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造句-用汽笛造句
(1) 汽笛 发出雄壮的吼声,轮船像一匹钢铁骏马,斩波劈浪,向远方冲去。天空中一朵朵白云在飘,海面上一只只小艇在跑,泛起朵朵浪花,一条条白色的带子在小艇后边飞舞,好欢快啊!
(2) 尖厉的 汽笛 声撕破了灰沉沉的长空,列车犹如绿色的游龙,呼啸着飞驰南下。小姑娘的脸像一个红苹果。
(3) 虽然我的小船没有 汽笛 没有舵,也没有船帆,但它是独一无二的,不畏风雨的小船,它能驶向美好的未来,驶向梦想中的彼岸!
(4) 他猛然呵呵笑起来,而且“呵”的声音越提越高,像是 汽笛 叫,或者不如说更像公马嘶鸣。
(5) 朵朵雪白的和粉红的浮云,像一群被 汽笛 的厉声怒吼吓惊的大鸟一般,在蔚蓝的天空中很快地飘动着。
(6) 汽笛 响了三声,列车开始向前移动了。
(7) 从远处传来响亮的 汽笛 声,原来是一列火车开过来了。
(8) 汽笛 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9) 一声 汽笛 ,跌落在旷野;无限的惆怅与孤独,在别离的那一刻,一齐从心头滋生。
(10) 随着 汽笛 的响声,火车慢慢地开出车站。
(11) 随着 汽笛 长鸣,轮船缓缓开出港口。
(12) 如果你想永远做个雇员,那么下班的 汽笛 吹响时,你就可以暂时忘掉手中的工作;如果你想继续前进,去开创一番事业,那么,汽笛仅仅是你开始思考的信号。
(13) 汽笛 一声长鸣,火车缓缓驶离车站。
(14) 在轮船到港的 汽笛 声中,这次快乐的旅程结束了。
(15) 江面上波涛滚滚,轮船穿梭而行,不时传来一两声 汽笛 声,此情此景,真让人爽心悦目。
(16) 最伤感的一句话: 汽笛 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17) 汽笛 一声长鸣,好像在为他鸣锣开道。
(18) 千万人之中我们碰巧一起在路上,这样不期而遇, 汽笛 声和着陌生空气在颤动,我们都带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出发了。阿Sam
(19) 天亮之前,天空冻得发出响声,火车的 汽笛 声被全城的人做进梦里多么疲惫辛苦忧虑惶恐的人,也能在天亮前沉稳地睡一下,也许只有十分钟,完全忘了自己是谁,不知道这个有名有姓的身体在蜷卧在人世间的哪个角落。王小妮
(20) 他对战争的一种记忆便是坐在黑暗的防空洞里,等候 汽笛 拉响解除空袭警报。
(21) 这艘货运船的 汽笛 高鸣,旗帜飘扬,花火绽放,庆祝狙击兵一度为了全体船员而放弃营救的船长,终于在4月11日得救。
(22) 机车的 汽笛 发出短促的呜呜声,车铃也不时地响着.
(23) 最后一天我记得最清楚,当 汽笛 声响过后,月台上有一个人站在雨中,脸上挂着可笑的表情,因为他的内心被踢翻了。迈克尔?柯蒂斯
(24) 让平安的列车,穿过幸福的隧道,鸣着快乐的 汽笛 ,把苦难全部甩掉,翻过幸运的山巅,躲过生活的烦恼,送来健康伴随,疾病不敢打扰。在平安夜的晚上,带着吉祥抵达,愿你美满幸福,平。
(25) 随着一声响亮的 汽笛 我们开始缓慢离站,许多条面包仍在向车上扔来。
(26) 我忍住哽咽的声腔疯狂地奔向雪地的远处。 汽笛 响起,一阵一阵飘过辽阔的雪野,那远处,有一列火车,长长的铁轨,一节一节的枕木铺向回家的路。潘云贵
(27) 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波光粼粼,美丽极了。海鸥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在海里面,轮船缓缓地在水面行驶着,发出“呜呜”的 汽笛 声;在海里游泳的人们互相嬉戏,真像沐浴在幸福的海水里。
(28) 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 汽笛 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29) 子时的钟声已经敲响,龙年的列车准时徜徉,飞转的车轮承载着幸福,鸣亮的 汽笛 把祝福弘扬,送你一个崭新岁月,迎接一年火红骄阳。
(30) 夏末,像是刚刚开过火车的铁轨,还有余温的存在,还有身影的陪伴,还有那一声 汽笛 长鸣远方,无论这个夏天你是否愉快,此刻我只想留住你的愉快。
(31) 这么晚了,去什么地方呢?美丽的火车,孤独的火车?凄苦是你 汽笛 的声音,令人记起了许多事情。为什么我不该挥舞手巾呢?乘客多少都跟我有亲。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塔朗吉
(32) 汽笛 长鸣提醒我们勿忘国耻,自强不息增强国力才有和平;敲响警钟告诉我们铭记历史,科学进步实力大增才有昂首挺胸。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望我们奋斗谱神州新篇,汗水写中华文明。
(33) 草棚区域人声动了.裕华厂里的 汽笛 威武地嘟嘟地叫.
