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热泵的优点是什么呢?
1、高效节能:水源热泵是目前空调系统中能效比(COP值)最高的制冷、制热方式,理论计算可达到7,实际运行为4~6。
2、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水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水体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其中可以利用的水体,包括地下水或河流、地表的部分的河流和湖泊以及海洋。地表土壤和水体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辐射能量,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地下的水体是通过土壤间接的接受太阳辐射能量),而且是一个巨大的动态能量平衡系统,地表的土壤和水体自然地保持能量接受和发散的相对的均衡。
这使得利用储存于其中的近乎无限的太阳能或地能成为可能。所以说,水源热泵利用的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
3、节水省地:以地表水为冷热源,向其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不消耗水资源,不会对其造成污染;省去了锅炉房及附属煤场、储油房、冷却塔等设施,机房面积大大小于常规空调系统,节省建筑空间,也有利于建筑的美观。
扩展资料:
水源热泵原理:
地下水是一个巨大的天然资源,其热惰性极大,全年的温度波动很小,通常说来,埋藏于地表20M以下的浅表层地下水可常年维持在该地区年平均温度左右,是理想的天然冷热源。水源热泵系统正是利用地下水的特性而工作的一种新型节能空调。
在水源热泵的水井系统中,水源热泵一般成井深度为50米到300米,因为此部分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且不适宜饮用,故用于水源热泵中央空调是极佳选择水源中央空调系统的是由末端(室内空气处理末端等)系统,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又称为水源热泵)系统和水源水系统三部分组成。
为用户供热时,水源中央空调系统从水源中中提取低品位热能,通过电能驱动的水源中央空调主机(热泵)“泵”送到高温热源,以满足用户供热需求。为用户供冷时,水源中央空调将用户室内的余热通过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制冷)转移到水源中,以满足用户制冷需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水源热泵
水源热泵机组工作原理就是在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水源中;在冬季,则从相对恒定温度的水源中提取能量,利用热泵原理通过空气或水作为载冷剂提升温度后送到建筑物中。
通常水源热泵消耗1kW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者冷量。水源热泵克服了空气源热泵冬季室外换热器结霜的不足,而且运行可靠性和制热效率又高,近年来国内应用广泛。
特点
(1)水源热泵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2)水源热泵运行效率高、费用低、节能。
(3)水源热泵运行稳定可靠。
(4)水源热泵环境效益显著。
扩展资料
水源热泵系统的节能必须从政策、主机设计制造、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统筹各个方面考虑,如果水源热泵机组可以做到利用较小的水流量提供更多的能量,但系统设计对水泵等耗能设备选型不当,也会降低系统的节能效果;或造成系统的初投资的增加。
随着我国住宅市场化的改革,新建住宅小区的迅速发展和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特别是环保方面的要求,水源热泵会逐步得到广泛地应用。如果水源热泵与地热开发结合起来,将使建筑采暖取得更加显著的节能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源热泵
污水源热泵系统是利用污水(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矿井水、河湖海水、工业设备冷却水、生产工艺排放的废水),通过污水换热器与中介水进行换热,中介水进入热泵主机,主机消耗少量的电能,在冬天将水资源中的低品质能量"汲取"出来,经管网供给室内采暖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夏天,将室内的热量带走,并释放到污水中,给室内制冷并制取生活热水。
水源热泵是利用了地表水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供热时省去了燃煤、燃气、然油等锅炉房系统,没有燃烧过程,避免了排烟、排污等污染供冷时省去了冷却水塔,避免了冷却塔的噪音、霉菌污染及水耗。所以说,水源热泵利用的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
高效水源热泵机组可利用的水体温度冬季为12~22℃,水体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高,所以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提高,能效比也提高。而夏季水体为18~35℃,水体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所以制冷的冷凝温度降低,使得冷却效果好于风冷式和冷却塔式,机组效率提高。据美国环保署EPA估计,设计安装良好的水源热泵,平均来说可以节约用户30~40%的供热制冷空调的运行费用。
