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太阳能光伏 > 正文

2022年7月河南省总投资97亿元的新能源项目商机发布(第一批)

时尚的夕阳
谨慎的机器猫
2023-02-05 16:57:48

三门峡富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怎么样?

最佳答案
舒服的小松鼠
完美的秋天
2025-09-13 22:30:03

三门峡富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是2016-06-01在河南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卢氏县电业局小区南门西50米。

三门峡富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1224MA3XADMX29,企业法人赵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三门峡富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及技术咨询;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及技术咨询承装(修、试)电力设施;送变电工程专业承包;电力工程设计服务;电气设备安装;城市照明工程施工;多晶硅片、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加工、安装、维修;食品机械设备、烘干设备、中央空调、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水源热泵、机电设备、家用电器的销售、安装、维修;建筑材料的销售。(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三门峡富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最新回答
难过的心锁
生动的酒窝
2025-09-13 22:30:03

视点:西北五省精准扶贫“光伏标杆企业”分别是谁?

2016年3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2016年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要点的邀请》(下简称:《通知》)。这是今年1月份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后第二份关于扶贫的文件。

《通知》提出,扩大光伏扶贫实施范围,探索资产收益扶贫,使清洁能源资源开发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直接挂钩,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真正做到精准扶贫。

为了使得扶贫项目真正惠及贫困户,相关执行部门还要“重点推进农村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实施,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和用户电压合格率。

【甘肃省】

甘肃省2015年在通渭县、清水县、东乡县、临潭县、礼县、民乐县开展光伏扶贫工程试点工作。目前按照政府扶持引导、农户自愿参加的总体原则推进。省、市、县三级按省级统筹规划、市州协调督导、县为实施主体分工负责。预计,项目建成后的20-25年内,实施项目的贫困户每年都有收入,长期受益。

2015年以来,瓜州县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光伏扶贫项目实施,全县共获得全省光伏扶贫指标25兆瓦,惠及4个移民乡镇。项目建成达标投运后,可达到年发电33750万度,收入30375万元,有效解决全县6个移民乡、34个贫困村、7468户、29905个贫困人口的脱贫、减贫问题,人均年新增扶贫收益达750元。

标杆企业

为支持贫困大学生脱贫,天合光能募资人民币1000万元,在北京成立“思源-阳光创业基金”,透过公益培训以及创业辅助,鼓励符合资格的学子进行新兴产业的创业研发,习得一技之能,创造“就业与创业”的可能性。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阐述自己催生“思源-阳光创业基金”的历程。此基金的起点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与中国政府的光伏扶贫政策有关。太阳能光伏是中国几个具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机蓬勃,若能鼓励青年加入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行列,不仅能帮助他们脱离贫穷,也能鼓励更多新兴思维、加速光伏技术发展,因此设立此基金,用来鼓励贫困大学生投入光伏业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意见,探索风电、光伏发电扶贫模式。

意见中明确表示:“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强化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贫困户。探索风电、光伏发电扶贫模式,创新多种形式的项目资产受益方法。”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新疆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06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402万千瓦。2015年新增装机容量131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31万千瓦。.

从发电结构来看,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大幅增加,水电发电量197.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65%,占总发电量9.32%风电发电量147.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6%,占总发电量6.98%光电发电量45.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0%,占总发电量2.16%。

标杆企业

2015年9月16日,招商新能源集团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签署了《金融能源互联网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大型地面电站建设、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光伏电站建设以及能源互联网产业基金等方面进行合作。

在地面光伏电站建设合作方面,招商新能源拟将新疆作为核心区,与兵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设立光伏电站投资平台。在2020年以前,在兵团范围内拟投资400亿元,建成若干个专业的光伏发电示范园区。“招商局代表的是资本方面,兵团代表的是资源方面,两者本身就是强强联合。

【宁夏回族自治区】

出台《国土资源工作支持和服务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措施主要包括统筹引导扶贫项目用地布局,全力保障扶贫开发、易地搬迁、危窑危房改造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支持连片贫困地区开展光伏扶贫工程,对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等建设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优先保障用地大力推进包括中南部地区富硒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中南部主要城市备用水源勘查力度等项目实施。

标杆企业

2015年12月24日,在盐池县惠安堡镇惠苑新村,家家户户屋顶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寒冬中源源不断地产生绿色电能。这是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在盐池县4个贫困村试点的光伏扶贫项目,项目区每个农户每年可从中获利3000元,持续20年。