(34) 函数包括发动机, 汽笛 和钟的声音,灯光,一个可旋转的探照灯,以及一个转动船舶的方向舵的舵轮。
(35) 多排一股黑烟,彩虹就少一道色彩;多响一声 汽笛 ,生活就少一份安逸;多轧一道沟壑,地球就少一分美丽;多转一次信息,环境就少一份压力。世界无车日,倡导信息转起来!
(36)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最害怕听到火车的 汽笛 。听到汽笛,就代表要分离。张嘉佳
(37) 火车呜呜地鸣着 汽笛 ,钢轮擦过铁轨的转辙器时,发出了。
(38) 踏上人生的甲板,扬起希望的风帆;拉响奋进的 汽笛 ,荡起拼搏的双桨;踏开命运的浪花,追逐生命的精彩。中国航海日,愿你开辟幸福航线,快乐一生!
(39) 他对战争的一种记忆便是坐在黑暗的防空洞里,等候 汽笛 拉响解除警报。
(40) 大屠杀惊华夏, 汽笛 长鸣警大家,祭奠英烈送菊花,屈辱国耻牢记它,东方屹立中国娃,振兴祖国爱中华,珍爱和平不称霸。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神州大地齐默哀,勿忘国耻,珍爱和平,爱我。
(41) 这正是刚才在浓雾里鸣放 汽笛 的那辆机车.
(42) 子时的钟声已经敲响,蛇年的列车准时徜徉,飞转的车轮承载着幸福,鸣亮的 汽笛 把祝福弘扬,送你一个崭新岁月,迎接一年火红骄阳。
(43) 汽笛 长鸣迎接首相登船,全体水手发出欢呼声.
(44) 警钟敲起 汽笛 鸣,难忘旧日枪炮声,国耻牢记在心中,直到今日气难平,旧恨没忘添新伤,钓鱼岛上又逞强,祖国疆土怎能让,不容鬼子再猖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不忘国耻,奋发图强,保。
(45) 不一会,“解除警报”响了: 汽笛 拉长音,大家就起身拍拍尘土,络绎不绝地返回市里。
(46) 汽笛 叫声突然从那边远远的河身的弯曲地方传了来.
(47) 影像中新移民响亮的口号,就是每天早晨快城快客拉响的 汽笛 声。
(48) 谢尔曼 汽笛 风琴和潘兴一样一家最多只能有两个.
(49) 汽笛 鸣响了,车子发动了,你要出发了,我送祝福了,烦恼飘散了,忧愁飞走了,快乐启程了,幸福诞生了,旅途愉快了!
(50) 拉响前进的 汽笛 ,扬起生活的帆布,冲向幸福的汪洋,驶向快乐的彼岸,中国航海日,扬帆起航,吹响号角,向快乐出发,奔向幸福的明天!
(51) 启动空气瓶、控制用空气瓶、 汽笛 用空气瓶、杂用空气瓶。
(52) 火车呜呜地鸣着 汽笛 ,钢轮擦过铁轨的转辙器时,发出了卡嗒卡嗒的响声.
(53) 摆脱工作的压力,享受生活的悠闲;放下心头的烦恼,体会人生的灿烂;拒绝霉运的降临,点燃好运的长鞭;拉响开心的 汽笛 ,奔向快乐的新年。愿你新春佳节快乐而不断,幸福只是新的起点。
(54) 火车 汽笛 尖啸,车轮的声响和节奏起了变化.
