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傲娇的糖豆
善良的世界
2023-02-05 13:41:20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最佳答案
纯情的鸭子
负责的超短裙
2025-09-14 05:33:35

《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已经发布。那么,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都有哪些特点,请看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的解读。

201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海洋经济总量稳步提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提高,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取得显著成效,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海洋经济总体实现稳步增长

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十年间翻了一番。海洋经济“引擎”作用持续发力,海洋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2%,高于国内生产总值0.1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近20年连续保持在9%左右,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3年稳步上升,2019年超17%。

海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海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海洋服务业“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海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2%、35.8%和60.0%,与上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连续9年稳步提升,拉动海洋生产总值增长近5个百分点,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5%。2019年滨海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8086亿元,比上年增长9.3%。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海洋油气增储上产态势良好,海洋原油生产增速由负转正,扭转了2016年以来产量连续下滑的态势,产量4916万吨,比上年增长2.3%;海洋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达到16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4%。海洋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5.8%;海洋货运量36亿吨,增长8.4%;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92亿吨,增长4.3%。海洋船舶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国造船完工量3672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6.2%;全年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随着海上风电补贴政策窗口期的临近,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显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累计并网容量达5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3.4%。

区域海洋经济不断壮大,北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26360、26570和36486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9倍、2.1倍和2.8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持续发力,南部海洋经济圈持续领先,2010年以来其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名义增速达12%以上,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33%增长到2019年的41%。

海洋经济对民生改善的贡献日益增强

海水产品保障方面,海洋渔业稳步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4%。能源供给和保障方面,渤海海域发现大型油气田,探明超千亿方天然气地质储量、超亿方凝析油地质储量,可供百万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总装机规模达1700千瓦的浙江LHD模块化潮流能机组连续运行时间居世界首位,至少可以满足900户海岛居民日常生活用电。生活便利度提高方面,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线贯通;220千伏珠海叠泉输变电工程海底电力隧道全线贯通。生活品质提升方面,邮轮旅游呈回暖态势,全国邮轮码头出入境旅客近413万人次,从2019年5月起,连续8个月降幅呈现收窄趋势。

海洋对外贸易总体向好发展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我国不断提高涉海产品国际竞争力,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海洋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洋对外贸易持续向好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持续扩大,我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海运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4.6%,其中,出口增长6.7%,进口增长1.6%。我国海运出口同比略增,海运出口贸易总额为166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2%。涉海产品进出口贸易趋势向好,重点监测的涉海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3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6%,连续4个月降幅收窄。海洋船舶完工出口同比基本持平,全国完工出口海洋船舶991万修正总吨,比上年下降0.6%。

海洋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海水淡化工程加快实施,可每日淡化海水18万吨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海水淡化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海洋生物医药业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症)的海洋药物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有条件获批上市,填补了17年来全球抗阿尔兹海默病治疗领域无新药上市的空白,成为全球第14种海洋药物。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球首个波浪能装机达120千瓦的养殖平台“澎湖号”交付使用,可提供1.5万立方米养殖水体。海洋船舶领域取得新成绩,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首航南极,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凯征”轮交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涉海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重点监测行业中新登记涉海企业共2.3万个,比2015年翻了一番;2019年末,实有涉海企业比上年增长10.7%,连续4年增长过万。其中,海洋旅游业实有企业基数大、增长快,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技术服务业等高技术产业实有企业数量增速较高,5年来年均增速分别为39.9%和20.4%。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效益状况保持稳定,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1%,高于全国同期4.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利润略有下降,利润总额为1439亿元,比上年下降2.5%,降幅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企业营业收入有所下滑,2019年为14199亿元,比上年下降2.6%;二是成本出现小幅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涉海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79元,虽低于全国同期5.1元,但比上年增加1.1元。

最新回答
听话的草丛
酷炫的战斗机
2025-09-14 05:33:35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海流能、盐差能等。科学家估计这些能源的理论蕴藏量约有1 500多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70多亿千瓦,相当于目前全世界发电能力的十几倍,在人类未来的能源供应中有重大的意义。

高高的水杯
喜悦的烤鸡
2025-09-14 05:33:35

我国是拥有非常庞大的海岸线以及领水资源,我国在前几年也是着重针对海洋的许多政策,我国将开始逐步利用起我国的海洋资源用于现代上陆地的资源已经开发的比较完善,但是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还仅仅是初步阶段。根据我国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国将在海洋上进行可持续再生能源稳定发电。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所使的任何东西都离不开用电,如果电力供应不足的话会导致许多的事情无法进行,包括我国的一些科研。所以保障日常生活中的用电是非常重要的,在海洋上拥有非常巨大的海风,这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发电,而且海洋当中还有许多的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等。这些都可以被我利用,而且他们没有任何的污染是可再生的能源,我们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置一些发电的设备。在这些具有产生能量的地区,将利用这个地方的可再生资源装置产生稳定的能源供应。这不仅可以为我国提供更多的店里,还可以为我国开发海洋资源开始一个不错的第一步。我们还可以积极利用海洋中的许多生物来,帮助我们进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水中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所以海水相对的比较稳定。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关键技术创新,以及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在有关海洋方面通过我上课学习到的内容,我现在已经对于海洋的一些利用比较多,而且最重要的一项也就是稳定发店在海洋当中会存在许多的温差以及潮汐。这些东西都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非常天然的资源,所以我国在去年就已经实现了,可再生能源装备稳定发电这一目的。

