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二次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吗

魁梧的大雁
着急的雨
2023-02-06 01:18:40

二次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吗?

最佳答案
淡然的小蝴蝶
无聊的小蝴蝶
2025-09-12 18:43:07

二次能源不都是可再生能源。例如汽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成二次能源,转化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主要有电力、焦炭、煤气、沼气、蒸汽、热水和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石油制品。

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余能,如高温烟气、高温物料热,排放的可燃气和有压流体等,亦属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无论经过几次转换所得到的另一种能源,统称二次能源。

如电能是由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一次能源转换来的,在火电厂燃料燃烧之后先变成蒸汽热能,蒸汽再去推动汽轮机变成机械能,汽轮机又带动发电机转换成电能,一共转换了三次,仍叫二次能源。

扩展资料:

在钢铁生产流程各工序中,二次能源的产生量很大,理论产生量约为408.73千克标煤/吨(修正的基准温度下)。

钢铁工业在二次能源利用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落后产能影响整体能效水平的提高;二是钢铁工业在余热余能回收效果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如果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可以达到约85.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次能源

最新回答
知性的银耳汤
细心的日记本
2025-09-12 18:43:07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将对世界能源产业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能源领域的颠覆和变革浪潮将会像15年前的互联网浪潮一样改变世界。当今世界,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15年12月的

新能源汽车的影响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将对世界能源产业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能源领域的颠覆和变革浪潮将会像15年前的互联网浪潮一样改变世界。

当今世界,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

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15年12月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报告称,全球能源行业正在发生几大变化。化石能源的末日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发展可再生能源。

所有以能源为主要成本的行业都会大幅降价:

世界上大部分物质资源会更丰富,贬值。依据是光伏、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将是主要能源,并且随着技术进步,价格会不断下降,一起拉低其他能源行业的价格。近年来,核能和新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技术进步导致各种成本不断下降。随着电力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充电桩等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将迎来更快的发展。反过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加速世界能源产业格局的变化。求“利”避“害”是资本的本性。面对油价下跌、能源格局不断变化等因素,投资者势必会退出石油等传统能源行业,转向新能源及其支撑的新产业,如电动汽车充电,以保证资金安全,实现资金投资增值。

新能源汽车的上游产业有什么?

新能源汽车的上游产业有锂、钴、镍、锰矿资源、聚烯烃、稀土、铁矿石、电池等。

上游行业具体介绍:

上游主要为中游的车辆制造提供原材料和零配件。原材料包括锂、钴等矿产资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等。共同构成电芯和电池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是整车的核心部件。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为了节约燃料能源,一般使用天然气、石油气、氢气和电力作为动力。减少废气排放,有效保护环境。电动汽车不会产生废气和污染。氢能汽车尾气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因为基本上是零排放,所以也在限值范围之外。效率高。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采用新技术和新结构,使其效率更高。

新能源汽车的影响是什么?@2019

个性的香水
友好的老师
2025-09-12 18:43:07
1 太阳能与化石能源的简要比较

1.1 化石能源带来的问题

(1)能源短缺

由于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和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足,不能满 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从长远来看,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能用到2020年,天然气也只能 延续到2040年左右,即使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能维持二三百年〔1〕。因此,如不尽早设法解决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人类迟早将面临化石燃料枯竭的危机局面。

(2)环境污染

当前,由于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每年有数十万吨硫等有害物质抛向天空,使大气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局部地区形成酸雨,严重污染水土。 这些问题最终将迫使人们改变能源结构,依靠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洁净能源来解决。

(3)温室效应

化石能源的利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由于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而产生温室效应,引起全 球气候变化。这一问题已提到全球的议事日程,其影响甚至已超过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关国 际组织已召开多次会议,限制各国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1.2 阳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特点

(1)储量的“无限性”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可利用量巨大。太阳每秒钟放射的能量大约是1.6×1023kW,其中到达地球的能量高达8×1013kW,相当于6×109t标准煤。按此计算,一年内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总量折合标准煤共约1.892×1013千亿t,是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探明储量的一万倍〔2〕。太阳的寿命至少尚有40亿年,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太阳可源源不断供给地球的时间可以说是无限的。相对于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太阳能具有储量的“无限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决定了开发利用太阳能将是人类解决常规能源匮乏、枯竭的最有效途径。�

(2)存在的普遍性

虽然由于纬度的不同、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太阳能辐射的不均匀,但相对于其他能源来说,太阳能对于地球上绝大多数地区具有存在的普遍性,可就地取用。这就为常规能源缺乏的国家和地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美好前景。�

(3)利用的清洁性

太阳能像风能、潮汐能等洁净能源一样,其开发利用时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加之其储量的无限性,是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

(4)利用的经济性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太阳能利用的经济性。一是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在接收太阳能时不征收任何“税”,可以随地取用;二是在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下,有些太阳能利用已具经济性,如太阳能热水器一次投入较高,但其使用过程不耗能,而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在使用时仍需耗费,有关研究结果表明〔3〕,太阳能热水器已具很强的竞争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技术突破,太阳能利用的经济性将会更明显。

1.3 21世纪后期太阳能将占主导地位

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对21世纪的能源问题都特别关注。由于化石能源储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污染性,各国专家都看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尽管目前太阳能的利用仅在世界能源消 费中占很小的一部分。如果说20世纪是石油世纪的话,那么21世纪则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纪, 太阳能的世纪。据权威专家估计〔4〕,如果实施强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战略,到下世纪中叶,可再生能源可占世界电力市场的3/5,燃料市场的2/5。在世界能源结构转换中, 太阳能处于突出位置。美国的马奇蒂博士对世界一次能源替代趋势的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 表明,太阳能将在21世纪初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并在2050年左右达到30%的比例,次于核能居第二位,21世纪末太阳能将取代核能居第一位〔5〕。壳牌石油公司经过长期 研究得出结论,下一世纪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日本经济企划厅和三洋公司合作研究后则更 乐观地估计,到2030年,世界电力生产的一半将依靠太阳能〔2〕。正如世界观察研 究所的一期报告所指出:正在兴起的“太阳经济”将成为未来全球能源的主流。其最新一期 报告则指出,1997年全球太阳电池的销售量增长了40%,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能源①①。

2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发展一直很缓慢,现代意义上的开发利用只是近半个 世纪的事情。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太阳电池,从此揭开了太阳能开发 利用的新篇章。之后,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70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的石油危 机有力地促进了太阳能开发利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及其产业异 军突起,成为能源工业的一支生力军。迄今为止,太阳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但最终可归 结为太阳能热利用和光利用两个方面。太阳能利用的具体形式和用途如图2所示〔2〕。�

图2太阳能利用系统

2.1太阳能热利用及其产业发展�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太阳能热利用在替代高含碳燃料的能源生产和终端利用中大有用武之 地。从图2可以看出,太阳能热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可归纳为太阳能热发电(能源产出 )和建筑用能(终端直接用能),包括采暖、空调和热水。当前太阳能热利用最活跃、并已形 成产业的当属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热发电。�

2.1.1 太阳能热水器�

在世界范围内,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已很成熟,并已形成行业,正在以优良的性能不断地冲击 电热水器市场和燃气热水器市场。国外的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很早,但80年代的石油降价,加 之取消对新能源减免税优惠的政策导向,使工业发达国家太阳能热水器总销售量徘徊在几十万平方米。据报道,1992年国外太阳能热水器总量为45万m2,其中日本为20万m2,美国 为12万m2,欧洲为8万m2,其他国家为5万m2。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之后,许多国家又开 始重视太阳能热水器在节约常规能源和减少排放CO2方面的潜力,仅据美国加州首府萨克 门托市的计划,到2000年太阳能热水器将取代该州47000套家用电热水器;到2000年日本太 阳能热水器的拥有量将翻一番;以色列更是明文规定,所有新建房屋必须配备太阳能热水器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销售量最大的国家。1992年销售量为50万m2 ,为世界其他各国销售量之和;1995年销售量翻番,达100万m2。据初步统计,1997年我 国太阳能热水器销售量300万m2,目前,我国从事太阳能热水器研制、生产、销售和安装 的企业达到1000余家,年产值20亿元,从业人数1.5万人能源工程,1999 ,(1):59。但从房屋的热水器安装率来说,以色列已达80%,日本为11%,台 湾达2.7%.〔6〕.,我国在千分之几左右,其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应用潜力仍很大。国 际上,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经历了闷晒式、平板式、全玻璃真空管式的发展,目前其产品的发 展方向仍注重提高集热器的效率,如将透明隔热材料应用于集热器的盖板与吸热间的隔层, 以减少热量损失;聚脂薄膜的透明蜂窝已在德国和以色列批量生产。.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意识和节能意识的普遍提高,太阳能热水器必将逐步替代电热水器和 燃气热水器。虽然太阳能热水器目前仍存在市场价格高、受季节和天气影响的不利因素,但 太阳能热水器具有不耗能、安全性、无污染性等优势,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其经济性也逐渐 显露出来。表1为三种热水器的经济指标比较结果.〔3〕.,从中可以看出,太阳能热水 器在经济上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表1三种热水器经济指标对比

项目品种寿命(年)

使用天数 (天)

购置费用�(元)

运行费用�(元)

总投资�(元)

备 注

太阳能热水器

10~15

300*2300

250

2550

均以日

产水量电热水器

5~8

300

1000

4500

550080kg

水温40燃气热水器

6

300

5003

700420

0~60℃计算

*有关专家认为该数字应为250天左右。��

2.1.2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80年代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最大突破是实现了太阳能热发电的商业化。Luz国际公司在美国 南加州自1984年至1991年共建造了9个柱形抛物槽镜分散聚光系统的太阳能热发电站,总功 率为354MW,约占当地电网容量的2%〔7〕。9座电站中最大的容量为80MW,约有900条 聚光槽组成。由于美国政府和州政府先后在1991年取消对太阳能电站的投资减免税优惠政策 ,迫使第10号电站停建,公司宣告破产。另一颇具实力的Solel公司也在致力于太阳能热发 电,它于1992年接收了破产的Luz公司的技术,将开发市场瞄向澳大利亚、以色列和北美洲 。Solel公司自称具有建造300MW大型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能力。该公司已开始在澳大利亚建造 一座70MW的槽型太阳能热发电装置,并计划在以色列建一座200MW的电站,同时正在洽谈在 北美洲和另两洲建三座电站,每座200~300MW。Solel公司在澳大利亚的另一目标是2000年 的悉尼奥运会,它和米尔斯公司将合建一个太阳能热发电的联合体,为奥运村旅馆和运动会 主会场提供10MW的电力〔7〕。希腊政府1997年开始实施一项500MW的太阳能热发电 项目,计划于2003年完工,届时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站。此外,它的阿莫科石油公司 将在印度沙漠地区建造一座更大的太阳能热电站沙特阿拉伯《中东报》,1997年12 月1日报道。�

目前,太阳能热发电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三种形式是:①30~80MW线聚焦抛物面槽式太 阳热发电技术(简称抛物面槽式);②30~200MW点聚焦中央接收式太阳热发电技术(简称塔式 );③7.5~25kW的点聚焦抛物面盘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简称抛物面盘式)。在上述三种技 术中,抛物面槽式领先一步,美国加州的9座太阳热发电站可以代表槽式热发电技术的发展 现状。塔式太阳热发电技术也是集中供电的一种适用技术,目前只有美国巴斯托建的一座叫 “SolarⅡ”的电站,功率为43MW,该电站成功运行两年后,两家美国电力公司计划建两座1 00MW的电站〔8〕。为了提高塔式电站的效率,有人提出了一种新想法〔8〕, 把带有太阳能塔的定日镜阵列附加到先进联合循环电站上作为燃料节省装置,采用甲烷重整 工艺,以太阳能提高天然气等级。抛物面盘式太阳热发电技术很适合于分散式发电,可以在 偏远地区用作独立系统。作为太阳能供电的一种方式,太阳热发电技术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而且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在美国加州的太阳热发电站建造过程中,由于技术进步及容量的增 大,电站的装机造价和发电成本显著下降,1984年Ⅰ号电站(14MW)造价为5979美元/kW,发 电成本26.5美分/kWh;到1990年的Ⅷ号电站(80MW),造价降至3011美元/kW,发电成本降到 8.9美分/kWh.〔9〕.。因此,抛物面槽式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经济上已能与燃油的 火力电站竞争。我国西南电力设计院曾对西藏地区以引进Luz公司太阳能热电站进行估算, 如果考虑设备的折旧和还贷,太阳能热电站和火力发电站的发电成本均为1.1元/kWh,如果 不考虑设备折旧,仅计入运行和维护费用,则太阳能电站的发电成本为0.1元/kWh,而火力 发电站的成本为0.8元/kWh.〔9〕.。有人估算过13种太阳热电站在不同日照射条件下 的发电成本.〔8〕.,结果表明,随着年产电量的增加,主要是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 日射强度的增高、部件和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发电成本显著下降。进而对地中海国家的太阳 能热发电应用进行过可行性研究,认为太阳能的热利用在这一地区具有特殊重 要性,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一方面,地中海国家技术水平高、资金雄厚,且有很好的太阳 热发电示范和早期商业化基础;另一方面,未来几十年里,地中海国家能源需求量大,每年 要新增5~6GW,加之该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年辐射强度大于1700kWh/m\+2的面积达到700 万km\+2,太阳热可发电容量达1200GW,是目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倍。所有这一切形成了地中 海地区广阔的太阳能热发电市场。� 2�2太阳能光电技术及其产业�

2.2.1太阳能光电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能源�

50年代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电池的问世,揭开了光电技术的序幕,也揭开了人类利用太阳能 的新篇章。自60年代太阳电池进入空间、70年代进入地面应用以来,太阳能光电技术发展迅 猛。世界观察研究所在其最近一期研究报告中指出,利用太阳能获取电力已成为全球发展最 快的能量补给方式。报告说,1990年以来,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市场销售量以年平均 16%的幅度递增,目前总发电能力已达800MW,相当于20万个美国家庭的年耗电量太阳能,1998,(4):22。�

2.2.2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是光电技术发展的关键�

当前影响光电池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是它的制造成本太高。在众多发电技术中,太阳能光 电仍是花费最高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阳光发电技术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进现有的制造工 艺,设计新的电池结构,开发新颖电池材料等方式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近年 来,光伏工业呈现稳定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特点是:产量增加,转换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世界太阳电池年产量已超过150MW,是1944年产量的两倍还多, 如表2所示。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平均效率为15%,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实验室效率已 达24.4%;多晶硅太阳电池效率也达14%,实验室最大效率为19.8%;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稳 定效率,单结6~9%,实验室最高效率为12%,多结电池为8~10%,实验室最高效率为11.83 %.〔10〕.。表3��〔11〕�为有关研究人员所做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效率预测。由于 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工艺的改进,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制造成本已降至3~3�5美元/W �p,售价也相应降到4~5美元/W�p;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单结售价3~4美元,多结售价为4~5 美元/W�p��〔10〕�。与十年前相比,太阳光电池价格普遍降低了20%。最近,瑞士联邦 工学院M·格雷策尔研制出一种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率高达33%,并成功地采用 了一种无定形有机材料代替电解液,从而使它的成本比一块差不多大的玻璃贵不了多少,使 用起来也更加简便��〔12〕�。可以预料,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拓展,光电池成本及 售价将会大幅下降。表4��〔13〕�为地面用光伏组件成本/价格的预测结果,表5为美国 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对太阳电池成本与市场的关系所做的估计��〔14〕�。对比表4, 表5,可以看出,2010年以后,由于太阳能电池成本的下降,可望使光伏技术进入大规模发 展时期。��

表2世界光电组件的产量及年增长率

年份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年产量(MW)42.047.054.058.261.070.781.090.612 2150年增长率(%)12%15%8%5%16%15%12%35%23%�

表4地面用太阳能电池组件成本/价格预测(美元)

电池种类1990199520002010

单晶硅3.25/5.402.40/4.001.50/2.501.20/2.00

多晶硅3.00/5.002.25/3.751.50/2.501.20/2.00

聚光电池3.00/5.002.00/3.301.20/2.001.00/1.67

非晶硅3.00/5.002.00/3.331.20/2.000.75/1.25

薄膜硅2.00/3.331.20/2.000.75/1.25

CIS2.00/3.331.20/2.000.75/1.25

CdTe1.50/2.501.20/2.000.75/1.25�

表5太阳能电池成本与市场的关系

太阳能电池成本�(美元/峰瓦)可进入的市场

>6少量应用2~5通信、边远地区

1~2城市屋顶系统<1大规模发电

表3商品化光伏直流组件效率预测(%)

电池技术199019952000 2010

单晶硅12151822

浇铸多晶硅11141620

带状硅12141721

聚光器(光电池)17202530

非晶硅(包括叠层电池)5~67~91014

CuInSe\-2-8~101214

CdTe-8~101214

低成本基片硅薄膜-8~101215

球粒电池-101214\= 2�2�3光伏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近年来,围绕光电池材料、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等问题,光伏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晶体 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重点是高效率单晶硅电池和低成本多晶硅电池。限制单晶硅太阳电池转 换效率的主要技术障碍有:①电池表面栅线遮光影响;②表面光反射损失;③光传导损失; ④内部复合损失;⑤表面复合损失。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开发了许多新技术,主要有:① 单双层减反射膜;②激光刻槽埋藏栅线技术;③绒面技术;④背点接触电极克服表面栅线遮 光问题;⑤高效背反射器技术;⑥光吸收技术。随着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发明了不少新的电 池种类,极大地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格林教授采用 激光刻槽埋藏栅线等新技术将高纯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提高到24.4%,他在1994 年5月表示能用纯度低100倍的硅制成高效光电池,约在10年后采用该类电池的太阳能发电成 本可降至5~8美分/kWh.〔15〕.。光伏技术发展的另一特点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 重大进展和各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不断涌现。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虽高,但其成本难 以大幅度下降,而薄膜太阳能电池在降低制造成本上有着非常广阔的诱人前景。早在几年 前,澳大利亚科学家利用多层薄膜结构的低质硅材料已使太阳能电池成本骤降80%,为此, 澳大利亚政府投资6400万美元支持这项研究,并希望10年内使该项技术商业化.〔16〕.。�

高效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是降低光电池成本的另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近年来,一些 新型高效电池不断问世。专家推断,只要有一二种取得突破,就会使光电池局面得到极大的 改观。�

(1)硒化铜铟(CuInSe\-2,CIS)薄膜太阳能电池..〔17〕.:1974年CIS电池在美国问世,1 993年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使它的本征转换效率达16.7%,由于CIS太阳能电池具有成 本低(膜厚只有单晶硅的1/100)、可通过增大禁带宽度提高转换效率(理论值为单晶30%,多 晶24%)、没有光致衰降、抗放射性能好等优点,各国都在争相研究开发,并积极探索大面积 应用的批量生产技术。�

(2)硅-硅串联结构太阳能电池〔18〕:通过非晶硅与窄禁带材料的层叠,是有效利用 长波太阳光,提高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良好途径。研究表明,把1.3ev和1.7ev光 学禁带度组合起来的薄膜非晶硅与多晶硅串联电池转换效率最高。它具有成本低、耗能少、 工序少、价廉高效等优点。�

(3)用化学束外延(CBE)技术生产的多结Ⅲ-Ⅴ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19〕:Ⅲ-Ⅴ族化 合物(如GaAs,InP)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些材料的多层匹配可将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 提高到35%以上。而这种多层结构很容易用CBE法制作,并能以低于1美元/W�p的成本获得超 高效率。�

(4)大面积光伏纳米电池〔20〕:1991年瑞士M.Grtzel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 ,用纳米TiO\-2粉水溶液作涂料,和含有过渡族金属有机物的多种染料及玻璃等材料制作出 微晶颜料敏感太阳能电池,简称纳米电池。计算表明,可制造出转换效率至少为12%的低成 本电池。这种电池为大面积应用于建筑物外表面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2.4各国的光伏计划雄心勃勃�

随着太阳能光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商业化发展,太阳能光电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已建成多座兆瓦级光伏电站,最大的是位于美国加州的光伏电站,容量为6.5MW. p,现正在希腊克里特岛建造的一座阳光电站,容量为50MW.p,估计2003年可建成供电,总 投资1775万美元新能源,1997,19(2):23。而在美国准备建造的另一座电 站规模将达到100MW.p,已与太阳能热发电站容量相匹敌。除此之外,一些国家推出的屋顶 计划将更引人注目,显示了阳光发电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1990年,德国政府率 先推出的“千顶计划”,至1997年已完成近万套屋顶光伏系统,每套容量1~5kW.p,累计 安装量已达33MW.p,远远地超出了当初制定的计划规模。日本政府从1994年开始实施“朝 日七年计划”,计划到2000年安装16.2万套屋顶系统,总容量达185MW.p,1997年又再次 宣布实施“七万屋顶计划”,每套容量扩大到4kW.p,总容量为280MW.p。印度于1997年12 月宣布在2002年前推广150万套太阳能屋顶系统。意大利1998年开始实施“全国太阳能屋顶 计划”,总投入5500亿里拉,总容量达50MW.p。而最雄心勃勃的屋顶计划当属1997年6月美 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实施的美国“百万屋顶计划”,计划从1997年开始至2010年,将在百万个 屋顶上,安装总容量达到3025MW.p的光伏系统,并使发电成本降到6美分/kWh。上述各国屋 顶计划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太阳能光电的应用普及,使太阳能光电进入千家万户。�

与此相呼应,当前世界上实力雄厚的10家光伏公司,虽然目前的生产能力都不大,但都有雄 心勃勃的扩展计划。各公司年产目标为:Kyocera公司和夏普公司60MW,BP太阳能公司50MW ,西门子公司和Solarex公司30MW,壳牌/Pilington公司和ASE公司25MW,Photo wott公司, AP公司和三洋/Solec公司15MW。据美国Spire公司预测,2003年世界光电池的生产能力将达 到350MW,而2010年的光电池组件交易量将达到700~4000MW/年②�。�

光伏技术发展的趋势,近期将以高效晶体硅电池为主,然后逐步过渡到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各 种新型太阳能光电池的发展。应用上将从屋顶系统突破,逐步过渡到与建筑一体化的大型并 网光伏电站的发展。�

2.3太阳能光电制氢�

70年代科学家发现:在阳光辐照下TiO2之类宽频带间隙半导体,可对水的电解提供所需能 量,并析出O2和H2,从而在太阳能转换领域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光电化学。随着光 电化学及光伏技术和各种半导体电极试验的发展,使得太阳能制氢成为发展氢能产业的最佳 选择。�

1995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光电化学转换中半导体/电介质界面产生的隔栅电压,通过固定两 个光粒子床的方法,来解决水的光催化分离问题取得成功〔22〕。其两个光粒子床概 念的光电化学水分解机制为:�

H2的光反应4H2O+4M°→2H2+4OH-+4M+�

O2的光反应4OH-+M+→O2+2H2O+4M°�

净结果为:2H2O→2H2+O2(其中M为氧化还原介质)�

近来,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还推出了一种利用太阳能一次性分解成氢燃料的装置。该 装置的太阳能转换率为12.5%,效率比水的二步电解法提高一倍,制氢成本也只有电解法的 大约1/4〔23〕。日本理工化学研究所以特殊半导体做电极,铂对极,电解质为硝酸 钾,在太阳光照射下制得了氢,光能利用效率为15%左右〔24〕。�

在太阳能制氢产业方面,1990年德国建成一座500kW太阳能制氢示范厂,沙特阿拉伯已建成 发电能力为350kW的太阳能制氢厂〔24〕。印度于1995年推出了一项制氢计划,投资4 800万美元,在每年有300个晴天的塔尔沙漠中建造一座500kW太阳能电站制氢,用光伏-电解 系统制得的氢,以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贮存起来,保证运输的安全新能源,17(3),19 95,19。自90年代以来,德、英、日、美等国已投资积极进行氢能汽车的开发。美 国佛罗里达太阳能中心研究太阳能制氢(SH)已达10年之久,最近用SH作为汽车燃料-压缩天 然气的一种添加剂,使SH在高价值利用方面获得成功〔25〕,为氢燃料汽车的实用化 提供了重要基础。其他,在对重量十分敏感的航天、航空领域以及氢燃料电池和日常生活中 “贮氢水箱”的应用等方面氢能都将获得特别青睐。�

由于氢是一种高效率的含能体能源,它具有重量最轻、热值高、“爆发力”强、来源广、品 质纯净、贮存便捷等许多优点

柔弱的背包
友好的河马
2025-09-12 18:43:07
伴随2021年的到来,一个波澜壮阔的“二十年代”徐徐开启。 未来十年,我们将 见证的新能源的崛起,化石能源的衰落。

从去年开始,全球能源行业已经发生大逆转。 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供应商美国NextEra能源公司市值飙升至1500亿美元,一度超越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雪佛龙,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能源企业。 到了年底,随着油价有所回升,埃克森美孚才勉强挽回了些许尊严。

在与气候变化的对抗中,2020年是有史以来最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世界开始行动起来,努力修复几个世纪以来对气候的破坏。 全球最大的几个经济体都做出了净零排放、碳中和的承诺。

这一年,传统能源巨头在对新能源的态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01

传统能源巨头蜂拥进新能源领域

2020年,全球化石能源巨头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痛苦的一年。

油价暴跌,巨额亏损。以往,他们总能在低谷后再次攫取复苏后的暴利。与往年不同,这次不再是简单的周期性经营亏损。他们 必须面对一个新的残酷现实—— 承诺大幅甚至全部减 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这种要求下,未来石油需求和煤电需求都将大幅下降。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传统化石能源巨头转型最为清晰的发展路径。

我们看到,过去一年,全球化石能源巨头不约而同的疯狂涌入新能源领域,并斥以数以万亿的资金。这几乎颠覆了想象。

美国能源巨头杜克能源欲斥资4000亿砸向风电、光伏等领域。 杜克能源去年宣布,未来5年计划斥资560亿美元(折合392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投资计划, 希望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指标翻一番,设定的目标是自行投资或购买16000MW可再生能源装机量 。 并计划到 2050年,新增40000MW太阳能和风电装机量,这将占到杜克能源公司2050年夏季总装机 量的40%。

西班牙石油巨头雷普索尔计划将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大五倍。 去年底,雷普索尔宣布,在未来十年内将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大五倍,并从石油业务中筹集资金,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从目前的2.95吉瓦扩大到15吉瓦,包括风能和太阳能。

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计划未来十年内,每年在可再生能源上投入30亿美元。 道达尔未来10年能源产量将增长三分之一,其中大约一半将来自液化天然气,另一半来自电力——主要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

英国石油巨头BP将可再生能源产能从2019年的2.5GW拉升至50GW。 BP打算在2030年底前,将在低碳能源的投资总额拉升10倍达到50亿美元,并将可再生能源产能从2019年的2.5吉瓦拉高至50吉瓦。

葡萄牙石油巨头GalpEnergía计划到2030年,将其可再生能源的规模扩大到10吉瓦 ,计划将集团10%至15%的投资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

欧洲最大电力公司之一Enel拟投资700亿欧元扩大太阳能、风能业务。 去年底,Enel宣布2021-2030年的战略重点是加速能源转型。其中,约700亿欧元用于扩大其风能和太阳能业务,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将从目前的45GW增至120GW。

西班牙最大电力公司Endesa拟在未来三年将太阳能等发电总容量增加50%。 Endesa表示将在2021-2023年期间筹措79亿欧元投资用于脱碳,新可再生能源产能等。其中,可再生能源将获得33亿欧元,用于投资约3000MW的太阳能和900MW的风电。

西班牙电力巨头Iberdrola计划5年投入760亿欧元,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60GW。 去年底Iberdrola公 布了调整后的新5年投资计划,将在2021-2025年间,投资750亿欧元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从去年的32吉瓦增至60吉瓦。

以上只是我们列举的部分化石能源巨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计划,更多的案例不胜枚举。

颇具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吸引的不只是能源巨头。 越来越多非能源企业也开始蜂拥而入。

比如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FMG,去年底就宣布2022年或2023年开始生产风能、太阳能、氢气和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终目标是达到236吉瓦的清洁能源产能。又比如 日本电信巨头NTT宣布,到 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从现在的300兆瓦提高 到7.5吉瓦。

02

技术创新的力量

从目前公开资料统计,未来5年时间,全球至少有万亿美元以上资金将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

相对于未来更为庞大的体量,目前投入的资金还只是冰山一角。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计到2050年,为了实现碳中和,全球需要在清洁能源领域累计投资130万亿美元。

这些资金大部分将投向风电和光伏相关 领域 。

十年前,这简直无法想象。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宝押向新能源,除了情怀,更多的因素是源于以风电、光伏为首的新能源竞争力越来越强。

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推动下,风电和光伏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能源。

以风电为例,十几年前,陆上风电单位千瓦造价高达12000元,如今已经下降到7000多元。国内上网电价已经下降至0.29元/千瓦时(I类区域),部分地区成本已经下探至0.15元/千瓦时。

十几年来,风电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已经进化到第四代风机——人工智能风机,这种风机为全球新能源加速开发创造了契机。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观看B站上一条爆红的 讲述风机进化史的科普视频,为了方便大家观看,我们将视频上传至此。

