每年向电网输送电力5亿kW·h,创产值3亿元。同时,发电厂的200个发电风塔还将成为康西草原一道独特的景观。
2001年6月,上海市电力公司在京与世界银行签署了项目协议,世界银行将提供1300万美元的贷款,项目总投资1.92亿人民币。上海市电力公司将与国家电力公司、上海电力实业总公司一起共同建设上海风力发电项目。这是上海第一个风力发电示范项目,它将在上海电力发展史上实现风电“零”的突破。第一期项目总装机容量20MW。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日前已获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计委的批准,进口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将随之展开。据悉,风电机组选型的单机容量至少在600kW以上,建设工期约一年。
2001年11月位于中国西部桥头堡的阿拉山口风力发电厂在新疆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不仅大大减轻该地区的煤耗量、减轻有害气体排放,还有利于提高该地的旅游价值。
福建首个风电场——东山澳仔山风力发电场于2001年12月28日并网发电。该发电场有10台600kW的发电机组,将取之不竭的风力资源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福建电网。
2001年如东100MW风力发电场项目日前得到国家计委认可。建成后的如东风电场年发电量达21866万kW·h,平均单机发电量为163.2万kW·h。
除此之外还有多个项目在报批与审核中,当然我国发电风能也不是没有困难,风电项目建设的障碍主要是:缺乏大规模的投资者、风资源的不确定性、前期测风工作不足以及如何促进风电机组的本地化生产等。最近几年我国风能建设速度减慢,其原因就在于此。风电项目的规模越大,需要的资金也越多,示范初期项目所需筹措的资金和电力市场的准入都还比较容易解决。但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以及累计规模的增加,所需要的补贴也越来越大,从而造成市场的准入阻力也越来越大。进一步说,风电项目缺乏正常的投融资渠道,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期限短,利率没有优惠。受投融资条件的限制,风电往往只能上一些小规模的项目。缺乏有雄厚资本实力的公司进入风电投资行列,使风电项目总停留在小打小闹的规模,不能形成商业化经营。建立在还本付息基础上的定价方法,对降低项目成本没有驱动力。种种因素造成的结果是:电价下降缓慢,市场无法接受。形成了因为缺乏投资,所以规模难以做大,但同时又因为规模太小,成本也降不下来的“怪圈”。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国家计委不久前采纳了各方专家的建议,决定在风电项目开发上进行机制创新,采取特许权招投标的形式开发风电项目。风电特许权运作方式是国际上风电项目开发的一个创新。虽然,还有许多技术、经济和政策问题需要解决。但相信伴随着加入WTO的契机,政府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和各项鼓励性政策的出台,有能力的国内外企业必将大举进军我国风能市场,我国的风能事业必将有一个美好的前途。
历史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英属殖民地,因此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占据了经济优势。
新西兰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38.73亿美元(2006年,世界第53名);人均29,698美元(世界第27名);人类发展指数为0.943(高,世界第19名,有所上升)。
畜牧业是新西兰经济的基础,新西兰农牧产品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50%,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新西兰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鹿茸生产国和出口国,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
矿藏主要有煤、金、铁矿、天然气,还有银、锰、钨、磷酸盐、石油等,但储量不大。石油储量3000万吨,天然气储量为1700亿立方米。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81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0%,其中630万公顷为天然林,180万公顷为人造林,主要产品有原木、圆木、木浆、纸及木板等。渔产丰富。工业以农林牧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有奶制品、毛毯、食品、酿酒、皮革、烟草、造纸和木材加工等轻工业,产品主要供出口。
农业高度机械化。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粮食不能自给,需从澳大利亚进口。畜牧业发达,是新西兰经济的基础。畜牧业用地为135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乳制品与肉类是新最重要的出口产品。粗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25%。新西兰渔产丰富,是世界第四大专属经济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捕鱼潜力每年约50万吨。除了主要产业食物加工业(肉类与乳品)与工业之外,新西兰的食物加工技术、电讯、塑料、纺织、林木制品、电子、登山用品与服饰等方面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来强。近年来,特殊生活风格用品的业者,如帆船,也在急速增长。新西兰的股票指数NZX上各式各样的公司,正反映了这些产业。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全球排名第14,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羊毛修剪工在埋头剪羊毛织(OECD)国家排名中列第11。澳农牧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澳大利亚长期靠出口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赚取大量收入,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农牧业、采矿业为澳传统产业。
