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创新驱动未来 汉能发布《汉能产品创新纲领》

鲤鱼太阳
风中的机器猫
2023-02-03 00:20:36

创新驱动未来 汉能发布《汉能产品创新纲领》

最佳答案
老实的老鼠
坚定的小虾米
2025-07-30 13:49:04

中国网讯 1月26日,“天地同力、万物发电——2019年汉能全球年会暨 科技 创新大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全球各地的1200余位汉能员工及数百位核心合作伙伴参加了此次大会。汉能创始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用“十一大亮点”总结了2018年汉能取得的成绩,分享了汉能在 科技 创新方面创造的多项“全球第一”,并重磅发布了《汉能产品创新纲领》。而对于已经到来的2019年,他表示,汉能将“承运而上,实现腾飞”。

创新大会现场,薄膜太阳能发电汉路铺设的会场入口引人注目,汉路在户外可以吸收阳光转化为电能存储起来,供其它用电设备使用,晚上供路面下的LED灯发光。不仅是汉路,2018年汉能创造性地将薄膜太阳能芯片植入各种载体,赋予它们全新的发电功能,打造了汉瓦、汉墙、汉路、汉纸、汉包、汉伞、汉车等移动能源系列产品,实现“让万物发电”,赢得了海内外市场的认可。

会场入口铺设的薄膜太阳能发电路“汉路”。主办方供图

而在本次大会上重磅发布的《汉能产品创新纲领》,明确了汉能的创新目标:汉能的产品研发创新始终以实现公司的目标和愿景“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为宗旨;专注于薄膜太阳能在各行业的应用,打造以薄膜太阳能为核心的产品生态圈。在创新路径上,汉能的产品研发应充分发挥薄膜太阳能优势,坚持以设计为引领、以实现各行业的颠覆式创新为基础目标,同时并行渐进式创新,最终实现“让万物发电”。

李河君发布《汉能产品创新纲领》。主办方供图

与大会 科技 创新的主题相呼应,李河君重点提到,汉能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创造了移动能源行业。他说,“创造一个行业”最好的证明是专利和标准。目前,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首位。2018年,汉能全球范围新增申请专利以每天超过30件、每月约1000件的速度递增。截至目前,汉能累计专利数已超过1万件。2019年计划再增加2万件专利和1000个标准,累计突破3万件专利。此外,2018年,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各主要技术路线的芯片转换率,均继续保持和打破世界纪录,2018年8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最高电池转换效率纪录,汉能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

李河君说,汉能已经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无可争辩的领导者,不但是规模,更重要是核心技术。

“创新”是汉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成就专利和标准的重要支撑。本次大会上,李河君和公司高管向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的37个团队颁发了“汉能创新奖”。其中,汉能美国子公司Alta Devices团队将单结砷化镓电池研发效率超过其他技术路线理论极限水平,使汉能单结砷化镓电池效率在短短一年内两破世界纪录。Alta Devices团队还代表汉能制定国际标准《柔性薄膜光伏组件卷曲测试方法》,主导住建领域首个柔性薄膜光伏组件产品标准。汉能全球应用产品研发总部攻克100多项难题,通过50多项安全性和可靠性测试,在国内率先推出薄膜太阳能发电墙“汉墙”解决方案,并主编《建筑用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重测导则》等3项重量级国家标准。汉能Solibro团队全年专利申请922件,在核心装备端首创“技术秘密+防御性设计+旗舰专利”方式,对知识产权进行全面保护……

汉能集团高级副总裁、美国子公司Alta Devices首席执行官、汉能技术委员会执行主任丁建,汉能美国子公司Global Solar Energy首席科学家Scott Wiedeman在当天的大会上被授予“汉能院士”(Hanergy Fellow)称号。丁建在半导体设备制造和先进太阳能技术领域拥有近30年经验,擅长先进设备与工艺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管理。Scott Wiedeman拥有近30年的薄膜电池研发经验,共获得16项美国专利,在材料和设备工艺、效率提升,新技术的发展等方向卓有建树。目前,“汉能院士”已有包括全球铜铟镓硒技术之父Mr. Lars Stolt先生在内的六位成员,他们是全球薄膜太阳能领域最尖端的人才,一次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纪录,使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始终保持领先。