远景能源工程师告诉我们,他们推出的伽利略超感知风机就是人工智能风机。 在前三代增加偏航、变桨、独立变桨基础 上,工程师们在风机中创造性融入了人工智能元素。

这种风机能够利用传感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模型,实时还原所在机位的风信息,并对比实际运行情况与设计的差异,进行不断的精细调整。 这样一来,风机不再是按照预设好的场景程式化的变桨,而是依据实际的气流特性求真务实的变桨。 就和伽利略一样,能够用实例来验证固有理论。

当成千上万台伽利略超感知风机遍布群山、平原、海洋,大量的实例验证信息将在云端刻画出风机该有的样子,然后传回每一台风机,进而使风机不断进化,将潜力发挥到极致,再次提升发电能力。 而且,这种进化不仅可以体现在某一台风机上,也体现在整个风电场上。 依托边缘计算技术,风电场集群的人工智能,可以回顾和预测数十台风机已经和将要经历的风况,协调各个风机的运行,实现风场整体发电能力的最大化。

除此之外,伽利略超感知风机还有很多进步,比如可以借助先进的趋势感知能力,在线规划风机的寿命策略,找到最优的运行模式,从而降低运维成本。可以通过大量结构受力样本,知道风机哪一部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哪一个部位可以优化减少材料,再运用到新风机的制造上,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和度电成本。

风电如此,光伏创新更是层出不穷。

光伏转化率已经从十几年前的14%左右,上升到了目前的23%以上。晶硅组件价格从十几年前接近40元/瓦下降到目前1.4元/瓦左右。

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让光伏成为近十年内降本速度最快的能源之一。 根据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数据,全球光伏LCOE (平准化发电成本)由2010 年的0.378$/kWh快速下降至2020年的0.048$/kWh,降幅高达87%。

今年开始,不仅是风电, 国内大部分地区光伏项目都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在海外一些国家,由于非技术成本占比较低,一些光伏项目度电成本已经低至0.1元人民币以下。

虽然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但是新能源未来却是确定的。

在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驱动下,一个全新的时代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 END /

执着的爆米花
辛勤的柜子
2025-09-12 18:43:07
九年级化学1-7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 药品的使用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 剩余药品的处理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拿出实验室。

4. 固体药品的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操作方法是一、先使试管倾斜二、把盛有药品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三、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如没有注明用量应取盖满试管底部为宜。块状或颗粒大的药品用镊子取。操作方法一、先把容器横放二、把药品放入容器口三、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5. 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少量液体用滴管。②细口瓶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向手心,否则残留的液体会腐蚀标签。如果没有注明用量应取1-2ml。③准确取液体用量筒和滴管,俯视读数比实际偏大,仰视读数比实际偏小。

6. 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最低的是焰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7. 可直加热的仪器有(四种)试管、燃烧匙、石棉网、坩埚。必须垫上石棉网才可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有量筒。加热前必须预热,操作方法是把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或把酒精灯火焰在药品下方来回移动。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倾角为45°。

8. 玻璃仪器洗刷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9. 试管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

10.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可能会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试管外壁有水珠或没有预热试管、灼热的试管用冷水冲洗等。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我们可以模拟拉瓦锡的实验,证明空气中O2约占1/5,N2约占4/5,这些都是体积分数。用的药品是红磷,化学方程式为4 P + 5 O2 点燃 2 P2O5,为什么气体体积减少小于1/5:容器的气密性不好 或红磷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放入水、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不能再支持燃烧。

2. 实验进一步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 计入空气污指数的项目有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保护空气的措施有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4. 空气污染分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两大类,其中气体有SO2、CO、NO2

5. 空气污染指数越小,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6. O2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和反应(主要的)现象:

① C+O2—-__在空气中的现象木炭被烧红,放出热量,在氧气中的现象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② S+O2--_ 在空气中的现象: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的现象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③P+O2--___在空气中的现象产生浓厚的白烟

④Fe+O2—-____ 现象: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Al+O2—-___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⑥H2+O2――__现象: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7.O2的制法,工业制法为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法:①用高锰酸钾制O2的原理(化学方程式)2KMnO4 △ K2MnO4+ MnO2+ O2↑②用氯酸钾制O2的原理 2KClO3 MnO22KCl+3O2↑ ③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的原理2 H2O2 MnO2 2 H2O + O2↑这三个反应属分解反应。△

8、收集O2,由于密度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由于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

02的验满用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O2的检验有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9.用高锰酸钾制O2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向下略倾斜,目的是防止蒸发出来的水倒流而炸裂试管。②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③加热前要先预热,其作用是防止试管炸裂。④停止实验时,要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⑤刚出现气泡不能马上收集,原因这是试管中的气体,应等到气泡均匀时再收集。

10.O2的用途是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11.物理变化:宏观上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

化学变化:宏观上是指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12.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宏观上是指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上指一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宏观上指不同物质组成的,微观上指多种分子构成的。

1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助燃性等。

1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一变”是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用于H2O2制O2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末、氧化铜等。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通电两电极有气体产生,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水通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 H2O通电2 H2↑+ O2↑,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

2.氢气的物理性质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①可燃性,化学方程式为2 H2 + O2点燃2 H2O,不纯的氢气(混有空气或氧气)遇明火有可能爆炸,所以点燃H2前验纯。另外任何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②还原性,如果和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 + CuO △ Cu + H2O,现象黑色粉末变红,有水珠生成。

3.通电的实验证明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者说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

4.分子基本性质: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②分子不断运动。③分子间有间隙。④分子由原子构成。如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⑤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和分子具有相似的性质。热胀冷缩的现象体现分子的性质是分子间有间隙。

5.熟记下列概念,并举例说明:纯净物 单质H2、O2、Fe、C、S等

物质 化合物H2O、CO2、KClO3

混合物:空气、溶液、稀有气体等

6.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原子不变。

7. 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净化效果最好的是蒸馏。可用于吸附净水的物质有木炭、活性炭。

8.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的水。加入肥皂水来区分硬水软水。如果肥皂泡多是软水,如果肥皂泡少或是起浮渣是硬水,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有煮沸水(生活)、蒸馏(实验室)。

9. 水体污染的来源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有工业上应用新技术、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污水处理符合标准后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爱护水资源从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措施。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

1.原子 中子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 (带负电)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构成物质的微粒有①分子,如氧分子,②原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③离子,如氯化钠由钠、氯离子构成。

4.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同种元素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

5.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如H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

6.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带负电荷。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He是2个)。达到稳定结构:①只有一个电子层2个电子达到稳定。②有两个电子层以上8个电子达到稳定。

7. 化学式如H2O的表示意义:表示①一种物质——水、②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③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④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8. 地壳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五种是O、Si、Al、Fe、Ca。

9.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7个,每个纵行叫做族,共16个。

10.化合价的规律:化①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②写化学式时通常正前负后。在化合物里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③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为零。

11.写出常见原子团化学符号并标出其化合价

硫酸根____ 碳酸根____ 硝酸根____磷酸根___ 氢氧根__ 铵根__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有原子数目、原子种类原子的质量。

4.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例如C + O2 点燃 CO2

宏观上: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微观上:1个碳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上: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分子等,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①由于金刚石很硬它来作钻头;②由于石墨很软以用它来作笔芯,由于它可导电所以用来做电极③由于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用来吸附色素④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还强,用来吸附毒气、脱色制白糖。

2. “C60”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它是单质,Mr=720。

3. 碳的化学性质: ⑴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墨水书写;温度升高碳的活泼性增大。 ⑵ 可燃性:可用煤作燃料,①充分燃烧生成CO2,化学方程式为C + O2 点燃 CO2。② 不充分燃烧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2 C + O2 ( 不足 ) 点燃2 CO。 ⑶ 还原性:可用焦炭作还原剂,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CuO加热Cu + CO2,现象有:黑色CuO变红,收成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CaCO3和稀HCl,反应原理:CaCO3+ 2 HCl = CaCl2 + CO2↑+ H2O,实验现象:有气泡生成。工业制取CO2的原料是石灰石,反应原理:CaCO3高温CaO + CO2↑。