澳大利亚的高科技产业近几年有较快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来,澳经济经历了重大结构性调整,旅游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增加,目前已达到70%左右。近年来澳经济持续增长,2005年经济增长率为3.2%,从1997年至今的十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3.6%。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国民储蓄率偏低,澳大利亚在1980年代初期受国际外部环境影响,曾经历经济衰退,1992年的失业率曾高达12%,经过政府和国民的不懈努力,过去十多年澳大利亚的经济持续好转,政府财政扭亏为盈,随着政府出现财政盈余,澳大利亚自2001年开始每年逐步降低个人所得税,到2008年年中,失业率下降到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澳大利亚主要的经济数据如下:国内生产总值:7730亿美元(2007年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300美元(2007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3%(2007年度)失业率:4.2%(2007年10月)货币汇率:1澳元=0.70美元(2009年3月)
【工业】澳大利亚的工业以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2004/2005财年矿业产值340.42亿澳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制造业产值883.24亿澳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6%。建筑业产值537.12亿澳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
【农牧业】澳大利亚农牧业很发达,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2004/2005年度,农牧业产值达231.68亿澳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农牧业用地4.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7%。2004年农牧业就业人数34.6万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
【服务业】服务业是澳大力亚经济最重要和发展最快的部门,2004/2005年度,服务业产值5954.46亿澳元,占澳国内生产总值的65.3%,就业人数699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74%。服务业中产值最高的行业是房地产及商务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分别占服务业总产值的10.3%和8%。1997-1998年度至2002-2003年度的5年间,服务业实际增长22%,其中房地产及商务服务业增速最快,分别比5年前实际增长31%,年均增长率为6%。其次是通讯服务业,实际增长29%,年均增长率为6%。增长最慢的行业是教育,实际增长9%。
【对外贸易】澳大利亚对国际贸易依赖较大。2004/2005财年澳外贸总额3501.5亿澳元,约占GDP的42%,同比增长12.7%。贸易逆差为255亿澳元,同比减少14亿澳元。其中出口额1623.08亿澳元,进口额1878.42亿澳元。出口总额中,商品出口约占76%,服务贸易出口占约24%。澳大利亚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2004/2005年度,澳主要贸易伙伴依次为日本、中国、美国、韩国、新西兰、新加坡、英国、德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泰国。
【自然资源】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其中,铅、镍、银、钽、铀、锌
2007 年 12 月 7 日,澳大利亚工党陆克文 ( Kevin Rudd) 政府执政后,先后实施了一系列不同于前届政府的新政策,包括: 签署京都议定书、制定明确的减排目标 ( 到 2050 年澳大利亚在 2000 年水平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 ) ,制定新的能源和资源安全政策,强化环境保护政策,改组资源、工业与旅游部并调整其职能,大幅增加强制性可再生能源目标,加强区域和多边协商与合作,自觉履行澳大利亚的国际义务等,这些都和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相一致。这意味着未来的澳大利亚矿业与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会更加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同时,新政府倡导: ①发展清洁煤炭技术②强调发展可再生能源③鼓励发展能源创新技术④进行能源市场改革⑤计划制定能源与资源安全白皮书⑥大力促进能源效率⑦加速自由贸易区谈判⑧加速能源与环境技术国际合作⑨建立全球共同危机应对机制等。
1. 发展清洁煤炭技术