【陕西省】

2015年陕西从每市各选取一个有工作基础、参与积极性高的县(区)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工作。每个县区选取1-2个贫困程度较深、群众有参与热情、具有一定规模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或贫困村进行试点。下半年开始建设,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2016年1月10日下午,陕西省国资委出资建设的陕西省第一个光伏精准扶贫项目,清涧县下廿铺康家疙瘩村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开始兑现收益,陕西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张养民、副巡视员张黎以及省扶贫办、清涧县政府领导共同出席了收益发放仪式,第一笔10万元收益,现场向50余名贫困户进行了发放。

2016年2月1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精神,实现陕西省2020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意见。

标杆企业

晶科能源陕西105kW光伏电站收益投入村集体公益事业

晶科能源旗下全资子公司-晶科光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今日宣布,由其承建的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64KW光伏扶贫项目已经施工安装完毕,预计本周完成并网验收工作。

陕西蒲城光伏扶贫项目是立体扶贫、精准扶贫的创新典范,通过财政投资+村民自筹的形式,建设了地面+屋顶的光伏发电系统,其中建设的105KW地面集中式电站,采用全额上网模式,产权及收益将归集体所有。而屋顶电站则分布在50户村民屋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享受国家发电补贴,用不完的还能卖到电网赚钱,这一举措为村里的贫困户节省了电费,拓展了增收渠道。

【青海】

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青海代表团建议,支持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

建议中指出,青海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海西地区可用于太阳能发电的荒漠戈壁等土地面积达9.96万平方公里,且地势开阔平缓,交通便利,综合开发条件居全国首位,是建设大型光伏并网电站的最佳地区。2010年以来,我省充分发挥太阳能资源丰富、综合开发条件便利等优势,推动光伏发电以每年100万千瓦以上的规模开发并网。截至2015年并网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564万千瓦。并且已经编制完成了海南海西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规划,基地规划目标装机规模6600万千瓦,其中光伏、光热、风电、水电分别为3600万千瓦、1300万千瓦、850万千瓦、850万千瓦,计划于2025年前建成。

标杆企业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精准扶贫:找准突破口扶贫扶到家”为主题,聚焦光伏扶贫这一精准扶贫新模式,将镜头对准安徽省岳西县响肠镇,专题报道了因地制宜的光伏扶贫战略,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和系统解决方案再次成为焦点。

阳光电源是国内最大的光伏逆变器供应商,在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和光伏电站监控平台等领域均为领军品牌,产品转换效率全线突破99%,全球装机累计超过17GW。此次新闻联播聚焦的是阳光电源针对户用光伏开发的单相组串式逆变器SG3KTL-S。该逆变器额定输出功率为3kW,整机仅重9Kg,适用于各种住宅屋顶,可根据安装运营商要求,灵活进行的调试监控等功能设置,在国内光伏扶贫工程中广泛应用。

发嗲的砖头
有魅力的花瓣
2025-09-13 22:30:03

三门峡弘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是2017-10-18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原店镇西区居委会社区大院。

三门峡弘鑫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1222MA44GKJQ3Q,企业法人宋心谈,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三门峡弘鑫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开发、设计、销售、安装、运维;合同能源管理、EPC;太阳能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线电缆、输电配电设备销售。

通过爱企查查看三门峡弘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辛勤的丝袜
俊秀的招牌
2025-09-13 22:30:03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了解黄河下游的几个现状:

其一,黄河下游已成悬河,危害很大;

其二,自小浪底工程以后,黄河下游断流已得到缓解,河水已清澈;

其三,小浪底是综合枢纽,效果很好,但近些年也有点儿力不从心了,我们不能太盲目自信;

其四,黄河每年产生16亿吨泥沙,其中12亿吨入海,4亿吨留在黄河下游,加重悬河;

其五,黄河下游总落差达90多米,远大于长江下游,有束水冲沙的势能;

其六,黄河下游,河道宽阔,达几公里,达4000多平方公里;

其七,黄河悬河的河沙,是祸害,也是宝,是 历史 的庞大积累;

其八,以目前黄河下游的状态,下切(挖)20米,若干年后也会恢复;

其九,黄河下游,公开的“盗采”十分严重,太短视,已忘了黄河水的凶狠。

那么,为什么不用挖沙船把泥沙挖走让黄河整体下移?

