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从1980年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有什么样的特征

饱满的棉花糖
过时的火龙果
2023-02-06 08:06:53

从1980年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有什么样的特征

最佳答案
刻苦的小蜜蜂
忧心的巨人
2025-09-11 20:36:01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矿。2006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2.1亿吨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23.7亿吨,列世界第一位。先后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塔里木等若干个大型石油生产基地,2006年原油产量1.85亿吨,实现稳步增长,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迅速提高,从1980年的143亿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586亿立方米。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电力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6.22亿千瓦和2.87万亿千瓦时,均列世界第二位。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较快,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了西煤东运铁路专线及港口码头,形成了北油南运管网,建成了西气东输大干线,实现了西电东送和区域电网互联。

最新回答
花痴的曲奇
伶俐的御姐
2025-09-11 20:36:01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多样化发展,受自给率约束。

中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占比64%,石油消费占比18%,天然气消费占比6%,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约为12%。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3%,比提高1.3个百分点,化石能源费占比86.7%。

化石能源具体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由于我国的资源禀赋一直是“富煤缺油少气”,因此我国化石能源大幅偏重于煤炭。化石能源份额中国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为85%,美国略低为84%,日本较高为88%,欧盟较低仅为75%。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目标

2014年底,国务院颁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指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

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石油比重为剩下的13%。

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老实的红酒
高挑的彩虹
2025-09-11 20:36:01

我们为什么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呢?这就是要从双碳战略目标来看了。能源转型是我们双碳目标成功与否的关键,能源供应和消费系统亟待变革。计划于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总装机容量12亿千瓦以上。能源低碳转型进入攻坚期,并面临以下重大考验:

• 安全与低碳平衡:我们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以及全球频繁发生的极端事件,决定中国能源转型需要综合考虑能源安全供应与低碳环保目标,并积极应对极端事件影响;

• 多能协同互补:明确煤炭、油气发展定位,实现多种能源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阶梯利用;

• 能源消费优化:以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电能深度替代化石能源,并系统性改变能源基础设施;

• 能源系统和网络调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需要建立新型能源系统和网络,以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电网安全运行和市场机制高效灵活;

• 市场化改革推进:推进油气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建设电力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相衔接的电力市场体系。

2021全球能源消费统计

怕孤单的鸭子
苹果眼神
2025-09-11 20:36:01

我国能源结构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都不可再生且污染环境,所以研究和开发清洁而又用之不竭的能源是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科学家预测“氢能”将是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

能源结构指能源总生产量或总消费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能源结构是能源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最终用能方式,并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

能源结构分为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2014年底,国务院颁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指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石油比重为剩下的13%。

坚定的咖啡
灵巧的机器猫
2025-09-11 20:36:01

2020年,我国清洁电力生产比重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次电力生产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8.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同时,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初步核算,2020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2020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秩序持续稳定恢复,能源需求逐步回升。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比2019年增长2.2%,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3%,上半年下降0.2%,一季度下降3.1%。

能耗强度继续下降,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扭转前三季度上升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0.4%,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

能源结构

能源结构分为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2014年底,国务院颁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指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石油比重为剩下的13%。

鳗鱼冰淇淋
甜甜的红牛
2025-09-11 20:36:01
原因有4点。1、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还是以煤炭为绝对主体,非化石能源占比较低,生态环境问题难以有效的解决。

2、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实际发展步伐已经走在了国家规划“前面”,有能力支撑未来非化石能源消费更高占比目标的实现。

3、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较为保守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将可能使我国错失能源转型发展的先机。

4、光伏等技术驱动型能源成本快速下降,已具备开展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外部条件,我国既有的能源战略对光伏等技术驱动型能源变化趋势的前瞻性认识不足。

含蓄的草莓
俊秀的鞋子
2025-09-11 20:36:01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虽然近年来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对天然气的利用也有所增加,但煤炭消费在能源结构中比重依然最高。

所以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中国能源结构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水电开发放到重要地位。

能源结构调整情况:

2014年底,国务院颁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指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石油比重为剩下的13%。