在 2008 ~2009 财年预算中,新成立的资源、能源与旅游部在其预算说明中,提出了 3 项旗舰的新政策计划,其中之一是 “国家清洁煤计划”,该计划的基本目的是: 加速清洁煤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开发和利用。国家清洁煤计划启动于 2008 年 7 月 1 日,并支持部署低排放技术战略直到 2030 年。国家清洁煤基金将在最初 7 年内支持国家清洁煤计划,即从 2008 年 7 月 1 日一直到 2015 年 6 月 30 日。
清洁煤技术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特别是 21 世纪初就在世界许多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开展了全面研究。美国在 20 世纪 70 ~80 年代开始进行对煤炭清洁技术的研究,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美国能源部正式与产业界和相关州机构开展了清洁煤技术项目研究,2002 年,美国布什总统正式提出了 “国家清洁煤计划”,以作为改善美国能源安全与环境的措施之一。日本也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就开始了清洁煤技术研究,1995 年成立了 “清洁煤技术中心”,专门负责开发 21 世纪煤炭利用新技术课题。2000 年,日本政府又公布了 “21 世纪煤炭计划”,提出分三阶段开发清洁煤技术等。
澳大利亚约 80% 的电力来源于煤炭。作为国家清洁煤计划的一部分,陆可文政府宣布将建立一个5 亿澳元的国家清洁煤基金 ( National Clean CoalFund) 。在该国家清洁煤基金中,目前至少投资 3 个项目: ①投资 5000 万澳元的位于昆士兰州的试验煤炭气化厂项目②投资 5000 万澳元的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的碳捕获与储藏项目③投资 500 万澳元在西澳大利亚州填图和试验碳储藏潜力项目。在清洁煤技术方面,国家清洁煤基金将产生价值约 15亿澳元的投资活动。
2. 发展可再生能源
新成立的资源、能源与旅游部在 2008 ~ 2009 财年预算中,提出了设立可再生能源基金 ( Renewable Energy Fund) 计划。设立可再生能源基金的目的,是通过在较大范围内和商业规模上演示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加速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商业化应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目前也是世界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法国、荷兰、韩国等都有相关的发展可再生能源计划和研究项目。美国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明确提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2001年布什总统入主白宫后,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措施。2009 年 1 月 20 日奥巴马新政府执政后,也把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其经济振兴计划的突破口。
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 2008 ~2009 财年预算中,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基金为 5 亿澳元,拨款从 2009 ~2010 财年开始。最先的可再生能源基金资助将是地热能源,将投资 5000 万澳元用于地热钻探项目。澳大利亚全面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转折点应始于 2000 年。当年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 《可再生能源 ( 电力) 法 2000》,并依据该法于 2001 年 2 月 12 日成立了可再生能源管理者办公室 ( Office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Regulator) ,专门负责监督、管理澳大利亚政府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实施工作。
3. 发展能源创新技术
在资源、能源与旅游部 2008 ~2009 财年预算中,同时也提出了另一项新政策计划———设立能源创新基金 ( Energy Innovation Fund) 。建立该能源创新基金目的是: 投资关键的清洁能源技术研究,加速新的创新能源清洁技术发展,以实现中长期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的目标。设立该基金的目的也是要确保澳大利亚在清洁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进入 21 世纪,能源创新技术是世界各国能源领域研究的重点,也是竞争的焦点。各国都相继投入巨幅资金,来研究能源创新技术问题。
2007 年 11 月 21 日,陆克文刚当选联邦总理不久就宣布,在未来 6 年内,将在新能源创新基金名下投资 1. 5 亿澳元,用于关键清洁能源技术研究。包括: 为澳大利亚太阳能研究所投资 5000 万澳元,显著扩大太阳能热研究能力为通用清洁能源研究和发展投资 5000 万,包括能源效率、能源储藏技术和氢运输燃料投资 5000 万澳元用于光电研究和开发,以维护澳大利亚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能源创新基金在2008 年7 月1 日启动,延续4年,直到 2012 年。
4. 加快实施能源市场改革
在新成立的资源、能源与旅游部中,专门成立了从事能源市场改革工作的能源市场改革局,以加速推进能源市场改革,加大能源市场改革的力度,满足应对世界新形势、新发展、新挑战的需要。
5. 制定能源与资源安全白皮书