其一,黄河的含沙量实在太高,河道疏浚是一项看不到希望的工程,4000多平方公里,好几米深,工程量太大,没法挖。

其二,今天的黄河水清澈了,但 历史 沉淀太深(厚)了,疏浚作业虽是机械化,使用那个吹沙造岛神器,难度不大,但耗费却是天文数字,这个成本太吓人,起码需要上万亿,好几十年。

其三,今天的黄河水清澈了,是由于加大了水库建设,而不是全流域的植被与森林覆盖率有了保证(重视水土保持),是平时的含沙量减少,但洪水来了,泥沙照旧,等于白干,很快淤积。

其四,黄河的下游地势太平缓了,海拨实在太低,挖深河道对泄洪意义不大,渤海水倒灌倒有可能;黄河悬河要挖沙,入海口的三角洲更得先挖,还得不断挖,否则就会淤塞。

其五,黄河的下游早已是地上“悬河”,如果疏浚河道,破坏河道与堤坝的动态平衡,恐怕会引起溃堤;要知道,疏浚河道会影响河势稳定,河道与河床是在长期演变中形成的,是动态平衡的,外力的作用,会影响河势稳定;要让河床下切,只能依靠自然的力量,束水冲沙,逐渐的下切才安全。

其六,江砂是宝,如果允许 社会 力量挖沙,挖沙越来越“黑”,更加逐利,有失控失序的危险,无序采砂形成的无数深坑,会改变“水势”,既威胁河堤的安全,也会形成漩涡,对游泳的人或路过的小船形成威胁。

其七,“天鲸号”挖沙,除了巨额费用,也需要大量河水,而黄河下游却水量不足。

其八,疏浚河道会引发潜在的 健康 风险与疏浚土二次污染,将黄河底部千万年积累的危险元素(如重金属,黄河流域人类开发较早)捅上陆地或河水中,危害太大,得不偿失。

其九,还有一个问题,这几千平方公里,20米深的泥沙,挖出来,堆在哪儿;如果要洗沙去泥,需要多少河水,更多的泥土怎么处置。

其十,至于个别地段公开的盗采泛滥,他们压根儿被近三四十年黄河的“温顺”骗了,失去了对千年一遇的警惕,或是盲目信任小浪底的作用,更多的是对眼前暴利的追逐。

总的来讲,黄河河道疏浚,用挖沙船挖沙,不是办不到,而是不值得!

小本认为,黄河的水含沙重,自古有之,就让它的泥沙顺其自然吧,黄土高原的泥沙,本来就来自中亚的沙尘暴,流向渤海湾,冲出三角洲(物尽其用),也不是坏事儿;至于下游的悬河,可以考虑把黄河河道分为三条,旱季只用一条,水多时用两条,汛期三条都用,坚持束水冲沙,逐渐降低悬河的河床高度,最终用“自然”的手段消灭悬河,成本更低,也更安全。。。

“一碗水半碗沙”,说的就是黄河。黄河下游,有一段河流,800千米,都成了悬河,有的地方河床已高出地面10米。那么,为何不将沉积下来的沙挖出来呢?

悬河指的是河床比两岸还高的河流,也就是说,河流容水的地方比地面还要高。那么,黄河怎么就列入了悬河的范畴呢?

在黄河的下游,河床每年都在升高,因为上游、中游大概有4亿吨泥沙在这里堆积起来,排不出去。河床高出地面4米左右,高的10米。

黄河河南郑州这一段,是悬河的开端;黄河河南开封这一段,是悬河最高的地方,一般就出7到8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然高出10米。

黄河流域悬河河段的特点:

1.缺乏支流;

2.流域面积小,黄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下游只有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

3.水流平缓,落差低,泥沙容易在这里堆积;

4.容易决堤和断流。

黄河的源头是青藏高原,全程是5464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青海、四川、山东等9个省。起先,黄河就像一条小溪一样,流速不快,但水却很清澈。后来水流慢慢湍急起来,特别是在穿过峡谷的时候。如果保持那样一直流下来,那么黄河就不会再黄了。

可是溪流中间是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质疏松,植被被破坏严重,特别是在雨季,很多泥沙就会流进黄河,黄土高原的泥沙经过河水的冲刷,河水的颜色也变成了黄色了。

黄河的泥沙就是这样来。据相关估测,黄河每年流往下游的泥沙有16亿吨,其中12亿吨流向入海口,4亿吨是堆积在下游。所以黄河下游有的地方,每年河床会提高七八厘米。黄河“悬河”的现象就是这样形成。

1.首先是怎么挖?