(55) 心里敲响警钟,历史的屈辱不能忘记;心间拉起 汽笛 ,国耻国仇不能遗忘;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心中暗暗宣誓,保卫钓鱼岛,振我国威,强我中华!愿祖国更繁荣!
(56) 汽笛 声已经鸣响,分别就在眼前。四年的同窗时光,全在眼前浮现。我们共同奋斗,我们共同欢笑,共同的梦想将我们的心紧紧系牢。愿你别后工作顺利,前途似锦!我在远方等着你的捷报!
(57) 十一长假结束了,新的拼搏开始了,你休息好了吗?让我们精力饱满地迎接未来的工作,奏响奋斗的 汽笛 ,吹响前进的号角,为明天的幸福努力!祝你节后:快乐依旧!
(58) 我见过你,在海面上驾驶一列私人列车,往返于少年时代和今夜,一次又一次,直到 汽笛 哑了,你也不再唱歌,窗外都是倒退的风景。马良
(59) 汽笛 长鸣,回顾南京大屠杀,激起豪情在胸,国家快快强大,落后就要挨打,祖国复兴靠大家,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以史为鉴,缅怀先烈,奋发图强,爱我中华!
(60) 4点,“康济”舰拉响了 汽笛 ,起航驶离刘公岛。
(61) 钢铁洪流构筑的都市中, 汽笛 声呜咽咆哮着昼夜不息,日升日落让人苍老与五行,同样也让每日的时间都过得如水般,时而平淡时而波涛汹涌。
(62) 江边传来一声 汽笛 ,把两人的目光牵过去。
(63) 此时,明华轮鸣响 汽笛 ,为深圳新一轮的大干吹响了号角。
(64) 在另一些较为平整的地方,渔船与货客船来往不断,不时发生出启航与归航的 汽笛 声。
(65) 伴随着长长的 汽笛 声,退伍老兵和送别战友们的热泪夺眶而出,尽情地挥动双手,列车渐渐远去。
(66) 当乔治国王号邮轮缓慢的驶入浦江航道,悠扬的 汽笛 拉开,一个年轻人从栈桥上走下,一个大时代随之拉开帷幕。
(67) 我仿佛听见巨大的火车轮子呼哧呼哧喘出白气,随着一声老牛般憨憨的 汽笛 ,车轮齐动,隆隆响声恰似夏夜天边滚过的惊雷。
(68) 此时的威海卫还是一片祥和宁静,军舰自由游弋,沙鸥翔集,波涛漾漾,不时的传来舰船的 汽笛 声,惊起一群海鸥在海面之上低旋鸣叫。
(69) 古径驼铃行赤道,新途 汽笛 入苍松。
(70) 偶尔,我倚望窗前,看远方暮色四合,炊烟缭绕,听远方传来的 汽笛 和火车的轰鸣,想象着外面的世界,想念着曾经的朋友。
(71) 数分钟后电子 汽笛 声响起,双方球员各自进行最后的战术布置随后首发回场,中央大屏幕随之打出双方的首发阵容。
(72) 大江中,无闻大船 汽笛 声,几艘小拖驳,运沙间或过。
(73) 通车的 汽笛 刚一拉响,掌管北京地区防务和治安的步军统领衙门就以见者“群情骇怪”为名强行责令拆除。
(74) 初秋,南海某码头, 汽笛 鸣响,南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李四光”号测量船开始了又一次远航。
(75) 在电视直播的 汽笛 声中,张欢与家人对着父亲的相片,默哀致意。
(76) 4时左右,“康济”舰拉响了 汽笛 ,起航驶离刘公岛。
(77) 这事还用商量吗?当年闹工潮,你是第一个拉响 汽笛 的,那种闯劲现在撂到哪里去了?