2008 年 5 月 28 日,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陆克文在澳大利亚矿产理事会每年晚餐会上宣布,将制定能源问题白皮书。在白皮书中将阐述联邦政府在能源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同时明确,政府打算采取措施,确保提供清洁、足够、可靠和用得起的能源供应,以满足到 2030 年能源消费预期增长 44% 、到 2050 年能源消费预期增长 80% 的要求。能源白皮书将由资源与能源部长负责制定。
6. 大力促进能源效率
在 2008 ~2009 财年联邦资源、能源与旅游部的预算中,也明确提出了要达到的能源效率目标。与此同时,联邦政府部门还加快了制定新的 “国家能源效率框架”( National Framework for Energy Efficiency,NFEE) 的步伐与进程。
澳大利亚国家能源效率框架的目的是要取得澳大利亚能源效率显著提高的业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它涵盖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克服阻止市场提高实际能源效率经济潜力的各种障碍和挑战因素。它着重需求方的能源效率,主要是住宅、商业和工业界,也关注能源转化过程中的能源利用问题,并探讨解决可影响能源效率选择的中间商因素。
国家能源效率框架 ( NFEE) 发展的基本过程是: 2002 年 11 月,能源部长理事会 ( Ministerial Council On Energy) 支持制定国家能源效率框架的建议。2004 年 8 月,能源部长理事会承诺实施包含 NFEE 第一阶段的一揽子政策措施。2004 年 12 月,能源部长理事会批准 NFEE 一阶段 2005 ~2007年政策措施 8 个高层次实施计划。陆克文新政府执政后,2007 年 12 月 13日,第 14 次能源部长理事会会议在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召开,参加会议者的联邦和州与领地能源部长同意以下一揽子新能源效率措施: ①扩大和提高最低的能源业绩标准计划②加热、通风和空调高效率系统战略③分阶段去除低效白炽灯照明④通过绿色租约加强政府领导⑤制定国家热水战略措施,以后考虑。该一揽子新能源效率措施也是国家能源效率框架第二阶段的措施。
提高能源 ( 使用) 效率目前也是国际上的重要发展趋势。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瑞典、荷兰等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开展此项行动。
7. 加大能源与环保技术的国际合作力度
陆克文政府执政后,继承和加大了在能源与环保技术方面同国际社会进行合作的力度,集中体现在对 APP 承诺的重视和对 APP 项目的投资增加上。所谓 APP,即关于清洁发展与气候的亚太合作关系框架 ( Asia-PacificPartnership on Clean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是一个创新性的国际社会新努力,旨在加速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参加伙伴国包括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美国等。该合作关系框架建立的主旨是: ①创造一个自愿的、非具法律约束性的国际合作框架,在合作国间通过具体和实质性的合作,促进现有的新兴的和长期成本有效、清洁、有效率的技术和实践的开发、传播、利用和转让,取得具体成果②提升和创造有利的环境以帮助实现这种努力③促进各自国家污染减少、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④提供一个在清洁发展目标框架内探讨合作国或伙伴国之间各自有关涉及相互联系的发展,有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政府论坛,同时也是提供分享、制定和实施各自国家发展和能源战略经验的论坛。
8. 推进和加快建立自由贸易区谈判
2008 年 11 月 15 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 20 国会议上,澳大利亚总理明确表示,澳大利亚将加快与各主要贸易伙伴就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包括澳大利亚与东盟、澳大利亚与中国、澳大利亚与日本、澳大利亚与印度、澳大利亚与海湾合作理事会等的自由贸易区谈判等。
建立自由贸易区,加强贸易关系和往来,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贸易障碍,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9. 建立全球共同危机应对机制
澳大利亚新政府执政后,积极参与建立全球共同危机应对机制,包括与国际社会一道,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经济危机等。此外,澳大利亚新政府也积极参与各种对话机制,寻求互利共赢。
事实上,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的加快,随着人类面临共同危机的日益明显和突出,如能源问题、气候变化等,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政府都在积极开展行动,努力顺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以发展可再生能源为例,南澳大利亚州在 “南澳战略计划”中确立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目标是,到 2014 年,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要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达到20%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14 年,在2000 ~2001 年的水平上,提高政府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 25%
西澳大利亚州政府 ( 工业与资源部) 则在 2007 ~2008 年度制定了 “可再生能源工业发展战略”,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工业发展计划和目标,并优先发展生物燃料等。