我们来举个例子,位于开封市北10千米处黄河南岸的柳园口,河面宽8公里,大堤高15米。黄河的水深一般是2到3米,浅的也有1到2米,这里如果采用挖泥船,怎么挖呢?

如果水流平稳的话,那在河中进行挖沙作业,还容易些。可如果水流稍微湍急一点,那么所挖的河沙可能会被冲走,作业难度高。

有朋友说,那就等到黄河断流的时候再来挖走泥沙。那么黄河什么时候会断流呢?据了解,1972年到1999年,黄河先后断流22次,也就是说,平均4年就断流3次。1999年以后,到现在,黄河再也没有断流过。当然,我们是希望黄河不要断流。

所以,有的人想通过黄河断流的时候来挖泥沙,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2. 技术和费用怎么解决?

在河流中挖沙的技术对我们现在来说,是没问题。因为像我们现在很多建筑用的沙子也是在河流中挖的。但是又在黄河中挖沙,如果只是单独的挖沙,那也是没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现在挖沙的目的是要使黄河下游河床整体下沉。

问题就来了:黄河下游,悬河部分大概有800公里长。河面最宽的有些是15公里,甚至也有20公里。

这里是一边挖沙,但是从中游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泥沙又不断地流到下游来,怎么挖得完啊。何况原来黄河下游沉积下来的泥沙数量就够大,单单每年就有4亿吨啊。黄河的水流量是2571立方米/秒,挖沙速度甚至还跟不上水流的速度。前一秒刚挖了,后一秒就又被泥沙填上了。循环往复,技术问题怎么解决?

如果投入的设备过多,那人工费用、设备费用是否与挖沙目的成正比呢?

3.挖出来的沙子如何运输?有何价值?

运输是一个问题,那么多的沙子,挖出来,也不能干巴巴地堆放在岸上啊。这些沙子也可以利用来建房子,但必须进行适当的过滤掉泥土。

运到哪里建房子、修路、建桥呢?放在周边城市里,运输成本还低些,可周边城市也不一定需求这么大,何况他们还有其他更好的渠道啊!

把这么多的沙子运走,还得考虑到另一个问题:这么多的大泥土车,对黄河堤坝及周边道路的损害有多大啊。

4. 改变黄河的水文环境。

黄河水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虽然是浑浊不清,但它也有属于自己的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且是平衡固定。

过度的挖掘黄河的泥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黄河的水文环境。因为黄河下游泥沙的堆积,老百姓就不断地加固加高堤坝,现在如果把泥沙挖出来,如果遇到洪水泛滥,那么,强大的冲力会不会从底部将这些本来就很脆弱的堤坝冲垮、冲掉呢?

这是其一。

其二是黄河下游的泥沙,如果真的全被挖走了。这也会造成上中游冲刷下来的泥沙的重新分布,对已建成的水库水电站等也造成不可预料的冲击和影响。

这其中我们还要考虑到,把泥沙挖走,对黄河下游水中生物,以及对航道等的影响大不大。

所以,从这4个角度来说,采用挖泥船挖走黄河悬河河段的泥沙,想法是好的,但实际上是很不现实。当然,适当的挖掘,应该还是问题不大。

其中一个是小浪底水利枢纽,除发电功能外,它还有另外的一个作用,就是通过放水,以极强的冲击力,来冲刷下游河道中的泥沙,减少黄河泥沙。

还有三门峡水库,它也对治理河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还有建设在黄河中上游的很多水库,它们联合起来,就能够达到排沙治沙的一定效果。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这么多年也引起了重视,也在不断地想办法,不断地行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写在最后:

想通过挖泥船来挖黄河泥沙,挖泥船有多大?能挖多少吗?挖出来的河沙又得不到有效、科学的处理。

这不是治本的做法。

治本的做法还应该是从泥沙的源头——黄土高原着手,一定要把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好了,让上游下来的黄河水冲刷不出黄土高原中的泥沙,那时的黄河就会慢慢的清澈起来。