(78) “三叠阳关唱不停,催航 汽笛 一声声。
(79) 12月9日,伴随着 汽笛 和鞭炮声,满载煤炭的8537次货运列车从色连集运站缓缓驶出,这标志着塔韩线色连集运站全线开通运营。
(80) 悲哀的 汽笛 声划过海空,康济号缓缓驶出威海港,消失在雨雾之中。
(81) 胸腔里澎湃起参天的巨浪,伴着归航时 汽笛 的呜鸣声响彻云霄。
1856年12月28日,伍德罗·威尔逊生于弗吉尼亚州斯汤顿的一个牧师家庭,祖先大部分是苏格兰血统。
1870年-1874年间,因父亲在哥伦比亚神学院担任教授,伍德罗·威尔逊一直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哥伦比亚生活。
1873年伍德罗·威尔逊在戴维森学院(Davidson College)上了一年学。之后作为新生转到普林斯顿就读,成为Phi Kappa Psi兄弟会的成员,并于1879年毕业。自第二年起,伍德罗·威尔开始博览政治哲学和历史书籍。伍德罗·威尔称他进入政界的灵感来自英国议会速报记者Henry Lucy。
1879年进入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但一年之后由于健康原因不得不退学。不过,尽管从未毕业,在弗大就学的时候,威尔逊曾热情地参与两个校内团体:弗吉尼亚合唱俱乐部(Virginia Glee Club),和杰斐逊文学与辩论社团(Jefferson Literary and Debating Society),并担任社团主席。退学后,伍德罗·威尔逊搬往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明顿居住,并继续从事它的研究。
1962年历史学家对31位总统的投票排名,威尔逊高居前4位,仅次于乔治·华盛顿、亚伯拉罕·林肯和富兰克林·罗斯福。 1890年,伍德罗·威尔逊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任法学和政治经济学教授。
1896年,普林斯顿大学一百五十周年校庆时,伍德罗·威尔逊发表了一篇题为《为国服务的普林斯顿》(Princeton in the Nation's Service)的演讲。这个题目后来被扩展为“为国家服务,为所有民族服务”(Princeton 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成为暗示普林斯顿大学的常用格言。在这篇著名演讲中,威尔逊概述了他对于民主国家大学的憧憬,呼吁高等教育机构把课程从历史中分离,并利用每一堂这样的课来为学生阐明他们的责任。
1902年,校董事会晋升伍德罗·威尔逊为校长,以代替被认为管理不力的佛朗西斯·兰迪·巴顿(Francis Landey Patton)。他所开发的课程方针后被证明为高等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发展性创新。
1906至1910年间,为消除精英层社交俱乐部的影响,伍德罗·威尔逊尝试通过废除面向上层阶级的“吃喝俱乐部”(eating club)并把这些学生重新带回校舍——俗称“四边形”。
1907年10月,由于校友们的激烈反抗和威尔逊对妥协的坚定反对
,董事会收回了它起初对“四边形计划”给予的支持,并指示威尔逊停止实施。
1908年董事会回绝了威尔逊关于研究生楼建在本科生校舍所在区域的提案,并于此年采纳了韦斯特的计划。当时,国内媒体将这次发生在普林斯顿校内的对立报道为精英(韦斯特)与民主(伍德罗·威尔逊)之战。 当选州长
1910年伍德罗·威尔逊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参选新泽西州州长,对手是共和党候选人、负责银行与保险业的州吏维维安·M·刘易斯(Vivian M. Lewis)。威尔逊在竞选中强调他与政治机器的分离,并誓言一旦当选他不会蒙恩于那些党内大佬。尽管塔夫脱曾在1908年总统大选时以80000票的差距赢得新泽西州,伍德罗·威尔逊还是以49000之票差轻松击败了刘易斯。
尽管1910年大选时民主党还取得了对州众院的控制,但共和党人仍然以微弱优势据有州参院。上台之后,威尔逊无视党内机构的要求,启动了他的改革性日程。他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建立了候选人选拔会,这几乎将党派头目们从总统选举过程中排除出去。他还重整了公共设施委员会,并引进了工伤补偿机制。
当选总统
1912年6月25日,伍德罗·威尔逊赢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
此后,由于共和党候选人塔夫脱和进步党候选人、前共和党人和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竞争严重分散了本应投给共和党唯一候选人的选票,他在40个州获胜,得到总共531张选举人票中的435张。伍德罗·威尔逊毫无困难地赢得竞选胜利。