6.CO2性质: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固体CO2叫干冰,由于干冰升华时吸热可进行人工降雨。

⑵ 化学性质 ①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②CO2和水反应:CO2通入石蕊试液中,可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化学方程式为:CO2 + H2O = H2CO3,稍加热,又观察到红色变紫色,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 ↑+ H2O。所以我们得到结论: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③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 + Ca(OH)2 = CaCO3↓+ H2O,这个反应用于检验CO2。

⑶ 温室效应:由于空气中CO2含量升高引起的,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H4、O3、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有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大力植树造林③严禁乱砍乱伐森林。

⑷ 植物光合作用吸入CO2,放出O2

⑸ CO2的用途有灭火、人工降雨、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

7.CO的化学性质

⑴ 具有毒性,使人中毒的生理过程是: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

⑵ 可燃性,可用作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 CO + O2点燃 2 CO2,现象蓝色火焰,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⑶还原性,可用作还原剂,CO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CO +CuO加热Cu + CO2,现象黑色的CuO变红,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CO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先通CO气体,再加热,目的是赶走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CO与空气混合而引起爆炸。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CO,直到玻璃管冷却,目的是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成CuO。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氧气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

3.灭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氧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

4.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适用扑灭木材、棉花失火;②干粉灭火器适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③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

5.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火可能会发生 爆炸。

6.化石燃料包括煤、 石油、 天然气。它们都是 不可再生资源,都属于 混合物。

7.煤主要含有 C元素,石油主要含有 C 、 H 元素,天然气又称瓦斯主要成分 甲烷 ,化学式 CH4,俗称沼气。

8.甲烷燃烧产生 蓝色火焰,反应方程式CH4 + 2 O2点燃CO2 + 2 H2O,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有水珠 出现,证明甲烷中含有H元素,把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甲烷中含有C元素。

9.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常见放热反应有可燃物的燃烧、镁与盐酸的反应等,吸热反应有C + CO2高温 2 CO

10.使燃料充分燃烧方法① 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② 燃料与空气有足够的接触面,充分燃烧的好处有① 产生的热量更多 ② 节约了资源,减少污染。

11.酸雨由于煤燃烧产生的 SO2、NO2形成的。

12.酸雨带来危害① 森林受到破坏 ② 建筑物受到腐蚀 ③ 农作物减产 减少酸雨危害措施有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②使用清洁能源 ③ 开发新能源 。

13.汽车尾气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 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等,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措施有①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②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③ 使用无铅汽油。

14.乙醇化学式C2H5OH,俗称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反应方程式C2H5OH + 3 O2点燃2 CO2 + 3 H2O。

15.H2属于可再生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①热量高②无污染③资源丰富。还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①氢气的制取成本高 ② 贮存困难 。

16.人们正在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 、核能、 风能 、地热能和潮汐能 等。

强健的心锁
苹果眼睛
2025-09-12 18:43:07

不是,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但是它是清洁能源。与火电厂相比,核电站是非常清洁的能源,不排放这些有害物质也不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能大大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中国正在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核电、风电、水电等清洁优质能源已刻不容缓。中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

扩展资料:

世界上核电国家的多年统计资料表明,虽然核电站的投资高于燃煤电厂,但是,由于核燃料成本远远地低于燃煤成本,相反核燃料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却远远高于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而且核燃料取之不尽,这就使得核电站的总发电成本低于烧煤电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核能

大意的荔枝
冷静的狗
2025-09-12 18:43:07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丰富;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占2.4%。

2012年德国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赖进口,政府政策为促进节约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德国能源来源

(2010) 石油煤及褐煤天然气核能水力及风能其他可再生能源能源比例33.7%22.9%21.8%10.8%2.9%7.9%德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及其他条约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回收、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支持全球性的永续发展。

坦率的果汁
负责的心情
2025-09-12 18:43:07
能源是经济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特别在工业化社会, 能源是现代生产的主要动力来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新能源产业是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的新兴产业。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新能源凭借其明确的发展前景和对经济较强的拉动作用, 在诸多经济体的经济振兴计划中被置于重要位置。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改善能源结构, 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能源的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 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加快新能源产业化进程,可以从根本上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耗、缓解能源约束, 保障我国能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对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是应对全球能源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与常规能源相比, 新能源最大优势是地域分布比较均衡且资源量巨大, 其资源量相比人类需求来说, 可谓资源无限。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同时也是拉动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面对越来越突出的能源问题, 许多国家纷纷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的利用作为能源发展的重点, 并将新能源的开发应用与产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 从法律、政策、机制等多层面加以推动, 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开发利用技术不断进步, 生产成本持续下降, 市场前景广阔。这为我国顺应国内外能源发展新趋势, 加快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机遇。

(二)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我国人口多, 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资源问题始终是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由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资源压力, 尤其是一些重要资源消耗总量快速增长, 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目前, 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铁矿石等价格谈判非常艰难。能源资源消耗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下更大功夫。新能源产业代表着一种新的增长路径与发展模式, 这些产业总的讲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 应当促进发展、培育壮大。经过多年建设, 我国新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从总体上看, 我国新能源产业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国内市场规模较小, 生产成本较高。必须针对这些突出问题,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三)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举措。

历史经验表明, 每一次经济危机及调整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 催生新的产业变革。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先是增强资金流动性、救助金融企业, 最近纷纷把着力点放在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上。新能源产业很可能成为推动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原有基础上, 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但从总体上看, 我国经济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中低端位置, 产业层次不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强。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 必须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努力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新能源产业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各国之间的差距还不是很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潮流, 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利于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促进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政策扶持: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提基础。根据现阶段的历史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应该明确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使命, 坚持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优势资源替代稀缺资源, 进一步强化新能源的战略中心地位。基于这样的目标, 我们应该把握往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首先, 坚持以税收政策促新能源产业发展。可考虑对生产新能源产品的企业征收较低的关税或给予免除可考虑对提供清洁能源的企业实行增值税减半甚至减免特别是面对金融危机, 国家应允许从事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企业在税前提取风险准备金。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国家应加大一系列激励出口的税收措施, 加大对新能源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力度。

其次, 坚持以信贷和投资政策促新能源产业发展。应完善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贷款和贴息贷款, 研究解决新能源企业的贷款担保机制问题。进一步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国外赠款和国际组织的援助基金和投资资金。

再次, 坚持以价格政策促新能源产业发展。主要研究光伏发电价格政策, 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可采取标准购电协议的形式来解决光伏并网发电上网的实际操作问题。最后, 坚持以补贴政策促新能源产业发展。国家应考虑采取多种形式的补贴政策, 如对投资直接补贴或提供贴息贷款、根据新能源产品产量进行直接补贴等, 补贴政策的资金需求可通过建立新能源发展基金来解决。

落寞的学姐
称心的缘分
2025-09-12 18:43:07

任泽平:货币放松信号已经出现,新能源是20年前的互联网和房地产

“大家留意,央行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最近是有所松动,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我估计可能现在市场对这个理解还不是太充分,其实这是货币放松的信号。

只不过以前大家觉得放松,是刺激地产、基建,这一次刺激的是新基建和新能源,利好的量级是万亿级的。”

“而且我再做一个大胆的预测,我认为新能源应该是未来5~10年的机会,虽然他可能也会调整,但是调整完了、这个行业的景气度还会再创新高。

时代转身了,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发动机是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 健康 医疗这些行业。”

“大家留意房地产融资的至暗时刻正在缓解。

现在央行要求各大商业银行要满足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还有最近连续两三个月专项债在放量,专业的方向,所以说未来的基建投资也会回升。”

“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利率是低的,那么商业银行再给相关的企业贷款的利率也是低的,相当于定向的降息和再贷款……

我们大致测算每年、光碳减排支持工具将释放1万亿级别的增量资金,

什么概念?