不然,你在下游挖泥沙,而上中游的泥沙又源源不断地冲下来,挖也挖不完。

当然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这个问题,其实从几千年前春秋时期就开始有了。也许我们不能彻底地改变黄河水的浑浊,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一点点改善。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好母亲河,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自古以来,皇帝老儿解决不了三个头疼要命的大事,关系到帝国的存亡,一是帝国一天比一天腐朽,二是土地被官员士绅地主兼并,三就是这个黄河成悬河,而且一天比一天高,只能年年花钱加固加高大堤,更头疼的问题就是,越是加高大堤,黄河越是危险,来年还要花更多的钱加高加固,简直是无解死题,皇帝生气了,放弃了,不管了,哪好!真好!黄河要是堤坝塌了,后果很严重,几个省遭殃,几千万人民无家可归,他们除了造反还只能造反!皇帝大喊不要不要决堤,我出钱就是了,你们几千万人不能造反,太吓人了,可是,可是?这个悬河太高了,古代皇帝解决办法就是黄河改道,花国库十几年的收入成本改道,黄河每次改道都是 历史 大事件,大伤国库,国家变穷,古代解决黄河的问题,就是加高继续加高再加高然后改道。 历史 到了现在,现在解决黄河问题,梦想开花,想从源头解决,想方设法黄河变清,手段种种,比如,种树固沙土,小浪低水库工程留沙走水,加速黄河水流冲走泥沙,目前效果治标不治本,总之比古代人强,起码黄河不需要改道。至于想挖走黄河河底泥沙,想法是好的,年年加高大堤改成年年挖河床,理想丰满,现实打脸,自己去查一查书本,黄河每年沙流量是以多少万亿吨为单位!看好了不是万吨也不是亿吨是万亿吨!然后你自己计算数字,卡车能拉十吨,轮船能拉千吨,超级大轮船最多能拉万吨,自己想想,需要多少趟的 汽车 轮船能拉完万亿吨沙子,还需要多少台挖土机挖沙子,还需要多少人工,算盘打下来,国家每年收入都真负担不起!挖沙的事行不通!

不懂水利,不过有个天真的想法:既然现在黄河已高出地面几十米,为防止堤塌水淹,不如直接征用土地重新给黄河下游人工造一条水道,将原来的黄河河道变成一边的大堤,在另一边再造个堤坝,然后建一条新河。古有世代修长城,今有南水北调,以后有个再造黄河。我们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在。

挖沙是傻瓜行为,还不如沿着黄河开挖一条新的备用河道;设立闸口,每隔几年让黄河水流在两条河道轮流过水;利用闲置河道的无水期来整理河道泥沙不是更好吗?!

其实黄河悬河泥沙淤积的问题,一直有人提出建议,但遗憾的是可行性都比较差。之前就有人提出过用国之重器的挖沙船“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可以通航。想法很好,但很难实现。

我们知道天鲲号这样的国之重器,在国际上都是享誉盛名的,天鲲号不仅强大,而且智能,有着“造岛神器”和“清淤神器”的称号,在全世界清淤都是排名第一的大家伙。但即便如此强大的天鲲号,在面对黄河的泥沙也是望尘莫及,黄河的带沙量非常可怕,否则“大禹治水”也不会说宜疏不宜堵了。

黄河地上悬河最高点在开封段,黄河的河沙日积月累淤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河底都比开封市高出7米,最高的达到10米的超级大悬河。这里的悬河河面宽8公里,大堤高约15米,并且每年还在不断加高。而这仅仅是开封段的悬河现状,整个黄河的泥沙淤积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从桃花峪到入海口,按照流程768千米来算,每年有近4亿吨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内,如此庞大的河沙淤积,想依靠挖沙船将泥沙挖走,而使黄河整体下移,几乎不可能完成。

还以世界第一的挖沙船“天鲲号”为例,用它清理黄河淤积的河沙,光资金的花销都是一笔天文数字,况且这样庞然大物的挖沙船能否进入黄河悬河内都是个未知数。

黄河悬河问题早就成为一个 历史 性问题,以及自然性问题,想用挖沙船将淤泥挖走的想法只能说有点“天马行空”,缺乏实操性。

文/李阿冰

因为这样做不可行,或者说是弊大于利。

首先,黄河内的泥沙主要是来自于黄土高原,如果将黄河下游的泥沙挖走的话,黄土高原将会有更多泥沙被黄河带走,对黄土高原的破坏性更大。这个道理应该每个人都懂吧,挖走黄河底部的泥沙让黄河整体下移,黄河的落差会加大,水流速度加快,对黄土高原的冲涮力度加强,带走的泥沙会更多。而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似乎是个大难题,解决难度很大,但这才是根源。否则挖黄河底部的泥沙治标不治本,且得不偿失。

其次,黄河向东注入渤海湾,如果挖走河底泥沙让其整体下移的话,会造成海水倒灌,甚至会威胁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安全。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有很大一块土地面积就是由黄河内的泥沙冲积而成,并且它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如果要挖走黄河河底的泥沙的话,那么这块冲积平原是不是也需要挖走呢?否则是否会影响黄河水注入渤海湾呢?