1913年3月15日他举办了美国现代史上首次总统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允许记者向他提问。
连任成功
1916年获得重新提名后,伍德罗·威尔逊在竞选中打出了“他让我们远离了战争”(he kept us out of the war)的口号,提示选民他任期内即维持了坚定的国策、又避免了与德国或墨西哥的公开冲突的业绩。但他却从未发誓即使受到挑衅也决不参战。1916年9月2日,当他发表接受党内提名的演讲时,伍德罗·威尔逊针对性地警告德国他不会容忍给美国人造成生命损失的潜艇战。
“ 一个违反这些核心权利的国家必须明白它将被直接的挑战和抵抗所制止并被要求承担责任。很快,这将使这场争斗多少变成我们自己的事情。”
最终,伍德罗·威尔逊勉强战胜共和党候选人查尔斯·埃文斯·休斯赢得了1916年大选。
选战的最后结果出奇地接近,甚至在选后数天内都无定论。由于担心输掉选举而在欧战尚不确定的情况下成为跛脚鸭,威尔逊提出了一个假想方案:倘休斯取胜,他将先任命休斯为国务卿,然后和副总统一起辞职以使其接任总统。两党选情在数个州都十分接近。在加州大约一百万选票中威尔逊赢了3773票,而在新罕布什尔只赢了区区54票。休斯在明尼苏达的358000张选票中赢了393张。最后威尔逊得到了277张选举人票,而休斯得到254张。威尔逊能赢得大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1912年大选时投给西奥多·罗斯福和工会领袖戴布兹(Eugene V. Debs)的票这次大多流向了他。
参加一战
在1917年之前,美国一直恪守1914年的中立宣言。在这段期间,威尔逊为确保一个更宽泛的外交政策,警告美国公民不要在交战阵营中选择他们的所属方。在他1914年的国会演讲中,威尔逊说道:“这样一个发生在我们当中的分裂对于我们的和平思维将是致命的,而且还会妨碍我们作为一个强大的和平国家正当地行使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人时刻准备着在一场公正的调停中发挥作用,并以朋友而不是党徒的身份谈论关于和平与和解的建议。”
尽管载有大量美国公民的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的事件给威尔逊增加了参战压力,中立原则还是得到了维持。但后来由于德国发起无限制潜艇战,威胁到美国的商业海运,这种中立性开始倾斜。在德国于1917年早些时候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尽管也发表了若干声明来限制这种战术),并秘邀墨西哥与德国结盟反美之后,威尔逊为“使世界安全以确保民主”,将美国带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他没有和英法签署一个正式的同盟,而只是作为合作(associated)力量加入。他通过征兵大幅扩军,并将高度自由的指挥权,包括战术战略以至外交行动,授予了约翰·潘兴将军。
到这个时候,威尔逊认定这场战争已变成了一个对人类的真正威胁。1917年4月2日,他在宣战演讲中说道,美国如不参战,整个西方文明都将被摧毁。威尔逊在讲话中宣告将进行一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说明他希望建立一个和平的基础以防将来战祸再临而招致不必要的死亡与摧毁。这也为他未来将发表的十四点原则——一个关于解决领土争端、确保自由贸易和建立维和组织的一揽子建议——铺垫了一个基础。
为打击国内的反战势力,威尔逊相继于1917年和1918年推动国会通过了反间谍法(Espionage Act)和反煽动法(Sedition Act),以压制反英、亲德和反战声音。他欢迎诸如沃尔特·李普曼这样支持战争的社会主义者,却无法容忍那些企图阻碍战争甚至刺杀政府官员的反战者。他还坚持将出生在外国的激进分子赶出美国。援引反间谍法相关条例,美国邮政系统拒绝投递任何被视作可能是批评美国战争行为的书面材料。约60多家报纸因此被剥夺了二级邮递权。
威尔逊的战时政策高度地向劳工倾斜。他与龚帕斯和美国劳工联合会密切合作,同时镇压任何企图阻碍战争工作的反战团体。在威尔逊的任期内,美国劳工联盟、铁路工人协会和其他“温和”工会的会员和这些行业工人的工资都得到了显著增长。由于没有实施配给制,消费品价格飞涨。而因为收入税的增加,白领阶层备受打击。不过,鼓励购买战争债券的工作还是大获成功。这些债券使得战争开销转化为20年代的繁荣。
威尔逊建立了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政治宣传机构,即美国公共情报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 Information),由乔治·克里尔(George Creel,故俗称“鱼篓”委员会)领导。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鼓动爱国性反德情绪,并实施各种信息审查。除了公共宣传外,政府还将战争工作引入多个其它领域。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领导的战争工业委员会为美国的工厂制定战时目标和政策;赫伯特·胡佛被任命为食品管理局局长,该局鼓励美国民众参与到“无肉星期一”和“无麦星期三”活动中,以为海外部队节省食物;亨利·加菲尔德(Henry Garfield)领导的联邦燃料管理局引入了夏时制,并对煤炭和石油实施配给供应来确保军事需求。许多这样的委员会和管理机构的领导者都是由威尔逊征召的商界人士。他们只拿一美元的日薪,以提高政府在战争期间的功效。
