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市场点评: 短线多空分歧加大,操作建议不激进,灵活控仓合理波段参与

欣慰的酸奶
香蕉哈密瓜
2023-02-06 00:43:48

市场点评: 短线多空分歧加大,操作建议不激进,灵活控仓合理波段参与

最佳答案
生动的哈密瓜,数据线
发嗲的盼望
2025-09-12 20:58:33

一、财经新闻精选

21省出台十四五光伏规划,明确超258GW以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目标

近期,随着各省十四五能源规划陆续出台,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光伏等可再生能新增开发规模逐渐明晰。据统计,截至目前海南、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宁夏、浙江、江西、西藏、四川、黑龙江等21省已公布了十四五能源规划,其中16个省份明确了超258GW以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目标。从规模来看,十四五期间仅海南、内蒙古两省光伏新增规划约占到总量的39.5%;河北、山东、云南三省新增装机规划均超25GW,宁夏、浙江、四川新增装机达10GW及以上,江苏、西藏、辽宁、黑龙江、江西新增规模均在3GW以上。

 

李扬: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迫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改革”发表演讲。李扬表示,金融机构的改革要以多元化为目标,下一步需要改革的是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债务市场。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迫,我国现在已经强起来了,货币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货币不强不可能成为强国。

 

物联网应用场景向纵深拓展,激发无线通信模组行业提速

伴随与人工智能、5G技术更紧密的结合及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物联网正向着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是,在此背景下,作为支撑物联网“基础设施”之一的无线通信模组行业也在进入发展快车道。据悉,无线通信模组是连接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的关键环节。它使各类终端借助无线模组可以实现通信或定位功能。如果产业链中缺了无线通信模组,“万物互联”就很难实现。

 

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将在青岛亮相

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将于7月20日在青岛与世人见面。这是当前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是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尖端科技成果。

 

刘科院士:电网67%是煤电,电动车是在增加碳排放

7月15日,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在深圳演讲表示,当前业内对碳中和的挑战及认知有限,存在几个误区,希望以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来降低碳排放。但事实上电动车与燃油车之争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刘科院士表示,“如果能源结构不改变,如果电网67%的还是煤电,那电动车是在增加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碳排放。只有能源结构和电网里大部分是可再生能源构成的时候,电动车才能算得上清洁能源”。       

(投资顾问:林旭锐,执业证书号S0260615100004)

 

二、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 短线多空分歧加大,操作建议不激进,灵活控仓合理波段参与

上周五三大股指都出现震荡回调,截止收盘:沪指跌0.71%,报3539.30点,深成指跌1.30%,报14972.21点,创指跌2.96%,报3432.65点。两市成交额11817亿。盘面观察,航天航空、化肥行业、煤炭采选等板块涨幅居前,医药行业、酿酒行业、文教休闲等板块跌幅居前。当日北向资金净流出41亿。整体看板块个股呈现明显分化炒作,多空分歧加大,上周部分资金选择高位兑现盈利引发市场调整,在经济逐步复苏大背景下,预计大盘整体下行空间并不会很大,后市行情将围绕中报展开,操作上轻指数,重个股,关注钢铁、稀土、特高压、5G等板块。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宏观视点:国资委:将稳步推进钢铁、输配电装备制造等行业央企重组整合

事件:7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的部署,坚持市场化的原则,依法合规,积极稳妥地指导中央企业做好工作。战略性重组方面,聚焦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稳步推进钢铁、输配电装备制造重组等行业的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并在相关领域积极培育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

来源:中证网

点评:消息面国资委提到“稳步推进钢铁、输配电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并在相关领域积极培育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消息面明显偏正面,预计对钢铁、输配电相关行业带来短期催化作用,建议可适度积极逢低关注配置。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汽车行业:行业景气持续,电动化智能化引领变革

事件:新能源百家争鸣,供给需求全面爆发。2021年为新能源供给端爆发元年,合资品牌发力、供给端向高端化与平价化转移,预计行业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我们认为,随着供给端产品的不断完善,有望带来供给与需求端的全面爆发。我们预计20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220万辆,全球有望达到490万辆,行业景气回暖向好。 