所以国家只是对黄河采取过调水调沙试验,而不是用挖泥船挖走黄河底部的泥沙,这肯定是有道理的。

黄河采沙弊端太多

1,国际沙资源越来越稀缺,而黄河沙资源却极为丰厚,且再生迅速。如果允许采沙,将造就一批超级富豪,加大贫富不均现象。

2,黄河采沙会造成河床下移,蓄水能力增加,不利于洪水形成,且附近城市(比如郑州)难以被淹,对于获取国际同情心非常不利,也少了一个测试明星大腕爱国心的渠道。

3,河床下移,造成不像往年一样经常改道,肯定有人会打小算盘,比如搞养殖,搞风景开发什么的,贫穷和灾害没有了,就无法向国家索要补贴了。

4,采沙之后,宽阔地会由泛滥区变成蓄水湖,肯定有不老实的人要在下游建水电站,对我国的火电及光伏等产业造成冲击。

黄河采沙还有很多弊端,比如跟淮河离婚,会招来各种巨型船只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正是因为有这些弊端,我国对黄河采沙的打击极为严格,几十年来不遗余力,报纸上经常刊登对盗采者处罚的消息。我们一定要保卫黄河,保持黄河高高在上的地位,保护好这一 历史 遗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从来都是应对问题的最佳方法,但这句话用在黄河下游泥沙上根本行不通,这里借用食品添加剂行业常用的一句话“抛开剂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同样,用在黄河泥沙治理上“抛开工程量谈方法也是耍流氓”。题主想到的这个方法,“黄河委”早都想到了,甚至每一个关心黄河的普通人也早就想到了,但为什么从来没有付诸于行动呢,因为题主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黄河下游泥沙的含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据黄土高原地质研究可以推算出,黄河变黄的时间至少已经一万年了,或许黄河最开始往下游带去的泥沙并没有当前这么多,但一万年时间积累的泥沙量绝对是一个恐怖数字,岂是随随便便用挖泥船就能挖万的。当前黄河年输沙量是16亿吨,我们只取一半8亿吨,那一万年时间积累的量也要超过八万亿吨,当前市面上常见的挖沙船挖沙速度是可以达到每小时近1000吨,24小时不停作业可挖两万四千吨,一年可挖八百万吨,单艘一百万年可挖完,一千艘同时开挖1000年可挖完,一万艘同时开挖也要100年时间,挖沙船数量再多就过分了。

再一个,黄河泥沙根本没办法与正经河沙相提并论,黄河泥沙大部分是泥,砂子(沙子)含量太低了,根本没办法用于日常建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能看到长江非法采砂的新闻,而看不到黄河非法采砂事件的原因。其实从黄土高原的土质分析就能得到最佳答案,黄河泥沙大部分来自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的土层虽然动辄几十米厚,但却连树木都无法成活,这样的“黄泥”挖出来干什么,没有价值又要往哪里堆放呢?

最后,挖泥船挖沙的速度能否拼得过黄河输沙速度,除非将黄河携带泥沙的情况彻底治理,否则下游挖泥沙的同时,上游还在继续输送泥沙,说是万年工程都不为过。所以,黄河泥沙治理还是应该从植树造林开始,先将上游水土流失巩固,至于下游开挖泥沙只能留给子孙后代了。

黄河形成的6000多万年前地质变化形成的,黄河源头上游其实河水非常的清澈,只是在中游经过黄土高原的时候,由于黄土高原地质松散,大量的泥沙被河水带走,形成了中下游的浑浊的水质,其实黄河之所以黄,原因还是因为地理环境造成的,其实由于气候的原因,黄河沿岸的雨水其实是很少的,这也导致了这些地方植被很难大规模的生长。

黄河其实流量并不大,平均每秒流量不到2600立方,而且在中下游平原地带,黄河的水深其实平均就是两三米的深度,下面淤泥的厚度远远超过黄河本身的水深度,每一年黄河携带的泥沙其实达到16亿吨,其中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的4亿吨沉积下来形成了平原以及河床,这也是 历史 以来黄河治理的难点,黄河水患其实就是泥沙沉积过大造成的。