饱满的大地
舒心的宝马
2025-09-14 05:33:35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了11亿千瓦,为新能源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可再生能源的匮乏、世界能源的巨大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新能源的开发成为了一个热点。而新能源由于其清洁、可持续的特点,已逐渐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和缓解气候变暖的极具前景的替代能源。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技术,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是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前沿技术之一。

当今世界,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多样化已成为各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费也大幅增长,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进入临界点,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增量超过传统能源。对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提高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已成为能源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结合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现状,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以海洋能源为例,研究表明,海洋可再生能源可利用的能源约为70亿千瓦,是目前全球发电能力的几十倍。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水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其应用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大规模加速发展的趋势。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前进方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世界能源开发利用注入了新的动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世界各国解决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途径。

目前,我国已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中大力发展水利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已成为我国电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羞涩的乌龟
花痴的老师
2025-09-14 05:33:35

1.潮汐能

所谓潮汐能,就是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

潮汐能可以像水能和风能一样用来推动水磨、水车等,也可以用来发电。当前,潮汐能的主要功能就是发电。

世界最大的潮汐能源系统

利用潮汐能发电,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海湾或河口建筑拦潮大坝。形成水库,在坝中修建机房,安装水轮发电机,利用水位差使海水带动水轮机发电。建成潮汐发电站后还有利于海产养殖业的发展。

世界上,潮汐能主要多分布在潮差较大的喇叭形海湾和河口地区,如加拿大的芬迪湾、巴西的亚马逊河口、南亚的恒河口和中国的钱塘江口等都蕴藏着大量的潮汐能。

我国海岸线的长度为1.8万公里,潮汐能资源十分丰富。在潮汐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已经修建了一些中小型潮汐发电站。在温岭江厦港,就有一座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江厦潮汐发电站,它还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大潮汐发电站。潮汐发电站受潮水涨落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海水对水轮机及其金属构件的腐蚀及水库泥沙淤积问题都较严重。这些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只有将这些做好,就能更好地利用潮汐能来发电。

2.波浪能

波浪能集有许多优点,比如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广泛。特别是在能源消耗多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能量也最大。它的能量如此巨大,一直都吸引着沿海的能工巧匠们。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期望能够驾驭海浪开辟新天地。

波浪能发电

波浪能电站

具体而言,波浪能就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海洋表面的海水受太阳辐射给予的热量,可以说它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收集器。温暖的地表海水,造成与深海海水之间的温差,由于风吹过海洋时产生风波,这种风波在辽阔的海洋表面上,风能以自然储存于水中的方式进行能量转移,因此,说波浪能是太阳能的另一种浓缩形态,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所有海洋能源中,波浪能是最不稳定的一种能源。波浪能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它事实上是吸收了风能而形成的,它的能量传递速率与风速有一定关系,也和风与水相互作用的距离(即风区)有关。水团相对于海平面发生位移时,使波浪具有势能,而水质点的运动,则使波浪具有动能,从而使波浪能发挥出作用。

在风较多的沿海地带,波浪能的密度通常都很高。例如,英国沿海、美国西部沿海和新西兰南部沿海等都是风区,有着十分有利的波候。而我国的浙江、福建、广东和台湾沿海的波能也较为丰富,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功不可没。

波浪能之所以能够发电是通过波浪能装置,将波浪能首先转换为机械能,再最终转换成电能。这一技术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海洋大国利用新技术优势纷纷展开实验,但受客观条件和技术影响,所取得的效果效益有好有差。

3.海流能

简而言之,海流所存储的动能就是海流能。海流能的能量与流速的平方和流量成正比。与波浪能相比,海流能的变化要平稳且有规律得多。海流能有着很大的开发价值。

海流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发电。1973年,美国研制出一种名为“科里奥利斯”的巨型海流发电装置。该装置为管道式水轮发电机。机组长l10米,管道口直径170米,安装在海面下30米处。在海流流速为2.3米/秒条件下,该装置获得8.3万千瓦的功率。此外,日本、加拿大也在大力研究试验海流发电技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海流发电研究也已经有样机进入中间试验阶段,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相比陆地上的江河,利用海流发电要方便得多,它既不受洪水的威胁,又不受干旱的影响,几乎以常年不变的水量和一定的流速流动,为人类提供了可靠的能源。

利用海流发电,除了上面所说的类似江河电站管道导流的水轮机外,还有类似风车桨叶或风速计那样机械原理的装置。一种海流发电站,有许多转轮成串地安装在两个固定的浮体之间,在海流冲击下呈半环状张开,看上去很像花环,因此被称为花环式海流发电站,它是目前海流发电站的主要形式。