昆士兰州则于 2008 年建立了一个 5000 万澳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基金( Queensland Renewable Energy Fund) ,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此外,昆士兰州政府还于 2008 年 11 月成立了清洁能源办公室,专门从事帮助投资者、能源公司或其他兴趣方在昆士兰州建立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 ①支持清洁能源计划的恰当政策框架,向政府提出建议②鉴别、填图和追索潜在的可再生能源位置③去除可再生能源工业发展的管理障碍④制定合作计划,鼓励私人行业投资和启动清洁能源工业,包括研究与发展以及新技术的示范⑤在设计强制性的可再生能源目标计划方面与联邦政府密切合作,确保昆士兰州的利益在国家层面上能得到保护⑥与电力工业密切合作,以帮助需求方创新能源效率⑦帮助部署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
所有这些事例均确凿无疑地表明未来澳大利亚矿业及土地资源管理会更加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有一点需要指明的是,在联邦政府层面上,在原工业、旅游和资源部“战略 计 划 2006 ~ 2009 ” 中,霍 华 德 政 府 将 “全 球 融 合” ( Globalintegration) 放在第八位,而在现创新、工业、科学与研究部的 “战略计划2007 ~ 2010” 中,则将 “全球融合” 放在第二位,可能隐含着陆克文政府与霍华德政府在应对全球化问题上重视程度的不同,即陆克文政府更顺应、更重视全球化趋势。
说明我国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正在不断的加强对新能源的研发以及投入。除此之外也能够表明我国在新能源发电方面的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已经超过了欧美国家新能源发电的技术。
目前新能源是非常受到欢迎的,毕竟采用新能源的方式来进行发电。一方面能够提高发电的效率,而另一方面又能够节省大量的资金和成本。但是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仍然需要采用燃烧煤炭以及石油的方式来获取充足的电力。但是采取火电的方式,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也同样会降低发电效率以及增加成本。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根据国家发改委表示,我国在可再生能源装机方面的规模已经突破了11亿千瓦时,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这要得益于我国各个部门的统筹协作,才能够最终达成如此辉煌的成果。因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是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仅仅对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很多的促进作用,也同样能够对环境起到保护。可以说新能源发电的方式,以及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方式,不是当前各个国家所应该要研究的。
我国在新能源发电方面技术有所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突破,也表明了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发电技术已经有所提升。并且在总量方面稳居世界第一,这也直接表明了我国的发电技术稳居世界第一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欧美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发电总量或者是发电效率,欧美国家已经不能够与中国地区相提并论。当然最终的目标也是为了实现环境的保护,毕竟传统火力发电会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
每一个初次到访的人都会惊讶地发现,在一望无际的砂砾上,除了停车场、加油站以外,住宅并不多,根本就不像一个有人居住的城镇。
其实这里不但生活着3000余人,而且从旅馆到酒吧,从教堂到夜总会应有尽有,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它们大多建在地下矿洞之中。
这些矿洞见证了人类开采蛋白石的百年 历史 ,也蕴藏着世界上储量最多的宝石级蛋白石(欧泊),因此库伯佩地也被称为“世界欧泊之都”。
库白佩蒂是澳大利亚唯一的地下城,位于维多利亚沙漠腹地,气候极其炎热干旱,原本是一个鸟都不愿落下的不毛之地。
但是在100年前,有人在这里发现了蛋白石矿,从此改变了这个荒漠的命运。
1915年,探险家威尔·哈奇森和三名同伴一起,穿越南澳大利亚干旱的内陆地区寻找黄金,但是沿途什么也没找到。
直到他们来到位于阿德莱德以北约850公里处的砂岩地带,在这片荒凉的沙漠中,才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这里有一些岩石的裂缝中散发着彩虹般的光芒,在敲开岩石的外层后,一些蛋白石就显露了出来。
这些蛋白石,在光的衍射作用下形成出火焰般的现象,被称为游彩,这是宝石级蛋白石才具有的重要特征,也是它的重要魅力所在。
由于它集中了自然光谱中的所有颜色和变彩光泽,被珠宝界誉为宝石中的“调色盘”,据说世界上都找不到两块色彩完全相同的宝石级蛋白石。
宝石级蛋白石一般称之为欧泊石,由于绚丽夺目的颜色,一直被人类视为珍宝,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和寓意。
在我国古代被称之为骊珠、五彩石和走水石等,现在,上海人称之为月华石,广东人称之为闪山云。
古罗马人叫它“丘比特石”以象征纯洁的爱情,希腊人相信它可以预测未来,阿拉伯人认为它可以感应上天...