华安证券研报

点评:智能化稳步推进,产业链迎发展机遇。智能化大势所趋,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具备深度演绎的潜力,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华为作为智能汽车领域的领导者,搭载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座舱、智能车云与智能网联五大智能解决方案,全面构建“云-管-端“架构,为车企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华为以华为inside为核心,全面布局电动智能领域,当前相关产品逐步得到应用,有望带动智能化的推进,产业链迎发展机遇,建议对行业龙头合理关注配置。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三、新股申购提示

润丰股份申购代码301035,申购价格22.04元

双乐股份申购代码301036,申购价格23.38元

保 立 佳申购代码301037,申购价格14.82元

华依科技申购代码787071,申购价格13.73元

 

四、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资讯产品-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最新回答
聪明的小虾米
忧心的白云
2025-09-12 20:58:33

专家认为,未来想要实现零碳排放,能源系统将主要依靠低成本太阳能发电。到2025年,全世界必须建成约100家太阳能电池板工厂,以便到2035年实现世界能源供应“去化石化”。如果没有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成本快速下降,那么实现“碳中和”目标将更加艰巨。

芬兰拉彭兰塔工业大学(LUT University)太阳能经济学教授克里斯蒂安·布雷耶的研究小组,对通往未来零排放能源系统的过渡转化途径进行了建模。他说:“世界必须尽快、安全且经济高效地实现零温室气体净排放,需要对能源系统进行去化石化,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为世界每个地区提供技术上可行、成本优化的能源系统转化的过渡途径。我们的计算对如何实现转化给出了答案。”

LUT的成本优化模型发布于2019年,模型展示了如何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全球能源系统。在该模型中,实现零排放的一年中,太阳能光伏板(PV)满足了所有用途的全球能源总需求的69%。其余的来自风能、生物质和废物、水力发电和地热能。

布雷耶强调,他的零排放情景不包括核电,因为它“太贵了”。光伏技术正变得越来越便宜;另一方面,核电站的建设成本却在上升。此外,安装和运行太阳能发电厂更容易、更快、风险更低。

LUT研究人员基于太阳能的模型提出了两个问题。

首先,如果要实现将全球变暖保持在1.5摄氏度(2.7 F)以下的国际公认目标,那么到什么时间点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达到净零排放呢?

其次,如果要实现这一气候目标,必须建成多少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厂呢?何时建成才能满足太阳能在所有能源生产中高达三分之二呢?

英国利兹大学的气候科学家Piers Forster说:到2021年初,要使全球变暖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下,人类最多可以向空气中释放出1,950亿吨二氧化碳,而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类已经向大气排放了1,700亿吨二氧化碳。

仅在2019年,全球排放总量约为40亿吨二氧化碳。如果未来几年的排放量大致维持在2019年的水平(很有可能),则剩余的二氧化碳排放预算将在2025年底之前用完。在那之后,世界将处于碳超标状态,并可能导致气候变化更危险。

布雷耶说:“我们必须在2025年之后尽快实现零排放。目前零排放的政治目标年是2050年,为时已晚。”

为了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和长期海平面上升,现在释放到大气中的大部分碳都必须在未来几十年内收回,那将是非常昂贵的。布雷耶认为,更快地扩展可再生能源系统并尽快关闭燃煤发电厂将便宜得多。

原因如下:产生一兆瓦时的燃煤电力会导致大约1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从长远来看,如果将二氧化碳永久存储起来,每吨成本可能约为100欧元。相比之下,到2020年,一兆瓦时的电力在德国的电力平均交换成本为33欧元。这意味着燃煤发电实际上比没有碳排放的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厂的电价贵四倍。

布雷耶表示:“这还不包括燃煤发电厂排放的重金属的 健康 成本。公共卫生专家估算,仅在德国,这种污染每年就造成约5,000人过早死亡,而在亚洲,这一数字将近一百万。”

LUT模型估计,实现净零排放的地球,将有90%来自电力,而不是化石燃料,其中69%的电力将来自太阳能光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少个巨型光伏组件工厂呢?需要何时建成呢?