4.海洋温差能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吸热体,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地球上的海洋除了南北的极地和部分浅海外,通常不会结冰,尤其是赤道附近的海域,海水表面温度几乎是恒温的,因此在描述海洋时人们都说它是温暖的。海洋深处的海水温度却很低,它一年四季温度只有摄氏几度,无论如何,太阳也没有办法把它晒热,这与海洋上层的温水比较,大约有20℃的温差。在热力学上,凡有温度差异都可用来作功,这就是我们所要讲的海洋温差能。

大多数情况下,海洋温差是指南纬25°至北纬32°之间海域中海水深层与表层的温度差。我国位于东半球,拥有较好的海洋温差条件,尤其是台湾附近海水温差更大,能够使人们得以很好地利用。

海洋温差能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温差发电。海洋温差发电主要采用两种循环系统,一种是开式,一种是闭式。在开式循环中,表层温海水在闪蒸蒸发器中,由于闪蒸而产生蒸汽,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后流入凝汽器,由来自海洋深层的冷海水将其冷却。在闭式循环中,来自海洋表层的温海水先在热交换器内将热量传给丙烷、氨等低沸点工质,使之蒸发,产生的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后再由冷海水冷却。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将海水的温差变成电力,由此使发电成为实现。

4.海洋盐差能

所谓盐差能,就是指海水与淡水之间或两种含盐浓度不同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能。这种能量主要存在于河流与海洋的交接处。同时,淡水丰富地区的盐湖和地下盐矿也可以利用盐差能。盐差能是海洋能源中密度最大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海洋盐差能可以用来发电在很久以前已被人们认识到。

其发电原理主要是:当把两种浓度不同的盐溶液盛在一个容器中时,浓溶液中的盐类离子就会自发地向稀溶中扩散,一直到两者浓度达到一致。所以,盐差能发电,就是利用两种含盐浓度不同的海水化学电位差能,并将其转换为有效电能。有学者在经过详细的计算后发现在17℃时,如果有1摩尔盐类从浓溶液中扩散到稀溶液中去,就会释放出5500焦的能量来。由此专家设想到:只要有大量浓度不同的溶液可供混合,就一定会有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经过进一步计算还发现,如果利用海洋盐分的浓度差来发电,它的能量可排在海洋波浪发电能量之后,但又要大于海洋中的潮汐能和海流能。

利用盐差能发电有多种方式,比如有渗透压式、蒸汽压式和机械一化学式等,其中渗透压式方案获得了人们最大的重视。将一层半渗透膜放在不同盐度的两种海水之间,通过这个膜会产生一个压力梯度,迫使水从盐度低的一侧渗透到盐度高的一侧,从而稀释高盐度的水,直到膜两侧水的盐度变成一致。此压力称为渗透压,它与海水的盐浓度及温度有着很大的关联。

据估算,地球上存在的可利用的盐差能达26亿千瓦,其能量甚至比温差能还要大。由此可见,海洋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要海水不枯竭,其能量就生生不息。作为新型的能源,海洋能源已吸引了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的兴趣。

大气的面包
寒冷的月饼
2025-09-14 05:33:35

浩瀚的大海,不仅蕴藏着丰富矿产资源,更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仅大洋中的波浪、潮汐、海流等动能和海洋温度差能、盐度差能等物理化学能的存储量就非常惊人。

这些海洋能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所谓“可再生”,是指它们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永不枯竭,不像煤、石油等非再生能源,储量有限,开采一点就少一点。人们可以把这些海洋能以各种手段转换成电能、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供人类使用,永远不会枯竭,也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潮汐能就是潮汐运动时产生的能量,人们根据潮汐潮流的变化规律,已经编制出各地潮汐与潮流的运动表,并能预测未来各个时间的潮汐大小与潮流强弱。潮汐电站与潮流电站可根据预报表安排发电运行。

波浪能主要是由风的作用引起的海水沿水平方向周期性运动而产生的能量。波浪能既不稳定又无规律,但它所具有的能量也是非常惊人的。由此可见,只要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存,这种能源就会再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海洋能源的开发正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飘逸的煎蛋
无聊的招牌
2025-09-14 05:33:35
资源储量相对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我国海域辽阔,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海洋资源种类繁多,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其中: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鱼类3000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滨海旅游景点1500多处;深水岸线400多公里,深水港址60多处;滩涂面积380万公顷,水深0~15米的浅海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此外,在国际海底区域我国还拥有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在人类对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海底石油、天然气成了海洋资源争夺的重点。根据国务院2003年5月9日颁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13号文件”),我国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海洋鱼类3000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我国有240亿吨的海洋石油资源量,是中国2003年进口石油总量(9000万吨)的260多倍。可惜的是,石油储量丰富的海域,多在有争议的东海和南海,没有争议的渤海和争议相对较小的黄海与之相比储量较少。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的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渤海是内海,水浅,但开发起来一样有难度,其油气分布零散,被称为“摔碎的金盘子”,且多以重油、稠油为主;而黄海比较“贫瘠”。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查,得出的结论是,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30~70亿吨。还有资料反映,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据有关报道,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公里,而发现的石油储量有55.2亿吨,天然气储量有12万亿立方米,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为中国GDP增长贡献一两个百分点。仅在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但是东海和南海这两个海域都是“有争议”的地区。

资源跟能源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