2.节能
水源热泵使用的电能本身为一种清洁的能源,但在发电时,消耗一次能源并导致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设计良好的水源热泵机组,与空气源热泵相比,相当于减少30%以上的电力消耗,与电供暖相比,相当于减少70%以上的电力消耗。所以,水源热泵在节能的同时还减少和降低了发电时一次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和温室效应。
3.应用范围广
可广泛的应用于宾馆、办公楼、学校、商尝别墅区、住宅小区的集中供热制冷,以及其它商业和工业建筑空调,并可用于游泳池、乳制器加工、啤酒酿造、冷轧锻造、冷库及室内种植和恒温养殖等行业上。一机多用利用一套设备即可供冷,又可供热,还可提供生活热水。对空调系统来说,一台热泵提供两种热源,可节省一次性投资,其总投资额仅为传统空调系统的60%,并且安装容易,安装工作量比其他空调系统少,安装工期短,更改安装也容易。
水源热泵机组工作的大致原理是,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水源中,由于水源温度低,所以可以高效地带走热量,而冬季,则从水源中提取热量。
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制冷模式时,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从压缩机出来进入冷凝器,制冷剂向地下水中放出热量,形成高温高压液体,并使冷却水温度升高。制冷剂再经过膨胀阀膨胀成低温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吸收建筑制冷用水中的热量,蒸发成低压蒸汽,并使冷冻水水温降低。低压制冷剂蒸汽又进入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如此循环在蒸发器中获得冷冻水。
在制热模式时,高温高压的制冷气体从压缩机出来进入冷凝器,制冷剂向建筑供暖用水中放出热量而冷却成高压液体,并使供热水水温升高。制冷剂再经过膨胀阀膨胀成低温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吸收地下水中的热量,蒸发成低压蒸汽,并使低温热源水水温降低。低压制冷剂蒸汽又进入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如此循环在冷凝器中获得热水。
水源热泵与常规空调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高效节能
水源热泵是目前空调系统中能效比(COP值)最高的制冷、制热方式,理论计算可达到7,实际运行为4~6。水源热泵机组可利用的水体温度冬季为12~22℃,水体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高,所以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提高,能效比也提高。而夏季水体温度为18~35℃,水体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所以制冷的冷凝温度降低,使得冷却效果好于风冷式和冷却塔式,从而提高机组运行效率。水源热泵消耗1kW.h的电量,用户可以得到4.5~6.0kW.h的热量或5.0~6.2kW.h的冷量。与空气源热泵相比,其投资费用比空气源热泵少60%,运行费用仅为普通中央空调的40~60%。
可再生能源
水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地下水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热源,利用地球水体自然散热后的低温水作为冷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是一个巨大的动态能量平衡系统,地表的土壤和水体自然地保持能量接受和发散的相对的均衡。这使得利用储存于其中的近乎无限的太阳能或地能成为可能。所以说,水源热泵利用的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
节水省地
以地下水为冷热源,向其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不消耗水资源,不会对其造成污染;省去了锅炉房及附属煤场、储油房、冷却塔等设施,机房面积大大小于常规空调系统,节省建筑空间。
环保效益显著
水源热泵机组供热时省去了燃煤、燃气、燃油等锅炉房系统,无燃烧过程,避免了排烟、排污等污染。所以,水源热泵机组运行无任何污染,无燃烧、无排烟,不产生废渣、废水、废气和烟尘,不会产生城市热岛效应,对环境非常友好,是理想的绿色环保产品。
应用范围广
水源热泵系统可供暖和制冷,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的两套装置或系统。特别是对于同时有供热和供冷要求的建筑物,水源热泵有着明显的优点。不仅节省了大量能源,而且用一套设备可以同时满足供热和供冷的要求,减少了设备的初投资。其总投资额仅为传统空调系统的60%,并且安装容易,安装工作量比传统空调系统少,安装工期短,更改安装也容易。
水源热泵可应用于宾馆、商场、办公楼、学校等建筑。
维护方便
水体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其波动的范围远远小于空气的变动,水体温度较恒定的特性,使得热泵机组运行更可靠、稳定,也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采用全电脑控制,自动程度高。由于系统简单、机组部件少,运行稳定,因此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