妩媚的芝麻
热心的汽车
2025-09-11 20:36:01
我国的能源结构问题历来受到政府的重视.第一,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过大是我国能源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故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第二,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也带来了相关问题,如环境恶化与能源供给的安全性问题.前者主要由CO2、SO2过度排放所引起,后者主要由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所致.第三,能源结构是与能源消费总量密切相关的,过去二十多年里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是在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未来数十年里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无疑为我国能源结构的进一步改善增加了难度.总的来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环境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证能源供给安全等构成了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的种种制约因素.本论文以能源结构为中心,首先在三要素生产函数的框架下研究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因素接着探讨了能源价格对能源结构的影响机制其次分析了能源价格、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然后以上海为例从城市这一层面分析了一次能源结构的演变趋势最后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对于改善能源结构的作用,主要是可再生能源的实施障碍及国外绿色证书市场机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本论文得到了以下结论 1.关于能源与资本、劳动之间的要素替代关系1 所有要素的自价格弹性均为负,而能源的自价格弹性最小,表明能源需求量受能源自身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小.2要素间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表明资本、劳动与能源任何两种要素皆为替代品.就替代程度而言,能源可被资本与劳动替代的程度较小.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化有关.二是与我国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有关,意味着我国的能源价格相对偏低,以致诱发了对能源的过度需求.2.关于能源价格对能源结构的影响价格是影响能源结构的重要变量之一.运用超对数成本份额函数,本论文我国制造业的能源间替代特性作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 1电力的自价格弹性为负石油和煤炭的自价格弹性为正.2从交叉价格弹性来看,电力与石油是替代品,煤炭与石油则是互补品从弹性大小来看,电力和煤炭、电力和石油之间的替代性是很弱的,即相互之间的价格效应是极小的.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前述论点,即我国能源价格扭曲,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具有刚性.3.关于能源价格、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能源价格的相对上升对于降低能源强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1从自价格弹性来看,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降低了制造业的总能源强度.另外,油价上升降低了石油强度,电价上升降低了电力强度.2一次能源的结构变化对于能源强度的下降具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煤炭比例下降显著降低了制造业的总能源强度,同时也显著降低了电力强度石油比例上升则显著降低了石油强度.3此外,FDl的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改革等因素对于我国制造业能源强度的下降也有积极的贡献. 4.关于上海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2006-2010年间,上海市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最大的仍为煤炭,但煤炭消费比重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约为6个百分点石油在全市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将保持稳定天然气在全市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将有较大的提高市外来电及其它能源如风能等在全市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也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能源供给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角度来看,未来较长时期内煤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5.关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避免环境恶化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许多障碍,其中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是关键制约因素,同时也需要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国外的绿色证书交易市场对于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综上所述,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有赖于多种手段并举,包括提高能源相对价格、调整能源间比价、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深化能源价格改革不仅是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的重要举措.运用经济手段提高能源的相对价格有多种手段可供选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能源及能源密集型产品征税、对能耗少的替代性工艺和产品进行补贴,以及针对能源消费大户的有限量排污权许可交易.当然,价格改革作为一种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手段,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应当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同步推进.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1.实证研究了要素间替代关系与能源间替代关系无论是要素间替代关系还是能源间替代关系,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在国内未有发现.国外关于此类定量研究相对较多,主要是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建立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西方工业国家,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并且处于经济转型期,其市场的完善程度、能源技术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极大的差异.本论文运用计量方法研究了我国制造业要素间替代关系与能源间替代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是显著的.2.运用时间序列数据揭示了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能源价格与能源效率之间的相关性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证问题,但实证研究甚少.尽管国内诸多文献呼吁提高能源价格以改善能源效率,但都是以定性分析为基础的,并没有提供理论解释和实证检验.Birol和Keppler2000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阐明,通过经济手段提高能源价格能够改善能源效率,并降低能源强度,但他没有提高实证依据.Coenillie和Fankhatlser2004对中东欧和前苏联一些转型经济国家的比较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但主要是基于经验判断.有启发性的是Fisher-Vanden2004等人所做的实证研究,采用我国2500多家能源密集型大中型工业1997-1999年的面板数据发现,能源相对价格的上升是我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但面板数据所反映的是短期价格效应.而相关研究表明,价格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因而长期价格效应与短期价格效应是有差异的.基于这一考虑,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我国能源消费的长期价格效应. 3.将数学模型预测法与情境分析法相结合预测上海市的能源结构变化趋势能源需求预测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类比法、外推法和因果分析法等.在实际应用中有弹性系数法、趋势外推法、经济部门法、经济计量模型法和能源投入产出分析法等.不同研究对象所采用的方法也不相同,同时各种方法均有其应用局限性.其中,数学模型预测法是根据历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把握其变化规律,进而预测未来的需求总量,该类方法在各种影响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预测结果能较为准确而情境分析法则是从分析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入手,对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作出假设,进而推断多种假设条件下的能源需求量,该方法逻辑比较清晰.无论采用何种预测方法,现实环境中的突发事件或不可预料因素会影响假设条件的成立,从而降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论文将数学模型预测法与情境分析法结合使用,对预测结果作分析比较,有利于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度.

专注的哈密瓜,数据线
细心的白猫
2025-09-11 20:36:01

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与环境问题的途径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政策,调整能耗结构;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发展核电、水电、农村推广沼气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等。

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2018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大约为46.38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3.2%。没错,我国能源统计中,通常是使用“标准煤”来计算的,这是由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的。

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来对比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能源构成中“煤炭”占了绝对主导,煤炭在我国能源构成中的占比曾经达到了80%左右,近些年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依旧占绝对主导。

2017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0.4%,比2016年下降了1.6%,比十年前下降了13.2%,虽然降幅明显,但是依旧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老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造成的,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的国家,也就是煤炭储量远多于石油储量。而在环境保护方面,煤炭对于环境的污染相对于石油要严重,所以我国近些年深受环境污染问题的困扰。

不过,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之中,煤炭的比重正在下降,其他能源的比重正在上升,不过石油的上升幅度有限,目前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68%,为历史最高值。

此外相对清洁的天然气是上升最快的化石能源,201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15%,占了全球天然气消费净增长量的32.6%。

很显然,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只能走中国特色,也就是走逐步下降煤炭的消费比重,而逐步提高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并稳定石油消费比重的道路。

扩展资料

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中国能源结构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水电开发放到重要地位。

中国能源发展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是出于对石油安全的考虑。据统计,2007年中国生产原油18665.7万吨,同比增长1.6%;

2007年中国净进口原油1 5928万吨,同比增长1 4.7%。2007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46亿吨,同比增长7.3%,达历史高位。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6.05%。中国原油需求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无疑会给中国石油安全带来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