国会还于1917年授权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组织四个志愿者师团到法国参战,但威尔逊拒绝了给他的政敌这样一个机会。
巴黎和会
一战结束后,威尔逊开始参与谈判。他的目标是明确的,即帮助受压迫国家获得主权和确保一个公正的和平。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发表了十四点和平原则,首次论述了关于成立国际联盟的想法。这个联盟的指定目标应该是保证各大小国家的领土完整以及他们的政治独立。
威尔逊打算凭十四点原则结束这场战争和实现一个所有国家共享的、公正的和平。为了开巴黎和会,他在巴黎待了6个月,这也使得他成为首位在任内出访欧洲的美国总统。和会期间,他不倦地推销他的计划,最终实现了在凡尔赛条约中加入了关于创建国际联盟的章节。
尽管由于他为创建国联所作的努力使威尔逊获得了1919年诺贝尔和平奖,但他没能在入盟一事上赢得参议院的支持。美国此后从未加入国联。1918年中期选举后,以亨利·加博·洛吉(Henry Cabot Lodge)为首的共和党控制了参议院。但威尔逊拒绝共和党的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对洛吉提议的修改也一并否决。双方最为主要的分歧点在于国联是否将削弱国会的宣战权。在这段期间,威尔逊越来越不相信媒体。他停止召开新闻发布会,而更倾向于自己的宣传机构,即公共情报委员会。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威尔逊未能使美国加入国联是他任内所犯的最大错误,甚至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所有总统任期内的最大失败之一。凡尔赛条约中的种种苛刻条款招致了德国民众对条约的极大怨恨,最终导致了希特勒的上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欧洲期间,威尔逊还前往罗马拜会了教皇本笃十五世。这次访问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任内会见教皇的总统。
战后时期
威尔逊对战后复员的问题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复员过程进行得异常混乱。四百万士兵在身无分文、没有任何安顿计划和救济的情况下就被送回了美国。农田价格的战时泡沫破灭导致许多农民破产或身陷因新购土地所欠下的债务中。1919年,钢铁业和肉类加工业工人举行大罢工。种族骚乱在芝加哥、奥马哈和其他城市蔓延。
在纽约和其他地方发生一系列由激进无政府主义分子实施的爆炸活动后,威尔逊命令总检察长亚历山大·米切尔·帕尔默(A. Mitchell Palmer)抑止暴力活动。司法部随后展开了被称作“帕尔默搜捕”(Palmer Raid)的大规模行动,旨在收集与暴力激进团伙有关的证据,以及关押或驱逐国内外煽动分子。司法部以妨碍征兵为由审判了工会领袖戴布兹,并把他送到亚特兰大的监狱服刑。戴布兹后来被哈定总统释放并赦免。
在任内的最后三年,威尔逊与包括豪斯中校在内的许多亲密政治伙伴或盟友分道扬镳。历史学家推断可能是一系列的中风影响了他的人格。威尔逊想再次连任,但他的民主党已然分崩离析:德裔选民因战争期间所受的待遇而愤慨,爱尔兰裔选民则因他未支持爱尔兰的独立而不满。
患病
1919年9月25日,威尔逊为获得美国人民对加入国联的支持,连续地走访全国各地发表演讲,当他在科罗拉多州的普韦布洛发表完推广国联的演讲后,威尔逊终于昏倒在地。
1919年10月2日,又一次严重的中风发作,他的左半边身子完全瘫痪,左眼也失明。
威尔逊的身体状况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总统丧失工作能力的情形,这在之后被认为是通过宪法第二十五修正案的重要原因。
在潘兴的一生中,最值得他炫耀的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所以,他专门写了一本回忆录——《我在世界大战中的经历》。的确,一战时期是他军事生涯的顶峰,他的指挥艺术和谋略思想在此时得到充分的发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正如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得尔·哈特在他《十年后的声望》一书中所说的:“可能不会有第二个人能像他那样把美军建成如此规模的部队。没有这支部队,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不可能出现转机,更谈不上取胜。”可见,正是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才促使人们对他的军事思想产生浓厚的兴趣。