六位“汉能院士”囊括了全球薄膜太阳能领域最尖端的人才。

随着创新脚步不断向前,汉能开创的移动能源产业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时期。2018年,汉能持续释放高产能;全球第一个薄膜发电柔性制造基地淄博基地实现量产,标志着汉能实现了柔性薄膜电池组件的大规模产业化。同时,以汉瓦、汉墙、汉路、汉纸、汉包、汉伞为代表的应用产品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汉瓦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的重要 科技 创新成果,入选了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

李河君介绍,汉能企业发展 历史 可以用两个八年的传奇故事概括:第一个八年,从2002年开始,投资超过200亿人民币,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一锹土一锹土地建成了总装机规模达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这是全球最大的民营水电站,比葛洲坝大10%,比美国胡佛大坝大30%,被誉为中国民营企业进军大型垄断行业的标志性工程;第二个八年,汉能自2009年起,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通过全球技术整合和自主创新,使汉能成功实现战略升级,并一跃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无可争辩的领导者,不但是规模,更主要是核心技术。最值得骄傲的是,汉能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行业:移动能源行业!

李河君最后表示:如今,薄膜太阳能已经成为无可争辩的未来太阳能的发展方向。汉能将让太阳光照耀到的每一个物体都能发电,彻底改变和颠覆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造福全人类!

最新回答
文静的帅哥
土豪的指甲油
2025-07-30 13:49:04

刚刚过去春节档期,几部科幻电影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而影片中诸如万物皆可发电,实现能源自主的高 科技 场景是否会在大众日常生活中上演?这并非未知数。“用不了多久,我们一定会看到从天上的卫星、无人机,到地上的小 汽车 、卡车、共享单车、背包、帐篷、手机等,所有这些载体,都可以利用薄膜太阳能技术发电,而且可以被存储、被交易、被共享。”

汉能创始人李河君日前在汉能全球年会暨 科技 创新大会上做了“天地同力 万物发电“的主旨演讲,李河君表示,目前来看,薄膜太阳能技术已被汉能推向成熟,这也意味着汉能力推的这一新技术已经开创了一个新行业:移动能源。李河君同时透露,2018年,汉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3倍,主要技术路线的芯片转换率保持和打破世界纪录,应用产品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五大类产品发布、上市并开始量产。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帮助汉能在薄膜太阳能技术领域保持持续领先,据介绍,2018年汉能在全球范围申请专利认证超万件,新增申请专利每天超过30件,到目前为止,累计专利数已超过10100件。

专利的背后是核心技术的优势。过去一年,汉能主要技术路线的芯片转换率继续保持和打破世界纪录,其中砷化镓薄膜单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9.1%,第6次刷新世界纪录,铜铟镓硒薄膜电池转换效率也保持多项世界纪录。去年8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上发布了中国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纪录,汉能在8项纪录中独占4项,占据太阳能产业半壁江山。

技术的优势,得益于一套有效的方法路径。多年的创新实践中,汉能已经形成了覆盖战略、研发、技术、管理、人员培养多个维度的创新体系。去年,汉能美国子公司Alta Devices团队将单结砷化镓电池研发效率超过其他技术路线理论极限水平,使汉能单结砷化镓电池效率在短短一年内两破世界纪录。Alta Devices团队还代表汉能制定国际标准《柔性薄膜光伏组件卷曲测试方法》,主导住建领域首个柔性薄膜光伏组件产品标准。与此同时,汉能全球应用产品研发总部攻克100多项难题,通过50多项安全性和可靠性测试,在国内率先推出薄膜太阳能发电墙“汉墙”解决方案,并主编《建筑用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重测导则》等3项重量级国家标准。汉能Solibro团队全年专利申请922件,在核心装备端首创“技术秘密+防御性设计+旗舰专利”方式,对知识产权进行全面保护。汉能核心装备的设计和制造也逐步从海外转移到国内,装备国产化、团队本地化取得快速进展,量产装备整机国产化率已接近100%。