这个级别相当于两次降准,但是,它不是全面降准,它是定向给了这些减排的领域,

这个是大家需要留意的、很重要的政策信号。”

“美联储开始货币政策的正常化,但是,我给大家做一个判断,美国的货币政策易松难紧……我们要保持我们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国其实已经领先于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正常化至少三个季度。”

这是经济学家 任泽平 11日晚在线和大家交流中对经济形势最新的解读和观点。

他还针对货币政策、央行的碳减排工具应用、新能源、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房产税等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

作者整理了任泽平发言的精华内容和问答环节如下:

央行货币政策其实有所松动

现在的经济周期的阶段应该是滞胀往衰退走,

那么最近其实宏观经济还是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最近经济下行的压力,客观来讲是有所加大的。

第二个,就是大家留意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最近是有所松动,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我估计可能现在市场对这个理解还不是太充分,其实这是货币放松的信号。

只不过以前,大家觉得放松,是刺激地产,基建,这一次刺激的是新基建和新能源,利好的量级是万亿级的。

还有最近一些地方债、也开始放量发行,经济在加速的下行,其实货币政策也开始宽松。

那么还有大家知道最近房产税要试点,现在来看,房产税试点的脚步临近了,你有可能在未来就要交房产税了,这个可能是大势所趋。

第一个方面内容,是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国家货币政策的导向。

大家知道,去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开始复苏,到了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我们的煤、铁矿石、螺纹钢、铜等等大宗商品价格甚至创了 历史 新高,煤炭价格从五六百涨到1400,然后又破2000涨到2100,最近保供稳价调控、又降到了八九百。

今年上半年进入一个过热和滞胀的阶段,

现在已经不能叫过热了,现在的经济周期的阶段应该是滞胀往衰退走,

什么是衰退?

就是价格和经济同步下行,叫衰退,

价格在高位,经济下行实际上是属于滞胀的阶段。

那么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来看经济的走势,

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增速从5月份以后开始放缓,那么到8月份放缓有所加大,房地产销售、基建、消费都不灵了,三驾马车里面只有出口还在那顶着,出口的增速是高达20%以上。

那么出口之所以这么强劲,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就是确实中国的复工复产是领先于全球的,而且我们的产业链很完整,全球的大的经济体里面,只有中国有这么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可以复工。

第二个就是全球经济的复苏,

第三个就是商品价格的上涨,最近出口除了量的涨,还有就是价格的涨。

那么,往后面看半年一年,大家留意有可能、出口的增速会高位放缓,在明年。但是,我们的基建投资有可能会顶上去;

为什么这么说?

一个就是大家看到,最近央行给了万亿级的利好、碳减排工具,央行给商业银行鼓励对绿色经济来给予支持。

所以光伏、风能、动力电池、新能源、氢能这些行业都是受益的,希望加大对这方面的贷款和投资的支持力度,后面这方面的融资会改善,

还有,最近的专项债也开始放量,应该是在明年、基建投资我估计可能会有所改善。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经济形势,再然后、我们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

看到比较明显的货币政策开始慢转弯

我原来讲过、我们货币政策会经历四部曲,不急转弯、慢转弯、转弯、轰油门,我也说过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

那么未来货币政策会怎么走?

我给大家讲上半年是不急转弯,但是现在这个时点,我们看到比较明显的货币政策开始慢转弯;

为什么开始慢转弯了?

我给大家说几个信号,

一个,央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实际上是什么?就是过去我们刺激经济,刺激房地产、基建、重化工业,屡试不爽对吧,一刺激经济就起来、大约隔一两个季度。

但这一次中央明确讲房住不炒,未来我们要高质量发展,我们宏观调控要跨周期调节,什么叫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的稳增长和长期的调结构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所以这时候我们刺激什么?

刺激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去年大家知道我曾经发过一篇文章叫《是该启动新基建了》,全网也是过亿的阅读,后来从学术讨论上升到公共政策,大家知道我还出了一本书《新基建》,这本书获得了国家的大奖,中组部的第5次党员培训教材奖。

我觉得我们作为学者,最大的成就,就是对于推动 社会 的进步做出了一些微薄的贡献和力量。

在过去这两年,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恰恰是中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投资最重要的机会,这两年是非常明显的,

而且我再做一个大胆的预测,我认为新能源应该是未来5~10年的机会,虽然他可能也会调整,但是调整完了、这个行业的景气度还会再创新高。

大家如果展望一下中国经济未来10年20年,大家想一想、未来10年20年,中国经济靠什么?

过去10年20年中国经济靠房地产,靠老基建对吧?修路架桥,未来20年还能靠这个东西吗?不可能。

时代转身了,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发动机是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 健康 医疗这些行业。

所以说,大家一定要领会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深刻的内涵,就是经济的动力结构将会发生深刻的变革;

这将会整个的改写我们投资的逻辑,我们产业的逻辑、大家经济形势分析的逻辑,包括我们的货币政策框架。

房地产融资的至暗时刻正在缓解

还有一点,大家留意房地产融资的至暗时刻正在缓解。

现在央行要求各大商业银行要满足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还有最近连续两三个月专项债在放量,专业的方向,所以说未来的基建投资也会回升,

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第一部分,经济形势在加速下行,当然商品价格还在高位,属于一个滞胀往衰退转换的非常典型的特点。

那么这时候货币政策从不急转弯到开始进入慢转弯和转弯的这么一个阶段,还有再给大家强调经济是有自身的运行规律的,大家不要相信奇迹,不要相信这次不一样,要更多的相信逻辑,相信框架,经济总是从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周而复始。

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逐步释放万亿级别货币量

相当于两次定向降准

大家知道,在11月8号央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

其实这个政策工具已经讨论了有大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就首次提出设立碳减排工具,后来在博鳌论坛上又提出了碳减排的支持工具,

通过设立专门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支持碳减排,那么这一次碳减排支持工具正式亮相, 简单讲,相当于定向降息,再贷款来支持新基建,绿色经济和这个新能源,将逐步释放万亿级别的货币量。

那么它传递出最重要的信号是什么?

就是未来我们经济不好、要稳增长,不再刺激房地产和老基建了,而是刺激或者说发力新基建新能源和数字经济。

我们预计未来以新能源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基建,会成为跨周期调节,稳增长宽信用的主要工具,以代替过去刺激房地产、老基建和重化工业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手段。

定向降准、降息结构性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都正在来的路上,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工具箱正在形成。

碳减排支持工具有几个特点,

第一,它支持的三大领域,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

那么从操作的方式上叫先贷后借,

什么意思?

就是说金融机构你先给这三大领域贷款,完了以后,大约其中有60%可以再找央行要,央行再给你60%钱。

为什么说它有定向降息概念?

现在很多企业要从银行贷款基本都要5~6起步,对吧?