这取决于我们对世界仅剩的200亿吨二氧化碳碳预算的紧张程度。让我们想象一下到2035年完全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全球系统,并假设新的光伏工厂将在2025年建成,因此它们可以在10年内完成工作。

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工厂正在中国安徽省建设。根据开发商协鑫集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其年生产能力为60GW(GW或吉瓦,功率单位,1GW=10亿瓦),该项目总投资18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总投资约120亿元,在2020年至2023年分四年四期投资建设。2020年全球光伏产能约为200GW,其中大部分在中国。

LUT模型预计,当全球实现碳中和,全球已安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78,000GW。其中包括63,400GW的太阳能PV,约8,800GW将在欧洲。

我们能否在2024年之前建成足够多的工厂,并到2035年生产所需数量的太阳能电池板呢?答案是:差远了!根据当前的行业计划,到2024年,将仅建立400GW的年PV生产能力,并且全球仅生产、安装了约1,500GW的PV。为了在2035年之前实现零排放且三分之二的能源来自太阳能,在2025至2035年之间生产、安装另外62,000GW的光伏,即每年6,200GW。

这意味着想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到2024年,我们将需要至少再建设100个与安徽60GW光伏组件工厂相同规模的超级工厂,以实现合计6,000 GW的年生产能力。如果欧洲要生产自己的光伏组件,而不是进口光伏组件,那么这100家巨型工厂中的15家必须设在欧洲。

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作为全球净零排放竞赛的核心要素,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扩张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毕竟,人类肯定有能力建造和经营100家巨型工厂。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我们是否会认真对待气候科学家的警告,撸起袖子加油干呢?

去年12月16日-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第一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年度重点任务之一。也是第一次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写入正在编制的经济和 社会 发展“五年”规划。

此前高层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又称30.60目标)这是中国首次向全球明确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点,也是迄今为止各国中作出的最大减少全球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

在高层明确任务之后,多部委也开始响应:

12月20日,发改委强调要部署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

12月21日,央行表示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会加大对新能源产业、能源高效利用产业的金融支持;

12月22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透露,生态环境部正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不过,我国碳排放强度依然很大。从行业看,电力行业碳排放占比达到41%,因此加速调整能源结构迫在眉睫。据《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建议》研究报告,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多种可行方案中,“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是其中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即如果中国持续提升公路运输、建筑和工业领域的直接电气化程度,且通过普及零碳电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供应,构建规模更大、更清洁化的电力系统。那么,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最快可于2024年达峰,此后将迅速下降。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的最新预计是,到今年年底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根据国家能源局目前的测算情况,“十四五”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需求将远高于“十三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预计,中国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在70GW到90GW之间,是当前年均新增装机量的两倍有余。

此外,用户光伏空间正在打开。华创证券指出,预计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会在35GW左右,如用户新增装机量达到10GW,占比将会超过28.5%,意味着光伏正在走向寻常百姓家。用户光伏潜在空间巨大,价值尚未被完全开发。按10%的渗透率和3.5元/W的单瓦价值计算,市场空间或达1.4万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除目前已实现“碳中和”的苏里南和不丹两个国家外,瑞典、英国等6个国家已立法“碳中和”,欧盟作为整体和加拿大等5个国家地区处于“碳中和”立法状态(进程),中国、日本等14个国家发布了“碳中和”政策宣示文档。

全球范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都绕不开依赖于发展、利用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2019年,中国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了67%、98%、83%和77%,而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60%-70%出口到了全球各地。全球光伏组件出口商前十名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企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全球碳中和也意味着,全世界电力系统将更加依赖于中国光伏!

光亮的小鸭子
舒服的银耳汤
2025-09-12 20:58:33

投资开办发电站可以,但是想卖钱还是要经过审批才能并入国家电网的。不然你发电了,缺卖不出去,除非用在自己开办的企业。

标准质量情况下,并网发电系统一般可以用20年以上,离网发电系统太阳能电池板也可以使用20年以上,但是蓄电池(3-5年)、控制器(5-10年)、逆变器(5-10年)等部件需要定期更换;总的来说,如果手续办全,并网是可以并的,多出来的电也是可以卖给电力公司的,这些都有先例。

未来趋势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

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

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

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百万千瓦),到2050年将达到600GW(百万千瓦)。

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未来十几年,我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太阳能光伏发电

含糊的大米
动听的黄豆
2025-09-12 20:58:33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发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太阳能

·地热能

·水能

·风能

·生物质能

·潮汐能

所有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都来自太阳,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被吸收。

木材

柴是最早使用的能源,透过燃烧成为加热的能源。烧柴在煮食和提供热力很重要,它让人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仍可生存。

动物牵动

传统的农家动物如牛、马和骡除了会运输货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动一些机械以产生能源。