不断抬高的河床,已经让黄河下游不少地区的河段抬高到超过了地面的高度, 历史 上黄河形成多次溃坝多次改道,每一次其实原因都一样,过多的泥沙沉淀太高河床,一到汛期就形成溃坝的风险, 历史 上的治理其实基本上都是以修复大坝和开挖河道为主,这些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淤泥过多造成了没办法根治, 历史 上的朝代都花费大量的财力去治理黄河,其实效果最多只是保一时而已。

有人说既然知道是泥沙过量沉淀造成的,为什么不清理泥沙呢,其实这个并不是没有想过,但是却不现实,因为想要的投入太大,根本不是小钱能搞定的,而且每一年增加的量都在4亿吨以上,一年清理能清理那么多吗,根本做不到一年清理数亿吨的泥沙,再者这些泥沙的作用并不大,不适合做建筑物的材料,所以清理起来也非常的难处理。

其实不要说什么挖泥船了,挖的速度其实远没有沉淀的速度快,没有经济作用,其实如果说黄河的泥沙能够用做建造材料的话,那黄河的泥沙清理就会好很多,可惜的是这些泥沙其实除了做沉积地使用外,基本上没有多大的作用,如果这些泥沙有经济效益那就好了,整体清理泥沙让河床下降其实是不可能的,唯一的方式就是减少泥沙的流入,然后再去进行河道清理,这些是大工程,需要几十上百年的时间,不是短期能完成的。

天真的机器猫
风中的鸭子
2025-09-13 22:30:03

三门峡中原联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06-14在河南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科技园区409号。

三门峡中原联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1222MA3XAT2689,企业法人倪胜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三门峡中原联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光伏发电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分布式电站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服务;光伏发电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设计、集成、销售;太阳能光伏设备相关配件技术开发、设计销售。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三门峡中原联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文静的母鸡
幸福的心锁
2025-09-13 22:30:03
陈颖晖

部委对多晶硅门槛准入标准无法达成一致,使得标准迟迟无法推出。此背景下,工信部为推动多晶硅产业的发展正拟推出多晶硅产业化招标。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发改委与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的争议焦点在多晶硅电耗指标,移动式制砂机。发改委要求还原电耗60千瓦时/千克,但工信部、科技部认为应定在80千瓦时/千克,双方难以协调,因此标准难以出台。

2010年3月29日,国内首个千吨示范项目拥有者四川新光硅业总工程师张惠国向本报记者表示,还原电耗标准合理水平在80千瓦时/千克,但国内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商江苏中能总经理蒋文武称,“60千瓦时/千克也行,关键是把标准具体化,不同设备对应不同标准”。

标准的推迟出台已对行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2009年9月26日,发改委、工信部等10部委正式发布通知[国发(2009)38号](下称38号文件),指出多晶硅行业存在过剩产能的情况。

随之,国内主要银行被要求冻结对多晶硅项目的贷款,这导致国内在建多晶硅项目资金一度紧张,新建多晶硅项目亦无法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一位参与标准制订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在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未出台之前,新的多晶硅项目几乎停滞”。

根据记者了解,为了推动多晶硅的发展,工信部正在实施多晶硅产业化招标,以科研攻关的方式,上马年产3000吨以上的大型多晶硅项目。

电耗之争

“争论的关键是电耗。”上述参与多晶硅产业标准制订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多晶硅的还原电耗与综合电耗是主要争议的指标。

根据38号文件的要求,“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到2011年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

“单独实现还可以,但要在综合电耗不高于200千瓦时/千克的指标下实现还原电耗60千瓦时/千克其无可能。”上述人士表示,还原电耗现在国际上最好的水平在70千瓦时/千克,因此“在之前的讨论稿中,大家把还原电耗定在80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定在200千瓦时/千克”。

“80千瓦时/千克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张惠国也认为,新光硅业采用国内制造设备,其还原电耗水平在87-90千瓦时/千克,“我们有一个炉曾达到62-3千瓦时/千克,但这不是平均水平,不具参考价值”。

80千瓦时/千克的指标获得了以工信部、科技部等代表的部委及相关企业支持,上述参与标准制订的人士称“新指标比较有可行性,只要是引进国外整套设备的话完全可以达到要求,国内设备进行改造也可达到这个水平”。

不过,新的电耗指标却引起了发改委的反对。上述人士透露“因为这与38号文的要求不同,等于是否定了国家刚刚通过的文件”。

“电耗问题都是因为企业和地方吹出来的。”上述人士显得有些愤怒。

据上述人士透露,38号文件中的指标来源于发改委等部委在2009年2月份开始的多晶硅调研。

“在重庆大全调研时,他们说自己的还原电耗在60千瓦时/千克。虽然有点吹,但不至于太离谱。我们估计他们能做到67-68千瓦时/千克,因为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最好设备。这就引发了问题。”上述人士介绍,随后调研组来到扬州顺大,“他们最离谱,技术人员报出还原电耗50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120千瓦时/千克”。