但是你要从商业银行贷新能源、减碳相关的纳入到这个政策工具的贷款利率3.85%,

这个钱的60%,商业银行可以再跟央行要钱,而且央行给的钱的利率只有1.1.75%,

我这一说大家明白了,中间有2.1%的差价,这个2.1的差价就是商业银行的利润,

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利率是低的,那么商业银行再给相关的企业贷款的利率也是低的,相当于定向的降息和再贷款。

所以说这个是大家需要留意的,大家会问这个量有多大?

截止到2021年三季度,我们整个的绿色贷款累计余额是14.78万亿,

我们大致测算按照每年比如说20%多来增长,也就是每年、光碳减排支持工具将释放1万亿级别的增量资金,

什么概念?

这个级别相当于两次降准,但是,它不是全面降准,它是定向给了这些减排的领域,

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大家需要留意的、很重要的政策信号。

第三次能源革命,

新能源产业4大板块,新能源 汽车 ,光伏和风电,储能,电力设备

为什么公共政策包括方方面面对新能源这么重视;

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能源中国发力的比较早,而且很多技术能够自主可控,更重要的是什么?我们的产业链比较完整。

我们可能正在迎来新能源革命或者说第三次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蒸汽机,能源是煤炭,交通工具是火车,

第二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内燃机,带来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的应用,交通工具是 汽车 ,

我们处在第三次能源革命,就是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技术的快速进步,它的能源就是风能、电能、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它的交通工具就是新能源车。

第一次能源革命,英国超过了荷兰,第二次能源革命,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第三次能源革命、中国有望换道超车。

新能源产业主要4大板块,一个是新能源 汽车 ,第2个是光伏和风电,第3个是储能,第4个是电力设备。

我们新能源 汽车 最近这几年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的新能源 汽车 销售了200多万辆,去年是136万辆。

按照市场的预算,可能今年我们新能源 汽车 销售可能达到300万辆,是翻倍的增长,

从渗透率来看,欧洲的渗透率其实比我们高,我们比美国高,

欧洲的很多国家要求在未来,比如说2030年2035年要禁售燃油车,那么这就带来了整个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大的爆发。

大家知道我们乘用车存量是3亿辆,每年我们销售的 汽车 是大约2500万辆,那么现在我们的渗透率大约是15%左右,

按照国家的规划,我们可能再过两三年,我们渗透率可能达到、超过20%,也就是说以后我们卖的车里面10辆有2~3辆是新能源 汽车 ,

再往后你比如说按照欧洲,它的渗透率就要达到100%,

所以新能源 汽车 的这种大的爆发带来了万亿级的产业链,产业链非常的大,是足以能够替代像房地产、重化工业的这种产业链条。

它的上游包括锂矿、资源,包括电解液、正负极材料、隔膜,中游主要是大家说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下游包括 汽车 整车的组装制造还有充电桩。

这个行业它的长期的景气度是可以期待5~10年的。我打一个比方,我们的新能源,还有我们数字经济,大致相当于20年前的互联网和房地产,代表着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动力和新的希望,是我们新基建的核心领域。

房产税是大势所趋

土地财政不可持续了

下面给大家讲讲房产税,为什么在这个时点推房产税,会有什么影响?

那么房产税首先来说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是大势所趋?

我跟大家说一个数据,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是63.9%,但是中国有2.89亿的农民工,你考虑到他在农村留守的家属,这意味着什么,就是说中国的城镇化率其实已经达到了75%。

也就是中国城镇化大约还有10个点,因为发达国家的平均的城镇化率大约是85%,也就是再过10年,中国房地产的大开发时代就结束了,进入一个存量房的时代。

这就意味什么?

这就意味着土地财政不可持续了。

因为大家知道,我们原来地方的财政、很重要一部分是靠卖地以及房地产交易相关的税收,未来没有新房卖了,然后的话地也没什么可卖的,

怎么办?只能在存量房上征房产税,也就是保有环节征房产税,

所以说房产税替代土地财政是大势所趋,这是我要跟大家讲的第一方面内容。

其次,房产税试点怎么做?

第一个是税源,我认为可能会选择过去两年房价上涨压力比较大的热点城市来试点。

大家留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一些热点城市,可能会被试点房产税。

第二个,扣税对象是以存量房为主。

第三个,课税的依据我估计可能是从价征收,

比如说这个房子是100万、500万、1000万乘上一个税率,是0.5%、 1%还是1.5%,这个由地方来制定,国务院给一个区间,

当然这里会可以抵扣面积,比如说你家庭有多少人,人均抵扣多少平,也根据抚养负担生育状况,特殊群体给一些抵扣,

从税率来看的话,可能大致在0.5~2%左右,然后也会从税收优惠上给予免征面积,

那么这里当然涉及到三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房地产交易、本身交易环节的税费已经比较重了,所以说,在开征存量环节的时候、会增加老百姓的税赋负担。

那么我们建议,在开征存量环节的房产税的同时,降低交易环节的契税等,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要给个明确的说法,因为现在居民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是70年,不是永久产权,

你要开征房产税,要明确说70年以后怎么办?给一个稳定预期。

第三个,也是更重要的,就是推出的时点。

大家知道最近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按说推出房产税最好的时点,是房地产市场景气向上的时候,

我估计大方向肯定要推,很有可能是在未来的不久的时候,我们的一些热点城市就要推房产税了,

房产税推出后会有什么影响?

那么毫无疑问第一个,多套房、投机炒房可能会受到抑制;

比如你拿的房子越多,如果再实行累进税率,你的持有成本就会明显的上升,

肯定对房价多少会有影响,说对房价没影响的人,我觉得肯定是一种误读。

但是,我认为它的影响主要是短期,长期来说,一个地方房价还是取决于它的供求。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如果一个地方人口是源源不断的流入,又没有供地,这个税是可以转嫁的,

你比如说美国、日本、香港地区都有房产税,那该涨还是涨,该跌还是跌,比如美国房价创了 历史 新高,房产税都实行了很多年,

不要指望就房产税这一招就把房价控制下来了,它只能说是长效机制的一个手段,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供求。

问答环节:

美国的货币政策易松难紧

中国其实领先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正常化至少三个季度

问:怎么看TAPPER?

任泽平:最近美联储开始缩减购债规模,它传递的一个什么信号,就是美国开始货币政策正常化,

什么概念?

就是从去年一直到今年的上半年,美国无上限的QE放了很多的货币,现在美国经济终于起来了,不仅美国经济起来了,美国通胀都很高了,

最新公布的数据,美国的CPI是6.3,大家知道中国通胀的警戒线是3%。

所以说,美联储开始货币政策的正常化,但是,我给大家做一个判断,美国的货币政策易松难紧。

所以说,你会发现、虽然11月初美联储宣布缩减购债规模以后,美股继续创新高。

第二个,拜登上台以后是吧,要万亿级的减税计划,万亿级的基建计划,

这都需要钱,所以说,我估计它的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会非常的漫长,而且经济或者说通胀稍微一调整,可能又重新回来宽松,

那么对于中国有什么影响?

中国明确的讲了,我们要保持我们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什么概念?

你货币政策正常化没关系,中国其实已经领先于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正常化至少三个季度,

现在中国经济开始有放缓的压力,我干什么?我货币和财政政策要适度的宽松,然后来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

我看刚才有人问北交所的事儿,大家知道北交所马上要开板了,我觉得有传递这么几个信号,

第一,国家支持 科技 创新,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这是第一个信号。

第二个,为了支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包括科创板注册制,也包括北交所。

第三个,这次北交所对资本市场有一些重大的改革和创新,上市的估值,涨跌幅等等,这次对北交所还是给了很多的改革力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