生物质燃料

此种燃料原为可再生能源,如能产出与消耗平衡则不会增加二氧化碳。但如消耗过量而毁林与耗竭可返还土壤的有机物,就会破坏产耗平衡。用生物质在沼气池中产生沼气供炊事照明用,残渣还是良好的有机肥。用生物质制造乙醇甲醇可用作汽车燃料。

水力

磨坊就是采用水力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这样满是河流的国家。此外,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也很适合用来作潮汐发电。

风力

人类已经使用了风力几百年了。

太阳能

太阳直接提供了能源给人类已经很久了,但使用机械来将太阳能转成其他能量形式还是近代的事。

潮汐能

潮汐发电利用潮水涨落,世界已有电站容量16GW。

由此可见,可再生能源在水这方面就至少有水能(日前的水电站就是利用水的落差造成的热能差而发电)、潮汐能等。

潇洒的花瓣
正直的汽车
2025-09-12 20:58:33
2020年全球总发电量为 27 万亿千瓦时 ( 27 T 度电, 27 * 10*12 度),同比下降0.9%, 煤炭发电全球占比下滑至35%,可再生能源在发电量中的占比从10.3%增长提升至11.7%。

2020年是全球风电行业创纪录的一年,全球风电装机已达到 743 GW ,全球新增装机 93 GW,同比增长53%。

========  发电量 

2020年,中国发电量 74170 亿 千瓦时( 7.4 T 度电, 7.4* 10*12 度 ),比上年增长2.7%。 

火力发电量为 5.2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2%,占比高达 71%。

水力发电量为 1.2 万亿千瓦时,增长 5.3%,占比 约为 16.36%;

风力发电量为 4200 亿千瓦时, 增长 10.5%,达到了占比为 5.6%。

核电发电量为 366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1%,占比为 4.9%;

太阳能发电量 140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8.5%,占比为 1.9%。

=======  装机容量 

2020年,我国“十三五”规划已圆满收官。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从 2015年底 的 15亿千瓦 增长到 2020年底 的 22 亿千瓦(2200 GW) ,年均增长 7.6%,高于 “预期202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 20亿千瓦,年均增长5.5%”的规划目标。

2020年,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达 124517万千瓦 (1,245 GW) ,同比增长4.7%,占全部装机容量的56.58%。其中,煤电装机容量为 107992万千瓦,同比增长3.8%,占全部装机容量的49.07%,首次降至50%以下;气电装机容量为 9802万千瓦,同比增长8.6%,全部装机容量的4.45%。

2020年,全国全口径核电装机容量达 4989万千瓦(  50 GW ),同比增长2.4%,占全部装机容量的 2.3%。

2020年,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 28153 万千瓦 ( 280 GW ),新增 48,940 MW( 49 GW ),同比增长34.6%,占全部装机容量的12.8%。

2020年,全国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 25343万千瓦( 253 GW ),同比增长24.1%,占全部装机容量的11.5%。

======= 2021年发电量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同比增长7.9%。

我国2021年的发电量达到了81122亿千瓦时,累计增长8.1%,比2019年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长5.4%。

煤炭作为主燃料的火力发电量依然占据首位, 57703 亿千瓦时,约为我国全社会发电量的71%。

水力发电量排第二,2021年产生的电力为11840.2亿千瓦时,约为全国总发电量的14.6%;

风力发电排第三,2021年产生的电力为 5667亿千瓦时 ,占比 7%;

核能发电量为 4075亿千瓦时 ,占比5%。

2021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 55GW,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 308GW,全年光伏发电量为 325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 4%。

====== 发改委发展规划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称,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 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亿千瓦 以上等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发展机制,释放消纳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发挥地方主导作用,调动投资主体积极性,推动风电、光伏发电高质量跃升发展。

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到2025年达到16.5%左右。

======  风能北京宣言  

《宣言》发出五点倡议。其中,为达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起步衔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保证年均新增装机 5000万千瓦(  50 GW )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 6000万千瓦(  60 GW ),到 2030年至少达到 8 亿千瓦 (  800 GW ),到 2060年至少达到 30亿千瓦(  3,000 GW )。

=======  2021 年 二季度 风电 + 光伏  

二季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平稳增长,累计并网装机风电 2.9亿千瓦( 290 GW)、光伏 2.7亿千瓦( 270 GW)。 二季度风电新增装机 533万千瓦 ,光伏新增装机 855万千瓦。