欧泊也深受西方贵族的喜爱,从拿破仑送给皇后约瑟芬的“燃烧的特洛伊”,到维多利亚女王送给五个女儿的珠宝,再到专属于伊丽莎白女王的“女王的欧泊”,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
欧泊石不但珍贵,还极其稀有,在澳大利亚发现矿产之前,世界主要的欧珀产地只有斯洛伐克,而且那里多为普通蛋白石,欧泊石的含量极低。
反观哈奇森在南澳发现的蛋白石矿床,无论是蛋白石中的极品,而且规模大得惊人,远远超过斯洛伐克矿山的储量。
消息不胫而走,无数的淘宝人闻讯而来,准备在这里大赚一笔,因为对他们来说,挖洞寻宝那是手到擒来。
但是他们到了之后才发现,蛋白石和宝藏不同,不是三五天就能挖出来的,而是要一点点从地下挖出来,需要打持久战。
于是很多人就打算在这里安家落户,但是这里白天气温高达50 ,夜间温度又会骤降至冰点,令人望而却步。
如何适应这种极端的天气,是采矿业务大规模运行之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幸好淘宝人当中有一战归来的士兵,他们有在防空洞生活的经历,于是尝试着在矿洞里生活,以躲避极端酷热的天气。
这倒是个好办法,因为该地区干旱少雨,土质坚固,矿洞不会被水淹,也不容易垮塌,而且住在里面不会得关节炎。
最关键的是,不管地表温度怎样变化,矿洞中始终保持在20 这个舒适的温度区间。
虽然早期住在矿洞里有通风不好、灰尘较多等诸多缺点,但是在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这样的条件已经算不错了。
这样一来,这个独一无二的地下城就诞生了,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地下住宅越来越多,条件也日臻完善。
他们的私人住宅,一般位于地下10~22米,拥有客厅、厨房、卧室和浴室,有些豪宅的面积甚至接近500平方米。
为了解决砂岩容易掉灰的问题,房屋的墙壁通常粉刷得很厚,以防止砂砾从墙上掉下来,有时候还会在家具上覆盖塑料膜。
房间里一年四季都保持22 的恒温,就像中央空调永远都不关闭一样,体感十分舒适,而且无须为此支付一分钱的电费。
为了保持空气清新,通过大量的地面通风井,引入干净空气并在内部形成对流循环,非但不会觉得闷,反而感觉呼吸顺畅。
镇上的饮用水系统连接着澳大利亚最大的淡水来源大自流盆地,而电力则依靠太阳能电板和风力发电机实现自给自足。
如今小镇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高达七成,一不小心还创造了以100%可再生能源不间断供电81小时的世界纪录。
由于住宅的四周都是坚固的岩石,墙壁起码有3米厚,隔音效果非常好,房间里面异常安静,完全听不见烦人的噪音...
这一点对于喜欢安静的朋友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体验一下那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感觉。
当然这么安静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晚上睡觉打呼噜,会产生惊天动地的回音,再比如有些游客来这里度假,晚上都不敢关电视,因为安静得让人害怕。
库伯佩地的生活配套设施也建设得比较完善。
白天人们可以在地下酒吧、餐馆、游泳池、教堂和商店中消费,晚上则可以去地面的球场打灯光高尔夫,或者去沙漠 汽车 影院看一场电影。
由于这里拍过《星际传奇》、《疯狂的麦克斯》等科幻大片,电影中使用的大型道具被保留下来,作为镇中心独具特色的装置艺术。
库伯佩地固然有不错的生活条件,但是人们来这里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寻宝,所以有必要用投资的眼光来审视在这里定居的价值。
首先买房成本比较便宜,只需付大约15万人民币,请一辆挖土机来干几天,就能得到一套三居室的地下住房,如果买“二手房”,价格会更便宜。
如果觉得住的地方不够大,或者是家里添了新丁,还可以自己动手扩建房屋,想住多大就挖多大。
当地人讲述了两件事,就知道他们是扩建住房,有多么容易。
一是,每个孩子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一天在家做完作业,爸爸就递过来一把铲子,然后对我说:“让我们来挖一间新卧室”。
二是,男人在老婆生孩子的时候,就会拿着手提钻忙活几天,给新宝贝挖一个单独的卧室。
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地下小镇虽然地上平静如水,其实下面却忙得热火朝天,人人都在家里挖挖挖,不单是为了扩大居住面积,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寻找蛋白石...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在拍电影吧,放着正规的采矿场不用,为什么偏偏要在家里挖宝呢?这是因为当地有一个奇怪的规定。
“如果你在采矿场找到蛋白石,需要按照收入征税,如果你在挖房间时发现蛋白石,就算意外所得并且是免税的。”
由于经过100多年的开采,当地的矿产资源越来越少,开采成本日益攀升,所以人们更愿意利用这项政策在家里挖矿。
因此,库伯佩地小镇上经常能听见:有人在家里挖出蛋白石的好消息。
比如,有一个人给岳母挖了一间卧室,结果挖到了一块蛋白石,比自己的家还要值钱,从今以后他经常问老婆“你确定我们不要一个新房间?”