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低温低位热能资源,并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
水源热泵机组工作原理就是在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水源中,由于水源温度低,所以可以高效地带走热量,而冬季,则从水源中提取能量,由热泵原理通过空气或水作为载冷剂提升温度后送到建筑物中。通常水源热泵消耗1kW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水源热泵机组工作的原理示图如下:
水源热泵根据对水源的利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两种。闭式系统是指在水侧为一组闭式循环的换热套管,该组套管一般水平或垂直埋于地下或湖水海水中,通过与土壤或海水换热来实现能量转移。(其中埋于土壤中的系统又称土壤源热泵,埋于海水中的系统又称海水源热泵)。开式系统是指从地下抽水或地表抽水后经过换热器直接排放的系统。
与锅炉(电、燃料)和空气源热泵的供热系统相比,水源热泵具明显的优势。锅炉供热只能将90%~98%的电能或70~90%的燃料内能转化为热量,供用户使用,因此地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能量;由于水源热泵的热源温度全年较为稳定,一般为10~25℃,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4.4,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相比,要高出40%左右,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50~60%。因此,近十几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北美如美国、加拿大及中、北欧如瑞士、瑞典等国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中国的水源热泵市场也日趋活跃,可以预计,该项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最有效的供热和供冷空调技术。
2、水源热泵的特点
由于水源热泵技术利用地表水作为空调机组的制冷制热的源,所以其具有以下优点:
1)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水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水体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其中可以利用的水体,包括地下水或河流、地表的部分的河流和湖泊以及海洋。所以说,水源热泵利用的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
2)高效节能
水源热泵机组可利用的水体温度冬季为12-22℃,水体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高,所以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提高,能效比也提高。而夏季水体为18-35℃,水体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所以制冷的冷凝温度降低,使得冷却效果好于风冷式和冷却塔式,机组效率提高。设计安装良好的水源热泵,平均可以节约用户30~40%的供热制冷空调的运行费用。
3)运行稳定可靠
水体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其波动的范围远远小于空气的变动。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水体温度较恒定的特性,使得热泵机组运行更可靠、稳定,也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不存在空气源热泵的冬季除霜等难点问题。
4)环境效益显著
水源热泵技术采用的制冷剂,可以是R22或R134A、R407C和R410A等替代共质。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没有任何污染,可以建造在居民区内,没有燃烧,没有排烟,也没有废弃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废物的场地,且不用远距离输送热量。
5)一机多用,应用范围广
水源热泵系统可供暖、空调,还可供生活热水。
6)自动运行
水源热泵机组由于工况稳定,所以可以设计简单的系统,部件较少,机组运行简单可靠,维护费用低;自动控制程度高,使用寿命长可达到20年以上。
污水源热泵工作原理是借助污水源热泵压缩机系统,消耗少量电能,在冬季把存于水中的低位热能“提取”出来,为用户供热,夏季则把室内的热量“提取”出来,释放到水中,从而降低室温,达到制冷的效果。其能量流动是利用热泵机组所消耗能量(电能)吸取的全部热能(即电能+吸收的热能)一起排输至高温热源,而起所消耗能量作用的是使介质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从而达到吸收低温热源中热能的作用。
属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行业!