演讲中李河君表示,薄膜太阳能的普及正在改变世界,未来每一个物体都能发电,这将彻底改变和颠覆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国际知名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埃森哲专门做了一个薄膜太阳能全球市场预测:到2020年,全球可开发市场规模为114万亿,中国将超过20万亿。李河君表示,“以薄膜太阳能技术为基础的移动能源大规模代替传统能源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发电将无处不在,万物发电将变为现实。”

作者:朱伟

粗犷的路人
热心的冥王星
2025-07-30 13:49:04
黄鸣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皇明集团董事长)

编辑

黄鸣,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亿家能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鸣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

黄鸣,女,1961年9月出生,汉族,上海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员。2000年9月加入九三学社,198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上海市政协常委。

1983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1983年7月起在中国船舶工业第九设计院工作,1983年7月至1990年12月任九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助理工程师,1989年被评为工程师,1991年1月至1997年5月在九院工程总体设计研究所工作,任主任工程师,1995年3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任所长助理,1996年任副所长。1997年6月至2000年5月任九院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副主任(1999年主持工作),2000年6月至2001年12月任九院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2002年1月任九院技术发展部主任,2005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2007年4月起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

曾任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清爽的酒窝
追寻的背包
2025-07-30 13:49:04
黄鸣,男,1958年出生,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皇明洁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2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

1995年,负债近百万元创办皇明太阳能公司。

2005年,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

2006年5月,黄鸣应联合国总部特别邀请,作为主讲嘉宾登上联合国讲坛,向世界100多个成员国及几十个国际组织介绍了皇明创造的中国太阳能可持续发展模式(简称“皇明模式”),成为登上联合国讲坛的中国企业家第一人。

2006年12月,被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团中央、国家环保总局七部委联合授予“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是当年唯一入选的企业家代表。

2007年1月,被中华慈善总会评选为“中华慈善人物”;3月,被世界自然基金会授予“中国可再生能源突出贡献奖”; 5月,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特聘教授。

2008年4月,黄鸣再次受到联合国特别邀请,出席了在泰国曼谷举行的联合国亚太工商论坛;9月,成功当选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成为中国担任国际可再生能源权威学术机构领导职务第一人。

2009年12月,受多家国际环保组织的邀请,黄鸣以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及中国商界领袖的双重身份参加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议期间,他不但与施瓦辛格直接对话,受到了包括瑞典王储等外国高层的关注,并被全球聚焦(Global Focus)组织评选为“气候企业家时代英雄”。

黄鸣被国际可再生能源界誉为“太阳王”(Solar-King)、世界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界的“福特”、“中国太阳能产业化第一人”。其麾下的皇明,在一个全球非成熟产业中走在世界的前列,跳出中国企业“引进消化吸收落后,再引进吸收再落后”的怪圈,通过自主创新,创造出中国太阳能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的标杆。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黄鸣是《可再生能源法》议案的领衔提案人,直接推动了该部国家法律的颁布实施。他两次登上联合国讲坛,是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皇明模式”,有利于加快世界太阳能工业体系的完善及商业化进程,从而改变世界可再生能源主要依靠政府推动的不可持续发展现状。

黄鸣在全国率先提出“G(green)能源替代”战略,建议用太阳能光热大规模替代工业、农业、建筑、生活等所需热能,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该战略被列入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他还代表民间拟出了中国第一份能源替代时间表:即“近期替补”:即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25%,其中太阳能占12%;“中期为主”:即到2040年替代55%,太阳能占25%;“远期独有”:即到2060年后替代90%以上,太阳能占50%。

黄鸣还对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等造诣颇深,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高校、企业授课,国内外高层会议及论坛演讲,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个人著有《皇明商道》、《将心共鸣》、《干法》等。黄鸣博客被誉为“中国商界思想库”、“财经第一名博”,目前点击量近1000万,备受社会各界关注。