上半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 12.9%,同比提升 1.9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风电、光伏累计发电量 50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1%。

国家统计局公开的信息显示,我国2021年的发电量达到了81121.8亿千瓦时。其中,以煤炭作为主燃料的火力发电量依然占据首位——总量攀升至57702.7亿千瓦时,约为我国全社会发电量的71.13%。

水力发电量排第二,2021年产生的电力为11840.2亿千瓦时,约为全国总发电量的14.6%;风力发电排第三,2021年产生的电力为5667亿千瓦时,占比6.99%;核能发电量为4075.2亿千瓦时,占比5.02%。

2021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 54.88GW,同比上升13.9%。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 308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全年光伏发电量为 325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4.0%。国家统计局公开的信息显示,我国2021年的发电量达到了81121.8亿千瓦时。其中,以煤炭作为主燃料的火力发电量依然占据首位——总量攀升至57702.7亿千瓦时,约为我国全社会发电量的71.13%。

水力发电量排第二,2021年产生的电力为11840.2亿千瓦时,约为全国总发电量的14.6%;风力发电排第三,2021年产生的电力为5667亿千瓦时,占比6.99%;核能发电量为4075.2亿千瓦时,占比5.02%。

2021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 54.88GW,同比上升13.9%。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 308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全年光伏发电量为 325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4.0%。

国家统计局公开的信息显示,我国2021年的发电量达到了81121.8亿千瓦时。其中,以煤炭作为主燃料的火力发电量依然占据首位——总量攀升至57702.7亿千瓦时,约为我国全社会发电量的71.13%。

水力发电量排第二,2021年产生的电力为11840.2亿千瓦时,约为全国总发电量的14.6%;风力发电排第三,2021年产生的电力为5667亿千瓦时,占比6.99%;核能发电量为4075.2亿千瓦时,占比5.02%。

2021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 54.88GW,同比上升13.9%。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 308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全年光伏发电量为 325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 4.0%。

超帅的咖啡
默默的蚂蚁
2025-09-12 20:58:33
据外媒报道,国际能源机构说,在大多数国家,太阳能发电机比新的燃煤或燃气发电厂更便宜。

国际能源署表示,太阳能产量预计将在未来10年引领可再生能源供应的激增,在目前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发电量增长的80%。

在周二发布的年度《世界能源展望》中,国际能源机构在其核心情景中表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有望取代煤炭,成为主要的发电方式。该情景反映了国际能源机构已宣布的政策意图和目标。

该报告称,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在全球发电中的总份额将从2019年的8%上升到2030年的近30%,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将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增长。

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说,“我认为太阳能将成为世界电力市场的新霸主,根据目前的政策设置,2022年以后每年的部署都将创下新的记录。”

国际能源署称,成熟的技术和政府支持机制降低了大型太阳能光伏项目的融资成本,有助于降低总体产出成本。它说,在大多数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比新的燃煤或燃气发电厂更便宜。可再生能源发电是2020年持续增长的唯一重要能源。

报告称,希望到2050年采取净零排放目标,将使光伏发电的表现更加强劲。报告还指出,尽管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有所增长,但碳排放预计在2020年下降24亿吨之后,将在2021年回升,并在2027年超过2019年的水平,到2030年达到36亿吨。

国际能源署表示,在许多情况下,长期目标与具体的近期减排计划之间仍存在差距。该报告还说,将新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整合起来,将取决于包括配电网络在内的系统各部分的充分投资。潜在的原因是需求低于预期、未支付账单或发展中经济体公用事业财务状况恶化,这可能会使电网成为一个薄弱环节。

据外媒报道,国际能源署在关于可再生能源的报告中预计,2019年至2024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将增长1200GW,增幅达到50%,太阳能光伏将成为主导。其中,仅太阳能光伏一项就占了预期增长的60%,而大陆上风能则占据了增长中的四分之一。尽管水力仍占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增量的十分之一,但其增长速度正在放缓。报告指出,到2024年,中国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增长总量中的40%。对中国的预测值高于去年,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系统集成有所改善,更低的弃风率,以及增强的太阳能光伏和陆上风能的竞争力。

#电力#, #太阳能#, #动力#

作者:吃多不长肉

责编:路一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