1917年,潘兴携少量的参谋骨干,乘丘纳德班船“波罗的”号离开美利坚,赴欧洲走马上任。到达法国后,协约国军队狼狈的处境尽入眼底,于是他急切希望用美军来扭转战局。然而,此时正陆续运往欧洲的美军大多是素质较差的新兵,又缺少军官。英、法等协约国对这样一支军队嗤之以鼻,尤其对它的指挥能力不敢相信,因此,他们要求把美军编入英、法军队中去;并说这对美军利多弊少。协约国的要求使潘兴很恼火,他极力维持美军的“独立”状态,并明确指出:“凡是有一点民族自尊心的人都不愿为其他国家军队的建立提供兵员。”他坚持自己的立场,直至战争形势十分危急时,才形式上接受了协约国的要求,但依然不愿放弃美军的独立性和自己对美军的直接控制权。
潘兴的态度使协约国很为不满。法国总理克里孟梭郑重地告诫道:“如果美国人不让法国人教他们,德国人会‘教他们的’。”然而,潘兴却用实际行动“回敬”了协约国的“好意”。1918年5月底,美军在坎蒂格尼的战斗中顽强拼杀,获得大胜,与此同时,协约国军队却在节节败退。美军的得势使潘兴激动不已,他致电美国国防部说:“我坚信,我们的部队在欧洲首屈一指,我们的参谋人员不比任何军队逊色。”他甚至拍案怒斥:“谁胆敢再问我美国人会不会打仗,我就对他不客气!”潘兴的举动让人无可奈何,协约国军队大元帅福煦也只得急呼:“战斗!战斗!这是当务之急!”
在形势紧急的情况下,美军顶住了德军,他们牢牢地守在横跨巴黎公路的地带,挡住了德军的前进。据哈博德回忆:“中路的协约国军队没有一支部队能顶住德军的进攻。当德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而来时,能站稳脚跟的第一支协约国部队是美国的第二师。他们不但稳住了阵脚,而且还开始向前推进了。”6月6日,美军又向贝洛林苑的德军展开了一场攻势,他们英勇战斗,伤亡较重。6月25日,在一整天的炮火准备后,冲进了贝洛林苑。这次战斗使德国人再一次领教了美军的份量。此后,德军大多只有了招架之势。9月中旬,潘兴发起圣米耶尔战役,这是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独立实施的战役,尽管它本身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但总体上说,取得了很大的胜利。9月26日,美军又发动了马斯一阿尔贡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整个战事也于11月份宣告结束。
因为潘兴将军是美军历史军事上面参与战争最多的一位将军,同时他也是美国军队里面的唯一的六星上将。潘兴将军在美国军队当中地位为什么高?其实很简单。潘兴将军算是美国军事上的一位启蒙家。如果没有潘兴将军的话,美国军队不会成长为现在这个样子。
美国是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虽然它建国历史不长,可是将星璀璨不输给其他国家。约瑟夫-潘兴将军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六星上将,他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外号“铁锤将军”,“黑桃杰克”。美国在二战后期研制的重型坦克M26,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在美国军队中地位这么高,当然是有原因的。
在装甲部队出现以前,骑兵就是战场上快速作战的决胜兵种,潘兴就是一名骑兵将领。他首次受到军方特别的注意是在征讨印第安人部落的战争中,受到了上级的特别嘉奖,然后担任了西点军校的战术教官。之后,他参加了几乎所有美国参与的战争中,美西战争。美菲战争都有他的身影,并且在日俄战争中担任美军观察员。1906年,他被破格从上尉直接提升为准将,令人非常吃惊。
让潘兴最出名的是他统率美军开进墨西哥,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在美国终于决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因为出色的表现被指定为美国远征军的总司令。领他的部下印象深刻的是他那近乎无情的严苛要求,他崇尚完美主义,力求事事要做到最好,而且也这样要求他的下属。他这样的作风影响了整个美军,也改变了巴顿等等一批美国未来将星的命运。可以说,是潘兴,让美军走进了世界先进国家军队的队列。没有潘兴,就没有美军面貌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