再比如,有一家人在送儿子上大学之前挖了一个新房间,人口明明在减少,为何还要挖新房间,因为他们打算挖蛋白石来筹集儿子的学费。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当地有一个旅馆老板,他在扩建房间的时候,发现了总价值680万元的蛋白石,他说这个扩建项目很有意义。
价值680万的蛋白石是什么概念?可以看看这块从库伯佩地“八英里”矿场开采的蛋白石,重量为3.4公斤(即17000克拉),价值为1140万元,相当于670元/克拉。
这块蛋白石的总价虽然很高,那是因为重量大,但是单价其实不算高,当地挖出过很多更为名贵的品种。
欧泊按照体色不同分为黑、白、铁、火、晶质欧泊五大类,下面是美国纽约自然 历史 博物馆中收藏的不同类型的欧泊石。
其中以黑欧泊最为名贵,它在所有类型中储量最少,价值最高,而且相对于其他类型,黑欧铂更受东方人的偏爱。
因为黑欧铂较暗的基底色(黑色或深色),可以将游彩衬托得更加艳丽夺目,另外整体偏暗的体色具有宁静之感,很容易让人感到放松。
如今欧泊矿产日益减少,价格也逐步上扬,黑欧铂的售价更是水涨船高,比如这颗黑欧铂“澳大利亚极光”,售价超过每克拉3.6万元。
库伯佩地的矿产终有一天会完全枯竭,但是人类依靠智慧和勤劳,在沙漠中开辟新天地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
逻辑顺序,先说明海洋能源有几种、特点在拓展到海洋能源目前的研发状态。
2.请仔细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的区别是什么?
可再生能源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永不会枯竭,而非可再生能源,在地球的储量是有限,开采一点就少一点,用完就没有的了。
(2)海洋能的主要特点有哪几个?(用原文的话回答)
海洋能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它在海洋总水体中的蕴藏量巨大;第二,它具有可再生性。第三,海洋能有较稳定与不稳定能源之分。第四,海洋能属于清洁能源。
(3)海洋能的主要来源有哪两个途径?
海洋能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辐射能,较小部分来源于天体(主要是月球、太阳)与地球相对运动中的万有引力。
根据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3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强大支撑。截至到2020年底,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增长14.6个百分点。而针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也持续的上升,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5%,较2012年增长9.5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的前景,可谓是一片光明。
可再生能源技术日益完善。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可探测的到的能力范围内,地球上的中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存储量是固定的,而且这些化石能源的使用,也会使全球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可再生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电能等依靠大自然能力而创造的能源,这些新能源遍布世界各地,比如利用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优势在于清洁,无污染,最早利用风力的国家是丹麦,在1890年,而真正兴起,是世界各国对能源需要量剧增,不少国家也逐渐的注意到风力发电这种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后来因为石油危机,环境恶化等情况的发生,世界各地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强有力推动下,风力发电技术更是迅猛发展,到如今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可再生能源观念日益高涨。随着最近各种自然环境灾害的频繁发生,每一个灾害都让人触目惊心,让每个人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地球超出了它自身的承受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就不能再好好的保护我们了,因此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仅仅上文说的风力发电,还有利用太阳能的辐射能量发电,利用海水潮汐重力作用下的水力发电,都是可再生新能源的优势。
总的来说,虽然可再生能源利用逐渐普及,但是现如今的技术,也存在着很多瓶颈,我们还是需要好好的节约资源,从自身开始,发挥为环境保护的微薄之力。
该指数根据全球各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和发展机会的吸引力来排名,每年发布2次,今年已经是第16年,第52次发布了。
本次排名前10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印度、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荷兰、阿根廷。除阿根廷首次进入外,与此前排名并无明显的变化,主要是相互之间名次略有差异。
关于中国市场
就中国而言,它之所以能稳坐第一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长期支持和追求。
电目标和降低上网电价——但安永分析师预计,这些举措将提高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效率。
此外,中国政府已经采取行动,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平价上网,这样它们就可以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变得更成熟和更具有竞争性。
总之,安永认为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财务状况相对良好”。
中国正致力于提高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这表明中国政府有意让这个市场成为一个长期的重要的能源来源。
尽管增长速度放缓,但中国市场的绝对规模是一个主要因素。
此外,与其他许多国家不同,空气污染是支持中国可再生能源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关于新兴市场
排名前40位的国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这证明了这些市场的重要性。
阿根廷首次进入前10名就是这种趋势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发展中国家不一定只是在复制发达国家的能源模式。
例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离网太阳能和分布式发电的兴起是一项重要的发展,它符合该地区的能源环境,但发达国家在迈向今天的发电模式中就不一定经历了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