水源热泵优点:
属于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绿色环保;一机多用,应用范围广泛;运行和维护费用低;高效节能(目前空调系统中能效比最高的制冷、制热方式);地下水全年温度波动小,机器运行稳定。
应用限制
受到水源条件限制,要求满足一定的温度、水量和清洁度;考虑到抽水回灌就需要使用地的地质结构;投资的回报率,总体来说水源热泵运行效率高、费用较低但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条件下,水源热泵的投资经济性会不同。
空气源热泵优点:
适用范围广(-7℃到40℃);一年四季全天使用,无需值守;全自动运行;运行成本较燃气、电锅炉相比较低;环保型产品,无污染;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
应用限制
区域性特征明显,对外界环境温度有依赖性,正常工作环境在-5℃至40℃之间,适用于中南部,外部环境温度过低的地区有结霜问题,导致能效比降低;空气能是分散能源,制热速度比水源热泵慢,热效率较低。
郭高轩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地热工程研究所)
摘要:本文探讨了水源热泵的概念及分类,简要阐述了其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难点,并对国内外的发展和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了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了初步展望。
1 引言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以环保、绿色和节能为特征的能源研发成为各国发展的主流。由于供暖和制冷在能耗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而使水源热泵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和重视。它以高能效比、稳定的运行工况、低运行费用、低初投资以及便于管理等优点在世界诸多国家能源结构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1]。
2 概念及分类
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其分类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以低位热源种类分,可分为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热泵,水源热泵又可以分为地下水水源热泵和地表水水源热泵。通常,人们习惯于把前二者合称地源热泵。但在有的文献中,人们将利用封闭的地埋管系统吸收盘管四周土壤热量的系统称为地源热泵,而将具有抽取和回灌地下水系统的装置称为地下水水源热泵。目前,我国国内对于这一领域的概念分类还是没有明确界定,名称引用比较混乱。
水源热泵系统首先通过潜水泵、过滤器为水源热泵机组提供水源,热泵机组利用少量的电能提取水(通常为地下水)中低位能并将其聚变为高品位能量供末端用户使用,从而达到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热的目的[2~4]。
3 水源热泵技术的特点
与传统的制热、制冷设备和技术相比,水源热泵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可再生性:浅层介质的地温几乎始终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上,水源可以循环利用,不断的提取,使得水源热泵技术成为可再生能源一种形式;
(2)经济性:经多数实例统计计算,通常水源热泵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费用,比燃料锅炉可节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费用;
(3)环保性:水源热泵的污染物排放与空气热泵相比,相当于减少4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相当于减少30%以上。与燃油锅炉和燃煤锅炉相比更显优势。由于其没有燃烧,没有排烟,完全达到国家废物零排放的环保理念;
(4)节能性:以水为载体,以浅层地下水为主要来源,冬季将低品位的热能提升供暖,夏季将低品位的冷能提升供制冷,一个运行周期内能量基本维持平衡,大多数水源热泵系统的COP都可达到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
(5)灵活性:不仅可以供暖、供冷,而且还可以供生活热水。此外,水源热泵系统占地面积比较小、节省场地,场地清洁,可以安装于宾馆、商场、办公楼、学校和别墅等。此外,热泵的机组轻巧,便于安装和维修、更换[5~6]。
4 国内外发展现状
1912年,瑞士人提出“热泵”的概念,1946年第一个热泵系统在美国俄勒冈州诞生。1974年起,瑞士、荷兰和瑞典等国家政府逐步资助建立示范工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热泵技术日臻成熟。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大约30个国家的热泵平均增长速率达到10%,在国际社会中,由于其在减少二氧化碳方面得到普遍认可而受到足够重视和快速发展。
在美国,每年接近安装5~6万套热泵机组,超过600个学校安装了热泵系统进行供暖和制冷。在瑞士,由于高原气候条件,冬天日照少,水源热泵系统已经以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瑞士有超过25万台热泵系统在运行,成为世界上利用热泵密度最大的国家。在英国,尽管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但是热泵技术也从非常小的起步发展到遍及整个英国。涉及领域有:私人建筑、房地产开发、公共设施等。目前,瑞典的地源热泵安装基本占总需求负荷的60%,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之后,瑞典的热泵安装增长更为迅速,仅2001年热泵销售就突破25000台。澳大利亚虽然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但是引入热泵的数量也达到30000多套[7~8]。
我国的热泵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天津大学的部分学者牵头,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发展缓慢,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关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泵热”。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热泵模型仿真、试验装置、能耗评价以及系统材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成果。
图1 水源热热泵相关文献搜索结果统计图
在中国科技官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上,笔者分别对“热泵”和“水源热泵”进行了题名和关键词搜索,搜索结果如图1。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热泵技术以及水源热泵极大地吸引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注意。这也符合国家提出的绿色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热泵”和“水源热泵”,搜索到的网页分别为514000和86000,以google搜索的结果分别为446000和156000。从1989年到200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以热泵为关键词发表的科技文章总计达到2872篇。其中2001年到2005年的文献数量占总数的66.7%。