“调研过程中,大家争相报出超低的电耗指标,专家虽然提出不同意见,但多家一线企业提出,也不好讲什么。”上述人士表示无奈。调研组回京后,初步制定了还原电耗60千瓦/千克的指标,“从上报的数据来看,这个数字并不高,比最好的水平还是要高10千瓦时/千克”。

“近期,60千瓦时/千克的指标基本不可能做到。”张惠国坚称。

记者了解到,随着38号文件的出台,国内29家主要银行冻结了对多晶硅行业的贷款,“不仅是新建项目,在建项目也被冻结,后来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面协调,在建项目才陆续解冻”。

张惠国说,新光硅业正在实施技改以达到新的能耗指标。

在38号文件的影响下,国内近期新建多晶硅项目停止备案与审批,复合制砂机,据记者调查,业内正在等待多晶硅准入标准的出台,以建设新的多晶硅项目。

但由于多晶硅标准争议难以解决,作为力推多晶硅的工信部、科技部等拟推出产业化招标,以特招的形式给新的多晶硅项目放行。

质疑和招标

“产业化招标也是头一次听说。”国内一位最早从事多晶硅生产,任职于峨嵋半导体材料厂的人士回答本报记者。

据参与产业化招标文件起草的人士透露,此次工信部产业化招标规定为每条线的生产能为3000吨/年以上,“基本上就是一个大型多晶硅项目,竞标成功的企业将分享工信部1亿元的科研资金”。

科研资金并不是关键,事实上,一个年产3000吨的多晶硅项目总投资约27亿元,上述峨嵋人士称,“如果企业竞标成功,亦等于即获得一个多晶硅项目的许可,企业形象也大幅提升,同时另外还能获得相应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对获得银行融资有非常大的帮助,这可是国家项目”。

“这次招标工信部催得很急。”上述参与起草人士称,工信部要求在近一两周审核完毕,并开始向外招标。

准入标准仍在制定之中,但业内不少人士反对出台相关标准。

在38号文件中,多晶硅被指为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并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上海市太阳能学会理事长崔容强向记者表示,多晶硅并不存在高能耗与高污染的问题,更不用担忧产能过剩。

据崔容强调查,国内制造每千瓦光伏发电系统总耗电为2620千瓦时,而这些能量大概能在2年的时间时全部回收,矿山磨粉机,“不同地区光照强度不同,回收时间会有区别,但以目前情况来看,光伏电池获得10倍以上的能量收益没有一点问题”。

“我国多晶硅产业在国内发展了30多年均没有什么起色,总产能一直突破不了100吨,但进入21世纪后,在光伏的推动下,我国多晶硅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在产能已经突破2万吨。”崔容强认为,是市场孕育了国内多晶硅的高速发展。

“虽然产能突破2万吨,但我国的多晶硅每年还有近半数要从国外进口。”崔容强表示,需求都无法满足,“何从谈过剩?”

“一旦制订多晶硅准入标准,许多具有特点的多晶硅项目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中。”崔容强称,在这一轮多晶硅降价潮中,不少多晶硅企业关门出局,“那些技术不好、污染严重的企业肯定会被淘汰出局,多晶硅通过市场竞争来筛选就可以了”。

国内多晶硅新进入者——鄂尔多斯多晶硅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开军向记者表示,“降低能耗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有不断降低成本才能生存下来,60千瓦时/千克也没问题”。

国内从事多晶硅业务的河南尚宇新能源副董事长吴胜利亦认为,应该让市场来优胜劣汰,砂石料生产线设备,“就像我们生产的三氯氢硅(多晶硅生产的原料),原来的行业标准已经不适应现在市场对产品的要求,生物质燃料颗粒机,如果你的产品只达到行业标准,那肯定活不下去。另外,行业标准要执行很难,难保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

>相关阅读: 多晶硅陷入行业性亏损 多家企业押注薄膜太阳能多晶硅“门槛”定调:2010或成行业分水岭多晶硅行业洗牌开始:准入标准被指清洗中小企业相关的主题文章:

中国破碎机价格报价网 中国制砂机价格报价 中国烘干机价格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