目前,我国利用热泵技术的城市达30多个,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范围内利用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技术的面积已达3000万m2,截至2004年底,仅北京地区利用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技术供暖和制冷的面积已达到500万m2[9]。
5 存在的问题
5.1 经济性分析不足
缺乏适宜性评价,盲目投资,扩大开发规模问题严重。水源热泵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自身适用的条件。地区之间因能源价格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水源条件不同,造成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用户进行经济性分析。要综合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效益评价,寻求最合适的地热能利用方式。目前,盲目跟风显著、示范成功工程偏少。
5.2 政策规范制定落后于市场需求
目前,热泵技术还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具体表现在,①工程设计缺乏系统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大都处在无标准可依状态;②对开发单位缺乏资质管理,实施的工程缺乏论证;③缺乏协同作业,大都是暖通空调专业管地上、地质专业人员管地下,造成许多热泵系统匹配差,失败案例较多;④后续管理政策相对滞后。比如后期维护和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地面沉降、热污染等)监测多数未进行等。
5.3 系统缺乏优化
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热泵系统用的工质都是R22,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R22将于2010年禁止使用。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新型工质研究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系统腐蚀问题造成的寿命缩短往往被忽视。系统整体匹配和分区域控制技术研究不足,利用效率偏低,系统优化投入偏少[10]。
6 展望
6.1 迅速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随着“倡导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绿色环保型经济”热潮的兴起。热泵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和推广的热点。尤其是在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的竞赛中,各大城市都相继不允许再建以煤、油为燃料的锅炉房。
那么就迫切需要能够正确地引导推广热泵技术的相关法规尽早出台。政府应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尽早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具体操作流程,如水源热泵系统开发的适宜性评价、水源热泵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等;此外还需要由专家编纂相应的技术规范,对热泵机组参数、系统设计、安全稳定性维护以及开采与回灌等工程的实施进行规范化。
6.2 适宜性评价和系统优化
第一,水源必须满足要求,主要有地下水水量、水质和水温。水源热泵系统对水文地质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地质结构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一个地区的开发利用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到另外一个地区。例如:有的地区含水层富水性好,大多为砂卵砾石,不仅可以减少开采井和回灌井的数量,还能够达到百分百的回灌,而有的则完全不行。各地区应结合本地的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宜性评价、合理规划,建立适合自身的开发利用体系是当务之急。
第二,系统的匹配优化问题。应结合当地的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及负荷要求,优化总井数(抽水井和回灌井)、井深、井身结构和成井工艺。
第三,后期运行和维护技术的研究。应及时对系统运行工况进行监测,对系统腐蚀和水井老化(砂堵、岩化、胶结)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和治理措施。此外,应对噪音污染、热污染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11]。
6.3 多系统联合研究,扩大应用范围
水源热泵系统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它总有不足之处,例如它受到水量、水质、冬季表层土壤冻结等因素的限制,所以应当开展关于土壤、水源、空气、太阳能、地热、废热等的双联甚至三联热泵的研究,以此来扩大热泵的应用范围,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12]。
此外对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进行优化和相关仪器的研究如:岩土热物性测试仪的研制,分区域控制器的研究等也将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能源技术——水源热泵技术必将在采暖制冷、节能、环保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能源结构的优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Arif Hepbasli,Leyla Ozgener,Development of geothermal energy utilization in Turkey:a review,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4,(8):433~460
[2]马最良,热泵技术(上),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5(5):58~60
[3]马最良,热泵技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5(6):58~62
[4]龚明启,冀兆良,浅议热泵分类,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60~63
[5]郭莹,水源热泵的应用特点,建筑技术开发,2003,(10):94~95
[6]高小青,浅谈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优缺点,安装,2005,(8):30~32
[7]Steve Kavanaugh.Design consideration for ground and water source heat pumps in southern climates,ASHRAE trans,1989,95(1):1139~1148
[8]胡鸣明,刘宪英,国外地源热泵的发展历史与设计方法,四川制冷,1999,(2):20~23
[9]王芳,范晓伟,周光辉等,我国水源热泵研究现状,流体机械,2003,(4)57~59
[10]张自力,水源热泵若干问题探讨,机械研究与应用,2004,(5):90~92
[11]文远高,郑重,地下水资源在住宅空调中应用的方式及注意的问题,住宅科技,2004,(6)38~40
[12]武云甫,田峰,高岩,住宅水源热泵规划设计,技术交流,2004,(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